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古文明的暴力终结

葡萄牙人占领下的印度地区

葡萄牙人在开辟东方航线上扮演了重要角色。1488年,航海家巴托洛梅乌·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498年5月,瓦斯科·达·伽马率领远航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西岸的卡里库特。他从这里运回大批丝绸、香料、象牙和宝石等,获纯利达航行费用的60倍。巨大的利润的魅力深深诱惑着贪婪的达·伽马。1502年,达·伽马再次来印。野心勃勃的他企图排挤阿拉伯人,独揽同印度的贸易,遭到当地印度教派的反对。但他还是成功地在卡里库特、科钦和坎纳诺尔建立了葡萄牙人的商业据点。1505年,葡萄牙人任命阿尔梅迪亚为第一任驻印总督。为了充分利用葡萄牙强大的海上力量,阿尔梅迪亚把工厂和商业中心建在沿海地区,以获取最大利益。1509年,阿布奎基接替阿尔梅迪亚。次年他从比贾昔尔的苏丹手里夺取了果阿,以后又在印度洋建立了一系列海军基地。为了在印度长久立足,阿布奎基采用了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他鼓励葡萄牙人与当地人通婚,从而达到“殖民”的效果。在占领了马六甲(1511年)和霍尔木兹岛(1515年)以后,他终于排挤掉阿拉伯人的势力,如愿垄断了东方海上贸易。他的后继人又沿印度西岸和孟加拉建立了若干新的定居点,如第乌、达曼、萨尔塞特、巴塞因、乔尔、孟买、胡格利等,到16世纪中叶葡萄牙便控制了锡兰岛。

葡萄牙人不仅在经济政治上统领着印度,而且还企图在意识形态上奴役印度人民,在他们的占领区内实行疯狂的宗教歧视政策,用种种手段强迫当地人改信基督教。不仅如此,他们的行径也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他们到处拆毁印度教寺庙,甚至把受到南亚和东南亚佛教徒普遍崇拜的佛牙捣碎,扔到海里。1550年,宗教裁判所成立,最初只针对穆斯林,后来又加上了印度教徒。他们把污物塞进阿拉伯商人的嘴里,再用猪肉堵上,或者把婆罗门的耳朵割去,缝上狗耳,以此侮辱折磨不肯放弃原有信仰的人。对于反抗者,他们用尽残酷手段,或把他的肢体砍去,或者杀死。派驻印度的葡萄牙官员由于薪饷不足,大多玩忽职守,而把精力集中于个人经商,根本无心管理,也不管印度人民的死活。印度人民的反抗,葡萄牙殖民者本身的腐败,加上莫卧尔军队的南下,以及荷兰、法国和英国人的相继到来,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葡萄牙人在印度和东方百余年的优势逐渐丧失。17世纪初叶,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地纷纷被荷兰人掠去,到40年代,剩下的只有果阿、达曼和第乌了。

荷兰在印度的活动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荷兰人一直从里斯本购买东方货物。17世纪初,尼德兰革命成功,在欧洲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此后,荷兰的工商业和航运业飞速发展,荷兰船只遍行世界各地,享有“海上马车夫”的美誉。不久,凭借强大的经济和战备实力,它在东方的海军力量超过了葡萄牙。1602年,旨在垄断东方贸易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并被授权宣战、签约、占有领土和修筑要塞等权力。最初,公司把注意力放在东南亚,占领了盛产丁香、豆蔻、胡椒等香料的摩鹿加群岛,不久又从葡萄牙人手里夺得了锡兰和马六甲。荷兰人并不满足于他们现有的势力范围,自17世纪中叶开始,荷兰人的目光从东南亚转向印度。他们侵入马拉巴尔海岸,打败并驱逐葡萄牙人,在那伽巴丹建立起自己的大本营。但是荷兰人在印度同英国人发生了强烈冲突。在关键的胡格利战役中,荷兰舰队大败。他们在1781年被彻底撵出了次大陆,连那伽巴丹也拱手让给了英国人。

英国对印度的统治及印度人民的反殖民斗争

英国用强有力的暴力方式征服印度后,对印度封建土邦实行了兼并政策。兼并土邦除了使用武力外,还提出所谓“权力丧失论”,即不承认没有男嗣的王公的立嗣权,王公死后其政治经济特权被剥夺,其领地被兼并。同时,英国殖民者还以清查免税土地持有者的合法资格为由,剥夺了新并土邦内的封建领主领地和各种免税土地。这就引起印度封建势力上下层的普遍不安,激起他们的不满,其中有些人,特别是那些被兼并的土邦王公和失去土地的地主,参加并领导了后来的反英大起义。

