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画[一]

日本主要指日本本州的太平洋斜面地域。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岛与半岛,有关东等较大平原。夏季和台风期多雨。气温高,湿度大。冬雨雪少,多晴天,较干燥。日本政治、经济中枢,人口稠密,为大城市和大工业地带集中区。世界著名的工业地区之一。农业发达。水产丰富,有众多渔港, 并有远洋渔业基地。海、陆、空交通发达。有大国际贸易港和国际航空中心。

矿水城 俄罗斯北高加索中部城市。在大高加索山北坡、库马河谷。人口 7.4 万(1985)。1920 年设市。随高加索矿泉疗养区的发展而兴起。北高加索铁路干线经此,有电气化铁路通连矿泉疗养区,建有大型客运机场。工业有食品和建材(包括玻璃生产)。

郁陵岛 韩国东部海上岛屿。韩国最东边界,距蔚珍 140 公里,属庆尚北道。面积 72.5 平方公里。以森林苍郁而得名。人口约 1.9 万 (1980)。火山岛。沿岸多峭壁,少良港。半农半渔,种植薯、麦、玉米、大豆等,沿岸渔业发达。森林面积占岛面积的 67%,林产较丰。与浦项、蔚珍有定期航线。

卧碣峰 朝鲜北部狼林山脉的最高峰。位该山脉的中部慈江道内,海拔2,262 米。前寒武纪片麻岩组成。

昔兰尼 (Cyrene)利比亚著名古城。在西北部,临地中海。始建于公元前七世纪,为古希腊重要文化中心。曾先后被波斯、马其顿帝国、托勒密王国、罗马帝国占领。公元七世纪遭毁坏。有希腊与罗马时代的城堡、庙宇、剧场、体育场等历史文物和考古博物馆。为夏季游览胜地。

昔加末 (Segamat)马来西亚柔佛州西北端一县。干线铁路穿过全境。为农业区,有新辟的克拉东(Kera- tong)大油棕园与橡胶园,有农机工业。县城同名,位于铁路及公路线上,接近彭亨、森美兰与马六甲三州,三州与柔佛之间的客货运输在此集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着手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城市日益发展。

昔兰尼加 (Cyrenaica)亦称“拜尔盖”(Barqah)。指利比亚东部地区。约占全国面积的 48%。公元前六世纪,希腊人在沿海建立大型居民点。公元前一世纪沦为罗马帝国领地。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进入。以后又先后被奥斯曼帝国、意大利和英国占领。1951 年利比亚独立时,成为联合王国三个组成部分之一。1963 年取消联邦制后,行政区划虽经变动,但习惯上仍沿用此称。

直方 日本九州北部的工业城市。位福冈县北部,远贺川中游,为筑丰煤田重要中心。面积 61.6 平方公里。人口 6.5 万 (1985)。1931 年设市。原称东莲寺, 1626 年改现名。十九世纪末开采煤炭而兴起,后矿山机械、金属加工相继发展。近年采煤业衰落。有福智山、多贺神社等游览胜地。

直通 (Thaton)缅甸南部城市。属孟邦,在邦首府毛淡棉西北 60 公里。仰光通达莫塔马的铁路、公路,均由此南下。西距莫塔马湾约 10 公里。缅甸最古老城市之一,传说公元前六世纪孟人在此建立直通国。古代孟族文化中心,在佛教传播上尤居重要地位。中世纪以来,长期为孟族国家对南亚、东南亚和中国海上贸易的重要据点。现为一商业中心。

直江津 日本本州新潟县上越市一地区。旧直江津市。1971 年与高田市合并为* 上越。

直布罗陀 (Gibraltar)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南端的城市和港口。在直布罗陀海峡西端的北岸,当大西洋同地中海的交通要道,南对非洲的摩洛哥。位于石灰岩高地。面积 5.8 平方公里。人口 3.1 万(1984),66.2%为当地生长居民,10%为西班牙人,11%为英吉利人,9.5%为摩洛哥阿拉伯人,3.3

%为犹太人和印度人。居民信罗马天主教占 77.7%,伊斯兰教占 8.8%。1704 年起被英国占领为殖民地。1869 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战略地位加强。是重要的要塞和海空军基地,有现代化装卸设备、船舶修理厂和大船坞,并有钟表制造、酿酒等业。自最南端的欧罗巴角灯台,天气晴好时能望见对岸的非洲大陆。

直布罗陀海峡 (Strait of Gibraltar)在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南端和非洲西北角之间,北岸为西班牙,南岸为摩洛哥。长约 90 公里。东端介于直布罗陀市和阿尔霍山(Arho)间;中段介于马基罗和锡雷斯(Cires)间, 宽 22 公里;西端介于特拉法尔加角(Trafalgan)和斯帕特尔(Spartel)间,

宽 43 公里。平均深 375 米,最浅 301 米。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的唯一海上通道。沿岸有直布罗陀、阿耳赫西拉斯和休达等港口。1704 年起英国占领了海峡东北边的直布罗陀,建立军事要塞,控制着海峡交通。

青梅 日本东京都西部城市。在关东山地的多摩川谷口,西为关东平原。面积 104 平方公里。人口 10.7 万(1985)。原为青梅街道宿场町,西多摩地区物资集散中心。曾以“青梅棉布”闻名。1951 年设市。近年工业发展迅速,以机械制造为主。西部属秩父多摩国立公园,为佛教胜地。

青森 ①日本本州岛最北端的县。一级行政区。东临太平洋,西濒日本海,北隔津轻海峡与北海道相望。面积 9,617 平方公里。人口 148.2 万

(1990)。境内多山,奥羽山脉在中部呈南北延伸,南部的火山八甲田山(1, 585 米)为县内最高峰。奥羽山西部为津轻平原,东部为三本木原台地。寒温带气候,夏短、冬长。旧为陆奥国。现包括八市,首府青森市。以农、林、渔为主,水田集中津轻地区。苹果产量居全国首位,1983 年占全国总产量的48.9%。乳酪业比较发达。八户为全国有名渔港。工业多属农产品加工,以小型为主。有国立公园十和田等游览胜地。②日本本州北部城市,青森县首府。临青森湾。面积 693.7 平方公里。人口 29.2 万(1985)。1624 年开港。

1898 年设市,市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多遭破坏,战后重建。县的工业中心,有食品、木材加工、金属加工等,以中小型为主。县农产品集散中心、商港、重要渔业基地。东北地方与北海道联系的要地。已建成青森—函馆海底隧道。青年岛 (Isla de Juventud)原名“皮诺斯岛”。古巴第二大岛。

位于古巴西南加勒比海巴塔巴诺湾口,北距古巴岛 95 公里。是卡纳雷奥斯群岛的主岛,面积 2,199 平方公里。人口 5.8 万(1981)。首府新赫罗纳。岛呈多角形,海岸曲折,多小海湾。哥伦布 1494 年发现该岛,300 多年来一直作为监禁罪犯和逃亡奴隶之所。北部多丘陵,海拔 300 米左右,遍布松树林; 南部低洼,多沼泽,有热带阔叶林。矿藏有大理石、金、钨、铜、铁、辉锑矿等,开采金和高岭土。岛民多居住在北部,从事旅游服务和种植蔬菜、热带水果为主。有鱼类罐头厂。1964 年起大批青年来岛发展农业,遂改此名。

青山山脉 (Green Mountains)美国东北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支脉。南北向纵伸于康涅狄格河谷与尚普兰湖、哈得孙河谷之间。从马萨诸塞州经

佛蒙特州至加拿大境。由前寒武纪结晶岩构成。最高峰曼斯菲尔德山,海拔1,350 米。覆盖针叶林。出产建筑石料和铜、锰矿。夏季游览地。

青尼罗河 (Blue Nile)尼罗河主要支流。上游又称阿巴伊河。源出埃塞俄比亚中西部的塔纳湖,先东南流,折向西,再西北流入苏丹境,在喀土穆与白尼罗河汇流,全长 1,700 公里,流域面积 32.5 万平方公里。尼罗河水主要来源,提供尼罗河全年总水量的七分之四。水位变化大,喀土穆处洪水期最大流量 5,610 米 2/秒,枯水期最小流量 85 米 2/秒。上游流经高原山地,河谷深切,多急流瀑布;下游平原广阔,是苏丹重要农业区,建有鲁赛里斯和森纳尔水库。主要支流有丁德尔河、拉海德河等。青函隧道世界最长海底铁路隧道。在日本本州津轻半岛的三厩和北海道渡岛半岛的福岛之间,穿越津轻海峡。于海平面下,140 米,海底,100 米处挖掘。全长 53.85 公里,本州端陆上段长 13.55 公里,北海道端陆上段长 17 公里。工程始于

1964 年,1988 年 3 月正式通车,历时 24 年。

武生 日本本州中北部城市。属福井县。在武生盆地的中心。人口 6.8 万(1986)。古越前国的首府,旧称府中町。1890 年设市。多传统工业,旧幕府时代刃具制造著名,后丝织业发达。现电机、纺织为主,次为食品、有色金属、化学等工业。

武端 (Butuan)菲律宾棉兰老岛东北部城市,北阿古桑省(Agusan del Norte)首府。位于阿古桑河口附近。人口 17.2 万(1984)。早期西班牙殖民统治的主要据点,古时金、肉桂和奴隶的贸易中心。来自加里曼丹和吕宋 岛的船只均在此停泊。公路与外省连接,并通内地的伐木区。阿古桑谷地农林产品的集散地。出口蕉麻、椰干和木材。

武公岛 (Pulau Bukum)旧译“毛广岛”。新加坡岛屿。位于新加坡城市西南方 10 公里。有大、小两武公岛,面积分别为 143 及 65 公顷,两岛之间有两座栈桥联系。原为新加坡海峡中的淡水供应地,曾称“淡水岛”; 1891 年辟为罐装煤油屯储站,俗名“火水山”。1961 年在大武公岛建立新加坡第一座炼油厂,为亚洲最大炼油厂及东南亚最大储油站。北岸水深,岛上提供添油、屯货、混合、包装与分销等服务项目。

武尔岑 (Wurzen)德国东部城市。在穆尔德河畔、莱比锡以东 24 公里。人口 2 万。古代日耳曼人居住地。公元 961 年见于史籍。1300 年建市。工业有机械制造(化工设备、农业机械、运输机械等)、金属加工、食品加工等,还有毡毯厂。有建于十二世纪的教堂,十五世纪的城堡和宫殿。

武里南 (Buriram)泰国东南部城市,武里南府首府。在那空叻差是玛的东部。人口 2.35 万(1980)。附近产稻米、木材。贸易中心。有锯木、碾米等厂。铁路西通那空叻差是玛,东达乌汶。

武藏 野日本关东地方中部城市。在东京都中部,大部在武藏野台地上,东南部为低湿地。面积 11 平方公里。人口 13.5 万 (1985)。开发较早,有史前遗迹。1947 年设市。铁路通达后为东京市区近郊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居住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设有军工厂,曾为军事重工业城。精密机械和电机工业中心。有成蹊大学、电气通讯研究所等。为东京都住宅卫星城。

武吉丁宜 (Bukittinggi)印度尼西亚西苏门答腊省城镇。位于巴里桑山脉阿甘(Agam)高原的山间盆地,马桑河(Masang)上游右岸。面积 26

平方公里,人口 7.5 万(1985)。省内交通中心,有公路、铁路通内地及沿海城镇。殖民地时期,以荷兰考克将军建立的堡垒称此地为“考克堡”(Fort

de Kock)。市内有米南加保民族博物馆、荷兰大钟楼等。海拔 930 米,气候凉爽。城市被三座山环绕,别称“三山城”。有瀑布与岩洞,西亚姥(Sia- nok)峡谷伸进市内。山明水秀,风景美丽,为旅游胜地。

武弄山脉 (Benom Range)一译“贝农山脉”。纵贯马来半岛中轴花岗岩山脉。东、西两侧分别为大汉与吉保山脉。山体破碎,脉络不显。北半段山体宽广,坡度缓和,主峰武弄山海拔 2,114 米;南半段多呈孤丘。半岛金矿带的所在地。山脉西麓是丘陵。山脉南麓有克劳(Krau)自然保护区, 多野牛。

武科瓦尔 (Vukovar)克罗地亚东部边境城市,邻近南斯拉夫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在多瑙河右岸。人口 3 万。建于十三世纪。河港。工业有纺织、皮革加工、粮食加工等。有罗马城堡遗迹。

武尔卡诺岛 (Isola Vulcano)第勒尼安海中火山岛,属意大利。位于利帕里群岛(西西里岛附近)最南端。面积 21 平方公里。最近一次严重喷

发是在 1888—1890 年,现仍有火山活动。多硫质喷气孔。

茅崎 日本本州东南部城市。在神奈川县,相模湾北岸中部。面积 35.8 平方公里。人口 18.4 万 (1985)。1947 年设市。古交通中心。南部沙丘地带,松林中多别墅、疗养所、医院等。为京滨区住宅卫星城市。近郊农业发达,多种植蔬菜、花卉、水果。工业以一般机械、食品、电机为茉莉芬

(Madiun)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的西部城市。位于梭罗河上游。人口 15 万

(1980)。交通发达,铁路、公路、航空连接各城。有铁路、纺织、木材、卷烟等工厂。糖、烟草、香料、稻米和咖啡的集散地。

苫小牧 日本北海道南部港市。临太平洋。人口 15.7 万 (1986)。 1948年设市。临近石狩煤田,1872 年开发。1910 年建立造纸厂,形成单一造纸工业中心,新闻用纸主要供应地。1940 年建纸浆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北海道开发的据点。工业以石油、纸浆、造纸、炼铝、化学为主。铁路中心。东部新建人工港。1962 年定为对外贸易港。

茂山 朝鲜北部主要铁产地。在咸镜北道的西北隅。图们江支流城川水流域,临中朝边境。1916 年发现铁矿,1935 年开采。储量 11 亿吨,居朝鲜首位。多为磁铁矿,少量为赤铁矿,品位 40%左右。矿石经铁路运往清津。并为木材集散地。

茂物 (Bogor)印度尼西亚西爪哇名城。在雅加达以南 56 公里,位于熔岩高原脚下的山间盆地,海拔 266 米。人口 24.7 万(1980)。雨量丰沛, 年降水量 4,618 毫米,约有 330 个雷雨天。气候凉爽。四郊有梯田,种植茶树、咖啡、橡胶、金鸡纳树、水稻、甘蔗、果木、蔬菜等。印尼农林科研中心,有世界著名的植物园以及全国最大的农业试验总站,还有橡胶研究院、畜牧与农业学院、生物学研究所等。有国内最大的轮胎厂以及水泥、制鞋、造纸、玩具等厂。市郊名胜有瑟硝矿温泉。与首都雅加达有电气化铁路及高速公路联系。

范宁岛 (Fanning Island)一译“芬宁岛”。现称“塔布阿埃兰环礁”。太平洋中部莱恩群岛中的珊瑚礁。在北纬 3°52′、西经 159°20′。陆地面积 33 平方公里。人口 430。1888 年起沦为英国殖民地,由英属“吉尔伯特和埃利斯殖民地”管辖,现为基里巴斯属岛。是加拿大—斐济群岛重要海底电缆中继站。大部分土地属于范宁岛种植公司所有。主产椰子、鸟粪。

范德拜尔帕克 (Vanderbijpark)南非最大钢铁基地。在德兰士瓦省

南部,东距弗里尼欣 20 公里。人口 10.1 万(1978)。 1952 年投产,年产

钢约 500 万吨。生产钢板、薄钢板、带钢等。

若松 日本九州北部北九州市的一个区。面积 61.2 平方公里。人口 9.2

万 (1985)。 1914 年设市, 1963 年与八幡、门司、户畑、小仓 4 市合并成北九州市。占若松半岛的大部分,市街建于山东麓、沿海和填海造陆地区。北九州工业地带的核心,洞海工业区的一环。以钢铁、石油、金属加工、机械等工业为主。

若开邦 (Ragaing)缅甸的自治邦。1974 年由原若开省改建,以主要居民若开人得名。位于国境西部,沿若开山脉和孟加拉湾海岸走向,作西北

—东南延伸,轮廓呈狭长形。西北邻孟加拉国。海岸曲折,有众多岛屿沿海罗列。面积 3.7 万平方公里,人口 205 万(1983)。首府实兑。山地较多, 平原狭小,耕地仅占 10%左右。主产稻谷,次为水果和烟草等。沿海公路贯通全境,从洞鸽向东越过山隘,与缅甸内地相通。

若开山脉 (Arakan Yoma) 旧名“阿拉干山脉”。缅甸西部山脉。介于孟加拉湾海岸和伊洛瓦底江河谷之间,大体作西北—东南走向。广义的若开山脉北及印度曼尼普尔境,包括那加、钦、卢夏和帕特凯诸山。长约 950

公里。狭义的若开山脉仅以南段(即沿若开邦东侧)为限,长 402 公里。通常多指狭义而言。平均海拔约 2,100 米,最高点维多利亚峰(在钦邦东南部) 海拔 3,094 米。屏挡了湿润的西南季风,使缅甸中部形成干燥地带。山脉中段唯一便于通行的洞鸽山隘,海拔达 1,168 米。1955 年建成的卑谬—洞鸽全天候公路由此通过。

若昂佩索阿 巴西东北部城市,帕拉伊巴州首府。位于北帕拉伊巴河右岸,距大西洋岸河口约 20 公里。人口 29 万(1980)。始建于 1585 年。近海

和远洋贸易中心,吃水 4.25 米轮船可溯河直达,并通过市西北卡贝德洛港

(Cabedelo)输出棉花、糖、剑麻、矿物等。有电器、化工、五金、水泥、制糖、酿酒、烟草、纺织等工业。铁路和公路枢纽。有飞机场。有州立大学和殖民时期所建教堂等。

若阿勒—法久特 (Joal-Fadiout)塞内加尔西部城镇。濒大西洋;西北距达喀尔 114 公里,有公路相通。曾是古老港口。游览胜地。水上谷仓吸引游客。南面新开辟的萨卢姆河三角洲国家公园为保护海鸟和红树林而设, 是新辟的旅游区。

英国 (Britain)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Northern lreland)。简称“联合王国” 或“大不列颠”。位于欧洲西部的不列颠群岛上。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及周围 5,500 多个小岛组成。西临大西洋,东隔北海,南以多佛尔海峡和英吉利海峡同欧洲大陆相望。面积 24.4 万平方公里。大不列颠岛又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三个部分(其中英格兰面积最大)。人口 5,707.7 万(1989),80%以上是英吉利人,余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爱尔兰人等。英语为国语,凯尔特语通用于威尔士,盖利克语流行于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居民多信基督教。首都伦敦。不列颠群岛海岸曲折,沿岸多大小海湾、半岛和海角。大不列颠岛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和西部多山地和丘陵,北苏格兰高原占苏格兰面积的一半以上,一般海拔在 600—900 米之间。北苏格兰高原南部与格兰扁山脉相连接,其南为奔宁山脉、坎布里亚山脉等。苏格兰北部格兰扁山脉的尼维斯山海拔 1,343 米,是全国最高峰。英格兰东南部(奔

宁山脉以南)为盆地构造的平原,低地、丘陵相间,自西向东南有米德兰平原、海拔 200 米左右的高地、伦敦盆地和威尔士丘陵。中、西部主要是山地, 包括奔宁山地、威尔士山地和康沃尔丘陵。北爱尔兰大部为高地,熔岩分布较广,四周高,中部是讷湖及其周围的平原。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1 月平均气温 4—7℃,7 月约 13—17℃。全年降水均匀,西北部年降水量约 750—1,500 毫米,东南部约 600—750 毫米;多阴天与雾,西部日照时间少。河流水量充足,河网密度较大,主要是塞文河和泰晤士河。富石油, 北海油田探明储量 20 多亿吨。并有天然气、煤、铁等矿藏。公元前,大不列颠岛上主要居住凯尔特人。公元五到六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开始移入。七世纪形成封建制度。十一世纪到十五世纪诺曼底人入境建立了封建王朝。1640 年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688 年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经过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的产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十九世纪末,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侵占了比本土大 150 倍的殖民地,形成英帝国(亦称不列颠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改称*英联邦,用以维持英国对其他成员国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殖民体系瓦解。经济发达,以服务业(尤其是国际贸易)和重工业为基础。传统工业有纺织、采煤、冶金、机械和造船。新兴工业为航空、电子、化工、石油、汽车等部门,航空工业的发展规模居西欧首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但现代化水平较高。畜牧业是农业的主要部门,养牛和养羊业甚盛。产小麦、大麦、马铃薯和甜菜等。果树园艺、蔬菜栽培和渔业也较重要。大部分工业原料, 40%的粮食和 30%的肉类都依靠进口; 40%的工业产品需要输出。海运发达,商船队规模居世界前列。伦敦、利物浦、南安普敦、格拉斯哥、赫尔等是重要港口。陆上运输以公路为主。旅游业亦盛。欧洲共同体成员国。

