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无坐力炮?

无坐力炮是一种在发射过程中利用后喷物质的动量与前射弹丸动量平衡使炮身不后坐的火炮。早在 1914 年,美国海军少校戴维斯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门可供实用的无坐力炮。为了抵消炮弹发射时所产生的巨大反作用力,戴维斯在同一根炮管的另一头也装上一个配重弹丸,这样,在向前发射出去弹丸的同时,后面那颗平衡弹则在其反作用的推力下从炮后射出,爆成碎片。1936 年,俄国人粱布兴斯基制造了一门 76.2 毫米的无坐力炮,他首次使用喷管来发射喷射气体弹消除后坐力。第二次大战中,由于空心装药破甲弹的使用,这种无坐力炮成为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在现代条件下,由于这种炮后喷火焰大、初速低,很多国家都已停止研制和生产,只有英国、日本等少数

几个国家装备,主要用于反坦克作战。其中英国装备的是“翁巴特”120 毫米炮,它是目前在役的最大口径的无坐力炮,其直射距离 500 米,破甲厚度

400 毫米。随着反坦克导弹、新型榴弹炮和反坦克火箭筒的发展(火箭筒与无坐力炮界线逐渐消失),纯无坐力炮有被取代的趋势。

无坐力炮按身管结构可分为线膛和滑膛两种,按运动方式可分为便携式、驮载式、车载式、牵引式、自行式等,口径一般为 57~120 毫米,反坦克直射距离 400~800 米。这种炮的最大优点就是体积较小、重量较轻(与其它同口径后坐火炮相比,约轻 90%)、机动性好、操作方便。它最大的缺点是后面闩孔和喷管中喷出火药燃气,火光闪耀、尘烟翻滚,几公里外赫然可见,这样就很容易暴露阵地和炮位。发射条件受空间的限制对射手也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