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上海市江宁路小学关于“学校流程管理”的基本做法

上海市江宁路小学 包佩霞我们江宁路小学是一所有六十多年历史的老学校,它由四所学校合并而

成,现有 35 个班级,1686 名学生,71 名专任教师。这所以教学质量高而闻名于沪西地段的老校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更是焕发了青春,各项工作均做出了新的成绩。尤其是 1988 年第四届教师节,江泽民书记来我校与教师们一起欢渡教师节,并为学校题词:“务实、创新、健康向上”,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师生员工更加精神振奋地投入各项改革,使江小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更上一个台阶。为此,江小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学校、上海市文明单位。

今年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上黄菊市长提出了“建一流城市,办一流学校” 的大目标,为我们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办一流教育就必须要有现代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内容与方法,现代教育手段和现代教育的科学管理。那么,我们江小怎样才能办成一流学校呢?根据我校多年办学经验和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要办一流教育应当从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着手。于是,我们坚持进一步探索流程管理的规律性,从整体上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提高办学效益。

  1. 关于我校流程管理实践改革研究的总体构想

自 1985 年开展教学流程管理实践改革研究的第一天起,我校就把学校流程管理看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以流程管理为核心内容的学校整体改革系统工程里,我们渐次形成了“一体、二翼、三面”实践改革研究的总体框图。具体而言,就是以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机制;以教学流程管理和德育流程管理为整体改革的双翼;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与管理的有机结合为改革研究的三个层面,并使其系统整体结合,从而全面深入地推进学校整体改革,争创一流的办学水平。

在本课题实践改革研究的具体方法上,我们应用调查、总结、比较、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滚动式研究方式,使课题研究不断深入,扩大研究范围,最终全面实现预定的改革研究目标。具体地说:第一阶段首先从教学流程管理改革研究入手,同时滚动地进入德育流程管理实践改革研究的准备阶段;第二阶段以德育流程管理实践改革研究为侧重点,同时进一步深化教学流程管理的研究并滚动进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与管理有机结合的研究准备阶段;最终在第三阶段我们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与管理有机结合为改革实践研究的侧重点,同时进一步深化“两翼”的改革研究,而且在这个全过程里,我们始终把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动力机制,并贯穿于整体改革的全过程。根据我们的初步经验体会到,这样进行流程管理研究的好处是有助于使我们学校的整体改革有主有从、主从结合、立体交叉、整合有效。

目前我们实践改革研究已经进入到第二阶段,对于第三阶段的研究内容和任务已经做了启动性准备工作。

  1. 关于教学流程管理的研究

学校教育以教学为中心。为此,我们首先重视教学流程管理的探索研究, 重点抓好教学全过程各个环节的管理,并强化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和协调,使教学流程与其管理成为一个整体。1986 年、1988 年曾先后三次在市里汇报了我们的做法。80 年代,我们主要在教学流程管理的框架上下了功夫,并以学有规范、教有规格、管有章法的刚性静态管理为重点,同时注重统筹协调和动态相关性、针对性的研究;到 90 年代,我们一方面进行总结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关系的经验,同时在另一方面进一步探索在教学流程管理中刚性和弹性、时序与空序、程序与非程序的关系。根据我们的经验,教学流程管理需要建立一整套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有规范、教有规格、管有章法,简而言之,教、学、管都是有“格”的,有了“格”,教学与管理才会有序。“格”是流程管理的基础,是动态的,是发展的、不断完善的。因此,在这些管理制度“格”的制定与实施中要处理好刚性与弹性、时序与空序、程序与非程序的关系。我们体会到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必须提高领导和教职员工的素养,有了较高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素养,才可能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完善“格”的流程管理,并发展和创造新的经验。抓教学流程管理首先是时序的管理,即教学过程中的一环扣一环、环环扣紧。我们在抓流程管理各环节质量的过程中,发现在时序运转的同时还存在着学科之间、知识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各方面的空间关系,以及各种随机现象的非程序的、弹性处理的方式。因此,我们强调提出要重视信息的捕捉,并注意及时反馈,对预定教学计划进行随机调控,使各环节流程畅通并高质量地进行。同时,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完善教学流程规范。如向金体教师提出“一年上格,三年全格,五年创风格”的要求。所谓“一年上格”即新分配进校的师范生,要了解教学流程各个环节的上格要求,并努力遵照去做;“三年合格”即经过三年工作实践,使各环节上格要求均能到位,并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五年上风格”即经过五年努力创出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们认为,教学要“定格”, 但不能让教师固定在一个静态水准上,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自己的风格,并采取激励措施设立“上格奖”“合格奖”和“风格奖”。评上风格奖的教师的教学流程管理的各个环节可以免检,体现了我们在教学流程管理中的弹性原则和非程序性的处理方式。

