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底蕴——艺苑风采
千百年来,大量中原汉人不断向东南沿海迁徙。随着汉人大批入闽,汉文化在福建自北向南迅速传播,汉族的生活习俗、岁时节庆、宗教信仰等民俗逐渐取代土著民俗而占主导地位。同时,闽越族的一些习俗也沉淀下来,成为八闽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闽民俗之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戏曲和舞蹈,如南音、莆仙戏、高甲戏、闽剧、拍胸舞、火鼎公火鼎婆等。
郑佑整理八闽南音
南音是我国一种古老音乐,在我国的八闽之地广为流行,被称为乡音。
南音曲调典雅优美,既具有古君子遗风和宫廷音乐的气质,又富有浓烈的乡土气息,被称为我国音乐的“活化石”。
南音充分体现出八闽文化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韵味,人们来到闽南,把听南音、品闽茶、看梨园戏当做是最大的享受。
南曲有《梅花操》、《八骏马》、《四时八节》和《百鸟归巢》四大名曲。四大名曲的初创者是谁,已经无法考察了。可它们的整理者,是明代被人尊为“八闽琴师”的郑佑。
明朝中期,惠安崇武城西门内有一个闻名八闽的琴师,名郑佑,字半村,崇武人称他“郑半仙”。
郑佑自幼很聪明,读过几年书,很受老师称赞。可是他生性孤僻,不想功名,又不爱跟他父亲学做生意,只是结交几个少年朋友,整日弹琴玩耍。到了20多岁,父亲去世后,他仍旧日日弹琴会友。
有一日,郑佑听一位从广东回来的人讲,广东有一个羊城,是极繁华的地方,琴弦笙箫,名家很多。
郑佑正感到自己生在这个偏僻小城内,学的都是村歌渔唱,土腔土调,很想找名师指点,就带了一大笔钱,坐船到羊城去。
郑佑到羊城后,结交了很多琴友。琴友对他说,羊城内的琴艺数白素娟最高,但是要和她结识极难。这个白素娟原是巡抚衙门的歌姬,从小受过名师的精心传授。
后来,巡抚大人把她送给一位武官做妾,两人恩恩爱爱,感情很好。不幸这位武官在珠江巡逻时遭台风,翻船身亡。白素娟一心守节,从此一个宾客都不见,寂寞悲伤的时候,就在家里弹琴。
听了这些情况,郑佑想了一个办法,在白素娟的住宅边租了一间小楼悄悄搬进去住,白素娟弹琴时他就把曲调记下来,然后自己摸索试弹,这样过了一个多月,曲调记了一些,只是零碎不成套,弹起来格调音律也相差很远。
事有凑巧,有一夜,白素娟开窗闷坐赏月。夜深人静,忽然传来熟悉的琴声,再听是在对面小楼上,就叫老仆去查问,郑佑也照实说明。
人生难得遇知音,郑佑学琴的苦心,使白素娟十分感动。次日刚好是农历七月十五,白素娟就差老仆约郑佑晚上在珠江江心的船上会面。郑佑听了非常欢喜。
原来七月十五是白素娟的丈夫忌日,每年这一晚,白素娟都坐船到寂静的江心,在船头设下香案,对着大江上香、奠酒、弹琴祭奠。
郑佑雇了一只小船紧靠在那只船边,他看到白素娟这样的深情,眼泪也跟着流不停,心里更加佩服她的人品。
等白素娟一曲弹完后,郑佑才上船与她相见,说明自己不远千里来羊城学习琴艺的心情,请求白素娟指点。白素娟看出郑佑是一个倾心艺术的老实人,就详细向他讲解各种指法。
郑佑心灵手巧,经白素娟一指点,很快就全都领会。过了几天,白素娟又差老仆把师傅终临时传给她的手抄的琴谱和指法的书,全套借给郑佑,但是要求他抄完后立即离开羊城,不要再见她。
郑佑一一照办。从此,他的琴艺进入了新的境界,到处受到好评,名声越来越大。
过了几年,郑佑到出名的金陵城游历。有一夜,他和几位金陵的琴友在城中秦淮河边的一座酒楼上饮酒。这个时候,明月当空,江风习习,郑佑在众琴友鼓动下趁着酒兴拿起琴来弹奏。
当年,金陵城是歌妓会集的地方,内中有一位很出名的歌妓叫马湘兰。这晚她正好坐着小船在河上夜游,小船从楼前经过,马湘兰听见楼上传出的琴声,那种优美的曲调和娴熟的技巧,立即把她吸引住了。她赶紧叫艄公把船靠到酒楼的窗口下,在那里聚精会神地听着。
正当马湘兰听得入神的时候,琴声突然停止了,只听楼上有人问:“为什么不弹了?”
