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过程

  1. 分类组织和自由回忆——在自由回忆中,要求被试尽可能多地再现词表中的单词,而不必考虑单词在呈现时的顺序。被试实际回忆出来的单词顺序则证明自由回忆与分类活动有紧密的联系。分类活动保证了对单词的分类,属于智力的范围。
  1. ——实验材料是 60 个名词,分属四个语义别类(15 个动物名,15 个人名,15 个职业名称,15 个植物名),把它们混和在一起,使被试察觉不出有任何顺序,所有的名词似乎都属于同一个类别,随机排列。一次性呈现词表之后,立即进行自由回忆。对结果的分析表明,被试再现的语义相同的单词序列,如 2,3,4,5,⋯7 个单词一组的序列大大超过了以随机方式排列的单词序列。在随机排列的词表中,可以预测 3 个单词的序列 87 种,4 个单词的序列 18 种,5 个单词的序列 4 种,7 个单词的序列为零。而参加实验的所有被试的回忆结果中,可分别预测 164 种,85 种,38 种和 5 种。

  2. ——曼德拉和皮尔斯顿(Mandler et Pearlstone,1966)证明, 分类活动有效性提高在于给予被试的限制较少。

被试的任务是把 52 个单词最少分成 2 类,最多分成 7 类。可按多种标准来分类这些单词。不向被试提示任何特殊的组织方式,被试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类。每个单词写在一张卡片上,以便能按类别堆放。52 张卡片逐张地多次呈现,直到被试连续两次(标准)完成相同的分类。然后把这些完全自由分类的卡片呈现给该组被试,也呈现给另一组被试:后一组被试必须使用这些类别来分类 52 个单词。经几次尝试后,第一组被试平均运用 46 个类别达到了分类标准,而第二组被试达到同样的标准则多花费了一倍的尝试次数。所以,限制性条件越少,组织越容易。

  1. ——曼德拉和皮尔斯顿还证明,回忆出的单词总数与达到分类标准所需的尝试次数无关,这意味着必需尝试次数的增加或减少不改变回忆效果。但是,在制定的类别数目和记忆效果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当类别从 2 类增加到 7 类,再现单词的总数快速增加。换句话说,如果说个体需要花费一定次数的尝试来达到稳定的分类组织,那么最终说来,回忆主要取决于已经实现的组织,即类别的数目。

  2. ——记忆和组织活动之间的关系具有双重含义:如果记忆依赖于组

织活动,那么在具体情景中组织活动所实现的特殊组织,会受到记忆本身的限制。

曼德拉指出,实验中重组单词的类别数目是有限的。上面的实验中,类别数目平均是 46 个,给被试的类别不允许超过 7 个。然而,即使允许被试使

用 7 个以上的类别,一般的使用范围也在。在另一个实验中,被试可使用 20 个类别,但总体平均数仍保持不变。在无类别限制的实验中,36 个被试在第三测验中把 52 个单词平均分成 5 类:其中只有两个被试使用的类别超过 7 个。使用单词量增加一倍的词表也得出类似的结果。被试选择类别数目的范围稳定性与记忆的广度有关。增加第 n 个类别,要求头脑中已具备加工过的n-1 个类别,超过一定的类别数目,回忆难度迅速增加。

如果说记忆很多类别是困难的,那么记住类别中的很多元素也同样困难。迄今为止所得到的研究结果表明,类别数目的增加可导致:第一,单词回忆的绝对量增加;第二,单词回忆的相对量(由百分比表示)减少,尤其包括 6 至 7 个单词以上的类别。但是,如果类别的数目保持恒定,每个类别的单词回忆量则限定不变。

如果需要增加材料的记忆量,个体能以子类别和再往下的子类别来建构组织,以致在各个水平层次上,类别、子类别或元素的数目是有限的。这种类型的组织在原则上可记忆大量信息。

  1. ——总而言之,分类组织对自由回忆的效果取决于如下一些主要因素:

第一,分类活动有一种选择功能:它把不同于有关类别的“心理储存库” 中的所有元素从“可能的”数目中排除出去。所以,观察到的回忆差错往往不包括“外在”于类别的单词,只包括“好的差错”的单词,即属于该类别但呈现的词表上没有单词。