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帮助教师在工作中上新的台阶,我们坚持一周一小时“硬性的”学习制度,组织教师们学习全国各地的教育杂志及优秀教师的经验并做好摘记。起先许多教师不习惯,坚持一年后他们尝到了甜头并逐渐地成了教师们的自觉需要,并有许多教师已不满足一小时的在校学习,常常带了许多资料回家去看。这种学习是教师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自己选择的。同时,我们根据课题研究和整体提高的需要,邀请有关专家、理论工作者来校做系统辅导,帮助教师从理论上提高教育和教学的素养。在科研管理上我们还成立了科研小组,发动全体教师来参加各层次的课题研究。目前,有市级课题三个、区级课题两个、校级课题四个。我们十分重视每学期一次的专题小结,及时评奖交流,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广大教职工进行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教学流程管理的核心在于质量控制。这是我们深化改革的重心。在教学流程管理中如何有效地实行质量控制呢?我们主要抓了六条,即:建立质量标准,实行定向控制;把握质量机制,实行程序控制;了解质量信息,实行随机控制;强调质量分析,实行统计控制;认真质量检查,实行评价控制;

搞好质量服务,实行条件控制。

  1. 关于德育流程管理的实践研究

学校管理的另一个主要工作就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一样是有序的,这个“序”就是反映德育流程的内在规律性。我们的德育工作如果能真正地反映这个内在规律性,就能从整体上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从 1993 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在教学流程管理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德育流程管理的“序”。我们把德育流程管理看成一项系统工程,按照德育流程管理的“三个要素”与“四个基本环节”,管理好我校的德育工作。所谓德育的“三要素”就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环境。这三要素在德育运行中相互联系、交互作用,构成一个动态流程的立体化“三维结构”。在德育流程的立体化“三维结构”中,“教育者维”,不仅包括学校教师职工和管理者,而且还包括学生家长与家庭成员和同辈团体、小伙伴,以及其他所有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的人;“受教育者维”主要是学生;“教育环境维”在空间上包括校内德育环境和校外德育环境,校内德育环境主要包括:①思想品德课,各科教学的德育渗透;②课外教育活动;③校园文化教育影响。“校外德育环境”主要包括:①家庭教育影响;②社区环境影响;③社会文化影响。所以,德育流程应当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环境“三要素”交互作用的有机统一过程,德育整体实效性的高低大小随着“三维”结构关系的函数变化而上下波动。根据这个基本认识我们觉得德育流程管理的最高准则在于确保教育者发挥教育影响的主导作用,受教育者要激发其内化的主体作用以及优化教育环境制约影响作用的一致性。其基本目标在于保证全体教职工自觉学习德育理论,遵循德育流程的规律,实现学校德育的科学化,以促进德育实效的不断提高。为了达到这个基本目标,在德育流程管理工作中要把握好四个基本环节。

