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画[一]

玉野 日本本州西南岸城市。临濑户内海,属冈山县。人口 7.7 万

(1986)。二十世纪初筑港并建铁路。1940 年设市。造船工业城市,还有化学、食品、金属制品、炼铜等工业。

札幌 日本北海道的首府、最大城市和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在石狩平原西南部。石狩川支流丰平川流贯。人口 152.8 万 (1986)。 1869 年作为行政中心兴建。1922 年设市。奶酪业、印刷、金属制品、造纸、家具较发达。还有机械工业和铅、锌采矿业。陆空交通枢纽。外港小樽市。有北海道大学以及植物园、温泉等。

末罗游 也译“末罗瑜”。印度尼西亚古王国。约兴起于公元七世纪中叶,位于马六甲海峡沿岸,一般认为在今苏门答腊东南部占碑地区。定都末罗游城,是当时海峡地带最大的海港,为唐代中国和印度进行海上经济文化交流的孔道。公元 644 年和 645 年,末罗游曾遣使中国。后为室利佛逝征服。

丕林岛 (Perim Island)红海海口曼德海峡中的小岛。在阿拉伯半岛赛义德酋长角外。为一光秃火山岛,长约 5 公里,宽约 3 公里,面积 13 平方公里。1738 年被法国侵占。1799 年英国暂时占领,1857 年再度占领, 以其西南部港口为加煤站,后又在北岸建立机场。1936 年加煤站停止使用。1937 年该岛并入亚丁殖民地。1967 年南也门独立后属该国,现为也门共和国领土一部分。居民仅数百人,大都从事渔业。

打拉 (Tarlac)菲律宾城市,打拉省首府。位于吕宋岛打拉河中游, 马尼拉西北 105 公里。人口 13.5 万。建于 1686 年。交通中心。马尼拉至仁牙因的铁路通过。稻、椰子、甘蔗、烟草的集散地。有打拉理工学院。

打拉根 (Tarakan)印度尼西亚东加里曼丹省港口。位于苏拉威西海西岸打拉根岛西南头,港口水深。岛上及附近海域开采石油,内地有锯木厂, 海上有捕鱼业,产品多由此出口。

龙川 越南南部城市,安江省首府。在后江右岸,东距胡志明市 145 公里。人口 11.2 万。郊区盛产稻。农产品贸易中心。附近有砖瓦厂。交通发达, 公路东南通芹苴、朔庄,西北经朱笃可通柬埔寨的茶胶。水路沿后江上溯可达柬埔寨首都金边。郊区有航空站。

龙目岛 (Pulau Lombok)印度尼西亚西努沙登加拉省西头岛屿。西隔龙目海峡同巴厘岛相望,东以阿拉斯海峡(Selat Alas)与松巴哇岛相邻, 北滨巴厘海,南临印度洋。面积 5,435 平方公里。人口 70 万。北有 3 座火山绵亘,主峰林贾尼山(Rinjani)海拔 3,726 米,为努沙登加拉群岛最高峰。南部是石灰岩台地,干旱荒凉。有热带森林,产稻、烟叶、椰干、棉花、玉米、甘蔗和咖啡。有铅矿。首府马塔兰(Mataram)位于西海岸。东岸龙目镇为石油储运港和渔港。

龙布陵岛 (Pulau Lomblen)印度尼西亚索洛群岛(Solor)中的大岛。位于弗洛里斯海和萨武海之间,潘塔尔岛以西。外形不规则,长 80 公里, 宽 35 公里,面积 1,212 平方公里。多山,最高峰是活火山,海拔 1,618 米。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和渔业。

龙目海峡 (Selat Lombok)印度尼西亚龙目与巴厘两岛之间的重要

水道。北接巴厘海,南通印度洋,南北长 80.5 公里,一般水深 200 米以上,

最深(北口)1,306 米,无暗礁。北口最窄处宽 36 公里,南口宽 65 公里。

来往于波斯湾与东亚之间的 20 万吨以上超级油轮多取道于此。海峡沿岸缺少良港,国际船只多由此过而不停泊。

平塚 日本本州东南部城市。在神奈川县相模湾北岸中部,相模川河口三角洲的相南沙丘地带。人口 22.6 万 (1985)。面积67.9 平方公里。1932 年设市。交通中心,农产品集散地。铁路开通后成为京滨工业区卫星城市, 城中心部分为商业区,相模湾沿岸建立新工业区,以机械、化学工业为主。近郊园艺、蔬菜业发达。渔业基地。湘南平为重要旅游胜地。

平壤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都。在朝鲜半岛的西北部,平壤平原北端。面积 2,000 平方公里。人口 200 万 (1987)。北负大圣山,东南部较低平、开阔。大同江及其支流普通江流过,距海约 100 公里。朝鲜古城。

公元 427 年高句丽王朝建都于此。名“西京”,亦称“柳京”。 1945 年朝鲜解放后,成为共和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在美国侵朝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战后迅速恢复和重建。工业中心,占全国工业产值的四分之一。以机械、纺织、食品和建筑材料为主,有著名的电气机车厂。城郊农业发达。铁路枢纽和国际航空站。外港南浦相距约 70 公里。市区沿大同江延伸,

右岸为市中心,左岸和普通江畔为新市区。人均绿化面积 48 平方米。有多所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并有大剧院、革命博物馆、人民大学堂等。名胜有万景台、牡丹峰等。

平斯克 白俄罗斯西部城市。在普里皮亚季河畔,西距布列斯特 180 公里。人口 10.9 万(1985)。1097 年见于史籍。1793 年并入帝俄。1921 年属波兰。1939 年又划入白俄罗斯。河港。铁路要站。工业以针织、人造革和亚麻加工等轻工业为主,还有木材加工、船舶修造业。附近多沼泽,为白俄罗斯土地灌溉及土壤改良中心,设有土壤改良规划研究所。

平安北道 朝鲜西北部的行政区。北以鸭绿江与中国为邻,西临西朝鲜湾。面积约 1.2 万平方公里。人口 238 万 (1987)。辖 2 布 24 郡。首府新义州。山地占面积的 80%,东北部高,南部为清川江冲积平原。大陆性气候, 年降水量 1,000—1,100 毫米。清川江支流大宁江流贯中部。水力资源充足, 木材丰富。云山、大榆、昌城是全国最主要的金产地。工业以纺织和机械为主,还有造纸、木材加工等,主要工业中心新义州、龟城。农产有稻、玉米、大豆等。新义州、平壤间有电气化铁路。

平安南道 朝鲜中西部行政区。西临黄海的西朝鲜湾,西南与首都平壤相邻。面积 1.16 万平方公里。辖 1 市 22 郡。首府平城。人口 265.3 万 (1987)。

人口稠密。大部分为 300 米以下的平原和丘陵。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 700

—1,100 毫米,大同江从东北至西南流贯全境。煤炭资源丰富,占朝鲜无烟煤蕴藏量的 80%。还有铁、锌、金、银、铝土矿等。工农业发达。工业以采煤、冶金、机械为主。大同江中下游是朝鲜北部大型工业基地。有南浦、降仙、歧阳、大安等工业中心。沿岸平原盛产稻、麦、蔬菜等。养蚕业发达。水陆交通方便。

石川 日本本州中西部的县。一级行政区。西与北临日本海。面积 4, 197 平方公里。人口 114.8 万 (1986)。北为能登半岛,东南为两白山地

(最高点 2,702 米),西侧为金泽平原。气候夏高温湿热,冬多雨雪,日照少,有深雪地带。旧加贺、能登两国,今包括 8 市。首府金泽市。机械与纺

织为工业生产两大支柱。原丝织品生产地,现主要产化纤织品,此外有电机等。九谷陶瓷、轮岛漆器等传统工业仍有名。农业盛产水稻,有果树栽培。海陆运输发达。白山国家公园、海岸为游览胜地。

石叻 马来语 Selat 的音译,意为“海峡”。华侨原来称新加坡岌巴港水道为“石叻门”,由此称新加坡为“石叻”或简称作“叻”,从而又称“叻埠”。

石卷 日本本州东北部太平洋岸港市,属宫城县。在旧北上川河口。人口 12.3 万(1985)。面积 138.6 平方公里。1933 年设市。原为城下町,二十世纪初期曾成为稻米输出港。铁道修建后河运衰落,经济地位下降。沿岸渔业发达,盛产秋刀鱼、鲣鱼、沙丁鱼,为重要渔港。1968 年市西部建工业港,工业以水产加工、造船和木材、造纸业为主。

石龙门 (Bau)或译“巴乌”。马来西亚沙捞越州具有千年以上历史的金矿区,东马有名古镇。位于古晋西南 35 公里。周围是石灰岩峻峭峰岭, 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侵入岩脉的残积矿床,富金、银、锑、汞和砷等。原为露天采金,1864—1960 年共产金 123.5 万盎司,二十年代产量开始减退。附近有世界最大的布索(Boso)熔锑厂。石灰岩溶洞高大深邃,有钟乳石与地下河,是旅游胜地。

石叻门 新加坡岌巴港的原名。中国古代文献《岛夷志略》、《岛夷杂志》等曾称为“龙牙门”、“凌牙门”等。

石油城 (Oil City)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北部的石油工业城市。位于石油河(Oil Creek)谷口,临阿勒格尼河。人口约 1.38 万(1980)。1825 年形成村落,1859 年在村北约 24 公里处发现美国第一个油田,1860 年建城。重要石油产地。以石油加工、机械、钢管等工业为重要,还有煤气(内燃) 机、泵、石油机械等工业。

石狩川 日本北海道西南部河流。源出中部石狩岳 (1,980 米)后, 绕大雪山东麓北去转向西南流,在石狩町附近入日本海。干流长 365 公里。

经截弯取直实际长 268 公里。较大支流有雨龙川、空知川、夕张川等。流域

面积 1.4 万平方公里。上游有峡谷、急流。中游(支流)经石狩煤田区,下游多曲流,河流减速。发电、灌溉、水运、工业用水综合利用。河谷为北海道粮食基地之一。沿岸多低湿泥炭地。融雪期和夏季大雨时常有水灾。经湿地排水,曲流截弯取直,防止泛滥。留有牛轭湖遗迹。

石狩平原 在日本北海道中西部。北、东、西三面连接山地,南以极低的分水岭 (24 米)与太平洋岸的勇拂平原相连。面积约 4,000 平方公里, 为日本第二大平原。石狩川及其支流下游冲积地,有大片低湿泥炭地。南部火山灰土广布。气候夏温和冬寒冷。人口 160 多万。北海道经济文化中心区。农业发达,有水稻、乳用养畜业与园艺业。工业有食品、纸浆、造纸、石油、机械、木材等。最大城市为札幌,次为岩见泽、苫小牧。

石勒喀河 黑龙江的北源。由音果达河同鄂嫩河汇成。流经俄罗斯赤塔州东南部,与额尔古纳河汇合后称黑龙江。长 560 公里。流域面积 20.6 万平方公里。河口处年平均流量 550 米 2/秒,年径流量 14 立方公里。7—8 月为汛期,常有洪水。斯列坚斯克(CpeTeHck)以下通航。10 月末—11 月初至 4 月末—5 月上旬结冰,封冻期约半年。在中国旧籍记载中,以石勒喀河为黑龙江上源。

石泉通古斯卡河 一称“中通古斯卡河”。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河流。叶

尼塞河右岸支流。源自伊尔库茨克州的安加拉山西北坡。向西北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长 1,865 公里,流域面积 24 万平方公里。干流多峡谷、险滩, 下游河口以上 250 公里河段谷宽、流缓,多浅滩。主要支流有泰泰雷、丘尼亚、卡莫(KaMo)及韦利莫河。河口处年平均流量 1,750 米 2/秒。5 月初到6 月末、7 月初为汛期。汛期瓦纳瓦拉(BaHaBapa)至河口可通航 1,146 公里,拜基塔以下可通大船。10 月末到翌年 5 月中为冰期,长达 6—7 个月。流域内有著名的通古斯煤田。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 (Schleswig-Holstein)德国最北部的州。在日德兰半岛南部,包括北海上的北 弗里西亚群岛、黑尔戈兰岛,波罗的海的费马恩岛。面积 15,730 平方公里,人口 259.5 万(1991)。首府基尔。主要为北德平原的一部分,东部为低缓的冰碛丘陵,中部多砂质砾石,西部是平坦的草地,沿海有沼泽。艾德河(Eider)流贯中部,入北海,特拉沃河

(Trave)自南向北入波罗的海。基尔运河为波罗的海到北海的通道。农牧业较重要,以饲养牛、羊、猪以及乳酪业为主。农产品有小麦、黑麦、马铃薯, 渔业也盛。工业有造船、机械、冶金、炼油、化学等部门。基尔是重要海港, 基尔运河西端的布伦斯比特尔科格港是石油进口港,建有规模较大炼油及石油化学工业。

本巴 (Bumba)扎伊尔城市和河港。在刚果河(扎伊尔河)河曲顶端北岸,伊廷比里河(Itimbiri)口下游 30 公里。人口约 5.2 万。水陆交通枢纽。窄轨铁路通邦多(Bondo)、伊西罗,韦莱河(Uele)流域货物经此转运。商业繁荣。有碾米、榨油(棕油)等工业。有航空站。

本努 (Bannu)一泽“班努”。巴基斯坦西北部城市。位于古勒姆河南岸。商业中心和军事基地。畜产品集散地,有毛纺厂。公路通科哈特和德拉伊斯梅尔汗。

本哈 (Benha)埃及城市,盖勒尤卜省首府。在尼罗河三角洲南部, 杜姆亚特河右岸。人口 7.3 万。棉花、谷物、亚麻纤维集散地。有轧棉、麻纺、蔬菜加工工业。重要铁路枢纽。

本达贾 (Bendaja)利比里亚西北部边境城镇。在罗伯茨港以北 50 公里的马诺河(Mano)左岸附近。铁矿开采区。公路通山角(Mount Cape)。

本州岛 日本最大岛屿。东北隔津轻海峡与北海道相对,西南隔周防滩与九州岛相邻,南隔濑户内海与四国岛相望,西临日本海,东濒太平洋。主岛面积 22.7 万平方公里,连同附近所属小岛共 23.1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 61.2%。人口 9,570,1 万 (1985),占日本全国人口的 78.7%。呈东北—西南向,长 1,500 公里,东西最大宽度 300 公里左右。境内大部为山地,且多火山,地震频繁。中部多 3,000 米以上的高山,有飞弹、赤石、木曾三山脉,为本州的屋脊。全国第一高峰富士山(3,776 米)位此。中部丝鱼川—静冈构造带将本州分为东北、西南两部。奥羽山脉纵贯东北,中国山地和中部山地横亘西南,为本岛太平洋侧和日本海侧的分水岭。平原狭小, 较大者为关东、浓尾、大阪平原,均在太平洋沿岸。大部为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北部属寒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 10—18℃。冬季东北部寒冷,1 月在 0℃以下;西南部温暖,1 月多在 6—8℃之间。夏季全岛高温,8 月气温在 23—28℃之间。东西两岸气候有明显差别。西岸为里日本气候,冬较暖而多雪;东岸为表日本气候,冬较寒而干燥,夏季多雨。初夏有梅雨,夏、秋多台风。河流稠密、短小,国内大河皆集中于本岛,如利根

川、信浓川、北上川、木曾川等。森林资源丰富。有少量石油、铜、锌、硫黄、铁等矿藏。全国国民经济总产值 90%左右集中于本岛。工业、主要农业基地、交通、通讯、商业和重要旅游区也都在本岛。东京都、横滨、大阪、名古屋、京都、神户、川崎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密集。

本迪戈 (Bendigo)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中部城市。位于墨尔太西北128 公里。人口 5.3 万(1981)。 1851 年在此发现金矿后开始发展,成为重要矿业城镇,名桑德赫斯特(Sandhurst)。附近为羊毛、肉牛、奶制品、水果、蔬菜产区。为小麦和活牲畜重要贸易中心。工业有炼铁、毛纺织、服装、陶瓷、肉类加工和大军械厂。

