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人的社会生活

手工业和商业

手工业

在古印度,手工业和商业无论在行会或政府管理下,都表现出经营形式多样化的特点。手工业者有的住在农村,为村社农民服务;有的住在城市,自销产品或出售给商人;还有的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些小镇和村落。迦尸国首都波罗斯附近有一个木工镇,居住了上千家木匠,其产品远销印度各地。摩揭陀王舍城外有一条织工街,生产各类纺织品,织品的声誉远近闻名。手工业分工细密,达几十种之多。生产方式除个体经营外,还有手工业作坊。小的作坊主雇佣几名工匠,大的则雇佣数百人。如一位名叫萨达罗普特的陶器作坊主,拥有500名陶工和一只船队。他的陶器制作精致,在恒河流域的许多地方出售,很受欢迎。孔雀帝国时期,出现了大规模的官方手工业作坊。

印度河陶器及其纹饰印度河文明的复合动物纹彩陶器(公元前2550年)在古印度手工业的技术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佛教文献也有提到类似于中国传说中鲁班造木制飞鸟之事,这说明当时的木工制造业技术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不仅用粮食酿酒,也用果品酿酒,酒的品种有粳米酒、大麦酒、梨汁酒、阎浮果酒、甘蔗酒、舍楼伽果酒等十余种。金银器皿及象牙、珠宝、天青石等装饰品工艺精湛,大量出口到西亚和西方。在古代世界,印度的纺织品颇负盛名。纺织品质地极好,花色多样,品种繁多。如被单有长绒山羊毛被单、丝被单、多色混合的被单、绣花毛被单、绣以大型图案的被单;毯子有白毯、一边和两边带软毛的地毯、可供16人坐在上面的特大地毯。当时佛教僧侣的袈裟布料有亚麻、棉、丝、毛、粗布和大麻布等六类。而富人则身穿更为华丽的绫罗绸缎。作为纺织品之精品丝织物出现较早,已出现了纺织品生产的基地。

商业

古代印度的商业繁荣。商人或走街串巷,或设店开铺。大商人往往同时经营多类店铺。汉译《十诵律》(卷15)说,一个穷人拾到一批财宝,成为大富翁后,开设了金铺、银铺和珠宝铺等多家店铺。耆那教的一份文献说,王舍城有3600个商家。这可能有点这夸张,但也反映了王舍城商业繁荣的情况。做生意的商人古印度已有相当完善的商业运作理念和系统,有的大富商通过联姻或合伙关系建立了自己的商业网。

统一的度量衡

度量衡的统一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货物交易中的公平、公正,古印度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那些众多的货物交易中,人们使用了统一的度量衡器。印度河出土的度量衡器,一般公认的是立方体形的砝码,此外还有被截短的球形量器,它是用玛瑙或彩色碧石做成。根据对这些量器所作的测定,人们认为印度河城市是采用二进制和十进制的计算系统。

孔雀王朝前三位国王的钱币例如,小的量器扩大两倍的比为1:2:4:8……处理大宗物品的量器,它就改成了十进制,量器扩大十倍的比为160:200:300:640……在摩亨佐·达罗发现的最大的量器重达近25磅。印度河流域几乎所有的遗址中,都出土过立方体的燧石量器,这说明在远距离的贸易交往中,人们都有公认的交易标准,并被纳入官方庞大而统一的市场管理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