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南第一湖——衡水湖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在河北省衡水、冀州、枣强之间的三角地带,是华北平原唯一保持沼泽、水域、滩涂、草甸和森林等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生物十分丰富,以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和国家一二级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

衡水湖,俗称“千顷洼”,又叫“千顷洼水库”。面积与蓄水规模仅次于白洋淀,是华北平原第二大淡水湖,单体水面积位居华北第一。

衡水湖北倚新兴的区域中心枢纽城市衡水市,南靠“天下第一州”冀州,一湖连两城,享有东亚地区蓝宝石、京津冀最美湿地、京南第一湖等美誉。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边界东至善官村,西至大寨村,南至堤里王,北接滏阳河。

衡水湖区属第四纪基底构造,处于新华夏系衡-邢东隆起东侧的威县-武邑断裂带附近。湖区及东部以亚黏土和黏土为主,中隔堤以轻亚黏土为主。

从地质时期的第四纪全新世以来,衡水湖经历了3个大的演变发展阶段,即早全新世温凉稍湿的湖泊形成阶段,中全新世温暖湿润的扩展阶段及晚全新世温凉偏干的收缩阶段。

从环境演变的阶段来看,衡水湖形成今日的湿地生态环境,具有自然性、稀有性、典型性和生态脆弱等特点。

衡水湖区有优良的地热资源,沿滏阳新河呈带状分布。其南界在南良至小候一线。地势储层分第三系孔隙类型和基岩碳酸裂隙岩溶型两大类型。

保护区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衡水湖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处于太行山麓平原向滨海平原过渡区,为鸟类南北迁徙的必经之地。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水质,孕育了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有着很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以湖区为主体的湿地生态系统。在衡水湖栖息的鸟类多达30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有丹顶鹤、白鹤、黑鹳、东方白鹳、大鸨、金雕、白肩雕等。

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有大天鹅、小天鹅、灰鹤、白枕鹤、蓑羽鹤、角鸊鷉、斑嘴鹈鹕、黄嘴白鹭、鸮、隼、鹰、白琵鹭、鸳鸯、彩鹮等。

春、夏、秋季在湖区栖息的须浮鸥、雁、鸭、大苇莺、灰椋鸟等每种都有数万只。湖内人鸟共生,更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衡水湖水源充足,水量丰沛,丰水季节,碧波粼粼,一望无际。湖内水清草茂,是淡水养殖的理想场所。

衡水湖周边土壤为潮土,成土母质为河流沉积物,沙、壤、黏质俱全,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主要林木、果树、花卉等。

保护区目前发现植物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等。水生植物生长优良,其中常见的大型水生植物。

优势种主要为世界广布种,其次为温带种,区系植物出现明显的跨带现象,在不同的植被带内由许多相同的种类组成相似的群落,具有显著的隐域性特点。

陆生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以温带为主,世界广布种、热带分布种等各种类型均有分布,也表现出其地理成分的多样性。

本区草本类型占主要地位,温带特征显著。自然保护区植物中木本植物仅有柽柳科柽柳属、杨柳科柳属、豆科洋槐属等少量种类。

保护区地带性植被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结构一般比较简单,由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组成,很少见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林下灌木、草本植物较多。

自然保护区动物群带有明显的古北界动物特色,东洋界成分开始向北渗透。已鉴定的各种野生动物主要包括鸟类、鱼类、哺乳类、爬行类、昆虫类、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等,其中鸟类较多。

由此可见,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是华北平原鸟类保护的重要基地,是开展鸟类及湿地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科研和监测的理想场所,也是影响全国鸟类种群数量的重要地区之一。

据考证,衡水湖为浅碟形洼淀,由太行山东麓倾斜平原前缘的洼地积水而成,属黑龙港流域冲积平原中冲蚀低地带内的天然湖泊。历史上,衡水湖是古代广阿泽的一部分,广阿泽包括任县的大陆泽和宁晋县的宁晋泊。

历史文献记载,衡水湖曾称信都洚、博广池、冀州海子等。相传,公元前602年以前,在这里有一个大湖泊,黄河流经于此。

河北省地理研究所《关于河北平原黑龙港地区古河道图》表明,在衡水、冀州、南宫、新河、巨鹿、任县、隆尧、宁晋、辛集一带确有一个很大的古湖泊遗迹,古湖长约67千米,后来湖泊渐淤,分成现在的宁晋泊、大陆泽和衡水湖。

衡水湖在历史资料中多有记载。《汉志》中提到:“信都县有洚水,称信洚”。《洪志》中指出:“海子所谓河也,又称洚水,即冀州海子。”