本格拉 (Benguela)①安哥拉中西部省份。濒大西洋。面积 3.9 万平方公里。人口 74.5 万(1990)。首府木格拉。东部属比耶高原,海拔 1,000

—1,500 米,向西过渡为断崖和丘陵,沿海有狭长平原。众多小河自东向西流,多峡谷、瀑布和急流,富水力。气候干旱,沿海年降水量不足 300 毫米, 借灌溉发展农业。主要作物有甘蔗、剑麻、咖啡和玉米。南部畜牧业发达。渔业资源丰富。有纺织、制糖、鱼类加工、锯木、水泥等工业。铁路通内地和扎伊尔等邻国。洛比托和本格拉是重要港市,转口运输量大。②安哥拉港市,本格拉省首府。濒大西洋,北距洛比托 32 公里。人口 15.5 万(1983)。

1587 年建港, 1617 年建城,是南部非洲最早殖民据点之一。工商业中心。重要渔港。有制糖、食品、鱼类加工等工厂。是通往非洲内陆的本格拉铁路要站。港口分担洛比托的进出口和转口业务,输出矿石和农产品。

本地治里 (Pondicherry) ①印度中央直辖区。包括孟加拉湾沿岸的本地治里、加里加尔、亚南和阿拉伯海沿岸的马埃。面积共 492 平方公里, 人口 80.7 万(1991);其中本地治里面积 160 平方公里,人口 44.4 万(1981)。产稻、棉花和油料作物。1674 年为法国占领,1814 年起,上述各地和加尔各答西北的金德讷格尔(Chandanna- gar),组成法属印度,以本地治里为首府。1954 年由印度收回。②印度德干半岛东南岸的港市。濒孟加拉湾。本地治里中央直辖区的首府。北距马德拉斯 150 公里。人口 25.1 万(1981)。有棉纺织、榨油等工业。输出棉花、植物油和稻米。

本都王国 (Pontos)古国名。希腊语意为“海”。位于小亚细亚半岛黑海东南沿岸,今属土耳其。公元前四世纪末建国。公元前 183 年定都锡诺

帕(今土耳其之锡诺普城)。公元前 121 年,攻占邻近广大地区,后又征服

黑海北岸的博斯普鲁斯王国。公元前 63 年被罗马灭亡。

本·赛卡角 (Rass Ben Sekka)曾名“布朗角”(CapeBlanc)。非洲大陆最北点。位于东经 9°52’,北纬 37°21′。在突尼斯最北端。

本尼维斯山 (Ben Nevis)一译“尼维斯山”。英国大不列颠岛最高峰。在苏格兰西部、洛恩湾的东北端,属格兰扁山脉。海拔 1,343 米。南坡缓,东北坡陡。山顶终年积雪。峰顶为面积约 40 公顷的高原,上有气象台。

本特尔布尔 (Pandharpur)又名“昌达拉班加”(Chandrabha nga)。位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南部,浦那东南 180 公里。人口 6.4 万(1981)。

一年一度的宗教集会地。每年 7 月,毗瑟拿神(印度教和婆罗门教的主神之一)的信徒,纷纷来此朝拜。

甘贾 见“基洛瓦巴德”。

甘塔 (Ganta)利比里亚北部边境城镇。近几内亚边境。人口 3,900。北部地区贸易、交通中心。公路连接蒙罗维亚与几内亚的恩泽雷科雷。附近

盛产稻米、甘薯、棕油、棕仁、咖啡、可可、橡胶。可可、棕油、棕仁、可拉果贸易及加工工业甚盛。有砖瓦厂。

甘蒙 (Cammon)亦名“他曲”(Thakhet)。老挝省级行政区。位于老挝中部,面积 2.64 万平方公里。人口 21.3 万(1985)。省会甘蒙。当国境最窄的腰部,西滨湄公河与泰国相邻,东有甘蒙高原接富良山脉与越南毗连。宾非河与南通河分别流贯南北注入湄公河, 13 与 12 号公路纵横贯穿全境,通往国内及邻国主要城镇,交通位置重要。产稻米、玉米及豆蔻,饲养牛、猪、家禽。有国内最主要矿区南巴屯锡矿。岩溶地貌发育,风景美丽, 有珍贵野生动物,为旅游地。

甘马挽 (Kemaman)马来西亚丁加奴州最南城市,甘马挽县县治。依山环水,滨甘马挽河口南岸,东海岸公路经此。20 世纪 70 年代起,附近海域开发石油与天然气。甘马挽海岸南起丹戎巴哈拉(Tanjung Berhala), 往北包括甘马挽、甘马昔(Kemasik)、克迪(Kertih,日底),直到龙运县的巴加(Paka),总长64 公里地带建成半岛马来西亚最重要的以石油为中心的新工业区,包括海上采油供应基地、小型炼油厂、油库、天然气处理厂、油港、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发电站、石油研究与训练中心、机场等,城镇随之发展。

甘贝拉 (Gambela)埃塞俄比亚唯一河港。在西南部,巴罗河(Baro) 北岸,近苏丹边界。有公路通戈雷、亚的斯亚贝巴。巴罗河涨水期(6—12 月)自此始航,可直驶白尼罗河。西南部部分外贸物资经此出入,输出咖啡, 皮革、蜂蜜,输入食盐、棉花、甜酒、罐头食品等。

甘巴河 (Kampar)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中部河流。源于巴东高原,流向东北,在门多尔岛(Mendol)附近注入马六甲海峡。全长 320 公里。上游的帕干巴鲁是重要的油田区。流域大部分是沼泽区。

甘托克 (Gangtok)一译“刚渡”。锡金首都。位于锡金东南部,海拔 1,700 米。人口 3.7 万(1981)。气候温暖宜人。印度到西藏公路的重要中心。市场和居民住宅区建筑在山坡上。文教中心。有医院、中学和一些现代化的商店等建筑。玉米、大米、豆类和柑橘的集散地。附近设有酒坊、蒸馏厂和水果防腐工厂。有雄伟的皇宫和小型水电站。

甘烹碧 (Kamphaeng Phet)旧称“差干佬”。泰国西部城镇,甘烹碧府首府。在宾河左岸。人口 7,137(1980)。历史古城。大城王朝时改现名。稻米和柚木的集散地,有碾米、锯木厂。公路通达府、那空沙旺等地。甘博马 (Gamboma)刚果中部城镇。位于刚果盆地西部边缘,刚果河

支流恩凯尼河(Nkeni)左岸。居首都通往北部地区的咽喉,是布拉柴维尔— 韦索公路要站。附近是烟草产区,有烟草初步加工工业。有航空站。

甘米银岛 (Camiguin Island)菲律宾的岛屿和省名,1967 年前属东米萨米斯省。位于菲律宾南部保和海,南距棉兰老岛约 10 公里。面积 230

平方公里。人口 5.7 万(1980)。产稻米、玉米和香蕉。省会兼主要港口曼巴豪在岛的东北海岸。

甘蒙高原 (Cammon Plateau)老挝中部地区南通河上游的广阔高原, 起伏和缓。分为东南和西北两块,东南块最大最高,海拔 500—700 米,西北

块范围较小较低,海拔 500 米上下。多虎、豹、野牛等野生动物,有捕猎区和放牧场,可以发展养畜业。

甘比尔群岛 (Iles Gambier)又称“曼加雷瓦群岛”(Mangareva)。

太平洋东南部法属波利尼西亚南部岛群。由曼加雷瓦等 4 个较大岛和一系列

小岛组成,陆地面积 30 平方公里。人口 8,230。曼加雷瓦岛最大,长 6.5 公里,宽 1.5 公里。里基提亚(Rikitea)是群岛行政中心,人口 570。附近有飞机场。

甘吉布勒姆 (Kānchipuram)一译“坎奇普南”。印度南部城市,属泰米尔纳德邦,濒巴拉尔河(Pālār)下游左岸。人口 13.1 万(1981)。通公路和铁路。稻谷、甘蔗的集散地。有纺织、碾米、制糖和其他农产品加工业。

甘地讷格尔 (Gandhinagar)印度西部城市,古吉拉特邦首府。在艾哈迈达巴德北 24 公里,萨巴马蒂河右侧。人口 6.2 万(1981)。1964 年兴建新城,设计富于印度民族特色。街道成长方形,划分为行政、文教、商业和住宅区。

甘多尔福堡 (CasteI Gandolfo)一译“卡斯泰尔甘多尔福”。意大利中部村庄和城堡。位于阿尔巴尼丘陵地(Albani),滨阿尔巴诺湖,西北距罗马 20 公里。盛产桃、葡萄和湖鱼。十七世纪以来的罗马教皇避暑地,有华丽的教堂、公园和别墅。梵蒂冈天文台所在地。

艾因 (Al Ayn)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酋长国东南部的主要城镇。人口 10.2 万(1980)。原名“布赖米”,为布赖米绿洲的一部分,周围又称艾因绿洲。由于石油大量收入,近年已成为重点发展地区,筑成通往阿布扎比城的公路,并建筑了现代化住宅、旅馆、学校和医院等。有发电站、化肥厂、水泥厂与农业实验站。绿洲中发展蔬菜和水果生产。

艾登 (Aydin)土耳其西部城市,艾登省省会。人口 7.2 万(1980)。在大门德雷斯河谷地中。十四世纪为艾登王朝的首都。现为一地方性贸易中心。

艾卜哈 (Abhā)沙特阿拉伯西南部城市。人口约 3 万。该城由艾卜哈涸河边缘上的几个村庄构成,海拔 2,100 余米,夏季较凉爽。四周为农业区, 出产高粱、大麦、小麦与众多种类的水果。交通枢纽,有集市。以红海海岸的昆菲扎为其港口。

艾尔湖 (Lake Eyre)一译“埃尔湖”。澳大利亚浅水盐湖。位于南澳大利亚州中部偏东北,皮里港北 400 公里。有南北两湖,总面积超过 1 万

平方公里,在海平面下 12 米。附近干旱地区年平均雨量不到 120 毫米,年蒸发量达 2,500 毫米。世界最大内流湖盆地之一。主要连接河道有库珀溪

(Cooper)、沃伯顿河(Warburton)等。河湖水面经常干涸。

艾伯塔 (Alberta)一译“阿尔伯达”。加拿大西南部的一省。介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和萨斯喀彻温两省之间,面积 661,190 平方公里。人口 247.3万(1990)。省会埃德蒙顿。除东北角和西部边缘山区外,土壤肥沃,日照较长,适于农牧业的发展。有“日光省”之称。受来自落基山的钦奴克风

(Chinook,即焚风)的影响,气候温暖,二十世纪初又引进了早熟麦种,大量移民来此,人口迅速增加。1947 年在省会附近发现大量油田和天然气,经济已由农牧产品转向石油开采,石油产量占全国 85%。工业有屠宰、肉类加工、炼油、石油化工、矿石开采以及金属加工等。落基山东麓的班夫公园, 面积 6,641 平方公里,是加拿大著名国家公园之一。

艾翁岛 一译“艾昂岛”。北冰洋东西伯利亚海岸岛屿,在恰翁湾口。属俄罗斯联邦马加丹州楚科奇自治区。东、西与大陆分别隔斯列德尼海峡和

小恰翁海峡。面积 2,000 平方公里。地势低平,最高点海拔 64 米。大部分属北极苔原带。夏季可放牧驯鹿。有北极站(建于 1941 年)。

艾森港 (Puerto Aysèn)智利南部城市,位于艾森峡湾湾顶。人口

1.8 万(1982)。气候凉湿。畜产品和木材的集散中心。有木材加工、制革等工业。公路通北部城镇和阿根廷;有机场。岸外海峡、岛屿错列交叉;周围多湖泊,并有温泉。旅游业重要。

艾奥瓦 (Iowa)一译“衣阿华”。美国中部平原的州。介于密西西比河干流和密苏里河之间。面积 14.58 万平方公里。人口 279.5 万(1991)。首府和最大城市得梅因,1846 年建州。大部为平原,仅西北部地势较高,呈丘陵状。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年降水量 800 多毫米。多肥沃黑土。水土保持、轮作和杂交玉米等开展较好。是玉米带的中心地区。主要作物有玉米(全国第一位, 1980)、燕麦、牧草、大豆(全国第一位,1980)等。畜牧业很盛。猪牛头数均居全国前列,鸡、火鸡、羊也很多。农业总产值次于加里福尼亚,居全国第二位。工业以农产品加工和农机制造为主,产值已超过农业。

艾尔半岛 (Eyre Peninsula)一译“埃尔半岛”。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州南部半岛。西为大澳大利亚湾,东临斯潘塞湾。半岛成三角形,北部底宽 400 公里,南北长 320 公里。海岸破碎,形成许多岛屿。有林肯、奥古斯塔、怀阿拉等良港。东北部山地有艾恩诺布、艾恩莫纳克等重要铁矿区。大部地区种植小麦,牧养羊群,经营奶牛业。

艾克斯岛 (I1e d′Aix)法国大西洋沿岸的岛。属滨海夏朗德省

(Charente-Maritime)。面积 0.13 平方公里,人口约 200 余。建有海滨浴场,为游览地。

艾伯尼港 (Port Alberni)一译“阿尔伯尼港”。加拿大温哥华岛中东部港市,在温哥华以西 120 公里。人口约 2 万。渔业发达。木材加工主要中心,生产纸浆、纸、胶合板、木板等。1967 年和邻近的阿尔伯尼城合并。旅游地。

艾伯特湖 (Albert Lake)一译“阿伯特湖”。“蒙博托湖”的旧称。

艾恩诺布 (Iron Knob)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州南部矿山城市。位于艾尔半岛东北部的米德尔巴克山脉(Middleback)地区,怀阿拉西北约 50 公里。人口 691(1976)。为铁矿区中心,附近有著名的艾恩诺布、艾恩莫纳克等赤铁矿产区,所产赤铁矿含铁量高达 60%。

艾斯尤特 (Asyūt)一译“阿斯尤特”。埃及城市和河港,艾斯尤特省首府。在上埃及中部,尼罗河西岸。人口 27.4 万(1985)。谷物、椰枣、甘蔗集散地。有棉纺织工业。以精制陶器、木刻装饰品、象牙雕刻等工艺品著名。近郊有 1902 年完成的艾斯尤特水坝。还有许多石刻古陵墓。冬季游览、疗养胜地。

艾斯莱本 (Eisleben)德国中东部城市。在哈茨山东麓、哈雷以西约30 公里处。人口 2.7 万(1984)。公元 994 年为集市。1180 年建为城镇。曼斯费尔德(Mans- field)铜矿区中心。工业有炼铜、铜制品、炼银、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有十四至十五世纪教堂和十六世纪市政厅。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生(1483 年)卒(1546 年)于此,旧市区有其故居(现为陈列馆)。艾奥瓦城 (Jowa City)一译“衣阿华城”。美国艾奥瓦州东部城市,

在艾奥瓦河畔,得梅因以东 177 公里。人口 5 万(1980)。 1838 年创建,

1839—1857 年为艾奥瓦地区首府。现为以艾奥瓦州立大学(建于 1847 年) 为主的文化和医疗中心。有一些小型工业,生产药品、橡胶制品、肥皂和水泥制品等。

艾瑟尔湖 (Ijsselmeer)一译“埃塞尔湖”。见“须德海”。

艾因萨拉赫 阿尔及利亚中部城镇。在塔代迈特高原南缘。人口 6,000。历史上是撒哈拉沙漠交通和队商贸易中心之一。现为横贯撒哈拉沙漠公路要站,提迪凯勒特绿洲和周围牧区的贸易市场。椰枣、牲畜集散地。有地毯织造、皮革制品等手工业。

艾图塔基岛 (Aitutaki Atoll)太平洋中南部库克群岛南部岛礁。位于南纬 18°52'、西经159°45′。陆地面积 18.1 平方公里。人口 2,410。由艾图塔基环礁(高 140 米)和一系列小礁屿组成。土地肥沃,是库克群岛香蕉和柑橘主要产地,也是库克群岛最好的渔业岛。西岸阿鲁坦加

