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画[一]

更谷 ( Kengkok )老挝南部小镇。位于宾汉河支流占丰河

(SechamPhone)西岸。人口约 2,000。所在的更谷平原地势低洼,河曲发达,呈波状起伏,是老挝南部重要的水稻产区。妇女多从事蚕桑,善刺绣, 有“蚕城”之称。镇西有 13 号公路通过。

束草 韩国东海岸港市。属江原道 (南)。原为一渔村,作为襄阳铁矿输出港兴起。人口约 7.2 万。近海渔业基地。雪岳山的登山口。有花津浦、松池湖游览地。

远东 ①西方国家开始向东方扩张时对亚洲最东部地区的通称。通常包括中国东部、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地区。②原苏联远东经济区 的简称。北起北冰洋,南同中国、朝鲜相邻,东临太平洋。包括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滨海边疆区、雅库特自治共和国、阿穆尔、马加丹、堪察加及萨哈林州。面积 621.6 万平方公里。人口 753.2 万(1985), 有乌克兰人、雅库特人等。境内四分之三面积为山地。平原及低地主要分布在勒拿河及黑龙江中下游、北冰洋沿岸。从北到南有苔原带、森林苔原带和森林带。有金、金刚石、煤、铁、锡、锌、铅、钨、汞、云母、萤石、石油和天然气等矿藏。40%的地表覆盖森林。木材蓄积量和水力蕴藏量各约占原苏联的 30%。工业以采矿为主,金、锡和金刚石产量居原苏联首位。其次是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鱼类加工、舰船修造及农、畜产品加工等。农业主要集中在南部的结雅—布列亚平原和乌苏里—兴凯湖平原。主要作物有麦类、水稻和大豆。畜牧业以乳、肉用为主,北部普遍饲养驯鹿。工农业、城市、人口、铁路和海运主要集中在南部,大部地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主要城市有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共青城、彼得罗巴甫浴夫斯克(堪察加)、雅库茨克和马加丹等。

还剑湖 越南河内著名风景区。在河内市东南部。古代与红河相通,为历代封建王朝训练水师的场所,又称水军湖。湖中的玉山岛,有建于十八世纪的玉山寺,寺庙到湖岸有木拱桥相连。入口处有一毛笔形石塔和砚台形石块。

吞武里 (ThonBuri)泰国旧府。位于湄南河下游西岸。1971 年 12 月与东岸的京畿曼谷府联合,组成曼谷吞武里京都。现属曼谷郊区。参见“曼谷”。

志摩半岛 日本本州岛南部半岛。在三重县境内,北临伊势湾,南濒熊野滩。北部山丘起伏,最高点朝熊岳 555 米;南部为台地,高度在 60 米以下。气候温暖,年降水量 2,000 毫米左右。沿岸渔产丰富,珍珠养殖业有名。游览业发达。伊势志摩国立公园的一部。伊势、鸟羽为主要中心。

丽水 韩国南部全罗南道港市。在丽水半岛的顶端。天然良港。受暖流影响,气候温暖多雨。面积 45.3 平方公里。人口 17.7 万 (1987)。附近农产品以稻米、甘薯、大豆、蔬菜为主。沿海大陆架宽广。渔业和养殖业发达。工业有水产加工、电力、纺织、炼油、造船、橡胶等。

丽娘山 即“勒当山”。

扶余 韩国西南部城镇。属全罗北道。有名的百济古都。在锦江下游曲

流部左岸。有王城“半月城”遗迹,东部断崖江岸上有皋兰寺。山麓建有博物馆。

扶南 古国名。位于今柬埔寨。公元一世纪建国。公元三世纪时,部落首领范蔓自称“扶南大王”,兼并邻近部落并由海道直向马来半岛扩张。当其盛时,版图除今柬埔寨外,还包括湄公河下游和湄南河东岸一部分。中国三国时东吴使者曾渡海到此,此后两国往来频繁。六世纪时,成为东南亚佛教中心。六世纪中叶后开始衰落。七世纪中叶,为真腊所并。

豆蔻山 (ChainedesCardamomes)位于柬埔寨西部和西南部,西北— 东南走向,绵延数百公里。平均海拔 1,000 米左右,最高峰奥拉山(Aural), 海拔 1,813 米。西坡雨量丰沛,高达 3,800—5,000 毫米,生长热带雨林。东坡及洞里萨湖周围为雨影带,雨量 1,000—1,500 毫米。胡椒产区。产宝石。

豆蔻丘陵 (CardamomHill)印度半岛西南部的南北向丘陵。与尼尔吉里丘陵之间有帕尔加特山口,宽约 32 公里,公路、铁路由此穿过。大部在喀拉拉邦境内,小部分在泰米尔纳德邦内。海拔 1,800—2,100 米,东支有阿奈马莱丘陵,阿奈穆迪峰海拔 2,695 米,为南印度的最高峰。佩里亚尔河

(Periyar)横穿中部,北部辟有泰卡迪(Tekkady)野生动物禁猎区。森林茂密,茶和其他热带作物重要。

两江道 朝鲜北部的内陆道。北隔鸭绿江与中国相望。面积 1.43 万平方公里。人口 62.8 万 (1987)。辖 1 市 10 郡。首府惠山。1954 年设道。全境属盖马高原,以东部的摩天岭为最高。高原内陆气候,气温低,降水少。年平均气温 4℃,年降水量 600 毫米。工业以森林采伐、木材加工为主,原木生产占朝鲜北部的 40%。有铜(在甲山)和钨(在南溪)的开采。农业以玉米、马铃薯为主,还有亚麻、啤酒花等。山区多放牧牛、羊。

两河流域 见“美索不达米亚”。

赤塔 ①州名。属俄罗斯。在东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以东。东南和南部分别同中国和蒙古毗邻。面积 43.15 万平方公里。人口 136.1 万(1987),俄罗斯人约占 90%。辖阿加布里亚特自治区。首府赤塔。全境以山地为主,最高点海拔约 3,000 米。中部和东南部有宽广的山间河谷平原。大陆性气候显著。1 月平均气温-33—-26℃,7 月 17—21℃。年降水量 240—400 毫米。大部地区有多年冻土。有铜、煤、铁、金、锡、钼、铅、锌等矿藏。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1937 年建州。工业以采矿(金、钼、锡、铅、锌、煤等)为主, 次为森林采伐及木材加工、机械修造。畜牧业较重要,以细毛、半细毛羊和牛为主。麦类种植较多。

西伯利亚 大铁道横贯全境。主要城市还有涅尔琴斯克 (尼布楚)斯列坚斯克等。②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城市,赤塔州首府。在贝加尔湖之东,赤塔河和音果达河汇流处。人口 33.6 万(1985)。建于 1690 年。二十世纪初, 附近金、银采矿业和伐木业兴起,成为通往中、朝的交通要道与军事重镇。河港。工业有机械修造 (汽车装配、机车车辆修理、机床、矿山机械)、木材加工、轻工(皮毛加工)、食品(肉乳加工、面粉)及采煤等。有高等学校。俄罗斯外贝加尔军区司令部设此。

赤穗 日本本州岛濑户内海岸城市。属兵库县。人口 5.2 万 (1986)。十七世纪初叶兴起。二十世纪初建立工业。1951 年设市。过去多盐田。现以化学工业(制药等)为主,并向电机、纺织、水泥、钢铁等多方面发展。市

南为濑户内海公园之一部,是游览胜地。

赤石山脉 一名“南阿尔卑斯”。日本本州中部山脉。纵贯山梨、长野、静冈三县。高峰耸立,海拔 3,000 米以上高峰约 10 座。最高峰白根山 (北岳)3,192 米,为日本第二高峰(非火山中最高峰)。有冰川遗迹。富森林和水力资源,并具有高山景观。大部分划为南阿尔卑斯国家公园。

赤道几内亚 (GuineaEcuatorial)国名。位于非洲几内亚湾地区,由比奥科岛、大陆西岸的木尼河省和邻近一些小岛(科里斯科、大埃罗贝、小埃罗贝和安诺本等岛)组成。陆疆邻喀麦隆和加蓬。面积 28,051 平方公里。人口 37.3 万(1987),主要是芳人(大陆部分)、布比人(岛屿部分)等。居民 90%信天主教,余信伊斯兰教等。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首都马拉博。各岛皆由火山形成,地势崎岖,最高点 3,007 米;大陆部分沿海有 15—25 公里宽的平原,内陆为海拔 600—900 米的高原山地。热带雨林气候,年均温24—26℃,年降水量 2,000—3,000 毫米。多森林,产奥堪美木、黑檀木等名贵木材。十五世纪末葡萄牙殖民者侵入。1778 年起逐步沦为西班牙殖民地,称西属几内亚。1959 年被划为西班牙的两个海外省。1968 年 10 月 12 日宣告独立,定名为赤道几内亚共和国。经济以农林业为主。农业主产咖啡、可可、香蕉、油棕、木薯等。森林采伐与木材加工业重要,还有农产品加工等小型工业。出口以可可、咖啡、木材为主,合占出口总值 90%左右。进口大宗是粮食、燃料、消费品。

贡布 (Kampot)一译“吥”。①柬埔寨南部省,南临泰国湾。面积 6, 008 平方公里。人口 35.4 万(1981)。首府贡布。西为克拉文山(Kravanh), 海拔 1,000 米左右,向东高度渐低,气候温暖,雨量丰沛。产稻、胡椒、水果、糖棕、烟草。工业有木材加工、纺织、酿造、制盐等部门。有磷和石灰石矿,咋格雷丁有全国重要的水泥厂。泰国湾畔的白马和波哥是著名的休养和游览地。②柬埔寨西南海港,贡布省省会。位于科斯拉河 (Kossla)口, 临泰国湾。人口 1.5 万。十九世纪时是最大的港市。后因水浅,大型船只不能驶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港口作用减少。金边至磅逊港的铁路、公路经过。渔业基地。有缫丝、染织、水泥、磷肥等工厂。附近有石灰石和磷酸盐矿。输出胡椒、咖啡、西谷等。

贡土尔 (Guntūr)印度安得拉邦东部城市,在克里希纳河下游南岸。人口 36.3 万(1981)。附近盛产水稻、烟草、棉花、花生,为重要的集散地。商业中心。铁路和公路交通枢纽。有碾米、烟草与水泥厂。

贡比涅 (Compiègne)一译“康边”。法国北部城市。在巴黎东北约72 公里的瓦兹河畔,著名的贡比涅森林西北边缘处。人口 2.9 万(1975)。公路中心。有古代王宫,为巴黎附近的名胜地。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 1918 年 11 月 11 日曾在此签订停战协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贝当政府

于 1940 年 6 月 22 日又在此签订协定,向法西斯德国投降。旅游中心。有石油、金属铸造、肥皂、玻璃、机械和汽车轮胎等工业。

贡达姆 (Goundam)马里中部城镇。在尼日尔河中游盆地,通布图西南 80 公里。撒哈拉沙漠边缘农牧产品集散地。周围产稻谷、粟、玉米、花生和畜产品。附近有大理石蕴藏。公路通国内主要城镇。有航空站。

贡德尔 (Gondar)旧译“冈达尔”。埃塞俄比亚城市,贡德尔省首府。在西北部高原上,塔纳湖北。海拔 2,225 米。人口 6.9 万(1984)。十七至十九世纪曾为阿比西尼亚帝国都城,城市建筑辉煌,有著名的法西拉达斯城

堡及王宫建筑,后遭战争破坏。现为农牧产品集散中心,牲畜、油料、咖啡等贸易颇盛。有制革、食品等小型工业。公路通亚的斯亚贝巴和阿斯马拉。市内多古教堂,还有古宫殿等残迹。

贡德格尔 (Guntakal)一译“贡塔卡尔”。印度安得拉邦西部城市。原为一小村,铁路兴建后,成为去孟买、马德拉斯、班加罗尔、海得拉巴和贝拉里铁路的枢纽。人口 6.6 万。棉花、花生和油料的集散地。有榨油工业。但因缺水,工业发展受到限制。

贡伯戈讷姆 (Kumbakonam)一译“昆巴科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东部城市,在高韦里河三角洲内。人口 13.3 万(1981)。三角洲北部的地区中心,也是贸易与公路交通中心。稻谷的集散地,有碾米业。

玛琅 (Malang)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部商业城市。位于苏腊巴亚以南80 公里。人口 51.2 万(1980)。曾为荷兰殖民者的重要军事中心。周围有古代宫殿废墟。交通中心,铁路和公路通苏腊巴亚和其他城镇。有纺织、制皂、卷烟、木材和铁路工厂。稻、糖、茶、咖啡、玉米的集散地。城东有空军基地。

玛雅 (Maya)古地区名。印第安人的一支玛雅人居住的地区,范围约为今墨西哥南部塔巴斯科、坎佩切、尤卡坦等州和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以及伯利兹外围地区。公元一到五世纪,玛雅人先后在该地区兴建一些城邦。据传全盛时代人口曾达 1,400 万。当时已有发达的农业,对天文、数学、历法、雕刻技术,也有卓越的创造。史称“玛雅文明”。为美洲文化的源地之一。十二世纪后衰落,十六世纪西班牙入侵时,被摧毁。

玛丽亚港 (PortMaria)牙买加北岸港口。东南距首都金斯顿 46 公里。人口约 5,000。周围地区香蕉、苏木、咖啡,椰子、胡椒、柑橘等农林产品的贸易中心。港湾隐蔽,湾中心有一个树木葱郁的小岛。输出香蕉及其他农产品。

玛丽亚镇 (VillaMaria)阿根廷科尔多瓦省中部城市。在特尔塞罗河畔,西北距科尔多瓦 140 公里。人口 6.7 万(1980)。始建于 1867 年。附近农牧区的商业和工业中心。有炸药、水泥、制乳、罐头、面粉、棉纺织等工业。内地铁路和公路枢纽,有飞机场。

玛丽·伯德地 (MarieByrdLand)位于西南极洲。在罗斯海和阿蒙森海之间,约当南纬 73°—85°、西经 100°—150°。多山地。冰被厚 640米。基盘起伏,对冰被表面形态很有影响,沿岸多陆缘冰。海岸很难接近。玛丽—凯瑟琳 (MaryKathleen)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西北部新兴矿业城

镇。位于芒特艾萨—克朗克里地区,巴克利(Barkly)石灰岩台地的东部边沿。1954 年发现蕴藏量丰富的铀矿。1956 年设镇。有露天铀矿开采,并有炼铀厂。

玛丽皇后地 (QueenMaryLand)东南极洲濒印度洋的一部分地区。在伊丽莎白女王地(PrincessEliza-bethLand)和威尔克斯地之间,即东经 91

°52′—102°。外有谢克尔顿陆缘冰。1911—1914 年澳大利亚人首先到此。以英国女王名字命名。

玛格丽塔岛 (IsladeMargarita)意译“珍珠岛”。委内瑞拉东北部的岛屿。在加勒比海上,南距阿拉亚半岛(Araya)19 公里。岛长 68 公里, 宽 5—35 公里,面积 1,072 平方公里。实为两岛,中由低狭的地峡相连。西部多山,炎热干燥,为牧羊区;东部山势稍缓,沿海多平原和天然港湾,为

肥沃农业区,种植玉米、甘蔗、棉花、豆类等作物。人口 11.8 万(1980), 多为印第安人。采珍珠、捕鱼和旅游业为主要收入来源。有渔产品加工业和编织业。费明港(Fermiín)附近有镁矿。最大城市波拉马尔。城市居民饮水由大陆以海底水管输入。

玛丽亚温泉市 (MariánskéLázně)旧译“马里安温泉镇”。捷克西部城市。在捷克林山东麓,临伏尔塔瓦河支流特普拉河(Teplá),海拔 600

米。人口 1.8 万。矿泉疗养地。建于 1808 年。夏季 7 月平均气温 16℃,冬

季 1 月-3 至-7℃。年降水量约 750 毫米。有 40 种二氧化碳矿泉水,可沐浴和饮用。治疗泌尿、呼吸器官、神经系统和皮肤病等。设有疗养院、水浴医疗所、饮料亭、矿泉治疗研究所等。郊区可泥浴。是欧洲风景最优美的温泉之一。现为国际会议中心。

麦加 (Makkah)伊斯兰教第一圣城,沙特阿拉伯西部省省会。位于西部赛拉特山地中段易卜拉欣涸河的峡谷中。面积 26 平方公里。人口 36.7 万

(1983)。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于公元 570 年诞生于此。以后成为伊斯兰教中心和商业中心。1925 年归属沙特阿拉伯,现由穆罕默德后裔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来麦加朝圣的穆斯林人数迅速增加,仅来自国外的即达 60

—100 万人。主要圣地为该城中心的圣寺克尔白(见“圣寺”条),郊区圣地有阿赖法特山、希拉山、索尔山与米那村等。

麦凯 (Mackay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港口城市。位于派昂尼尔河

(Pioneer)口,濒麦凯湾,在罗克汉普顿西北 280 公里。人口 2.1 万(1981)。制糖工业中心。附近为重要的甘蔗种植区,并产蔬菜、热带水果、肉牛。糖、煤出口港。有制糖研究所。游览地。

麦地那 (Medina)伊斯兰教的第二圣城。位于沙特阿拉伯西部赛拉特山区中的一个开阔平地上,海拔 610 米。属西部省。人口 19.8 万(1983)。

距麦加约 450 公里。公元 622 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从麦加出奔麦地那。

此后到 661 年为止,麦地那为穆斯林国家的第一个首都。该城主要圣地为先知寺,寺内有穆罕默德墓。周围多农场、园圃,出产椰枣、小麦、大麦、蔬菜和水果。有椰枣加工工业,还有砖厂和地毯厂。

麦纳麦 (AlManāmah)巴林的首都与最大城市。人口 15.2 万(1989),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三。位于巴林岛东北角,长期以来为波斯湾北部的商业与金融中心,1958 年宣布为自由港,1962 年筑成深水港。有长 2.5 公里的堤道与穆哈拉格岛的穆哈拉格相连。工业以炼油为主,还有帆船制造、编席与织帆布等部门。有渔业。

麦迪亚 (Médéa)旧名“拉姆迪亚”(Lambdia)。阿尔及利亚北部城市,麦迪亚省省会。北距卜利达 24 公里,有铁路相通。人口 8.4 万(1983)。建于公元十世纪,曾为军事哨所。周围盛产优质小麦。郊外山坡多葡萄园和果园。产葡萄酒,有塑料、包装材料厂和陶器、栓皮加工等手工业。

麦凯湖 (LakeMackay)澳大利亚中部盐湖。在西澳大利亚州和北部地方边界附近,艾丽斯斯普林斯西北 510 公里。湖长 104 公里,宽 64 公里。经常干涸。

麦德林 (Medellín)哥伦比亚第二大城,安蒂奥基亚省首府。位于中科迪勒拉山脉西麓波尔塞河(Porce)畔,东南距圣菲波哥大 240 公里。海拔1,541 米,气候宜人。人口 166.4 万(1982)。始建于 1616 年,1675 年设镇,现为全国最大的咖啡市场和主要工业中心。工业以钢铁、纺织为主,还

有化学、食品、木器、汽车、服装、电气设备、农业机器等。附近有金、银、煤等矿产。商业发达,重要金融、保险中心。铁路和公路枢纽,有国际机场。重要文化教育中心,有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博物馆、植物园等。

麦金利山 (MountMckinley)北美洲最高峰。在阿拉斯加州南部阿拉斯加山脉中段,海拔 6,193 米。为一巨大的穹窿状山体,上部三分之二为冰雪覆盖,南坡多冰川。麦哲伦海峡(EstrechodeMagallanes)南美洲南端的海峡。在大陆南端和火地岛之间,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国家为智利、阿根廷。长 592 公里,宽 3—33 公里。深度为 20—1,170 米。海峡曲折,岸壁陡峭,风大流急,寒冷多雾,西端峡口多岛屿,不利航行。巴拿马运河凿通前,为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重要航道。两岸多港湾,主要港口彭塔阿雷纳斯(智利)。1520 年为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首先通过,故名。

麦基斯波特 (Mckeesport)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南部城市,在匹兹堡东南 16 公里。人口 3.1 万(1984)。1775 年建镇,1890 年建市。利用市区周围丰富的煤田和天然气田,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也是钢管、电子管最大的生产地之一,有“电子管城”的称号。还有钢板、不锈钢、铬钢等各种钢材以及汽车车轮和车体、罐头、肉类加工、木材加工工业。

麦克唐奈山脉 (MacdonnellRanges)澳大利亚中部山脉。位于北部地方之南,自麦凯湖附近向东绵延 320 公里。为古代背斜褶曲山系的剥蚀残余, 红岩裸露,景色奇丽。最高峰济尔山(ziel),海拔 1,510 米。产石英、桉树木材,放牧牛、羊。主要城市艾丽斯斯普林斯。赫曼斯堡(Hermannsburg) 附近有土著居民保留地。

麦哲伦—智利南极区 (MagallanesyAntárticaChilena)智利最南部一区(十二区)。西临太平洋,东邻阿根廷。面积 13.2 万平方公里。人口仅

16 万( 1990 )。1974 年建区,包括麦哲伦、乌尔蒂马—埃斯佩兰萨

(UltimaEsperanza)、火地岛三省。首府蓬塔阿雷纳斯。多峡湾、岛屿、湖泊,山峦起伏。气候阴冷、潮湿、多风;南部麦哲伦海峡两岸地处雨影区, 降水少(500 毫米),多牧场。畜牧业重要,出产羊毛、羊肉。有森林采伐业。工业以羊毛加工、制乳、肉类冷藏和罐头、制革等为主。马南蒂亚莱斯

(Manantiales)和蓬塔德尔加达(PuntaDelgada)等地开采石油,敷有输油管。蕴藏煤矿。公路通阿根廷的里奥加耶戈斯。

杜迈 (Dumai)印度尼西亚最大的石油输出港,占全国石油出口量的60%。位于苏门答腊岛东海岸中段,滨杜迈海峡,前有鲁八岛(Rupat)屏蔽, 岛外即马六甲海峡。市区面积 6 平方公里,人口 14 万(1985)。有炼油厂,

年提炼能力 600 万吨,有油管和公路连接杜里(Duri)、米纳斯(Minas)油田(合占全国石油产量的 80%)和省会北干巴鲁。七十年代建成可泊 10 万吨级油轮码头及 2 万吨级浮船坞。附近为印尼重要渔业基地。与海峡对岸马六甲的丹戎吉灵有轮渡联系,为半岛马来西亚南部进入苏门答腊岛的门户。杜希 (Doshi)阿富汗兴都库什山北麓的城镇,位于喷赤河一支流的

河谷中。公路交叉点。从喀布尔向北的公路,无论直接经过萨朗山口,或向西绕行巴米扬谷地,都要由此经过。

杜埃 (Douai)法国北部城市。在里尔以南约 29 公里、斯卡尔普河

(Scarpe)畔。人口 4.2 万,包括郊区 20.2 万(1982)。水、陆交通中心。附近煤产丰富。有化学、钢铁等工业。设有国立农业学校、音乐学校、艺术专科学校等。

杜布纳 俄罗斯科学城之一。在伏尔加河上游同杜布纳河汇合处,南距莫斯科 128 公里。人口 6.1 万(1985)。河港。铁路支线终点。1956 年建为核能研究中心。1960 年伊凡尼科沃市并入本市。有无线电工程学院、电子学院等高等学校。附近有水电厂。