英德 (Ende)印度尼西亚弗洛勒斯岛南岸的海港。临萨武海。人口约3 万。印尼民族解放运动期间,曾作为荷兰殖民统治的流放地。环岛公路连接各地。椰干、咖啡、木材输出港。

英帕尔 印度东北部城市,曼尼普尔邦首府。在英帕尔河谷平原中部, 曼尼普尔河右岸,海拔 782 米。人口 15.6 万(1981)。新城呈长方形。文化、教育与商业中心。农产品集散地。手工棉纺织业重要,传统的手工艺品有刺绣、金属器皿、藤器、竹器、玩具等。有公路、航空与外界相通。

英格兰 (England)一译“英吉利”。英国领土的主要部分,因此习惯上英格兰一词也泛指英国。位于大不列颠岛的南部和中部,还包括怀特岛、锡利群岛和沿岸各小岛,面积约 13 万平方公里。人口 4,684.5 万(1983), 集中了英国本土人口的 83%。人口平均密度达每平方公里 359 人,为世界人口最稠密区之一。城市人口占 80%。奔宁山脉纵贯北部和中部,平均海拔 200

—500 米,山地两侧有煤、铁资源。东南部为起伏不大的平原。气候温暖湿润。主要河流有泰晤士、塞文和特伦特河等。是英国主要的工业、农业区。重要工业有采煤、钢铁、机械、炼油、化工、纺织、医药等。奔宁山两侧煤田附近为旧工业区,伦敦及其周围为新工业区,炼油和石油化工偏重在沿海港口。重要农畜产品有小麦、大麦、甜菜、马铃薯、蔬菜和牛、猪等。英格兰东南部为主要耕作区。重要的大城市和良港有伦敦、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设菲尔德、利兹、南安普敦和普利茅斯等。

英联邦 (British Commonwealth of Nations)一译“不列颠联邦”。是英国对联邦其他成员国在政治、军事、财政经济和文化上施加影响

的组织。由英国和已经独立的前英帝国殖民地或附属国组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遭到削弱,殖民地纷纷要求独立,便逐渐用英联邦代替英帝国的称号。英国国王为联邦的元首和象征。英联邦没有设立任何权力机构。主要组织机构有:联邦政府首脑会议、亚太地区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联邦财政部长会议及其他部长级专业会议。1965 年起设立英联邦秘书处,其职责是促进英联邦的合作,筹划英联邦各级会议。秘书处设在伦敦。截至 1985 年底英

联邦共有 49 个成员国:安提瓜和巴布达、澳大利亚、巴哈马、孟加拉国、巴巴多斯、伯利兹、博茨瓦纳、文莱、英国、加拿大、塞浦路斯、多米尼加联邦、斐济、冈比亚、加纳、格林纳达、圭亚那、印度、牙买加、肯尼亚、基里巴斯、莱索托、马拉维、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耳他、毛里求斯、瑙鲁

(参加英联邦活动,不参加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新西兰、尼日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圣卢西亚、圣基茨和尼维斯、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塞拉利昂、塞舌尔、新加坡、所罗门群岛、斯里兰卡、斯威士兰、坦桑尼亚、汤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图瓦卢、乌干达、瓦努阿图、西萨摩亚、赞比亚、津巴布韦。爱尔兰、南非和巴基斯坦原是英联邦成员,已分别于 1949 年、1961

年和 1972 年宣布退出。此外,还有一些英联邦的联系国和原英国直辖的属地也包括在英联邦之内。英雄港(Angra do Heroismo)亦译“安格腊—杜— 埃罗伊兹木”。北大西洋亚速尔群岛港口。在特塞拉岛(Terceira)南岸。人口 1.7 万。建于 1534 年,曾是亚速尔群岛的行政中心。有鱼类罐头、制革、烟草等工厂和刺绣等手工业。输出葡萄酒、菠萝、乳制品。有十六世纪教堂和十七世纪的城堡。

英吉利海峡 (English Channel)法语称“拉芒什海峡”。在英国和法国之间。西连大西洋,东北通北海。从西部的锡利群岛与尤范特群岛

(Uphant)的联线至东部的多佛尔海峡,长 563 公里。西宽东窄,最宽处 241

公里,最狭处 33 公里。面积 8.9 万平方公里。主要岛屿有海峡群岛和怀特岛。

平均水深 53 米,最深 172 米。是冷水鱼(鳕、牙鳕)与暖水鱼(狗鳕、沙丁鱼)的交汇处,重要的渔场。海峡两岸多砂质海滩,发展了旅游业。世界最繁忙的海上要道之一。在多佛尔海峡有时日有 700 艘海轮通过。南安普敦与勒阿弗尔是最大港口。福克斯通(Fol- kestone)与布洛涅之间,多佛尔与布洛涅、加来、敦刻尔克、奥斯坦德、泽布勒赫之间,纽黑文与迪埃普之间, 均有固定的汽车渡船。 1978 年,英、法两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开始修建隧道工程,连接英国与大陆。1994 年 5 月隧道凿成通车。

英格尔伍德 (Inglewood)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南部的住宅城市。在洛杉矶西南,距离太平洋仅 8 公里。人口 9 万。工业有金属制品、塑料制品、机械、石油加工以及家具等。城外有国际飞机场。英属东非洲历史地名。包括过去曾被英国侵占的非洲东部肯尼亚、乌干达、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 4 个地区。

英属 洪都拉斯伯利兹的旧称。

英属索马里兰 (British Somaliland)亦称“索马里兰保护地”

(Somaliland Protectorate)。历史地名。指过去曾被英国侵占的今索马里北部地区。面积 17.41 万平方公里。1887 年沦为英国保护地。1960 年 6

月 26 日宣布独立。同年 7 月 1 日同索马里南部地区(原意属索马里兰)合并组成索马里共和国(1969 年改名索马里民主共和国)。

英属西印度群岛 (British West Indies)西印度群岛中原英国殖

民地的总称。历史上包括巴哈马群岛、牙买加、开曼群岛、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背风群岛中的英属维尔京群岛、安提瓜、圣基茨、尼维斯、安圭拉、蒙特塞拉特,向风群岛中的多米尼加、圣文森特、圣卢西亚、格林纳达以及巴巴多斯、特立尼达、多巴哥等岛。面积约 3.2 万平方公里。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大部已获独立。

英属维尔京群岛 (British Virgin Islands)西印度群岛中英属岛群。位于小安的列斯群岛最北端。由托尔托拉、阿内加达、维尔京戈尔达

(Virgin Gorda)、约斯特范代克(Jost Van Dyke) 4 个大岛和附近30 多个小岛、岩礁组成,面积约 154 平方公里。人口 1.1 万(1983),主要居住在以托尔托拉岛为主(占 80%以上)的 16 个岛上,大部为黑人和黑白混血种人。多信基督教。通用英语。首府罗德城。除阿内加达岛地势低平外, 各岛多起伏丘陵,最高点 543 米。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 26℃,年降水量约1,200 毫米。1666 年被英国占领,1762 年沦为英国殖民地。经济以农牧业和旅游业为主,旅游业占国民经济收入的 45%。耕地和草场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 1/5 和 1/3。产牛、羊、家禽、水产、水果与蔬菜。工业以农产品加工为主,还有水泥、酿酒等。输出冻鱼、海虾、牲畜、水果,输入食品、燃料等。

耶尔 ①法国东南部地中海海滨区最古老的游览胜地和浴场。位于土伦以东约 16 公里,靠近耶尔湾。地处莫雷山(Manres)东南麓。有橄榄油、化妆品制造。水果、花卉、蔬菜的集散地。②法国东南部海湾。介于瓦尔省的日安(Giens)半岛和贝纳角(Bénat)之间。宽 16 公里,从湾口向陆地伸入

约 10 公里。为避风港。③法国东南部耶尔湾外的群岛。主要岛屿呈东西走向, 对耶尔湾起屏障作用。

耶拿 (Jena)德国中东部城市。在萨勒河左岸。人口 10.5 万(1983)。公元九世纪末见于史籍。1230 年建市。铁路要站。光学精密仪器制造业中心, 著名的蔡司工厂所在地。制药、纺织业及纺织机械制造业亦较重要。设有耶拿大学(1558 年创办)和其他高等学校多所,还有天象馆、地震研究所、博物馆、植物园。有建于十四世纪的市政厅和十五世纪的教堂等古迹。

耶夫勒 瑞典东部港市。临耶夫勒河及波罗的海伸向内陆的耶夫勒湾, 在斯德哥尔摩西北 161 公里。人口 8.8 万(1982)。港口冬季有 3 个月封冻。铁路枢纽。有造船、木材、纸浆、造纸、纺织和鱼罐头等工业。输出科帕尔贝里的铁,以及木材、纸浆、纸、钢;输入煤、焦炭、石油、肥料。城南是古代北欧海盗的基地之一。

耶卢瓦 (Yelwa)尼日利亚西北部城市。在尼日尔河右岸,卡因吉水库顶端。人口近 5,000。十九世纪曾为豪萨人部落王国的首邑。农产品集散中心。附近泛滥平原以种植水稻为主。沿河森林茂密,多油棕、可拉树和棕榈。手工业有织布、染布、炼铁、制革等。渔牧业亦盛。公路通索科托、伊洛林等地。

耶罗岛 (Hierro)又名“费罗岛” (Ferro)。在北大西洋加那利群岛西南部,属西班牙圣克鲁斯—特内里费省。位于北纬 27°45′、西经 18

°。面积 280 平方公里。人口约 7,000(1981)。火山岛。地势崎岖,最高点海拔 1,320 米。气候温和干燥。农业集中少数谷地,产谷物、葡萄、蔬菜、水果。饲养牛、羊。出口葡萄酒与乳酪。有铁矿藏。

耶烈万 即“埃里温”。

耶利瓦勒 瑞典北部村镇。在北极圈以北。人口 2.6 万。1704 年开始开采铁矿,1735 年后又停止,1893 年改为现代化开采。铁路枢纽。铁矿区中心, 所产矿石由纳尔维克港(挪威)和吕勒奥出口。有水电站。

耶希尔河 (Yesilirmak)土耳其北部河流。发源于克泽勒山(Kizil), 切穿黑海山脉后注入黑海,长约 450 公里。该河在黑海山脉切成的峡谷为土耳其内陆与黑海之间的交通要道,建有水电站。下游三角洲突入黑海,为水稻与烟草产区。主要支流有右岸的克尔基特河与左岸的切克雷克(Cekerek) 河。

耶洛奈夫 (Yellowknife)加拿大西北地区首府。在北极圈以南 450 公里,大奴湖西北岸、耶洛奈夫河口。以居住在大奴湖北的耶洛奈夫印第安人而得名。人口 9,500(1982)。1934 年附近发现金矿后开始移民。1944 年又发现新金矿。现为西北地区最大城镇,贸易、交通中心。金矿开采中心。有民用机场,并有公路和加拿大南部连接。体育设施甚多,尤以高尔夫球比赛著名。

耶路撒冷 (Jerusalem)巴勒斯坦地区中部城市,世界闻名的古城。人口 44.7 万(1984),居民主要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相传公元前十世纪, 以色列的大卫王曾在此筑城建都。为巴勒斯坦最大城市。位于犹地亚山区顶部,海拔 790 米。是古代宗教活动中心之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分别根据自己的宗教传说,都奉该城为圣地。城圈面积约 1 平方公里,划为

4 个区。东部为穆斯林区,包括著名的神庙区,神庙区的圣地有摩哩山的岩顶(伊斯兰教、犹太教)及岩顶上的圣殿(伊斯兰教)、阿克萨清真寺、哭墙(犹太教)。西北部为基督教区,有基督教的圣墓教堂。西南部为亚美尼亚区。南部为犹太教区。城西南面的锡安山为犹太教又一重要圣地。城东的橄榄山有基督教与犹太教圣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由联合国管理,1948— 1949 年以色列占领了耶路撒冷西部建立了新市区,约旦则占领城东旧区。

1967 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整个耶路撒冷。1988 年 11 月 15

日巴勒斯坦国宣布定都于此。市区面积 109 平方公里,大部在城圈以西。主要工业有金刚石琢磨、家具、制药、化学药剂、制鞋、铅笔、纺织与服装(斗篷)等。旅游(包括朝圣)业甚盛。

耶尔马伦湖 瑞典中部偏南的湖泊。位于维纳恩湖东,韦特恩湖北。自厄勒布鲁向东延伸,长 64 公里,宽 3.2—19 公里,最深 18 米,面积 492 平方公里。湖水经埃斯基尔斯蒂纳河向东注入梅拉伦湖。北有 长 13 公里的耶尔马运河同阿尔博加河相连接。

耶尔穆克河 (Yarmuk River)一译“亚尔木克河”。西亚约旦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叙利亚西南部的豪兰。上源为哈里尔涸河(Wadi al Harir)、阿兰河(Nahr al- ′Allan)与扎伊迪涸河(Wadi az-Zaydi); 中游有一段为叙利亚与约旦的界河;下游在太巴列湖以南约 10 公里注入约旦河。长仅 80 公里左右,但汇水面积达 7,250 平方公里,落差达 300 米,故灌溉与水力资源较丰富。现约旦已将该河河水导入约旦河谷地东岸的东果尔灌区。河上有拦河坝与水电站,并将在中游的马卡林(Maqa- rin)修筑水库。中游谷地为横穿西亚裂谷东侧高地的重要通道之一。

耶塞尼克山 (Jeseniky)捷克、斯洛伐克北部山脉。在奥得河和摩拉瓦河上游之间,邻近波兰边境。由高、低耶塞尼克山组成。高耶塞尼克山最高点普拉杰德山(Pra-děd),海拔 1,490 米。主要由结晶岩组成。海拔 1,

300 米的坡地有云杉林,再上为山地牧场。低耶塞尼克山最高点斯卢内奇纳

山,海拔 800 米。由石灰岩、页岩和砂岩构成。有森林和牧场。产铁矿和其他金属矿。为矿泉疗养地和游览胜地。

耶莱尼亚古拉 (Jelenia Góra)意译“绿山城”。波兰西南部城市, 耶莱尼亚古拉省首府。在苏台德山脉北麓的山间盆地中,南近捷克边境。人口 10.4 万(1982)。建于十一世纪。十五至十六世纪时成为麻纺和毛纺中心, 今仍为麻、毛纺织工业基地。工业还有机械制造(造纸机械、光学和精密仪器)、化学、药品、木材、造纸、人造纤维等。是进入苏台德山旅游区的要站。

坤甸 (Pontianak)印度尼西亚城市,西加里曼丹省首府。位于加里曼丹岛西岸卡普阿斯河汊流与兰达河(Landak)合流点,离河口 23 公里,河阔水深,通海轮。人口 30.5 万(1980)。为古老经济中心和重要港口。市内港汊纵横,多桥梁。有造船业。输出橡胶、胡椒、椰干、甘蔗、燕窝、林产品和建筑材料。土特产有蚕丝、丝织品、篮子等。城北建有赤道纪念碑。

坦帕 (Tampa)美国佛罗里达半岛西岸海港城市。临坦帕湾。人口 27.5 万(1984),大市区(包括圣彼得堡)156.9 万(1980)。始建于 1823 年。与中美洲、南美洲贸易很盛。主要输出磷矿石、亚热带水果、木材等。工业有化学、食品、造船、烟草、铝制品等。旅游疗养中心。

坦塔 埃及城市,西部省首府。在尼罗河三角洲中部,南距开罗 88 公里。人口 28.3 万(1976)。重要棉花集散地。有大型炼油厂和轧棉、榨油、毛纺、卷烟等工业。三角洲铁路枢纽之一。输气管通阿布马堆天然气田。伊斯兰教胜地,有建于十三世纪的清真寺和伊斯兰教学院,还有爱资哈尔大学分校。

坦噶 (Tanga)①坦桑尼亚东北部行政区。北界肯尼亚,东濒印度洋。面积 26,807 平方公里。人口 130.5 万(1987)。首府坦噶。东部为沿海平原,北部是海拔 2,000 米以上的乌桑巴拉山,西南部是海拔 300—500 米的高原。大部地区气候湿热,年降水量 1,000—1,300 毫米。潘加尼河西北— 东南向流过中部,富水力,建有水电站。剑麻于 1892 年从墨西哥引进此地后, 逐步形成全国最大的剑麻产区,还产玉米、水稻、咖啡、茶叶等。重要木材供应地。剑麻加工业重要,还有轧钢、化肥、纸浆等工厂。②坦桑尼亚重要城市和港口,坦噶区首府。在东北部,濒印度洋奔巴海峡。人口 14.4 万

(1978)。东非最大的剑麻贸易和加工中心。有多处剑麻加工厂和轧钢、化肥、纸浆等工业。铁路南通达累斯萨拉姆、北通莫希、阿鲁沙。驳运港,能同时接纳 9 艘海轮。输出以剑麻及其制品、咖啡、茶叶、木材为大宗。

坦加勒 (Tangalla)斯里兰卡南部港市。小渔船的停泊港。港区约 4

公顷,底质石灰石,淤积严重,水深 2.5 米。码头长 100 米,实际上是防浪堤。公路通加勒和科伦坡。产蔬菜、稻米、香茅草等。附近的贝利塔(Bellita) 是蔬菜集散地。

坦皮科 (Tampico)墨西哥东北部塔毛利帕斯州港市。位于帕努科河左岸,距墨西哥湾 13 公里,海轮可达。人口 26.8 万(1980)。始建于 1532 年,1823 年重建。周围 160 公里内有四大油田,是全国最大的石油开采和加工中心之一;还有机械修理、造船、服装、制革、锯木、化学、食品等工业。墨西哥最大石油港和最现代化的港口,有输油管通向蒙特雷和波萨里卡。铁路枢纽。冬季休养胜地。

坦佩雷 (Tampere)芬兰西南部的湖港城市。位于奈西湖和比哈湖之间。人口 16.8 万(1984)。兴建于 1779 年,十九世纪经济开始繁荣。铁路枢纽。是全国最重要工业区之一。以大型水电站提供动力。有纺织、制革、木材加工、机械和造纸等工厂。

坦波夫 俄罗斯欧洲部分中央黑土区城市,坦波夫州首府。位于伏尔加河流域茨纳河左岸。人口 29.6 万(1985)。1636 年建为要塞。河港。铁路枢纽。工业以机械制造(石油、化工及制糖设备、仪器、拖拉机和农机配件等)、化工(染料、油漆)为主。附近有休假疗养区。有俄罗斯合成橡胶机械制造研究所及化工机械学院等高校。

坦巴昆达 (Tambacounda)塞内加尔东部城市,东塞内加尔区首府。在达喀尔东南 418 公里,有铁路相通。人口 2.5 万(1976)。农畜产品贸易中心。周围产棉花、粟,多牛、羊。有轧棉和畜产品加工厂。公路枢纽,通国内各城镇和邻国几内亚、马里。有航空站。

坦贾武尔 (Thanjāvū)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东部城市,高韦里三角洲地区的中心。人口 18.4 万(1981)。铁路与公路交通枢纽,商业贸易中心, 稻谷与棉花的集散地。有纺织工业。

坦桑尼亚 (Tanzania)国名。在非洲东部,东濒印度洋,陆疆邻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扎伊尔、赞比亚、马拉维和莫桑比克。面积

94.5 万平方公里。人口 2,380 万(1989),绝大多数属班图语系各族,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和阿拉伯人有 20 多万。居民大多信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余信拜物教。斯瓦希里语为国语,通行英语并为官方语言。首都达累斯萨拉姆

(正在建设新都多多马)。领土包括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两部分,均曾受英国殖民统治;先后于 1961 年 12 月 9 日和 1963 年 12 月 10 日宣告独立。1964

年 4 月 26 日联合组成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联合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同

年 10 月 29 日改称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农牧业人口占全国人口 90%以上, 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50%左右。盛产剑麻、咖啡、棉花、茶、除虫菊、腰果、丁香和椰子。玉米、高粱、小麦和木薯为主要粮食作物。工业以轻工、纺织为主,还有钢铁、炼油、化肥、车辆与农机具修造等工厂。开采多种矿产,以金刚石为主。主要出口咖啡、棉花、茶、剑麻、腰果、丁香、烟草和金刚石。进口以机器设备、车辆、日用品、石油为大宗。原有铁路为达累斯萨拉姆至基戈马和姆万扎的中央铁路以及坦噶至阿鲁沙的乌桑巴拉铁路。1976 年建成了连接坦桑尼亚与赞比亚的坦赞铁路。