(Arutanga)为主要居民点,建有小型海港。北部有飞机场。

艾费尔高原 (Eifel)在德国西部。是莱茵片岩山脉的西北部分。东临莱茵河,南滨摩泽尔河,西邻比利时和卢森堡边境。主要由片岩和石英岩组成,上覆玄武岩和凝灰岩。海拔一般 500—600 米,最高点上阿赫特山(Hohe

Acht)海拔 747 米。有深谷、火山锥、火口湖、泥炭沼泽。坡地和河谷多葡萄园和果园。西部有森林。矿产有铅、锌。开采玄武岩、凝灰岩,作建筑材料之用。

艾恩德霍芬 (Eindhoven)荷兰南部城市。在多梅尔河(Dommel)畔。人口 19.6 万(1982)。铁路枢纽。市西 3 公里韦尔斯查普(Welschap)有飞机场。工业中心,有电器和电子、烟草、汽车等工业。原子能研究中心。有现代艺术博物馆。

艾菲尔铁塔 即“埃菲尔铁塔”。

艾森施塔特 (Eisenstadt)奥地利东部城市,布尔根兰州首府。在维也纳以南的莱特山(Leitha)东南麓。人口 1 万余。十四世纪建城堡, 1648

年起为匈牙利的自由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于 1920 年归奥地利。工业有纺织、服装、金属加工、滑雪具制造等。近郊盛产葡萄。音乐家海顿曾长期居此,其故居已辟为海顿博物馆。有十四世纪城堡。

艾瑟尔圩地 (Ijsselmeer Polders)旧称“艾瑟尔湖低地”。荷兰须德海东北部、东部和南部的圩田。包括东北低地(4.8 万公顷)、东弗莱沃低地(5.4 万公顷)、南弗莱沃低地和马尔凯瓦尔德(Markerwaard)低地

(1980 年围成)。生产谷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亦兴办工厂、旅游点和新建住宅区。

艾尔弗雷德港 (Port Alfred) 位于南非开普省东南沿海的科维河

(Kowie)口。曾称弗朗西斯港(Francis)。1820 年起为移民和货物进出口岸,因航道淤塞,港口于本世纪初废弃。现为南非主要海滨疗养地之一,有著名高尔夫球场。

艾伯特尼罗河 (Albert Nile)尼罗河干流在乌干达境内的北段。南起蒙博托湖北端,北迄苏丹南部边境城镇尼穆莱。长 208 公里。蜿蜒流过宽广谷地,河面开阔,水流平稳。河中生长茂密的纸莎草和漂浮植物。沿岸多沼泽。全河通航。帕夸奇为重要渡口和河港。

艾哈迈达巴德 (Ahmadābād)一译“阿默达巴德”。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最大城市。在阿拉伯海坎贝湾以北,萨巴尔马蒂河(Sabarmati)畔。人

口连郊区 251.5 万(1981)。1411 年古吉拉特邦国王艾哈迈德·沙阿(Ahmad Shah)在阿尚瓦尔城(Ashaval)基础上扩建。十五世纪起逐渐繁荣。新城建于右岸,是行政、文教和住宅区,有大学。旧城在左岸,是商业中心和铁路枢纽,工人区分布于铁路线和东部郊区。地处产棉中心,是印度仅次于孟买的棉纺织工业中心。纺织工人占工人总数 45%,生产并出口细布。还有榨油、面粉、丝织和日用品等工业。地毯、铜器、珠宝等手工艺品驰名。市内有风景区坎卡里亚湖(Kankaria)和印度教寺院与陵墓等古迹,爱玛大清真寺建于 1424 年,建筑宏伟。

艾米利亚—罗马涅 (Emilia-Romagna)意大利中部区名。北至波河, 西南以亚平宁山脊线为界,东濒亚得里亚海,包括博洛尼亚、费拉拉、弗利、摩德纳、帕尔马、皮亚琴察、拉文纳与艾米利亚雷焦等省。面积 2.21 万平方

公里。人口 392.2 万(1990)。首府博洛尼亚。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有大面积山地丘陵,也有宽广的平原低地。沿海有若干潟湖,其中以瓦利迪科马乔(Valli di Comtc- cbio)较著名。河流众多,水源充足,波河是主要河流。还有特雷比亚(Trebbia)、塔罗(Taro)、塞恰(Secchia)与帕纳罗(Panaro)等支流均源出亚平宁山脉东北坡。意大利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平原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甜菜、蔬菜和大麻;有牲畜和桑蚕饲养。山麓产葡萄与水果。葡萄酒著名。乳酪业广泛分布。多小型水电站。皮亚琴察以北与拉文纳附近有石油与天然气。

艾丽斯斯普林斯 (Alice Springs) 旧称“斯图尔特”(Stuart)。澳大利亚北部地方城市。在麦克唐奈山区托德河(Todd)峡谷平原上。海拔610 米。四面距海均约 1,600 公里,居全国地理中心。人口 2 万(1982)。南回归线通过市内,气候干燥炎热。附近牧牛业发达,并有黄金、云母、蛋白石和煤的开采。铁路通奥古斯塔港和阿德莱德。为重要的肉牛贸易中心和交通枢纽。冬季游览地。

艾哈迈德讷格尔 (Ahmadnagar)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西部城市,公路交通中心。人口 14.4 万(1981)。甘蔗、花生和谷物贸易中心。手工纺织业发达,有制糖、纺织和制药等工业。

艾森许滕施塔特 曾称“斯大林施塔特”。德国东北部边境城市,邻近波兰。1961 年由菲尔斯滕贝格、斯大林施塔特(Stalins- tadt)、申弗利斯三城镇合并组成。在奥得河左岸,奥得—施普雷运河汇流处。人口 4.8 万

(1984)。铁路枢纽、河港。为建立“东方”冶金联合企业而形成的新城市, 冶金工业中心之一。还有造船、水泥、玻璃、颜料等工业。

古巴 (Cuba)西印度群岛最大岛国。位于加勒比海西北,北距美国佛罗里达半岛 180 公里,东隔 77 公里宽的向风海峡与海地相望。面积 11.09 万平方公里,由古巴岛(占 94%强)、青年岛(皮诺斯岛)和附近 1,600 多个小岛组成。人口 1,035 万(1987),白种人占 72%,黑种人占 12%, 混血种人占 14%。西班牙语为国语。多信天主教。首都哈瓦那。古巴岛东西长 1,200 公里,南北宽约 31—191 公里,地形以平原为主,西部有瓜尼瓜尼科山脉(Gua- niguanico),中部有特立尼达山脉,东南沿岸绵亘着马埃斯特腊山脉,有全国最高点图尔基诺峰,海拔 1,974 米。山地多森林资源,产贵重林木。西南沿岸的萨帕塔半岛多沼泽。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海洋性气候, 西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 25.5℃,年降水量 1,000—1,500 毫米。河流短小,多急流瀑布。矿藏主要有镍、铁、钴、铬、锰、铜等。原为

印第安人住地。1492 年哥伦布首次抵达,十六世纪初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68

—1898 年古巴人民进行了 30 年的解放斗争。1898 年美西战争后为美国占领。

1902 年 5 月 20 日成立古巴共和国。次年美国强租海军基地两处,其中关塔那摩湾至今未归还。1959 年巴蒂斯塔政权被推翻。经济以农业为主,甘蔗种植面积占耕地的一半以上。还产烟草、咖啡、稻以及柑橘、香蕉等热带水果。畜牧业以乳牛为主。工业在西印度群岛国家中较发达。制糖业最为重要,是世界主要产糖国之一,正常年产糖 800—900 万吨;还有采矿、电力、水泥、机器制造、烟草、化学、纺织、食品等工业。输出蔗糖及其副产品(约占出口总值 88%)、雪茄烟、镍、水果等,输入粮食、工业日用品、机器、车辆、石油等。交通发达,铁路全长 5,053 公里,另有糖厂专用铁路约 1 万公里。哈瓦那和圣地亚哥是两大对外贸易港口。

古卢 (Gulu)乌干达北部城市。人口 1.5 万(1980)。历史上是乌干达至苏丹间交通要站。六十年代托罗罗铁路通此后,成为北部地区重要运输与贸易中心。棉花、花生、芝麻的贸易颇盛。有轧棉、榨油等小型工业。

古来 (Kulaí)马来西亚柔佛州南部城镇。东南离新山 15 公里,半岛马来西亚干线铁路和公路通过。人口 1.2 万。周围有大片油棕园,形成州内著名的“油棕园地带”。有全国最大的食用油厂,将棕油提炼为食用油。

古里 韩国东南部原子能发电站。在庆尚南道梁山郡,南邻釜山市。1970 年 9 月动工,1978 年 4 月开始送电,设备容量为 58.7 万千瓦。

古昌 (Qūchān, Kuchan)伊朗东北部边境城市。位于阿特拉克河上游谷地,海拔 1,140 米。人口 3.5 万,多为库尔德人。交通中心,除有道路沿阿特拉克河谷西走里海沿岸外,另有公路东通马什哈德,北越科波特山通往土库曼斯坦的阿什哈巴德。地方性农产品谷物与壳果等的市场。历史上多次遭地震破坏。

古定 越南铬铁矿著名产地。在清化省清化市西南的农贡县。铬矿分布范围很广,估计储量占世界 15%,居第二位。露天矿场,易于开采。

古绍 (Gusau)尼日利亚西北部城市。在索科托河右岸,北距考拉纳莫达 48 公里。人口 11.1 万(1982)。重要的棉花、花生集散地。烟叶、粟、牲畜、皮毛的贸易亦盛。有纺织厂和轧棉工业。附近开采金、金刚石。铁路通扎里亚。有航空站。

古晋 (Kuching)马来西亚沙捞越州首府。东马历史最久、最大的城市、工商业中心与港口。人口 12 万(1980),华人甚多。濒沙捞越河南岸,

离海 29 公里。近河口处新建有本丁港(Pending),河边有市场、码头和干船坞,城东有小型工业区及新港丹那普提。有农产品加工、锯木、肥皂、成衣、制鞋等工业。南面的布索,有世界最大熔锑厂。公路伸入内地山区和矿场,州内大部分地区物资由此运新加坡转口。有著名的沙捞越博物院和水族馆。

古雷 尼日尔南部城镇。在津德尔东 140 公里,有公路向南与律德尔— 博索(Bosso)干线相通。附近产粟和花生,多牛、羊。有飞机场。

古尔冈 (Gurgaon)印度哈里亚纳邦东南部城镇,在德里西南面。是新发展的工业区,有橡胶制品、光学仪器、陶器、量具、汽车备件等工业。附近农田灌溉便利,谷物生产重要。

古尔本 (Goulburn)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东南部城市。在霍克斯伯里河(Hawkesbury)畔,堪培拉东北 80 公里。人口 2.2 万(1982)。铁路干

线交接点。为附近农牧业区的商业中心。有毛纺、面粉、服装、制革等工厂。附近有旺拜延(Wombeyan)石灰岩溶洞游览地。

古突士 ( Kudus)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北部城镇。位于穆里亚山

(Muria)麓。人口约7.5 万、交通方便,铁路连接雅加达至苏腊巴亚的干线。有纺织厂。糖、稻、木薯的贸易中心。

古勒姆 (Kurram)一译“库拉姆”。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中央直辖部族特区。西邻阿富汗。面积 3,310 平方公里。地处古勒姆河上游,北依萨费德科山(Safed Koh),海拔 4,000—4,500 米。产水稻、玉米、小麦、大麦。首府帕拉奇纳(Parachinar)是贸易中心。

古斯马 (Kusma)一译“库斯马”。尼泊尔中部城镇。位于甘达基河

(Gandaki)沿岸,东距博克拉 29 公里。产稻米、小麦、蔬菜和玉米。附近蕴藏彩色云母和刚玉矿。

古赛尔 埃及港口。在红海西岸。主要输出磷灰石。南面有铅锌矿藏。公路通基纳和塞法杰港。北面 5 公里处有托勒密王朝古城遗址。

古螺城 越南河内古城遗址。在河内市东北 18 公里,为一螺旋形土城。建于公元前 300 年的安阳王朝。面积 5 平方公里。旧城墙内外共 9 层,现存

3 层。城墙高 2 米以上,宽 15 米。城内有安阳王及其公主庙。

古马勒河 (Gumal River)巴基斯坦西北部河流。源于阿富汗的昆布尔库莱山脉(Khumbur Khule),在多曼迪(Domandi)附近进入巴境,汇合昆达尔(Kundar)、瓦纳托伊(Wana Toi)、若布等河,在德拉伊斯梅尔汗南注入印度河。长 240 公里。1970 年在古马尔河与若布河汇流处建水坝,可灌田 66,400 公顷,发电量 11.1 万度。

古比雪夫 ①州名。1928—1936 年称“中伏尔加州”。在俄罗斯伏尔加河中游。面积 5.36 万平方公里。人口 326.4 万(1987)。1928 年设州。首府萨马拉。地势东高西低,平原与丘陵相间。富石油,还有天然气、油页岩和硫黄等矿藏。温带大陆性气候,1 月平均气温-13℃,7 月 21℃。年降水量300—450 毫米。地处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伏尔加河流经西境,建有古比雪夫水库和水电站。第二巴库主要石油采区之一。炼油、石油化工和机械制造

(石油化工设备、精密机床、汽车、农机、船舶和飞机)发达。农业主产春小麦,向日葵和甜菜。肉乳用畜牧业亦盛。水陆交通便利。主要城市有新古比雪夫斯克、日古列夫斯克、塞兹兰、陶里亚蒂城。现已改称萨马拉州。② 市名。 1935 年前称“萨马拉”(CaMapa),1991 年恢复。俄罗斯伏尔加河中游城市,萨马拉州首府。在萨马拉河注入伏尔加河处,市区沿古比雪夫水库延伸 35 公里以上。始建于 1586 年,1688 年建市。人口 125.7 万(1985)。水陆交通枢纽。工业以炼油和石油化工为主,机械制造(石油天然气设备、精密机床、仪表、车辆、船舶、飞机)亦重要。西北 80 公里处有伏尔加河列宁水电站(230 万千瓦)。有国立音乐馆及 10 所高等学校。

古尔伯加 (Gulbarga)印度卡纳塔克邦北部城市。人口 22.1 万(1981)。在孟买—马德拉斯铁路线上。为重要的棉纺织工业中心。

古达米斯 利比亚西北边境城镇。近突尼斯、阿尔及利亚边境,位于同名绿洲中。人口 5.2 万(1984)。队商贸易中心,有地毯织造、制鞋、皮革制品等手工业。公路通的黎波里。有航空站。

古里水库 (Embalse de Guri)委内瑞拉卡罗尼河上的水库。1963 年起在卡罗尼河中游内奎马(Necuima)峡谷修建古里大坝和水电站。坝高

162 米,水库面积 4250 平方公里,库容 1,400 亿立方米,装机容量 1,030 万千瓦。1986 年 11 月工程全部竣工,成为迄今世界建成的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之一。

古里耶夫 哈萨克斯坦西部城市,古里耶夫州首府。在里海北岸,乌拉尔河口附近。人口 14.5 万(1985)。建于 1640 年。海港。铁路要站。附近恩巴油田储量丰富,有输油管通达。工业以炼油、化工(生产聚乙烯)为主, 还有机械制造(石油机械)、船舶修理厂以及鱼罐头、肉类加工厂等。设有师范学院、鱼品加工和石油中等技术学校。

古杰拉特 巴基斯坦东北部旁遮普省城市。位于杰纳布河右岸,古杰兰瓦拉的北面。人口 15.4 万(1981)。工商业城市,有电扇、家具、毛毡等工厂。铁路、公路通拉瓦尔品第及拉合尔等地。

古姆蒂河 ( Gumti )孟加拉国东部河流。源于印度的特里普拉

(Tripura)丘陵。由东向西,在达卡东南 37 公里处注入梅格纳河。长 193 公里。下游两岸地势低洼,多池塘和水稻田。洪水期常泛滥。库米拉附近最大流量 2 万米 2/秒,最小流量 100 米 2/秒。

