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绿洲——若尔盖湿地
四川若尔盖湿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四川省阿坝州北部若尔盖县境内,地处黄河、长江上游,其湿地涵养了大量水分,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特别是黄河30%的水来自若尔盖湿地。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其湿地沼泽面积曾达3000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该保护区不仅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世界高山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还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四川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位于若尔盖沼泽的腹心地带,是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
区内为平坦状高原,气候寒冷湿润,泥炭沼泽得以广泛发育,沼泽植被发育良好,生境极其复杂,生态系统结构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特有种多,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也是世界高山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区内植物中星叶草、冬虫夏草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脊椎动物中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颈鹤、胡兀鹫、秃鹫、大天鹅等30多种,并为黑颈鹤的集中繁殖区之一,种群数量达480只左右。
黑颈鹤是大型涉禽,全身灰白色,颈、腿比较长,头顶皮肤血红色,并布有稀疏发状羽。除眼后和眼下方具一小白色或灰白色斑外,头的其余部分和颈的上部约2/3为黑色,故称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种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类,为我国所特有的珍贵鸟类。
黑颈鹤的颈部围了一条黑丝绒的围脖,红色裸露的头顶在黑色头部的衬托下更加鲜艳夺目,好像戴了一顶小红帽。金黄色的眼睛后面缀着一块白斑,黑色的翅膀和尾羽衬托着白色的体羽,如同穿了一身色调淡雅的礼服,再配上一张坚硬如凿的蜡黄色长嘴和一双漆黑的长脚,显得格外挺括俊美。
黑鹤颈为候鸟,每年在青藏高原繁殖,冬季在南方过冬。每年4月份迁至可可西里,在高寒草甸沼泽地或湖泊河流沼泽地中活动,并选择适应的地区进行繁殖育幼。
长途飞行时,黑鹤颈群多排成“一”字纵队或“V”字队形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分群配对,并转为成对活动。这一阶段,在栖息地处觅食,伸颈低头,或仰首长鸣,或绕着大圈跑动,雌雄鸟之间表现极端兴奋,特别是雄鸟更主动,绕着雌鸟跑动,展翅跳跃,向雌鸟展示自己的风姿。
5月初开始,经常在早晨到中午时间交配,5月底开始产卵。没有明显的筑巢期,而是在开始产卵及以后整个孵化过程中不断完善巢穴,巢结构简单,大小不定,巢材无特殊需求,因生长的草被而定,刚产不久的卵淡青色,布满不规则的棕褪色斑点。
黑颈鹤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禽类,驰名世界,具有重要的文化交流、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作为高原草甸沼泽栖息的鸟类,本来在云贵藏生活、迁飞,与世无争。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还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黑河和白河两条黄河上游的支流纵贯全区。但该区生态系统脆弱,一旦破坏后很难恢复,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保护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研究自然环境变迁,古老生物物种保存、繁衍和分化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宛如一块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是我国三大湿地之一,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形复杂,群山环抱,东西与南北最大距离约150千米,土地总面积近30000平方千米。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将全县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地理单元和自然经济区。
中西部和南部为典型丘状高原,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植被以草甸草原和沼泽组成的草原为主。平均海拔3500米,境内丘陵起伏,谷地开阔,河曲发达,水草丰茂,适宜放牧,以饲养牦牛、绵羊和马为主,为纯牧业区,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绿洲”之称,也是全国三大草原牧区之一。属河曲马品系的唐克马是全国三大名马之一。
唐克马体质结实,或显粗糙。头较大,多直头及轻微的兔头或半兔头,耳长,形如竹叶,鼻孔大,颚凹较宽。颈长中等,多斜颈,颈肩结合较好。肩稍立,鬐甲高长中等。胸廓宽深,背腰平直,少数马略长。