坦噶尼喀 (Tanganyika)坦桑尼亚的大陆部分。在非洲东部,濒印度洋。面积 93.7 万平方公里。人口 1,793 万(1984),主要是班图语系的苏库马、查加、尼亚姆韦济等部族。沿海为低地,一般宽十几至几十公里,最宽处 160 公里。内陆大部为高原,海拔 1,000—1,500 米,东北边境有全非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中部和西缘受裂谷带纵切。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全国80%的地区年雨量在 1,000 毫米以下,仅少数地区在 1,400 毫米以上,中央地带为 600 毫米以下的干燥带。领有维多利亚、坦噶尼喀等湖部分水域。

1856 年沿岸为桑给巴尔苏丹国的一部分。1870 年尼亚姆韦济人建立国家。

1884 年起逐步被德国控制,1890 年英、德两国订约后,沦为德国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英国委任统治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为英托管地。1961 年宣告独立,次年改为共和国。1964 年同桑给巴尔组成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世界剑麻重要产区,还种植棉花、咖啡、腰果、茶等经济作物。粮

食主产玉米、薯类、小麦、稻谷。东非畜牧业发达地区之一,以养牛为主。有轻工、纺织、钢铁、炼油、化肥、机车修理、农机修造等工业。开采金刚石、金、云母、盐、锡等。

坦赞铁路 东非交通动脉。东起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西迄赞比亚中部的卡皮里姆波希,全长 1,860.5 公里。1970 年 10 月动工兴建,1976 年 7 月全线完成。沿线地形复杂,线路需跨越裂谷带。由中国、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三国合作建成。为赞比亚、马拉维等内陆国家提供新的出海通道。

坦西夫特河 (Oued Tensift)摩洛哥中西部河流。源出大阿特拉斯山北坡,西流 256 公里,在萨菲南 32 公里注入大西洋。流量不稳定,夏末水浅,冬春为汛期。上游流经山地,坡大流急。中下游流经豪兹低地,河水多用于灌溉。支流恩非斯河(N'fis)上建有水坝。

坦博拉火山 (Gunung Tambora)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北部活火山。海拔 2,851 米。火山口宽 11.2 公里。1815 年猛烈爆发,喷出 700 亿吨物质, 火山灰连续三天遮黑 480 公里范围内天空。造成狂风、地震和海啸,附近海

水上升 1.4 米,坦博镇淹没于海下 6 米。

坦噶尼喀湖 (Lake Tanganyika)非洲第二大(次于维多利亚湖)淡水湖。在扎伊尔、坦桑尼亚、布隆迪、赞比亚接界处。由断层陷落形成。湖面海拔 773 米,南北长 720 公里,东西宽 48—70 公里,面积 32,900 平方公里。最大深度 1,435 米,低于海平面 662 米,是仅次于俄罗斯贝加尔湖的世界第二深湖。湖周多高崖环绕。集水面积 24.5 万平方公里,有马拉加拉西河、鲁齐齐河及许多山溪注入。湖水西流入刚果河(扎伊尔河)。富鱼类、鳄、河马和水鸟。湖运发达,布隆迪大部和扎伊尔一部对外贸易物资经此转坦桑尼亚铁路出印度洋。重要湖港有卡莱米、基戈马、布琼布拉等。

枚方 日本本州中西部城市。属大阪府。在府东北部淀川左岸与京都府相接。市区为冲积地与不甚高的枚方丘陵。人口 37.9 万 (1986)。古交通要地,1910 年京阪电气化铁路及其支线通达后兴起。大阪市卫星城。1947 年设市。以机械工业为主,还有钢铁和金属加工。传统工业有食品(面粉)、竹制品等。

板门店 在朝鲜西南部砂川河畔,京义线上一小村。位于北纬 38°线南5 公里,开城东南 8 公里处。1953 年朝鲜停战谈判签字的地方。现为朝鲜南北方联络特别委员会会址所在地。

枫丹白露 (Fontainebleau)法国北部塞纳-马恩省(Seine-et-Marne) 市镇。位于塞纳河左岸,巴黎东南 65 公里处。人口约 2 万,多从事种植葡萄, 生产干酪和金属冶炼等。旅游胜地,有古代城堡、皇宫等建筑。附近有枫丹白露森林(面积 17,000 公顷),风景秀丽。1526 年建立了枫丹白露学校, 还有二十世纪初期建立的艺术学校。陈列馆藏有许多艺术珍品。

杭济 (Ghanzi)旧译“汉济”。博茨瓦纳城镇。在西北部,近纳米比亚边境。人口 3,000 (1981)。杭济区首府和农畜产品集散地。公路通马翁、弗朗西斯敦。有航空站。

杭爱山脉 在蒙古西部。西北向东南延伸 700 公里,横贯扎布汗、前杭爱、后杭爱省。平均海拔 2,000—3,000 米,最高峰鄂特冈腾格里峰海拔 4, 031 米,山顶终年积雪。北坡较缓,称后杭爱,多针叶林;南坡称前杭爱, 多草原牧场。色楞格河、鄂尔浑河等发源地。全国重要的畜牧地带之一。有金、云母等矿产。多温泉,建有疗养所。

林贝 (Limbe)①马拉维第一大城布兰太尔的卫星城。在布兰太尔东郊 8 公里,有铁路、公路联系。全国最大的烟草市场,每年 4 月底至 9 月中开放,来自世界各地(以英国为主)的贸易商,在此竞购。也是茶叶、桐油的集散地。有卷烟、肥皂等工业。②旧称“维多利亚”(Vic- toria)。喀麦隆西南部港市。濒几内亚湾,东北距布埃亚约 10 公里,有公路相通。人口

约 3.3 万(1981)。湾口有岛屿屏挡,码头水深 10—12 米。农产品重要集散中心。输出香蕉、橡胶、可可、咖啡、棕仁等。有棕油厂。市郊动、植物园较著名。公路通蒂科、杜阿拉。有飞机场。

林肯 (Lincoln)①美国伊利诺伊州中部城市。在斯普林菲尔德东北46 公里。人口 1.6 万。1853 年始建。1857 年设市。周围属玉米带和中部煤田区。主要工业有采煤、玻璃制品、电气器材、服装、奶制品等。以街道整洁、公园美丽著称。有林肯总统纪念文物。②美国内布拉斯加州首府。在州东南部盐河(Salt Creek)谷地,奥马哈西南 81 公里。人口 18.3 万(1986)。原名兰开斯特(Lancaster),1867 年成为首府,改今名。铁路交通枢纽。政治、教育、贸易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发展迅速。有电气器具、电话器具、农业机械、制药、轮胎、橡胶等工业。内布拉斯加大学所在地。

林迪 (Lindi)坦桑尼亚东南部港口,林迪区首府。濒印度洋,近通航河流卢库莱迪河(Lukuledi)口。人口 2.7 万(1978)。驳运港,可同时

接纳 4 艘海轮。附近地区所产剑麻、椰干、腰果等农产品经此运出。有公路通纳钦圭阿(Nachingwea)和马萨西(Masasi)。曾为南部沿海主要港口, 后为姆特瓦拉取代。

林茨 (Linz)奥地利北部城市,多瑙河上游最大河港。上奥地利州首府。人口 19.8 万(1981)。市区跨多瑙河两岸。十三世纪设市。1832 年全国第一条铁路经此。1938 年全国最大企业联合钢铁厂和化工厂建成,是全国主要工业中心之一,吹氧炼钢法是该市钢铁厂创造,已推广到世界各地。还有化工、纺织、工艺玻璃及人造宝石、木材加工等部门。铁路及公路枢纽。有工艺学院、化工学院和科研机构。还有 1678 年建成的大教堂、半圆形神学教堂等古建筑。

林登 (Linden)①美国新泽西州东北部城市。在纽约市西南,距离伊丽莎白仅 5 公里。人口 3.8 万(1980)。1664 年开始定居, 1861 年设镇,

1924 年建市。工业有炼油、汽车装配、机械工具、化学药品、油漆、饮料、服装等。②旧名“马更些”。圭亚那东北部城市和河港。位于德梅拉拉河畔。人口 8,700。重要的矿业中心,与对岸的威斯马(Wismar)和奇斯廷堡组成林登铝土矿区,有长 136 米的铁路桥联系。生产全国 85%以上的铝土。工业以铝土加工为主。铝土由此装船运往特立尼达,再转运北美等地。公路通乔治敦,有飞机场。

林加延 (Lingayen)一译“仁牙因”。菲律宾吕宋岛中西部城市,邦阿西楠(班诗兰)省(Pangasinan)首府。位于林加延湾南岸,阿格诺河(Agno) 的三角洲上。吕宋岛主要港口。人口 6.2 万。海运和公路、铁路交通便捷。稻、玉米、椰干的集散地。渔业甚盛。有碾米和鱼类加工厂等。游览地,有海水浴场。

林奇堡 (Lynchburg)美国弗吉尼亚州中西部城市。在詹姆斯河上游、蓝岭山麓。人口 6.7 万,大市区 15.3 万(1980)。建于 1786 年。南北战争中为南部同盟军的物资供给地。铁路、公路交通枢纽;重要的烟草市场。工

业以棉纺和服装为主,其他有卷烟、制鞋、造纸、电子、金属制品、食品加工等。有多所大学。

林肯港 (Port Lincoln)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州南部港口小城。位于艾尔半岛东南端、斯潘塞湾西岸,与阿德莱德直线距离 254 公里。人口 9, 800。有磷肥厂。出口羊毛、小麦、鲨鱼肝油、冻羊肉。与阿德莱德有海空交通联系。游览地。

林雪平 瑞典东南部城市,在洛克森湖(Raxen)南岸。人口 11.4 万

(1982)。原为中世纪商业城市。1700 年毁于大火,后重建。自约塔运河开凿后,经济发展迅速。铁路枢纽。工业中心,有飞机、汽车、烟草、纺织等部门。有十二世纪大教堂、十三世纪古城堡。

林盖尔 (Linguère)塞内加尔北部城镇。在卢加东南 130 公里,濒费尔洛河(Ferlo)。牧业中心,畜产品集散地。西面 40 公里的达拉(Dahra) 有畜牧试验中心。附近野生动物丰富,尤多羚羊和飞禽。铁路通卢加,公路通久尔贝勒和马塔姆(Matam)。

林加延湾 (Lingayen Gulf)一译“仁牙因湾”。菲律宾吕宋岛西北的海湾。位于圣地亚哥岛(Santiago)和圣费尔南多角(San Fernando)之间,临南海。南北长 56 公里,入口处宽 42 公里。南岸打拉河(Tarlac)汇入。大型轮船的良好锚地。沿岸有林加延、圣弗比安(San Fabian)等港。

林加群岛 (Kepulauan Lingga)亦译“龙牙群岛”。印度尼西亚廖内省岛屿。位于苏门答腊岛东岸,滨临南海,横跨赤道两侧。面积 2,178 平方公里,其中林加和新及(Singkep)两岛约占 70%。西北—东南走向的山丘纵贯各岛,最高点代克峰(Daik),海拔 1,163 米,位于林加岛西南。人口约 3 万。产木材、西谷、椰干、胡椒和水产。新及岛的锡矿与邦加、勿里洞岛齐名。

林波波河 (Limpopo River)亦称“鳄鱼河”(Croco-dile)。非洲东南部河流。源出南非约翰内斯堡附近海拔 1,300 米高地,流经南非同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边界,穿过莫桑比克南部,注入印度洋。长约 1,600 公里。流域面积 44 万平方公里。上游各支流多间歇河,水量小。中游穿切南非高原边缘山地,峡谷深窄,多急流、浅滩。下游流入平原,河道比降小,有尚加内河等支流汇入,水量增大,雨季水位上涨 5—7 米,河道展宽 2 倍,并淹没大片土地,使两岸沼泽密布。莫桑比克的赛赛以下可通航。

林贾尼火山 (Gunung Rinjani)又名“龙目峰”。印度尼西亚龙目岛上的火山。位于龙目岛北部,海拔 3,726 米。东西与 3 个火口湖相连。1964 年曾喷发。

松山 日本四国岛西北部城市。爱媛县首府。人口 42.6 万 (1986)。1602 年筑城后兴起。1889 年设市。工业以化学、机械、食品为主,还有纺织

(化纤)和石油加工等。商业发达。市郊盛产柑橘。水陆空交通中心。有松山城旧址和温泉等游览地。

松户日本关东地方中部城市。在千叶县西北部,江户川三角洲上。人口42 万 (1985)。面积 61.2 平方公里。1943 年设市。古为下总与武藏野两国联系要冲和水户街道宿场町。明治后为防卫东京的要塞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发达,以食品、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为主。为东京都住宅卫星城市。

松巴 (Zomba)马拉维南部城市。在松巴山东南坡,海拔 960 米。人

口约 4.6 万(1983)。1885 年殖民者建为统治据点。1964 年马拉维独立后曾为首都(1975 年迁往利隆圭)。有化工日用品、食品、服装、锯木、水泥等小型工业。烟草集散和加工中心。公路通布兰太尔和利隆圭。有航空站。

松本 日本本州中部城市。属长野县。在松本盆地中部。人口 19.2 万

(1986)。1504 年筑深志城。1582 年扩建后改今名。1907 年设市。工商业中心。1964 年松本、诹访地区定为内陆新产业城市。电机、机械、食品、化学、精密机械为主要工业部门,还有早期发展的缫丝工业。浅间温泉和松本城旧址为游览地。

松江 日本本州西部城市。岛根县首府。在岛根半岛潟道湖东岸。人口

13.6 万(1986)。1611 年筑城后兴起。1889 年设市。工业以电机、食品、木材加工、机械等为主,还有玛瑙等手工艺品。

松阪 日本本州中南部城市。属三重县。在伊势平原的南部。人口 11.6 万(1986)。1588 年筑城,1933 年设市。工业以玻璃、食品、电机、木材及其制品、纺织为主,还有镍冶炼厂。郊区多水稻。桑园、茶园发达。养牛全国知名。重要港湾。沿岸海苔类养殖业发达。

松岛 在日本东北地方仙台市松岛湾内,系指这一地带的海湾和列岛。以碧海、白浪、青松称著。日本著名三景之一。水深 3—4 米,岛屿众多,有

“808 岛”之称,实有 260 多个。面积 92 平方公里。岛上多黑松和红松,故名。有誉为国宝的瑞严寺,原名青龙山延福寺,为日本东北著名古刹。

松林 旧名“兼二浦”。朝鲜中西部工业城市。在平壤西南,大同江下游左岸,距河口 50 公里。人口约 5 万。原为江岸一渔村,附近河宽水深,京义线通车后迅速发展。1914 年日本统治者利用附近丰富的煤、铁资源,建立兼二浦炼铁厂。后在战争中全遭破坏。今已重建成为全新的现代化装备的黄海钢铁厂,产铁、钢、钢材以及副产品硫酸、氨水等。朝鲜北部两大钢铁基地之一。城郊农业发达。设有工业大学。

松原 日本本州中西部城市。属大阪府。在大阪市南、堺市东,大阪的卫星城市。人口 13.5 万 (1986)。1955 年设市。大阪市蔬菜供应地。工业有食品、铁丝网制造、纺织(高级织品)等。属大阪、堺市工业地带的外延部分。

松巴岛 (Pulau Sumba) 印度尼西亚小巽他群岛中的岛屿。东临萨武海,北隔松巴海峡与松巴哇岛和弗洛勒斯岛相望。长 224 公里,宽 80 公里,面积 1.4 万平方公里。人口 25.1 万。大部分地区高 600—1,000 米, 最高松巴峰(1,340 米)。大部分河流不能通航。沿岸有狭窄的海岸平原, 雨量丰富。十七至十九世纪是檀香木、肉桂等重要热带树木的产地,曾有“檀木岛”之称,现仅在内地有少量残存。以饲养良种马著名。产玉米、稻、咖啡、烟草、水果等。织布业著称全国。北岸良港哇英加普为行政中心,有良好锚地和机场。

松达班 (Sundarbans)一译“孙德尔本斯”。恒河三角洲南部红树林沼泽地。南临孟加拉湾。东起孟加拉国的梅格纳河口,西止印度的胡格利河口,宽 270 公里,向内陆伸展 95—130 公里,面积约 60,000 平方公里。由砂土和淤泥沉积而成。红树林面积占 70%,其余为沼泽和水道。常受飓风和海浪袭击,沿海鳄鱼出没,居民极少。北部地区产水稻、甘蔗、槟榔等。

松盖阿 (Songea)坦桑尼亚南部城镇,鲁伍马区(Ru- vuma)首府。人口 1.8 万(1978)。东距林迪 450 公里,有公路相通。咖啡、烟叶、谷物

集散地。附近利甘加(Li-ganga)有钛磁铁矿藏。

松博尔 (Sombor)南斯拉夫北部城市。属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在多瑙

—蒂萨—多瑙运河畔。人口 4.5 万。1747 年为自由城镇。1918 年属塞尔维亚。铁路要站。工业有农业机械制造、金属加工、电气、化学、棉纺织、麻纺织、食品加工等。是巴奇卡农业区的农、牧产品集散地。

松巴哇岛 (Pulau Sumbawa)印度尼西亚岛屿,与龙目岛组成西努沙登加拉省。东西长约 250 公里,南北宽 70—80 公里,面积 1.5 万多平方公里。

人口 30 多万。山地盘亘,千米以上的山峰约有 20 座,最高峰坦博拉活火山, 海拔 2,851 米。1815 年曾大爆发。海湾曲折深入,中部萨莱湾(Teluk Saleh)几乎将岛屿分成两段。产稻、柚木、白檀木和良马,开采硫黄。北岸拉巴(Raba) 为行政中心,其外港比马(Bima)。

松巴海峡 (Selat Sumba)印度尼西亚弗洛勒斯岛和松巴岛之间的海峡。宽 48—88 公里。连接萨武海和印度洋的通道之一。过去松巴岛的檀香木常经海峡出口,故曾有“檀香海峡”之称。

松讷贝格 (Sonneberg)德国中东部城市。位于图林根州南部,图林根林山南麓、斯泰纳赫河(Steinach)畔。人口 2.8 万(1984)。1349 年建市。著名的玩具生产中心,还有电气、钟表、瓷器等工业。附近海拔 638 米

处 1925 年建有全国最高的天文台,海拔 625 米处建有气象站。有玩具工业学校、玩具陈列馆。疗养地。

松兹瓦尔 (Sundsvall)瑞典东部港市。滨波的尼亚湾,近永安河

(Ljungan)口。人口 9.4 万(1982)。港口冬季封冻。市东南有大型铝土矿。有许多木材厂和纸浆厂。是木材运输中心,还输出纸浆、纤维和其他木制品。

松恩峡湾 (Sognefjorden)一译“松讷峡湾”。挪威西部峡湾,北海伸入内陆的水域。长 180 公里,宽约 5 公里。湾口最深处达 1,350 米,是挪威最长、最深的峡湾。湾口在卑尔根以北约 73 公里,并深切入海拔 1,520 多米的山地。气势宏伟,景色优美,为旅游胜地。峡湾向内分成几个小湾。冬季峡湾部分冰封。

松加依王国 即“加奥王国”。

松达班海岸 (Sundarbans Coast)在印度胡格利河以东,孟加拉国梅格纳河以西,南临孟加拉湾的海岸。长约 274 公里,宽约 9—12 公里。沿岸遍长红树林,内侧港汊纷歧,小岛串列,废河、沼泽遍布,新地不断淤积, 盐碱化现象严重。常受飓风和海浪袭击,沿海有鳄鱼出没。

松博特海伊 (Szombathely)匈牙利西部小平原上城市,沃什州(Vas) 首府。在珍珠市河畔,邻近奥地利边境。人口 8.6 万(1984)。建于公元 48 年。重要铁路枢纽。有农业机械、纺织、制鞋、木材加工、食品加工(以葡萄酒著名)等工业。当地农产品集散地。

欧什 (Auch)一译“奥什”。法国西南部热尔省(Gers)首府。热尔河流过市内,右岸为现代化的城市,左岸为老城。人口约 2 万(1982)。有以酿酒、制醋、饼干等为主的食品工业,还有制鞋、建筑材料等部门。

欧洲 “欧罗巴洲”的简称。在亚欧大陆西部。北临北 冰洋,西濒大西洋,西北隔格陵兰海、丹麦海峡同北美洲遥对,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东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黑海海峡同亚洲分界。面积 1, 016 万平方公里 (包括附属岛屿)。人口 76,510 万(1984,包括俄罗斯全部人口),以欧罗巴人种(白种人)为主,包括拉丁、斯拉夫、日耳曼等

语族的民族,此外有部分黄种人。多岛屿和半岛,约占全洲面积的 34%,较大的有冰岛、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等。海岸线长 3.8 万公里,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

