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反对原子弹必须掌握原子弹(6)

文献研究室科研部图书馆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3年版,第2174页)

发展原子能,必须有一位总指挥。党中央、毛泽东决定,由周恩来担当此任,并决定由陈云、聂荣臻、薄一波组成三人领导小组。

1956年7月28日,周恩来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在国务院成立原子能工业部,并对我国原子能事业如何解决建设速度、投资、技术干部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同年11月, 原子能工业部 (第三机械工业部,1958年以后改名为第二机械工业部)正式成立,由宋任穷任部长,刘杰、袁成隆、刘伟、钱三强、雷荣天任副部长,具体负责实施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工作。同时,在中国科学院系统,还成立了分别以李四光和吴有训为主任的原子核科学委员会和原子核科学委员会同位素应用委员会。根据中央关于要 迅速地建立和加强必要的研究机构 的指示,到1958年夏,原子能研究所需的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等设备建成,经国务院批准,原物理研究所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9月,该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综合性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随后,又相继建立了铀矿地质、铀矿选冶、核武器等专业性研究机构。

机构组成以后,又加紧了规划工作。1956年1月14日,周恩来在代表中央作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提出: 科学技术新发展中的最高峰是原子能的利用。原子能给人类提供了无比强大的新的动力源泉,给科学的各个部门开辟了革新的远大前途。 他认为,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使人类面临着一个新的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他提出了我国科学界的任务, 就是要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末,使我国最急需的科学部门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使外国的最新成就,经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很快就可以达到。

会上,周恩来还宣布: 国务院现在已经委托国家计划委员会负责,会同各有关部门,在三个月内制定从1956年到1967年科学发展的远景计划。

原子能利用,就是周恩来所指的最急需、最重点的一个项目。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以后,周恩来亲自领导,与李富春、聂荣臻主持制定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5月,在全国科学规划会议期间,周恩来多次听取科学家们的意见,他确定规划的方针是:重点发展,迎头赶上。最后,周恩来亲自选定原子能、喷气技术、半导体、计算技术、电子学、自动化技术等五十七门重点学科。原子能,被摆在最为突出的地位。为了确保这一重点项目,中共中央于1956年4月23日专门发出通知,决定 当前最急迫的是必须由全国各地和中央各部门抽调一批优秀的技术干部和行政干部,以及一定数量的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立即开始学习和工作。

领袖们的英明决策和宏大气魄,鼓舞了干部群众的斗志,也激励了尖端科技工作者加速研制原子弹的信心和决心。一个科学家与群众相结合的轰轰烈烈的 全民办铀矿石 、 大家办原子能科学 高潮在全国兴起,原子能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普及。二、苏联背信弃义撕毁合同撤走专家,毛泽东从容对赫鲁晓夫道: 需要是需要,也没有什么大关系。技术上能帮助我们一下更好,不能帮就由你们考虑决定。 实事求是地说,在中国发展核工业的最初阶段,苏联是给了很大的帮助的。从1955年到1960年,许多苏联的科学工作者和专家,不辞辛苦,来到中国,积极热情地帮助工作,体现了国际主义精神。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他们。

1955年初,苏联同意在和平利用原子能方面提供给中国一座实验性反应堆和一个回旋加速器。对苏联许诺帮助,中国政府迅速做出了反应。1955年1月18日,《人民日报》等报纸刊登了苏联部长会议关于苏联帮助中国和平利用原子能问题的声明。随后,在周恩来主持下,起草了中国政府有关和平利用原子能问题的决议。1月31日,周恩来向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四次会议作了《关于苏联在促进原子能和平用途的研究方面给予中国以科学、技术和工业上的帮助问题的报告》。从1955年到1958年,在核科学技术和核工业领域,中苏两国政府前后共签订了6个协定,援助的范围和内容逐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