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运动与文学

不了解十八世纪法国波澜壮阔的启蒙运动,就不能理解那个时代诞生的文学,同样也就不能理解伏尔泰与卢梭。

十七世纪的法国是一个空前强盛的国家,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然而,到了十八世纪以后,法国却面临着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全面危机。一方面是三个等级的严格划分使僧侣与贵族享有种种特权,上流社会奢侈靡烂,一方面是下层人民的无以为生、饥毙荒野;一方面是教会、政府的思想笼断,一方面是人们普遍的噤若寒蝉。监狱、流放、死刑的繁荣,一方面表现了统治者的高压政策,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们的色厉内荏。种种迹象表明, 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已走到了它的尽头。

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上,启蒙运动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序幕。而启蒙运动的主体——那些伟大的、杰出的人物。他们从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等人的自然科学成就中吸取的丰富的营养,同时又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优秀文化遗产,并进一步从蒙田、笛卡尔、洛克等英法哲学家那里补充了新鲜的养料,从而提出了清除旧的意识形态、建立新政权新秩序的社会政治主张。他们崇尚理性、倡导科学、呼吸民主、寻求自由,他们批判信仰、谴责蒙昧、砸烂神权、反对迷信。因此,启蒙运动的大旗上始终书写的是“平等、自由、博爱、人权”的口号,启蒙运动的交响乐中始终回荡的是“民主与科学”的旋律。由于启蒙运动,终于导致了 1789 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现在看来,文学运动其实只是启蒙运动的一个副产品。因为那个伟大的时代要求那些巨人们的所有思想都服从于启蒙这一主题,毋宁说那些巨人的哲学、美学、社会政治、文学等等主张与实践都鲜明地打上了启蒙的印记, 而文学则是这曲恢宏的交响乐中的一个声部。

而且,那些在启蒙时代操作文学的人,他们往往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家。启蒙的任务与目的要求他们在自己的一生中扮演多种角色,进行多种思考,而在所有的这些思考中,文学往往又不是他们首先的选择。于是,文学领域成了他们哲学观点、社会政治学说具体演练的战场。

恩格斯指出:“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所以,是不是在他们那一大堆封号之前还应当首先冠之于他们一个“革命家”的称号呢?

本书将要谈到的这两位文学家就是这样一种人物。伏尔泰与卢梭,前者是一位诗人,历史学家、最出色的哲学小说家、戏剧家、哲学家和数学家; 后者是一位政治思想家、作曲家、教育家、优秀的小说家和卓越的散文作家。

除此之外,他们还各有一个伟大的称号:伏尔泰被誉为启蒙运动的领袖与导师,卢梭则被赞为启蒙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