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河大合唱

1939 年春,大家奔走相告:演剧三队的同志们历经千难万苦,渡过黄河来到延安了。

“光未然同志来了吗?”星海急着打听 “他在突破敌人围攻中,从马背上摔下来,伤了左臂,正在边区医院疗

养。”

光未然到了延安,星海恨不得插翅飞到边区医院,去看望这位老搭挡, 好朋友。他们相识于 1936 年 6 月上海业余歌唱队的救亡歌咏大会上,后又同在政治部三厅工作,合作写了《五月的鲜花》、《赞美新中国》等歌曲。

星海到医院看望光未然,并谈到希望再次携手合作,为受难的民众呐喊。25 岁的光未然拿出了他的长诗《黄河吟》。

“太好了。”星海边看边说,“请你把它写成合唱歌词,我要用富于民族色彩的、新的技巧来谱写,写成一部表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气魄的大合唱。”

在抗敌演剧三队一年一度的内部联欢会上,冼星海和大家一道听到了光未然充满激情朗诵改写好的《黄河吟》歌词,激动得眼里闪烁着火一样的光芒,坚定而自信地说:

“我一定要把曲子写好,我有把握写好。”

从第二天开始,星海白天开荒劳动,傍晚回到窑洞,就着一盆炭火,全然个顾春寒袭击,在忽明忽暗的煤油灯下,边读边哼,边谱曲。他常常想起在郑州观黄河的情景,闪现出黄河那气势磅礴的画面,浮现出那些与黄河惊涛骇浪搏击的船工们。这不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生不息的斗争精神吗? 不几天,便谱好了其中 7 首。

3 月 31 日傍晚,演剧三从指挥老邬来到冼星海家,星海一见便说:“老邬,你来得正好,8 首歌,我已谱完 7 首。就这首《黄河颂》怎么也谱不好, 一看到‘颂’字,就想到教堂里的弥撒曲一类的音乐,一连写了七、八遍, 唱起来总觉歌颂的像是上帝,而不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老邬建议他从民歌里改,并从挎包里掏出了一条香烟和一大包白糖:“大家的一点心意,请收下。先别急,我把其它 7 首先带回去唱唱。”

星海拿着三队同志的慰问品,心里暖洋洋的。难为同志们想得这么周到, 要知道在那艰苦的时期,这些东西可是奢侈品呢!

星海有广东人的特点,爱吃糖,尤其是动脑时。这样他一用脑,便抓一把糖放在嘴里,顷刻,乐思便如泉涌,糖水变成了黄河奔流的美妙乐句。

经过 6 天苦战,星海终于完成了全部乐章,又过一星期,写成了乐队伴奏的总谱。

要排练这部气势磅礴、宏伟的大型作品,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秃秃的黄士高原,上哪儿去找伴奏的西洋乐器呢?

大家集思广义,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省钱省料、奇特有效的伴奏方法: 用一个汽油桶安上一把木把子、两只轴子,以弹绵花的弓子那两根牛筋作弦, 发出浑厚有力的低音;用吃饭的调羹放在吃饭的大搪瓷缸子里一摇,打出了流水样的声音。

大家以乐观主义精神,千方百计排除一切困难,热情洋溢地、一次又一次地认真排练。

这排练的一幕被来延安观光的美国女作曲家霍芙曼看见了。她十分惊诧,也对他们充满了敬佩,她竖起大拇指对星海说:

“了不起,中华民族真了不起,我觉得这是在向全世界宣布,中国这个巨大的、不可抵御的中华民族,正像一个猛狮发出怒吼。这吼声预告着一个新的中国将诞生,我一定要将这部作品译成英文。”

当即,她便端起相机拍摄下了排练的场面,并对两件“特殊的乐器”—

—装有调羹的大搪瓷缸子和汽油桶做低音胡来了个大特写。

1939 年 4 月上旬,演剧三队在陕公礼堂公演了《黄河大合唱》,他们以其与黄河搏斗的亲身经历和饱满热情,使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受到延安听众的热烈称赞。

5 月 11 日,在为庆祝“鲁艺”成立 1 周年的音乐会上,《黄河大合唱》

正式演出,以鲁艺师生为主的 500 多合唱队员,站满了整个舞台,台小人多, 合唱队向两边拉开,演员和观众连成了一片。

毛主席和其他几位中央领导也来了。

星海身穿灰布上装,腰束皮带,脚穿自己编的布草鞋,手握指挥棒,精神饱满地走上台。《黄河大合唱》在声情并茂的朗诵声中开始了。

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结束后,毛主席兴奋地带头鼓掌,连声说“好! 好!好!”唱出了中华民族的巨大力量。听众们也为这部大合唱的艺术魅力而感染,仿佛正置身抗日的战场,为保卫伟大的祖国而浴血奋战。

后来,毛主席单独接见星海,热情赞扬《黄河大合唱》,并送给星海一支派克钢笔和一瓶墨水,勉励星海为人民谱写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

5 月 15 日,星海向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6 月 14 日,他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由一名爱国知识分子转变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了。当晚星海兴奋得难以入眠,他激动地在日记本上写道:“今天是我入党的第一天, 这是我生命中最光荣的一天。我现在还有许多不足,我要在党的领导下,改变我的思想和人生观,去为无产阶级音乐事业奋斗!”

7 月 8 日,在“鲁艺”为欢迎周恩来从重庆回到延安的文艺晚会上,冼星海再次亲自指挥演出了《黄河大合唱》。周恩来一字一句地听完后,走上舞台,紧紧握住星海的手说:“星海同志,祝贺你的成功。⋯⋯这是一部真正的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的合唱。”并高兴地在总谱上挥笔题词:

为抗战发出怒吼! 为大众谱出呼声!

此后,这惊心动魄,鼓舞人心的,划时代的作品《黄河大合唱》,带着党中央的赞许,代表着民族的呼声,响彻神州。又从神州河畔,传到了遥远的密西西比河。美国著名的普令司音乐院合唱队曾在纽约举行盛大音乐会, 演出《黄河大合唱》,伦敦和莫斯科等大城市都先后演出。《黄河大合唱》登上了国际舞台,世界各国友好人士也公认这是一部有相当水平的佳作。它让全世界更深地了解了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