的洲。平原面积广大,约占全洲的 60%,东部有东欧平原,海拔一般在 200 米以下。西部中等高度山地和平原相间。山脉多分布在南部,较高的有阿尔卑斯山脉,以勃朗峰(4,807 米)为最高。欧洲南部和北欧时冰岛多火山, 地震频繁。大部处于温带,常年多西风;西北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温夏凉,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冬温湿、夏干热,为地中海式气候; 东部冬季较冷,为温和的大陆性气候。河网较密,主要大河有伏尔加河、多瑙河、莱茵河等。水力资源丰富。西部温带阔叶林占优势,南部地中海沿岸有油橄榄树、栓皮栎等亚热带植物,东北部有广大的针叶林。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铜、铅、锌、汞、石油、钾盐等。沿海有广阔渔场,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 32%,盛产鲭、鲱、鳕、鲑、鳗等。现有冰岛、丹麦、挪威、瑞典、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英国、爱尔兰、法国、摩纳哥、安道尔、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圣马力诺、马耳他、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希腊等国。

欧加登 (Ogaden)一译“奥加登”。索马里语意为“灼热的土地”。埃塞俄比亚东南部邻近索马里的边境地区。是一片平均海拔约 500 米的低高原,由砂岩、石灰岩等组成。气候干热,属半荒漠。居民以索马里人居多, 主要从事游牧。牲畜多骆驼和羊。

欧库西 (Oecusse)在帝汶岛北岸,临萨武海。东西长 50 公里,南北宽 30 公里,面积 2,460 平方公里。椰林茂密,盛产檀香木。种植水稻。主要港口潘特马卡萨。

欧奈宰 (Unayzah)一译“乌奈宰”。沙特阿拉伯中北部盖西姆地区的城市。人口 5 万。位于鲁马涸河谷地旁,海拔 583 米。附近的绿洲水源丰富,出产椰枣、蔬菜、苹果、杧果、橘子、石榴等。城四周种柽柳防风沙。为马匹、骆驼与奶油的贸易中心,有编席、制扇与金器等手工业。

欧兹德 匈牙利北部城市。在比克山北麓丘陵地带,滨洪戈尼河

(Hangony)。靠近斯洛伐克边境,东南距米什科尔茨约 30 公里。人口 4.7

万(1984)。全国最古老的生铁生产中心(始于 1843 年)。附近产褐煤。建有火电站。钢铁工业中心之一。

欧登塞 (Odense)丹麦菲英岛中北部城市。滨欧登塞河,有运河通欧登塞海峡。人口 17.1 万(1983)。城建于十世纪。有火车轮渡同日德兰半岛和西兰岛相通。重要的商业和工业中心。有机械、纺织、食品、造船等工业。输出农畜产品。文化中心之一。童话作家安徒生诞生地。有十四世纪大教堂。

欧塞尔 (Auxerre)一译“奥塞尔”。法国中部城市,约讷省(Yonne) 首府。位于巴黎盆地的约讷河畔。人口 3.6 万(1982)。原为一城堡,公元三世纪成为城市,后为主教管辖区。现为工商业中心,工业有食品和木材加工、电池制造业等。葡萄酒贸易甚盛。

欧文桑德 (Owen Sound)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城市、湖港。位于休伦湖东部乔治亚湾西南岸。在省会多伦多西北约 170 公里。人口 1.9 万。水

陆交通便利,谷物、煤、石油的集散地。工业产品有建筑用钢材、电线、电冰箱、玩具、家具、毛纺品等,还有面粉、饲料、印刷、装订等工厂以及大型谷仓。亦为渔业和旅游中心。

欧亚大陆 即“亚欧大陆”。

欧克莱尔 (Eau Claire)美国威斯康星州中西部的工商业城市。坐落在欧克莱尔河和奇普瓦河汇流处。人口 5.1 万。1840 年作为伐木中心而初建。1872 年建为市。是乳牧区的工商业中心,也是假期休憩地。工业以印刷、造纸、电子、肉类包装、酿酒等为主。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分校设此。

欧里亚克 (Aurillac)一译“奥里亚克”。法国中央高原城市,康塔勒省(Cantal)首府。位于欧里亚克盆地内。人口包括郊区 3.6 万(1982)。家畜市场。制作雨伞,生产针织品。有建于十六世纪的教堂及十一世纪的带有瞭望塔的城堡等古建筑。

欧纳斯河 (Ounas)芬兰西北的河流。源出于伊纳里湖西的挪威边界。长约 338 公里。在罗瓦涅米注入凯米河。为流放木材的通道。

欧罗巴洲 即“欧洲”。

欧罗波特 (Europoort)一译“欧洲港”。荷兰西南海港,为鹿特丹的新港。货运以石油、煤和矿石为主。6.5 万吨海轮可进港。有冶铁、造船等工业。

欧拜伊德 (El Obeid) 旧称“乌拜德”(El Oboid)。苏丹中西部城市。在科尔多凡高原上。人口 14 万(1983)。北科尔多凡省(Northern Kordofan)首府和贸易中心。全国最大的阿拉伯树胶集散地;牲畜和畜产品市场。有陶瓷、皮革、制鞋等手工业。铁路、公路通喀土穆。有航空站。

欧扎克高原 (Ozark Plateau)美国中部高原。主体在密苏里州西南部,向南扩展到阿肯色州西北部和俄克拉何马州东部。面积约 129,500 平方公里。主要由古生代石灰岩构成,东部有前寒武纪火成岩出露。高原受河流强烈切割,平均海拔 500 米,最高峰波士顿山(Boston)海拔 823 米。蕴藏多种金属矿。大部地区为农业用地。

欧贝维利耶 (Aubervilliers)一译“奥贝维利耶”。法国北部城市。在巴黎东北郊,圣但尼运河(Saiat-Denis)畔。人口 7.3 万(1975)。园艺业发达。工业有化学、化肥、玻璃、橡胶、食品、颜料等。有建于十五至十六世纪的圣母院。

欧文斯伯勒 (Owensboro)美国肯塔基州西北部城市。临俄亥俄河。人口 5.45 万,大市区 8.59 万(1980)。约 1800 年始建。1866 年设市。铁路枢纽。农畜产品的贸易中心。附近有石油和煤矿开采。工业有电气设备、化学、钢铁、酿酒、家具、卷烟等。有自然科学博物馆。每年在此举办艺术节和广场舞会节。

欧文瀑布坝 (Owen Fall Dam)乌干达大型水利工程。在金贾市北维多利亚尼罗河欧文瀑布处。1949 年起兴建高 27 米、长约 170 米的大坝,

拦蓄维多利亚湖来水,调节下游水量。建有水电站,总装机容量 15 万千瓦。

1968 年建成。电力除满足本国需用外,通过 480 公里长的输电线输往肯尼亚的内罗毕等城市。

欧奈苏布瓦 (Aulnay-sous-Bois)旧名“奥尔内”。位于法国北部, 是巴黎市东北 16 公里的卫星城市。人口 7.8 万(1975)。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总装厂所在地,铁路器材、热工仪表等工业也重要,还有花边、妇女服装

等。有建于十二世纪的教堂。

欧朗提斯河 即“奥龙特斯河”。

杰内 (Djénné)马里南部城镇。在尼日尔河支流巴尼河左岸。人口约1 万。建于公元 765 年,古代商业和穆斯林学术中心。兴起于黄金和奴隶贸易。曾以伊斯兰教文化和摩尔式建筑闻名。现为苏丹草原带稻谷、粟、牲畜、皮革及盐集散中心。有制革等手工业。公路通国内主要城镇。水路达通布图。

杰巴 (Jebba)尼日利亚西部城市。濒尼日尔河南岸。1900—1902 年为北尼日利亚保护国首都。现为贸易交通中心。当地谷物、薯类、牛油果、牲畜等集散中心。有纺织、牛油果加工厂。河港。铁路要站,有铁路桥横跨尼日尔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建成公路桥沟通南北高速公路干线。

杰尔 匈牙利西北部城市,杰尔—肖普朗州首府。在多瑙河支流拉包河畔,距河口 10 余公里。人口 12.7 万(1983)。始建于罗马时代。重要铁路枢纽。河港。有机车车辆和机器、机床制造、纺织、烟草、食品加工等工业。有十二至十五世纪宫殿、教堂、博物馆等建筑古迹。

杰宁 (Janin)巴勒斯坦中北部城市。人口约 1.3 万。该城是撒马利亚地区的北方门户,长期为撒马利亚北部农产品(小麦、油橄榄、椰枣、无花果)市场。

杰沙 (Katha)缅甸北部城市。在密支那西南 170 公里,伊洛瓦底江右岸。稻、茶叶、棉花、柚木和竹的集散地。仰光—密支那铁路有支线通此

(长 20 公里)。有公路过江向东通八莫。

杰拉 (Gela)意大利港市。位于西西里岛南部,临地中海的杰拉湾。人口 7.2 万(1981)。建于公元前 688 年。棉区,商业中心。捕渔业较重要。附近有石油,为炼油和石油化工基地。负有盛名的考古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同盟国军队在西西里岛登陆地点之一。

杰钦 捷克西北部城市。邻近德国边境,在拉贝河畔。人口 4.8 万

(1980)。建于十二世纪。铁路枢纽;河港。北波希米亚地区经济和文化中心。工业以机械、造纸、纺织、化学(药品和染料等)和食品加工为主。有十八世纪城堡等古迹。

杰克逊 (Jackson)美国密西西比州首府,最大城市。位于州中南部珀尔河(Pearl)畔。人口 20.9 万(1984)。1821 年成为州首府,1823 年设市。南北战争的战场。1920 年后因成为铁路枢纽而兴起。三十年代发现天然气而发展。市名来自总统名杰克逊。棉花集散地。工业有石油、天然气、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纺织、电子设备等。

杰里科 (Jericho)即“埃里哈”。

杰里萨 (Djerissa)突尼斯西北部城镇,东北距卡夫 37 公里。国内最大铁矿开采区,高品位铁矿石除供应布尔吉巴营钢铁厂外,还向国外出口。

杰拉什 (Jerash)约旦北部城市。距安曼与约旦河河谷各约 32 公里。为一公路交叉点和农产品市场,有面粉厂。始建于希腊统治时期,有许多罗马统治时期的古迹,为约旦重点发展的旅游区之一。

杰迪代 (El Jadida) 旧称“马扎甘”(Mazagan)。摩洛哥西部港市。临大西洋,近乌姆赖比阿河口。人口 16.4 万(1981)。十六世纪初葡萄牙人始建。曾是重要商港,因达尔贝达兴起而衰落。渔港。有鱼类罐头、木材加工、棕榈纤维加工企业。输出鱼罐头、水果、谷物等。夏季游览地。附近有盐场。

杰索尔 (Jessore)孟加拉国西南部城市。位于拜拉布河(Bhairab) 畔。人口 14.9 万(1981)。商业中心。铁路、公路北通库什提亚,东南至库尔纳,西南抵印度加尔各答。

杰尔巴岛 (Isle de Djerba)突尼斯最大岛屿。在地中海加贝斯湾东南部。长 27 公里,宽 26 公里,面积 510 平方公里。人口 9.2 万(1984), 主要从事捕鱼。有海绵采捞和牡蛎养殖业,还种植椰枣、油橄榄。是海滨游览地。有国际航空站。

杰尔宾特 俄罗斯达格斯坦自治共和国古城,里海西岸港口。在阿塞拜疆巴库至马哈奇卡拉铁路线上。人口 8 万(1985)。公元 438 年建为要塞。有全俄著名的毛纺厂,食品加工亦重要,还生产电机、磨床。附近开采天然气。有建于六至十一世纪城堡及八世纪的伊斯兰清真寺等古迹。有地志陈列馆。

杰伊汉河 (Geyhan)土耳其中南部河流。发源于托罗斯山中段,向南流注入地中海伊斯肯德伦湾,长 509 公里。中游流经宽阔谷地,接纳主要支流阿克苏河(Aksu),下游与塞汉河共同冲积成阿达纳平原。中、下游地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迅速发展起的农业区。

杰米斯顿 (Germiston)南非城市。在德兰斯瓦省南部,约翰内斯堡之东,海拔 1,672 米。人口 15.5 万(1980)。南非金矿冶炼中心。有世界最大的黄金冶炼厂、大型火力发电站和化学、金属加工、农机具、轧棉、食品等工业。铁路枢纽,设有铁路修理厂。

杰纳布河 (Chenāb River)一译“切纳布河”。印度河主要支流。源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在巴基斯坦的特里姆(Trimmu)附近有杰卢姆河汇入, 最后与萨特莱杰河相汇,形成潘杰纳德河,注入印度河。长约 1,200 公里。流域面积 13.8 万平方公里。沿河有灌溉渠,可灌田约 150 万公顷。

杰拉尔顿 (Geraldton)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西南海岸城市及第二大港口。位于珀斯西北 370 公里,濒印度洋岸的钱皮恩湾(Champion)。人口 2.1 万(1981)。为默奇森(Murcbison)地区金矿和科拉诺卡(Koola- nooka)地区铁矿的出口港。有磷肥厂、酿酒厂、鳌虾罐头厂等。附近为羊毛、小麦产区。

杰斯纳河 欧洲第聂伯河左岸最大支流。源出俄罗斯的斯摩棱斯克州叶利尼亚城附近沼泽区,向南流入乌克兰,在基辅市北注入第聂伯河的卡涅夫水库。长 1,130 公里。流域面积 8.89 万平方公里。河口附近年平均流量 360 米 2/秒。上游大部为低地、沼泽。12 月上旬至次年 4 月末结冰。历史上为重要水运干线。北诺夫哥罗德以下可通航 535 公里。

杰斐逊城 (Jefferson City)美国密苏里州中部城市,州首府。位于密苏里河南岸。人口 3.4 万(1982)。1826 年始建州首府,1839 年建市。周围广大农业地区的贸易中心。有印刷、制鞋、纺织、电器等工业。市图书馆收藏有珍贵法律文献。林肯大学(1866 年建,为黑人大学)所在地。市名来自美国总统杰斐逊。

杰赫勒姆 (Jhelum)巴基斯坦东北部城市。位于杰赫勒姆河右岸。附近有岩盐矿,产棉花、小麦、玉米等。岩盐和木材贸易中心。有纺织、锯木、造纸、玻璃、卷烟等工厂。铁路、公路西北通拉瓦尔品第,东南至拉合尔。

杰尔若纽夫 波兰西南部城市,属瓦乌布日赫省。在皮瓦瓦河(Pilawa) 畔。人口 3.6 万(1981)。下西里西亚纺织工业重要中心,有大型纺织工业

企业,并以纺织机械及收音机、电视机的生产著名。附近还有天然气田。

杰尔拜古里 (Jalpaiguri) 一译“贾尔派古里”。印度西孟加拉邦北部城市。在提斯塔河右岸,有铁路通大吉岭和西孟加拉其他城市。人口 6.2 万(1981)。以种植园经济为中心,有制茶、烟草和木材加工等工业。

杰克逊维尔 (Jacksonville)美国佛罗里达州东北部工商业港口城市。临圣约翰斯河(St.Johns),距河口 39 公里。人口 57.8 万(1984)。美国东南部商业、金融、保险的中心地之一。创建于 1816 年。1822 年以总统杰克逊的名字命名。铁路、公路重要枢纽。农(烟草、花生、水果)林地区的贸易中心。有造纸、造船和船舶修理、木材加工、钢铁、化肥、食品加工等工业。近郊有美国海军航空基地。旅游胜地。

杰里德盐沼 (Chott Djerid)突尼斯最大内陆盐沼。在中部。东西长 120 公里,南北宽 60 公里。海拔 16 米。原为加贝斯湾的一部分,因海水退出形成。地表为坚硬盐层覆盖,仅低处冬季雨后有积水。1949 年起土法开采钾盐。周围地下水出露或有自流井处,有杰里德等绿洲。

杰兹卡兹甘 哈萨克斯坦中部城市,杰兹卡兹甘州首府。在肯吉尔水库沿岸。人口 10.2 万(1985)。附近铜矿丰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随铜矿的开采而兴起。1954 年建市。铁路要站。全国最大的产铜中心,建有大型矿冶公司(包括采矿、选矿、炼铜厂),还有肉类加工联合企业、乳品厂、热电厂等。设有师范学院、历史地志博物馆。

杰济拉平原 (Gezira Plain)苏丹中东部平原,全国最重要灌溉农业区。在喀土穆南,青尼罗河与白尼罗河间。长近 250 公里,宽 120 公里以

上。地势平坦,自东南向西北微缓倾斜。土壤深厚肥沃。自 1925 年建成青尼罗河上的森纳尔水坝后,即引水灌溉,1966 年鲁赛里斯水坝完工,灌溉面积增至 80 万公顷。长绒棉生产基地,占全国总产量 60%。还种植小麦、花生、瓜果、蔬菜等。

杰赫勒姆河 (Jhelum River)巴基斯坦旁遮普平原上河流。发源于克什米尔山谷的韦尔纳格(Vernag)深泉,由东向西流经斯利那加、伍拉尔湖(Wular),接纳基申甘加河(Kishenganga)后,在特里姆(Trimmu)汇入杰纳布河。长 725 公里,流域面积 63,500 平方公里。曼格拉(Mangla) 最大流量 29,600 米 2/秒。曼格拉水库灌地 120 万公顷,发电能力 100 万千瓦。

杰日尼奥夫角 亚欧大陆的最东点和俄罗斯大陆部分的最东点。在俄罗斯东北部楚科奇半岛的东北端,北纬 66°05′、西经 169°40′。孤立平顶山块(海拔 741 米),陡立直临白令海峡。有居民点乌埃连。1879 年,瑞典北极探险家诺登舍德为纪念 1648 年第一次绕过此角的俄国旅行家 C.杰日尼奥夫而命名。

杰格德尔布尔 (Jagdalpur)一译“贾格达尔普尔”。印度中央邦东南端的城市。在因德拉瓦蒂河上游左岸,巴斯特尔高原的中心。人口 3.6 万。附近有大型铁矿。林业重要,有虫胶。工业有锯木和木材加工,还有碾米与食品加工等。

杰拜勒舍迈尔山 (Jabal Shammar)沙特阿拉伯内志高原北部的山地。包括两条西南—东北走向的平行地带。北边一条为阿扎山(Aja),长160 公里,宽 24—32 公里,顶峰海拔 1,676 米。南边一条为萨勒马山

(Sal-ma),长 55 公里,宽 7 公里,顶峰海拔 1,100 光。气候温和,降水

较多,有良好牧场。两山之间有宽度不超过 30 公里的肥沃谷地,为农耕区。居民中定居与游牧约各占一半。农产品有谷物、椰枣、水果、蔬菜等。所产内志骏马著名。

奄美诸岛 在日本琉球群岛的中部、冲绳诸岛与吐噶喇列岛间的群岛。呈东北—西南走向。由奄美大岛、喜界岛、德之岛、冲永良部岛、与论岛及附近岛屿组成,属鹿儿岛县。奄美大岛与德之岛由花岗岩组成,其他岛屿大部由珊瑚礁形成。面积 1,237 平方公里。人口约 18 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美国占领,1953 年归还日本。多山,以大岛的汤湾岳 (694 米)、德之岛的井之川岳(645 米)为最高。亚热带气候,又受暖流影响,全年无霜。年降水量在 2,000 毫米以上,最高达 3,100 毫米。多热带植物。农业为主, 产甘蔗、鱼类、蚕桑等。工业有榨油和制糖业。行政中心为名濑市。

奔萨 俄罗斯欧洲部分中南部城市,奔萨州首府。跨伏尔加河支流苏拉河(Cypa)两岸。人口 52.7 万(1985)。建于 1663 年。铁路枢纽。化学和纺织机械制造业著名,空气压缩机、钟表、柴油机和电子计算机生产亦重要, 尚有木材加工及造纸业。为俄罗斯民族古老文化中心之一,设有化工设备及纺织机械制造研究所、建筑工程学院等 5 所高校和大型博物馆。

奔巴岛 (Pemba Island)印度洋西部珊瑚岛,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的两主岛之一。在桑给巴尔岛北面,隔奔巴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最近处 57 公里。面积 984 平方公里。人口 20.6 万(1978)。西部多丘陵,东部较平坦。气候湿热,年降水量约 2,000 毫米。丁香主要产区,有丁香树 360 余万株, 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45%以上,多运往桑给巴尔市加工出口。还盛产椰干、椰油。主要城市和港口有查克查克、韦提等。

奔宁山脉 (Pcnnines)旧译“佩奈恩山脉”。英国英格兰北部的主要山脉和分水岭。从北部的南泰恩河(S.Tyne)谷地到南部的特伦特河谷地, 南北延伸 241 公里,东西平均宽度为 48 公里。最高峰克罗斯山(Cross)海