(2)实施德育流程管理首先要重视德育现状调查,坚持德育的针对性。德育有了针对性,才会有实效性。我们强调要求全体教职工重视德育现状调查,及时了解受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思想品德和行为表现状况,做到情况明、事实清。尤其对有问题的学生一定要界定好问题的边界,不任意夸大拔高或缩小掩饰他们的缺点。过去我们侧重于常规静态管理,现在强调有针对性的动态管理,这需要强调班主任重视现状分析,列出问题学生名单,摸清问题的背景原因,确定跟踪教育对象。并要求任课教师分析好本学科学习状况,排出学习困难学生名单,了解其学习态度和困难所在,做到教书育人有针对性。同时要求教导处与大队辅导员,对全校师生教学状况、师生品德行为状况做好定期分析,使全校德育活动具有针对性、现实性。

  1. 实施德育流程管理一定要正确建立德育目标体系,坚持德育整体性。我们深深感到学校只有建立了德育目标体系,才可能从整体上提高德育实效。在坚持德育流程管理的整体性上,我们重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根据全国和上海市的小学生品德教育大纲和行为规范要求,联系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分阶段德育目标体系,构建学校德育的整体运行机制;②各科教学按照“有意、有机、有效”的总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德育渗透, 全校各学科结合制订教学计划,寻找每篇课文的德育渗透点,使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科德育的整体实效性;③重视教与学的德育整体性,使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变封闭式的小德育为开放式大的大德育,促进德育的实效性。

  1. 在德育流程管理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德育目标的有效实现,就必须做到及时反馈、有力调控,坚持德育的实践性。我们深深体会到,德育目标只有转化为德育行动后,才可能取得德育实效性。我们发现由于环境的影响或干扰,德育目标与德育行为并不全都是一致的。为此,德育流程管理必须强化反馈调控,使德育行为向着德育目标方向发展。具体做法上,我们通过目标差的分析,及时反馈信息给有关部门或本人,使其修正德育行为,或调整德育计划,或重新制定德育目标,以进行追踪决策。同时通过行政监督和工作检查指导等调控手段去协调各方面目标行为的关系,这样才可能收到德育实践效果。为此,我们要求分管德育的教导主任和大队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到班级和中队中了解情况和指导工作;要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重视家访和与学生谈心;并经常沟通信息,重视其随机控制、随机教育,以便提高德育实效。

  2. 在德育流程管理过程中,为了提高德育流程的整体水平,一定要强化对德育行为的评估,坚持德育的有效性。强化德育的行为评估,才可能提高德育的科学化水平,取得德育的实效性。这种德育行为的评估工作在总体上分为两步:一是在学期中和学期末的定期评估,二是在日常性的随机评估。前者是为了总结经验,表彰德育先进个人,以促进德育工作的改进;后者是为了及时改进工作,提高德育效果。在做法上我们强调自我评估为主,使他评与自评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在工作进行的程序上我们首先强调自我评估,发挥德育评估的参与性,同时重视小组内相互之间的评估,提高德育评估工作的民主性,而且要做好评估后的奖惩工作。我们把德育评估工作当做德育流程管理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有效地增强了学校流程管理的激励机制,提高了办学质量和管理效益。

  1. 关于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

为了保证学校流程管理的实施,提高办学效益,必须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在实行教学流程管理的同时,开展了内部管理改革,实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工资总额承包制,探索工资结构制、奖惩制, 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多劳多得、优质多得的原则。通过改革,搞活了学校运行机制、稳定了教师队伍,调动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流程管理过程中的各项事实数据作为内部管理改革的依据,同时内部管理改革则成为了流程管理改革的支柱。

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我们同时坚持了尊重教师、相信教师、爱护教师的原则,即既要有规章制度,又要有人情味。如因碰到较长时间生病,扣除工资后会影响职工生活,我们一方面按章扣款,另一方面工会根据该同志的表现和经济困难状况给予一定补助,解除后顾之忧。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我们坚持干部以身作则,高标准、严要求,公正无私、清正廉洁,使教职员工们能感到在这样的领导手下工作称心。

总之,学校内部管理改革的深化发展,有效地激发了广大教职员工的活力和潜能,这是我校士气旺、人心齐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