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1879——1942)

原名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早年留学日本,1903 年与李大钊等在上海主编《国民日报》,宣传排满革命思想。 1913 年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斗争。1915 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大力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成为“五四”前夕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 1917

年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1918 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向封建思想文化发起了猛烈的冲击。“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 年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 1921 年

7 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党的中央局书记,后被选为第二届、第三届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委员长,第四届、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23 年“二七”罢工失败后,陈独秀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关系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严重的右倾投降主义,使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右派的进攻下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1927 年党的“八七”会议上,他被撤消党的总书记职务。此后他

拒绝改正错误,并接受托派观点,在党内成立反党小组,于 1929 年被开除出

党。 1931 年被自称为“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的托派组织推为总书记。

1932 年 10 月被国民党逮捕,1937 年 8 月出狱,1942 年病逝。

陈独秀是我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痕迹的人物。他从早年积极宣传民主思想,猛烈抨击封建思想文化,到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倡导成立中国共产党,最后堕落为反党的托派分子,自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和历史根源。但是他早年那些叱咤风云,领时代之潮流的呐喊,仍不失为珍贵的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