英国殖民者在征服和统治印度的过程中,征募了一支印度雇佣军,即所谓的士兵“西帕依”。英国殖民者利用24万印度士兵统治着两亿印度人民,同时利用4万英籍军官控制着这些印籍士兵。印籍士兵大多来自倾家荡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为生计所迫,不得不到军队中卖命。在英印军队中,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英国人在军队里以主子的身份对待印籍士兵,高级军官都由他们充任,印度人最高只能升到上尉。英国军官任意苛扣他们的军饷,不尊重他们的民族风俗,下令印度士兵剃掉胡须,除掉种姓印记,严重伤害了印藉士兵的自尊心。在英国殖民者全面占领印度后,印籍士兵和英国殖民者的矛盾加剧了,他们原先享有的一些特权,如减免家中的捐税,战时多得一半薪金等,都被取消了。殖民统治当局违反雇佣条例,把印籍士兵派到印度境外渡海作战,给他们增加了负伤和阵亡的机会,引起印籍士兵的极大反感和强烈不满。此外,印籍士兵的宗教感情也受到严重伤害。殖民当局发给印籍士兵的子弹是用涂着猪油、牛脂的厚纸包装的,在使用子弹时,必须用牙咬破子弹的厚纸皮。由于伊斯兰教禁食猪肉,而印度教则禁食牛肉,新子弹的使用在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徒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愤慨。因此,这些不满英国人欺凌和歧视,有组织、有武装的印度士兵,便成为民族大起义的先锋和发难者。

1857年5月11日,德里终于爆发了反英大起义。起义者杀死都城内大部分殖民官吏,烧毁东印度公司办事机关。幸免一死的英国人都逃出了德里,许多英国人把自己的脸孔涂黑,穿上印度服装。不少人死于天气炎热和途中的艰苦,许多被附近村民所杀。起义者控制了德里市区,在红堡上升起了莫卧尔王朝的绿旗,将“权力超不出宫墙范围”、“像家兔一样听其自然地繁殖着”的82岁的莫卧尔王朝的末代皇帝推上了王位,宣布恢复莫卧尔帝国,号召全体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团结在皇帝的旗帜下,进行反英圣战,同时设立军政管理委员会,发布各项法令。

席卷印度中北部的民族大起义,动摇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殖民当局不甘失败,开始调兵遣将,镇压起义。

英军围攻的矛头首先对准起义军首都德里。英军是从德里西北部的旁遮普进攻德里的。英印总督坎宁命令当时在西姆拉的英军总司令恩逊,从旁遮普调集军队前去重新征服德里。

9月14日,英军在作好充分准备之后,分兵五路,向德里发动总攻。

在猛烈的炮火轰击下,有两路英军从城墙缺口冲进城内,双方展开激烈的巷战,经过6天6夜的反复争夺,英军死亡5000多人,4名司令官中有2名被击毙,2人负伤。19日深夜,起义军在给攻城英军造成重大伤亡后,在巴克特汗率领下,撤出德里。德里陷落后,英军纵兵3天,烧杀抢掠,尸体枕藉,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经过这场浩劫,德里变成了一座死城。

皇帝没有接受起义军的随军突围劝告,被英军俘获,三位王子王孙当即被砍下脑袋。英军上尉翰德逊杀死王孙后,立刻捧了一掬热腾腾的鲜血喝了下去,喝完后丧心病狂的说:

“如果我不喝他们的血,那我就会发疯。”

随后,他将王孙的头颅送给皇帝,说:“这是公司送给你的贺礼,久违了。”皇帝看见自己年轻的儿子和孙子的头颅,令人惊异地克制住自己,把头转过去说道:“感谢真主!帖木儿的子孙没有玷辱自己的先祖!”许多王孙被关押在狱中服苦役,一旦不能完工,便遭鞭挞,不到几天便被打死。皇帝的一位儿子,有一天,蓬头垢面,骑着马出现在德里附近的森林里,翰德逊到处追捕他,这位王子从此不知去向,杳无音信。许多王孙、公主离开德里,成为到处流浪的乞儿。一位公主为了活命,下嫁给一个伊斯兰教的厨工,另一位公主在基督教女校当了女佣工。

皇帝、皇后和太子被押往缅甸囚禁,后来死于仰光狱中。

莫卧尔帝国至此在英殖民统治的铁蹄下宣告灭亡,渊远流长的古印度文明也至此划上了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