又听一个人说:“琴声对我说,有解音律的人在偷听呢!”
众人都不信,说:“郑兄又不是神仙,琴声哪会传话?”
大家正说着,马湘兰已经上楼来,说:“是我偷听。”
众琴友十分惊奇,更加佩服,都说:“郑兄的琴艺真的会传神,仙人呀!”
马湘兰经大家介绍后,与郑佑施礼相见,恳求郑佑收她为徒弟。可是郑佑立即婉言拒绝。马湘兰不死心,过几天又备了丰厚的礼物,托几位金陵艺坛的名人来向郑佑说情。
郑佑坚决地说:“我是超脱凡俗的人,学琴只是为了自身消闲娱乐,不敢以琴谋利呀!”说完紧闭双目。
大家听他这样说,只好回去劝马湘兰死了这条心。几天后,郑佑也离开了金陵城。
郑佑在外地遨游了30多年,他的儿子很有孝心,想到父亲年纪这样大了还孤身一人在外面漂泊,实在不忍心,就变卖家产,带着钱到处去寻找。经过很多周折,终于找到,强把他迎回家。
郑佑在外地数年,只带加一把瑶琴和一箱琴书。回家后,他每天清早起床,在庭院里弹一会儿琴,其余时间就在屋里静坐,不出门也不会客,有亲戚来向他问好,他也只点点头。
后来大家发现他对相命择时很精通,想来向他请教,他却闭着眼睛不说话。这时,他的子孙们因为生意失利,家境很穷困,亲戚们劝郑佑把这种相命择时的知识传授给子孙,让子孙有一条生活的路,他也只是摇头。
郑佑出于对家乡南曲的热爱,把后半生的精力,全用在编纂《南曲集成》上面。他多年来不断拜师学艺,博取众长,弹奏指法越发精湛。
郑佑自己会谱曲,又有随后找来的马湘兰做他的得力助手,不断为他演奏,让他修改曲谱,终于用半生的精力将《南曲集成》编纂成。使诸如《梅花操》等许多古老的名曲得以流传下来,他也因此被人们尊为“八闽琴师”。
传说有一天清早,郑佑起床后照样在庭院中摆了一张桌子,点上三炷香,然后坐在桌前弹琴。可是一曲还未弹完,他突然收起瑶琴不弹,对他的儿子说:“我的寿命就到今天为止了,你去烧些热水给我洗澡。”
他儿子知道他的脾气,连忙照办。
郑佑洗完澡又换上了一套整洁的衣裳,然后把箱里藏的那些抄录整理的曲谱琴书一本本拿出来烧掉。到了中午,郑佑果然断气了。
[旁注]
南音 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我国古代音乐保存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它汇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后来又吸取了元曲、弋阳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会一体而逐渐成为词曲清丽柔曼、旋律缠绵深沉的美妙乐种。
羊城 广州的别称。根据五羊传说而得名的,五羊的传说是一则广州的“史前拓殖故事”,通过“五羊衔谷,萃于楚庭”,反映出西周末年,由于诸侯崛起,中原百姓纷纷携带家畜、农作物向南迁徙的事实,表达了古代的广州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巡抚 古代官名。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巡抚若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从二品,若加兵部侍郎衔,则为正二品。
忌日 原指父母及其他亲属逝世的日子。因禁忌饮酒、作乐等事,故称。后凡祖先生日、死日及皇帝、皇后死亡之日统称忌日。迷信的人了称不吉利的日子。
金陵 南京的别称。其来历,一般认为因南京钟山在春秋时称金陵山而得名。“金陵”二字最早用于城名是在战国时期。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败越国,尽取越国夺取的吴国的地域,而在石头山筑城,称为金陵邑。
瑶琴 据史载,琴本为伏羲氏所琢。有一次伏羲看到凤凰来仪,飞坠在一棵梧桐树上。于是他按天、地、人三才,截为三段;取中间一段送长流水中,浸72日,按七十二候之数;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制成乐器。古人认为琴所奏出的音乐乃天上瑶池之乐,所以把琴称作“瑶琴”。
[阅读链接]
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
南音尤其长于抒发乡人思亲、游子怀乡的真挚情怀,那如怨如慕如丝如缕的声音,犹如南国夏夜的玉兰花香,一阵阵沁入人们如醉如痴的心田。
由于南音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具有曲调优美、易学易唱的特点,因而在闽南和海外拥有众多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