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委关于在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的意见

(89)教基字 110 号 1989 年 11 月 8 日

近几年来,许多教师在结合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与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由于受到社会上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侵袭、干扰和片面追求升学率错误倾向的影响,相当多的学校,把学科教学看成是单纯的知识灌输,严重削弱了学科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内容,文理偏科现象严重,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没有摆上应有的地位,课时被任意砍削,甚至不上,致使许多学生对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知之甚少;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认识不深,分辨大是大非、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能力薄弱;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较差,缺乏为祖国建设艰苦创业的精神准备。因此,改进中小学各科教学,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

一、根据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针对中小学生的现状,当前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应该突出四个方面的内容。

  1. 讲解当前国际、国内阶级斗争的形势和特点,使学生认识国际反动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仍在疯狂推行渗透、和平演变的策略,妄图从内部颠覆社会主义制度;认识阶级斗争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仍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懂得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对此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2. 加强历史,特别是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史的教学,使学生牢记历史的经验,永远不忘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奋起英勇反抗的历史;使学生懂得社会主义事业,就是在打破外国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孤立、封锁和挑衅的过程中巩固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从来没有,今后也决不会屈从任何外来压力,从中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的教育;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发展,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中国决不能“全盘西化”、走资本主义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客观真理。

  3. 教育学生了解当今资本主义世界存在着深刻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广大劳动人民仍然经受着沉重的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了解我国解放 40 年来尤其是近十年来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科学的比较,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这是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做出的正确选择。在中国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替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才能发达昌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 讲解我国的自然国情(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国情(政治、经济、人口、文化、教育的传统与现状),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基础薄弱的现状,从而加深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

复杂性的认识,激励学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献身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二、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的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各科教学活动进行灌输和渗透。除了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集中进行教育外,其他各学科,特别是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都负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的任务。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小学校长要充分重视并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改革和加强教学管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在各科教学,首先是文、史、地等学科的教学中真正得到落实和加强。

  1. 中小学是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在人才成长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各级教育领导部门和学校校长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端正教学思想,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必须全面贯彻执行教学计划和大纲,严禁随意削减或增加课程和课时。当前要着重抓好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薄弱学科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个人爱好和特长。

  2. 各级教研部门要端正教研工作方向,认真加强教学改革的研究、试验与指导,与广大教师一起刻苦钻研教学大纲,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因素,以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方法将这些教育因素渗透到本学科全部教学活动中去,要防止外加的、贴标签式的简单化做法。各级教研室要及时总结、交流、推广各科教学的成功经验。各地在确定各科教学目标和要求、考核评价教研人员的工作和教师的教

学时,都要把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的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1. 要改革和加强对学生各科学习成绩的考核和考查。从 1990 年起,初中二年级要安排历史、地理两科的结业会考或初中升学考试要加考历史和地理,两科可合为一张考卷,各占 50%。采取哪种考试方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决定。

  2.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尽快采取措施,为历史、地理等薄弱学科培养、配备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教师。对这些学科的现职教师要分别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能胜任本职工作。在职务评聘、奖励先进等方面对他们应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视同仁,不得有所歧视。

三、局部调整现行高中教学计划、大纲和教学内容,加强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学。

  1. 鉴于现行高中教学计划课程结构不尽合理,许多学科教学内容过深过难、要求过高,不利于学生发展,目前必须本着降低深难度和过高要求,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加强文科等原则,对现行高中教学计划、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2. 在全面的调整方案正式颁布以前,决定先对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采取如下调整措施。

为了增加语文教学内容的时代特色,有利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语文科从 1990 年春季起为初高中各年级每学期增编一册补充教材。选材以对文为主。选文要求文质兼美,适合教学。为了不增加教学负担,各地教

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可以根据补充教材中讲读课文和课内自读课文的篇数与课时,从现行教材的非基本篇目中选取相应数量的讲读课文改为自读课文, 相应数量的自读课文改为课外自读,以便腾出课时给补充教材。补充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供应纸型,各地负责印制发行。

鉴于现在高中历史课时偏少,内容不全,只讲世界史,不讲中国史,决定高中历史课每周增加一课时,同时增加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内容。教材从1991 年春季开始供应。1989 年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可安排在高二年级下学期(1991 年上半年)进行。从 1990 年秋季起,历史课由原来只在高一年级每周开设三课时,改为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开设,每周二课时。世界史部分教学内容亦应作相应的调整,以与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相衔接。

为了指导中小学地理学科任课教师更好地结合教学进行国情教育,决定组织编写一本《中学地理国情教育资料》作为教师备课参考用书,提供有关我国自然资源、人口、民族、环境污染与治理、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等方面的资料和数据。从 1990 年秋季起供书使用。

以上三科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出版。

  1. 人口教育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国情教育的一门综合课程。各地进行人口教育试验的学校要认真上好这门课,教育行政部门要给予必要的支持。 4.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落实乡土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工作,

通过乡土教材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

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可依照本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地情况, 研究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并把贯彻实施的情况和经验报我委基础教育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