肢长中等,关节、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前肢肢势正常或稍外向,部分后肢略显刀状或外向;蹄大较平,蹄质略欠坚实,偶有裂蹄。毛色以黑毛、骝毛、青毛较多,其他毛色较少,部分马头和四肢下部有白章。
唐克马挽力强,速力中等,能持久耐劳。唐克马对高寒多变的气候环境有强的适应能力。在终年群牧的情况下,夏秋上膘快,冬春掉膘慢,表现体内沉积脂肪的能力强,体况随季节变化不显著。对一般疾病抵抗力强,常见的胃肠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很少。
西部草原是半农半牧区,有耕地8万亩,适宜种植一年生农作物,以青稞为主,其次有小麦、豆类作物和洋芋等。
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和亚麻,还出产少量苹果和花椒。该地区木材资源丰富,主要有冷杉、云杉等树种。原始森林与雪山草地,河谷农业交相辉映,草地连绵,积水成沼。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河流有嘎曲、墨曲和热曲,从南往北汇入黄河。北部和东南部山地系秦岭西部迭山余脉和岷山北部尾端,境内山高谷深,地势陡峭,主要河流有白龙江、包座河和巴西河。河流弯曲摆荡,蜿蜒曲折,牛轭湖星罗棋布,独成一湾风景。
沼泽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四周群山环抱,中部地势低平,谷地宽阔,河曲发育,湖泊众多,排水不畅。同时这里气候寒冷湿润,年平均气温在零度左右,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地表经常处于过湿状态,有利于沼泽的发育。
本区部分沼泽是由湖泊沼泽化形成的,如山原宽谷中的江错湖和夏曼大海子,湖泊退化后,湖中长满沼生植物,湖底有厚厚泥炭积累。
若尔盖山原沼泽在分布上有以下3个特点:一是分布广,沼泽不仅分布在平坦宽阔的河滩、湖群洼地和阶地上,而且在某些无流宽谷和伏流宽谷地带也有分布;二是面积大,这里的沼泽面积有30万公顷,是我国最大的一片泥炭沼泽;三是沼泽率高,沼泽率一般达20%至30%。黑河流域比白河流域高,而且两河流域的中下游均多于上游。
若尔盖沼泽类型较多,各种沼泽类型在湖群洼地、无流宽谷、伏流宽谷和阶地等不同地貌部位上,相互连接形成许多巨大的复合沼泽体。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动植物种类繁多,物产丰富。分布有国家湿地保护区、黑颈鹤保护区和梅花鹿保护区。栖息着黑颈鹤、白天鹅、藏鸳鸯、白鹳、梅花鹿、小熊猫等大量候鸟和野生动物。唐克马被诗圣杜甫赞为“竹披双耳俊,风如四蹄轻”。
这里盛产麝香、冬虫夏草、贝母、鹿茸、雪莲等名贵药材。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泥炭、煤、铁、铜、铀、锰、金等。泥炭资源极为丰富,分布面积2000余平方千米,储量近40亿立方米。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属高原寒带湿润季风气候。根据地貌特征,分为东部大陆性山地中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和西部大陆性季风高原气候两种气候区。西部丘状高原,气候严寒,四季不明,冬长无夏。
降雨量多集中降于4月下旬至10月中旬,平均湿度70%,年均日照时间长,风向多为西北风。
每年9月下旬开始结冻,5月中旬才能完全解冻。东部半农半牧区,气候较温和,4月至7月基本为无霜期,降雨多集中降于夏末秋初,春末夏初则多干旱。常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霜冻、寒潮连阴雪、洪涝等。
夏季是草原的黄金季节,这里天高气爽,能见度很高。天地之间,绿草茵茵,繁花似锦,芳香幽幽,一望无涯。
草地中星罗棋布地点缀着无数小湖泊,湖水碧蓝,小河如藤蔓把大大小小的湖泊串联起来,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
[旁注]
星叶草 一年生小草本,茎细弱,根直伸,支根纤细。子叶线形或披针状线形,无毛,叶纸质,菱状倒卵形、匙形或楔形,边缘上部有小齿,花小,两性,单生于叶腋,种子含丰富胚乳。
冬虫夏草 是一种真菌,真菌的菌丝体感染蝙蝠蛾的幼虫,以其体内的有机物质作为营养来源进行寄生生活,生长发育后,最终菌丝体伸出寄主外壳,形成一种特殊的虫菌共生的生物体。冬虫夏草是一种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抗肿瘤等多种功效。
唐克马 是过去骑兵专用军马,这种马胸阔厚,肺活量大,蹄如土碗大小,特别善跑,是一种特别耐劳耐累的优良马种。
山原 指山脉和高原的分布交错在一起的地区。例如,在青藏高原上,还耸立着一些更高的山脉,所以,青藏高原就是山原。
大天鹅 是一种候鸟,没有亚种分化,春秋两季在我国北方、俄罗斯西伯利亚等繁殖地和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的越冬区之间进行迁徙。大天鹅身上的羽毛非常丰厚,全身的羽毛多达25000多根,可以有效地抵抗严寒的气候,在零下40度的低温下露天过夜也能安然无恙。
[阅读链接]
自2002年始,若尔盖县就相继开展湿地保护的宣传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先后建设成草地围栏,完成巡护、维护道路,建设栏坝,建立生态监测点。
2010年,若尔盖花湖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湖泊水位较过去增高,湖泊面积扩大,恢复湖泊周边半沼泽和干沼泽常年集水,生态恢复效果十分明显。
通过湿地治理工程的实施,湖泊扩面还湿,有力促进了花湖区域半沼泽和干沼泽的恢复,改善了区域地下水循环状况,使萎缩的泥炭逐步得到恢复,营造了最佳的泥炭发育环境,为珍稀野生动物适生生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工程蓄水后,在此栖息的鸟类增加了一倍,以前很少在此区域活动的黑鹳等珍稀动物数量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