古班平原 (Guban)索马里北部平原,位于亚丁湾沿岸。当地语意为“火烧之地”。由砂砾质海相沉积层和近代河流冲积层组成,平均海拔不足200 米。西端宽 10O 公里以上,东端最窄处仅数米。内侧阻于索马里高原北缘悬崖,外侧多风积沙丘。终年高温干燥,夏季最高气温达 50℃以上。属热带荒漠。短小独流的间歇河自南向北 流,沿岸有绿洲。居民主要从事游牧业。沿海有柏培拉、泽拉等港市。

古德洛尔 (Cuddalore)一译“库达洛尔”。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东部城市,孟加拉湾的海港。在本地治里以南。人口 12.8 万(1981)。稻米、花生与甘蔗的集散地,又为一渔港。

古吉拉特邦 (Gujarat State)印度西部的邦。濒阿拉伯海,西北与巴基斯坦接壤。面积 19.6 万平方公里。人口 4,117.4 万(1991)。首府甘地讷格。有德里—孟买铁路南北纵贯。坎贝湾和卡奇湾向北伸入,中间形成卡提阿瓦半岛,有由冲积和风积层构成的海岸平原;内部则为丘陵和山地。主要河流有马希河、萨巴马蒂河、纳巴达河和培普蒂河,注入坎贝湾。西北部为荒凉的沼泽。北部与拉贾斯坦沙漠相接。东北为阿拉瓦利山脉。矿藏有石灰石、锰、铝土矿、褐煤、耐火粘土等,沿海盛产盐。坎贝湾产石油与天然气,是印度最大的石油产区。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为 1,520—330 毫米,变率大,水旱频仍。自然植被以干燥荆棘林和灌丛草地为主。农田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和卡提阿瓦半岛沿海平原上,主要产谷物、棉花、花生和烟草等。畜牧业有绵羊、山羊与牛。海洋渔业重要。工业以纺织为主,还有制盐、机械、电机、化学(包括纯碱)、化肥、制药、植物油、水泥、陶瓷和石油化工等。

古杰兰瓦拉 巴基斯坦东北部旁遮普省城市。位于拉合尔的北部。人口

59.7 万(1981)。工商业城市。有棉纺、丝纺、制革等厂。铁路、公路通伊斯兰堡、拉合尔等地。

古拉拉绿洲 (Gourara Oasis)阿尔及利亚中西部的一组小绿洲。在西部大沙漠南缘,沿古莱阿 至阿德拉尔(Adrar)汽车路成串分布。依靠自流井灌溉,主产椰枣。提米蒙(Timimoun)是主要绿洲和居民点。

古罗克山脉 (Gourock Range)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山脉,大分水

岭的一部分。位于首都直辖区与东部海岸平原之间。从乔治湖(George)东岸开始,南延至尼米蒂贝尔(Nimmitabel)以西与莫纳罗山脉(Monaro)相接,博尔德峰(Bald)最高,海拔 1,420 米。

古比雪夫水库 俄罗斯最大水库。因建伏尔加水电站而形成。在伏尔加河中游。坝长 4,400 米,高 80 米。水库长 650 公里,最宽处 27 公里,面积

6,450 平方公里,库容 580 亿立方米,有效库容 340 亿立方米。水位变幅 7.5 米。1950 年开建。电力供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及莫斯科。兼有通航、渔业、灌溉及城市供水之利。沿岸重要城市有乌里扬诺夫斯克、喀山等。

古尔马加鲁斯 (Gourma-Rharous)马里中部城镇,在尼日尔河中游右岸。稻谷、粟、牲畜、皮革、鱼类集散中心。河运、公路通尼日尔河两岸主要城镇。

古鲁西卡尔峰 (Guru Sikhar)意为“神圣的尖塔”。位于印度阿拉瓦利山脉南部的阿布山(Abu Block)上,由花岗岩构成,海拔 1,772 米。是喜马拉雅山与德干半岛南部阿奈穆迪峰之间的最高峰。

古德布兰斯达尔谷地 挪威中部偏南的洛根河谷地。位于东西两山之间,自多弗雷韦尔伸向米约萨湖,长约 224 公里。人口约 6.7 万。以畜牧业

(特别是马)为主。曾为史前期重要贸易路线,有许多古墓。居民仍保留着古老的风俗和方言。

东亚 亚洲东部地区。通常指中国、蒙古、朝鲜、韩国和日本。东滨太平洋,边缘多群岛、半岛。面积约 1,170 万平方公里,人口 12 亿多。在亚洲大陆与太平洋海盆之间过渡带上,地质构造复杂,地壳变动剧烈,东岸岛弧外侧,多火山,地震频繁。地势西高东低,从帕米尔高原向东北有天山山脉,东有昆仑山脉,东南有喜马拉雅山脉。各山间形成高原和盆地,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等。山地丘陵为主,仅中国东北和华北、华东有广阔的平原。季风型气候,中国华北、东北以及朝鲜半岛大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日本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日本、朝鲜半岛南部和中国秦岭以南属亚热带气候;最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仅蒙古为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大河多源于西部山地,东流入太平洋,有黑龙江、黄河、长江等。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矿藏种类多,储量大,主要有煤、石油、铁、铜、铝土、钨、锑、锡、锰、钼、铅、锌等,都居世界前列。沿海为世界著名渔场之一。盛产稻、小麦、大豆、棉花、麻、蚕丝、茶等。中国人参和朝鲜参世界著名。

东吁 (Toungoo)缅甸南部城市。在仰光以北 260 公里,锡当河右岸。人口约 3.2 万。十三世纪时为一小土邦的都城,十六世纪上半叶,东吁王朝在此兴起,建立了统一的缅甸王国,并曾继勃固之后成为首都。碾米和锯木业中心。仰光—曼德勒—密支那铁路和大体平行的公路干线均由此通过。

东枝 (Taunggyi)缅甸东南部城市,掸邦首府。在塔泽以东 100 公里。人口 10.8 万(1983)。市区位于海拔 1,436 米的高原上,气候凉爽,东有林木葱郁的东枝山,西南十数公里处即著名的因莱湖。有铁路支线通塔泽, 转仰光—密支那干线,横贯掸邦高原的塔泽—景栋公路也由此通过。

东欧 欧洲东部地区。在自然地理上指东欧平原,是世界著名大平原之一。东界乌拉尔山,西滨波罗的海,北临白海、巴伦支海,南毗黑海、亚速海和高加索山,平均海拔仅 170 米。参见“东欧平原”。政治地理上的东欧, 指原苏联、波兰、原民主德国、原捷克和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

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

东非 非洲东部地区。北起厄立特里亚,南迄鲁伍马河,东临印度洋, 西至坦噶尼喀湖。通常包括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吉布提、索马里、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和印度洋西部岛国塞舌尔。面积370 万平方公里,占非洲总面积 12%,人口 1.04 亿 (1984 年),约占全非总人口 20.1%,北部以闪含语系的埃塞俄比亚人、索马里人居多,南部以班图语系的黑种人为主。信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原始宗教等。地形以高原为主,大部海拔 1,000 米以上,是全洲地势最高部分;沿海有狭窄低地。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谷地深陷,两边陡崖壁立,沿线多乞力马扎罗、肯尼亚等火山和埃塞俄比亚等大小熔岩高原。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但垂直地带性明显;高山地区凉爽湿润;沿海低地南部湿热,北部干热。地处地中海、印度洋、大西洋水系的分水地区,多数河流东流注入印度洋。尼罗河发源于西部山地。湖泊众多,除维多利亚湖、基奥加湖外,多属断层湖,并顺裂谷带呈串珠状分布,构成著名的东非大湖带。历史悠久,古代各地先后形成阿克苏姆、僧祗、阿德尔、阿比西尼亚等国。十六世纪初起,西方殖民者相继侵入。至十九世纪末,大部沦为英、德、意、法等国的殖民地或保护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只有埃塞俄比亚一个独立国家。战后,其余国家相继独立。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咖啡、剑麻、茶叶、腰果、棉花、丁香等经济作物,粮食主产玉米、高粱、薯类,还特产苔麸、油菊(努格)、恰特等。牲畜数量多,牛与骆驼在非洲居重要地位。采矿业不发达,仅少量开采金刚石、黄金、天然碱、盐等。加工工业以纺织、轻工较重要。

东京 ①古地区名。也称“北圻”。即今越南北部地区。②日本首都。见“东京都”。

东海 ①通称“东中国海”。北起中国长江口北岸到韩国济州岛一线, 南以广东省南澳岛到台湾省本岛南端 (一作经澎湖到台湾东石港)一线同南海为界,东至日本琉球群岛。面积 77 万多平方公里。多为 200 米以下的大陆架。盐度为 31—32‰,东部为 34‰。海水温度平均 9.2℃。冬季南部水温在 20℃以上。世界著名渔场之一,产大黄鱼、小黄鱼、刀鱼、墨鱼等。②日本本州中南部伊势湾岸城市。属爱知县,在知多半岛西北隅。人口 9.5 万

(1986)。1969 年设市。沿岸填海筑成工业用地,以钢铁工业为中心,形成名古屋南部临海工业地域,钢铁工业占市工业产值 82%(1983),还有化学工业等。

东大阪 日本本州中西部城市。属大阪府。大阪市东的卫星城。人口 50.2 万(1986)。1967 年由布施、河内和枚冈三市合并为工商业和文化综合发展的城市。布施在西部,江户时代即有捻丝、铸造等工业、二十世纪初迅速发展,现钢铁、金属加工、机械工业发达,为大阪府东部工业地带的核心。河内在中部,原为棉产地,现有电线、电机、衣料、纺织等工业。枚冈在东部, 古老城镇,古代交通要地,多先史遗迹和古社寺等。拉丝(钢丝、铁丝)工业重要。

东方省 ①蒙古东部边境的省。东邻中国,北接俄罗斯。面积 12.35 万平方公里。人口 8.08 万(1989)。1931 年设省。首府乔巴山。地势平坦, 气候干燥寒冷。年平均气温 0℃—2℃。年降水量 250 毫米。无霜期 127 天。有少量稀有金属和煤炭。经济以畜牧业为主,牛、绵羊和马的饲养占重要地位。多集中在北部和东部的草原和牧场。鄂嫩河和克鲁伦河沿岸耕地种植粮

食作物。工业产值占全国第二位。有食品、轻工业(洗毛厂)和采煤等部门。有窄轨铁路与俄罗斯相通。乔巴山是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② 旧称“哈萨省”。在沙特阿枷伯东部代赫纳沙漠与波斯湾之间,北到科威特, 南到卡塔尔。面积 10.7 万平方公里。西部为萨曼高地,东部为宽约 80 公里

的哈萨平原。人口约 40 万。绝大部分为穆斯林。首府达曼。全区气候干热多

沙漠,但哈萨平原富有地下水,有泉源 60 多处,形成众多绿洲,其中以内地的哈萨绿洲与沿海的卡提夫绿洲为最大。哈萨平原为全国最重要农业区之一,耕地约达 12,000 公顷。盛产椰枣,还有小麦、大麦、苜蓿、水果、蔬菜、水稻。沿海为采珠场。是世界最大石油产区之一,陆上与海底有十多个大型油田。主要城市有宰赫兰、拉斯塔努拉与胡富夫等。

东方港 俄罗斯太平洋岸的商港。临日本海。在滨海边疆区南部阿美利加湾东部弗兰格尔湾岸。水深(中部 18 米)浪静,泥底,适于建港,可停泊10 万吨级海轮。冬季冰薄,可全年通航。1971 年兴建,1979 年吞吐量约 1,

000 万吨。主要用于出口煤炭、木材。进口谷物及集装箱运输等。

东吉尔 (East Ghor)西亚裂谷底部从太巴列湖到死海的一段地区称为“古尔”。在约旦河以东的部分称为“东古尔”,绝大部分属约旦。气候干旱炎热。约旦从 1958 年开始修筑东古尔灌溉渠。干渠从耶尔穆克河引水, 一直伸展到扎尔卡河下游以南,灌区位于干渠与约旦河之间,为约旦最重要的农业区,出产小麦以及蔬菜、水果等。

东北亚 指亚洲东北隅。习惯上包括日本、朝鲜、韩国、蒙古以及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部分。

东印度 (East Indies)同“西印度”相对称的一个地区名。1492 年哥伦布到达美洲,误认为印度,后来欧洲殖民者就称南北美大陆间的群岛为西印度。同时指称亚洲南部的印度和马来群岛为“东印度”。故马来群岛也曾称东印度群岛。荷兰殖民者侵占今印度尼西亚为殖民地后,称该地为荷属东印度。

东兰辛 (East Lansing)美国密歇根州中南部的城布,在红塞达河

(Red Cedar)畔。是兰辛的住宅卫星城市。人口 4.8 万(1980)。 1907 年建市。1855 年建立了全美最早的农业大学(即今密歇根州立大学)后发展较快。附近生产谷物、甜菜和饲养牲畜。

东伦敦 (East London )南非开普省港市。在东南部布法罗河

(Buffalo)口,濒印度洋。人口 16.1 万(1980)。建于 1847 年。有船舶修理、机械、制革、纺织、卷烟、水果罐头等工业。渔业基地。主要输出羊毛、皮革、柑橘、肉乳制品等。有航空站。

东村山 日本本州关东地方中部城市。在东京都北部武藏野台地上。人口 12.1 万 (1985)。面积 16.6 平方公里。1964 年设市。江户时代新开拓的聚落,铁路通达后为东京远郊住宅地。以农业为主。有运输机械、电机、化学等工业。东村山净水场为东京都重要供水源地。

东松山 日本关东地方中部城市。在埼玉县中部。人口 6.8 万 (1985)。面积 66 平方公里。古城镇,1590 年筑城。1954 年设市。原为农业集散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住宅区与工业迅速发展。主要有运输机械、电机、纺织、化学等工业。游览胜地。有古陵墓 200 多处。

东京都 日本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世界特大城市之一。在本州东南部,东濒东京湾。一级行政区,由 23 个区,26 个市,以及海上的伊

豆诸岛、小笠原群岛等组成。面积 2,161.6 平方公里。人口 1,189.3 万(1990),中心部 23 区(相当市区)人口 820.4 万(1985)。地形西高东低,夏高温多雨,冬凉冷干燥,东京年平均气温 15.3℃,1 月平均气温为 4.7℃,8 月平均气温为 26.7℃。年降水量 1,500 毫米。旧为武藏国,1457 年筑江户城,1868 年改称东京,次年定为首都。1871 年设东京府,1889 年由 15 个区正式组成东京市。1943 年改称东京都。部分市区为 1923 年关东大地震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破坏,已重建和扩建。经济净产值占全国 17%(1981),全国一半以上的大公司设此。日本最大加工工业中心,出版与印刷、电机、电子、食品、精密机械、化学、钢铁等主要工业部门多居全国首位。园艺业发达。陆运枢纽,有大型海港、国际航空站。海港进出口值亦居全国前列。市区内干代田、中央、台东等为中心区,皇宫、国会、中央行政机关、都厅、大银行、大企业以及有名的商业中心(银座)都聚集于此。江东和临海地区,隅田川以东的低地沿岸地区,是京滨工业地带的核心。境内高架铁路、公路和地铁高度发达。全国科学文化中心,集中全国大学的三分之一,有东京大学等著名高等学校和许多科研机构,还有明治神宫等名胜。市内电视塔高 333 米,为亚洲最高建筑物,登高可望全东京都。羽田航空港在沿岸南部大田区境内。

东京塔 日本东京电视塔。在东京都港区芝公园西侧,位于东经 139° 44′55″、北纬 35°39′20″。1958 年 12 月建成。塔高 333 米,占地 2,

118 平方米。1968 年 7 月对游客开放。在 4 个铁柱脚间建有一栋五层大楼。一层有水族馆,一、二层有 60 多家土特产商店,大餐厅一次可容纳 1,000 人就餐。三层是娱乐场,有蜡人馆等。四层是近代科学馆和电视摄像室。五层为 8 个电视台专用。150 米高处为,“大展望台”,分上、下两层。250 米处为“特别展望台”。登高远眺可望东京都及关东平原、富士山。全年开放,游人甚多。