拔 893 米。西坡陡峭,东坡平缓,有少数隘口可资东西交通。石灰岩裸露, 溶岩地形遍布。高地有养羊业,谷地为农耕区。旅游业也很重要,山峰区、约克谷和诺森伯兰三处辟为国家公园。

奈良 ①日本本州中西部的内陆县。一级行政区。面积 3,692 平方公里。人口 137.5 万 (1990)。地势多山,吉野川谷地横贯中央,分县境为南北两大部:西北奈良盆地,周为高原和山地;南部为纪伊山地,最高峰八剑山(佛经岳)海拔 1,915 米。气候温和。年降水量北部 1,400 毫米,南部 3,000—4,000 毫米。水力丰富。山林占全县面积 78%。吉野川上游人工造林有名。旧为大和国。1871 年置县,几经变化,1887 年复置。今包括 9 市,首府奈良市。古文化中心,多先史遗迹与古代文物,皇陵、古寺院等建筑艺术闻名于世。县西北部法隆寺(生驹郡斑鸠町)集日本古代建筑雕刻的精华。工业以一般机械、电机、纺织、食品、木制品等为主。农业以稻、麦为中心综合经营。南部群山属吉野熊野国立公园。②日本历史名城,国际文化游览城市,奈良县首府。在本州中西部奈良盆地东北端。人口 32.7 万

(1986)。公元 710—784 年间曾为首都,名“平城京”。建筑仿中国唐都长安。1898 年设市。古文化城。旅游业发达。多历史旧迹和古代文物,有平城宫遗址、皇陵和寺院多处。建筑美术工艺闻名于世。东大寺(奈良公园内) 是中国唐高僧鉴真到日本后最初驻锡处,唐招提寺(西郊)是鉴真创建和圆寂地。还有国立博物馆、植物园等。工业有纺织、机械、木制品等。特产笔、

墨等手工艺品。

奈瓦沙 (Naivasha)①肯尼亚西南部内陆湖。西北距纳库鲁 56 公里。由断层陷落形成。湖面海拔 1,900 米,南北长 20 公里,东西宽 13 公里。水深 20 米。北缘有大片纸莎草沼泽。水微咸。产鲈鱼和非洲鲫鱼。湖中有火山岛克莱申特(Crescent),是游览休养地。②肯尼亚西南部城镇。在奈瓦沙湖东北岸。海拔 1,900 米。小麦、牛、乳品集散地。有较大脱水蔬菜厂以及木材加工、制鞋等小型工业。铁路通内罗毕与纳库鲁。疗养地。

奈尔斯 (Niles)美国俄亥俄州东北部的城市。在扬斯敦(YoungStown) 西北 12 公里处。人口 2.3 万。1806 年初建时即设有高炉,因而最初名为赫顿高炉(Heaton’s Furnace), 1834 年改今名。现仍为钢铁业中心,是从匹兹堡到克利夫兰大钢铁工业地带的一部分。以生产建筑钢、钢皮、旋床、耐火砖、化学制品等工业为主。也是周围地区农产品的贸易中心。

奈季兰 (Najnan)①沙特阿拉伯西南部的省。面积约 8 万平方公里。包括奈季兰绿洲在内。②沙特阿拉伯西南部的绿洲,靠近也门边境。位于水量较丰富的奈季兰涸河谷地中。有 30 多个村庄。种植椰枣、谷物,饲养牲畜。近年正修筑水坝,扩大耕地。③沙特阿拉伯最南的城市之一。奈季兰省首府。人口 4.8 万(1983)。海拔约1,200 米。为沙特阿拉伯公路网的南方终点站。

奈胡德 (En Nahud)苏丹中西部城镇。在科尔多凡高原上,东距欧拜伊德 208 公里。阿拉伯树胶、牲畜、花生、芝麻等农牧产品集散地。公路中心,通欧拜伊德、法希尔和阿布宰拜德(Abu Zabad)。

奈兹瓦 (Nizwa)一译“尼兹瓦”。阿曼内地山区最大的城市,前阿曼教长国的首府。人口约 1.9 万。位于绿山西南麓海拔约 580 米的草原上,

距海岸约 120 公里。周围出产椰枣、棉花、小麦和甘蔗。阿曼内地的商业中心,战略要地。有铜器、皮革、陶器、纺织等手工业。

奈梅亨 (Nijmegen)荷兰东部城市。在莱茵河支流瓦尔河左岸,阿纳姆西南约 16 公里,近德国边界。人口 14.7 万(1983)。原为罗马人村落, 是全国历史最悠久的城镇。1184 年建市。铁路枢纽。内河航运中心。工业中心,有机械、电子仪器、燃料和造纸等部门。有神学院、十六世纪的市政厅。

奈富塞山 (Jabal Nafūsah)在利比亚西北部,居杰法拉平原与哈姆拉石漠之间。为东西向伸延的高原山地,海拔 600—900 米。大部为牧业区, 饲养绵羊、山羊。全国阿尔法草主要产区。

奈特伦洼地 埃及北部盆地。在尼罗河三角洲以西,西部沙漠东北部。长 40 公里,宽 3—8 公里。最低点低于海面 28 米。有几十个小盐湖,盛产苏打。居民引用地下水源,从事灌溉农业。

奇洛 (Chilaw)一译“奇劳”。斯里兰卡西部城镇。位于漏湖的湖口, 科伦坡至普塔勒姆铁路的中间站。十一至十二世纪穆斯林商人曾辟作肉桂的贸易港。现为椰子、稻、蔬菜集散地,西部地区的渔业中心。

奇恩 (Tchien)旧称“绥德鲁”(Zwedru)。利比里亚东部城镇,大吉德州(Grand Jide)首府。近科特迪瓦边界。人口 6,000 余。东部商业交通中心。咖啡、可可、橡胶、棕油、棕仁等集散地。附近有锯木和砂金、金刚石开采业。工业以皮革、饮料、肥皂、建材和棉织业等部门为主。公路通格林维尔。有航空站。

奇廉 (Chillán)智利中部城市。位于中央谷地,西南距康塞普西翁近 100 公里。人口 12.1 万(1982)。始建于 1580 年,1850 年遭地震破坏后

迁现址(在旧城稍北),1939 年又遭地震大破坏后重建。富饶农业区的贸易中心。附近盛产葡萄、水果、谷物、蔬菜和牲畜。有制革、制鞋、面粉、木材加工等工业。有智利大学分校和康塞普西翁大学农艺分校。交通枢纽。

奇瓦瓦 (Chihuahua)①墨西哥北部边境州。北邻美国。面积 24.7 万平方公里。人口 244 万(1990)。首府奇瓦瓦。处墨西哥北部高原,西部为西马德雷山脉;中部和东部地势较为平坦,由许多内陆沉积盆地组成,其中以东南部的马皮米盆地为最大,气候干燥,年降水量 250—500 毫米。经济以矿业为主,有银、金、铜、铅、锌、汞、铁等矿产。农业除东部孔乔斯河沿岸灌溉区外,严重缺水,主要种植棉花、苜蓿、花生、谷物等。畜牧业在西部山区占重要地位。有冶金、纺织、肉类罐头、造纸等工业。②墨西哥北部重要城市,奇瓦瓦州首府。人口 40.2 万(1980)。位于西马德雷山脉东麓, 海拔 1,423 米,气候冬凉夏热,夏季气温常达 40℃。始建于十六世纪,1709 年正式设城。1846—1848 年墨美战争中两度被美国占领。矿业中心和农牧产品集散地。附近多银、铁、铅、锌等金属矿,东南距大银矿圣欧拉利娅(Santa Eulalia)16 公里。有金属冶炼、铁路车辆修配、纺织、面粉、水泥、造纸等工业。墨西哥北部铁路、公路、航空交通枢纽。有大教堂、纪念碑等著名建筑。

奇平加 (Chipinga)津巴布韦城镇。在东南部奇马尼马尼山区。玉米、牲畜、茶叶、咖啡、木材集散地,有乳酪、食品罐头、饮料等工厂。公路通穆塔雷。附近有热矿泉和奇林达(Chirinda)森林等名胜。旅游业颇盛。

奇卡帕 (Tshikapa)扎伊尔中南部城市。在卡南加西南、奇卡帕河与开赛河汇合处。人口约 10 万。城区跨开赛河两岸,有铁桥相连。首饰金刚石

重要产地。矿藏发现于 1907 年,系手工开采。商业颇发达,亦以经营金刚石贸易为主。公路通卡南加、基奎特。

奇帕塔 (Chipata)旧称“詹姆森堡”(Fort Jame- son)。赞比亚东南部边境城镇,近马拉维边界。人口 3.2 万(1980)。历史上曾为东路重要商站。现为东方省首府和贸易中心,烟叶、花生、棉花、牲畜、皮革集散地。有轧棉、榨油、肉类加工等小型工业。公路通卢萨卡和邻国马拉维。有航空站。

奇波卡 (Chipoka)马拉维湖港。在马拉维湖西岸,西距利隆圭 80 公里。烟草、玉米、棉花集散地。重要水陆转运枢纽,湖运联系北部各港,铁路通布兰太尔和莫桑比克贝拉港。

奇科皮 (Chicopee)美国马萨诸塞州西南部的工业城市。滨奇科皮河、斯普林菲尔德以北 13 公里处。人口 5.5 万(1980)。早在 1800 年就建成了纺织厂和铸铁厂。美国第一座铸铜像厂设此。生产汽车轮胎、无线电零件、运动器材、棉织品、针织品等产品。东北有空军基地。

奇班加 (Tchibanga)加蓬西南部城镇,尼扬加区(Nyanga)首府。在尼扬加河北岸。人口约 9 千。花生、稻、玉米集散和加工中心。有榨油、碾米等工业。附近蕴藏铁矿。公路通利伯维尔。有航空站。

奇特雷 (Chitré)巴拿马中南部城市,埃雷拉省(Her- rera)首府。位于阿苏埃罗半岛东北部,东离帕里塔湾(Parita)岸 5 公里。人口 1.7 万

(1980)。周围地区蔬菜和畜牧产品的集散、加工中心。有制冰、制皂、酿酒、饮料等工业。农牧产品多由附近湾岸的奇特雷港外运。公路连接泛美公路;有飞机场。

奇诺伊 (Ghinhoyi)旧称“锡诺亚”(Sinoia)。津巴布韦北部城市。在胡尼亚尼河左岸。人口 2.4 万(1982)。烟叶、玉米、牲畜集散地。周围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迅速发展的铜矿区。铁路、公路通哈拉雷和赞比亚的卢萨卡。西面 8 公里有岩洞国家公园。

奇雷济 (Chiredzi)津巴布韦东南部城镇。在隆迪河(Lundi)左岸。位于萨比—林波波河灌溉区中心,周围有多处大型种植园,所产甘蔗、小麦、稻谷、棉花、柑橘等在此集散。铁路支线通哈拉雷—马普托干线。

奇尔瓦湖 (Lake Chilwa)马拉维东南部内陆湖,近莫桑比克边境。长 48 公里,宽 25.5 公里,水面随季节变化。最大深度 3.5 米。四周有许多小河注入。北、东、西三面多沼泽和季节性水淹草地,旱季出露水面,雨季一片汪洋。水质微咸。富鱼类,为重要渔业基地。湖滨围垦湿地,是发展中的水稻产区。

奇尔奇克 乌兹别克斯坦东北部塔什干州的城市。在锡尔河支流奇尔奇克河谷地。西南距塔什干 32 公里。人口 15.3 万(1985)。 1935 年建市。铁路要站。有电化学联合企业(生产氮肥、农药、烧碱、炸药等),还有农机、化工机械、变压器及硬质合金厂等。设有地志博物馆。

奇克拉约 (Chiclayo)秘鲁西北部城市,兰巴耶克省(Lambayeque) 首府。人口 28 万(1981)。建于 1720 年。1835 年设城。位于沿海沙漠地带, 海拔 27 米,气候干燥。附近灌溉区是国内最大的稻米产区,也产甘蔗、棉花。农产品集散中心,产品由铁路运往皮门特尔(Pi-mentel)和埃滕港(Etén) 输出。工业有碾米、制糖、制革、乳品加工等。泛美公路经过,有飞机场。

奇里基湖 (Laguna de Chiriquí)巴拿马西北加勒比海岸的潟湖。东界巴连特半岛(Valiente),西接博卡斯德尔托罗群岛。有多条水道与加勒比海相通,其中以蒂格雷水道(Canal de Tigre)最为重要。湖区深入内地,形成天然良港。富鱼产。

奇里基湾 (Golfo de Chiriquí)巴拿马西南太平洋岸的宽阔海湾。位于布里卡半岛的布里卡角(Burica)与科伊瓦岛(Coiba)的哈瓦利角

(Jabalí)之间。长 25 公里,宽 130 公里。湾内散布着塞维利亚(Sevilla)、帕里达(Parida)等小岛。沿海潮湿的低地平原,为重要的香蕉产区和牧牛区。有香蕉出口港阿穆埃耶斯港和佩德雷加尔(Pedregal)渔港。

奇姆肯特 哈萨克斯坦南部城市,奇姆肯特州首府。邻近乌兹别克斯坦边界。人口 36.9 万(1985)。中亚古城之一。十二世纪起已闻名。1864 年并入帝俄。铁路枢纽。附近铅、锌资源丰富,建有全国最大的炼铅厂。还有炼油厂、自动锻压机、磷酸盐、轮胎、轧棉、化学制药厂及棉纺织、油脂和肉类加工联合企业等。设有工艺、师范学院及地志博物馆。

奇南德加 (Chinandega)尼加拉瓜西北部城市,奇南德加省首府。位于埃尔别霍火山西南、太平洋海岸低地上。人口 4.8 万(1981)。始建于1849 年。周围为全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盛产甘蔗、棉花、谷物、咖啡、可可和牲畜。重要的工商业中心,有农产品加工、锯木、制革、卷烟、制皂等工业。铁路、公路通首都马那瓜及科林托港。

奇洛埃岛 (Isla de Chiloé)智利南部太平洋上岛屿。东部隔科尔科瓦多湾(Corcovado)距大陆 48 公里,属湖区奇洛埃省。智利最大的岛屿, 面积 8,394 平方公里。人口 6.9 万(1982)。丘陵地形,西部较高,最高山峰海拔 892 米。气候冷湿,遍布常绿针叶林。岛民多居住在安库德和首府卡

斯特罗(Gastro)等城镇。经济以木材采伐及渔业为主。农业集中于南部沿岸,主要种植小麦、马铃薯。饲养牛、羊等。城镇间有公路相连。1960 年遭地震破坏。

奇通圭扎 (Chitungwiza)津巴布韦城镇,在首都哈拉雷西郊。人口

17.3 万(1982)。原为卧城性质的卫星城镇,居民每日往返去首都工作。1980 年国家独立后设立单独行政机构。

奇基塔湖 (Lago Chiquita)阿根廷北部大盐湖。位于科尔多瓦省东北部的洼地内。湖面海拔 85 米,长约 80 公里,宽 24 公里,最深处 34 米, 面积 1,500 平方公里。有杜尔塞河(Dulce)和塞贡多河(Segundo)等内流河注入。湖水含钠、钙、氯、镁等成分,盐度为 175‰。

奇基穆拉 (Chiquimula)危地马拉东南部城市,奇基穆拉省首府。位于中央高地圣何塞河(San Jose)畔。海拔 424 米。人口 4.26 万(1981)。始建于殖民时代。1765 年、1773 年曾遭地震破坏。附近玉米、甘蔗、烟草产区和矿区的商业中心。有铅、银、铜、铁和锑等矿产。交通枢纽。公路、铁路通危地马拉城和邻国萨尔瓦多。

奇琴伊察 (Chichén- Itzá)古玛雅城市遗址。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州南部。南北长 3 公里,东西宽 2 公里,有建筑物数百座,是古玛雅文化和托尔特克文化的遗址。“奇琴”意为“井口”,天然井为建城的基础。现有公路把它分为两半。南侧老奇琴伊察建于公元七至十世纪,具玛雅文化特色, 有金字塔神庙、柱厅殿堂、球场、市场和天文观象台,以石雕刻装饰为主; 北侧新奇琴伊察为灰色建筑物,具托尔特克文化特色,有库库尔坎金字塔、勇士庙等,以朴素的线条装饰和羽蛇神灰泥雕刻为主。

奇内克托湾 (Chignecto Bay)加拿大海湾。在新不伦瑞克省和新斯科舍省之间的芬迪湾北端,通连大西洋。长 80 公里,宽 13 公里。以潮高(达

15 米)著称。宽仅 19 公里的奇内克托地峡把它和圣劳伦斯湾的诺森伯兰海峡(Northumberland)分开。芬迪国家公园位于湾头北岸。

奇尔潘辛戈 (Chilpancingo)全称“奇尔潘辛戈德洛斯布拉沃斯”

(Chilpancingo de los Bravos)。墨西哥南部城市,格雷罗州首府。位于南马德雷山北侧瓦卡帕河(Huacapa)左岸。海拔 1,360 米。人口约 5 万。始建于 1591 年。1813 年独立革命时期在此召集墨西哥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独立文件。农牧产品的贸易中心。有木材加工、酿酒等工业;手工编织业发达。对外联系靠公路和空运。

奇里乞亚门 (Cilician Gates)一译“吉里吉亚门”。土耳其南部托罗斯山中的一个重要山口。在阿达纳西北 80 公里,切入当地地表约 1,000 米。自古为连接安纳托利亚高原中部与沿海的阿达纳平原的交通孔道,公路即沿古道修筑。铁路也大致沿同一路线行进(中经几个隧道)。

奇里基火山 又名“巴鲁火山”(Barú)。巴拿马西部的熄火山。位于塔拉曼卡山脉(Talamancá)东南延伸部分。海拔 3,477 米,为全国最高峰。南麓和西麓有柑橘林。

奇马尼马尼山 (Chimanimani Mountains)莫桑比克与津巴布韦边境山地。在穆塔雷以南,南北向伸延约 160 公里。属南非高原边缘山地的一部分,平均海拔 1,500 米以上。有咖啡、茶叶、果树和金合欢等种植园。

奇利拉邦布韦 (Chililabombwe)赞比亚中北部城市。近扎伊尔边界, 东南距恩多拉 116 公里,有铁路相通。人口 6.2 万(1980)。新兴铜矿开采

中心。矿场在城西,1957 年起开采。矿石经选矿场洗选后运罗卡纳冶炼。

奇维塔韦基亚 (Civitavecchia)意大利中部城镇,首都罗马的主要港口。滨第勒尼安海,东南距罗马约 70 公里。人口 4.6 万(1981)。建于公元二世纪初。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破坏严重,后重建。工业中心,有金属加工、化学、电力、食品等部门。有布拉蒙特与米开朗琪罗在十六世纪初的建筑艺术杰作。海水浴疗养地。

拂林 中国史书对古罗马的称谓。见于《隋书》和《唐书》,系指东罗马帝国及其所属西亚地中海沿岸一带。以君士坦丁堡一带为大拂林,小亚细亚为小拂林,又《宋史·拂林传》的拂林则指塞尔柱突厥统治下的小亚细亚一带地方。

披集 (Phichit)泰国中西部城市,披集府首府。在难河右岸。人口

1.2 万(1980)。农产品集散中心。北线铁路穿过本市。市郊有火色湖、越坡巴塔田佛寺等名胜。

择捉岛 在西北太平洋日本北海道东北。北纬 45°、东经 147°53′, 隔国后海峡与国后岛相邻。呈东北—西南向,长约 200 公里,宽约 30 公里, 面积 3,139 平方公里。地势高,有散布山(1,587 米)、西单冠山(1,566 米)等火山。冬季风强,夏季较弱,有浓雾。富森林,有熊和赤狐等动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鱼类养殖场为世界最大养鱼场之一。沿岸可停泊大型船舶的海湾约有十几处,并有捕鲸根据地。东南岸单冠湾,1941 年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即由此出发。主要城市为纱那。原属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苏联占领,现为俄罗斯所有,日本要求归还。

拉贝 (Labé)几内亚中西部城市,拉贝省首府。在富塔贾隆高原中部。人口 25.3 万(1983)。牲畜及畜产品贸易中心,附近所产蜂蜜、蜂蜡和胡椒、香料也在此集散。有香精厂和采石场。有睡眠病医院。公路南通马木。有航空站。

拉卡 (Ar Raqqah)叙利亚中北部城市,拉卡省省会。位于幼发拉底河左岸。人口 8.7 万(1981)。建有甜菜糖厂,附近藏有石油。

拉伊 (Lai)乍得西南部城镇,坦吉莱省(Tandjilé)首府。在洛贡河右岸,南距蒙杜 96 公里。曾为军事要塞。四周多沼泽。为水稻种植和食品加工中心。公路通恩贾梅纳与邻国喀麦隆、中非共和国。附近有铝土矿藏。拉辛 ①(La Chine)加拿大魁北克省南部城市、河港。位于蒙特利