杜尔格 (Durg)印度中央邦东南部城市。在塞奥纳特河(Seonath) 畔,加尔各答—孟买铁路线上。与比莱纳加尔合组成一工业区,人口 49 万

(1981)。农产品集散地。附近有优质丰富的铁矿,为比莱钢铁厂提供矿石。有面粉、榨油、锯木和铸造、五金、机械等工业。

杜兰戈 (Durango)①墨西哥北部一州。面积 12 万平方公里。人口 135.2万(1990)。首府杜兰戈。西部是西马德雷山脉,东部属墨西哥高原。山地气候多样,高原气候温热干燥,年降水量在 500 毫米以下。1823 年设州。经济以畜牧业和矿业为主。放牧牛、马、绵羊,还养猪,出口大量牲畜和肉类

(肉类出口占全国三分之二左右)。矿产丰富,有全国第二大铁矿梅尔卡多山(Mercado),并有金、银、铅、锡、锑、铜、煤、硫等矿产。农业主要集中在纳萨斯河流域及其下游的拉古纳灌溉区,主产棉花以及小麦、玉米、甘蔗、烟草、蔬菜、葡萄等。工业有钢铁、有色金属冶炼、食品、造纸、木材加工等。②墨西哥商业和矿业中心,杜兰戈州首府。位于西马德雷山脉瓜迪亚纳谷地(Guadiana)内,海拔 1,925 米。人口 23.9 万(1980)。始建于1563 年。矿业和商业中心。周围有铁、银、铅、铜、朱砂等矿藏,北距大铁

矿梅尔卡多山(Mercado)约 3 公里。有冶金、纺织、玻璃、制革、烟草、食品等工业。气候温凉,风景秀丽。市内有大教堂(1695 年建)等建筑,附近有温泉,为疗养胜地。

杜利亚 (Dhūlia)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西北部城市。人口 21.1 万

(1981)。阿格拉—孟买、加尔各答—孟买铁路会合点。棉花、花生集散地, 有棉纺织业、榨油业和香料业。

杜阿拉 (Douala)喀麦隆最大城市和港口。在国境西南部,武里河

(Wouri)河口上游 24 公里。人口约 48 万(1980)。十六至十九世纪欧洲殖民者曾在此贩运奴隶并掠夺象牙及农产品。现为全国最大工商业中心、交通枢纽。有食品、化学、木材加工、纺织、造纸、橡胶、水泥、车辆和船舶修配等工业。港口分南、北两区,可泊巨轮,有石油、木材和香蕉专用码头。全国 90%的出口货物经此输出;中非、乍得部分进出口物资由此转口。沿海风景如画,旅游业发达。铁路东通雅温得、恩冈代雷,北通恩康桑巴。有国际航空站。

杜拉卜 (Douleb)突尼斯油田。在西北部,卡塞林东北。1967 年发现, 1968 年起开采。有 72 公里长的输油管通地中海加贝斯湾岸的油港苏海赖。还开采天然气。

杜尚别 1929—1960 年曾名“斯大林纳巴德”。1961 年改今名。塔吉克斯坦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在塔吉克斯坦西部吉萨尔盆地中。人口 55.2 万(1985)。原为小山村,1925 年建市。交通枢纽。有窄轨铁路通铁尔梅兹等地,并有公路干线北通苦盏,东至霍罗格。航空要站。工业以棉纺织、缫丝、食品加工和机械制造(纺织机、农机、电缆、家用电冰箱等)为主。设有塔吉克斯坦科学院和高等院校。

杜罗河 (Duero)横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河流。发源于西班牙东北部伊贝里卡山脉中乌尔维翁山( Urbion ),向西穿过卡斯梯林桌状地

(Castlian),多峡谷急流(西、葡两国在此联合开发水力),下游在葡萄牙的波尔图注入大西洋,全长 770 公里(如从支流皮苏韦尔加河计,长 895 公里)。支流都来自北部潮湿区,有埃斯拉河(Esla)等。南部支流较次要。流域面积 79,096 平方公里。通航里程约 200 公里。

杜金卡 俄罗斯西伯利亚北冰洋岸港口,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泰梅尔自治区首府。在叶尼塞河口附近右岸。人口 2.2 万。建于 1667 年。1951

年设市。海轮可直达。是诺里尔斯克的外港,有铁路线相通。通航期约 4 个月(6 月中—10 月中)。有鱼类加工厂。梅索亚哈至诺里尔斯克的天然气管道经此。

杜马格特 (Dumaguete)菲律宾港市,东内格罗省(NegrosOriental) 首府。位于内格罗岛东南部。人口 6.3 万(1980)。保和海港口,停泊沿海和远洋轮船。环岛公路的起点,交通便捷。蕉麻、椰干、糖的贸易中心。有制陶、编织草席和制笠等手工业。教育中心,有西利曼大学和艺术院校等。

杜尔塞湾 (GolfoDulce)又名“奥萨湾”(Osa)。哥斯达黎加西南部太平洋岸小海湾。在奥萨半岛的马塔帕洛角(Matapalo)和大陆上的班科海岬(Banco)之间,宽约 16 公里,向西北深入内陆约 50 公里。有科托布鲁斯河(CotoBrus)注入。沿岸盛产香蕉。重要港口有戈尔菲托和希门尼斯港

(Jiménes)。

杜伊斯堡 (Duisburg)德国西部鲁尔区重要工业城市。在鲁尔河注入莱茵河处。人口 54.2 万(1983)。中世纪为一商业城布,现为全国最大河港, 以吞吐煤、铁矿石、石油、建筑材料等为主。载重 8,000 吨的船队可上溯莱茵河至此。重要铁路枢纽。全国主要钢铁工业中心,全国 7 个具有 400 万吨

以上炼钢能力的钢铁厂中有 5 个在本市。其他工业有造船、炼焦、有色冶金、重型机械制造、炼油、化学、食品、纺织等部门。随着工矿业发展,都市范围不断扩大,1908 年并入北部的鲁尔奥特(Ruhrort)区,成为港口的重要部分之一,1929 年又进一步向邻近地区扩展。有 6 座大桥横跨莱茵河,其中杜伊斯堡—新安坎普大桥为世界最大拱型桁桥之一。

杜拉斯诺 ( Durazno )全称“圣佩德罗—德尔杜拉斯诺”

(SanPedrodelDurazno)。乌拉圭中部城市,杜拉斯诺省首府。位于内格罗河左岸支流伊河畔。人口 2.6 万。建于 1821 年,因当地盛产桃(西班牙语为“durazno”)而得名。乌拉圭独立战争时期为革命军司令部所在地。全省主要的商业和工业中心。附近为重要的畜牧区(主要养牛)及谷物产区。有大型的牲畜屠宰、粮食加工、肉类罐头、制酪和水泥等工厂。城内设有畜牧学校。通铁路和公路。

杜姆亚特 (Dumyāt)埃及港市,杜姆亚特省首府。在尼罗河三角洲东北部,距杜姆亚特河口 13 公里。人口 11.3 万(1976)。古代重要贸易口岸, 十三世纪时曾是十字军与埃及军队激烈争夺的战场。城市在古城废墟上重建。有面粉、鱼类罐头、轧棉、丝织、制革、制鞋工业。重要渔港。北面的拜尔角(RaselBarr)是避暑胜地。

杜蒂戈林 (Tuticorin)一译“图蒂科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东南海港城市,濒马纳尔湾。人口连郊区 25.1 万(1981)。铁路与公路联通内陆的起点。有制盐业和渔业。

杜富尔峰 (Dufourspitze)又名“罗莎峰”(Rosa)。在瑞、意边境, 布里格西南 45 公里的彭尼内山(PennineAlps)玫瑰山地(RosaMassif)中。

海拔 4,634 米,为瑞士最高峰,也是仅次于勃朗峰的阿尔卑斯山第二高峰。1855 年英国探险队首次攀登此峰。

杜尔加布尔 (Durgāpur)印度西孟加拉邦西部的城市。在达莫德尔河北岸,阿散索尔的东南。人口 30.6 万(1981)。附近有拉尼甘杰煤田,为一有计划建立的工矿城市。有汽车及其零件、钢铁、热电、化肥、药品、光学仪器等工业。公路、铁路和水运可直达加尔各答。与阿散索尔共同构成一工业区。

杜米托尔山 (Durmitor)在南斯拉夫黑山共和国境内。属迪纳拉高山地带,有 15 个高峰超过 2,000 米,最高峰博博托夫库克(BobotovKuk)海拔 2,522 米。主要由石灰岩组成。高峰间有深邃峡谷和冰川湖,湖周有浓密的松树和枞树。冬季运动场所。山间的隘口,是沿海和内陆交通孔道。建有国家公园(320 平方公里)。山地扎布利亚克是全国最高居民点,旅游中心。

杜克拉山口 波兰与斯洛伐克东段边境上的隘口,以山口北面波兰境内的杜克拉(Dukla)镇得名。东贝斯基德山的最低处(海拔 503 米),也是整个喀尔巴阡山脉最低的山隘。历来为军事要地,也是波、斯两国间客货运主要通道之一,有公路经此。

杜阿尔特峰 (PicoDuarte)又名“蒂纳山”(Tina)。多米尼加共和国西部中科迪勒拉山脉的最高峰。海拔 3,175 米,亦为西印度群岛最高峰。山势巍峨,山坡降水充沛,森林茂密。

杜塞尔多夫 (Düsseldorf)德国莱茵河沿岸重要城市。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首府。在莱茵河右岸。人口 58 万(1983)。十二世纪见于记载。工业以钢铁、煤炭、化工、汽车、电机、玻璃、精密仪器、纺织、造纸等为主, 并为全国服装业的中心。铁路、公路枢纽;河港及重要航空站之一。市内有十三至十八世纪古迹、艺术学院、著名陶器博物馆等。德国诗人海涅的诞生地。

杜阿尔斯平原 (DuarsPlain)在不丹与印度之间,布拉马普特拉河以北。自西向东,作条带状分布的沼泽平原。平原上河流蜿蜒曲折,易徙易迁, 多牛轭湖与旧河道、沼泽与沮洳地。气候湿热,形成沼泽广布、森林密茂的平原。

杜布罗夫尼克 (Dubrovnik)古名“拉古扎”(Ragu-sium)。克罗地亚东南部港市,最大旅游中心和疗养胜地。位于风景绮丽、气候宜人的达尔马提亚海岸南部石灰岩半岛上。倚山傍海,林木茂盛,是具有中世纪风貌的古城。人口 3.1 万。建于公元七世纪。中世纪为杜布罗夫尼克城市共和国中心。1815 年被奥匈帝国占领,1918 年归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铁路通萨拉热窝、贝尔格莱德等地。工业有食品、丝绸、皮革工艺品等。多教堂、钟楼、文艺复兴时代建筑和艺术珍品。有海滨浴场、疗养院。每年夏季在此举行“杜布罗夫尼克之夏”戏剧节。

坂出 日本四国岛东北岸港市。属香川县。临濑户内海。人口 6.6 万

(1986)。作为盐田中心兴起。1942 年设市,1948 年辟为商港。有石油、化学、造船、炼铝、食品等工业,为临海工业地区。

坎尼 (Cannae)古城名。在今意大利东南部巴列塔附近奥凡托河

(Ofanto)入亚得里亚海口处。古罗马著名战场。公元 216 年罗马和迦太基进行第二次布匿战争,迦太基统帅汉尼拔率军和罗马决战于此,击溃罗马。

坎昆 (Cancun)墨西哥著名国际旅游城市。位于尤卡坦半岛东北角,

加勒比海畔。1986 年人口超过 10 万。阳光明媚,海水清澈,沙滩白色细软。年平均气温 27.5℃,全年晴天 240 余天,阴雨天不足 50 天。六十年代为仅有几十户人家的渔村,由于自然环境优美,经十年建设崛起。1981 年世界南北会议在此召开。旅馆区建于长 17 公里的狭长岛上,有三个潟湖,林荫道与大陆相连。周围有妇女岛、孔索梅岛及玛雅城堡都隆等旅游点。市区和市郊居民均为旅游服务。

坎顿 (Canton)美国俄亥俄州东北部工业城市。位于阿克伦东南 35 公里。人口 9.5 万,大市区 40.4 万(1980)。1805 年始建居民点,1854 年建市。铁路交通中心。美国生产电炉钢和滚珠轴承的主要中心之一,还生产发动机、真空除尘器、橡胶塑料制品、建筑材料等。

坎大哈 (Qandahar,Kandahar)阿富汗东南部城市,坎大哈省省会。在兴都库什山南麓的绿洲中,海拔约 1,000 米。人口 19.8 万(1982)。公路交叉点,西通赫拉特,北通喀布尔,东南通巴基斯坦,自古为各方来往的交通要冲,具重要战略意义。附近受阿尔干达布河水灌溉,产小麦、稻、棉花、甘蔗、芝麻、烟草、水果等。农产品市场。以水果加工等食品工业为主, 还有棉、毛纺织与丝织工业。

坎贝湾 (GulfofCambay)现称“肯帕德湾”(Kham-bhāt)。印度西部阿拉伯海岸的海湾。介于德干半岛与卡提阿瓦半岛之间,宽 25—200 公里,

长 210 公里。湾头有马希河与萨巴尔马蒂河(Sābarmati),并形成众多汊流。东岸有纳巴达河与达布蒂河(Tapti)注入。各河携带大量泥沙,致使海湾淤浅。沿岸为冲积层和风积层共同构成的海岸平原,农业重要。

坎伯兰 (Cumberland)美国马里兰州西部的城市。临波托马克河。人口约 2.6 万(1980)。铁路、公路的交通中心;是首都华盛顿经波托马克河谷去匹兹堡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时的交通要地。美国开发初期在此建有坎伯兰要塞。现为附近农林煤炭地区的工业中心,有纤维、合成纤维、钻石、玻璃、石油化工、金属加工等。每年 5 月有汽车大赛。

坎帕拉 (Kampala)乌干达首都和最大城市,布干达区首府。在中南部高地上、维多利亚湖北岸,海拔 1,190 米。市区主要分布在七座小丘上, 街道依地势起伏上下。人口 65 万(1990)。历史名城,曾为布干达王国都城, 1890 年为英国东非公司总部所在地。现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有纺织、水泥、制糖、机修、化工等小型工业。棉花、咖啡贸易颇盛。全国公路枢纽。铁路东通肯尼亚蒙巴萨港,是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城东 10 公里有外港

贝尔港。有国际航空站。有 1922 年创建的马克累累大学、工学院等高等学校。博物馆内富藏古物。宫殿庙宇建筑宏丽。为游览胜地。

坎佩切 (Campeche)①墨西哥东南部一州。位于尤卡坦半岛西部,临坎佩切湾。面积 5.18 万平方公里。人口 52.9 万(1990)。首府坎佩切。全

为石灰岩低台地。北部和西部较高,有海拔 200 米以上的低丘,气候干热; 西南部低平,属热带雨林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剑麻、硬木、糖胶树胶、热带水果、盐为大宗出口物资;坎佩切湾盛产鲭鱼和大虾。卡门(Carmen)为全国主要渔港之一。北有玛雅古迹。②墨西哥东南尤卡坦半岛西岸港市,坎佩切州首府。位于小丘包围的平原中,海拔 5 米,气候炎热。人口 10.5 万

(1980)。1540 年西班牙人建城于玛雅村镇上。十九世纪初为尤卡坦首府, 1867 年成为州府。港口水浅,吞吐量不大,输出林产品、鱼虾、棉花、甘蔗、烟草等。有农产品加工业;手工业较发达。现为坎佩切油田服务中心。有大

学。

坎佩尔 (Quimper)法国西北部布列塔尼半岛上的城市,菲尼斯泰尔省(Finistère)首府。位于奥代河(Odet)畔,南距大西洋 16 公里。人口

5.2 万(1982)。有家具、服装、金属加工、食品和纺织等工业,陶器生产著名。旅游城市。有哥特式大教堂(十三至十六世纪)、布列塔尼文化博物馆等。每年 7 月举行科努埃节(展览各种布列塔尼服装)。

坎顿岛 (CantonIsland)太平洋中西部菲尼克斯群岛的主岛。在南纬2°40′、西经 171°43′。陆地面积 9 平方公里。珊瑚环礁,有一长 11 公

里、宽 5 公里礁湖。有群岛最好的港口。1939 年前是英国殖民地,1939 年 4 月起由英、美共管。建有美空军机场、卫星和反弹道导弹追踪站。无常住居民。

坎斯克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城市。在叶尼塞河右支流坎河与西伯利亚大铁道交会处,西距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247 公里。人口 10.5 万(1985)。

1640 年建为城堡。附近有丰富的褐煤田。有采煤、木材加工、林产化工、纺织、肉类加工及矿山机械等厂矿。

坎普尔 (Cawnpore,Kānpur)印度北方邦南部城市。在恒河中游南岸,勒克瑙西南 80 公里。人口连郊区 168.8 万(1981)。原系英军兵站,1857 年后发展为工商业城市。5 条铁路干线和多条公路、运河的中心。棉花、谷物、甘蔗和畜产品的重要集散地。有制革、制鞋、纺织(棉、毛、丝、麻)、针织、制糖、粮食加工、榨油、纸板以及钢铁、机械、化工、橡胶、电器等多种工业部门。航空工业中心。

坎普斯 (Campos)巴西东南部里约热内卢州城市。在帕拉伊巴河下游, 距河口 56 公里,海拔 13 米。人口 17.4 万(1980)。始建于 1634 年。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和加工中心。周围盛产甘蔗、咖啡、可可、烟草、谷物和牲畜。有纺织、水泥、酿酒、制糖、面粉和建筑材料等工业。里约热内卢与维多利亚间的铁路枢纽。有国际机场。1980 年开始钻探近海石油。

坎贝尔岛 (CampbellIsland)新西兰的岛屿。位于南太平洋上南纬 52

°33′、东经 169°9′,南岛以南 700 多公里。岛呈半圆形,周长约 48 公

里,面积 106 平方公里。经常风大雾浓,只有极少数定居人口。建有国家气象站。附近为捕海豹海域。

坎贝尔顿 (Campbellton)加拿大东南部河港。在新不伦瑞克省雷斯蒂古切河(Restigouche)畔。人口约 1 万。交通便利,远洋轮船沿河可达, 是纸浆原料的装运港。借公路桥可达魁北克省。雷斯蒂古切河以产鲑鱼闻名。1760 年英法争夺加拿大的北美七年战争最后的海战即在此附近。

坎布里亚 (Cumbria)英国英格兰的郡。建于 1974 年。位于英格兰西北端,西、北、南三面濒临爱尔兰海。面积 6,810 平方公里。人口 48.7 万

(1991)。首府卡莱尔(Car-lisle)。除北部有开阔的平原外,大部分地区为崎岖的坎布里亚山地、边沿谷地和湖区。英格兰所有大湖均在此。索尔威湾沿岸是著名的风景区。多数地区是沼泽地或牧场,畜牧业在农业中占主要地位,低地放牛,高地牧羊。主要作物有燕麦、马铃薯、芜菁等,德文特河和埃斯克河盛产大马哈鱼。有煤、铁、铅、锌、石灰石等资源。工业有采矿、冶金、造船、机械、化学等部门。旅游业兴盛。主要城市还有怀特黑文

(Whitehaven)、沃金顿(Workington)、彭里斯(Penrish)等。

坎卢普斯 (Kamloops)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南部城市。在南、北

汤普孙河(Thompson)汇合处,温哥华东北。人口 6.4 万(1981)。1812 年始建皮毛交易站。1893 年设居民点。为附近富饶农牧业区和矿区的供应中心。位于铁路交点。有罐头食品厂、铁工厂。有历史博物馆。旅游业较盛。坎加鲁岛 (KangarooIsland)澳大利亚岛屿。在南澳大利亚州约克半

岛南岸外的印度洋上,横亘圣文森特湾入口处。长 145 公里,宽 53 公里。构成“调查者”号海峡(Investigator)的南岸。沿岸陡峭,中部为林木覆盖的丘陵。居民从事大麦种植、养羊、捕鱼、生产桉树油等。岛西有大面积的天然动植物保护地。主要居民点金斯科特(Kingscote)。夏季休养地。

坎皮纳斯 (Campinas)巴西东南部城市。在圣保罗西北 90 公里的高原上,海拔 693 米。人口 56.6 万(1980)。始建于 1773 年,1797 年设城。咖啡贸易中心和内地农产品的集散地。有纺织、制糖、水果罐头、咖啡加工、制乳、摩托车、化学等工业。设有著名的农科所和两所大学。铁路和公路枢纽。有国际机场。

坎伯兰河 (CumberlandRiver)美国东南部河流。

源出肯塔基州东部坎伯兰高原怀特堡 (Whiterborg)附近。由东向西流经肯塔基州和田纳西州境内,于肯塔基州帕迪尤卡(Paducah)附近汇入俄玄俄河。长 1,105 公里,流域面积 4.6 万平方公里。下游同田纳西河相距很近,由仅 2.5 公里长的运河将两河连接起来。补给靠雪、雨。汛期于春、

夏之交。自河口到 738 公里处的纳什维尔可航运。沿河修建了许多水库,用于防洪和发电。

坎纳诺尔 (Cannanore)印度喀拉拉邦北部沿海城市。人口 15.8 万

(1981)。喀拉拉邦至门格洛尔的铁路中间站。附近是印度最大腰果产区, 有腰果和黑胡椒加工业,两者皆是主要出口品。

坎帕尼亚 (Campania)意大利南部区名。西濒第勒尼安海,北起利里河(Liri),南至波利卡斯特罗湾(Polica-stro),包括阿韦利诺(Avellino)、贝内文托、卡塞塔、那不勒斯与萨莱诺等省。面积 1.36 万平方公里。人口

580.9 万(1990)。首府那不勒斯。多山地、丘陵与山间盆地。沿海平原是主要农业区,主产葡萄与杏、苹果、桃、柑橘等水果,还产早熟蔬菜、花卉、烟草、大麻等。那不勒斯湾附近地带以产葡萄酒著称,旅游业颇盛,也是意大利南部工业最集中的地区。

坎佩切湾 (BahíadeCampeche)墨西哥东南部尤卡坦半岛和韦拉克鲁斯州所夹持的半圆形海湾。处墨西哥湾最南部。东西最大距离为 710 公里,南

北为 320 公里。深度一般为 200 米,坎佩切浅滩为 100 米,沿岸仅 3 米,海轮不能靠岸。有夸察夸尔科斯、格里哈尔瓦、乌苏马辛塔等河流注入。沿岸有特尔米诺斯等潟湖和沼泽。盛产大虾和鲭鱼。东部大陆架宽达 215 公里, 富藏石油和天然气,为墨西哥近海石油主要产区。

坎博尔达 (Kambalda)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西南城镇。位于卡尔古利以南 50 公里。人口 6,000。1966 年,附近发现高品位硫化镍矿,开始建立居民点。有镍矿精炼厂。

坎贝尔里弗 (CampbellRiver)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南部村庄。在温哥华岛东岸、坎贝尔河口处,维多利亚西北 257 公里,人口 1.5 万。坎贝尔河口有规模巨大的约翰哈特(JohnHart)水力发电站。以伐木业和造纸业为主。著名的施特拉斯科纳(Strathcona)省立公园在其西南约 32 公里。

坎达武群岛 (KandavuIslands)南太平洋岛国斐济南部岛群。在维提

岛以南 80 公里处。由坎达武、奥诺(Ono)等岛组成。陆地面积 411 平方公里。人口 8,430。火山岛。多良港,主要有南端的恩加洛亚(Ngaloa)。产椰子。