东京湾 日本本州岛南部海湾。为房总、三浦两半岛所环抱,以浦贺水道连太平洋。房总的洲崎、三浦的剑崎连线以北的水域。南北长 80 公里,东

西宽 20—30 公里,湾口仅 8 公里,里阔外狭,为陷落海湾。大部分深 30 米

左右,久里滨深 100 米左右。多摩、隅田、江户等河注入,河口形成三角洲。

沿岸深 10—20 米左右,填海造陆面积达 1.3 万公顷。湾岸有京滨、京叶两大工业地带,建立君津、千叶、扇岛三大钢铁联合企业,以及石油、石油化工企业。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基地。重要港口有东京、川崎、横滨、横须贺、千叶、木更津、船桥等。渔业与养殖业已渐衰落,海水污染严重。东南亚 也叫“南洋”。亚洲东南部地区,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

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东帝汶等国家和地区。陆地面积 469 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750 多

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陆架海域 424.8 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 6.7 万多公里。人口 39,562.8 万 (1985)。位于亚、澳两大陆和太平、印度两大洋之间, 海陆交错,地理位置重要。青藏高原的横断山系伸入中南半岛作扇形展开, 巽他及太平洋岛弧纵横联贯马来群岛,构成东南亚的地形骨架。河流源远流长,主要有红河、湄公河、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等。中下游发育冲积平原与三角洲。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频繁,地形起伏较大。巽他与萨呼尔陆台的大陆架有石油和天然气。热带气候,高温多雨。南北纬 5°之间为雨林型, 5°以外为季风型,干雨季分明。生物种繁多,森林覆被率 55%。经济树种在雨林区以龙脑香科为主,季风林有柚木、紫檀及檀香木等。世界热带硬木

主要源地。农产有天然橡胶、棕油、椰子、胡椒、蕉麻、金鸡纳树皮、木棉, 产量居世界首位;盛产稻米,还有玉米、木薯、花生、芝麻、茶叶,咖啡、香蕉、菠萝、烟草、蔗糖和香料。水产业兴起。开采锡(产量世界第一)、煤、宝石、岩盐、石油、天然气、金和铜。传统工业有橡胶、炼锡、油脂、食品、纺织、木材等,新兴工业有石油化工、肥料、造船、水泥、钢铁、机械、电子电器、飞机及汽车制造等。在世界海空交通中有重要地位,马六甲海峡是环球航线的重要环节。公元初年开始,东南亚陆续出现文明古国,湄公河三角洲、马来半岛、爪哇及苏门答腊各地港埠,皆与国际交通和贸易有密切联系。十六世纪起,除泰国外相继沦为西方国家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次第独立。

东南欧 欧洲东南部分,包括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希腊和土耳其的欧洲部分。地处欧洲和亚、非两洲的交接处,滨黑海、爱琴海和亚得里亚海。历史上曾为三洲经济和文化的交汇要地,富战略意义。

东帝汶 (East Timor)位于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的最东端,包括帝汶岛东半部、西北海岸的欧库西飞地( 亦名潘特马卡萨[ Pante Macassar])、附近的阿陶罗(Atauro,亦名坎宾)等小岛。面积 18,899 平方公里,人口 65.9 万(1985)。大部分是巴布亚人,约有 40 种方言。首府帝力。原为葡萄牙殖民地,称葡属帝汶。1951 年被葡萄牙改为海外省。1975 年 11 月宣布独立,成立东帝汶民主共和国,12 月印度尼西亚军队进驻,次年 7 月兼并东帝汶。境内多高山,地形崎岖,帝力南方的拉莫劳(亦名法塔迈洛)山海拔 2,960 米,为全岛最高峰。热带季风气候,干季绵长,多灌丛草场,有檀香木与桉树林。动物有澳大利亚种有袋类。经济以农牧业为主, 产椰干、咖啡、棉花、烟草、小麦、土豆、玉米、皮革、羊毛,沿海采珍珠。工业有制皂、桉叶油、食品、化工、机械,手工艺有制陶、牙雕、木刻、草编。矿藏有金、石油和天然气。帝力、欧库西为主要城镇及港口。

东海道 ①日本古代五畿七道之一。在畿内以东,东山道之南的太平洋沿岸地域。包括伊贺、伊势、志摩、尾利、三河、远江、骏河、甲斐、伊豆、相模、武藏、安房、上总、下总、常陆十五国。②指江户时代从京都向东经沿太平洋岸诸国到江户(今东京)的道路。日本最重要的交通路。

东久留米 日本本州中部城市。位于东京都的中北部、武藏野台地中部。人口 10.9 万(1985)。面积 12.9 平方公里。1970 年设市。为东京市住宅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设海军无线电通讯所、东京航空交通管理部,成为军事中心。今为文化中心。

东爪哇省 (Jawa Timur)印度尼西亚一级行政区。主要由爪哇岛东段及马都拉岛组成,北临爪哇海,南濒印度洋,东望马都拉海峡与巴厘海。包括附近的巴韦安(Ba-wean)岛及康厄安群岛等,面积 47,92 2 平方公里, 人口 3,250.4 万(1990)。省会泗水。东西行的火山链偏于岛的南部,塞梅鲁(Semeru)火山的莫霍梅鲁峰(Mohomeru)海拔 3,676 米,全岛最高峰。山间盆地与高原交错,南北沿海有石灰岩台地,北部石灰岩台地延续至马都拉岛。岛上最大河流梭罗河及布兰塔斯河流经盆地。流域土地肥美。北部有石油矿,并为本岛主要柚木林区。内地山区有乌檀、儿茶、热带松、栎、枫及铁木。农业发达,低地种水稻和椰子,坡地种植甘蔗、橡胶、咖啡、烟草、棉花、剑麻,高地种植木棉与会鸡纳树。畜牧业有一定规模。工业有纺织、

食品、烟草、金属加工、机械、造船、铁路车辆、橡胶、造纸等。

东北地方 日本本州岛北部,包括青森、岩手、秋田、山形、宫城、福岛六县。南接关东地区,西南界中部地方,北隔津轻海峡与北海道相对。古为日高见国,后分陆奥国与出羽国,故亦称“奥羽地方”。面积 6.6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 18%。人口 1,038 万 (1985),占全国人口的 8.7

%。山地占 76%,三列山脉南北纵贯,山间夹有低地。东侧有北上山地和阿武隈山地,中部有奥羽山脉,西侧有出羽山脉和越后山脉。沿海有仙台、秋田等平原。多火山。冬寒夏温,较湿润。南部年平均气温在 13℃左右,北部在 10℃左右。东岸为表日本气候,冬较寒,夏多雨。西岸为里日本气候,冬较暖而多雪,夏雨少。夏季各地差别不甚明显。古以养马和采砂金著称。今有铜、铅、锌、石油的开采。全国最重要的水稻产区,产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盛产苹果,产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三。森林面积广大,林业发达。但工业产值仅占全国的 4.7%(1982)。工业以食品、冶金、木材加工、电机为主。传统工业(漆器、丝织品、木制玩具等)也较发达。主要城市有仙台、秋田、青森、福岛等。也是全国重要渔场。

东芝加哥 (East Chicago)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西北部,临密歇根湖。在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东 28 公里处。人口 3.9 万(1980)。始建于 1865 年。1893 年设市。有钢铁、铸工、炼油、电车和运输器材等工业,还有化学药品、服装等。

东欧平原 又称 “俄罗斯平原”。世界最大平原之一。面积约 400 万平方公里。在欧洲东部。北起白海和巴伦支海,南抵黑海、亚速海、里海和高加索,西界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中欧山地、喀尔巴阡山脉,东接乌拉尔山脉。北部多冰碛岗丘、湖泊和盆地。平均海拔 170 米。有海拔 300—400 米的瓦尔代丘陵、中俄罗斯丘陵、伏尔加河沿岸丘陵等,并有低于洋面的里海低地。自北向南有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带。里海北岸为半荒漠和荒漠。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顿河、第聂伯河。矿藏丰富,有世界著名的顿巴斯煤田、库尔斯克和克里沃罗格铁矿区、尼科波尔锰矿区、第二巴库油田。人口稠密,工农业和水陆交通发达。

东非帝国 意大利侵占索马里中、南部 (1889 年)和埃塞俄比亚全境

(1935 年)后建立的殖民国家。分六个省,置于总督统治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战败投降,帝国归于覆灭。

东非高原 (East Africa Plateau)在非洲东部坦桑尼亚、乌干达、肯尼亚等国境内。非洲古地块的一部分,平均海拔约 1,000 米,地表少起伏, 散布有岛山型丘陵。洼陷处形成维多利亚、基奥加湖等广阔浅平湖盆。东非裂谷带纵贯南北,形成巨大的断层陷落盆地和大湖带,谷侧分布着乞力马扎罗、肯尼亚等著名火山。

东南极洲 (East Antarctica)指南极洲西经 30°向东延伸至东经 170

°之间的地区。与西南极洲以毛德山脉为界,是一面积广、地势高的古老地盾,已准平原化,成为台地。面积 1,018 万平方公里,平均高度 2,500 米, 基盘的平均高度为 530 米。大陆冰的体积 2,020.1 万立方公里,平均厚度 1, 930 米。中部是南极高原和极点。平均气温-55℃,年平均降水量在 5 毫米以下,极端严寒干燥。边缘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后地、恩德比地、威尔克斯地、乔治五世地和维多利亚地。海岸有马特海岸(Mar- tha)、阿斯特里德海岸

(Astrid)、朗希尔德海岸(Ragnhi- ld)、班扎雷海岸和奥茨海岸。

东洛锡安 (East Lothian)英国苏格兰东南部洛锡安行政区的一个区。包括前哈丁顿郡和中洛锡安郡的一部分。位于福斯湾南岸。面积 712 平

方公里。人口 8 万(1981)。建于 1975 年。首府哈丁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泰恩河(Tyne)为主要水系。农业为主,高地牧羊,低地有耕作业与乳用畜牧业,沿海有捕鱼业。产小麦、大麦、马铃薯,制酪业与园艺业也较重要。有食品、饮料、纺织和轻型机械等工业。重要城市还有邓巴(Dun- bar)、北贝里克(North Berwick)和特伦特(Tranent)等。

东部沙漠 见“阿拉伯沙漠”。

东海地方 指日本中部地方南部静冈、爱知两县与三重县。有时也包括岐阜县南部一带。临骏河、三河、伊势三湾和远州滩。城市连续,经济高度发展,为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的一环。

东萨彦岭 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山系。西北—东南走向。西起叶尼塞河中游左岸,东至贝加尔湖南端,直抵蒙古边境。长 1,000 多公里。为不对称的褶皱山系。主要由片麻岩、云母碳酸盐片岩、结晶片岩,大理岩、石英岩及角闪岩等组成。西北部山势较缓,海拔 500—1,500 米,东、西萨彦岭会合处及其以东,海拔 2,000—3,000 米。最高峰蒙库—萨尔德克山,海拔 3, 491 米。多山间盆地。富云杉、冷杉、雪松、落叶松林。有云母、金、铝土矿、铁、石墨、石棉、磷钙石及稀有金属等矿藏。多矿泉。

东萨摩亚 (Eastern Samoa)太平洋中南部萨摩亚群岛的东部岛群。在南纬 13°—15°、西经 168°—171°。由图图伊拉岛、马努阿群岛等大小七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 197 平方公里。人口 3.4 万(1984),主要为波利尼西亚人。首府帕果帕果。大部为火山岛,沿岸多珊瑚礁。土壤肥沃。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约 26℃,雨量充沛,帕果帕果年降水量可达 5,000 毫米。原为王国,1889 年由英、美、德三国共管。1899 年被美国独占。主产并输出椰干、香蕉、鱼类。手工编织业和旅游业发达。

东捷克州 在捷克共和国东北部。面积 11,241 平方公里。人口 123.3 万(1991)。首府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北部、东部有苏台德—克尔科诺谢山和奥尔利凯山地。南为波拉平原的东部,多丘陵。最南端为高地,海拔 500

—650 米。气候温和。年降水量平原 500—600 毫米,山区达 1,200 毫米。有阔叶林和针叶林。工业发达。纺织工业产值占全国三分之一。化学工业亦重要,产值占全国重要地位。还有机械、造纸和食品等工业。在特鲁特诺夫

(Trutnov)有全国最大的热电站。平原地区主产谷物、甜菜,肉类和奶品。

东朝鲜湾 朝鲜东部日本海的大海湾。以北纬 39°30′为中心。断层陷落而成。大陆架窄,500—2,000 米外为深海。湾内有咸兴、永兴等内湾。潮差小,表水温度夏季 25℃左右,冬季在 1℃以下。盐分 6 月 34‰, 12 月 33.5‰。沿岸经济发达,有咸兴化学工业区和元山港。松涛园和葛麻半岛为名胜地。

东奥兰治 (East Orange)美国新泽西州东北部城市。西接纽瓦克, 是纽瓦克和纽约的住宅卫星城。人口 7.7 万(1980)。生产放像机、自来水设备、视听器材、塑料管道等。重要的保险业中心。

东普鲁士 旧地区名。位于波罗的海东南沿岸涅曼河、维斯瓦河和普雪格尔河(Pregle)下游沼泽地区。有重要海港哥尼斯堡。十二世纪时,主要居民是立陶宛人和日耳曼人。十三世纪末,被条顿骑士团占据。当时的普鲁士泛指条顿骑士团统治的全部领土。1525 年,成立普鲁士公国。此后又被波

兰王国控制。十八世纪后期,波兰被瓜分后,因位于普鲁士最东部,称东普鲁士。1871 年,成为德意志帝国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根据波茨坦会议决定,将东普鲁士北部沿海 15,800 平方公里地区割让给苏联, 南部内陆较大部分划给波兰。1946 年,苏联将其占领部分建为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哥尼斯堡改称加里宁格勒。

东马来西亚 (Malaysia Timor) 马来西亚东部地区,简称“东马”。位于婆罗洲北部,包括沙捞越与沙巴两州。南邻印度尼西亚,北滨南海,北岸中段和文莱接壤,东北临苏禄海,东临苏拉威西海,海岸线总长 2,384 公里。东西最长 1,120 公里,南北最宽 256 公里。面积 19.81 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的 60%。人口 229.7 万(1980),占全国的17%。原住民族有伊班(海达雅克)、碧达育(陆达雅克)、美拉瑙等,合占人口的 76%,华人占 17

%,马来人占 6%。地势由内地向沿海逐级降低,拥有东南亚最高峰基纳巴卢山,海拔 4,102 米。蕴藏有多种金属矿。多天然良港。河流较长,上游富水力,下游深阔,通航里程长。年雨量 3,000—4,000 毫米,森林覆被率80%左右。历史悠久,公元初即出现与中国及中南半岛进行贸易的港埠。七世纪建有渤泥王国。十三一十四世纪基纳巴坦甘河畔有中国人村落。十六世纪起相继被西方殖民势力统治,十九世纪沦为英国保护国。1946 年 7 月沙捞越与沙巴分别成为英属殖民地,1963 年 8 月 31 日加入马来西亚,1966 年称“东马来西亚”。所产石油、天然气、木材、胡椒居东南亚前列,还有铝土、金、铜、锑、煤、橡胶、棕油、可可、蕉麻、西谷、藤条与燕窝,富海产。工业有炼油、液化天然气、化肥、熔锑、橡胶与木材加工等。

东西伯利亚 ①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东部。西起叶尼塞河,东到太平洋沿岸分水岭山脉。包括雅库特、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和赤塔州等。面积约 720 万平方公里。大部属中西伯利亚高原。北为北西伯利亚、中雅库特和亚纳—因迪吉尔卡低地,南为东、西萨彦岭和外贝加尔山地,东为亚纳—科雷马高原。②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经济区的简称。北起北冰洋,南同中国、蒙古相邻,西同西西伯利亚、东同远东经济区接壤。包括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及赤塔州、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面积 412.28 万平方公里。人口 876.9 万(1985)。约有四分之一面积在北极圈内。森林、煤炭、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居全俄首位,还有铜、镍、钴、钨、钼、铁、石棉、云母、石墨等。工业以水电、采矿、有色冶金、森林采伐、木材加工和纸浆—造纸业为主,还有机械修造、化工、轻工及建筑材料等。农业主产麦类。畜牧业以牛、羊、猪为主。西伯利亚大铁道沿线繁盛,中、北部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重要城市有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伊尔库茨克、赤塔、乌兰乌德、安加尔斯克及布拉茨克等。六十年代以来经济发展较快。