尔岛南岸,濒圣劳伦斯河。拉辛运河的起点。人口 3.7 万。1675 年法国人始建贸易点,把附近的瀑布称为“拉辛”,城市也因而得名。1908 年建成。轮船可通过运河溯圣劳伦斯河而上。水陆运输要道。利用瀑布发电,有以钢铁业为主的各种工业。是蒙特利尔的卫星城市和夏季休养地。②(Racine)美国威斯康星州东南部港市,临密歇根湖。工业中心。大市区人口 17.3 万

(1980)。有农机制造、金属加工、汽车零件、生活器具、食品加工、制鞋等工业。

拉若 ( Largeau)乍得北部城市,博尔库—恩内迪—提贝斯提省

(Borkou-Ennedi-Tibesti)首府。在博德莱洼地(Bodélé Depression)东北部的绿洲边缘。农畜产品贸易市场。附近为粗放牧区,牲畜以骆驼、羊、马为主;亦产椰枣、粟等。军事重镇。公路枢纽。有航空站。

拉法 (Rafah)巴勒斯坦西部边境市镇,加沙地带的一部分。靠近地中海,位于沙漠中。古代称拉菲亚(Ra- hhi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

与奥斯曼帝国定约,将巴勒斯坦—埃及分界定为从拉法到亚喀巴湾的塔巴角一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成为英国委任统治地,英国在拉法设立了边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沙地区归埃及管理时期,拉法成为加沙地区最大的巴勒斯坦难民营所在地。

拉廊 (Ranong)泰国西南部港市,拉廊府首府。在克拉地峡巴占河(Pak Chan)口左岸,邻缅甸边界。人口 1 万(1980)。附近产锡、木材、椰子、榴梿和鱼等。锡和鱼贸易中心。南部沿海发现大油气田。公路通春蓬等地。拉腊 (Lara)委内瑞拉西北部一州。面积 1.98 万平方公里。人口 127

万(1990)。首府巴基西梅托。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热带气候,炎热干燥, 年降水量一般在 500 毫米左右,南部山坡雨量超过 1,000 毫米。有铜、煤等矿藏。经济以农牧业为主。种植咖啡、可可、甘蔗、烟草、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委内瑞拉剑麻的唯一产地。北部卡罗拉草原为乳牛集中区;中部干燥高原以养羊为主。工业有制乳、制糖、剑麻加工、水泥、锯木等,主要集中在巴基西梅托和卡罗拉。泛美公路经过。

拉瑙 (Ranau)或译“兰瑙”、“兰欧”。马来西亚沙巴州西海岸省一县。西部山系(Western Cordillera)横贯境内,拥有基纳巴卢山块和肥沃的山间盆地,县行政中心拉瑙即位于克罗克山脉东侧的地堑谷中。谷地宽广,气候凉爽,种水稻,为沙巴内地重要的农牧区。七十年代中期,由于基纳巴卢山南坡马穆铜矿的开采,连接本州首府与最大海港山打根的公路扩展至此,促进本地的开发。郊外 19 公里有波宁(Poring)温泉,附近森林中有猩猩、大王花等珍奇动植物,为旅游地。

拉穆 (Lamu)肯尼亚港口。在印度洋近岸的拉穆岛东南岸,附近多珊瑚礁。历史上是东非著名港口,出口黄金、香料、象牙,也是奴隶买卖市场。因蒙巴萨港兴起而衰落。现为阿拉伯单桅船航经。输出鱼、棉花、椰干、甘蔗等。有船舶修理、麻绳、麻袋等小型工业。

拉丁姆 (Latium)古地区名。在今意大利中西部拉齐奥区(Latium), 以居住拉丁人得名。公元前二千年初拉丁人从东北移居于此,为古罗马国家的发源地。初包括台伯河下游东南部的平原和阿尔巴山一带,随罗马的对外扩张,向南延伸至坎巴尼亚北境。

拉马迪 (Ramadi)伊拉克中部城市,安巴尔省省会。人口 7.9 万。位于幼发拉底河南岸,附近产椰枣、玉米、小米。拉马迪坝为伊拉克主要灌溉设施之一。

拉韦纳 (Ravenna)一译“腊万纳”。意大利北部城市。位于距亚得里亚海 10 公里的沿海平原上,博洛尼亚以东 111 公里处。人口 13.7 万

(1982)。古代罗马的海港,公元五至六世纪成为东哥特王国都城,六至八世纪是东罗马帝国统治意大利的中心。农产品集散地。工业以炼油、合成橡胶、纺织、化学、炼硫、制鞋和食品为主。铁路、公路枢纽,有运河与东北15 公里处的海港马里纳迪拉韦纳(Marina di Ravenna)相连。原油进口港。以保有古罗马特别是东罗马帝国时期的建筑遗迹著称。

拉瓦格 (Laoag)菲律宾西北部城市,北依罗戈省(Ilocos Norte) 首府。位于吕宋岛西北端,拉瓦格河口北部,临南海。人口 7 万(1980)。公路通马尼拉及北部诸港。玉米、稻、烟草集散地。有仓库和几个卷烟厂。渔业基地。

拉瓦勒 (Laval)①法国西北部城市,马耶讷省(Ma-yenne)首府。

地处阿莫里坎丘陵,马耶讷河两岸。人口连郊区 5.6 万(1982)。农产品市场。工业有皮革、乳品、机器、电子、化学、纺织等部门。交通中心。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重要战场。有罗马时代的大教堂。马耶讷河上有建于十三世纪的桥梁。②加拿大魁北克省南部城市。在圣劳伦斯河中蒙特利尔岛西北面的耶稣岛(Jésus)上。人口 26.8 万(1981)。建于 1965 年。工业发达,生产建筑材料、装饰用铁器、金属薄板、重型机床、空气调节器、活动房屋以及药品等。文化中心和游览胜地。

拉贝加 (La Vega)一译“拉韦加”。多米尼加共和国中部城市,拉贝加省首府。在卡穆河(Camu)畔,东南距圣多明各 100 公里。人口 5.2 万

(1981)。始建于 1495 年,1564 年因地震移现址。富饶农业区的工商业中心。周围盛产可可、咖啡、烟草、稻、水果和牛。工业以食品加工为主。交通枢纽,铁路西通桑切斯,公路通圣多明各,有飞机场。

拉贝河 (Labe)捷克西北部河流。易北河上游。源出捷、波边境的苏台德山,南流至弗尔赫拉比(Vrchlabi),滩多流急,有 70 米高的拉贝瀑布, 至帕尔杜比采附近折向西流,在梅尔尼克附近伏尔塔瓦河来汇,继之奥赫热河汇入,经捷克山地,西北流出捷境入德国东部低地后称易北河。在捷境内河长 405 公里,流域面积 5.14 万平方公里。捷、德边境处年平均流量 308 米 2/秒。有春汛,夏季水位稳定。科林以下通航。

拉什特 (Rasht)伊朗里海沿岸地区最大城市,吉兰省首府。人口 26 万(1982)。为稻米、茶叶、花生、生丝贸易中心,有丝织、针织、肥皂、火柴、玻璃、刀片、麻袋等工厂,以及刺绣、编席等手工业。

拉巴特 (Rabat)摩洛哥首都。在西北部布赖格赖格河(Bou Regreg) 口左岸,临大西洋。包括卫星城塞拉,人口 100.9 万(1989)。历史名城, 建于十二世纪。1755 年曾遭地震破坏。1912—1956 年为法国殖民统治据点。现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旧城在北部,具中世纪风貌;新城在东、南部, 多现代建筑,为政府机构和金融、工商企业集中区。有食品、纺织、化学、木材加工工业,并以地毯、皮革、陶器等手工业闻名。市内外宫殿、寺院建筑宏丽,并多古迹,其中以古清真寺遗迹哈桑塔(高 69 米)最著名。有公元

859 年创办的卡拉威英大学和 1917 年建立的古物博物馆。铁路、公路通达尔贝达、丹吉尔和邻国。有国际航空站。市南的大西洋岸,海滩沙质细软,为夏季旅游胜地。

拉巴斯 (La Paz)①玻利维亚西部一省。西邻秘鲁和智利。面积 13.4 万平方公里。人口 240.9 万(1990)。首府拉巴斯。1826 年设省。西、南部属玻利维亚高原,海拔 3,700 米以上,气候干冷;东部为科迪勒拉山脉东坡谷地,亚热带气候;北部属亚马孙河冲积平原低地,高温多雨,森林密布。矿业居重要地位,有锡、铋、铜、金、锑、钨、铅、锌等矿产。工业多集中于拉巴斯,有食品、纺织、石油提炼、化学、机械等。农业主产甘蔗、棉花、烟草、玉米、马铃薯、大麦等。西南部的的的喀喀湖畔旅游业甚盛。南部交通发达,公路优良,铁路通智利、秘鲁和阿根廷。②玻利维亚最大城市和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拉巴斯省首府。位于玻利维亚高原东部拉巴斯河谷, 西距的的喀喀湖 55 公里。海拔 3,630 米。人口 95.3 万(1984),半数是印第安人。始建于 1548 年。1827 年为纪念阿亚库乔战役,称拉巴斯阿亚库乔

(La Paz de Ayacucho)。1898 年成为实际首都(法定首都为苏克雷)。二十世纪以来,由于周围矿区开发、交通运输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经济中心。

可可、香蕉、咖啡、羊毛、肉类等农牧产品的集散地。有石油提炼、纺织、食品、化学、制鞋、机械、烟草、造纸等工业。市内重要街道沿拉巴斯河依地形分级铺筑,富山城景色。有大教堂、政府宫、美术馆和博物馆等。铁路和公路通往全国主要城市,并直通智利西岸的阿里卡、安托法加斯塔等海港; 有国际机场。③墨西哥西北部城市,南下加利福尼亚州首府。自由港。位于加利福尼亚湾入口处的拉巴斯湾中。人口 13 万(1980)。海拔 13 米,气候干热。建于十八世纪初。农、渔、牧业地区商业中心和冬季娱乐地。附近灌溉农业区产棉花、玉米。沿海捕捞鲨鱼、大虾,养殖珍珠。有罐头、乳品、制革等工业。除航空、铁路外,有班轮通马萨特兰。

拉古纳 (Laguna)墨西哥北部重要棉区。位于面积 2.85 万平方公里的迈兰盆地的西部。包括科 阿韦拉州西南部和杜兰戈州东北部相毗连的地区。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仅 250 毫米。以前只放牧牲畜。1936 年成立印第安人村社后利用纳萨斯河(Nazas)和阿瓜纳瓦尔河(Aguanaval)水,发展灌溉,约有水浇地面积 12.6 万公顷。主要种植棉花、小麦和果树,饲养乳牛和家畜。重要城市有托雪翁和戈麦斯帕拉西奥(Gómez Palacio)。

拉古萨 (Ragusa)意大利城市。位于西西里岛东南部,锡拉库萨西南的伊尔米尼奥河(Irminio)河谷中。人口 6.5 万(1983)。城建于海拔 488 米的山岭上。老城曾受 1693 年地震严重破坏,后在西面建立新城,1926 年两城合一。著名的沥青产地。1970 年起成为意大利主要的石油储藏地。农产品集散地。有炼油、石油化工、水泥、皮革、食品等工业。

拉包尔 (Rabaul)西太平洋上俾斯麦群岛中新不列颠岛的港市。位于岛东北部加泽尔半岛(Gazelle)顶端的布兰什湾(Blanche)。人口约 1.4 万(1980)。1910—1919 年间曾为德属新几内亚首府, 1920—1941 年间为澳大利亚委任统治地新几内亚的首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日本海军基地。市区及附近地区多活火山。1937 年 5 月火山爆发全城大部被毁。1971 年 7 月又遭受强地震破坏。现为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新不列颠省( East NewBritain)首府,重要的海运和航空中心。附近沿海低地盛产椰子和可可。市内有商业区、船坞、椰干厂、可可加工厂等。进出口贸易总吨位占巴布亚新几内亚一半左右。出口以椰干、可可为主。

拉包河 (Raab,Rába )多瑙河右岸支流。源自奥地利菲施巴赫山

(Fischbach Alps),东流入匈牙利,后折向东北流,在根于附近汇入多瑙河。全长约 260 公里。流域面积 1.8 万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 70 米 2/秒。克尔门德以下可通航小船。

拉让河 (Batang Rajang) 一译“拉惹河”。马来西亚最大河流。在沙捞越州西部,源于东部边境伊兰山脉西坡,曲折西流,注入南海。长 592

公里,流域面积 3.9 万平方公里。上中游多险滩、瀑布与峡谷,不利航行。

下游流贯广阔的海滨平原,河曲发达,河道深阔,海潮可倒灌 80 公里远。泗

务以下,三角洲多汊流,有 4 个较大河口,河口多流动沙嘴,口外有沉溺河

谷。河口至泗务长达 112 公里的主航道深约 6 米,通航大轮;泗务至卡皮约

160 公里通小轮。新建的拉让港可泊万吨海轮。

拉加韦 (Lagawe)菲律宾北部城镇,伊富高省(Ifu-gao)首府。位于吕宋岛中北部。人口约 2 万。原为一小村,建伊富高省后,定为首府。公路运输发达。稻米、甜薯、水果、蔬菜的集散地。

拉廷根 (Ratingen)德国西部鲁尔区城市。位处杜塞尔多夫东北。人

口 8.8 万(1984)。公元九世纪见于记载,1276 年建市。公路枢纽。工业以机械制造、铸铁、电力、陶器、玻璃、纺织、造纸为主。有中世纪城堡、罗马式和哥特式教堂等古迹。

拉合尔 (Lahore)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旁遮普省首府。在东北部拉维河西岸,靠近印度边境。人口 292.2 万(1981)。历史古城,公元 630 年

中国唐代高僧玄奘曾来此访问。公元 1525—1707 年为莫卧儿王朝都城。旁遮普平原农产品集散地。工商业中心,有机械、车辆、拖拉机、化工、水果罐头、面粉、榨油、纺织、玻璃等厂。铁路、公路枢纽。西北通拉瓦尔品第、白沙瓦,西南通木尔坦、费萨拉巴德,东南可达印度新德里。宗教、文化中心。多清真寺,郊区的巴德沙希清真寺,是世界最大清真寺之一。有旁遮普大学、工程学院、水稻研究所。多古迹,以莫卧儿王朝的古堡皇宫、贾汉吉皇陵、帕底·夏希清真寺等最著名。

拉各斯 (Lagos)尼日利亚旧都和最大港市。在国境西南端,几内亚湾沿岸。由奥贡河(Ogun)河口的 6 个小岛和大陆部分组成。面积 74 平方公里。主岛拉各斯岛为城市中心,与伊科伊岛(Ikoyi)、维多利亚岛(Victo- ria)及大陆之间有桥梁相连。市区人口 109.7 万(1983),联邦区人口约

500 万(1982)。1670—1850 年葡、英等殖民者在此贩运奴隶。二十世纪初始建港口和连接内陆的铁路。1914 年成为尼日利亚首府,1960 年尼日利亚独立后成为首都。1991 年首都迁往阿布贾。集中全国工业企业和职工人数三分之一,工业总产值 60%。建有阿帕帕、伊卢佩朱、亚巴、伊凯贾和穆欣五大工业区,有大型榨油(棕油)、可可加工、纺织、日用化工、锯木与胶合板、造船、车辆修配、金属工具、造纸、橡胶等工厂。电网联卡因吉水电站。西非最现代化海港之一,港口有设备良好的深水码头,并设专用的石油、煤和渔业码头。年吞吐量 800 万吨,占全国进出口货运量的 70—80%。渔业颇盛。伊凯贾国际航空站,为全国航行中心。铁路、公路通内地扎里亚、卡诺等城市。著名海滨疗养地、旅游中心。有拉各斯大学、国立图书馆和博物馆等。

拉多姆 (Radom)波兰中东部城市,在华沙南约 90 公里,拉多姆省首府。人口 21.4 万(1984)。十二世纪起长期为贸易通道,现仍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华沙—克拉科夫铁路上的大站。工业以机械(机床、电讯设备等)、化学、玻璃、纺织和服装等最著;有全国最大的香烟厂和大型皮革—制鞋厂。乡土博物馆和植物园亦有名。

拉齐奥 (Lazio)意大利中西部区名。东为中亚平宁山脉,西濒第勒尼安海,包括罗马、弗罗西诺内(Frosino- ne)、拉蒂纳(Latina)、列蒂

(Rieti)与维泰博(Viterbo)5 省。面积 1.72 万平方公里。人口 502.5 万

(1982)。首府罗马。多山地丘陵。罗马周围有 4 座熄火山。平原主要分布山麓、谷地和沿海,台伯河下游平原是重要农业区。主产小麦、玉米、蔬菜、水果、肉类与乳制品。山坡有油橄榄树与葡萄园。罗马是本区商业、金融中心,交通枢纽。奇维塔韦基亚是唯一重要港口。

拉里萨 (Lárisa)希腊中东部城市。位于色萨利平原(Thessaly)中部,皮尼奥斯河(Piniós)畔。人口 10.2 万(1981)。四周农业发达,所产茴香酒、丝绸著名。有大型糖厂和纸浆厂。有铁路直达雅典和伏洛斯。古希腊著名诗人平达(Pindaros)曾寓居并死于此城。1941 年地震损失甚重,后重建恢复。

拉伯克 (Lubbock)美国得克萨斯州西部城市,位于沃斯堡以北 400

公里。人口 17.4 万(1980)。1891 年始建。1909 年设市。是周围棉花、高粱种植地区的商业中心。主要工业有农业机械、电子仪器、拖车房屋及活动房屋制造等。本城得克萨斯技术大学博物馆收藏有当地历史、人类发展史资料和各种艺术品。

拉努斯 (Lanús)阿根廷大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卫星城市。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南部。人口 46.7 万(1980)。始建于 1888 年,1944 年成为自治市。重要的工业中心。有肉类罐头、制革、造纸、冶金、化学和纺织等工业。同首都有铁路和公路相通,是首都和阿韦亚内达工作人员的住宅区之一。

拉纳卡 (Larnaca)又名“拉纳克斯”(Larnax)。塞浦路斯东南部拉纳卡湾沿岸的港市,拉纳卡区的行政中心。人口 4.8 万(1982)。腓尼基时代为塞浦路斯首府,奥斯曼帝国时期为重要海港,后衰落。近年成为全国第二大港与最大油港。有炼油、制革、酿酒、钮扣、卷烟、肥皂等工业。

拉帕岛 (Rapa)太平洋东南部法属波利尼西亚南部岛屿。位于南纬 27

°35′、西经 144°25′。陆地面积 41 平方公里。人口 370,多数为海员。火山岛。东部阿胡雷(Ahurei)是主要居民点和良港。1867 年沦为法国保护地,1900 年被法国占领。曾作为巴拿马至新西兰重要的加煤站。设有气象站。产柑橘、芋头等。

拉姆拉 (Ramla)巴勒斯坦西部城市。处于特拉维夫—雅法城镇群东南边缘的沙漠区中。人口 3.1 万。原为公元 716 年由阿拉伯人建立的城市,

1948—1949 年中东战争后被以色列侵占。有水泥、钢管、胶合板、冰箱、电气设备和金属加工等工厂。

拉奎拉 (L’Aquila)旧译“阿奎拉”。意大利中部城市。位于亚平宁山脉最高段大萨索山西麓,阿泰尔诺河(Aterno)谷地中,西南距罗马 87

公里。人口 6.4 万(1982)。城建于 1240 年。工业以毛纺织、无线电器材与葡萄酒酿制为主,还有花边等手工业。有铁路通罗马,是登大萨索山区的出发点。滑雪中心与避暑胜地。为一中世纪城堡,四周城墙保存完好。有中世纪大教堂与国立文物与艺术博物馆。

拉格什 (Lagash)古代西亚巴比伦尼亚南部的奴隶制城邦。位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下游。约公元前 2479 年,征服周围城邦,建立奴隶制神

权统治。由于奴隶主内讧和对外战争,国势衰弱。约公元前 2370 年为北部温玛和乌鲁克联军所灭。

拉特兰 (Rutland)美国佛蒙特州中部城市。人口 1.8 万(1980)。附近盛产大理石,有大理石城之称。工业以大理石加工业为盛,还有飞机零件、胶合板等。城东的绿山(Green)是旅游胜地。

拉特诺 (Rathenow)德国东部城市。属勃兰登堡州。在易北河支流哈弗尔河畔。人口 3.1 万(1984)。1295 年建市。铁路枢纽;河港。以光学精密仪器制造著名;还有机械、化学、食品加工等部门。有建于中世纪的教学和市政厅。

