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二次革命

袁世凯窃取政权后,有一段时间,黄兴对他抱有很大的幻想。

南京临时政府结束后,黄兴担任南京留守统率南方革命军队,黄兴未能及时识破袁世凯的阴谋,反而存有一定的幻想。他认为,民国一建立,多年来奋斗的夙愿已经实现,只要袁世凯赞助共和,就可以支持袁世凯当大总统。因此,他一面为南北调和奔波呼吁,同时极力主张政党内阁,希望以此来制止袁世凯的专制倾向。

这时,袁世凯虽然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从清朝的一个大军阀摇身一变而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但他的政权还不够巩固。他为了集中权力,迫切地需要削弱和控制南方的革命武装,以便在条件成熟时进一步扼杀革命力量。

出于这种想法,袁世凯就采取各种办法,胁迫黄兴解散南方的革命军队。他一方面不发南方军队军饷,另一方面又借口南北已经统一,国民希望和平, 应该裁军,以减轻人民负担。其真正目的,是为了巩固他自己的势力。黄兴对袁世凯的这一阴谋,几乎完全丧失了警惕,他同意了袁世凯的要求,并且为了表示和平诚意,将南方的军队大加裁减。不久,他又辞去了南方留守的职务。后来,他曾写诗感慨万端:

卅九年知四十非,大风歌好不如归。惊人事业随流水,爱我园林想落晖。入夜鱼龙都寂寂,故山猿鹤正依依。苍苍独立无端感,时有清风振我衣。

黄兴到北京和袁世凯会谈,又竭力表示对袁世凯的信任,并劝说袁世凯加入由同盟会改组的国民党。袁世凯虽然没有参加,但他的亲信、代理国务总理赵秉钧还是参加了国民党。黄兴对这一点十分满意,认为这样就可以实行他“南北一家”的理想了。但事实上,袁世凯的这一做法,只是为了欺骗革命党人,争取时间,从事反革命军事准备的“缓兵之计”。

1913 年 3 月,当袁世凯认为他的反革命政权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支持下已经巩固,军事上也已有把握击溃在南方的国民党残余武装力量的时候,他就派人在上海车站暗杀了国民党的重要领袖宋教仁,首先向国民党发动进攻。这样,袁世凯的反革命面目就完全暴露出来了。

宋教仁被刺以后,孙中山主张立即起兵讨袁,但黄兴反对。他认为当时民国元气没有恢复,南方军事准备不够,袁世凯的假面目在群众中还没有完全暴露,起兵讨袁没有把握,主张采用单纯的法律办法,同袁世凯斗争。

  1. 月间,袁世凯借口赣、粤、皖 3 省国民党都督曾通电反对善后大借款, 是不服从中央,下令免职,接着派兵南下,发动荡平南方革命力量的内战。革命党人被迫仓促应战。

  2. 月 12 日,原江西都督李烈钧起兵讨袁,“二次革命”爆发。14 日,黄兴到了南京,召集军事会议,决定出兵计划。第二天,他被举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通电誓师,电文中说自己“深悔待时留决之非,幸有急起直追之会, 当即誓师北代,殄此神奸”。形势对革命党人极其不利,对此黄兴十分清楚。为了捍卫民主共和制度,他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决心“伸同胞之义愤,去全国之公敌。”讨袁战事一开始,南京方面的部分军队就被袁世凯收买,发生内变。扼守临淮关的第八师返宁防守后,在徐州与袁军对垒的部队因此后

路空虚。22 日,徐州失守,袁军乘机南下。25 日,江西湖口被袁军占领,李烈钧败退。上海讨袁军又屡攻制造局不下。黄兴在南京饷械不支,声援又绝, 面临三面受敌的危险,只得于 29 日乘日本轮赴沪。

但事实上,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当时并没有很好的准备,他们在南方裁留的几支军队,并没有很好的训练,在群众和士兵中也没有很好地进行革命的宣传和发动工作。黄兴到南京后不久,认为大势已去,就悄悄离开了南京。不久,江西、安徽等省的讨袁部队,也相继为袁世凯击溃,这个“二次革命” 很快就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