第二,分类活动服从节省原则:分类活动减少了记忆的单元数量。显然, 对“maison”(房屋)这个单词的记忆并不在于记住 6 个字母或 2 个音节的

不同单元;同样,记忆有 5 个类别的 30 个单词的词表,不是记忆独立的 30

个单元,而是记忆更高级的、整合基本单元的 5 个功能单元。

最后,我们看到,分类活动不仅仅在习得方面起作用,而且也干预回忆过程,指出“搜索的方向”,以重建需要回忆的词表。

  1. 词语记忆和心理表象——许多实验研究证明,心理表象,即“物体不在眼前时,物体知觉特征的内化回忆”(Blanc-Garin,1974),对词语记忆具有重要意义:
  1. 在其他一切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具体名词的回忆要优于对抽象名词的回忆(Paivio et Madigan,1970),因为它们诱导心理表象的能力是不同的,或确切地说,它们的表象联想值是不同的。具体名词的表象联想值要高于抽象名词(Paivio,Yuille et Madigan,1968;Denis,1975)。

确定表象联想值的方法是向被试呈现一个词表,并要求被试根据回忆的相对易难程度,把每个单词标在有七个等级的量表中。根据量表可以推断一个物体或事件的心理表现。表角联想值取每个单词在量表中的平均分数。

  1. 直接证明心理表象对词语记忆有积极影响的方法是比较两个匹配组对词表的回忆;一个匹配组中的被试在进行回忆之前得到实验指导语,要求对单词所指称的物体进行表象加工。这组被试的回忆效果显著地高于另一组没有得到指导语的被试,而看见过物体图形的第三组,其记忆效果也同样好

(Denis,1975)。

  1. 表象过程的效应也适用于再认行为:莫里斯和雷德(Morris et Reid,1973)证明,能促进心理表象加工的单词通常比其他单词更容易被再认。在回忆时,如被试得到形成表象的指导语,这一优势则更为明显。

  2. 如果借助于能评估个人想象力的测验,可区分出两组被试,其中一组被试的想象力要高于另一组被试。业已证明,第一组被试在自由回忆同一词表时也做得更好些(Ernest etPaivio,1971)。

此外,这些现象不局限于词表材料。弗雷斯和莱维叶(Fraisse et Léveillé,1975)证明,关于简单的交互作用的言语描述(女孩摘花,鸟在巢内,等等),如果让被试在心理上看见这一场面的话,回忆效果将更好。 3.帕维奥的双重编码理论(Paivio,1969—1970)——该理论旨在对

我们描述的事实作出假设性解释。理论认为有两种系统干预记忆过程:心理表象系统和来自我们语言经验的言语系统。这两种系统相互独立地工作,两种系统能直接地被特化的刺激激活:表象系统被物体或物体的形象激活,言语系统被词语激活。

然而,这两种系统同样能够相互关联地工作:词语性质的材料(单词“苹果”),通过言语系统的作用,可激活表象系统,导致词语指称的物体进入心理表象加工。反过来,与心理表象有特殊关系的材料也可用词语来表达。从原则上说,不在什么场合,当两种系统一起对信息编码,以后对信息的回忆,比只用一种系统编码更容易些。

业已证明,许多实验事实与双重编码理论相符。

  1. 最初的系列研究使用词语反应时间法,研究结果符合言语和表象双重编码过程所需时间多于单一言语或表象编码的假设。这个方法是比较阅读指称物体的单词所需时间和命名以形象表现物体的图形所需时间(Fraisse, 1970)。命名图形的时间最长,因为图形命名首先需要激活表象系统,然后再由表象系统直接激活言语系统,而对于阅读单词来说,在词语知觉后只需激活言语系统。

  2. 如果加快刺激材料呈现的时间,双重编码因缺乏时间而成为不可能;物体或物体的图形可以辨认,但不能用词语记录下来;可阅读单词,但没有表明过程伴随阅读。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进行一种编码,图形材料的回忆没有词语材料的回忆来得好(PaivioetCsapo,1971;Fraisse,1974;Fraisse et Léveillé,1975)。

  3. 双重编码假设是目前关于表象过程对词语记忆有积极作用的最简明解释。该假设同样也可以解释词语记忆和物体图形材料之间所作的比较: 对物体的图形材料的回忆比对相应的物体名词的回忆更优越

(DucharmeetFraissc,1965),这一优势可持续几周(Denis,1973)。如果考虑到图形性质的材料差不多自动地激活表象过程,而物体名词的材料并不如此,那么这种差异就得到解释。

此外,一些事实表明,双重编码更经常地作用于图形材料的记忆。所以, 对附有物体名称的物体图形的回忆和对单一物体图形的回忆之间没有明显差异(Fraisse,1970)。当然,在呈现单一物体图形时,被试可能对物体图形作词语记录,虽然实验条件没有这样的要求或暗示。这一切使人推测,图形材料的记忆包含了有助于记忆保持的无声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