坎伯兰高原 (CumberlandPlateau)美国东南部地形区。为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南部的山前地带。北起西弗吉尼亚州南部,南到亚拉巴马州东北部伯明翰附近。长约 700 公里,宽约 100 公里。海拔自东边的 1,200 米到西边的 500 米,由和缓倾斜的砂岩和石灰岩层组成。东部边缘为田纳西河和克林

奇河(Clinch)所切割,在大谷地构成陡峻的河崖,相对高度达 300 米。高原面为田纳西河水系和坎伯兰河水系所深切。岩溶地形广泛发育。蕴藏丰富的煤和森林资源。

坎特伯雷湾 (CanterburyBight)新西兰南岛东岸中部、班克斯半岛

(Banks)西南部的海湾。沿岸有蒂马鲁和奥马鲁等港口。

坎布里亚山脉 (CambrianMountains)一译“坎布连山”。在英国威尔士境内。呈南北走向。平均海拔 400—500 米。北段多火成岩,有过冰川作用,故地势崎岖,多山峰。最高峰斯诺登海拔 1,085 米,其周围地区景色优美,已辟为斯诺多尼亚国家公园,旅游者甚众。

坎特伯雷平原 (CanterburyPlain)新西兰南岛东部平原。东西宽约70 公里,南北长达 240 公里,面积约 12,400 平方公里。坡度自西向东逐渐降低。是新西兰主要农牧业区。除产小麦外,还有羊肉、牛肉、羊毛、乳制品等畜产品。克赖斯特彻奇是最大城市,利特尔顿是主要港口。贯穿南岛南北、东西向主干铁路经此。

坎塔布连山脉 (CordilleraCantabrica)在西班牙北部,大致呈东西走向,长约 480 公里。西坡陡峭,东坡和南坡较缓。林木茂盛,多山毛榉。最高峰海拔 2,680 米。在纳尔西阿谷(Narcea)以西,山脉折为南北走向, 包围比埃查盆地(Bieizo)。有铁、煤、锌等矿产。奥维亚多—莱昂铁路于海拔 1,379 米处穿过山地,是欧洲著名的高山铁路之一。

坎斯克—阿钦斯克煤田 俄罗斯最大煤田之一。位于东西伯利亚南部,沿西西伯利亚大铁路线延展 700 公里,南北宽 50—250 公里,面积 5 万平方公里。深度 6,000 米内地质储量 6,378 亿吨,其中符合工业指标的 4, 840 亿吨(褐煤)。1904 年起开发。露天开采,每吨煤开采成本全国最低。

1985 年采煤 4,080 万吨,主要用作当地发电。远景规划建 50 座露天矿,年

产煤能力 6—10 亿吨。

芙蓉 (Seremban)一译“塞伦班”。马来西亚森美兰州首府,自治市。位于州的西部山间盆地中。人口 15 万(1981)。曾为锡矿开采中心。街道宽阔整齐,清洁幽静,被誉为“美丽山城”。半岛马来西亚西干线铁路要站, 有支线通波德申;公路连系本州及全国各地。郊区盛产橡胶和瓜果,工业有酿造、椰油、锯木、陶瓷、制砖、电子、机械、汽车零件、纸张等。市内皇家山、沉香律、泉沟尾一带风景优美。

芽庄 越南东南部港市,富庆省首府。位于丐河口南岸。人口 20 万

(1974)。古代建为城堡。附近福海地区为重要文化遗址。河口外有岛屿作屏障。空军基地。盛产鱼、虾和燕窝。建有海洋研究院,搜集一千多种鱼类, 为越南最大水族馆。铁路和公路北通绥和、归仁,南通藩朗、藩切。附近山麓有占人的古庙。

芹苴 越南南部工商业城市和内河港口,后江省首府。在后江右岸。人

口 18.2 万。市北为农产品加工区。有椰油和碾米厂。建有芹苴大学、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等。4 号公路通龙川、朔庄、薄寮。港口码头可泊大型海轮。郊区有飞机场。芦屋日本本州岛大阪湾岸城市。属兵库县。介于神户与尼崎之间,背负国家公园六甲山,南临大阪湾。人口 8.5 万 (1986)。1920 年京阪神电气铁路通达后形成别墅区。1940 年设市。1951 年定为国际文化住宅城市。有花岗岩奇景、瀑布等,为游览胜地。

花沙山 (Fraser’sHill)亦名“福隆港”。马来西亚吉保山脉的避暑山村和旅游胜地。位于彭亨州西部,海拔 1 , 260 米。西有松树岭

(PineTreeHill,1,457 米),东有上雪曼口峰(GunongUluSemangko,1, 391 米)。瓜拉立卑与新古毛(KualaKubuBaru)两站之间的跨山公路从附近穿过。

花剌子模 (Khorazm)旧译“火寻”。古国名。位于中亚阿姆河下游。中心城市为乌尔坚奇(旧译玉龙杰赤)。古代为波斯帝国的一省。约公元前四世纪中期,成为独立国。公元 700 年前后为阿拉伯人征服。十一到十三世纪受塞尔柱突厥统治。领土扩至波斯、阿富汗一带。1218—1220 年为成吉思汗征服。1388 年又为帖木儿征服。十六世纪属乌兹别克。十六世纪中都城迁至基华,通称基华汗国。1873 年为俄国所并。

芬兰 (Suomi)国名。位于欧洲北部,西南濒波罗的海,陆疆西同瑞典相邻,北界挪威,东同俄罗斯接壤。面积 33.7 万平方公里。人口 494 万

(1987),多分布在沿海和南部;芬兰人约占 92%,余为瑞典人和少数拉普人等。芬兰语和瑞典语同为国语。居民约 98.6%信基督教的路德宗。首都赫尔辛基。北部与东部有高地,其余大部分地区为丘陵和平原。大小湖泊 60, 000 多个,约占全国面积的 8%。在北极圈内的领土约占三分之一。温带针叶林气候,冬季寒冷,仅南部较温和。从南至北,1 月平均气温约-4—-16℃; 7 月气温 16—13℃。年降水量约 400—600 毫米(三分之一为霰和雪)。森林面积占总面积的 71%,以松和云杉为主。水力资源丰富。有铜、锌、金、铬、钴、钛、钒等矿藏。芬兰最早的居民为拉普人,故芬兰又称拉普兰,以后芬兰人迁入,建立了芬兰大公国。十二世纪后半期被瑞典统治。1809 年俄瑞战争后并入帝俄,成为大公国。1917 年 12 月芬兰共和国宣布独立。工业以木材(采伐、加工)和造纸为主,次为炼油、机械、造船、钢铁、有色冶金、纺织等。乳用畜牧业发达。耕地只占总面积的 9%,大部种植饲料作物,余种小麦、大麦、马铃薯、甜菜等。出口收入的 40—50%为木材、木材制品、纸张和纸浆,余为金属制品和畜产品(肉、乳品)等。进口以机器、煤、石油、金属、运输设备、棉花和烟草为主。对外交通重海运;内陆湖区交通重要,有运河联系许多湖泊,航程达 6,600 多公里。旅游业发达。

芬洛 (Venlo)一译“文洛”。荷兰东南部城市。在马斯河畔,近德国边界。人口 6.3 万(1981)。曾是中世纪的要塞和商业中心。现是农产品

(蔬菜、花卉)集散地。有造纸、电子仪器和光学仪器等工业。

芬兰湾 (GulfOfFinland)波罗的海东部的狭长海湾。北临芬兰,东、南界俄罗斯和爱沙尼亚。面积约 3 万平方公里。东西长 390 公里,入口处宽

70 公里,中部最宽处 130 公里。北岸陡峭、曲折,多岛屿;东、南岸低平。

一般深度 20—30 米,西端入口处最深,达 115 米。有涅瓦河、纳尔瓦河等注入。索伊马运河通此湾。结冰期 3—5 个月。盐度 3—6‰。深度和盐度均自东向西逐渐增加。大港有圣彼得堡(俄)、赫尔幸基(芬兰)等。

芬迪湾 (BayofFundy)加拿大东南海岸大西洋海湾。位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和新不伦瑞克省以及美国缅因州之间。从湾口向东北延伸 241 公里。

湾口宽 92 公里。平均深度 90 米。由湾口向内 154 公里处分成奇内克托湾

(Chignecto)和明纳斯湾(Minas)。宽仅 41 公里,深 39 米。潮差 15 米。明纳斯湾潮是世界上最大潮水之一。运输业、渔业和旅游业都很发达。有风景优美的芬迪国家公园。加拿大东部重要港口圣约翰,位于圣约翰河注入芬迪湾处。

劳勿 (Raub)马来西亚彭亨州西部一县。位于吉保山脉东坡和武弄山脉西坡,在马来半岛著名的金矿带内。有武吉公满(BukitKoman)矿山,1899 年开始生产,曾居马来亚黄金产量的首位,由于坑井深 300 多米,生产成本高,不利于在国际市场竞争,1960 年停采。县府劳勿,人口 1.8 万。

劳顿 (Lawton)美国俄克拉何马州西南部城市。位于俄克拉何马城西南 139 公里。人口 8 万(1980)。1901 年始建。农业地区的贸易中心。有面粉、榨油、奶制品、罐头、皮革、水泥制品等工业。北面的西尔堡(FortSill) 是美国野战炮兵部队的中心。有军事博物馆和许多古迹。

劳托卡 (Lautoka)南太平洋斐济维提岛西北岸城市,斐济第二大城, 西区的行政中心和主要港口。人口 2.6 万(1982)。工业以制糖为主。

劳伦斯 (Lawrence)①美国堪萨斯州东北部城市。在托皮卡以东 44

公里,临堪萨斯河。人口 5.2 万(1980)。南北战争前后是自由州,有名要塞。工业有造纸、食品加工、化学制品等。有堪萨斯大学和哈斯克尔研究所。前者为美国最大和最古老的印第安人学校之一。②美国马萨诸塞州东北部城市。跨梅里马克河两岸,在波士顿北 51 公里处。人口 6.3 万(1980)。有制革、皮革制品、电子零件等工业,尤以毛线和羊毛制品占重要地位。

劳群岛 (LauGroup)南太平洋斐济东部岛群。在南纬 18°20′、西经178°30′。由 50 多个岛屿组成,大部为珊瑚岛。陆地面积 460 平方公里。

人口约 1.5 万。北部瓦努阿巴岛(Vanuaba)的礁湖水深 135 米,可停泊大型船只。产椰子。旅游胜地。

劳赫哈默 (Lauchhammer)德国东部城市。在德累斯顿以北约 40 公里。人口 2.4 万(1984)。建于 1721 年。重要的焦化工业中心。附近有露天开采褐煤和火电站,还有冶金、重型机械制造(采煤设备)、化学等工业。美术工艺铸造品著名。

苏瓦 (Suva)南太平洋岛国斐济首都和主要港口。位于维提岛东南岸, 临苏瓦湾,水深,可泊 4 万多吨船只。港外有珊瑚礁屏障。人口 7.4 万(1989)。始建于 1880 年。全国最大工业城市,有蔗糖、榨油等工业。与相距 20 公里的瑙索里合为大苏瓦市。工厂、学校大多建于布东北方。有全国著名的植物园和博物馆。旅游业发达。

苏丹 (Sudan)国名。在非洲东北部。东北濒红海,陆疆邻埃及、利比亚、乍得、中非、扎伊尔、乌干达、肯尼亚、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面积 250.58 万平方公里,居非洲各国首位。人口 2,379.7 万(1989),中、北部多阿拉伯人,南部多黑人。居民大部信伊斯兰教,余信原始宗教。国语是阿拉伯语,英语较通行。首都喀土穆。尼罗河谷纵贯中部;青、白尼罗河汇合处一带土质最肥沃;巨大的尼罗河上游盆地占国土南部,地势低平,水网密集,沼泽广布。尼罗河谷以东多丘陵、山地,以西为海拔 700—1,000 米的广阔高原。最高点为南部边境的基涅提山,海拔 3,187 米。全境终年炎

热。年降水量自北向南由 20 毫米递增至 1,000 毫米以上。主要属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气候。北部多沙漠,南部多草原、森林。历史悠久,有三千年前的文物古迹。公元前八世纪北部努比亚人建立奴隶制国家。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开始迁入。十六世纪初建芬吉伊斯兰教王国。十九世纪初被埃及统治。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向境内扩张,1885 年苏丹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打败侵略者。1899 年起,英国利用“英埃共管”名义,使苏丹沦为其殖民地。1951 年废除“共管”,1956 年 1 月 1 日宣告独立,成立苏丹共和国。1969 年改名苏丹民主共和国。1985 年复称苏丹共和国。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 80

%。农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 90—95%。长绒棉产量仅次于埃及居非洲第二位,阿拉伯树胶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还产玉米、高粱、花生、芝麻、椰枣等。畜牧业也重要,多羊、牛和骆驼。工业有食糖、油料加工、化工、炼油、纺织、缝纫和制鞋。小规模开采盐、金、铁、铜、白云母等矿藏。出口棉花、阿拉伯树胶、花生、芝麻、活牲畜等农牧产品,进口原油、油品、原料、食品、纺织品、机械和设备、化工产品等。苏丹港是主要海港,喀土穆—苏丹港铁路是对外联系的要道。

苏尔 (Suhl)①原民主德国西南部的专区。威悉河上源威拉河流经境内。面积 3,856 平方公里。人口 54.9 万(1984)。图林根林山横贯东北部。山南为威拉河(Werra)谷地。山区气候凉爽温润,年降水量 1,200 毫米; 中部不足 800 毫米。工业以机械制造和金属加工为重要部门,还有木材加工、玻璃、陶器等。开采钾盐、岩盐、铁、锰、萤石等矿。耕作业主要种植燕麦、黑麦、马铃薯。畜牧业以饲养乳牛、猪、羊为主。山区为疗养地和游览地。德国统一后成为图林根州的一部分。②德国中部城市,属图林根州。在图林根林山南麓、劳特河(Lauter)畔。人口 5.3 万(1984)。1239 年见于史籍。1527 年建市。十六世纪为著名盐市。铁路要站。工业以运输机械、精密仪器、电气设备等为主。猎枪制造著名。城郊产岩盐。有兵器博物馆及十六至十七世纪城堡、十八世纪教堂等建筑。

苏伊 (Sui)巴基斯坦最大天然气产地。在俾路支省东北部,锡比之南,雅各布阿巴德的东北。长 48 公里,宽 24 公里,面积 1,150 平方公里。估计储量 1,400 亿公方,占全国总储量 50%,为世界十大气田之一。1955 年开始生产。有管道通木尔坦、费萨拉巴德、拉合尔、拉瓦尔品第、白沙瓦和卡拉奇等地。

苏城 ① (SiouxCity)美国艾奥瓦州西北部城市。位于密苏里河左岸。人口 8.2 万(1980)。铁路、公路交叉点。家畜、小麦、玉米的贸易中心。乳肉制品、面粉等食品工业发达。②见“帕尔季赞斯克”。

苏萨 (Susa)埃兰古城。在今伊朗西南部卡伦河支流迪兹河沿岸迪兹富尔西南。波斯帝国大流士(DariusI)统治时(公元前 521—前 485 年)的都城。有完善的驿道,西通美索不达米亚直达小亚细亚爱琴海沿岸。这条帝国最大的干线,称“御道”。城内建有著名的王宫。十九世纪中叶以来,考古学家在此发掘出公元前三千年埃兰王国以及公元前六到前四世纪波斯帝国的大批遗物。苏梅乌克兰东北部城市,苏梅州首府。在第聂伯河中游支流普肖尔河畔。人口 25.6 万(1985)。建于 1652 年。铁路要站。工业以化工设备、电子显微镜和望远镜、电动机制造、化学(磷肥、农药)为主,还有食品加工。有历史艺术博物馆。郊区有农业试验站。

苏联 旧国名。位于今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濒临北冰洋、波罗的海、

黑海和太平洋。陆上邻挪威、芬兰、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和朝鲜。由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达维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哈萨克、乌兹别克、土库曼、吉尔吉斯和塔吉克 15 个加盟共和国组成。面积 2,240.2 万平方公里。人口 27,629 万(1985)。有 130 多个民族和部族。其中人数超过百万者 22 个;俄罗斯人最多(占 52.4%),次为乌克兰人(占 16.2%)、乌兹别克人、白俄罗斯人、哈萨克人、鞑靼人、阿塞拜疆人等。近四分之三居民和多数城市及首都莫斯科均在欧洲部分。通用语言为俄语。平原和低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60%,山地和高原分别占 20%。叶尼塞河以西主要是俄罗斯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和图兰平原,以东主要是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80%地区属温带,16%属寒带,4%属亚热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严寒、干燥,夏季短促、温暖,春、秋季短,气温年较差较大。北冰洋各岛屿属极地荒漠带,沿岸是苔原带,向南依次为森林苔原带、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半荒漠及荒漠带。克里米亚半岛南岸和外高加索黑海沿岸属湿润及半湿润的亚热带,中亚南部及外高加索的东南部属亚热带荒漠。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近四分之一地区属内陆流域。贝加尔湖为世界最深湖泊。煤、石油、天然气、铁、锰、铬、铜、铅、锌、镍、金、铂族、石棉、云母、钾盐、磷灰石等矿藏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九世纪末以基铺为中心形成封建国家,十二世纪末分裂。十五世纪末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1547 年伊凡四世改称“沙皇”,以后逐步扩张到乌拉尔、西伯利亚、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中亚等地区。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帝俄以武力强迫中国清朝当局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去 150 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俄国无产阶级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历 10

月 25 日)取得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接着,粉碎了帝国主义联合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1922 年底,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4 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人民在苏联共产党领导下,打败德国法西斯,取得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经过多年建设,国民经济体系完整,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经济实力亦较强。工农业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之一。但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国内政治、经济、民族矛盾不断加剧,直到全面激化。苏联共产党已无法履行其执政党的领导地位而停止活动。作为苏联联盟成员的十五个加盟共和国自 1990 年 3 月至 1991 年 12 月相继宣布独立,其国名是:俄罗斯联邦(亦称俄罗斯)、乌克兰共和国、白俄罗斯共和国、爱沙尼亚共和国、拉脱维亚共和国、立陶宛共和国、摩尔多瓦共和国、格鲁吉亚共和国、阿塞拜疆共和国、亚美尼亚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苏联正式解体后,1991 年 12 月 21 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十一国又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作为协调一致的联合机构。

苏塞 (Sousse)一译“苏斯”或“苏萨”。突尼斯港市。在地中海哈

马马特湾南岸。人口约 8.4 万(1984)。公元前一世纪即为著名腓尼基城市, 七世纪时被毁,后重建。现为苏塞省省会,东北部地区农牧产品重要集散地和工业中心。有大型棉纺织厂和榨油、毛纺、制革、鱼类罐头等工业。刺绣、花边、珠宝首饰等手工业颇盛。港口主要输出磷灰石与橄榄油,其次是铁矿石、皮革等。有中世纪城垣等古迹。是新兴旅游城市。

苏韦达 (AsSuwaydā’)叙利亚西南部城市,苏韦达省省会。人口 4.3万(198l)。位于德鲁兹山麓,海拔 1,050 米,为该山区的主要城市与农牧产品市场。

苏厄德 (Seward)美国阿拉斯加州基奈半岛东南部城市、不冻港。临阿拉斯加湾中的雷苏雷科辛湾(Resur-rection),在安克雷奇以南 120 公里。人口 1,800。1902 年始建。交通便利,是阿拉斯加内地主要运输中心和货物供应点。有伐木业和渔业。附近有石油矿,已开采。

苏丹港 (PortSudan)苏丹唯一海港,红海省首府。在红海西岸。人口 20.7 万(1983)。1906—1909 年建港。承担全国 95%的出口和 90%的进口运输任务,输出棉花、阿拉伯树胶、花生、芝麻、畜产品等。有较大炼油厂和船舶修理、轧棉、金属加工、食品等工业。附近盛产食盐,可供全国需要。铁路、航空和输油管通喀土穆。

苏民纳 (Sumenep)印度尼西亚马都拉岛东部城市。人口约 3.4 万。北岸公路经此,铁路与南岸各地连接。有金、银、皮革加工和其他手工业。盐、稻、玉米、木薯的集散地。

苏亚克 (Souillac)毛里求斯港口。在毛里求斯岛南部,濒印度洋。周围是甘蔗重要产区。输出蔗糖、糖酒等。

苏亚纳 (Sullana)秘鲁西北部城市。地处流经沿海沙漠的奇拉河畔, 南距皮乌拉 39 公里。人口 8.9 万(1981)。建于 1821 年。原产金鸡纳皮; 现为一大产棉区的集散地。秘鲁北部石油生产中心,有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产品运派塔港输出。有泛美公路通省会皮乌拉。

苏伊士 (ElSuweis,Suez)埃及港市,苏伊士省首府。在苏伊士运河南端。由新城、旧城易卜拉欣港及陶菲克港三部分组成。人口 44.7 万(1983)。七世纪时是连接尼罗河和红海的运河航运终点,奥斯曼帝国时代曾为军港和商港。1869 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发展为重要港市,港口转运业务繁忙。有大型炼油厂及化肥、船舶、造纸等工业。输油管通开罗及亚历山大,铁路、公路通开罗。

苏克雷 (Sucre)①委内瑞拉东北部一州。北濒加勒比海,东临帕里亚湾。面积 1.18 万平方公里。人口 72.3 万(1990)。首府库马纳。除东部

沼泽外,大部分为起伏的高原。热带气候,年降水量由西部的 500 毫米以下增至东部的 2,500 毫米。有盐、沥青、石膏等矿产。重要的农业州之一,可可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还产甘蔗、椰子、咖啡、烟草和棉花。沿海盛产沙丁鱼。有鱼罐头、制糖、烟草、纺织等工业。主要城市有库马纳、卡鲁帕诺等。②玻利维亚法定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丘基萨卡省首府。位于东科迪勒拉山脉东麓卡奇马约河(Cachimayo)谷地内,海拔 2,835 米,气候温和。人口 10 万(1988)。原为印第安人村落,1538 年建城。曾名拉普拉塔

(Laplata)、查尔卡斯(Charcas)。1809 年在此爆发南美洲反对西班牙统治的第一次起义,并于 1825 年 8 月 6 日在此宣布玻利维亚独立。1839 年起成为玻利维亚首都,并以第一任总统苏克雷之名命名。1898 年成为法定首都

(但政府设在拉巴斯)。周围地区农产品集散中心。有卡里米油田和蒙特古多油田的输油管通此。有石油提炼、冶金、水泥、酿酒、烟草、水果罐头、纺织等工业。铁路通波托西,公路连科恰班巴。有独立宫、博物馆、大教堂

