医王阿维森纳
公元 10 世纪末,阿拉伯各地传颂着一位与亚里士多德齐名的人,尊称他为科学家的“领导长老”,“医中之王”。到处传扬他的各种新奇故事。他就是医学名著《医典》的作者阿维森纳。
阿维森纳十八九岁的时候,一个叫努哈的郡王,患了一种奇特的病症, 整天疯疯癫癫,胡言乱语。郡王府在各地请来成百名高医、巫师为努哈治病, 他们为其开了无数药方和做了不少巫术,都无效果。阿维森纳听说后,便自告奋勇地去郡王府,要求给郡王看病。可是郡王府的卫士见他是一位穿着俭朴的青年,就连王府的门也不让他进。阿维森纳为了治病救人,毫不在意王府卫士们的态度,进不去王府就根据人们对努哈郡王病情的传闻,写了一份诊断书,设法送进了府中。郡王的近臣一见,大为惊叹,立即传他进府。
阿维森纳进府后,认真诊断郡王的病,并没有马上开药给郡王服,而是采用一种特殊的精神疗法。几天以后,郡王便神志清醒;接着以少许药物辅
助治疗,一个月后,完全恢复正常。
郡王为了表示感谢,问阿维森纳需要什么。他说什么都不要,只请求郡王让他在王室图书馆查阅一切图书资料。努哈郡王哈哈一笑,当即答应了他的请求。得到了这个机会,阿维森纳非常珍惜,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地把整个图书馆的书籍都读完了。从此医术更加高明了,并为他后来在哲学、几何学、天文学、教义学、语言学和艺术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阿维森纳于公元 980 年出生在布哈(今乌兹别克境内)一个小镇的一个穆斯林家里,伊斯兰教重实践、讲效率的精神,对他有着深刻的影响。他从小聪明好学,10 岁时就能诵读阿拉伯和波斯的文学作品;刚学过六种几何图形时,他就能举一反三地演绎出了当时已经很深奥的几何学。到 16、17 岁, 他的医学知识已经非常渊博。成名以后,通过诊断实践,又积累了丰富的治病经验,此时就有人称他为“医中之王”。
但阿维森纳人生道路并不平坦。年轻时,国家遭战乱之苦,他到处飘泊流浪。治愈郡王重病后,被任命了官职,地位也有了,但由于他对待科学态度十分认真,又不善于应酬奉迎,常常受到同行的妒忌、仇恨和遭到朝中权贵们的排挤、打击,甚至迫害。有一次,宫廷发生内讧,有人乘机诬陷他暗藏奸党,并借机搜查他的官邸,将财物抢劫一空。内讧之后,国王得病死去, 争夺王位的斗争,越发激烈起来,斗争的双方,都互相攻击对方不信真主。这时又有人乘机指控他不信真主,宣传异端邪说,使哪一派都不敢为他说话。于是把他投入监狱。直到新的国王即位,才把他放出来,任命他为侍臣和科学顾问。
在与突厥人作战中,阿维森纳被派随军,公元 1037 年,途中突患急症,
缺药自医无效而逝世,时年 57 岁。葬在伊朗西北的哈马丹,坟墓至今保存完好。
阿维森纳一生撰写了 99 部科学著作,仅大部头的著作就有 21 部传世,
医学著作就有 16 种。有人评说:他使阿拉伯科学登峰造极,甚至可以说他就是阿拉伯科学的化身。他的学术成就包含哲学、医学、几何学、天文学、教义学、语言学和艺术。他的许多名著,不但是当时时代的杰作,而且影响到现在。如:他写的文学作品《咏灵魂》长诗,现代阿拉伯国家的青年也极喜爱。他的科学论著中最重要的有两部,一是《治疗论》,它是一部哲学百科全书。这部书是集亚里士多德哲学传统,新柏拉图派和伊斯兰教义学之大成, 是部不朽的著作。一是《医典》,它是一部医学巨著。不仅继承了希腊的古典医学遗产,而且吸收了古代中国和印度的医学成就,对各种疾病及治疗方法都有详尽论述。在中世纪,欧洲文化科学正处在愚昧落后时期,到处都存在着庸医、巫师害人的情况下,他以极大的毅力,科学的态度,对社会和人民负责的精神,出版这部高水平的医科著作,在当时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自中世纪以来,欧洲各国都把《医典》奉为医学经典。西班牙人从 12 世纪开始就把它译成拉丁文,接着犹太人又加以注释,20 世纪 70 年代,又有人把它译成英文;许多大学把它作为医学教科书,为许多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医学人才。后来,《医典》也传到了中国。阿维森纳对医学的贡献是杰出的, 称他为医中之王毫不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