东克利夫兰 (East Cleveland)在美国俄亥俄州东北部,靠近伊利湖, 是克利夫兰的住宅卫星城市。人口 3.6 万。1801 年开始有人定居, 1918 年建市。工业多样,以电气机械为主。设有电气调查实验所。

东非大裂谷 (Great Rift Valley)也称“东非大地堑”。在非洲东部。包括一系列由块状断裂所形成的裂谷和湖盆。南起希雷河口,从马拉维湖北端起分两支:东支经坦桑尼亚中部的埃亚西湖、纳特龙湖等,连接肯尼亚北部的图尔卡纳湖,再纵穿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的阿巴亚湖、兹怀湖等, 以迄红海北端,全长 5,000 余公里;西支经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爱德华湖、

蒙博托湖直到艾伯特尼罗河谷(也有将赞比亚东部卢安瓜谷地作为西支最南段的),全长 1,700 公里。世界最巨大的断层陷落带。裂谷宽 30—70 公里, 有约 30 个湖泊断续分布,构成著名东非大湖群。两侧陡崖壁立,高出谷底一、二千米。沿线有熔岩高原并多高大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埃尔贡山等,有的仍在活动,地震亦频繁。近年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推断,裂谷带是由于同阿拉伯古地块相分离的大陆漂移运动形成的。

东罗马帝国 即“拜占庭帝国”,见“拜占庭”①。

东哈萨克州 哈萨克斯坦东北部行政区。在额尔齐斯河上游。东、南部与中国新疆为邻。面积约 9.7 万平方公里。人口 93.5 万(1987)。1932 年建州。全境大部为山区。山地主要在东北部,山峰海拔多在 2,000 米以上。南部为广阔的斋桑盆地。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一般为 250—380 毫米,斋桑盆地仅 129 毫米,山区可达 1,500 毫米。额尔齐斯河自东南向西北流经全境。有斋桑泊等湖泊。铅、锌、铜等矿藏丰富。重要的有色冶金工业基地,铅、锌、钛产量非常丰富。还有机械制造(矿山机械等)、木材加工,轻工业和食品加工等。有布赫塔尔马和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两座水电站。以旱地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作物有小麦、大麦和向日葵等。养蜂、渔、林、狩猎业等较重要。主要城市有首府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济良诺夫斯克和列宁诺戈尔斯克。

东哥特王国 古国名。日耳曼人东哥特部落所建。东哥特人原住黑海草原,公元 454 年,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多瑙河上游班诺尼亚 (Pannonia,今匈牙利西部)。公元 488 年进入意大利。建立东哥特王国,定都于腊万纳。

领土包括今之意大利和克罗地亚达尔马提亚一带。公元 555 年东罗马帝国入侵,灭亡。

东高止山脉 (Eastern Ghāts)印度德干高原的东缘山脉,北起马哈纳迪河中游,南至泰米尔纳德邦,转折西行,至尼尔吉里丘陵与西高止山会合。长约 800 公里。大部海拔 600—700 米,最高点 1,680 米(在维沙卡帕特南境)。被戈达瓦里河、克里希纳河以及彭纳河分为几段。北段森林尚茂; 南段雨量不足,岩石多隙,森林稀疏。北段有煤、铁资源;南段多石棉、粘土等矿。

东部大沙漠 (Grand Erg Oriental)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主要在阿尔及利亚东部。面积 10 万平方公里以上。大部为高达 300 米的条垅状沙丘, 受稀疏的禾草固定。沙丘间有多条砾石和粘土组成的干谷。沙漠边缘有瓦尔格拉、埃达米斯等绿洲。重要石油产区,有哈西迈斯欧德、加西泰维勒等油田。

东海岸山脉 (East Coast Range)马来西亚马来半岛花岗岩山脉。走向大致与南海海岸并行,北起吉兰丹州沿海,往南纵贯丁加奴州内地。山体广阔,多海拔 1,000 米以上的山峰,最高峰拉威山(Gunong Lawit)海拔 1,517 米,位于丁加奴北部。彭亨河以南,有四段不连续的山丘,耸立于沼泽平原上。东麓多伸出山嘴,形成海滨岬角。多锡、铁、锰矿。森林茂密。南半段生物资源丰富,有犀牛和野牛;辟有兴楼—哥打丁宜自然保护区。

东福克兰岛 即“索莱达岛”。

东马德雷山脉 (Sierra Madre Oriental)墨西哥重要山脉。位于墨西哥高原东缘,东南—西北走向。从瓦哈卡州的米斯特科山结(Mixteconudo) 沿墨西哥湾岸延伸到墨、美边境的布拉沃河各地,长约 1,000 公里。以北纬

20°为界分南北两段:南段海拔在 3,000 米以上,多火山和熔岩高原;北段海拔一般在 1,000 米左右,为一褶皱山地,最高峰佩尼亚山海拔 4,054 米。多金属矿藏。

东太平洋海丘 (East Pacific Rise)又名“东太平洋海隆”。在太平洋东部。北起北美洲西海岸的阿拉斯加湾,向南大体沿西经 110°线平行于南、北美洲海岸延伸,在南纬 60°附近同南太平洋海岭相接。世界大洋中脊的一部分,为一条较年青的洋底地壳活动带。长约 15,000 公里,宽 2, 000—4,000 公里。一般高出洋底 2,000—3,000 米。沿线被许多纬向断裂带错开。东部同智利海丘(Chi-le Rise)及纳斯卡海岭(Nasca Rg.)相交。近年也有将阿尔巴特罗斯海台(Albatros Plat.)以南称作东太平洋海丘,则长 7,600 公里。

东印度洋海岭 (East-Indian Ridge)一称“东经九十度海岭”

(Ninety-East Ridge)。印度洋东部海底山脉。大致沿东经 90°线延伸。南北介于北纬 10°和南纬 34°之间。长 5,000 公里,宽约 185—450 公里。一般高出洋底 1,000—3,500 米。山脊距洋面 2,000—2,500 米。中段宽度较大,构成一巨大块状山,最高点距洋面 1,599 米;南段个别山峰距洋面549—1,700 米。南纬 2°附近,山脊水深下降到 3,640 米,构成一狭窄的鞍部。它将印度洋东部分为西澳大利亚海盆和中央海盆。

东加里曼丹省 (Kalimantan Timur)印度尼西亚一级行政区。位于加里曼丹岛东部,西北及北面毗邻马来西亚的沙捞越与沙巴州,东滨苏拉威西海与望加锡海峡。沿海共有 200 座岛屿和礁滩,北头塞巴蒂克(Sebatik) 岛北半部属马来西亚,南半部属本省。面积 202,440 平方公里,人口 187.7 万(1990)。首府三马林达。全境多山,最高峰海拔 2,988 米。森林覆被率82%,多柚、栎、松、桤、枫等树种。游耕盛行,产稻米、玉米、木薯、水果与蔬菜,饲养禽畜,河湖及海上渔业重要。东南沿海陆上及海底开采石油与天然气,巴里巴板有炼油厂,有油管通三马林达。还开采金、金刚石、铝土、煤等。工业有食品加工、锯木、碾米、纺织、炼铁。望加锡海峡沿岸的邦坦(Bontang)附近有库泰(Kutai)自然保护区。

东亚花彩列岛 指亚洲大陆东岸一系列凸向太平洋的弧形列岛,如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和菲律宾群岛等,形如花彩,故名。

东西伯利亚海 北冰洋边海。在俄罗斯东北岸、新西伯利亚群岛同弗兰格尔岛之间。西、东分别经德米特里·拉普捷夫和隆加海峡通拉普捷夫海和楚科奇海。面积 93.6 万平方公里。平均深 45 米。北较南深,最深处 358 米。大陆架宽达 600—900 公里。盐度从沿岸的 20‰到西部的 30‰。科雷马河及因迪吉尔卡河等注入。结冰期长达 8 个月。7 月中到 9 月借助破冰船可通航。主要港口佩韦克。

东朱木拿运河 (Eastern Jumna Canal)在印度北方邦西部,亚穆纳河左岸。1830 年开通。起自萨哈兰普尔西北,主渠及重要支流长约 206 公里,灌溉 18.9 万公顷土地。灌区主要在萨哈兰普尔、穆扎法尔讷格尔和密拉特等地。

东斯洛伐克州 在斯洛伐克东部。面积 1.62 万平方公里,人口 150.5 万(1991)。首府科希策。西北部为山地,东南部为多瑙河中游平原。气候温和。年降水量约 660 毫米。山地多阔叶林和针叶林。海拔 1,600—1,800 米以上为山地牧场。矿产较富,有铁、锰、锑、铜、菱镁矿和盐。有冶金、

机械制造、化工等工业部门,还有造纸、木材加工、食品和建筑材料等。谷物种植与畜牧业相结合。主产小麦、大麦、燕麦、马铃薯、玉米、葡萄等。饲养牛和猪。山地发展林业。

东普罗维登斯 (East Providence)美国罗得岛州东部的城市。位于普罗维登斯河东岸,与普罗维登斯相望。人口约 5 万。以化学工业、金属加工、机器制造、电子、印刷和造纸等工业为主。交通便利,是数条公路的终点。有著名的儿童医院。

东北太平洋海盆 (North-Eastern Pacific Basin)在太平洋东部。北界为阿留申海沟(Aleutian Trench),东界为北美洲西岸大陆坡,西界为帝王海岭、夏威夷海岭和莱恩海岭,东南为东太平洋海丘。南北长 8,900 公里,东西宽约 4,200 公里。深度大多为 5,000—5,500 米,最深 7,168 米。有一系列纬向大断裂带横贯此海盆。东弗里西亚群岛(Ostfriesische Inseln)德国北海海边浅滩的岛群,属下萨克森州。西起埃姆斯河口,东至亚德河(Jade)口,延伸约90 公里。由博尔库姆(Borkum)、于斯特(Juist)、诺德奈(Norderney)、巴尔特鲁姆(Baltrum)、朗格奥格(Langeoog)、施皮克(Spiekeroog)、旺格奥格(Wangerooge)等 7 个主要岛屿(面积 125 余平方公里)组成。居民主要从事渔业。海洋性气候,沙滩广阔,海滨浴场优良,旅游业颇盛。东努沙登加拉省(Nusa Tengg-ara Timur)印度尼西亚一级行政区。包括小巽他群岛萨佩海峡(Selatsape)以东诸岛,即萨武海南北两支岛链:北支有科莫多(Komodo)、林贾(Rinja)、佛罗勒斯等岛及索洛(Solo)、阿洛(Alor)等群岛;南支有松巴(Sumba)、萨武(Savu)、罗地(Roti)等岛,以及帝汶岛的西半段。面积 47,876 平方公里,人口 326.9 万(1990),以巴布亚人和马来人占多数。省会古邦(Kupang)在帝汶岛南端。北支岛链多火山,南支多由沉积岩构成。多地震。岛形窄长,海岸曲折陡峭,沿海平原窄小,岸外多珊瑚环礁与岩礁。岛屿之间狭窄的海峡急流不利航行。旱季长,多灌丛、草地,有檀香木和桉树林。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稻米、玉米、椰子、烟草、棉花和咖啡,饲养马和羊,海上捕捞,林间采伐檀香木。工业有纺织、印染、皮革、制药、草编与加工玳瑁。

东科迪勒拉山脉 (Cordillera Oriental)南美洲安第斯山的东部支脉。自玻利维亚南部延伸到委内瑞拉。南纬 27°30′—20°大致南北走向, 后改为东南—西北向,南纬 3°向北又呈西南—东北向。玻利维亚境内,山体高大,多 6,000 米以上高峰;秘鲁境内海拔高度略降,有马拉尼翁河等谷地将之与西科迪勒拉山分隔。入哥伦比亚山体渐宽,约至北纬 7°30′处成佩里哈山(perija)和梅里达山两支,分列于马拉开波低地两侧。在哥伦比亚南部和厄瓜多尔北部(北纬 5°至南纬 3°),多火山,构成安第斯山三大火山带之一。

东喀尔巴阡山脉 喀尔巴阡山脉中段。西起斯洛伐克的拉博雷茨

(Laborec)河谷,向东南经乌克兰西南部(称乌克兰喀尔巴阡)至罗马尼亚的普拉霍瓦河谷(称摩尔多瓦喀尔巴阡),全长约 600 公里。多砂岩、砾岩, 并有火山熔岩和古老结晶岩。由几列平行的西北-东南走向山脉组成。多 2, 000 米左右的山峰,最高峰为罗马尼亚境内的罗德纳山(Rodna)的彼得罗斯峰(Pietrosul),海拔 2,305 米。山坡多森林。有石油、天然气、岩盐和铅、锌等矿藏。

布里 (Puri)一译“普里”。在印度奥里萨邦默哈讷迪三角洲东南,

濒孟加拉湾。人口 10.1 万(1981)。是一个宗教中心,每年有大量印度教徒来此朝拜。有角石雕刻业。

布塔 (Buta)扎伊尔北部城镇。在本巴—伊西罗铁路线上,南距基桑加尼 324 公里,有公路相通。人口 2.2 万。商业重镇,周围盛产紫檀木等珍贵木材和油棕。有榨油(棕油)、轧棉、碾米等农产品加工业。有航空站。布干达 (Buganda)乌干达重要行政区。在国境中南部。东南濒维多

利亚湖。面积 3.7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300 万。首府坎帕拉。沿湖多沼泽, 低地,内陆为丘陵、高原。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 1,000—1,500 毫米。原为乌干达境内的古老王国,有较发达的经济和文化。1894 年起沦为英国保护国,1962 年乌干达独立后曾为国内的一个联邦,1967 年改为行政区。人烟稠密,耕作集约。盛产棉花、咖啡等经济作物,粮食主产玉米、香蕉等。有纺织、锯木、制糖和化工日用品等小型工业。

布韦岛 (Bouvet Island)一译“布维岛”。南大西洋的一个孤立火山岛。在南纬 54°26′、东经 3°24′之间。距好望角约 2,560 公里。东西长 8 公里,南北宽 6.4 公里,面积 58 平方公里。最高海拔 945 米。由黑色熔岩组成,覆有冰层。海岸陡峭。东部有冰川,北部长苔藓,并多鸟粪。无常住居民。建有捕鲸站。1927 年挪威人曾到达。布瓦凯(Bouaké)科特迪瓦城市,布瓦凯省首府。在中部高原上。人口 64 万(1982)。工商业重镇和交通中心。有轧棉、棉麻纺织、烟草、食品、锯木、服装等工业。咖啡、棉花、剑麻、粮食、牲畜贸易较盛,附近有铬、铌、钽等矿藏。铁路南通阿比让, 北达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公路通全国主要城镇。

布日伊 (Bougie)“贝贾亚”的旧称。

布什尔 (Bushire, Bushehr)伊朗西南的城市和港口,位于波斯湾北岸一个小半岛上。人口 12 万(1982)。始建于十八世纪三十年代,为伊斯法罕与设拉子等城市对外海联系的主要港口。后由于霍拉姆沙赫尔港的发展而地位下降。为一深水港。有小型纺织厂,还建有液化天然气厂(产品供出口)与钢铁厂。渔业亦盛。

布古尼 (Bougouni)马里南部城镇。在巴马科东南 145 公里。南部地区花生、棉花、牛油果贸易中心。公路枢纽,通巴马科和邻国布基纳法索, 科特迪瓦,几内亚。

布卡武 (Bukavu)旧称“科斯特曼斯维尔”(Coster- mansville)。扎伊尔东部城市,基伍区(Kivu)首府。在基伍湖南岸,近卢旺达边界。海拔 1,614 米,为全国最高城市。始建于 1900 年。人口 17.1 万(1985)。咖啡、茶叶和金鸡纳贸易中心。有纺织、水泥、食品、饮料等工业。附近有金矿、锡矿开采和冶炼,还有重要水电站。有医学实验研究中心。湖光山色, 风景秀丽,为旅游及疗养胜地。公路通基桑加尼。有航空站。