拉海德 (Er Rahad)苏丹中部城镇。在科尔多凡高原东侧,西北距欧拜伊德 72 公里。棉花、阿拉伯树胶、花生、芝麻、牲畜集散地。有轧棉、制革等小型工业。喀土穆—尼亚拉铁路在此与通往欧拜伊德的支线交会。

拉勒米 (Laramie)美国怀俄明州东南部城市。在拉勒米河畔。人口

2.4 万。1868 年为修建横贯大陆铁路而创建。是附近矿区(金、银、铁、煤、石油)和牧区的贸易中心。城西梅迪辛博(Medicine Bow)国家森林有数量

繁多的野生动物,著名狩猎地和夏季避暑地。有怀俄明大学,该校图书馆藏有西部开发史资料较富。

拉菲纳 (Lavena)列支敦士登南端村镇。距首都瓦杜兹约 8 公里。建于莱茵河畔的山谷水电站,与瑞士隔河相望。是该国重要的电力供应地之一。

拉萨尔 (La Salle)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城市。位于圣劳伦斯河中的蒙特利尔岛南岸,蒙特利尔市西南 11 公里。人口 7.6 万(1981)。十七世纪法国探险家和皮毛商在此建碉堡,1912 年建市,是蒙特利尔的工业和住宅卫星城市。

拉密堡 (Fort Lamy)“恩贾梅纳”的旧称。

拉维河 (Rāvi River)巴基斯坦旁遮普平原的河流。发源于印度喜马偕尔邦海拔 5,000 米以上的山区,在昌巴(Chamba)附近流入巴基斯坦, 经拉合尔,在锡德奈(Sidhnai)以下注入杰纳布河。长 725 公里。流域面积11,600 平方公里。沙达拉(Shahdara)站最大流量 15,40 米 2/秒,最小流量 34 米 2/秒。

拉斐特 (Lafayette)①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南部的城市。临弗米林河

(Vermillion),在巴顿鲁日西南 88 公里处。人口 8.2 万,大市区 15 万

(1980)。1770 年开始移民,1914 年建市。交通运输中心。周围是以甘蔗、水稻、棉花为主的农业区,并开采石油、天然气、岩盐、硫黄等。工业以炼油和农产品加工为盛。②美国印第安纳州西部城市。临沃巴什河,在印第安纳波利斯西北 93 公里处。人口 4.3 万,大市区 12.2 万(1980)。1825 年建镇,1853 年设市。铁路枢纽。农业地带的贸易中心。工业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还有铁路设备、铝制品、汽车的传动装置等工厂。普尔杜大学所在地, 还有州立农业大学等。

拉瑙湖 (Lanao Lake)菲律宾棉兰老岛的最大湖泊。位于该岛的北部,海拔 700 米。南北长 35.2 公里,东西最大宽度 27 公里,面积 340 平方

公里。最深 110—112 米(南端),最浅 10 米(北端),平均深 60.3 米。湖中有十多个小岛。沿湖有几座死火山。源自该湖的阿古斯河(Agus)注入保和海的伊利甘湾。湖水清澈,湖畔气候凉爽,是全岛最好的休养地。

拉蒙湾 (Lamon Bay)菲律宾吕宋岛东部海湾。北起波利略群岛,南至阿拉巴特岛(Alabat)。长 80 公里,宽 40 公里。水深 80—380 米。海岸线平直,缺少良港。受夏秋季台风影响较大,船舶靠港困难。沿岸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

拉雷多 (Laredo)美国得克萨斯州南部城市、河港。在美国、墨西哥边境格兰德河北岸,对岸为墨西哥的新拉雷多城,有铁路、泛美公路、国际航线(中继站)相连接。人口 9.1 万。1755 年由西班牙人创建。1852 年设市。周围灌溉农业发达,是葡萄、柚子和洋葱的产地。附近有煤、天然气、石油矿区。工业有炼油、铁路工厂、锑冶炼和服装制造等。旅游业亦盛。

拉塞瓦 (La Ceiba)洪都拉斯北部港市,阿特兰蒂达省(Atlántida) 首府。位于博尼托山(Bonito)山麓,濒加勒比海。人口 6.9 万(1982)。十九世纪末作为香蕉输出港而兴起,为全国三大港口之一。有大型香蕉切片制酱厂和棕榈油加工厂以及制革、锯木、鱼类冷藏加工等工业。铁路和公路枢纽。

拉塞尔 (Russell)新西兰北岛东北部小镇。位于群岛湾南岸,奥克兰以北 185 公里。人口 1,052(1986)。为小型渔港和夏季休养地。1840

年英国殖民者曾选作新西兰首府,翌年改以奥克兰为首府。镇中保留有建于1839 年的天主教修道院等古建筑。

拉塞讷 (La Seyne)全称“滨海拉塞讷”(La Seyne- sur-mer)。法国南部城市。在地中海的土伦湾内。人口 4.3 万(1982)。造船业重要, 生产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等专用船;建有军用船坞。还有铁路器材等工业。

拉赫季 (Lahij)也门南部城市,距亚丁 34 公里。曾是拉赫季苏丹国的首府,又名豪泰(al-Hawthah)。人口 1.1 万。位于提班涸河(Wadi Tibban)的一个肥沃绿洲中,海拔 130 米。附近依靠涸河灌溉种植椰枣、柠檬、香蕉和多种蔬菜。

拉赫蒂 (Lahti)芬兰南部城市。在派延奈湖南端。人口 9.5 万(1981)。建于 1878 年。铁路枢纽。新工业中心。家具制造工业著名,并有木材加工、玻璃制造、啤酒、火柴、制鞋等工业。是芬兰重要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所在地。国际著名的冬季运动场,每年举行滑雪锦标赛。有艺术和历史博物馆。

拉潘帕 (La Pampa)阿根廷中部的省。东邻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南界科罗拉多河。面积 14.34 万平方公里。人口 26 万(1991)。首府圣罗莎。位于干旱的潘帕斯平原,地势自西向东缓斜。西部为干旱区,有丘陵、沼泽洼地和荒漠,多咸水湖、盐沼,土壤贫瘠,居民稀少;东部为半干旱区,多淡水湖泊,土壤较肥沃,为农牧业生产的基地,主产小麦、玉米、亚麻、大麦、苜蓿,饲养牛、羊等。有制乳、肉类加工和冷藏、面粉等工业。

拉丁帝国 (Latin Empire)古国名。1204 年,西欧国家封建主在罗马教皇号召下发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在拜占庭帝国领土上按西欧形式建立的封建国家。称拉丁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1261 年拜占庭帝国收复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国灭亡。

拉丁美洲 (Latin America)美国以南所有美洲的通称。地处北纬 32

°42′和南纬 56°54′之间,包括北美洲的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因长期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等拉丁语族国家的殖民地(有 18 个国家通行西班牙语,巴西通行葡萄牙语,海地通行法语),故被称为拉丁美洲。东濒太平洋,西临大西洋,南北全长 11,000 多公里,东西最宽处 5,100 多公里,最窄处巴拿马地峡仅宽 48 公里。总面积 2,072 万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岛屿)。人口约 3.78 亿(1982),主要是印欧混血种人、黑白混血种人和白人,次为印第安人和黑人等。西北部有墨西哥高原,往南变狭为巴拿马地峡;东北有一系列断续延伸的岛弧:西印度群岛;安第斯山脉纵贯南美洲的西部,东部高原和平原相间。多火山,活火山占世界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地震频繁。赤道大致横贯中部,约 80%的面积处于热带,暖热湿润气候占优势。矿产资源丰富,铁、铜、铝土、镍、银、铅、锌、锡、铋、锑、石油、硝石、硫黄等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全洲森林覆盖率达 44%,森林蓄积量788 亿立方米,遥居世界各洲之冠,并盛产红木、檀香木、巴西木、香膏木、花梨木等贵重木材。可开发的水电资源丰富,每年可发电 18,500 亿度。近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是印加文化和玛雅文化的发祥地。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先后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十九世纪初,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获得独立。现在拉丁美洲共有 33 个国家:西北部的墨西哥,中美洲的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伯利兹,西印度群岛的古巴、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牙买加、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巴巴多斯、格林纳达、巴哈马、多米尼加联邦、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南美洲的圭亚那、苏里南、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西、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此外还有十多个地区仍处于英、美、法、荷殖民统治下:英国殖民地有安圭拉岛、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蒙特塞拉特;美国殖民地有波多黎各、美属维尔京群岛; 法国殖民地有瓜德罗普、马提尼克、法属圭亚那;荷兰殖民地有荷属安的列斯群岛。

拉马卡拉 (Lama-Kara)亦称“卡拉”(Kara)。多哥城市,卡拉区首府。位于拉卡拉河北岸,南距索科德 60 公里。人口 2 万(1976)。附近是重要农业区,盛产花生。北部最大经济中心,有全国第二大纺织厂,还有啤酒厂、发电站以及食品、家具、农产品加工等工业。南北干线公路通洛美和达庞。北面尼亚姆图古有国际航空站。

拉马特甘 (Ramat Gan)以色列西岸城市。人口 11.7 万(1984)。为特拉维夫—雅法城镇群中的最大卫星城,位于特拉维夫东北。始建于 1924 年,原为犹太人的定居点,以种植柑橘与饲养乳畜为主。现为工业中心和城镇群中的主要绿化区。有巧克力、柑橘加工、纺织(棉、毛、亚麻)、建筑材料、卷烟、电工器材、家具等工厂。附近有大型体育场。

拉乌尼翁 (La Unión) ①萨尔瓦多东部边境省。北邻洪都拉斯,东南濒丰塞卡湾。面积 2,074 平方公里。人口 36.1 万(1987)。首府拉乌尼翁。地势从西部山地向东南沿海平原倾斜。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 22℃ 以上,年降水量 1,700 毫米。1865 年设省。全国重要的畜牧区,以饲养猪、牛和家禽为主,还种植芝麻、棉花、玉米、咖啡、甘蔗等。有金、银、石棉等矿产。富森林资源。有泛美公路、铁路通过。②萨尔瓦多东部港市,拉乌尼翁省首府。在孔查瓦火山(Conchahua)北麓,濒临拉乌尼翁湾。人口 4.8 万(1980)。始建于十八世纪末。1947 年遭地震破坏后重建。内地畜牧区的商业和工业中心。全国第二大港,能停泊吃水 8.5 米深的船只。集中全国进口货物的三分之二和出口货物的三分之一。主要输出咖啡、皮革、剑麻扣秘鲁香液。有玳瑁制品加工和海滨旅游业。渔港。交通发达,国际铁路终点站, 泛美公路枢纽,有飞机场。

拉瓜伊拉 (La Guaira)委内瑞拉重要海港。北滨加勒比海,南距加拉加斯仅 11 公里,有高速公路相通。人口 2 万,包括郊区近 7 万。1577 年建港。1812 年曾遭地震破坏。港口设施优良,有干船坞和造船厂。加拉加斯外港,全国对外贸易的一半经此出入,出口可可、咖啡、烟草、皮革、木材等;进口工业品。有木材加工、皮革等工业。西有迈克蒂亚国际机场。附近辟有海滨休养地。

拉尔卡纳 (Lārkāna)巴基斯坦中南部城市。在苏库尔西南。人口 12.3万(1981)。附近产小麦、稻、甘蔗、骆驼、羊。贸易中心。以制造金属器皿著名。铁路、公路通苏库尔、贾克巴巴德、达杜等地。古迹有碉堡、陵墓等。

拉尔维克 (Larvik)挪威东南部的海港。在拉尔维克峡湾湾顶,洛根河口,东北距首都奥斯陆 105 公里。人口 9,600。建于十七世纪。为渔业、捕鲸、航运和工业中心。有火车轮渡同丹麦日德兰半岛上的腓得烈港联系。附近有花岗岩采石场。

拉皮德城 (Rapid City)美国南达科他州西南部城市。在怀俄明州州界以东 70 公里。人口 4.6 万(1980)。1876 年始建。1882 年设市。是通往黑山(Black Hills)的门户。密苏里河以西地区的商业中心,家畜和金、铀、云母、银、铍等矿产的集散地。工业规模小,有木材、肉类加工、水泥和面粉等厂。有南达科他矿冶学校,内有地质陈列馆。城东有美国战略空军基地。黑山区为游览中心。

拉多加湖 旧称“涅瓦湖”。欧洲第一大淡水湖。在俄罗斯欧洲部分西北部。湖面海拔 5 米。长 219 公里,平均宽 83 公里,面积 1.81 万平方公里

(包括湖内约 660 个小岩岛)。平均深 51 米,北部最深处 230 米,蓄水 908

立方公里。北岸高陡,南岸低平,多岬角,西北部湖岸曲折。结冰期长 3—4 个月(12 月至次年 3 月)。有沃尔霍夫、斯维里等河注入。西南岸有涅瓦河流出,通连波罗的海。湖中风浪大,南岸凿有通航运河,为白海—波罗的海及伏尔加河—波罗的海两水道的重要航道。盛产多种鱼类。

拉齐布日 (Racibórz)波兰南部卡托维兹省城市。临奥得河上游,靠近捷克边境。人口 5.7 万(1982)。重要的工业中心,高压锅和电极生产尤有名,还有机械、化学、木材、食品等工业。自古为交通孔道,现波、捷间铁路和公路仍经此。

拉克伦河 (Lachlan River)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中南部河流。发源于古尔本以西的澳大利亚山脉,向西北再转向西南流,在巴尔拉纳德

(Balranald)东北 64 公里处流入马兰比吉河。全长 1,484 公里。中、下游均有水库,富灌溉之利。

拉克罗斯 (La Crosse)美国威斯康星州西部城市。临密西西比河。人口 4.8 万(1980)。十八世纪末法国人的贸易站,1840 年建居民点,1856 年设市。铁路枢纽;水运和空运发达。是农业地区的贸易中心。早期工业以木材加工为主,现主要有空调设备、汽车和飞机仪表、卡车、拖车、农业机器、服装、塑料制品等。

拉克绍尔 (Raxaul)印度比哈尔邦北部边境城镇。与尼泊尔的比尔根杰(Birganj)相对。人口 1.2 万。有铁路和公路通尼泊尔,是尼泊尔物资进出和对外贸易的重要转口站。

拉里奥哈 (La Rioja)①阿根廷西北部边境省。西邻智利。面积约 9 万平方公里。人口 22.1 万(1991)。首府拉里奥哈。西北部为安第斯山区, 多 6,00 米以上的雪峰,东南部为平原。大陆性干旱气候,年降水量不足 200 毫米;谷地气候炎热。河流多为短小的内流河。由于缺水,仅谷地有小规模的灌溉农业,产小麦、玉米、葡萄、橄榄、柑橘、烟草和苜蓿。山区放牧牛、羊。矿业占有重要地位,有金、银、铜、镍、锡、煤、盐等矿产,以海拔 5, 000 米的法马蒂纳铜矿最为著名。工业有纺织、榨油、石粉、酿酒等。有铁路、公路通图库曼和科尔多瓦。②阿根廷西北部城市,拉里奥哈省首府。位于贝拉斯科山麓拉里奥哈河畔。人口 6.7 万(1980)。始建于 1591 年。1894 年遭地震破坏,后重建。附近灌溉农业区的商业中心。有葡萄酒酿造、食品、纺织、冶金等工业,由拉里奥哈河上的水电站供应电力和水。交通方便,有殖民时期建筑和印加文物博物馆。

拉杰布尔 (Rajpura)一译“拉贾普拉”。印度哈里亚纳邦西北部城市。在安巴拉的西面,铁路与公路线上。电缆、光学仪器制造重要。

拉杰沙希 (Rājshāhi)孟加拉国中西部工商业城市。拉杰沙希专区、

县府所在地。在恒河北岸。人口 17.2 万(1981)。街道沿河作线状分布。有丝纺织、火柴、农产品加工等工厂。铁路、公路通纳瓦布甘季(Nawabganj)、伊舒尔迪(Ishurdi)等地。1953 年设立拉杰沙希大学。还有博物馆。

拉杰果德 (Rǎjkot)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城市。在卡提阿瓦半岛中部。人口 44.5 万(1991)。铁路与公路交通枢纽,有航空站。半岛的商业中心。工业有棉与丝纺织、化学、机械与陶瓷。重要的花卉生产区中心。

拉迪格岛 (La Digue Island)塞舌尔的岛屿。在印度洋中西部, 位于南纬 4°22′、东经 55°50′,西南距维多利亚 56 公里。岛长 6.4 公里, 宽 3.2 公里,面积 9.6 平方公里。人口 1,970(1985)。居民多从事农、渔业,产香草、椰干等。风光绮丽,以珍奇的稀有动植物吸引游客。

拉罗马纳 (La Romana)多米尼加共和国东南岸港市,拉罗马纳省省会。位于加勒比海岸,西距圣多明各 100 公里。人口 9.2 万(1981)。始建于十九世纪末。内地甘蔗、咖啡、烟草、牲畜等农畜产品的集散地。有全国最大的制糖厂,并有食品、制皂、制革、面粉、造纸等工业。渔业基地。出口以糖为大宗。公路通圣佩德罗和埃尔塞沃。

拉罗谢尔 ( La Rochelle )法国西部城市,滨海夏朗德省

(Charente-Maritime)首府。位于大西洋沿岸。人口约 7.6 万,包括郊区约

10 万(1982)。据史籍记载,1023 年已为城市。十四至十七世纪时是法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现仍为法国大西洋岸的渔港和商港。有鱼罐头制造、冶金、蒸馏水制造工业,还有造船、化学、纺织等部门。

拉姆安拉 一译“拉马拉”。巴勒斯坦中部城市。位于耶路撒冷以北山区,海拔 872 米。人口 1.3 万(1984),其中约一半是基督教徒。夏季较凉爽,成为耶路撒冷的住宅区与避暑胜地。周围为油橄榄与葡萄产区。耶路撒冷机场亦在该城附近。

拉绍德封 (La Chaux-de-Fonds)瑞士西部城市。有纳沙泰尔湖北部、侏罗山谷,近法国边界。人口 3.7 万(1981),主要讲法语。1656 年设市。铁路枢纽和航空港。钟表制造业中心,机器制造、印刷业也较著名。有钟表技术学校、音乐艺术和商业学校以及人类、历史、艺术博物馆等。

拉查杜岬 (Cape Rachado)一译“路骨岬”。亦名“丹戎端”(Tanjong Tuan)。马来西亚森美兰州海滨岬角。位于波德申港东南方 15 公里。突出于

马六甲海峡东岸,圆形崖丘,高 118 米,植被茂密,有灯塔与古堡(建于 1847

年)。是马六甲海峡最窄处,仅宽 32 公里。天气晴朗时可从塔顶的望远镜中远眺对岸苏门答腊的鲁八岛,灯塔为重要航标。

拉兹格勒 保加利亚东北部城市,拉兹格勒州首府。在别利洛姆河畔。人口 4.3 万。十五到十九世纪曾属土耳其。制药工业有名,主要制造抗生素, 还有陶瓷、玻璃、机械制造、食品等工业。位处出产谷物、蔬菜、木材等的农业区中心。市内有十七世纪古迹、博物馆等。

拉济姆湖 (Lacul Razim)罗马尼亚黑海沿岸的潟湖。在多瑙河三角洲的南面,有狭窄的沙嘴和黑海相隔。面积 390 平方公里。连同它的分湖锡诺耶湖等,总面积约 1,000 平方公里。水浅。引多瑙河的汊河圣格奥尔基河水使湖水淡化。有渔业。湖中多水禽。

拉哥尼亚 (Laconia, Lakonika)古地区名。在今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南部,东临爱琴海,南濒地中海。多山,河谷土地肥沃,适于农耕。约公元前十一世纪为多利亚人占据。公元前九至前八世纪,形成斯巴达奴隶

制国家。

拉翁火山 (Raung)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部的火山。位于班纽万吉的西北,伊真火山高原上。由 4 座火山组成,其中以拉翁火山最高,海拔 3, 332 米。顶部平坦,有一个破火山口经常冒烟。

拉海德河 (Rahad River)青尼罗河支流。源出埃塞俄比亚高原塔纳湖西。西北流约 500 公里,至苏丹瓦德迈达尼北注入青尼罗河。流量季节变化大,冬枯夏涨。下游大水时可通航。1973 年起兴建拉海德水利工程,灌溉拉海德河与青尼罗河间农田,种植棉花、花生和蔬菜。