《真定志》记载:

衡水盐河与冀州城东海子,南北连亘五十余里,旧名冀衡大洼。

清代贺涛《冀州开渠记》中说:

滏水自西南来,至州北境,折而东,横亘衡水界中。县城俯其南,并岸而西四五里,左转至冀州城东。

地淤下,广五里,狭亦不减三里,北二十余里隶于县者曰衡水洼,南十余里,隶于州者曰海子。

清代《吴汝纶日记》中也提到:

冀州北境直抵衡水,地势洼下,乃昔日葛荣陂也。

据考证,上面几处提到的“信洚”、“海子”、“洚水”、“冀衡大洼”、“衡水洼”、“葛荣陂”等,就是现在的衡水湖。

衡水湖在历史上曾为黄河、漳河、滹沱河故道,水灾频繁。据《冀县志》中提到:“方四十里,斥囟弥望,地不生毛。”

故治理开发衡水湖就成了历代州官利民成业的一件大事。隋朝的州官赵煚曾在此处修赵煚渠。637年唐朝冀州刺史李兴利用赵煚渠引湖水灌溉农田。

清乾隆年间直隶总督方敏恪曾将衡水湖水“建石闸三孔,宣泄得利”,使这片荒地变成沃田。知州吴汝纶鉴于1884年开渠通滏,挖成一条长60余里、宽7丈、深丈余的泄水河。人们为了纪念他,称此渠为“吴公渠”。

尽管历代州县曾多次治理衡水湖,以趋利避害,造福民众,但真正科学规划、整体治理衡水湖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1958年,冀县对衡水湖重新治理,在洼内筑西围堤,搞东洼蓄水灌溉,但因工程不配套,提水能力差,长期高水位蓄水致使周围土质盐渍化,故于1962年放水还耕。

1972年冀县修建东洼水库。1974年衡水地区又组织冀县、枣强、武邑、衡水四县重修东洼。1977年扩建西洼,至1978年为止,将衡水湖建成了一个能引、能蓄、能排的成套蓄水工程,习惯上称为“千顷洼水库”。

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批准为河北省衡水湖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旁注]

第三系 地质学名词,属年代地层单位。即新生代第三纪形成的地层。18世纪,在对南阿尔卑斯和意大利平原的地层研究中,把地层自下至上划分为原始系、第二系、第三系。十九世纪初在对巴黎盆地的研究中,又在原第三系上部划出第四系。

白肩雕 又名御雕。体型比金雕小。全身黑褐色,背部具有光泽,肩有白羽。头、颈为褐色,缀以黑斑。尾灰褐色,具有不规则的黑色横斑。为少见的旅鸟和冬候鸟。

灰鹤 大型涉禽,略大于白头鹤,略小于白枕鹤;全体灰色,头顶裸出部分红色,两颊至颈侧灰白色,喉、前颈和后颈灰黑色;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黑色。栖息于多草丘和水洼地的沼泽草甸中。

古北界 一个以欧亚大陆为主的动物地理分区。它涵盖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和阿拉伯、喜马拉雅山脉和秦岭以北的亚洲。古北界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动物地理区。古北界面积广阔,生态条件多样。

东洋界 是东南亚的动物地理分区。它包括印度、马来西亚、秦岭以南的亚洲、印尼西部、新几内亚附近的岛屿。东洋界拥有仅次于新热带界的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热带雨林,因此无脊椎动物的丰富程度也仅次于新热带界,是不少著名的无脊椎动物的产地。

黄嘴白鹭 是鹳形目鹭科的鸟类,中型涉禽。身体纤瘦而修长,嘴、颈、脚均很长。体羽白色,雌雄羽色相似。虹膜淡黄色,腿黑色。为候鸟,栖息于海岸峭壁树丛、潮间带、盐田以及内陆的树林、河岸、稻田,以鱼、虾和蛙等为食,有结群营巢的习性。属二类保护动物。

[阅读链接]

相传在很早以前,大禹治水来到冀州。他看到滏阳河的河道窄狭,洪水季节经常泛滥成灾,便决计开挖河道。

玉皇大帝见大禹治水辛苦,就派金龟将军前来帮助。

有一天,大禹对金龟将军说:“滏阳河是太行山以东天水入东海的主要河道,应该挖宽一些。”

金龟将军因酒醉神志恍惚,将大禹“挖宽一些”的指令,误听为“挖弯一些”。结果,他迷迷糊糊地将滏阳河挖成了九曲十八弯,直到现在滏阳河还是弯弯曲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