(1553 年建)等著名建筑和建于 1624 年的大学。

苏里南 (Suriname)国名。在南美洲东北部。北临大西洋,西邻圭亚那,东界法属圭亚那,南与巴西接壤。面积 16.32 万平方公里(有约 2 万平方公里地区与圭亚那有争议)。人口 40.2 万(1988),印度人占 37%,黑白混血种人占 30%,爪哇人占 15%,余为黑人、印第安人、白人等。信天主教、基督教、印度教或伊斯兰教。官方用荷兰语,也通行英语,民间多讲塔基塔基语(英、荷、法、西等语的混合语)。首都帕拉马里博。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是沿海低地,多沼泽,中部为热带草原;南部为丘陵和低高原。平均海拔 400—800 米,最高点朱丽安娜峰(Juliana)海拔 1,286 米。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最重要的是流贯中部的苏里南河。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 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 27℃,年降水量在 2,000 毫米以上。森林面积占全国面积的 95%,多硬木树种。富铝土矿,蕴藏量约 7 亿吨。十五世纪末西班牙殖民者侵入,以后英、法、荷竞相争夺,1816 年沦为荷兰殖民地,称荷属圭亚那。1948 年改称苏里南。1975 年 11 月 25 日宣布独立,名苏里南共和国。居民多从事农业,主产稻米,次为香蕉、甘蔗、柑橘等。铝土矿的开采和提炼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他工业有制糖、食品和木材加工等。出口以铝土矿及其产品(氧化铝和纯铝)为大宗,占出口总值 85%以上,次为大米、木材和香蕉。进口原材料、消费品、机器和石油产品。交通以水运为主。

苏里高 (Surigao)菲律宾港市。北苏里高省(Suri-gaodelNorte) 首府。位于棉兰老岛东北端,临苏里高海峡。人口 8 万(1980)。沿岸航运频繁的港口。公路交通中心。附近有丰富的铁、金矿、椰子集散地。捕鱼业甚盛。

苏利马 (Sulima)塞拉利昂南部港口。在莫阿河(Moa)河口左岸, 近利比里亚边界。沿海贸易、渔业颇盛。曾为棕榈纤维贸易中心和出口港。公路通彭登布。

苏利亚 (Zulia)委内瑞拉西北部边境州。北临委内瑞拉湾,西与哥伦比亚接壤。面积 6.31 万平方公里。人口 238.7 万(1990)。首府马拉开波。位处马拉开波构造盆地,东、西、南为佩里哈山脉(Perijá)和梅里达山脉所环绕。盆地地势低平,高差不超过 100 米,中部最低部分聚水成马拉开波湖。热带气候,年降水量北部低于 1,000 毫米,西南部在 2,000 毫米以上, 形成沼泽和湿地。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煤等。原为农业州,1917 年发现石油以来,成为世界最大的产油区之一,原油产量占全国的 70%以上。最重要的油田位于湖东岸,其中拉古尼亚斯为南美洲最大的油田。马拉开波、卡维马斯和圣洛伦索(sanLorenzo)设有大型炼油厂。还有化学、食品、制革等工业。南部为重要农业区,主要农产品为香蕉、可可、咖啡、甘蔗、椰子、玉米等。畜牧业以奶牛为主。

苏库尔 (Sukkur)巴基斯坦东南部城市。位于印度河下游右岸。人口

19.3 万(1981)。分新旧两城,老城有许多古寺院遗址。新城为工业区,有棉纺、丝纺、水泥、造船、面粉等厂。水陆交通及灌溉系统中心。1923—1932 年建的苏库尔水坝(或称洛伊德坝)为印度河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并建

有水电站。铁路、公路通奎达、海得拉巴等地。多清真寺和古墓。

苏拉特 (Surat)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港口城市。在孟买北 250 公里, 西距坎贝湾 23 公里,塔普蒂河口右岸。人口连郊区 91.3 万(1981)。十八世纪时曾为重要通商口岸,极为繁盛,因港口淤塞及孟买的兴起而衰落。是传统的小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中心,棉丝纺织工业重要,还有机械、造纸、碾米、制皂、制毯和砖瓦等工业。有十六至十七世纪的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寺院。

苏呼米 格鲁吉亚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首府、文化中心。在黑海东岸, 海港。人口 12.6 万(1985)。公元前六世纪有居民点。十六世纪下半叶为要塞。1847 年建市。1 月平均气温 5—6℃,7 月 24℃。年降水量 1,400 毫米。黑海沿岸旅游、疗养胜地。工业以农产品加工(卷烟、罐头、皮革)为主, 次为修船和电器仪表制造。有阿布哈兹历史、语言、文学研究所,茶叶和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植物园(建于 1840 年),设有高等学校。

苏哈尔 (Sohar)阿曼北部海岸的主要城市。人口 8,000 多。古代是阿拉伯与东方贸易的重要港口,每年回历 7 月 10—15 日有大集市。现地位已下降。有棉毛纺织,铁工与银工等手工业。附近有采珠场。出口椰枣、皮毛、净化黄油、石灰等。苏哈尔内陆地区开采富铜矿,其藏量约 3,000—10,000 万吨。苏哈尔建有炼铜厂。

苏恰瓦 (Suceava)①罗马尼亚东北部的县。面积 8,555 平方公里。人口 70.4 万(1990)。首府苏恰瓦。西部为东喀尔巴阡山地,东部为苏恰瓦高原。锡雷特河及其支流苏恰瓦河、摩尔多瓦河、比斯特里察河的上游流贯境内。山地多森林。高原和谷地为农牧业区。工业以木材加工为主,还有造纸、食品加工、建筑材料等。有勒德乌茨、弗尔提切尼(Fǎlticeni)等城镇。

②罗马尼亚东北部城市。苏恰瓦县首府。在锡雷特河支流苏恰瓦河畔。人口

8.5 万(1983)。十四世纪初建城,十四世纪后期至十六世纪中为摩尔多瓦公国的都城。交通要站。有木材加工、造纸、食品加工、建筑材料等工业。有建于十四至十六世纪的城堡、教堂、钟楼等古迹。

苏美尔 (Sumer)古地区名。在今伊拉克东南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早期居民为苏美尔人。约在公元前三十世纪出现过一些奴隶制城邦,彼此长期混战,先后称霸。公元前二十四世纪中期,乌玛国王卢伽尔— 扎吉西(约公元前 2373—前 2349 年)征服南部各城邦,建立苏美尔国家, 定都乌鲁克城。约在公元前二十四世纪末为阿卡德所灭。苏美尔人是两河流域早期文化的创造者。首先创造楔形文字。

苏格兰 (Scotland)英国领土的组成部分。在大不列颠岛北部,北、西临大西洋,东濒北海,南为英格兰和爱尔兰海。南北长 441 公里,东西宽248 公里。面积 77,169 平方公里,约占大不列颠岛面积的三分之一,若包括有人定居的岛在内,面积为 78,772 平方公里。人口 515 万(1983),主要为苏格兰人。首府爱丁堡。北部高地有格兰扁山脉,主峰本尼维斯海拔 1, 343 米;中部低地,由克莱德河和泰河谷地组成;南部亦为高地。北海沿岸有狭窄的低平原。近海海域有设得兰、奥克尼和赫布里底三列群岛和许多小岛,西海岸多峡湾。气候温湿,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较同纬度地区温和。泰河、克莱德河为主要河流。原为苏格兰王国,1654 年并入英国。畜牧业发达,山区多牧牛、羊,中部以饲养乳牛和猪为主。农作物有小麦、燕麦、大麦和花卉园艺等。东、西两岸海洋渔业亦较重要。有煤、铁矿。北海

大陆架富石油资源。工业有石油、石油机械、造船、纺织、农业机械、电器等。威士忌酒著名。主要城市还有格拉斯哥、阿伯丁、佩斯科(Paisley)等。

苏格堡 (Ksar-es-Souk)摩洛哥中东部城镇。在大阿特拉斯山南麓。地处齐兹河流域的一片绿洲中,是皮毛、阿尔法草、椰枣、橄榄油的集散地。有农业试验站。为公路中心,东南部诸绿洲去非斯、马拉喀什途中的要站。附近齐兹河上建有哈桑·达希勒(HassanadDakhil)水库。

苏海赖 (EsSkhirra)突尼斯港口。在地中海加贝斯湾西岸。主要石油输出港。自博尔马与杜拉卜分别有输油管通此。阿尔及利亚东部扎尔扎廷、埃杰莱(Edjeleh)等地开采的原油亦经此出口。铁路通首都与加贝斯。

苏禄海 (SuluSea)菲律宾西南部与马来西亚之间的海。在巴拉望岛、民都洛岛、内格罗斯岛、班乃岛、棉兰老岛、苏禄群岛和加里曼丹岛之间。面积 26 万平方公里。南北长 790 公里,东西宽 600 公里。东南部最深处达 5,

580 米。有几组小的群岛。鱼产丰富。盛产珍珠、鲨鱼、海龟和龟蛋。

苏黎世 ①瑞士东北部的州。北接德国。面积 1,729 平方公里。人口

114.5 万(1990),居各州首位。讲德语。首府苏黎世。位于格拉鲁斯

(GlarusAlps)山北麓,大部地区为河谷地带,森林茂密。经济以工业为主, 尤以机器和铁路设备制造业为重要;丝棉纺织业分布广泛。许多铁路线和山间铁路线以苏黎世为中心辐射到全国各地。农业生产高度现代化。②瑞士最大城市,苏黎世州首府。在苏黎世湖西北端、利马特河(Limmat)两岸。人口 36.7 万,连郊区 83.9 万(1983)。中世纪时作为商业与行会中心,1218 年成立城邦,1351 年加入瑞士联邦。具有国际意义的水陆空交通枢纽。瑞士最大工商业中心,又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机器制造业占全国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还有毛纺织、丝纺织、化学、电机、造纸、印刷等工业。重要文化中心,有苏黎世大学(建于 1833 年)、瑞士联邦综合工科学校(爱因斯坦曾

在此学习和工作)、图书馆、博物馆(建于 1898 年)。风景优美,旅游业发达。国际会议常在此召开。市内有中世纪建造的教堂尖塔、古堡,喷泉,利马特河两岸有双塔罗马大教堂、修女院、菩提园等。

苏德尔 (sudr)埃及石油产区。在西奈半岛西北部,濒苏伊士湾。有苏德尔、阿塞勒(Asl)、马塔马(Matama)等油田。规模较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现并投产。

苏比克湾 (SubicBay)在菲律宾吕宋岛西南,南海东岸的重要港湾。东为马亚加奥岬(Mayagao),西为比尼克提坎岬(Binictican)。长 14 公

里,宽 8—13 公里。水深 24—50 米。1901 年美国在此建立海军基地。现由菲政府收回。有良好的锚地。风景优美。

苏瓦乌基 (Suwalki)波兰东北部边境城市,苏瓦乌基省首府。临涅曼河支流。人口 4.2 万(1982)。以当地丰富的农林牧产品为原料发展起食

品加工、皮革、纺织和木材等工业。城西北 24 公里的罕恰湖,面积 3 平方公

里,水深达 108.5 米,是波兰最深的湖泊已辟为自然保护区。地区博物馆藏有十六至十七世纪的文物。

苏丹草原 (SudanSavanna)以热带草原为特征的一个非洲自然地带。北界撒哈拉沙漠,南接几内亚湾沿岸和刚果河(扎伊尔河)流域的热带森林, 东邻埃塞俄比亚高原,西濒大西洋。大部为海拔 500—1,000 米的高原。夏湿热,冬干热,年降水量自北向南从 250 毫米递增到 1,000 毫米左右,有苏丹式气候之称。植物以禾本科草类为主,有少数落叶乔木和伞形树木;还有

特殊的猴面包树。食草动物丰富,并多猛兽。居民主要从事农牧业,盛产棉花、花生、玉米等。牲畜多牛、羊。

苏尔古特 俄罗斯秋明州中部城市。在鄂毕河中游右岸。人口 20.3 万

(1985)。1593 年建为要塞。1965 年随秋明油田的大规模开发而兴起,成为油田的管理与供应中心。有多条大口径输油、输气管通鄂木斯克及*伏尔加— 乌拉尔石油区。秋明通往油田开采中心下瓦尔托夫斯克的铁路经此。鄂毕河港,通航期约半年。附近建有大型火电厂。

苏尔莫纳 (Sulmona)意大利中部城市。位于亚平宁山脉中部、群山环绕的佩斯卡拉河(Pescara)上游谷地。人口 2.4 万(1981)。农产品集散地。工业以食品与锻铁为主。铁路交点。有教堂。1706 年地震后重建。苏尔特湾(KhalījSurt)亦称“锡德拉湾”(Sidra)。地中海南部最大海湾。在利比亚北面。伸入陆地 115 公里,最大宽度 465 公里。沿岸为低平沙地,多沼泽和潟湖。有石油、天然气蕴藏。班加西是最大港口,还有油港锡德尔、拉斯拉努夫、卜雷加和祖韦提奈。利比亚石油多经此出口。

苏必利尔 (Superior)美国威斯康星州西北部城市,是州的交通和经济中心之一。在苏必利尔湖西端,和明尼苏达州的德卢斯隔圣路易斯河

(St.Louis)相望,有桥相通。人口 2.9 万。苏必利尔—德卢斯联港是美国船货载重吨数最大的港口之一。十八世纪后期成为皮毛交易的城镇。1833 年在附近发现铁矿而迅速发展。有炼油厂、修船厂并有面粉、罐头、啤酒酿造、制材等工业。威斯康星州立大学设此。

苏尼亚尼 (sunyani)加纳西部城市,布朗阿哈福区(Brong-Ahafo) 首府。在库马西西北 104 公里的高地上。人口 6.2 万。可拉果、可可、橡胶、硬质木材集散地。有砖瓦厂等。公路中心。有航空站。

苏圣玛丽 (SaultSainteMarie)加拿大安大略省中部圣玛丽河北岸城市,与美国密歇根州的苏圣玛丽隔岸相望,有铁路桥梁相连。两城是北美洲苏必利尔湖同休伦湖之间的双联市,共扼水陆交通要冲。人口 8.2 万(1981)。1783 年为皮毛贸易点。1912 年建市。加拿大重要湖港之一,船只可经苏圣玛丽运河通连休伦湖和苏必利尔湖。工业以钢铁、造纸、化学以及木材加工等为主。附近多游览地。

苏台德区 (Sudeten)捷克共和国西部与德国毗连的部分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原捷克斯洛伐克境内住有 320 万日耳曼人,大多数聚居于此。1938 年法西斯德国以此为借口,要求割让。英、法采取牺牲捷的绥靖政策,同年 9 月,英、法、德、意四国召开慕尼黑会议,签订协定,将苏台德区计 2.85 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德国。1939 年德国更进而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台德区归还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国人亦遣返德国。

苏伊士湾 (GulfofSuez)埃及非洲部分东北岸同亚洲部分(西奈半岛) 西岸间的海湾,为红海的西北角。长 325 公里,宽 14—46 公里,深 80 米。北端由苏伊士运河纵穿苏伊士地峡通连地中海。沿岸有苏伊士等港市。石油资源较丰富,为全国最重要的采油区,有穆尔甘、拜拉伊姆(Bilaiyim)等海上油田。

苏里南河 (SurinameRiver)苏里南中部河流。发源于圭亚那高原的威廉敏娜山脉。上源名格兰河(Gran)。向北流经热带森林区和冲积低地, 在帕拉马里博以北注入大西洋。全长约 500 公里。上、中游峡谷夹峙,河床

落差大,多急流;下游展宽,河口开阔,远洋海轮可抵帕拉马里博,中小型船只可上溯约 100 公里。水力资源丰富。中游阿福巴卡(Afobaka)兴建的水库,为南美洲最大的人工湖之一。与西面的萨拉马卡河(Saramacca)有运河沟通。

苏库马兰 (Sukumaland)指坦桑尼亚境内人数最多的部族—苏库马人集中居住的地区。在维多利亚湖南的姆万扎、希尼安加等区。日照充分,水土条件好。当地人民积累丰富的植棉经验。是全国主要棉产区,还种植谷类、薯类等作物。天然植被为稀树草原。是全国重要的养牛区。

苏拉群岛 (KepulauanSula)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西部的岛屿。位于苏拉威西和欧比岛之间。由塔利阿布(Taliabu)、芒俄勒(Mangole)、萨纳纳和其他小岛组成。面积 4,850 平方公里。人口约 23.8 万。多山,海岸平原肥沃。富热带森林,产船用木材。种椰子、玉米、西谷、甘蔗、烟草等。渔业甚盛。有纱笼和编席手工业。萨纳纳岛有劣质煤矿。

苏姆盖特 阿塞拜疆东部城市。在阿普歇伦半岛的西北岸,临里海,南距巴库 35 公里。人口 22.3 万(1985)。1949 年建市。工业以石油化工(人造橡胶、化肥)、电力、炼铝和钢管轧制为主。有石油化工学院和历史博物馆。

苏维埃港 俄罗斯远东区太平洋岸港市。在鞑靼海峡西岸苏维埃湾东岸。人口 3.1 万。原为小镇,1941 年通共青城铁路建成后兴起。贝阿铁路终点。商港兼渔港。有木材加工、鱼类加工及大型修船厂。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基地之一。

苏博蒂察 (Subotica)南斯拉夫东北部城市,邻近匈牙利边境。属塞尔维亚的伏伊伏丁那自治省。人口 9.4 万,连郊区 15.5 万(1981)。1391 年首见于史籍。重要铁路和公路枢纽,贝尔格莱德通往布达佩斯的铁路由此出境。附近产牲畜、粮食、葡萄、水果、蔬菜,是农产品集散地。工业以农、牧产品加工为主,还有电气设备、农业机械、化学、纺织、木材加工等。市郊有帕利奇(Palic)温泉。

苏禄群岛 (SuluArchipelago)菲律宾西南部群岛。位于棉兰老岛和加里曼丹岛之间。包括近 400 个小岛和几百个暗礁。由东北向西南延伸 320

多公里。分 5 组群岛:霍洛、潘古塔兰、萨马莱斯(Samales)、塔普尔和塔威塔威。总面积 2,823 平方公里。人口 55.5 万(1980)。多为摩洛人。大岛多火山,小岛多为珊瑚礁。气候炎热,干湿季明显。森林茂密。土壤肥沃, 产椰子、稻、木薯、水果等。鱼产丰富。有珍珠、银器和雕刻等手工艺品。西南端的海龟群岛(Turtle),以产海龟及其卵闻名。主要港口有霍洛、巴林宾(Balimbing)、帕朗(Parang)。

苏福尔斯 (SiouxFalls)美国南达科他州最大城市。位于州东南部, 临大苏河(BigSioux)。人口 8.1 万,大市区 10.9 万(1980)。附近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1856 年白人在大苏河急流处建村落,后发展为工商业城市。小麦、家畜的集散地。工业以农产品加工为主,次有农业机械、化肥等。东郊有原子能发电站。

苏黎世湖 瑞士著名冰蚀湖。在瑞士高原东北部,从苏黎世市向东南延伸。湖面海拔 406 米。呈新月形,由东南向西北延伸 29 公里,宽 1—4 公里,

面积 88.5 平方公里。西北部较深,最深处 143 米。东南部较浅。部分湖段可以通航。有渔业。湖岸缓坡上布满葡萄园和果园。

苏德沼泽 (sudd)苏丹中南部沼泽低地,在马拉卡勒以南。白尼罗河及其支流加扎勒河、朱尔河(Jur)、通季河(Tonj)等汇流地区。长 400

公里,宽 300 公里。地势低平,河网密集,沼泽广布。雨季河水漫溢,一片汪洋。水面布满漂浮植物(当地人称“苏德”,意为水生植物),顺流而下, 妨碍航行。沼泽对下游流量起明显调节作用。

苏门答腊岛 (PulauSumatera)印度尼西亚西部岛屿。世界第六大岛。南北长约 2,600 公里,东西最宽处 400 余公里,面积 43.4 万平方公里。连同岸外岛屿面积共 47.5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西半部山地纵贯,有近百座成串火山,并分布有熔岩高原、山脉和纵谷,多峡谷和温泉。最高峰葛林芝火山(Kerinci)海拔 3,805 米。西坡陡峻,东坡和缓。东半部为平原,南宽北窄,最宽 100 公里以上。沿海有大片沼泽。河流众多, 从山地横贯平原入海,多能通航。沿岸有珊瑚礁。常年高温多雨,森林覆被率占 60%。矿藏和农产品种类繁多,其中石油、锡、煤、橡胶、棕油、烟叶、胡椒、椰干、剑麻、海产的产量和出口量占全国首位,其他产品有金、铁、铜、锰、钨、锑、钴、钻石、稻米、咖啡、茶叶、木材等。工业有炼油、炼锡、采矿、机器制造、化工、纺织、食品加工等。铁路分段连接重要港埠。公路纵贯全岛。

苏厄德半岛 (SewardPeninsula)美国阿拉斯加州半岛,西临白令海峡。东西长 288 公里,南北宽 228 公里北为科策布湾(Kotzebue),南为诺顿湾(Norton),西有突向白令海峡的威尔士亲王角(CapePrinceofWa-les, 北纬 65°35′、西经 168°),是北美大陆的最西点。诺姆镇位于半岛南岸, 以金矿闻名。

苏必利尔湖 (LakeSuperior)北美洲*五大湖之一。介于美国和加拿大之间,两国共有,是北美洲五大湖最北和最西的一个。面积 8.2 万平方公

里,世界最大的淡水湖。平均深度 148.4 米,最深处 406 米,是北美洲最深

的湖泊。湖面海拔 183 米,为五大湖中海拔最高的一个。湖水通过苏圣玛丽

河流入休伦湖,两湖之间落差约 6 米。湖区附近有茂密的森林、丰富的矿物资源(铁、铜、石灰岩最重要)以及水产和野生动物。主要湖港有德卢斯(美)、桑德贝(ThunderBay,加)等。

苏台德山脉 (Sudety)欧洲中部山脉。在波兰、捷克、德国边境。北

—东走向,长约 300 公里,宽 32—48 公里。由一些平行山系组成。一般海拔1,000 米以上,最高峰斯涅日卡山,海拔 1,602 米。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页岩和玄武岩等构成。山脊有冰斗、冰川谷、冰碛湖。拉贝、奥得、摩拉瓦诸河发源于此。冬季积雪。山坡有栎、山毛榉、云杉、冷杉林和草甸。有煤、铜、镍、铁矿。设有克尔科诺谢人民公园(波、捷共管),供游览和滑雪。还有疗养院多处。

苏亚雷斯港 (PuertoSuarez)玻利维亚东南部边境城镇。在圣克鲁斯省东南,东距巴西的科伦巴 16 公里。人口 4,000 多。卡塞雷斯湖(Cáceres) 的重要湖港,经塔门戈运河(Tamengo)通连巴拉圭河。当地物产的贸易中心。输出木材、砂糖以及橡胶、咖啡等热带产品。附近有穆通(Motun)大铁矿。科伦巴—圣克鲁斯国际铁路转车站。有飞机场。

苏伊士运河 (SuezCanal)著名的国际通航运河。在埃及东北部。为亚、非两洲分界线。1859—1869 年凿成。从最低部位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沿途利用大、小苦湖等原已干涸的湖沼和洼地作为航道。从

塞得港至陶菲克港(Taufiq)长 161 公里,连同伸入地中海、红海河段总长

173 公里。河面宽 160—200 米,河底宽 60—100 米,可通行吃水 11.6 米、

满载 6.5 万吨或空载 15 万吨的海轮。通过时间平均为 15 小时。运河通航后, 从西欧到印度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 5,500—8,000 公里。当欧、亚、非三洲交接地带的要冲,战略地位重要。通过船舶数及其货运量在各国际运河中均居首位,货运以北上的石油和南下的金属及其制品最重要。运河原由英、法国管理。1956 年埃及宣布将运河收归国有。1967 年中东战争后,埃及关闭运河。1975 年 6 月重开后开展大规模拓宽浚深。第一期工程于1980 年完成后,河面展宽至 365 米,使吃水 16 米、满载 15 万吨或空载 35 万吨海轮得以双向通行。第二期工程在实施中。