布卢瓦 (Blois) 法国中北部城市,卢瓦尔—谢尔省(Loir-et-cher) 首府。位于卢瓦尔河各地。历史上曾几次为法国第二都城。人口约 4 万。有食品加工,机械工业等部门。有建于中世纪的城堡,教堂、修道院及建于十八世纪的市政厅等建筑。

布尔干 蒙古中北部城市,布尔干省首府。位于鄂尔浑河中游流域。人口 1.13 万(1979)。有面粉厂和畜产品加工厂。交通运输位置重要。附近有十八世纪寺院遗址。

布尔日 (Bourges)法国中部谢尔省首府。谢尔—卢瓦尔运河经过。

人口连郊区 8.7 万(1982)。与其西北的维耶尔宗(Vierzon)组成地区的发展中心。有食品、冶金、服装、印刷等工业,也是重要的机械、航空和军备工业所在地。中世纪时期经济和文化均发达。建于十二至十四世纪的圣艾蒂安大教堂为法国最大的哥特式建筑物之一,另有十五世纪中期建立的大学。布尔格 (Burg)德国东部城市。在易北—哈弗尔运河畔。人口 2.8 万

(1984)。1150 年建市。铁路要站,河港。工业有机械制造、轧钢、化学、制鞋、毛纺、食品加工等。有中世纪教堂遗址。

布尔诺 (Brno)捷克共和国第二大城,南摩拉维亚州首府。在捷克— 摩拉瓦高地东南缘,斯夫拉特卡河(Svratka)和斯维塔瓦河(Svitava)汇流处。人口 38.1 万(1984)。公元九至十世纪建城堡后兴起。1243 年建市。1526—1918 年是摩拉维亚的经济、文化中心。十九世纪末是工人运动的中心之一。重要铁路交通枢纽。机械制造工业在全国仅次于布拉格,以生产电机、化工设备、机床、滚珠轴承、拖拉机著称,还有计算机,精密仪器制造厂。毛纺织、印刷业等也重要。每年在此举办布尔诺国际机械工业博览会。设有科学院分院、高等院校和摩拉瓦博物馆等。有十三至十八世纪的建筑古迹, 在什皮利别尔克岗上有十三世纪城堡。

布尔萨 (Bursa)旧称“布鲁萨”(Brusa)。土耳其马尔马拉海以南地区的主要城市,布尔萨省省会。人口 53.6 万(1984)。位于乌卢山北麓灌溉农业与桑蚕区中。全国最大纺织工业中心,丝织业历史悠久,还有罐头、乳制品等食品工业以及合成纤维厂、机械厂。以马尔马拉海沿岸的亚洛瓦为海港。十四世纪曾为奥斯曼帝国首都。有矿泉、温泉与大清真寺,绿清真寺等古迹,为旅游中心。该城以南的乌卢山有矿泉与滑雪场。

布尔奥 (Burco)一译“布劳”。索马里北部城镇。在诺加尔干谷上游段。历史上是队商贸易要站。现为地方性牲畜、皮毛、谷物集散地和北部地区公路中心。为全国南北干线贝莱德文-布尔奥公路终点,并与通往柏培拉的干线公路相衔接。

布兰登 (Brandon)加拿大马尼托巴省西南部城市。在省会温尼伯以西 204 公里。人口 3.6 万。1881 年始建。位于肥沃的农业地区,是加拿大西部小麦产区销售中心之一。工业有肉类加工、炼油、农业机械肥料、家具等。加拿大农业部在此设有农业研究分所。

布尼亚 (Bunia)扎伊尔东北部城镇。在蓝山(Bleues)西南麓,蒙博托湖西 50 公里。海拔 1,200 米。人口 2.2 万。商业中心。附近开采金矿, 产咖啡,养牛业也盛。旅游业发达。公路通戈马、基桑加尼。有航空站。

布坎南 (Buchanan) 旧称“大巴萨”(Grand Bas- sa)。利比里亚大西洋岸港口,大巴萨州首府。在圣约翰河(St. John)口南岸,西北距蒙罗维亚 95 公里。人口 2.4 万(1974)。 1835 年建城。1963 年为输出宁巴山铁矿而建设港口,并建通往矿区的铁路(长 165 公里)。还输出橡胶、油棕制品等。有油棕加工厂及铁矿砂洗矿厂。

布克拉 (Bucraa)西撒哈拉大型磷灰石矿。在阿尤恩东南 100 公里。储量约 20 亿吨。1972 年起开采。矿石经由 96 公里长的传动带运至大西洋岸阿尤恩普拉亚,精选后装船出口。

布里亚 (Bria)中非共和国中部城市,上科托省(Haute-Kotto)首府。在科托河右岸。人口 3.1 万(1984)。重要的金刚石开采和轧棉业中心。农畜产品贸易甚盛。班吉—比劳公路干线中点。有航空站。

布里格 (Brigue)瑞士南部城市。在罗纳河畔。人口 5,200,主要讲德语。十三世纪是西昂主教领地。交通枢纽。辛普朗隧道终点,通过隧道可达意大利。长期来是瑞士和意大利贸易中心。有机器制造业,建有水电站。瑞士西南部旅游中心之一。有优美的十七世纪宫殿式建筑。

布库鲁 (Bukuru)尼日利亚中部高原州城市,在乔斯高原海拔 1,200 米处、乔斯市南 20 公里。人口 8,400 余。为锡、铅矿主要开采中心,亦产高岭土,附近地区盛产高粱、粟、马铃薯、薯蓣、玉米、蔬菜等。市内有国家政策与策略研究所及商学院。铁路、公路通乔斯、马库尔迪等地。

布阿尔 (Bouar)中非共和国西部城市,纳纳曼贝雷省(Nana-Mambéré) 首府。在卡雷山(Karre)南麓。人口 5.5 万(1982)。棉花及木薯,香蕉集散地。轧棉业颇盛。有航空站。

布拉夫 (Bluff)旧名“坎贝尔镇”(Campbell-Town)。新西兰南岛南端港口。位于福沃海峡北岸布拉夫湾西南侧入口处。在因弗卡吉尔以南 20 公里,为其外港。人口 2,537 (1986)。工业有罐头加工厂,附近有炼铝厂。出口以乳制品、肉类、牡蛎等为主。

布拉瓦 (Brava)索马里南部城镇。东北距摩加迪沙 168 公里,有公路相通。地方性牲畜、皮革、谷物集散地。有皮革制品、锯木厂等。

布拉加 (Braga)葡萄牙北部城市,布拉加区首府。位于波尔图东北、埃什特河(Este)上游的丘陵地。人口 6.3 万(1981)。相传约公元前 296 年为迦太基人所建。工业以制帽、刃具、家具、电子、化妆品与制鞋为主。公路枢纽;有铁路通波尔图。东南郊 5 公里山岗上有建于十二世纪的大教堂。是葡萄牙大主教驻地,也是著名的朝圣地。附近有圣母玛利亚巨大雕像。图书馆藏有珍贵古籍。

布拉的 (Plataea)一译“普拉提亚”。古希腊彼俄提亚(Boeotia) 境内城邦。靠近阿蒂卡边界,介于底比斯和雅典之间。在雅典保护下保持独立。公元前 479 年,希腊和波斯战争中,斯巴达统帅波桑尼(Pausanias)曾

率希腊联军大败波斯侵略军于此。从公元前 431 年到 373 年三次遭受底比斯的侵占和破坏,趋于衰落。

布拉格 (Praha)捷克共和国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跨拉贝河支流伏尔塔瓦河两岸。面积 500 平方公里。人口 120.4 万(1987)。海拔 200—

300 米,气候温和。公元 928 年见于史籍。伏尔塔瓦河段历史。上为南北欧的商路要津。十四世纪末曾为中欧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1918 年成为首都。国内和国际交通枢纽。全国最大的机械制造工业基地。汽车、飞机、机床、内燃机车、发动机、电机、电子、矿山设备和车厢等机械制造业最为突出, 光学仪器制造、食品加工、化学、纺织、皮革、印刷业等均重要。设有国家科学院、查理大学(1348 年创办)和其他多所高等学校、博物馆等。在格拉达区(旧皇宫)有许多中世纪民族建筑。费塞拉德城堡为最古老的建筑。市内多花园和文化体育场所,每年在此举办布拉格之春音乐会。外国游客甚多。

布罗奇 (Broach)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城市,在坎贝湾东岸,纳巴达河口。人口连郊区 11.2 万(1981)。是一古海港,曾为印度西岸著名的对外贸易中心,现已衰落,只有小船来往。周围盛产棉花,纺织工业重要。

布罗斯 瑞典西南部城镇。滨维斯卡河(Vis-ka),哥德堡东 56 公里。人口 10.1 万(1982)。建于 1622 年。铁路枢纽。重要的纺织业中心。有十七世纪教堂,工艺博物馆。

布罗德 (Brod)克罗地亚城市。在萨瓦河畔,西南距班亚—卢卡约 80 公里。市区由右岸的波斯尼亚—布罗德(Bosanki-Brod)和左岸的斯洛沃尼亚—布罗德(Slovn-ski-Brod)组成,有桥相连。人口 10.6 万(1981)。铁路要站,河港。工业有运输机械制造(生产机车、车厢、电车等)、炼油、木材加工、食品等。

布法罗 (Buffalo)美国纽约州西部伊利湖东岸港口城市。位于尼亚加拉河南口,西隔尼亚加拉河与加拿大的伊利堡(Fort Erie)相望。人口

33.9 万(1984)。始建于十九世纪初。1825 年伊利运河开通后,成为湖区和伊利运河间水运交接点而迅速发展。圣劳伦斯航路开通后,成为世界性港口。铁路、公路、航空的重要中心。向为米萨比(Mesabi)铁矿石和加拿大小麦转运港;钢铁冶炼和面料工业中心。尚有化学、食品、汽车,飞机零件等工业。有布法罗大学等高等学校多所。尼亚加拉瀑布的旅游基地。

布泽乌 (Buzǎu)罗马尼亚东南部城市。布泽乌县首府。在布泽乌河左岸,西南距布加勒斯特约 100 公里。人口 12.6 万(1983)。建于公元四世纪。铁路、公路枢纽。有机械、化学、食品加工等工业。市郊盛产葡萄等水果。有十六世纪的教堂等建筑古迹。市东北 13 公里的博博克(Boboci)为疗养地。

布姆唐 (Bumtang)不丹中部城镇。位于马纳斯河(Manas)支流昌基河(Chamki Chu)畔。农牧产品的集散地。有建筑宏伟的旺迪佐林宫和许多喇嘛教寺庙。

布哈拉 ①(Bokhara)古国名。十六世纪初乌兹别克人建立的封建汗国。十五世纪后期,蒙古帖木儿帝国瓦解,游牧部落乌兹别克人从北方进占中亚,建立布哈拉汗国,定都布哈拉。实行贯族专政的封建统治,发展农牧经济。和中国、印度以及俄罗斯建立了队商贸易。1740 年被波斯占领。1868 年成为俄国的保护国。1920 年成立布哈拉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24 年并入苏联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现为乌兹别克斯坦的一部分。②州名。在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克孜勒库姆沙漠的南部,泽拉夫尚河下游。面积 3.9 万平方公里。人口 101.7 万(1985)。首府布哈拉。大部为沙漠,北部有库利朱克陶山(海拔 785 米),南部有绿洲。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约 150 毫米。阿姆河流经西境。原属布哈拉汗国。1868 年成为帝俄保护国。1938 年建州,八十年代初期,因分设纳沃伊州,面积大为减少。开采天然气和石油。以轧棉、缫丝、纺织等轻工业和油脂、罐头、酿酒等食品工业较为重要。耕地大部种植棉花。卡拉库尔畜牧业(绵羊)、养蚕业、园艺业发达。有通往俄罗斯欧洲部分和乌拉尔等地的天然气管道。重要城市有布哈拉和纳沃伊。③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城市,布哈拉州首府。在泽拉夫尚河下游,布哈拉绿洲的中心。人口 20.9 万(1985)。中亚古城之一,有 2,000 多年的历史。曾为布哈拉汗国的都城和中亚伊斯兰教的中心。有铁路支线与卡甘铁路枢纽相接。附近开采大型天然气田。工业以轧棉、纺织、羊羔皮加工业和食品加工为主,建有大型棉纺织联合企业及卡拉库尔羊羔皮加工厂。绣金、丝织图等手工艺著名。有许多清真寺教堂、陵墓等建筑古迹。设有师范学院、历史地志博物馆。

布科巴 (Bukoba)坦桑尼亚维多利亚湖西岸城镇和湖港,西湖区首府。人口 2 万(1978)。渔港。湖西地区所产咖啡、烟叶、锡等农矿产品经此运出。湖运联系姆万扎,公路通卡拉圭(Karagwe)锡矿区。

布洛洛 (Bulolo)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部新几内亚高地区城镇。位于马

卡姆河(Markham)上游支流布洛洛河谷地。人口 3,550。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曾一度以采掘金矿闻名。附近山区森林繁茂,为内地木材集散中心之一, 并有木材加工业。有公路和航空线通达东岸莱城。

布济河 (Rio Búzi)莫桑比克中部河流。源出西部边境伊尼扬加山地,东北流,在贝拉附近注入莫桑比克海峡。长 320 公里。流域内多雨,支流众多,水量丰富。上游支流莱弗河(Revue)上建有两处水电站。下游平原宽广,灌溉农业发达,甘蔗种植园规模巨大,是重要蔗糖产区。

布埃亚 (Buea)喀麦隆西部城市,西南省首府。在喀麦隆火山东麓。人口 3 万(1981)。曾先后为德属和英托管地喀麦隆的首府。现为可可、咖啡、油棕的集散和加工中心。附近还多橡胶、香蕉、茶叶种植园。有纺织、木材加工等工厂。公路通外港维多利亚。有飞机场。旅游胜地。

布格河 (Bug)又名“西布格河”。源出乌克兰西南部沃伦—波多尔高地,沿卢布林高地东缘,由东南向西北流,为乌克兰、白俄罗斯与波兰的界河,经波兰东部低地,在华沙西北 38 公里处注入维斯瓦河。全长 831 公里。

流域面积 7.3 万平方公里,大部在波兰境内。主要支流有纳累夫河(Narew)、穆哈维茨河和克日纳河(Krzna)。有运河北连涅曼,西通第聂伯等河。河口上溯可通航 315 公里。下游建有登巴水坝(Daba)和杰格日水库(Zegrzy- nski)。主要河港有布列斯特(白)、维什库夫(波)。

布隆迪 (Burundi)国名。旧名“乌隆迪”。在东非内陆,同卢旺达、扎伊尔、坦桑尼亚为邻,西南临坦噶尼喀湖。面积 2.78 万平方公里。人口

506 万(1988)。班图语系的胡图人占 83%,其次是讲尼洛特语的图西人。居民多信拜物教或天主教,讲隆迪语和斯瓦希里语,官方语言为基隆迪语和法语。首都布琼布拉。全境多高原山地。西缘属东非裂谷带西支,形成坦噶尼喀湖和鲁齐齐河谷地。裂谷东侧是南北延伸的山地,海拔 2,000 米。山地以东是海拔 1,500 米左右受强烈切割的高原。大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 1,200—1,600 毫米,有两个雨季和两个旱季。河流分属尼罗河和刚果河水系,富水力。十六世纪形成王国,十九世纪中叶起英、德、比势力侵入。1890 年被德国侵占后,连同卢安达(今卢旺达)合并组成卢安达—乌隆迪殖民地,成为德属东非洲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比利时委任统治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为比利时托管地。1962 年 7 月 1 日宣告独立,成立布隆迪王国。1966 年 11 月废黜国王,成立布隆迪共和国。经济以农牧业为主。粮食主产高粱、玉米和薯类,经济作物有咖啡、棉花、茶叶等。牲畜多牛、羊。开采锡、钨、铌、钽等。新发现大型镍矿。有咖啡、棉花、茶叶等农产品加工厂及纺织、食品、制毯、发电等中小企业。出口以咖啡为主,占出口总值的 80%以上,其次是棉花、茶叶、锡。进口以纺织品、食品、车辆、化学品,油品为大宗。对外经济联系主要经坦噶尼喀湖和坦桑尼亚境内的铁路出印度洋。

