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快的实用化步伐
生物工程发展还有一个重要趋向:从研究向开发转移的步子日益加快, 从而加速了它的产业化和实用化。
自 1973 年第一个基因克隆和重组成功后,不出 10 年,第一个重组 DNA
药品人胰岛素就于 1982 年在美、英两国批准使用;而荷兰首先投入市场的猪牛痢疾疫苗比胰岛素投入市场还早半年。1975 年,第一个杂交肿瘤细胞株建成,之后不到六年,美国于 1981 年就出现了第一个单克隆抗体诊断药盒;“蛋白质工程”的概念 1981 年才明确提出来,1988 年第一个蛋白质工程产品—
—用于洗涤剂的枯草杆菌蛋白酶已被成功地开发出来了。1987 年美国 Cetus 公司取得多聚链反应技术(PCR)专利后,1990 年这个公司及其伙伴有关药盒和仪器的销售额就达到 2600 万美元!
我们可以看到,生物工程技术从研究到开发的周期一般都只有几年,虽然不同技术转移周期不会相同,但这么短的转移周期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我们可以预期,今后不仅转移周期会越来越短,技术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也将日益加速。这将使产品研究开发的竞争更加尖锐、更加激烈。
我们再来看看被公认为当前生物工程研究和开发的先行者和世界中心的美国。
美国作为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地,重组 DNA 技术的发源地,在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就掀起了重组 DNA 技术的工业化热潮,并鼓噪一时,风靡全球。迄今,美国已经得到药品和食品管理局(FDA)批准使用的重组 DNA 药品虽只有十余种,但进入临床前试验的重组 DNA 药品和疫苗已有百余种。其中,检测和诊断药盒的开发和应用既容易又方便,所以市场销售也很快。现在已有三百多种单抗药盒和 15 种 DNA 探针产品生产。农业、食品业和精细化工业方面则有数种产品进入市场。
当然,从世界范围内看,生物工程技术的产业化目前只能说是处于起始阶段,但科学家们预测,到下个世纪 20~30 年代,将必然出现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生物技术产业,它的重要性可能要超过计算机工业。
不过,生物工程在不同领域的产业化和实用化速度是不尽相同的。预计, 到下世纪 20~30 年代,率先形成产业群的生物工程技术将主要是在医药保健和农牧业方面,接下来由于环境问题日益引起全世界普遍关注,环境保护方面会上升至第三位。生物治理将被作为地下水污染处理、漏溢石油处理和固体废物清除等方面的重要手段。可以设想,环境检测和治理的有关技术将加速发展,“工程菌”的选育和有关工业产品的生产都会迅速增长;还有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也是许多技术先进国家十分重视和大力支持的项目,而且会在不久之后得到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