苏拉卡尔塔 (Surakarta)亦称“梭罗”(Solo)。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部城市。位于梭罗河左岸。人口 47 万(1980)。东西两侧有拉伍(Lawu)、默巴布(Merbabu)、默拉皮(Merapi)等火山。农产品集散地。有纺织、机器、制糖、卷烟、皮革、羽毛球等工业和纱笼、雕刻工艺。有铜矿。爪哇古代文化中心之一,有城堡和楼阁。舞蹈、音乐有名。

苏拉威西岛 (PulauSulawesi)旧名“西里伯斯”(Celebes)。印度尼西亚中部岛屿。面积 17.9 万平方公里。人口 800 多万。由四条半岛组成, 多高山深谷,少平地;北头有十多座火山。许多山峰高达 3,000 米以上,最高峰兰特孔博拉(Ramtekombola)海拔 3,455 米,在西南半岛中部。河流短促,多峡谷、瀑布和地堑湖。海岸陡峭曲折,岸线总长 4,800 公里,海湾深邃,沿海满布珊瑚礁。矿藏有铁、金、煤、石油等,镍矿丰富。森林覆被率占 53%。产铁木、乌木、藤条和树脂。农产有椰干、稻、玉米、西谷、咖啡、香料、烟叶。牧养牛、马,捕捞珍珠、龟蛋、海参、海草。工业有纺织、锯木、造船及金银工艺。纵贯全岛的公路网总长 2,500 公里。主要城市和港口有比通、万鸦老、乌戎潘当等。

苏拉威西海 (SulawesiSea)东南亚海域。在棉兰老、加里曼丹、苏拉威西等岛与桑吉群岛之间。属太平洋。面积 43.5 万平方公里。海底深而平坦,大部分深 2,000 米以上,最深 6,220 米(在棉兰老岛的西南方)。主要港口有菲律宾的三宝颜,印度尼西亚的打拉根、万鸦老等。

苏莱曼山脉 (SulaimanRange)在巴基斯坦中部、伊朗高原东缘。略呈弧形。北起古马勒河,南至雅各布阿巴德以北,长 450 公里。山势由北向南递降,平均海拔 1,800—2,100 米,主峰塔克特—伊—苏莱曼(Takht- i-Sulaiman),海拔 3,374 米,为宗教圣地。有铬、煤等矿藏。

苏莱曼尼亚 (AsSulaymāniyah)伊拉克东北部城市,苏莱曼尼亚省省会。人口 9.8 万,多为库尔德人。位于坦杰罗河(Tanjero)畔。为周围地区的贸易中心,有饲料工厂。

苏赫巴托尔 蒙古北部城市,色楞格省首府。在鄂尔浑河畔。北部边境新兴工业城市。人口 1.43 万(1985)。1925—1926 年建为航运码头,是色楞格河唯一的河港。1940 年建市。1949 年乌兰巴托到俄罗斯乌兰乌德铁路筑成后,发展成为水陆交通与商业中心。附近是重要游牧地带,耕作业也较发达。有木材加工、火柴、面粉等厂和热电站等。设有农学院。

苏瓦迪瓦环礁 (SuvadivaAtoll)在马尔代夫群岛南端,位于北纬 0

°11′和 0°55′之间。居民以捕鱼为主。种椰子和面包果树等。

苏圣玛丽运河 (SaultSainteMarieCanals)一称“苏运河”。在美国

和加拿大边境,美国密歇根州的苏圣玛丽和加拿大安大略省苏圣玛丽姊妹城之间的圣玛丽河上。是圣劳伦斯河至五大湖航道主要运河之一。圣玛丽河把苏必利尔湖和休伦湖连接起来,但两湖之间落差 6 米,因而产生瀑布急流, 不便航行。1799 年已在加拿大修建运河,但遭战争毁坏。美国一侧的两条运河于 1896 年(南运河)和 1919 年(北运河)完成。加拿大一侧的运河在 1895 年完成。运河在美、加各长 2 公里多。货运以铁矿石、谷物为主。

苏弗里耶尔火山 (SoufrièreVolcán)西印度群岛中圣文森特岛北部的活火山。位于乔治敦(Georgetown)以西约 9 公里。海拔 1,234 米。东加勒比海诸岛中活动最频繁的两座火山之一。1821、1902 和 1979 年曾猛烈喷发,造成人员伤亡,大片耕地被毁。有新、老两个火山口。老火山口海拔 600 米,山口积水,形成火口湖。1970 年,湖水沸腾,出现小岛,至今湖水温热, 有蒸汽。山坡土地肥沃,森林密布。北麓有著名的巴伦瀑布。

克伦 (Keren)厄立特里亚城镇。在北部高原上,东南距阿斯马拉 72

公里。人口 3.8 万(1980)。地方性农产品(烟叶、咖啡、柑橘等)集散中心。有屠宰场和榨油、钮扣、面粉等小型工业。铁路通米齐瓦与阿斯马拉。有古城堡、教堂等古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意军曾在此激战。

克班 (Keban)在土耳其东部,幼发拉底河上源卡拉苏河与穆拉特河汇合处。建有克班水电站,坝高 204 米,水电站装机容量 124 万千瓦。附近有铅矿。

克滕 德国中部城市。在莱比锡西北 56 公里。人口 3.4 万(1984)。公元 1115 年见于史籍,1200 年建市。1603—1847 年为安哈特—克滕公国首府。铁路枢纽;航空站。工业有制糖、纺织、采矿机械制造等。城郊有褐煤开采。蔬菜种植区中心。设有医学院、工学院和师范学院。有建于十五世纪的教堂和十六世纪的宫殿。

克韦多 (Quevedo)厄瓜多尔中东部城市。位于温塞斯河(Vinces) 上游右岸,南距瓜亚基尔 130 公里,海拔 54 米。人口 5.1 万,华侨众多。周围农业区重要的商业中心。附近盛产稻米、可可、咖啡、香蕉和棉花。有碾米、手工纺织等工业。中部山地通往沿海地区的重要的交通枢纽。

克卢日 (Cluj)罗马尼亚西北部的县。位处特兰西瓦尼亚高原,西南部为阿普塞尼山地。大部属索梅什—米克河流域。面积 6,650 平方公里。人口 74.4 万(1990)。首府克卢日—纳波卡。是特兰西瓦尼亚历史较久、经济和文化较发达的地区。产玉米、小麦、甜菜,并有畜牧业和园艺业。有化学、机械、木材加工、建筑材料、食品、纺织等工业。主要城市还有图尔达、德日等。

克尔白 (Ka‘bah)阿拉伯语意为“方形房屋”。沙特阿拉伯麦加城圣寺中央的立方形高大石殿,为世界穆斯林做礼拜时的正向,又称“天房”。原为始建于公元前十八世纪的宗教建筑物。穆罕默德清除其中偶像作为伊斯兰教礼拜处。以后多次重修。天房大门高于地面约 2 米。大门对面的墙上有两个标记,表明穆罕默德曾在该处做礼拜。至今穆斯林入天房亦在两个标记之前下拜。

克尔曼 (Kermān)伊朗东南部最大城市,克尔曼省省会。人口 23.9万(1982)。位于库赫鲁德山东南。城外有大片农田与花园,用水依靠坎尔井。始建于三世纪,长期为波斯湾、呼罗珊、马克兰之间的贸易中心。十二世纪后屡遭破坏。十九世纪恢复。为拜火教在伊朗的两个主要中心之一。交

通枢纽,古姆—扎黑丹铁路和克尔曼—阿巴斯港铁路(未完成)都经过这里。有棉纺织、水泥等工业与铜制艺术品生产。地毯质量与花式闻名世界。

克尼茨 瑞士中西部城镇。在伯尔尼市西南 3.2 公里处。人口 3.4 万

(1981),讲德语。工业有啤酒、家具、药品、水泥、手表、印刷、木材加工等。有古老教堂和城堡。克伦邦(KarenState)缅甸的自治邦。在缅甸的东南部萨尔温江下游,东界泰国,北接掸邦和克耶邦,西邻曼德勒、勃固和孟邦。一度改称“哥都礼邦”,后又恢复原名。面积 3.03 万平方公里。人口

105.6 万(1983),以克伦人为主。首府帕安。北部为掸邦高原的边缘部分, 东侧是山地,其余大部分为间有丘陵的平原。萨尔温江自北而南纵贯中部, 南部有几条河流直接入海。除山地外,气候湿热,年雨量约 3,000 毫米。居民主要从事农业,产稻、水果、橡胶、烟草和甘蔗等,特产柚木。矿产有锡、钨、锑等。有碾米、木材加工等厂。

克里比 (Kribi)喀麦隆西南部港口。濒几内亚湾。人口 1.3 万(1981)。位处热带雨林地带边缘,是附近农产品和鱼类贸易中心。输出象牙、可可、木材和咖啡。有食品、水电等厂。海滨风景美丽。公路通杜阿拉。有飞机场。

克耶邦 (KayahState)旧称“克伦尼邦”(Karen-ni)。缅甸自治邦。东界泰国,北邻掸邦,西接克伦邦。面积 1.2 万平方公里。人口 16.8 万(1983)。首府垒固。基本上属掸邦高原向南的延长,大部分为海拔 500—2,000 米的高地,西南部的纳山(Nataung)高达 2,620 米,是全邦最高点。萨尔温江及其支流流贯全境。有钨、锡等矿,西南部的莫契有缅甸最大的钨矿。农产品以稻、小米、玉米为主。缅甸重要的柚木产地。境内交通不便,萨尔温江干支流皆不通航,个别河段仅可行小船,只有少数公路与外地联系。水力资源丰富,巴卢昌河(Baluchaung)的洛皮塔附近,建有缅甸最大的水电站。

克拉尼 (Kranj)斯洛文尼亚西北部城市。在萨瓦河上游的左岸,邻近奥地利边境。人口 2.7 万。十九世纪是斯洛文尼亚民族解放运动中心。工业主要有电气和电子、汽车轮胎、纺织、制革、橡胶等。

克季河 一译“克特河”。鄂毕河右支流。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平原的东南部。源出鄂毕—叶尼塞河中游分水岭(海拔约 200 米),向西北和西流经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托木斯克州。在科尔帕舍沃注入鄂毕河的两条汊河,至纳雷姆附近与干流汇合。长 1,621 公里,流域面积 9.42 万平方公里。沿河多沼泽、湖泊,河曲发育。主要支流有派杜吉纳、利西察等河。河口处年平均流量 560 米 2/秒。主要用于流放木材。乌斯季-奥焦尔诺耶村至河口

(约 737 公里)可通航小船。10 月末—11 月初到 4 月末—5 月初封冻。结冰期 6 个月。

克钦邦 (KachinState)缅甸北端自治邦。东、北两面同中国云南、西藏接壤,西北与印度阿萨姆邦毗连。面积 8.9 万平方公里。人口 90.4 万

(1983),主要是掸人、缅人和克钦人。首府密支那。大部分为山地,东、北两侧尤高。有枯门岭等多条山脉南北纵贯,伊洛瓦底江和亲敦江上源都在境内。雨量丰沛。居民大部分从事农业。种植稻、蔬菜、棉花、烟草和甘蔗等。多森林,产柚木,并多竹林。矿产有宝石和次宝石多种,西部有琥珀料玉石矿等。有碾米、制糖、木材加工等工业。铁路可从密支那通向缅甸腹地, 公路亦较发达,东通中国,北通印度。主要城镇除密支那外,还有八莫、孟拱、莫冈等。

克莱沃 (Clervaux)卢森堡北部城镇。位于维尔茨东北约 13 公里、

克利尔夫河畔。人口 1,400(1981)。有采石场。农产品集散中心。有十二世纪的城堡,还有修道院等建筑。

克诺沙 (Kenosha)美国威斯康星州东南部,临密歇根湖的湖港城市。人口 7.8 万,大市区 12.3 万(1980)。1835 年建成村落,1850 年设市。工业发达,有机器制造(汽车、打字机)、金属加工、家具制造等。

克桑西 (Xánthi)希腊东北部城市,克桑西州首府。位于狭长的埃斯基吉谷地(Eskeje)。人口 3.4 万(1981),居民中多土耳其人。初为偏僻农村,拜占庭时为军事要地,筑有堡垒。奥斯曼帝国时经济发展,1890 年萨洛尼卡至土耳其的埃迪尔内铁路通车后,成为重要农产品集散地。1912—1913 年巴尔干战争后归希。附近地区盛产小麦、稻、优质烟草等。

克基拉 (Kerkira)希腊城市。位于国境西北,克基拉岛向东伸出的一半岛上,是科孚州的首府和良港。人口 3.7 万(1981)。市内有 1550 年威尼斯人所建的双峰古城堡,多现代化大型旅社。市街迂回起伏,为旅游胜地。

克隆孔 (Klungkung)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东部城市。位于巴塘东北 24 公里。十七世纪至二十世纪初曾为巴厘岛的行政中心。环岛公路连接沿岸城镇。有木刻、金属加工厂。附近有印度教寺庙。

克塔克 (Cuttack)一译“库塔克”。印度奥里萨邦城市。在默哈讷迪河三角洲顶端,默哈讷迪河南岸。三角洲上运河的运输枢纽。人口连郊区

32.6 万(1981)。原为首府,现为地区性贸易与文化中心。有电镀厂,棉纺厂和造纸厂等工业企业。附近的巴郎(Barang)有陶瓷与耐火材料厂,另有铁路工厂。市内有首饰工场。

克鲁亚 阿尔巴尼亚中部城市,克鲁亚区首府。在地拉那以北 20 公里。人口 1.1 万(1983)。1443—1468 年是民族英雄斯坎德培领导人民反抗土耳其侵略者的斗争中心。有公路通地拉那与都拉斯。工业有木材加工、玻璃等; 手工业著名。有古城堡、斯坎德培塑像与陈列馆。附近有铁矾土矿。

克鲁伦 蒙古东部城镇。位于克鲁伦河上游。东部与首都联系的交通要地。附近产萤石。

克夫拉赫 奥地利东南部城市。东近格拉茨。人口 1.2 万(1981)。1170 年建市,但直到 1939 年才形成城市型式。铁路终点站。附近有褐煤矿,工业以玻璃及陶瓷著名。有牧马场,养育良马供首都维也纳等地马术训练和娱乐之用。

克什米尔 (Kashmir)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Jam-muandKashmir)。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面积约 19 万平方公里。人口 598 万(1981 年)。77%居民信伊斯兰教,20%信印度教,还有少数锡克教与佛教徒。全境多山, 大部地区海拔在 4,000 米以上。北有喀喇昆仑山脉,平均海拔 6,000 米以上,有 8,000 米以上的山峰 4 座,7,500 米以上的 8 座,中国和克什米尔之间的乔戈里峰海拔 8,611 米,是世界第二高峰。中部属喜马拉雅山西段, 13 个山峰超出 6,000 米,帕尔巴特峰海拔 8,126 米。南为查谟丘陵,高度一般在 1,200 米上下、印度河上游及其支流杰卢姆河流贯境内。境内山高水深,现已有公路和铁路与外界联系。南北气候差异很大,降水量自西南向东北递减:查谟达 1,150 毫米,东北部最少仅 50—80 毫米;气温自南而北递降,查谟 1 月平均为 14℃,列城在 0℃以下。矿藏有煤;多矿泉与硫黄泉。森林占总面积八分之一。克什米尔河谷地与查谟地区是重要农业地区,产稻米、玉米、小麦和油菜籽、苹果。畜牧业以养羊和牛为主,所产羊毛世界闻

名,牦牛是山区重要交通工具。有毛织、丝织、地毯、坎肩和木雕等工业和手工业。还发展了旅游业。1947 年前为英属印度的土邦。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以及分别独立时,克什米尔归属问题未获解决。1947 年 10 月,印、巴在克什米尔发生武装冲突。1949 年划定停火线。巴基斯坦控制区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人口约四分之一,其余为印度控制区。1965 年 9 月和 1971 年 11 月的两次印巴战争,停火线以西的一些地方为印度占领。

克卢萨河 (CluthaRiver)新西兰南岛最大河流。流贯南岛东南部。发源于瓦纳卡湖(Wanaka),自西北流向东南,在巴尔克卢萨(Balclutha) 附近注入南太平洋。全长 322 公里。小轮船自河口可上溯航行 72 公里。水量充沛。上游建有水力发电站,中下游有灌溉之利。河口三角洲是新西兰最富饶的区域之一。

克尔什科 斯洛文尼亚中部城市。在卢布尔雅那东约 72 公里的萨瓦河畔。公元 895 年见于记载。铁路要站。葡萄种植区中心。建有全国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附近有铀矿。

克尔克岛 (OtokKrk)克罗地亚亚得里亚海沿岸北部最大岛屿,西北距里耶卡 35 公里。面积 408 平方公里。人口 1.3 万(1981)。主要由石灰岩、白云岩、砂岩组成。岩溶地貌发育。有地下暗流,全年不涸。地中海式气候。盛产油橄榄、柑橘、葡萄。养蜂业和渔业发达。有石油化学工业,敷有输油管通往大陆。岛南的克尔克镇,为避风港。有建于十二世纪大教堂和城堡。海滨疗养地。

克尔贾利 保加利亚中南部城市,克尔贾利州首府。位于阿尔达河流域。人口 5.4 万(1980)。地处全国最大烟草栽培中心。有烟草、铅锌提炼和石棉等工业。邻近有重要水力发电和灌溉站。

克尔诺夫 (Krnov)捷克北部城市。在奥帕瓦河(Opava)与奥帕维采河(Opavice)汇流处附近,紧邻捷、波边境。交通枢纽。人口 2.5 万。有机械制造、纺织(毛纺著称)、木材加工工业。还生产乐器。

克兰斯顿 (Cranston)美国罗得岛州东部的城市,在纳拉甘塞特湾

(NarragansettBay)西岸。南与普罗维登斯相邻接。人口 7.1 万。1910 年建市。工业有印染棉布、酿造啤酒,还有塑料制品、橡胶制品、机器等生产。

克伦尼 邦克耶邦的旧名。

克麦罗沃 ①州名。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南部。面积 9.55 万平方公里。人口 531.2 万(1987),俄罗斯人占十分之九,余为乌克兰、白俄罗斯、莫尔多瓦人等。首府克麦罗沃。大部位于库兹涅茨克盆地,东、西分别为库兹涅茨克山(最高点 2,178 米)和萨莱尔山。北属西西伯利亚平原。托米河纵贯全境。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气温 1 月-17—-20℃,7 月 17—20℃。年降水量 300—500 毫米。煤炭储量居全国各州首位。还有铁、锰、铅、锌等多种矿藏。1943 年建州。俄罗斯乌拉尔以东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工业以煤炭、冶金(钢铁、炼铝、炼锌)、煤炭化工、矿山机械、电力为主。1984 年产煤 1.43 亿吨,居全国第一位。钢产量亦居全国重要地位。城郊型农业为主,乳肉畜牧业和养禽业发达。境内交通发达。重要城市还有新库兹涅茨克、普罗科皮耶夫斯克、基谢列夫斯克、列宁斯克-库兹涅茨基及别洛沃等。②市名。旧名“谢格洛夫斯克”(1932 年前)。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南部城市,克麦罗沃州首府。在库兹涅茨克盆地北部、托米河与其支流伊斯基季姆河汇合处。人口

50.7 万(1985)。1918 年由谢格洛沃及克麦罗沃两镇合并而成。有铁路支线

通西伯利亚大铁道。附近煤藏丰富。三十年代初随库兹巴斯煤田的开采而迅速发展。工业以煤炭化工(焦化、化肥及化纤等)、机械制造(矿山及化工机械、电机、农机等)、采煤为主。轻工、食品工业也较发达。有工、医、师范等高等学校。

克里尼察 (Krynica)波兰东南部城市。在贝斯基德山中,海拔 590

米。属新松奇省。人口约 10 万余(1980)。周围为林区,有多处富含乙二酸和铁质的矿泉,对一些疾病有特殊疗效。十八世纪起就是著名的疗养中心。克里米乔 (Crimmitschau)德国中部城市。在普莱瑟河(Pleisse)

畔。人口 2.5 万(1984)。1414 年建市。古老的纺织工业中心,纺织机械、乐器、印刷等工业亦较重要,还有砖瓦、家具厂等。十九世纪曾是工人运动中心。有建于十四世纪的教堂。

克里特岛 (Kríti)希腊最大的岛屿。在地中海中,爱琴海之南。面积8,336 平方公里。人口约 50 万(1980)。同加尔多斯岛(Gardos)和迪亚岛(Dia)构成一个行政区。最大城市为伊腊克林,行政中心在干尼亚。多山, 北部有狭窄的沿海平原,种植油橄榄、葡萄、柑橘等。是古代爱琴文化的源地。公元前 3000 年已进入青铜器时代。公元前 2000 年在岛北岸以诺萨斯城

(Knossos)为中心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建筑宏伟的宫殿、庙宇。石雕、金、银制品、珠宝、陶器制作发展,海上贸易频繁。1669 年被土耳其人占领。1913 年划归希腊。

克里特海 (KritikónPélagos)又叫“干地亚海”(Candia)。位于希腊东南,是爱琴海的南部。处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基克拉泽斯群岛和克里特岛之间。是爱琴海的最深海区。

克利马内 (Quelimane)莫桑比克港市。在赞比西河口三角洲北缘, 濒莫桑比克海峡。人口 7.2 万。建于 1761 年,殖民者曾在此贩运奴隶。现为赞比西亚省首府和经济中心。有榨油、纺织、木材加工工业。沿海渔业重要。港口输出椰干、植物油、烟叶、糖、茶叶等。短程铁路通莫库巴(Mocuba)。有航空站。附近有面积 2.68 万公顷的大型椰子种植园。

克利夫兰 (Cleveland)①英国英格兰东北部的郡。建于 1974 年。位于蒂斯河( Tees)下游,滨北海。由蒂斯赛德(Teesside)和哈特浦尔

(Hartlepool)两市组成。首府米德尔斯伯勒。面积 583 平方公里。人口 56.5 万(1983)。有煤、铁、盐等资源。是个工业发达的都市化地区。早期以黑色冶金工业为基础,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发展成为欧洲重要的化学和石油化工中心。有世界规模的石油化工企业,主要生产聚乙烯、合成纤维等。还有钢铁、炼油、造船等工业。②美国俄亥俄州北部重要湖港和工商业城市。在伊利湖南岸,库亚霍加河(Cuyaboga)口,水陆交通要地。人口 54.7 万

(1984),大市区 189.9 万(1980)。建于 1796 年。十九世纪随湖区航运的发展,成为重要的物资转运港;煤、铁、农产品、木材贸易中心。钢铁、机械、汽车、化学、电器、石油加工、食品加工、印刷等工业均盛。全国有名的文教中心。有多所大学、科研机构、美术馆、自然博物馆和世界著名的克利夫兰管弦乐团。

克利夫顿 (Clifton)美国新泽西州的工业城市,在纽瓦克之北 14 公里。人口 7.4 万(1980)。1640 年是皮毛交易点。1917 年建市。1935 年以后工业迅速发展。有电子仪器、化学药品、化妆品、塑料制品、纺织品以及纸张等多种工业。美国牲畜检疫站 1900 年建于此。

克沃兹科 (Klodzko)波兰西南部城市。属瓦乌布日赫省。位于尼斯·克沃兹卡河上游的山间盆地中。三面为苏台德山环绕,历史上为波兰同波希米亚间交通要地,现乃为波、捷间交通孔道。人口 3.1 万(1981)。有炼铁厂和其他工厂多家。以众多的矿泉著称,发展有库多瓦兹德鲁伊