拉脱维亚 国名。在东欧平原西部,临波罗的海东岸,里加湾深入内陆; 同爱沙尼亚、俄罗斯、白俄罗斯和立陶宛接壤。面积 6.37 万平方公里。人口

268.7 刀(1990),约 60%是拉脱维亚人,30%是俄罗斯人。首都里加。平原、低地和低矮丘陵相间,四分之三地区在海拔 120 米以下,最高点海拔 311 米。温带阔叶林气候。年降水量 550—800 毫米,较湿润。多湖沼。森林约占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泥炭资源丰富。十八世纪并入帝俄。1919 年独立。1940 年再并入苏联,名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1 年 8 月 22 日宣告独立,名拉脱维亚共和国。主要工业部门是机械制造(机车车辆、电机、精密机床、无线电)、木材加工、制药、纺织、食品加工。乳、肉畜牧业重要。饲料作物占播种面积的一半左右。农作物有黑麦、亚麻、甜菜等。

拉塔昆加 (Latacunga)厄瓜多尔中部城市,科托帕希省(Cotopaxi) 首府。位于安第斯山间科托帕希火山西南 32 公里的拉塔昆加谷地内,海拔 2, 800 米,东北距基多 80 公里。人口 5.6 万(1981)。始建于 1534 年。曾屡遭火山爆发和地震严重毁坏,1797 年被全毁,后重建。附近农业区和牧牛区的商业中心,农畜产品在此集散。有造纸、纺织、面粉、制乳、建筑材料、家具和陶器等工业。铁路枢纽,有飞机场。

拉塔基亚 (Latakia)叙利亚最大海港,拉塔基亚省省会。人口 23 万

(1985)。建在地中海东岸的吉亚拉角(Ras Ziyarah)上,港湾良好。有叙利亚西北部广阔农业区作为腹地。出口货物以烟草最为著名,还有谷物、棉花、水果、鸡蛋、植物油、陶器、沥青等。有轧棉、榨油、制革等工业,以及海绵采集业。

拉彭兰塔 (Lappeenranta)芬兰东南、靠近俄罗斯的城市。在塞马湖南岸。人口 5.4 万(1981)。建于 1649 年。中世纪时为重要贸易中心。铁路枢纽,芬兰和俄罗斯交通要冲。有国营硫酸厂,并有木材加工、水泥和机器制造厂。因有良好的湖泊和矿泉,成为著名的疗养地。

拉奥罗亚 ( La Oroya )秘鲁中部城市。在中央高原曼塔罗河

(Mantaro)与尧利河(Yauli)的汇合处,西南距利马 187 公里。海拔约 3, 600 米。人口 3.5 万(1981)。附近多矿山;为铜、铅、锌、银、金等多种金属的冶炼中心。城西南有水电站。重要铁路枢纽:北通塞罗—德帕斯科, 南抵万卡约和万卡韦利卡,西达利马和卡亚俄。

拉普拉塔 (La Plata)阿根廷东部大西洋岸城市和重要港口,布宜诺斯艾利斯省首府。在拉音拉塔河口南岸,西北距首都 56 公里。人口 44.5

万(1980)。 1882 年以恩塞尼亚达镇为基础建城,并选为省会;1952—1955 年曾改名埃娃·庇隆(Eva Peron)。外港恩塞尼亚达,为大型的人工深水港,港口设施优良,可停泊巨轮,为潘帕斯地区的农、畜产品主要输出港,

吞吐量居全国第二位。工业以肉类加工、面粉和石油提炼为主。有 1884 年创设的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博物馆、图书馆等,其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富藏绝灭动物标本著名。

拉塞雷纳 (La Serena)智利中北部城市,科金博区首府。位于埃尔基河(Elqui)南岸沿海台地上,西南距外港科金博 13 公里。人口 8.7 万

(1982)。始建于 1544 年,1552 年设市。农牧业区贸易中心。工业有罐头食品、乳制品、制鞋等。市内多教学(29 座)和修道院。重要的旅游中心。拉瓦尔品第 (Rāwalpindl)巴基斯坦东北部城市,拉瓦尔品第专区行

政中心。位于博德瓦尔高原上,东北距伊斯兰堡 11 公里。人口 80.6 万(1981)。 1959—1969 年曾为临时首都。向为战略要地和兵营。工商业中心。工业有机

车制造、纺织、炼油、制药、铸铁、皮革等。西北 30 公里的瓦村(Wah)有全国最大兵工厂。交通枢纽。铁路、公路西北经白沙瓦到阿富汗首都喀布尔, 东南经拉合尔抵印度首都新德里,东北有公路联伊斯兰堡。在新首都规划中, 将与伊斯兰堡连接成大首都区。

拉卢维耶尔 (La Louvière)比利时南部城市。在沙勒罗瓦—布鲁塞尔运河上,离重要工业城市沙勒罗瓦仅 20 公里。人口 7.6 万(1983)。有煤矿。钢铁工业中心,还有玻璃、陶器、机车制造等工业。

拉芒什海峡 (La Manche)法语对“英吉利海峡”的称呼。

拉克沙群岛 (Lakshadweep)印度的中央直辖区。在印度半岛西南阿拉伯海上,距马拉巴尔海岸约 300 公里。介于北纬 8°—12°20′、东经 71

°45′—74°之间。包括最北部的阿明迪维群岛、拉克代夫群岛和南端的米尼科伊岛,共 25 个岛,面积 32 平方公里。人口 5.2 万(1991)。首府卡瓦

拉蒂(Kavaratti)。由水下火山锥周围的珊瑚礁逐步发展而成,海拔一般 3

—5 米。各岛面积均小,最大的米尼科伊岛仅 4.53 平方公里。气候终年湿热, 年降水量 2,500 毫米左右。盛产椰子及椰制品,渔业亦重要。还有面包树、甘薯、柑橘和蔬菜。工业主要为家庭手工业,有编结椰子纤维、加工椰仁和晒鱼干等。已发展鱼类罐头厂、椰纤维厂和小规模的针织厂、手工纺织厂。

拉克鲁斯港 (Puerto La Cruz)委内瑞拉东北部海港。北临加勒比海,西南离巴塞罗那 10 公里,东北距关塔港 5 公里。人口 8.2 万(1981)。原为渔村,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于东部平原石油开采而成为石油输出港;现超过州首府巴塞罗那成为该地区的商业中心。安索阿特吉州、瓜里科州和莫纳加斯州各油田 3 条输油管的终点;设有大油库和炼油厂。同巴塞罗那和关塔组成工业综合体。

拉杰南德冈 (Raj Nandgaon)印度中央邦南部城市。在加尔各答— 孟买铁路线上,公路中心。人口 4.1 万。有碾米、面粉和棉纺织工业。还有五金和器皿制造业。

拉罗汤加岛 (Rarotonga Island)太平洋中南部库克群岛最大岛屿。位于南纬 21°14′、西经 159°46′。陆地面积 67 平方公里。人口 9,810。椭圆形火山岛,珊瑚礁环绕,中部为山地。土壤肥沃,盛产柑橘等热带、亚热带水果。北岸中部的阿瓦鲁阿(Avarua)是库克群岛的首府和主要港口。附近的阿瓦提乌(Avatiu)是另一港口。西北端尼卡奥(Nikao)有国际机场。有环岛公路。建有果汁罐头厂、服装厂等。

拉帕尔马岛 (La Palma)在北大西洋加那利群岛西部,属西班牙圣克鲁斯—特内里费省。位于北纬 28°28′—28°50′、西经 17°46′—17

°49′。面积 730 平方公里。人口 8.2 万(1981)。火山岛。地势崎岖,最高峰 2,423 米;有直径 10 公里的巨大火山口,辟为国家公园。气候温和干燥。山坡有森林。农业分布于沿海平原,产香蕉、烟叶、蔬菜、甘蔗、水果、谷物、葡萄等。有酿酒、制糖、面粉等工厂。伐木业、渔业和刺绣等手工业亦重要。

拉姆章格尔 (Rum Jungle)一译“酒林镇”。澳大利亚北部地方矿业小镇。在达尔文南 64 公里,达尔文至伯德姆铁路线上。1872 年发现金矿, 1949 年后曾为重要的铀矿产区。

拉科尼亚州 (Lakonias)希腊行政区。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南。包括南端三半岛中的两个。面积 3,636 平方公里。人口 9.3 万(1981)。首府斯巴达。境内横亘塔耶托斯山(Táiyetos),最高峰圣伊利亚斯(AyiosIlias),海拔 2,402 米。中央为埃夫罗塔斯河(Evrotas)谷地。东部为丘陵。有新石器时代遗物。希腊古代重要地区,迈锡尼时代文化(公元前 1400—前 110 年)发达。荷马史诗中称为强大王国。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并有灌溉农业。有铁和大理石矿产。

拉科鲁尼亚 ①西班牙西北端省名。北临比斯开湾,西滨大西洋。面积7,902 平方公里。人口 108.3 万(1981)。首府拉科鲁尼亚。下沉海岸,曲折多海湾。内陆有坎塔布连山地,巨大花岗岩块菲尼斯特雷角(Finisterre) 突出大西洋中。捕鱼和鱼品加工等轻工业较重要。约三分之一面积种植玉米、马铃薯等。养牛业重要。有少量锡、铜、褐煤开采。②西班牙西北端城市, 拉科鲁尼亚省首府。位于科鲁尼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处。是西欧到中美和南美航路的要站。西班牙北部的重要港口。人口 23.2 万(1981)。出口以农产品(洋葱、马铃薯等)为主。是全国主要渔业基地之一。有制盐、罐头、香烟、渔轮制造等工业。有腓尼基人、罗马人和摩尔人的古建筑,海滩疗养业甚盛。

拉贾斯坦邦 (Rājasthān State)印度西部的邦,与巴基斯坦接壤。面积 34.2 万平方公里。人口 4,388.1 万(1991)。首府斋浦尔。气候干燥, 年降水量由东而西递减,从 800 毫米到 100 毫米以下或甚至数年无雨。东部昌巴尔河(恒河支流)流域,为半干旱的农业地区。西部拉贾斯坦平原,与巴基斯坦之间塔尔沙漠属内陆水系,为农牧业地区。中部有阿拉瓦利山脉西南—东北绵亘,为东部半干旱区与西部干旱区的天然分界。农牧业为主,有小麦、小米、稻谷、豆类和棉花等农作物和牛、绵羊、山羊和骆驼等牲畜。矿产有食盐、铅、锌、铜、云母、绿柱石、大理石等。工业有棉毛纺织、采盐、采大理石、炼铜、炼锌、玻璃、化学、机械等。德里—孟买、阿格拉— 孟买和阿杰梅尔—印多尔铁路通过。

拉贾蒙德里 (Rājahmundry)印度安得拉邦东部戈达瓦里河三角洲顶端的城市。人口连郊区 26.8 万(1981)。历史古城。有运河通至卡基纳达港和维贾亚瓦。现为三角洲的贸易中心。城市沿戈达瓦里河和通加尔各答铁路成带状发展。有纸张、地毯、家具、烟草、炼铝、炼铜、车辆零件等工业。戈达瓦里河流域木筏集中地。

拉特立尼达 (La Trinidad)菲律宾吕宋岛城镇。本格特省(Benguet) 首府。位于该省西南,南距碧瑶 5 公里。海拔 2,400 米。人口约 1.7 万。火山灰堆积区,土壤肥沃,多种蔬菜。气候凉爽,为避暑胜地。

拉特纳普勒 (Ratnaoura)僧伽罗语意为“宝石城”。斯里兰卡中央

山区城市。位于卡鲁河谷,科伦坡东南 64 公里。人口 3.7 万(1981)。公路和铁路与全国各地相通。全国最集中的宝石产地。有红宝石、绿宝石、蓝宝石等,还有石墨矿。宝石工业的中心。产橡胶、茶叶、稻米、椰子、槟榔和蔬菜等。附近有大胶园。离城不远的斯里帕达峰(亚当峰),也称“圣足山”, 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和游览区。

拉斯韦加斯 (Las Vegas)美国内华达州最南端城市。人口 16.4 万

(1980)。1855 年由摩门教徒始建,1911 年建市。为附近矿业、畜牧业地区商业中心。1931 年于东南 40 公里处建胡佛水库后迅速发展,以赌城著称, 多夜总会和豪华饭店。旅游业为主要经济部门。

拉斯加里卜 埃及油田。在苏伊士湾西岸。附近沿海还有胡加达

(Hurghada)、杰姆塞(Ge- msa)、乌姆尤斯尔(Umm el yusr)、拉斯巴克尔(RasBakr)、拉斯阿密尔(Ras Amir)等油田。统称东部沙漠油田。是埃及开发最早的油田区。

拉斯拉努夫 (Ra’s al Unūf)利比亚油港。在苏尔特湾南岸。4座深水码头可接纳 25 万吨级油轮。有 226 公里的复线输油管通阿马勒等油田,年输油能力 3,700 万吨。为全国第二个石油化工基地,大型现代化炼油厂和乙烯厂已于 1984 年投产。

拉斯图维尔 (Lastoursville)加蓬东部城镇。在奥果韦河中游左岸。有砂金开采业。奥果韦河航运起点,雨季汽轮下行直达河口。有航空站。

拉斯佩齐亚 (La Speza)意大利中北部港市。位于利古里亚海的斯佩齐亚湾顶端,西北距热那亚 80 公里。人口 11.3 万(1982)。工业以造船

(包括舰艇制造)、炼油与机械为主。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港。意大利主要海军基地,并建有海军兵工厂。设有海军博物馆。附近的古城卢尼(Luni) 有古罗马时代遗迹。

拉普拉塔河 (Río de la Plata)西班牙语意即“银河”。南美洲巴拉那河与乌拉圭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部分,为宽阔的喇叭形三角港,长约 320

公里。河口最宽处 223 公里,水面 3.5 万平方公里,为世界上最宽的河口之一。西北段因河水大量注入,为淡水;东南段受海洋影响,为咸水。流量约

4.2 万米 2/秒。由于巴拉那河、乌拉圭河每年挟带着大量的泥沙,河水混浊, 多沙洲浅滩,须经常疏浚航道,方可通行大型海轮。沿岸有布宜诺斯艾利斯、拉音拉塔(阿根廷)、蒙得维的亚、科洛尼亚、马尔多纳多(乌拉圭)等重要港口,阿根廷、乌拉圭绝大部分出口物资经此输出。两岸亦为两国人口最密集、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

拉普杰夫海 一译“拉普帖夫海”。北冰洋边海。在俄罗斯北地群岛同新西伯利亚群岛间,东、西分别经德米特里·拉普杰夫和维利基茨基海峡通东西伯利亚海和喀拉海。面积 66.2 万平方公里,平均深 533 米,最深 3,385 米。北深南浅。大陆架面积占全海的四分之三。盐度从南部的 20‰到北部的34‰。勒拿河、哈坦加河、亚纳河等注入。全年结冰期长达 9 个多月。夏季有两个半月(7 月上旬—10 月)借助破冰船可通航。产北欧海豹、海象、白熊等。夏季沿岸栖息有大量海鸟。主要港口提克西。

拉德博伊尔 (Radebeul)德国东部城市。在易北河畔,东南距德累斯顿约 7 公里。人口 3.4 万(1984)。工业有印刷机械制造、制药、制鞋、食品加工等。城郊种植花卉、蔬菜、葡萄。

拉布拉多半岛 (Labrador Peninsula)加拿大东部半岛。东南以贝尔

岛海峡与纽芬兰岛相隔。东部属纽芬兰省,西部和西南部属魁北克省。面积140 万平方公里。人口 3.4 万,除白人外,还有印第安人和因纽特(爱斯基

摩)人。地表起伏不大,为海拔 300—900 米的低高原,北部的托加特山

(Torugat)高 1,500 米以上。湖泊众多,有“湖泊高原”之称。拉布拉多寒流流经东岸,气候凛冽,9 月至次年 6 月地表均为冰雪覆盖。冬季海岸封冻。河谷地带有茂密森林,以黑云杉为主。矿藏丰富,有富铁矿可露天开采, 此外还有铜、石墨、云母、镍等。河流湍急,多瀑布,富水力,是世界上水力蕴藏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大部尚未开发。因纽特(爱斯基摩)人和印第安人以捕鱼、狩猎为生。古斯贝(Goose Bay)空军基地在梅尔维尔湖南岸哈密尔顿因莱特(Hamilton Inlet),是加、美空军联防组成部分之一。

拉希姆亚尔汗 (Rahimyār Khān)巴基斯坦旁遮普省东南部城市。在苏库尔的东北部。人口 11.9 万(1981)。棉花、小麦、稻的集散地。工业以棉纺织为主,有铁路、公路通巴哈瓦尔布尔、木尔坦和苏库尔等地。

拉彼鲁兹海峡 (La Pérouse Strait)日本称“宗谷海峡”。日本北海道与俄罗斯萨哈林岛(库页岛)之间的海峡。宗谷岬与克里利昂角间海峡最窄处宽约 45 公里。一般水深 50 米,中部最深处 67 米。6 月北部水温为5.5℃,盐度 32.5‰,南部水温 10—11℃,盐度 34.1‰。对马海流(暖流) 的支流经日本海通过宗谷海峡与南下的鄂霍次克海寒流相遇于北海道东北海域,夏季常有浓雾,冬季多流冰。扼日本海与鄂霍次克海航线要冲。为日本海北部进出太平洋必经的航路。

拉斯克鲁塞斯 (Las Cruces)美国新墨西哥州西南部城市。靠近格兰德河,在得克萨斯州埃尔帕索以北 72 公里。1848 年开始殖民,1907 年设镇。人口 4.5 万(1980)。周围灌溉农业发达,盛产棉花、甜菜、水果。工业有纺织、罐头食品。附近有白沙(The White Sands)导弹发射试验场。市郊有古碉堡、旧城遗址和死火山等。有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和博物馆。旅游地。

拉斯帕尔马斯 (Las Palmas)北大西洋加那利群岛最大港市,拉斯帕尔马斯省首府。在大加那利岛东北岸。人口 36.6 万(1981)。 1478 年后曾为西班牙统治加那利群岛的据点。渔业重要。工业以鱼类加工为主,还有酿酒、造船、日用品等工业。输出水果、早春蔬菜、罐头、腌干鱼、葡萄酒等。地处欧、非、南美间航运要冲,是来往船只的燃料供应站。终年气候温和,风景秀丽,附近有熄火山与雪峰、林泉之胜。著名游览地,冬季旅游业尤盛。

拉斯彼德拉斯 (Las Piedras)乌拉圭城市。位于首都蒙得维的亚正北约 24 公里。人口 5.4 万。乌拉圭独立战争期间决定性战役(1811 年)所在地。全省主要的商业和加工中心。工业以食品加工、酿酒为主。以饲养■

◻(美洲鸵鸟)和赛马活动闻名;建有大型饲养场及赛马场。向外输出■◻ 羽毛。铁路、公路交通发达。市内有著名的哥特式西里西亚大教堂。游览业甚盛。

拉贝河畔乌斯季 (Ustínad Labem)捷克西北部城市,北捷克州首府。在拉贝河和比利纳河(Bílina)汇流处。人口 9 万(1984)。初建于公元八世纪。水、陆运输枢纽。近郊有褐煤矿。化学工业中心,生产化肥、染料、人造纤维等,还有冶金、机械、玻璃、纺织、食品加工和印刷业等。设有无机化学研究所。

拉杰马哈尔丘陵 (Rajmahal Hills)在印度比哈尔邦,恒河南侧。

是德干半岛的东北缘,乔塔纳格普尔高原的一部分。呈东北走向,海拔平均400 米,最高点 567 米。切割破碎,北坡陡峻。恒河与达莫达尔河的分水界。

拉普拉塔联合省 (Provincias Unidas del Río deLaplata)阿根廷独立战争时期创立的国家组织形式。1810 年,在今布宜诺斯艾利斯爆发反西班牙殖民统治革命运动,建立临时政府。1816 年宣布成立拉普拉塔联合省,或称南美联合省。名义上包括今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和玻利维亚, 实际上巴、乌、玻均分别建国。1826 年改组为阿根廷联邦。

拉斐尔 乌达内塔大桥 ( Puente del General Ra- fael Urdaneta)又名“马拉开波—帕尔马雷霍大桥”(Maracaibo-palmarejo)。委内瑞拉西北部马拉开波湖口的 5 孔大桥。架于马拉开波湖通委内瑞拉湾水道的两岸。桥长 8,740 米,宽 18 米,最高处距水面 45 米,是世界上预应力混凝土墩距最长的大桥之一。1958 年动工,1961 年通车。它沟通了湖周围的公路网,使马拉开波同东岸的石油城以及其他大城市的联系更为便捷,对马拉开波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拉默纳特布勒姆半岛 (Ramanathapuram Peninsu-la)一译“拉马纳塔普拉姆半岛”。印度半岛东南部的一个小半岛。介于保克海峡与马纳尔湾之间。是由韦加伊河从马杜赖丘陵携带下来的冲积物沉积而成。有铁路穿过半岛,经亚当桥到斯里兰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