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的民主制度
我们虽生在一个民主的国家里,可是真正建立在民主精神上的组织,似乎还只是极少数。在这极少数当中,清华大约可以算得上一个。在清华服务的同仁,感觉着一种自由的氛围气;每人都有权利有机会对学校的事情说话。这是并不易得的。
清华的民主制度,可以说诞生于民国十八年。十八年到二十年,这两年多实际上没有校长,但学校一切,如常的进展,于是从民主精神的表现,到民主制度的确立。这中间曾经过一回大风险,居然安稳的度了过去。但这制度究竟还是很脆弱的,若是没有一位同情的校长支持的话。
梅月涵先生便是难得的这样一位同情的校长。他和清华关系之深,是大家知道的;他爱护清华之切,也是大家知道的。但难得的是他知道怎样爱护清华;他使清华在这七八年里发展成一个比较健全的民主组织,在这个比较健全的民主组织里,同仁都能安心工作,乐意工作。他使同仁觉着学校是我们大家的,谁都有一份儿。
有人也许惊奇,为什么梅先生在种种事件上总不表示他的主见,却只听大家的。是的,这的确可惊奇。但是可惊奇而且可敬佩的是他那“吾从众”的态度和涵养。他并不是没有主见的;只看抗战以来,教授会、评议会不得已而暂时停顿的时候,他的种种措施,就可以知道。但教授会和评议会的停顿,究竟是清华民主制度的损失,虽然校务会议还存在着。
梅先生比别人更明白这种情形。在学校迁到昆明第二年,一切渐入常轨的时候,他便和校务会议诸先生决定恢复教授会和评议会。一年来开会虽然还不多,但清华的民主精神已经重新活跃起来了。相信在梅先生领导之下,清华的民主机构,最近的将来就会恢复常态的。
但这个民主的机构,由大家的力量建成,还得大家同心协力来支持;梅先生和校务会议诸先生虽然领导有方,但单靠校长和少数人还是不成。——只要同仁都能像梅先生一样爱护清华,并且知道怎样去爱护,一切顺其自然,不去揠苗助长,清华的民主制度,前途一定是光明灿烂的。
1940年7月19日,平彝大旅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