(KudowaZdrój)、隆德克·兹德鲁伊(LadekZdrój)等矿泉疗养地。

克孜勒河 (Kizilirmak)土耳其第一大河。发源于安纳托利亚高原东北部。先向西流,然后转向北流,穿过庞廷山地,在巴夫腊以北注入黑海。长 1,182 公里。为海岸与内陆间的天然交通要道,三角洲突入黑海。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不能通航,但有发电与灌溉之利,已在中游的希尔凡勒

(Hirfanli)与克希科普吕筑坝。

克拉尔河 北欧的河流。源出于挪威东南地区,向南流,于厄尔弗吕姆

(Elverum)东北 56 公里处进入瑞典境内;后经孟克福斯(Munkfors)、戴

耶(Deje),于卡尔斯塔德注入维纳恩湖。全长 460 多公里。

重要的木材集运河道。有丰富的水力资源,1972 年已大部开发。

克拉地峡 (IsthmusofKra)在泰国境内马来半岛北端,北纬 10°附近。东临泰国湾,西濒安达曼海。最窄处 40—48 公里,最高点海拔仅 75 米。古代曾为繁忙的东、西方贸易通道。十九世纪后,国际上曾多次建议在此开凿运河,用以缩短中东到太平洋的航程,迄未实现。

克拉列沃 (Kraljevo)南斯拉夫中部城市。属塞尔维亚。在西摩拉瓦河(ZapadnaMorava)和伊巴尔河(Ibar)汇流处。人口连郊区 12.2 万(1981)。铁路枢纽。工业有飞机、电机、菱镁矿加工等。近郊有菱镁矿开采。城西南戈利亚山(Golija)北坡有中世纪的修道院。

克拉约瓦 (Craiova)罗马尼亚西南部城市。多尔日县(Dolj)首府。在多瑙河支流日乌河中游左侧。人口 24.3 万,包括郊区为 26 万(1983)。原为古罗马居民点,十五世纪起用今名。交通枢纽。电器工业发达,还有汽车、机车、农机、化学、食品加工等工业。有大学、科学院分院、艺术博物馆及建于十六至十八世纪的教堂等。市区南郊有著名的人民公园。

克拉科夫 (Kraków)波兰南部城市,克拉科夫省首府。临维斯瓦河上游。人口 74 万(1984)。公元十世纪见于史籍。十四到十七世纪初为波兰首都。现为水陆交通枢纽,工业中心。钢铁工业尤为重要,市东新胡塔有全国规模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列宁钢铁厂”,年产钢及其他冶金制品 600 万吨。炼焦化学、建筑材料(水泥、耐火材料和钢筋混凝土预制件)、机械(机车车辆、农业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也很发达。仅次于华沙的文化教育中心, 有历史悠久的大学(1364 年创立)、综合工业大学及艺术院校和矿冶研究院、原子物理研究所等。设有天文台、博物馆,还有瓦韦尔宫(收藏古代艺术珍品)、城堡和教堂(著名的古教堂有 60 余座)等古迹名胜。1966 年起在此定期举行国际艺术展览会。

克拉德诺 (Kladno)捷克西部城市。在布拉格以西 24 公里处。人口

7.2 万(1983)。克拉德诺煤田中心。煤炭-冶金工业基地,有冶金联合企业, 生产特种钢和生铁。还有矿山机械厂。曾是工人运动中心之一。

克罗地亚 (Croatia)即“赫尔瓦次卡”。国名。在欧洲南部,东北和北界斯洛文尼亚和匈牙利,东邻南斯拉夫和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南临亚得里亚海。面积约 5.6 万平方公里。人口 468.3 万(1989),主要是克罗地亚人。首都萨格勒布。1918 年以前属奥匈帝国,1918 年成为塞尔维亚—克罗

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的一部分,1946 年成立共和国,成为南斯拉夫联邦的一部分。1991 年 6 月 25 日克罗地亚共和国宣布独立。西南部为迪纳拉山地, 多岩溶地貌。沿海为达尔马提亚海岸,北部为斯拉沃尼丘陵与萨瓦河沿岸平原。沿海为地中海式气候,内陆逐渐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农业集中在沿萨瓦河两岸的平原地区,农产品有甜菜、玉米、小麦、烟草、葡萄等。沿海产油橄榄、柠檬、柑橘等亚热带果类。山地丘陵区畜牧业发达。有煤、石油、天然气、铝土矿等开采。工业以食品、造船、冶金、化工、机电为主。重要港市有奥西耶克、里耶卡、斯普利特、普拉等。达尔马提亚海滨是著名疗养、游览地。

克罗伊登 (Croydon)英国大伦敦南侧的一个区。建于 1965 年。面积87 平方公里。人口 32.2 万(1982)。曾是一个古老的商业城镇,因现代化运输的发展而划入伦敦南郊。1956 年起成为伦敦南部最大的商业、文化中心和办公区,并是重要的住宅区。轻工业发达,机械与电子工业亦很突出。有工学院、音乐厅等。与伦敦有铁路、公路、运河相联系。建有机场。

克罗斯诺 (Krosno)波兰东南部城市,克罗斯诺省首府。临桑河支流维斯沃克河(Wislok)中游。人口 3.8 万(1980)。始建于十四世纪。附近有石油、天然气田。全国最大的玻璃工业中心,另有电机、食品和纺织等厂。旅游地。市内钟楼上有十七世纪铸造的 5 吨重大钟,还有许多古老建筑。

克莱佩达 立陶宛西部沿海城市。临波罗的海库尔斯基湾北端达涅河口。人口 19.5 万(1985)。立陶宛古城。1252—1253 年建市,称*“默麦尔”。公路枢纽;铁路要站。不冻港,渔港及商港。建有大型出口石油转运基地。年吞吐量超过 770 万吨,主要出口石油、煤炭、金属、纸浆和工业设备。工

业以鱼类加工、船舶修造等为主。市北 25 公里的帕兰加是著名的海滨疗养地。

克莱德河 (ClydeRiver)英国苏格兰西南部河流。发源于苏格兰南部高地的洛塞山(Lowther),向西北流注入克莱德湾,长 170 公里。克莱德瀑

布落差达 76 米,水力资源丰富,已建有数座水电站。过去格拉斯哥以下河段为一条多沙滩的浅水河流,经人工整治后,海轮乘潮可抵格拉斯哥,有运河通东岸福思湾。主要港口还有格里诺克(Greenock)。下游沿岸造船工业发达。河口区为游览地。

克莱德湾 (FirthofClyde)在英国苏格兰西岸,克莱德河的入海口。从邓巴顿(Dumbarton)到艾萨克雷格岛(AilsaCraig),湾长 103 公里,最

宽处 56 公里。主要港口有格里诺克、埃尔等。

克朗克里 (Cloncurry)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西北部城镇,位于克朗克里河畔、汤斯维尔西南 675 公里。人口 2,080。为金和铜的重要开采中心。铁路交叉点。附近为牛、羊牧区。

克基拉岛 (Kerkira)也叫“科孚岛”。希腊西部岛屿,在爱奥尼亚海中,东接埃皮鲁斯(Ipiros)海岸。连同附近小岛组成科孚州,人口 9.9

万(1981)。本岛面积 593 平方公里,人口 9.7 万(1981)。岛北部多石灰

岩山地,南部较低,最高峰潘多克拉特(Pandokrator)海拔 906 米。降水充沛,农村景色优美,在希腊群岛中最引人入胜。以种植油橄榄为主,并有无花果、柑橘、葡萄、玉米等。有纺织及制皂等工业。出口橄榄油、水果、谷物和酒。

克勒什河 蒂萨河左岸支流。源流有三,出自罗马尼亚西部比霍尔山

(Bihor)西坡,西流入匈牙利,流经太平原东部,在琼格拉德注入蒂萨河。长 580 公里,流域面积约 2.75 万平方公里。河口年平均流量 100 米 2/秒。河道曲折,沿岸原多洼地,经整治已遍布灌溉渠系,多辟为稻田、饲料地等。自吉奥莫(Gyoma)以下 124 公里可全年通航。沿岸主要城镇有布拉特、奥拉迪亚(罗),吉奥莫(匈)等。

克勒拉希 罗马尼亚东南部城市,克勒拉希县首府。在布加勒斯特东南约 105 公里,多瑙河支汊博尔恰河(Borcea)畔。人口 6.3 万(1983)。十六世纪见于史籍。河港;铁路终点。淡水渔业及其加工业中心,还有五金、面粉、纸张等厂。1976 年兴建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克鲁伦河 亚洲中部河流。源于蒙古肯特山东麓,向南又折向东流,注入中国内蒙古呼伦池。全长 1,264 公里,流域面积 12 万平方公里。洪水期水深 193 厘米,枯水期 70 厘米。11 月到次年 4 月结冰。多水年份,经呼伦池可与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相通。上游用于灌溉,流送木材。沿岸牧草丰富,自古为重要农牧业地带。

克雷姆斯 (Krems)奥地利东北部城市。位于多瑙河及其支流克雷姆斯河交汇口。人口 2.3 万(1981)。公元 995 年为王室所建的堡垒。十二世纪建市,1938 年合并附近城镇扩大了规模。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历史悠久。有冶金、纺织、化学、建筑材料和制革等工业。多中世纪教堂建筑,如1470 年建成的教堂等。

克雷泰伊 (Créteil)法国北部城市,瓦勒德马恩省(Val-de-Marnne) 首府。在巴黎东南郊马恩河左岸。人口 5.9 万(1975)。国家公路交会点。有金属加工工业。有建于十二和十三世纪的教堂。

克雷莫纳 (Cremona)意大利北部城市。在波河中游北岸,西北距米兰 120 公里。人口 8.1 万(1981)。城建于公元前 218 年。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与加工中心。工业以乳肉加工、农业机械、丝织与乐器(小提琴、钢琴) 为主;还建有石油化工厂,原料取自当地的甲烷与由热那亚进口经输油管运送的原油。铁路枢纽。有十二世纪的罗马式大教堂与驰名的意大利最高的钟楼(高 120 米)。

克雷塔罗 (Querétaro)①墨西哥中部一州。面积 1.17 万平方公里。人口 104.4 万(1990)。首府克雷塔罗。北部为东马德雷山所盘亘,南部为平坦高原和肥沃的谷地。气候温和,年降水量 1,500 毫米以下。1824 年设州。经济以农牧业为主,中、南部灌溉农业区产水果、玉米、甘蔗、棉花和薯类。半数面积覆有天然牧草,放牧牛、马和羊。矿产以蛋白石和汞著名, 并开采银、铁、铜、金等矿。工业集中于克雷塔罗。②墨西哥中部城市,克雷塔罗州首府。位于克雷塔罗河畔,海拔 1,865 米。人口 29.3 万(1980)。始建于十五世纪、独立革命时期名城。1867 年在此捕获并处决傀儡皇帝马克西米利安,1917 年在此制订宪法。农产品的集散和加工中心。有全国最大的纺织厂和轧棉厂,并有食品加工和陶器等工业;手工业(宝石琢磨和雕刻) 较发达。铁路枢纽,有 3 条铁路在此联轨通往墨西哥城。

克瓦内尔湾 (Kvarner)一译“克万尼亚湾”。又名“阜姆湾”(Fiume)。在克罗地亚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北部。湾内有茨雷斯和克尔克两岛作为屏障。湾阔水深,潮差小,无淤积。北岸里耶卡港,水深 6—12 米,可泊远洋轮船。也是匈、奥等国最捷便的入海港湾。

克尔曼沙阿 (Kermànshāh)“巴赫塔兰”的旧称。

克尔谢希尔 土耳其中部城市。克尔谢希尔省省会。人口 5 万(1980)。位于安卡拉东南、克孜勒河支流河畔,海拔 990 米。有地毯工业。

克兰布鲁克 (Cranbrook)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东南部城市。位于塞尔扣克山和落基山之间,温哥华以东 480 公里。人口 1.2 万。1864 年发现金矿,约 1884 年才开始有人定居。1898 年铁路修建后,林业资源逐步开发。是农、林、牧多种经营地区的贸易中心。附近野生动物甚多,并有铅锌矿开采。建有百年文化艺术馆。

克列缅丘格 乌克兰第聂伯河中游港市。人口 22.4 万(1985)。十六世纪下半叶建为要塞,后为商港。铁路枢纽。工业以汽车、车辆和道路机械制造及石油加工(年加工能力 1,200 万吨)为主。皮鞋业发达。附近建有克列缅丘格水库(面积 2,250 平方公里)和水电站(装机容量 68.64 万千瓦)。克里木汗国 一译“克里米亚汗国”。十五世纪黑海北岸的鞑靼封建汗

国。原属金帐汗国,1427 年脱离,1449 年建国。首都巴克契撒莱 。1475 年臣服于奥斯曼帝国。1783 年被俄国合并。

克里米亚山 一译“克里木山”。

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 南部山地,南临黑海。有 3 条略向北折的山脉, 长约 150 公里,宽 50 公里。由泥灰岩、石灰岩和砂岩组成。北坡平缓,南坡陡峻。最高峰罗曼—科什山 海拔 1,545 米。沿海一带为地中海式气候。1 月平均气温 1—4℃,7 月 24℃。年降水量 300—1,200 毫米。栎树和松林茂密,盛产亚热带水果。滨海区为旅游、疗养胜地,有克里米亚禁猎区、雅尔塔和马尔季扬角自然保护区。

克里希纳河 (Krishna)一名“吉斯德纳河”或“奇斯特纳河”。印度德干半岛中部的大河。导源西高止山东麓,东注孟加拉湾。长 1,290 公里, 流域面积 25.1 万平方公里。上游河道曲折,多沙洲、岛屿。北侧最大支流比马河(Bhima),南侧最大支流通加巴德拉河(Tungabha-dra)。中、下游有灌溉航运之利。下游在维贾亚瓦达以下形成三角洲,河口段与戈达瓦里河三角洲相连,构成复合三角洲。

克里沃罗格 乌克兰第二大钢铁工业中心(仅次于马里乌波尔)。在乌克兰的因古列茨河上游、萨克萨甘河注入处。人口 68.4 万(1985)。地处欧

洲最大铁矿区之一。建于 1775 年。十九世纪八十年代随铁矿开发而兴起。1919 年成为市。钢铁、采矿机械制造、焦炭化学工业发达,还有大型火电厂、制鞋、食品加工厂等。铁路枢纽。设有矿业学院等高等学校、历史地志博物馆。

克里姆林宫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最古老的建筑群。俄罗斯政府领导机关所在地。位于市中心(红场的西侧)。始建于 1156 年,初为木墙,1367 年改为石墙。十五世纪的砖砌宫墙(周长 2.5 公里)保留至今。中央教堂广场上建有十五至十六世纪圣母升天教堂、天使教堂、报喜教堂、伊凡大帝钟楼和多棱宫等。1788 年参议院大厦(今政府大厦)竣工。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建成克里姆林宫大厦。宫墙四周有塔楼 20 座。

克利尔沃特 (Clearwater)美国东南部佛罗里达半岛的西岸、沿墨西哥湾的城市。在坦帕以西 32 公里处。人口 8.5 万。是在 1841 年所建的哈里森碉堡处发展起来的。1891 年建市。四季游览胜地,旅游业兴盛。罐头工业

(柑橘、柠檬等水果以及鱼类)和包装运输中心,还有电子工业。

克拉马斯河 (KlamathRiver)美国西部俄勒冈州南部和加利福尼亚州西北部河流。源出俄勒冈州上克拉马斯湖(UpperKlamath)。西南流,穿过

加利福尼亚州的西北角,在克拉马斯注入太平洋。长 402 公里。大部流经山地森林地区,水力丰富。

克拉克斯堡 (Clarksburg)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北部的工业城市。在查尔斯顿东北 148 公里处。人口约 2.2 万(1980)。铁路、公路交通枢纽。附近煤、天然气、石油产区的贸易和运输中心。工业以玻璃制造为主,还有电焊条、电动机、钻井机等部门。

克拉姆福什 (Kramfors)瑞典东北的市镇。在翁厄曼河口,临波的尼亚湾。人口 2.7 万(1979)。是瑞典中部木材及其制品的输出港。有木材、纸浆、木制品和硫黄等厂。

克拉根富特 (Klagenfurt)一译“克拉根福”。奥地利南部城市,近克罗地亚边境。位于沃瑟湖之东和卡拉韦根山(Karawanken)北的盆地中, 滨格莱河(Glan)。人口 8.6 万(1981)。初建于十二世纪,1279 年设市, 1514 年曾为大火所毁,后重建扩大。是产铁地,工业有冶金、食品、化学、服装、电器设备等。交通发达。旅游中心之一。郊区有奥地利现存的最古老教堂。博物馆内有民俗学、山地学和自然历史展出。每年夏季在此举行中欧规模最大的木材博览会。著名的学校城,有教育学院、矿业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等。还有新广场的龙泉、十七世纪的市政厅和 1590 年建成的兰德宫等名胜。

克拉斯诺顿 俄语意即“红色的顿河”。

1938 年前称“索罗基诺” 。乌克兰顿巴斯城市。人口 5 万(1985)。

1912 年因建煤矿而设居民点。工业以采煤、选煤为主,次为食品加工,还有汽车配件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市内青年曾组织青年近卫军在此与德国占领军进行英勇的地下斗争,设有青年近卫军纪念馆。

克罗克山脉 (CrockerRange)马来西亚沙巴州西部山系之一。东北走向,大致与西海岸线平行,南起于州内西南角梅里干河(Meligan)源地,北迄马鲁都湾(Ma-ruduBay)附近。主要由砂岩和页岩构成,一般海拔 1,200

—1,800 米,北头的基纳巴卢山,海拔 4,102 米,为东南亚最高峰。山脉西段被帕达斯河切割,形成深邃的峡谷,有良好坝址,为本州西部地区内地与沿海之间的重要通道。

克罗泽群岛 (IleCrozet)印度洋南部的岛群。在南纬 46°、东经 50

°—52°。属法国。由 5 个火山岛组成,面积 500 平方公里。1772 年发现。最大的岛为波斯岛,面积约 150 平方公里。多陡峭的山峰,高达 1,500 米。山上有冰川。气候严寒,有强大的风暴。植物群与动物群属南极区系。岛上无居民。

克罗梅日什 捷克东南部城市。在摩拉瓦河畔。人口 2.3 万。有机械制造(内燃机等)、食品、制鞋、建筑材料(制砖)等工业。有十三至十九世纪哥特式建筑古迹,如十八世纪圣约翰大教堂等。

克莱蒙费朗 (Clermont-Ferrand)法国中南部城市,多姆山省首府。位于中央高原北部利马涅(Limagne)平原,西面是多姆山。1731 年由克莱蒙和蒙特费朗合并而成。人口 14.6 万(1982)。橡胶工业重要,还有印刷和制药等部门。商业、文化中心。克基拉海峡即“科孚海峡”。

克勒克卡莱 (Kirikkale)土耳其中北部城市。位于克孜勒河谷地。人口 17.8 万(1980)。原为克孜勒河谷地农牧产品的地方性市场。本世纪五十年代建立炼钢厂后,城市发展较快,还有机械工厂与化工厂。

克勒格布尔 (Kharagpur)一译“卡拉格普尔”。印度西孟加拉邦南部城市,从加尔各答西到孟买,南到马德拉斯的铁路干线都经此。人口连郊区 23.5 万(1981)。有化学、交通器材和木材加工等工业。

克鲁克德岛 (CrookedIsland)巴哈马的岛屿。在西印度群岛中圣萨尔瓦多岛以南。岛长 35 公里,宽 13 公里,面积 196 平方公里。人口 500(1980)。

地势低平,气候温和。1492 年 10 月 21 日哥伦布到达。主要出产和出口巴豆、盐和鱼。主要城镇希尔(Hill)。近年旅游业有发展。其西北与长岛(Long) 之间的克鲁克德岛海峡,长 96 公里,是美国东海岸通往巴拿马运河的主要航线之一。

克鲁舍瓦茨 南斯拉夫东部城市。属塞尔维亚。在西摩拉瓦河

(ZapadnaMorava)右岸。人口连郊区 13.3 万(1981)。1371 年首见于史籍。1375—1408 年曾是塞尔维亚的首府。工业有机车、大型挖土机设备、化学、军工、木材加工等。市郊有水电站。克雷菲尔德(Krefeld)德国西部城市。居莱茵河之西,杜塞尔多夫西北。人口 22.2 万(1983)。德国丝织业及天鹅绒制造中心。该业始于十七、十八世纪,由新教徒传入技术,逐渐发展而成。还有棉织、地毯、化学、机械、冶金等工业部门。

克马德克群岛 (KermadecIslands)新西兰的群岛。位于南太平洋上南纬 29°10′—31°22′、西经 177°50′—178°50′,在奥克兰东北约960 公里。由一群小火山岛组成,陆地面积仅 33 平方公里。主要岛屿有拉乌尔岛(Raoul)、麦考利岛(Macaulay)、柯蒂斯岛(Curtis)等。多山。除气象站人员外,无常年定居人口。

克什米尔谷地 (KashmirValley)南亚克什米尔境内最大的河谷盆地, 即杰卢姆河上游谷地。北为喜马拉雅山脉,南为皮尔潘贾尔山脉(PirPanjā l)。长 135 公里,宽 40 公里。原为一古老的呈西北—东南走向湖盆,底部海拔 1,600 米。杰卢姆河可以通航。一部分河段壅成伍拉尔湖,起调节水量作用。是克什米尔人口最多、农业最发达的地区。沿河谷有公路与查谟相通。主要城市斯利那加、阿南特纳格(Anantnag)。

克卢日—纳波卡 (Cluj-Napoca)简称“克卢日”。罗马尼亚西北部城市,克卢日县首府。特兰西瓦尼亚主要工业和文化中心。在蒂萨河支流索梅什河上游。人口 30.1 万( 1983)。达契亚时期成为市镇,称纳波卡

(Napo-ca),公元二世纪为罗马的自治市,十六世纪后曾长期为特兰西瓦尼亚首府。铁路和航空要站。工业有机械制造、化学、食品、制鞋等。有巴贝什—博利亚伊大学、美术学院、音乐学院等高等学校及科学院分院、特兰西瓦尼亚博物馆、植物园。还有十五世纪的哥特式大教堂等建筑古迹。

克尔克拉雷利 (Kirklareli)土耳其欧洲部分城市,克尔克拉雷利省首府。人口 7.8 万(1980)。位于伊斯特兰贾山山麓,靠近保加利亚边境。为谷物与烟草等农产品的地方性市场。

克尔科诺谢山 捷克与波兰的界山,又名巨人山。最高峰斯涅日卡山海拔 1,602 米。北部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构成,南部由页岩组成。具冰斗、冰碛湖等地形。有山毛榉、冷杉、松、云杉、高山草地。有铁、铜、煤,镍矿。波、捷分别于 1959 和 1963 年建为自然保护区——人民公园,面积各为

56 和 385 平方公里。为登山、游览胜地。

克里米亚半岛 一译“克里木半岛”。在乌克兰南部,临亚速海和黑海, 北以彼烈科普地峡(最窄处 18 公里)与大陆相连。面积 2.55 万平方公里,

大体呈菱形。五分之四地区为平原。气候北部温和、干燥,南部为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一月平均气温北部 1℃,南部 4℃;7 月 24℃。年降水量北部300 毫米,南部山区达 1,200 毫米。东端为刻赤半岛,属低丘陵,以产铁著称。南部是克里米亚山脉,近西南—东北走向,最高峰海拔 1,545 米。南麓滨海地带,宽 2—8 公里,为著名的疗养地。山区栎树和松林茂密,谷地和海滨地带多葡萄园和亚热带果园。辟有克里米亚自然保护区。北部草原大部分已开垦。重要城市有辛菲罗波尔、耶夫帕托里亚、塞瓦斯托波尔、雅尔塔和刻赤。

克里斯托瓦尔 (Cristóbal)中美洲巴拿马运河区内港市,克里斯托瓦尔区的首府。位于巴拿马运河北口。1914 年为进口运河建设器材,建于曼萨尼约岛同大陆相连接的人工填海地上。人口 0.8 万(1980)。港湾宽阔, 筑有防波堤,拥有现代化港口设施和码头。港口毗连科隆,是科隆的附属港。主要转运巴拿马运河大西洋岸的进出口货物。

克里斯蒂安松 (Kristiansund)挪威西部城市。位于北海中的 4 个小岛上,紧靠挪威大陆。人口 1.9 万。渔业中心,有挪威最大的捕鱼船队、广阔的晾鱼场、鱼类罐头厂、鳕鱼肝油提炼厂、船厂,以及鱼肉加工、肥皂、人造奶油等工厂。

克里斯蒂安桑 (Kristiansand)挪威南端港市。位于奥特拉河口,濒斯卡格拉克海峡。人口 6.2 万(1983)。建于1641 年。外有岛屿作天然屏障。鱼类加工中心。工业有造船、木材、造纸和有色金属(钴、镍、铜等)冶炼。港口全年不结冻,同丹麦希茨哈尔有火车轮渡联系。是重要的鱼类和木材转运港。东北有水上飞机基地。

克孜勒奥尔达 一译“克孜尔—奥尔达”。哈萨克斯坦南部城市,克孜勒奥尔达州首府。在锡尔河下游右岸。人口 18.3 万(1985)。1820 年建为要塞。1925—1929 年曾为哈萨克行政中心。铁路要站。工业以食品加工和轻工业为主。建有纸浆、纸板和建材、房屋建筑联合企业。附近锡尔河上建有拦河坝,用于灌溉。设有师范学院、历史方志博物馆。市郊主要种植水稻。克拉古耶瓦茨(Kragujevac)南斯拉夫中部城市。在摩拉瓦河支流列别里察河(Lepenica)畔。人口 9 万,连郊区 16.5 万(1981)。十七世纪首见文献记载。1818—1839 年是塞尔维亚的首府和文化中心。铁路要站。汽车制造业中心,还有军工、化学、电气和无线电工业等。有建于十九世纪初的高等学校和军事学校。还有图书馆、体育馆和拜占庭风格的大教堂。

克拉斯诺达尔 ①边疆区名 。俄罗斯行政区,辖阿迪格自治州。在北高加索西南部。西和西南濒亚速海和黑海。面积 8.36 万平方公里。人口 499.2 万 (1985),主要为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次为阿迪格伊人。首府克拉斯诺达尔。大部属平原,南部和东南部为大高加索山及其支脉盘亘,一般海拔500—1,500 米,局部可达 2,000—3,000 米。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黑海沿岸属亚热带气候。年降水量平原 400—600 毫米,山地 1,000—1,500 毫米。库班河流贯全境。有石油、天然气及多种有色金属矿藏。1937 年设边区。俄罗斯北高加索冬小麦、玉米、水稻、大麦等重要产区。盛产亚热带水果,葡萄产量居俄罗斯联邦首位。畜牧业亦盛。食品工业(葡萄酒、肉、油脂、制糖、鱼类加工等)发达。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北高加索铁路横贯全境。海运发达,有全国最大的石油输出港新罗西斯克。黑海沿岸的索契等地为著名旅游疗养地。重要城市还有阿尔马维尔、土阿普谢、迈科普等。②市

名。1920 年前称“叶卡捷琳诺达尔”。俄罗斯北高加索城市,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首府。在库班河下游右岸。铁路枢纽。河港。人口 60.9 万(1985)。

1793 年建为要塞。重要农业区的中心。工业以机械制造(机床、农机、仪器) 和石油加工为重要,还有纺织和食品加工等。有农业、石油和天然气科研机构和多所高等学校。

克萨尔特南戈 (Quezaltenango)危地马拉第二大城,克萨尔特南戈省首府。位于圣玛丽亚火山(SantaMaría)山麓,海拔 2,334 米。气候凉爽。人口 7.2 万(1981),主要为基切印第安人。昔为基切王国的都城。1902 年毁于火山喷发,后重建为现代化城市。沿海和高地间的商业中心,集散印第安人的各种手工业品和农产品。有纺织、酿酒、面粉、汽车修配等工业。交通枢纽,城北有飞机场。

克鲁什内山脉 也叫“厄尔士山”(Erzgebirge,德语意为“矿山”)。在捷克同德国的边境处,长 150 公里。最高峰克利诺韦茨山(Klínovec), 海拔 1,244 米。一般海拔 500—1,000 米。南坡陡,北坡缓。主要为片麻岩和花岗岩组成。有褐煤、铀、钨、锡、铜等矿。采矿业发达。多温泉,为疗养区。山区有浓密的混交林。

克鲁格斯多普 (Krugersdorp)南非城市。在德兰士瓦省南部,海拔 1, 740 米。人口 10.3 万(1980)。建于 1887 年。南非金矿开采中心之一。有锰矿采炼和皮革、化学、金属加工、油漆等工业。铁路通约翰内斯堡和开普敦。有工学院。附近斯特克方丹(Sterkfontain),经考古发掘,曾发现史前人类遗物。

克赖斯特彻奇 (Christchurch)意译“基督堂市”或“教堂城”。新西兰南岛最大城市和港口。位于东岸中部班克斯半岛(Banks)西北端的埃文河(Avon)河口两岸。外港利特尔顿在市东南 12 公里。人口 29.9 万(1986)。始建于 1848 年。是南岛东部农牧业产品的贸易和加工中心。主要工业有毛纺织、肉类加工、制革以及化工、机器制造等部门。输出冻肉、羊毛等产品。有电气化铁路横越南阿尔卑斯山,通达西岸的格雷茅斯。市内有全国最大的植物园。

克尼特尔费尔德 (Knittelfeld)奥地利中南部城市,位于穆尔兹河

(Murz)畔。人口 1.42 万(1981)。它同格拉茨、布鲁克形成的三角形地带内,工业比较发达。有钢铁和铁路设备制造、搪瓷等工业。也是铁路枢纽和商业中心。

克里希纳讷格尔 (Krishnanagar)印度西孟加拉邦东部城市。在加尔各答北 90 公里,靠近孟加拉国边境。人口 8.6 万。附近是重要的黄麻产区, 工业以黄麻加工业为主。加尔各答通往大吉岭的公路干线经此。

克里斯琴斯特德 (Christiansted)美属维尔京群岛圣克罗伊岛的首府和港口。在圣克罗伊岛东北岸。人口 2,846(1980)。始建于 1733 年, 曾为丹属西印度群岛的首府。港湾优良,内地农产品的集散和加工中心。有酿酒、钟表等工业,产品大部分输出。市内多古老建筑。东北 10 公里的巴克岛(Buck)有“水下公园”,为冬季游览、疗养胜地。附近有国际机场。

克孜勒库姆沙漠 一译“克孜尔库姆沙漠”。突厥语意为“红沙漠”。在中亚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境内。面积约 30 万平方公里。海拔 53—300 米。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沙垄广布,一

般高度 3—30 米,最高可达 75 米。有新月形沙丘。境内还有一系列封闭盆地

和孤山,海拔高达 922 米。西北部多龟裂地。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年降

水量 100—200 毫米。多小绿洲,为畜牧业的中心。耕地很少。有穆伦套金矿和加兹利天然气等矿藏。辟有自然保护区。

克拉马托尔斯克 乌克兰顿巴斯城市。在北顿涅茨河右岸支流科若内伊托烈茨河畔。人口 19.2 万(1985)。建于十九世纪下半叶。1897 年建冶金机械厂。1932 年建市。铁路枢纽。乌克兰最大重型机械制造(冶金、采矿、锻压设备)中心。有焦化厂、建材厂等。有机械制造科研设计机构。还有顿涅茨克艺术博物馆分馆。

克拉斯诺沃茨克 土库曼斯坦西部城市,在里海东南岸克拉斯诺沃茨克湾北岸。克拉斯诺沃茨克州首府。人口 5.7 万(1985)。1869 年建为要塞。1896 年建市。有铁路东通中亚各地。里海东岸最大港口。西经铁路轮渡抵巴库。附近盛产石油。建有大型炼油厂,还有船舶修理厂、热电厂及鱼类,肉类加工厂等。设有 26 位巴库政治委员纪念馆和地方志博物馆。

克里沃罗格铁矿区 欧洲最大的铁矿石产区之一。位于乌克兰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主要矿区沿第聂伯河右岸支流因古列茨河、萨克萨甘河和若尔塔亚河分布,呈南—北带状,长 100 公里,宽 2—7 公里,面积约 300

平方公里。地质储量 200 多亿吨。工业储量 159 亿吨(1975),次于俄罗斯库尔斯克地磁异常区,居欧洲第二位。多贫矿,矿层深达 1,500 米。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同顿巴斯煤田开发相配合,发展为世界著名钢铁基地。1978 年产商品铁矿石 1.1 亿吨。中心城市为克里沃罗格。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① 边疆区名。属俄罗斯。在东西伯利亚西部,南同蒙古相邻。南北延伸达 3,000 公里。面积 233.9 万平方公里。人口 309.4 万(1987),俄罗斯人约占 86%,次为乌克兰、哈卡斯、鞑靼人等。辖哈卡斯自治州、泰梅尔(多尔干—涅涅茨)自治区和埃文基自治区。首府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叶尼塞河纵贯西部边境。自北往南依次为北极荒漠、苔原、森林苔原及森林带。冬冷夏凉。年降水量一般 400—600 毫米,南部达 800—1, 200 毫米。煤、铁、铜、镍、钴、金、铝土矿、水力及森林资源丰富,有著名的通古斯、坎斯克—阿钦斯克煤田。1934 年设边疆区。工业以采矿、有色冶金及电力为主,次为机械制造、森林工业及化工。有全俄最大的水电站和诺里尔斯克矿冶公司。农业以产小麦、黑麦、荞麦和大麦为主,集中于南部。畜牧业主要饲养牛、羊、猪。交通以铁路和水运为主。除首府外,主要城市还有诺里尔斯克、阿巴坎、阿钦斯克、米努辛斯克等。②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最大城市,工业和文化中心。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首府。在西伯利亚大铁道与叶尼塞河交会处。人口 87.2 万(1985)。1628 年建为要塞。水陆交通枢纽。工业以机械制造(重型机械、农机、内河船舶)、化工(合成橡胶、轮胎、化纤)、冶金(炼铝及钢铁)、木材加工及纸浆—造纸工业为主。市西南建有大水电站(600 万千瓦)。有多所高等学校及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分部。市内还有列宁旧居博物馆。

克拉斯诺图林斯克 旧名“图林斯克矿山”(1944 年前)。俄罗斯乌拉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城市。在北乌拉尔山南端东侧、图里亚河畔。人口 6.4 万(1985)。建于十八世纪后期。铁路车站。附近有丰富的铝土矿,已大规模开采,还开采铜、铁。建有大型炼铝厂。有热电厂。为无线电的发明者波波夫的故乡,建有故居博物馆。

克鲁格尔回穹公回 (Kruger Nationa IPark)南非旅游中心和最大的

国家公园。在德兰士瓦省东北部与津巴布韦、莫桑比克接壤地区。面积 2 万平方公里。1898 年辟为野生动物保护地。1926 年起成为公园。野生动物有狮、象、野牛、豹、犀牛、长颈鹿、河马、羚羊及大量猴子、鸟类等。冬季为主要游览季节,每年游客超过 15 万人仍仍克拉衍诺亚尔斯克*淳在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西南部的季夫诺戈尔斯克(又 Nasoropck)至阿巴坎间的叶尼塞河段,长 388 公里。1955 年因建水电站形成,067—1970 年蓄水。坝高 124 米,长 1,175 米,面积 2,000 平方公里。平均深 36.6 米。总库容733 亿立方米,有效库容 3m 亿立方米,水位变幅 18 米。兼有调节水量、发电 (装机容量 609.6 万干瓦)、渔业和航运作明。(1)吹曰日本本州中西部城市。属大贩府。大陨市卫星城。人口 3 尊万(1986)。古交通要地,1887 年铁道通达后兴起。1940 年设布。有食品(啤酒制造)、电机、金属加工、造纸、机械等工业。为大匝北部工业区的延长地域。

足利 日本关东地方中部工业城市。在桩木县的西南部,渡良獭川沿岸、踪山地南麓,人 D16 刀万 (1985)。面积 177.7 平方公里。1921 年设市。古交通要道,地方货物集散中心。1907 年铁路开通后,成为日本丝织业最大中心之一,高级丝绸全国著名。主要纤维工业中心,毛衣、编织品、绰丝、花边等生产占重要地位。渡良獭川南岸为全国最大毛衣编织地带。还有橡胶、机械、金属加工、电机等工业。

叮曰 日本关东地方南部城市。在东京都最南端多摩丘陵西部。人口

31.3 万 (1985)。面和 1.5 平方公里。1958 年设市。1908 年横滨铁路开通设叮日站。丝绸出曰的主要转运站。三十年代后成军事城市。工业以电机、食品、机械为主。商业发达。

压伎布尔 (Chandpur)一译“钱德普尔”。孟加拉国五大内河港之一, 在南部达卡蒂亚河(Dakati 幻沿岸。人口 7.3 万 (1981)。郊区产黄麻, 为黄麻转运中心。有黄麻加工、榨油、化学、胶合板等厂。铁路、公路通诺阿卡利(Noakhali)、库米拉、吉大港等城市。

吴日本 本州西南部港市。属广岛县。在懒户内海广岛湾东岸,东有野吕山 (839 米)j 南有体山(501 米)。人民 22.8 万(1986)。1889 年设海军镇守府唇兴起。与横须贺、佐世保同为日本重要军港。1902 年设市。1948 年定为贸易。港。钢铁、机械、造船为主要工业部门。还有金属加工和水产加工等。

垦哥 (Angkor)柬埔寨古都和游览考古胜地。位于洞晕萨湖之北,南距遣粒市 6 公里。公元九世纪到十五世纪是高棉王国都城。吴哥古都始建于公元九世纪,十三世纪建成。古都占地历平方公里。吴哥古迹包括大、小吴哥两地的吴哥通王城和吴哥寺(又名吴哥窟);各种建筑约 600 座,散布在

45 平方公里的森林中,包括石造宫殿、佛寺完塔,层层屹立。全部建筑都用巨大石块砌成,有各种精美雕刘,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建筑。长期被埋没在丛林草莽中,至十九世纪后期才被重新发现。

称“土伦”,又称“讫馒”。越南中部港口城市,广南一帆港省首府。在韩江曰左岸,北临观港湾。人口 0 万 (1975)。背靠五行山,东北有山茶半岛作屏障,海湾呈马蹄形,港阔水深,形势险要,为天然良港。自古中固景口岸。现为海军基地,可停靠万吨级军舰。有制碱、纺织、橡胶、水泥、造纸等工业。郊区产稻、玉米、橡胶。西南 69 多公里的美山有古代占

婆塔群遗址。铁路和 1 号公路北通顺化,南通归仁等地。

幢闷 朝鲜北部的城镇。在平壤市南部。拖拉机制造业重要基地。主要生产 75 马力履带拖拉机和 28 马力的轮式拖拉机。

幢阜 日本本州中部的县。一级行政区。面积 10,596 平方公里。人口

206.7 万 (1990)。山地、高原、丘陵占大部分。东北境为飞驿山脉和其境内的乘鞍火山带,高峰均在 3,oo0 米左右。西北境为两白山地,其中,白山为自山火山带的最高峰,问有高原与丘陵。西南部为平原、木曾川流贯。气候温和,年降水量约 1,9M 毫米。北部冬季积雪。有铅、锌、银、石墨等矿和丰富的森林资源。旧飞弹、美浓两国。现包括 13 市,首府歧阜。以陶瓷、纺织、电机、运输机械、一般机械工业为主,还有造纸、金属器具、生生食品等。传统工业刃具、手工艺品著名。水稻、果树、蔬菜、养鸡、乳酪、养蚕等为农业的主要部门。有中部山岳(东)、白山(西)等国家公园,高山景观、火山温泉以及历代史迹等游览胜地。@日本本州中部歧阜县首府,在浓尾平原的北部,长良川畔。地当长良川由山地向浓尾平原的出口处。人曰40J 万(1986)。1889 年设市。工业以服锡纺织(丝绸)、食品、出版、印刷、机械为主。特产灯笼、伞、d 扇著名。商业、交通要地。与东京(区部)、大皈同为全国最大的服装集散地。近郊集约农业发达。有歧阜城(1201 年建) 和加纳城(1445 年建)旧址等古迹。

肖驭 (Chaumont)法国城市。东北部上马恩省(Haute 一 Marne)首府。在马恩河和叙伊泽河(Suize)汇合处。人口 2.6 万(1982).地处巴黎通往瑞士巴塞尔的铁路、公路干线上,为交通中心。马恩一索恩运河经过。重要的皮革工业中心,还有金属加工、印刷、造纸等部门。

尚普闭 (Sopron)匈牙利西北端城市。位于多淄河支流伊克沃河

(lkva)畔,接近奥地利边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属奥地利,1921 年归匈牙利。人口 5.6 万(1984)。铁路枢纪。匈、奥贸易中心。葡萄产区中心,酿造葡萄酒出名。有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工业。有哥特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城楼、塔等建筑古迹。有工学院、林学院和以著名音乐家李斯特·弗兰兹命名的博物馆肖特兰容岛 (Shartlandlslands)西南太平洋岛国所罗门群岛西北端岛群。西北离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布干维尔岛汉 8 公里。由肖特

兰、福罗(Fauro)等 20 多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 518 平方公里。肖特兰岛

是主要岛屿,长 30 公里,宽 24 公里。东南端的科罗沃(Korovou)是主要居民点。产木材和椰子。。。

剐府 日本九州岛东北部著名温泉城市;东临别府湾。属大分县。人口

u.3 万 (1985)。面积 359 平方公里。1924 年设市。市西有鹤见岳(海拔1,刃 4 米),南有高崎血(628 米)。有温泉千余处,素有“泉都”文称。以别府八汤最为驰名。旋游业发达。有旅馆、别墅 9 帆多所,每年接待游客1,2 则一、,4oo 万人次。第三产业人口占在业人口的 m%以上。重要文化中心。有九州大学温泉治疗学研究所、农业利用温泉热能研究所等。城郊利用温泉热发展温室蔬菜、花卉栽培。

别利齐 一译“别尔策”。摩尔多瓦城市。在德涅斯特河右岸支流列乌特河(PeyT)畔。人口 14.2 万(1985)。建于十五世纪。1818 年设市。铁路要站;公路枢纽。工业以食品加工(糖、肉、油、葡萄酒、面粉)为主, 次为农业机械和电器制造业。有大型火电厂。有地志陈列馆和师范学院。

别洛沃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库兹巴斯城市。在鄂毕河支流英亚河上游。人口 11.7 万(1985)。建于 1851 年。附近有煤、铅、锌、铜、银等矿。库

兹巴斯的主要采煤中心之一,还有炼锌厂、无线电厂、建材厂和肉乳加工厂。市东建有大型火电厂(120 万千瓦)。

别德马 (Viedma)阿根廷中南部城市,内格罗河省首府。在内格罗河下游右岸,距河口 30 多公里,同卡门隔河相望,有铁路和公路桥相通。人口

2.4 万(1980)。始建于 1779 年。附近农牧业区生产苜蓿、燕麦、小麦、玉米,饲养绵羊和牛。河港,汽轮可溯河通航至内乌肯。铁路北通布兰卡港, 西通纳韦尔瓦皮湖南岸的旅游城镇圣卡洛斯—德巴里洛切。

别卡巴德 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城市。在锡尔河流经费尔干纳盆地的出口处两岸。铁路要站。人口 7.7 万(1985)。1945 年建市。建有炼钢厂、法尔哈德水电站,还有水泥联合企业、钢筋混凝土制品厂等。

别克斯岛 (IsladeVieques)西印度群岛中大安的列斯群岛的岛屿。位于波多黎各岛以东 21 公里。岛长 33.8 公里,宽 5 公里,面积 132 平方公

里,是波多黎各的第二大岛。人口 0.8 万(1980)。十六世纪曾为西班牙所有,1854 年属波多黎各;1941 年大部分为美国海军所占。丘陵地形,平均海拔 300 米,海岸陡峭。种植甘蔗、谷物、甘薯、热带水果、木瓜;饲养家禽和牛。主要城镇伊萨贝尔塞贡达(Isa-belSegunda),位于北海岸小海湾内, 有制糖和制乳等小工业。

别拉亚河 俄语意为“白河”。俄罗斯卡马河左支流。源出南乌拉尔伊列麦利山,流经巴什基尔自治共和国。上游谷深流急,右支流努古什河注入后,河谷展宽,成为平原河流。长 1,430 公里,流域面积 14.2 万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乌法、焦马及西姆等河。河口处年平均流量 970 米 2/秒。乌法以下可定期通航。11 月中旬至次年 4 月中旬封冻,结冰期 5 个月。沿河主要城市有别洛列茨克、萨拉瓦特、伊希姆拜、斯捷尔利塔马克和乌法等。

别洛耶湖 俄语意为“白湖”。在俄罗斯西北部。湖面海拔 113 米。面积 1,290 平方公里。平均水深 6 米,最深 20 米(枯水时仅 4 米),蓄水 5.2 立方公里。湖岸低,多沼泽。北以科夫扎河、马林运河和威捷格拉河通连奥涅加湖、拉多加湖及波罗的海;南经谢克斯纳河同雷宾斯克水库、伏尔加河相接;湖的西南岸凿有通航运河,可通行 5,000 吨轮船,为伏尔加河—波罗的海水道重要组成部分。11 月至次年 4 月为结冰期。鱼产丰富。南岸有别洛泽尔斯克市。

别尔江斯克 1939—1958 年名“奥西片科”。乌克兰扎波罗热州城市、

亚速海北岸港口。有铁路通顿巴斯等地。人口 13 万(1985)。建于 1827 年。工业以机械制造(农机、道路机械等)、石油加工和玻璃纤维为主,次为电缆、食品加工(鱼类、葡萄酒等)、制鞋业。有地志陈列馆、海滨疗养所。

别尔哥罗德 ①州名。在俄罗斯西南部,南邻乌克兰。面积 2.71 万平方公里。人口 134.6 万(1987),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为主。首府别尔哥罗

德。地处中俄罗斯丘陵南部,北高南低,海拔一般在 200 米以下,最高处 290 米。温带大陆性气候,1 月平均气温-8℃,7 月 20℃。年降水量 420—590 毫米。北顿涅茨河左岸支流奥斯科尔河纵贯全境。黑土肥沃。铁矿丰富,七十年代中期年产商品铁矿石 1,000 万吨以上。农业主产冬小麦、甜菜、向日葵和玉米。乳肉畜牧业发达。主要城市尚有旧奥斯科尔、新奥斯科尔等。②市名。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首府和经济、文化中心。在北顿涅茨河上游右岸。人口 28 万(1985)。1237 年见于史籍。1598 年建为城堡。铁路枢纽。工业以建筑材料(水泥、石棉瓦等)、机械制造(锅炉、刀具)和食品加工为主。

有建筑材料工艺学院。库尔斯克铁矿区的科研设计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3)苏、德军队曾在此激战。有地志陈列馆和多所高等学校。

别列兹尼基 旧名“乌索利耶—索列卡姆斯克”(1933 年前)。俄罗斯乌拉尔彼尔姆州城市。在中乌拉尔山西坡、卡马水库东岸。人口 19.5 万

(1985)。建于十六世纪初,1883 年建有俄罗斯第一个制碱厂。铁路要站。河港。附近有丰富的钾盐和镁盐。重要化工中心。建有化工、钾肥及钛镁联合企业,生产钾肥、氮肥、合成氨、硝酸、硫酸、纯碱、烧碱、染料等,其中钾肥产量居全俄首位。还有建筑材料工业等。

别林斯高晋海 (BellingshausenSea)南极洲的边缘海,南太平洋的一部分。在亚历山大一世岛同瑟斯顿岛(Thuston)之间。约当西经 75°— 100°。水深 180—4,532 米,北面入口处达 5,318 米。中有大岛彼得一世岛、夏科岛、亚历山大一世岛等。气候严寒,天气阴暗,变化无常。一年中有强风暴和浓雾达 250 天。含盐度约 33.5‰。沿岸有冰层,厚约 4—5 米。沿海大陆架发现石油和天然气。1819—1821 年俄国人别林斯高晋和拉扎列夫首先到达。

别洛戈尔斯克 旧名“阿列克山德罗夫斯克”(1935 年前)、“古比雪夫卡”(1935—1957 年)。俄罗斯远东区南部城市。在结雅河支流托米河畔。人口 7 万(1985)。建于 1860 年。铁路枢纽,有支线通布拉戈维申斯克

(海兰泡)。工业以食品加工(肉类、面粉、蔬菜罐头等)和农机制造为主。

别尔斯科—比亚瓦 (Bielsko-Biala)波兰南部城市,别尔斯科—比亚瓦省首府。在卡托维兹南 50 公里。人口 13 万(1983)。波兰第二大纺织工业中心(次于罗兹),尤以毛织品著称,另有机械制造(纺织机械等)、电机、汽车和造纸等工业。因位于喀尔巴阡山麓,风景优美,已发展为旅游胜地。有铁路干线由克拉科夫经此通往捷克共和国的俄斯特拉发。

别特帕克达拉草原 即“北饥饿草原”。哈萨克斯坦南部的荒漠。在穆云库姆沙漠以北,萨雷苏河下游、楚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北面与哈萨克丘陵相接。东西长约 400 公里。面积 7.5 万平方公里。为向西南缓斜的波状平

原,平均海拔 300—350 米。西部有盐沼地、龟裂地和许多小盐湖,东部有丘

陵、长岗和山地,最高点海拔 974 米。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 100—150 毫米。春、秋季可用作牧场。

别尔哥罗德—德涅斯特罗夫斯基 1944 年前称“亚克尔曼”,土耳其

语意为“白色要塞”。乌克兰西南部古城。在德涅斯特河下游,距黑海 18 公里。人口 5.2 万(1985)。建于公元前六世纪。1484 年属土耳其。1812 年并入帝俄。1918—1940 年属罗马尼亚,1940 年并入苏联。有铁路通敖得萨和摩尔多瓦。河港。工业有鱼类加工、服装、家具等。附近多葡萄园并有葡萄酒酿造工厂。有十五世纪的城堡。

里尔 (Lille)法国东北部城市,诺尔省首府。近比利时边界。人口

16.8 万,包括郊区 93.5 万(1982)。里尔工业区的最大中心。铁路枢纽。纺织工业最重要(棉、麻、针织等),还有机车、农机、化学、食品、服装等工业。城南有煤矿。

里加 拉脱维亚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波罗的海里加湾南岸的大海港,渔港。在道加瓦河口两岸,距海约 15 公里。人口 88.3 万(1985)。公

元 1201 年建为要塞。十八世纪发展为海港。铁路枢纽。主要出口矿石、焦炭、煤、木材等。工业以机械制造(机车车辆、造船、动力机械、电气及无线电、

仪表)为主,化工、纺织、电力和食品工业亦重要。有拉脱维亚科学院和大学多所。多十三至十九世纪古迹。海滨为有名的疗养地。

里里 韩国西南部城市,属全罗北道。自由出口贸易区。位于湖南平原中部,近群山湾,万顷江从南部流过入海。人口 14.5 万 (1980)。铁路开通后,成为农产品集散地。南部盛产稻、麦、园艺作物,鸡、猪饲养也较发达。近年高速公路通车后,成为人造丝、针织、胶鞋、钟表业的工业区。铁路交通要地。佛教中心地之一。设有元光大学。

里昂 (Lyon)法国东南部大城市。在索恩河同罗讷河汇合处。人口 41.3 万,包括郊区约 117 万(1982)。位于从地中海通欧洲北部的战略走廊带上, 罗马帝国之前已繁荣。长期为法国政治中心。十九世纪时多次工人起义在此爆发。历史上曾为西方丝织业中心,现为工业基地之一,化学纤维的主要产地;机械、电子、重型汽车、计算机等工业也很重要。商业中心。水陆交通枢纽。多中世纪建筑。有大学。每年在此举行国际博览会。游览业甚盛。

里泽 (Rize)土耳其东北部黑海沿岸港市,里泽省省会。人口 4.3 万

(1980)。位于一个小海湾畔,为农产品转运港。

里海 世界最大的咸水湖。位于欧、亚两洲交界处。西、北、东三岸分属阿塞拜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南岸属伊朗。南北长约 1, 200 公里,平均宽 320 公里。海岸线长约 7,000 公里。有曼格什拉克、哈萨

克、土库曼、克拉斯诺沃茨克等海湾。约有岛屿 50 个。气候干燥,蒸发剧烈。

1930 年后水位不断下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水位低于海面 28.5 米。大部水深不足 100 米,北浅南深,最深达 1,025 米。面积 36.8 万平方公里。平均盐度 11—13‰。冬季北部水温 0℃以下,南部达 12℃。北部浅水区结冰期 2—3 个月。夏季水温 26℃。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库拉河、捷列克河等 130 多条河流注入。石油、食盐和芒硝等资源丰富。以产鲟鱼著称。航运发达,以石油运输为主。主要港口有阿塞拜疆的巴库,俄罗斯的阿斯特拉罕、马哈奇卡拉,土库曼斯坦的克拉斯诺沃茨克和伊朗的恩泽利等。在巴库和克拉斯诺沃茨克之间有铁路轮渡。

里诺 (Reno)美国内华达州西部城市。在内华达山脉东麓,特鲁基河

(Truckee)上。人口 10.6 万(1984)。建于1858 年。铁路、公路交通枢纽。农牧矿区贸易中心。有木材、水泥、电子部件等工业。旅游业发达,向以赌场收入为经济主要来源。有内华达大学(1864 创建)。

里萨 (Riesa)德国东部城市。属萨克森州。在易北河畔。人口 5 万

(1984)。1111 年始建,1623 年建市。铁路枢纽;河港。工业有黑色冶金、橡胶、制药、纺织、石油加工、食品加工等部门。有建于十二世纪的修道院。

里士满 (Richmond)①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部城市、商港。临太平洋圣弗朗西斯科湾东岸。人口 7.4 万(1980)。十九世纪末始建,1905 年设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建立大船坞后,发展很快。有飞机、电子、炼油、石油化工、金属制品、食品加工和船舶修理等工业。有圣拉斐尔(SanRafael)吊桥直接与圣弗朗西斯科西岸连接。里士满艺术中心珍藏现代工艺品多种。②美国印第安纳州东部城市。靠近俄亥俄州。人口 4.1 万(1980)。1806 年北卡罗来纳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移民来此定居。1818 年建镇,1840 年建市。铁路运输发达。是种植玉米和养猪地区的商业中心,并以培植玫瑰花著称。有公共汽车制造、金属丝、农业机械、家具、铸造等工业。博物馆藏有早期中西部贵格会教徒遗物。每年 6 月有玫瑰花节。③美国弗吉尼亚州首府。詹姆斯

河下游河港。人口 22 万,大市区 63 万(1980)。建于 1733 年。1861—1865 年南北战争时为南方联邦首府。附近盛产烟草,向为重要的烟草市场和制烟中心。其他有钢铁、农机、金属加工、汽车装配、肥料、造纸、纤维、食品等工业。有弗吉尼亚美术博物馆。附近有里士满国家战场公园。

里夫山 (DjebelRif)亦称“里夫阿特拉斯山”(RifAtlas)。北非阿特拉斯山脉西段北支。在摩洛哥北部沿海。东西向延伸,并借塔扎低地与中阿特拉斯山相隔。中段高峻,海拔 2,000 米以上;东、西段较低缓,在700—800 米之间。北坡多悬崖峭壁,直落地中海处形成岬角港湾。主要由砂岩和页岩组成;西部和中部沿海一侧多石灰岩地层。富铁、锰、铅、锌等矿产,盛产栓皮栎和阿尔法草。

里韦拉 (Rivera)乌拉圭北部最重要的边境城市,里韦拉省首府。建于两个低山丘上,与巴西的利夫拉门托市(Livramento)密迩,两市仅一街之隔,其间有国际广场。人口 4.9 万。周围地区农牧产品集散地和工业中心。工业有食品、纺织、卷烟、镶嵌砖(马赛克)及手工业品等。铁路、公路通首都蒙得维的亚和巴西南部城镇,过境贸易甚盛。

里日 本指日本本州日本海斜面地域。与*表日本比较有明显差异。海岸线除富山、若狭湾外,一般平直,少弯曲。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降水量多,富山市以北积雪期长,有深雪地带。主要稻米产区。粮食基地。北陆以水力发电著称。新潟和富山、高冈地区工业较发达。铁路交通发展较迟。港口和大城市较少。

里加湾 波罗的海东南部海湾。在爱沙尼亚西南岸同拉脱维亚北部海岸之间,深入内陆 174 公里。湾口、湾内多岛屿,大岛有萨列马、木胡 (Myxy) 等。由伊尔别及木胡等海峡同波罗的海相通。有道加瓦、利耶卢佩和加乌亚诸河注入。面积 1.81 万平方公里。最深处 62 米。盐度 3.5—6‰。结冰期 5 个月。沿岸大部分为低平沙滩。大港有里加,海滨疗养城为尤尔马拉和皮亚尔努。西岸设有恩古列自然保护区。

里米尼 (Rimini)古称“阿里米努姆”。意大利北部城市。位于圣马力诺东北的马雷基亚河(Marecchia)口,滨亚得里亚海。人口 12.9 万(1982)。农产品集散地与渔港。工业以化学、纺织、食品与铁路修配为主。铁路、公路枢纽。著名的海滨休养地。有罗马时代的凯旋门、罗马桥与圆形剧场等遗迹与中世纪教堂、城堡。有美术馆与图书馆。

里耶卡 (Rijeka)旧名“阜姆”(Fiume)。克罗地亚最大海港。在西北部、临亚得里亚海克瓦内尔湾北岸。人口连郊区 19.3 万(1981)。公元三世纪罗马设居民点。十五世纪起先后受奥、匈、法、意等国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归南斯拉夫。现属克罗地亚。重要铁路终点。造船工业中心。还有石油加工、造纸、汽车、柴油机制造等工业。有输油管通匈、捷等国。设有海洋航运等高等学校。有罗马时代和中世纪古迹。

里奇兰 (Richland)美国华盛顿州南部城市,在哥伦比亚河和亚基马河(Yakima)汇合点附近。人口约 3.3 万(1980)。1940 年尚为居民 247 人的小村落,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大古力水电站供电便利,这里又离其他村落较远,被选为原子弹原料钚的生产地,发展甚快,现建有原子能研究所。

里拉山 巴尔干半岛最高山脉。在保加利亚西南边境。面积 2,629 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1,487 米,其中三分之一在 2,000 米以上。东部沿亚德尼查河谷,经容多拉和阿夫拉莫瓦两个鞍状地带,与罗多彼山脉为界。最高

点穆萨拉峰,海拔 2,925 米。为块状山,主要由结晶岩构成。水力丰富,是保加利亚四大水系(马里查河、伊斯克尔河、梅斯塔河和斯特鲁马河)的发源地。多针叶林。通常与罗多彼山脉合称里拉—罗多彼山汇。

里贾纳 (Regina)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省会和贸易、金融中心。距离美国边境仅 160 公里。人口 16.5 万(1982)。原是狩猎野牛的场所。1883

—1905 年是西北地区首府。1906 年成为萨斯喀彻温省省会。为周围盛产小麦的平原地区主要物资集散地和供应点。位于公路、铁路交点上。从埃德蒙顿有油管输送石油至此提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迅速,工业以钢铁、炼油、电气装备、酿酒、乳制品、肉类加工、印刷装订、化肥等为主。

里斯本 (Lisboa)葡萄牙首都,最大城市和海港,里斯本区首府。位于特茹河口北岸,临宽阔的河口湾。人口 83 万(1989)。城为公元前腓尼基人始建。1245 年成为葡萄牙首都。1755 年全城三分之二毁于大地震,重建后的新城呈格子状布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以造船、机器制造、纺织、陶瓷、化学、食品、炼油为主。有铁路通向内地和西班牙。特茹河大桥(建于 1966 年)横跨港口入口处,中心跨距 1,013 米,为欧洲最长的吊桥。港区延伸 14 余公里,输出陶瓷、软木、沙丁鱼罐头、番茄酱和葡萄酒等, 进口工业原料。有大学、科学院和博物馆,多教堂、钟楼、城堡等古迹。重要海军基地。其西郊大西洋沿岸有著名的海滨浴场。

里窝那 (Livorno)一译“利伏诺”。意大利西岸城市,利古里亚海港口。在阿尔诺河口南 13 公里处。城西是滨海平原,东、南为低丘所环绕。人口 17.6 万(1982)。中世纪时为渔村,十九世纪末起发展成重要工业中心。有大型造船厂与有色冶金(铜、铝)、钢铁、炼油、化学、玻璃等工业。铁路、公路与航空枢纽。意大利最大海港之一。输出以石油制品、大理石、玻璃、葡萄酒、橄榄油等。重要渔港。有水族馆、船舶研究所与十六世纪大教堂等。里弗赛德(Riverside)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城市。位于洛杉矶东 80 公里,临圣安娜河(SantaAna)上游。人口 17 万。1870 年始建居民点。1883 年建市。周围盛产柑橘类水果、蔬菜等。为世界著名的水果、蔬菜罐头工业城市,此外还有飞机发动机、精密仪器、砖瓦、水泥、空气调节器等工业。加利福尼亚大学柑橘试验站著名。附近有空军基地。气候良好,是疗养地。

里迈涸河 (WādīarRimah)沙特阿拉伯中北部的涸河。发源于内志高原西北部的海巴尔熔岩地区,与其主要支流杰里卜涸河汇合后向东北方向流往科威特,全长 950 余公里。河谷若干部分已被沙漠掩盖。河谷中段有布赖达与乌奈扎等绿洲城镇。

里希迈基 芬兰南部城镇。人口 2.4 万(1981)。交通枢纽。有铁路通赫尔辛基、坦佩雷、拉赫蒂和图尔库等大城市。有芬兰最大的玻璃制造厂, 还有纺织厂。

里查兹贝 (RichardsBay)南非东北部港市。濒印度洋,南距德班 160

公里。人口约 2.2 万。始建于 1968 年。现代化人工港,设备能力年吞吐量 1,

200 万吨,可接纳 15 万吨级海轮,主要出口德兰士瓦省东部和纳塔尔省所产的煤。新建炼油、炼铝、石油化工等厂。

里奥阿查 (Ríohacha)哥伦比亚北部港市,瓜希拉省首府。位于加勒比海岸兰切里亚河(Ranchería)河口,西距圣玛尔塔 144 公里。人口 4.7 万

(1981)。始建于1545 年,早期以采珠业著名。农业区贸易中心。输出蔬菜、牛、象牙、椰子、鱼、剑麻、鞣料、橡胶和珍珠等。有制革、制盐、轧棉等

工厂。渔港。附近有金、铁、煤矿藏,并有天然气田,管道通巴兰基亚。公路通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

里奥班巴 (Riobamba)厄瓜多尔中部山区城市,钦博拉索省首府。座落在雪峰环抱的钦博盆地内,海拔 2,750 米,西北距厄瓜多尔最高峰钦博拉索火山 32 公里。人口 7.7 万(1983)。始建于 1534 年,昔为布鲁亚王国都城利里班巴(Liribamba)故址。1797 年地震毁坏后重建。1830 年在此举行厄瓜多尔第一次立宪代表会议,宣布共和国独立。中部山区农牧产品的贸易和加工中心。有棉纺、毛纺、制革、水泥、酿酒、食品、陶器等工业。铁路枢纽。市内街道宽阔,有许多宏伟的古老建筑物。

里奥莫尼 即“木尼河省”。

里穆斯基 (Rimouski)加拿大魁北克省城市、河港。位于圣劳伦斯河南岸,魁北克东北 288 公里。人口 2.9 万(1981)。在铁路线上,并为海轮停泊港,且有飞机场。以木材加工、奶油和鱼肝油等工业为主。狩猎、捕鱼场所。也是罗马天主教活动中心,有大教堂、神学院等。休养地。

里韦拉尔塔 (Riberalta)玻利维亚贝尼省西北部港市。在贝尼河和马德雷德迪奥斯河(MadredeDios)汇流处。人口 2 万(1982)。始建于 1882 年,随天然橡胶的采集而兴衰。河港,是附近地区的橡胶、巴西坚果、药用植物、香蕉、玉米、稻、甘蔗和蔬菜等产品的集散地。有飞机场。

里约热内卢 (RiodeJaneiro)①巴西东南部一州。濒大西洋。面积4.36 万平方公里。人口 1,413.3 万(1990),城市人口占 90%以上。1889 年设州,1975 年瓜纳巴拉州并入,首府由尼泰罗伊迁至里约热内卢市。沿海低地气候湿热,内地高原气候温和。重要河流有帕拉伊巴河(Paraíba)等。工农业和服务业均甚发达,服务业占就业人口约 37%和收入的一半。工业以钢铁、纺织、食品、印刷、石油化工为主。有石油、铝土、铁、煤、大理石等矿产。渔业和盐业兴盛。农业主产甘蔗、柑橘、香蕉、蔬菜、棉花、水果、稻,饲养牲畜。水、陆、空交通发达。风景优美,多游览胜地。②巴西第二大城和最大海港。在东南部大西洋瓜纳巴拉湾(Guanabara)西岸,与东岸尼泰罗伊市有公路桥相连。人口 509 万,大里约热内卢的人口则达 901.8 万

(1980)。始建于 1565 年,1763 年成为巴西首府,1822 年成为首都;1960 年首都由此迁往巴西利亚。后改为瓜纳巴拉州(范围与城市相同),1975 年瓜纳巴拉州撤销后成为里约热内卢州首府。全国经济、文化中心。有纺织、服装、印刷、汽车、造船、机械、石油加工、化学、冶金和食品等工业。全国最大金融中心;许多大企业、银行和垄断组织在此设有经理处。有许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全国著名的博物馆、图书馆等。海陆空交通发达,巴西最大港口,港湾腹宽口窄,可泊巨轮,年吞吐量 3,500 万吨以上。世界著名的旅游中心,城市倚山傍水,海滨风景优美,并有面包山、驼子峰等山地游览胜地和全国最大的公园、运动场以及热带植物园等。每年 2 月举行的狂欢节,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

里奥布朗库 (RioBranco)巴西西部城市,阿克里州首府。位于阿克里河左岸。人口 8.7 万(1980)。海拔 160 米,气候湿热,附近为热带雨林区。农牧产品集散地。输出橡胶、木材、皮革等。加工石油和酒精燃料。公路通巴西利亚,水路达马瑙斯。有国际机场。设有大学。

里奥夸尔托 (RioCuarto)阿根廷中部科尔多瓦省的城市。位于潘帕斯草原西缘,夸尔托河畔,海拔 434 米。人口 11 万(1980)。始建于 1794

年。农牧区的贸易中心。有肉类加工、水果罐头、面粉、纺织、制革、水泥、玩具等工业。铁路枢纽。

里奥格兰德 (RioGrande)巴西南部南里奥格兰德州的港市。位于帕图斯湖通海处的半岛上,距大西洋 13 公里。人口 12.5 万(1980)。始建于

1737 年,1835 年设城。内地农牧区产品的集散地,输出干牛肉、皮革等。有肉类、蔬菜罐头、纺织(棉、毛、黄麻)、烟草、炼油等工业。建有油港。铁路和公路通佩洛斯塔。有机场。设有大学。

里贝朗普雷图 (RibeírāoPrêto)巴西东南部城市。位于圣保罗州中北部帕尔多河(Pardo)支流普雷图河畔,东南距圣保罗 282 公里。海拔 520

米。人口 30 万(1980)。始建于 1856 年,1870 年设城。向为本区和邻州相近地区农产品贸易中心,周围盛产咖啡和谷物等。有纺织、冶金、制革、榨油、食品等工业。铁路和公路通圣保罗。有飞机场。

里海沿岸低地 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里海北部沿岸低地。面积约 20 万平方公里。地势低平,自北而南由海拔 100 米渐降至海平面以下 28 米。个别地区有盐丘分布。库马河和恩巴河河口处有沙丘。气候干燥,大陆性强,年蒸发量(1,000 毫米左右)大于年降水量(150—350 毫米)。大部属荒漠和半荒漠。多盐湖。矿藏有石油、天然气和食盐。以畜牧业(细毛羊)为主。设有阿斯特拉罕沙漠地带自然保护区。

里奥加耶戈斯 (RíoGallegos)阿根廷南部大西洋岸港市,圣克鲁斯省首府。在加耶戈斯河口南岸,南距麦哲伦海峡约 160 公里。人口 4.3 万

(1980)。建于十九世纪末。巴塔哥尼亚南部绵羊贸易中心和海港,港口大潮时潮高达 16 米,主要输出羊毛、羊皮、冻肉和煤。有肉类加工、冷藏、锯木等工业。铁路西通阿根廷最大煤田埃尔图尔维奥,公路通智利的彭塔阿雷纳斯,城西南有飞机场。

里奥彼德拉斯 (RíoPiedras)西印度群岛波多黎各东北部城市。在圣胡安东南 10 公里。建于 1714 年。有金属、电子、化工、陶瓷以及食品罐头、

烟草、酿酒等工业。波多黎各大学(有学生 2 万名)和医科学校所在地。1952 年并入圣胡安都市区。见“圣胡安”。

里瓦达维亚海军准将城 (ComodoroRivadavia)阿根廷南部巴塔哥尼亚地区最大的港市。在圣豪尔赫湾(SanJorge)畔。人口 9.7 万(1980)。始建于 1901 年,原为羊毛输出港;1907 年因附近发现石油而发展成为全国石油生产和出口的主要中心(石油产量占全国的 45%);有 1,770 公里长的天然气管道通往布宜诺斯艾利斯。有石油化学、水泥、畜产品加工等工业。交通枢纽,铁路通萨米恩托移民镇(ColoniaSarmiento),公路通首都和智利的艾森港,有飞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