布塔雷 (Butare)旧名“阿斯特里达”(Astrida)。卢旺达南部城市,布塔雷省首府。人口约 2.2 万(1978)。农产品贸易中心,附近产咖啡、金鸡纳等。有制药厂和火柴厂。也是文教中心,有国立大学、师范学院和热带医学研究室。公路枢纽,通基加利、尚古古和邻国布隆迪。

布鲁日 (Bruges)也叫“布吕赫”(Brugge)。比利时西北部古老城市。距北海岸 14 公里。人口 11.8 万(1981)。重要水陆运输枢纽,有铁路和运河通往内地、北海岸和法国西北部。从七世纪起见于记载,十三至十五

世纪曾为西欧重要贸易中心之一。工业以纺织、造船、电子设备、农业机械、电视机、家具等为主。有中世纪建筑。博物馆珍藏许多佛兰芒艺术品和历史文物。

布鲁克 (Bruck)全称“穆尔河畔布鲁克”(Bruck ander Mur)。奥地利东南部城市。位于穆尔河和穆尔兹河的交汇口。人口 1.6 万(1981)。公元 860 年属萨尔斯堡主教领地。1263 年建市。铁路枢纽。有钢铁、炼铜、造纸和木材加工等工业。市内有罗马时代的布鲁克桥、拥有铁制喷泉口的哥特式教堂(建于 1494—1505 年)和可以俯视全城的古堡。

布鲁里 (Bururi)布隆迪西南部城镇,布鲁里省首府。东北距基特加66 公里,有公路相通。人口 7,800(1982)。地方性咖啡、牛的贸易市场。

布鲁岛 (Pulau Buru)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的岛屿。属马鲁古省。位于塞兰岛之西。东西长 140 公里,南北最宽 85 公里,面积 9,505 平方公里。全岛山地盘亘,最高峰卡帕拉马达山(Kapalatmada),海拔 2,429 米, 贴近西北海岸。产藤条、椰干和海参。东北卡雅利镇(Kayali)为对外联系港口,有公路通全岛各地。

布鲁图 (Burutu)尼日利亚本代尔州港口。在尼日尔河三角洲西部福卡多斯河(Forcados)两岸,西距贝宁湾 32 公里。人口 8,400。 19 世纪末建港,成为连接内河与海上运输枢纽。以出口棕仁、棕油、橡胶、木材,北方和乍得的花生、棉花、芝麻等物产为主,并以造船、修船业著称。农产品贸易中心。

布鲁姆 (Broome)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海港小城。位于大陆西北部印度洋岸,濒罗巴克湾(Roebuck),在达尔文西南约 1,100 公里。人口 2, 920(1976)。采珠业中心。出口珍珠、珍珠贝、牛皮、牲畜、羊毛。有牛肉加工厂。

布赖代 (Buraydah)沙特阿拉伯北部城市,盖西姆区首府。位于内志高原北部鲁马涸河左岸的一个山丘上,海拔 555 米。人口 7 万(1983)。地处富饶的井灌农业区,附近畜牧业也较发达。历史上曾为阿拉伯马的主要出口地,现仍为阿拉伯半岛上最大的骆驼市场。城东北有一座 600 多年前的碉堡。

布赖顿 (Brighton)英国南部城市。滨英吉利海峡,北距伦敦 82 公里。人口 14.6 万(1981)。面积 59.6 平方公里。十八世纪后期起为著名的

海滨疗养地。绿化带长 45 公里。有十八世纪建造的东方宫与西堤,鸟旅馆、水族馆、高尔夫球场。工业有石棉、电工器材和食品加工等。有布赖顿学院

(建于 1845 年)等多所高等学校,还有萨塞克斯疗养院。

布雷达 (Breda)荷兰南部城市。在马克河(Mark)和阿河(Aa)的汇合处。1252 年建镇。人口 11.8 万(1982)。是大机器制造业中心,还有食品、冶金、纺织、塑料等工业。

布德万 (Burdwān)印度西孟加拉邦中部城市。在达莫德尔河下游北岸,加尔各答西北 110 公里。人口 14.8 万(1981)。公路交通中心,加尔各答通往瓦拉纳西和帕特纳的铁路由此经过。附近盛产黄麻与水稻。并有煤矿采掘业和冶炼、黄麻加工、食品加工、化学等工业。

布滕博 (Butembo)扎伊尔著名旅游、疗养地。在基伍区(Kivu)东北部、爱德华湖西北。人口 4 万。地处米通巴山区,海拔 1,800 米,山青水秀,气候宜人。位近赤道,城南立有赤道指示碑。附近有黄金开采,产咖啡、

茶叶。有咖啡加工、化学等工业。公路通基桑加尼、戈马。

布比延岛 (Būbiyān Island)科威特东北部岛屿。南北长约 40 公里,东西宽约 24 公里,面积约 780 平方公里。本岛及其以北的韦尔贝岛(东西长

约 11 公里,南北宽约 6.5 公里)均为阿拉伯河三角洲南侧岛屿,荒无人烟, 只有渔民暂居。但控制着伊拉克朱拜尔湾的出口。

布古利马 俄罗斯石油城之一。在鞑靼自治共和国斯捷普诺伊扎伊河畔。人口 8.6 万(1985)。建于 1736 年。1781 年建市。铁路要站。工业以石油开采、加工及其机械修造为主。有瓷器厂和石油科研机构。

布卢明顿 (Bloomington)①美国伊利诺伊州中部平原上的城市。人口 4.4 万,大市区 11.9 万(1980)。铁路、高速公路交通中心。是周围著名的农牧业地带的贸易中心。有机械、建筑材料、电气等多种工业。②美国印第安纳州城市。在首府印第安纳波利斯西南 80 公里。是印第安纳州中南部主

要文教中心。人口 5.1 万(1980)。以彩色电视机为主的电子工业发达。向为石灰岩采掘和加工中心。市东南门罗水库(Monroe Reservoir)是印第安纳州最大人工湖,旅游和休养地。有印第安纳大学(建于 1820 年)。

布尔戈斯 (Burgos)西班牙北部城市。人口 15.6 万(1981)。建于公元 884 年。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初曾为卡斯蒂利亚王国的重要商业中心,羊毛贸易的集散地。周围农业发达,有冶金、酿酒、制鞋、毛纺、化学、造纸等工业。有建于中世纪的宏丽哥特式大教堂和钟楼等。河流穿越市区, 桥梁古色别致。是旅游胜地。还有大型体育场。

布尔尼亚 (Purnea)一译“普尔尼亚”。印度比哈尔邦东北部城市。在恒河支流索拉河东侧。人口 9.1 万(1981)。公路交通中心,有铁路线北通尼泊尔。稻谷的集散地,有碾米工业和金属制造业。

布尔加斯 (Бургас)保加利亚东部重要海港,布尔加斯州首府。濒黑海布尔加斯湾。人口 18.3 万(1983)。建于十八世纪。十九世纪末随西通索非亚的铁路修建而兴起。港口现代化,吞吐量很大,近年又新建油港和渔港。渔业中心。石油化学工业城,加工进口原油,生产液体燃料和许多重要化工产品。还有车厢制造、电缆、鱼罐头等工业。郊区富铁、铜矿。城郊有国际机场。有滨海公园、浴场、休养地。

布尔杜尔 (Burdur)土耳其西南部城市,布尔杜尔省省会。人口 4.5 万(1980)。位于布尔杜尔湖盆地的东缘。为土耳其铁路网的西南终点之一, 有公路由此向南穿过托罗斯山到地中海沿岸的安塔利亚港。工业主要有拖拉机、纺织、铜器、玫瑰香料、地毯等厂。

布尔奇科 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东北部城镇,在萨瓦河右岸。人口 2.5 万。河港,铁路经此。商业中心。有食品工业。市郊有褐煤蕴藏。

布尔根兰 (Burgenland)奥地利东部的州。面积 3,965 平方公里, 人口 26.9 万(1981)。首府艾森施塔特(Eisen- stadt)。1912 年设州。北部为盆地,南部是丘陵。耕地占全境 60%,产谷物、葡萄等。畜牧业发达。新锡德尔湖沿岸产木材、芦苇。工业有食品加工、纺织等。少城镇,仅艾森施塔特和马特斯堡,人口超过 5,000。

布尔热湖 (Lac du Bourget)法国湖泊。在东南部萨瓦省,南端离尚贝里约 10 公里。海拔 231 米。长约 17 公里,宽约 3 公里,面积 44.6 平方

公里。最深处 145 米。北端通罗讷河,有长约 4 公里的水道相连。

布兰太尔 (Blantyre)马拉维第一大城,南部区首府。在南部希雷高

地上,东北距松巴 60 公里。人口 31.4 万(1983)。建于 1876 年,曾长期是英国殖民统治的重要据点。工商业中心。农产品贸易甚盛,东郊的卫星城林贝是全国最大的烟草市场。集中全国大部分工厂,有食品、纺织、烟草加工、水泥、车辆修配等部门。铁路通莫桑比克的贝拉港和纳卡拉港,是对外联系的要道。有国际航空站。

布兰卡港 (Bahía Blanca)阿根廷东南部的城市和港口。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省西南部纳波斯塔河(Napos- ta)畔,濒大西洋布兰卡湾。人口 22

万(1980)。始建于 1828 年,原为海防堡垒,十九世纪末随潘帕斯地区农牧

业的发展而兴起。南部地区重要的海运中心和铁路枢纽。有 5 个专用港口, 主要输出小麦、肉类、皮革、羊毛和石油。有纺织、造船、肉类加工和冷藏、石油提炼、石油化学等工业。敷有通往内乌肯和里瓦达维亚油田的输油管和天然气管道。渔港和海军基地。

布兰德山 (Brandberg)在纳米比亚西北部。由花岗岩组成。孤立耸峙于纳米布沙漠上。海拔 2,600 米,是纳米比亚最高峰。

布达佩斯 (Budapest)匈牙利的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跨多瑙河中游两岸,左岸布达,右岸佩斯,合称布达佩斯。面积 529 平方公里。人口 212 万(1989)。纪元前凯尔特人即在布达建城。一世纪时,布达为罗马人设防据点。佩斯始建于三世纪。九世纪末,马札尔人来此定居,两城结合在一起。十二世纪遭蒙古人入侵,此后布达便成为首都,佩斯则为贸易中心。十六、七世纪被土耳其统治达 150 年。1872—1873 年,布达和佩斯合并建市。1918 年奥匈帝国瓦解后,定为国家首都。全国最大工业中心,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半数。主要以机械工业为主,包括运输车辆、发电机、农业机械等, 还有冶金、造船、化学、纺织和食品工业等。有全国最大的冶金联合企业和著名的切佩尔汽车工厂。多瑙河中游重要河港。当中欧、南欧交通要冲,有 9 条铁路和 8 条公路干线交汇于此,东西两岸有地铁联系,还有航空线通国

内外。有旧王宫、大教堂、渔人堡等十三至十五世纪古迹,山麓还有 120 多处温泉,为疗养胜地。有许多高等院校,并有科学院(1840 年建)、图书馆、国家剧院(1887 年建)等。

布列亚河 中国古称“牛满河”。俄罗斯远东区 南部黑龙江左岸第二大支流。由源自埃佐普山和杜谢阿林山的左、右布列亚河汇流而成,曲折向西南流。下游流经结雅—布列亚平原。长 623 公里,流域面积 7.07 万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特尔马河(Тырма)。河口处年平均流量 940 米 2/秒, 年径流量 30 立方公里。河口以上可通航 197 公里。可流放木材。封冻期 5—

6 个月。八十年代初在上游建设布列亚水电站。布列塔尼(Bretagne)法国西北部突出在大西洋上的半岛,自然地理上是阿莫里坎丘陵的一部分。半岛的骨干是两列古老的山脉(平均海拔 300 米),两侧为高原,并逐渐向海降低。北部海岸受强烈侵蚀,南岸为沙滩。气候冬温夏凉,终年湿润多雨,尤以秋冬为甚;多雾日,日照少,湿度大。公元五至六世纪,渡海而来的不列颠人在此居住,并开始称之为“布列塔尼”。包括北滨海、菲尼斯泰尔

(Finistère)、莫尔比昂(Morbihan)和伊勒—维莱讷(Ille-et-Vilaine) 4 省,面积 27,208 平方公里。人口 270.8 万(1982)。乳、肉畜牧业在全国居重要地位。渔业发达。重要城市有雪恩、布雷斯特、洛里昂。

布列斯特 ①1921 年以前称“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白俄罗斯西南部城市,布列斯特州首府。在西布格河同穆哈维茨河汇流处,邻近波兰边境。

河港。铁路枢纽。人口 22.2 万(1985)。 1019 年见于史籍。曾属立陶宛,

1795 年并入帝俄。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后,成为军事要地。1918 年苏俄同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土耳其在此缔结《布列斯特和约》。1919—1939 年属波兰。1939 年划入苏联。工业以仪表、电机、农机、纺织机等制造为主,次为轻工业和食品加工等。1941 年苏军与德军曾在此激战。有保卫布列斯特要塞博物馆。②即“布雷斯特”。

布里卡马 (Brikama)冈比亚城镇,西方区首府。在班珠尔南 21 公里, 有公路相通。人口 2 万余(1983)。花生、木薯、玉米、粟的集散地。

布里奇敦 (Bridgetown)西印度群岛中巴巴多斯的首都。位于巴巴多斯岛西南卡莱尔湾(Carlisle)畔。人口连郊区 10 万(1980),约占全国人口的 40%。始建于 1628 年。1961 年在城西北建成人工深水港,可同时停靠8 艘远洋轮。输出以糖、糖蜜、甜酒为大宗。有制糖、酿酒、陶瓷等工业。海滨风光宜人,旅游业甚盛。有海底公园、热带植物园及乔治·华盛顿纪念馆等名胜。有国际机场。

布里斯班 (Brisbane)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首府和海港。全国第三大城。位于布里斯班河岸,亦为全国最大河港。港口可停泊 3.4 万吨级船只。距河

口 22 公里,通连塔斯曼海的莫顿湾(Moreton)。人口 113.8 万(1983)。

1824 年建为流放地。现为商业和交通中心。主要工业有轻重型机械、造船、炼油、橡胶、肉类加工、水果罐头、汽车装配、木材加工等。输出羊毛、谷物、奶品、肉类、糖和铜、锡等矿产。

布良斯克 ①州名。在俄罗斯西南部。西邻白俄罗斯,南接乌克兰。面积 3.49 万平方公里。人口 147.3 万(1987),主要是俄罗斯人,次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1944 年建州,首府布良斯克。大部为平原,北部、东部为丘陵。有泥炭、铁和磷灰石等矿藏。温带大陆性气候,1 月平均气温-7℃, 7 月 18℃。年降水量 500—600 毫米。第聂伯河左岸支流杰斯纳河纵贯全境, 布良斯克以下可通航。工业以运输机械(内燃机车、柴油机)制造、拖拉机、动力机械和玻璃工业为主。耕地占全州面积一半,主产谷物、马铃薯和亚麻。肉乳用畜牧业发达。②市名。俄罗斯西南部城市,布良斯克州首府。在第聂伯河左岸最大支流杰斯纳河中游。人口 43 万(1985)。河港。铁路枢纽。1146 年见于史籍。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建造船厂和兵工厂。1896 年开始生产铁轨。工业以电力机车、内燃机车、汽车、冷藏车、拖拉机和农机等机械制造为主, 还生产铁合金、钢材和水晶玻璃等。有运输机械制造及工艺学院等高等学校。

布林迪西 (Brindisi)意大利东南部城市。临亚得里亚海的奥特朗托海峡。城筑于一个小海湾内的半岛上,有东、西两个港口。人口约 9 万(1980)。工业有食品、化学、飞机、造船、酿酒等。商港,海、空军基地,能泊远洋巨轮。输出葡萄酒和橄榄油等。老城多中世纪教堂和古罗马遗迹。

布拉瓦约 (Bulawayo)津巴布韦第二大城。在西部高原上,海拔 1, 365 米。人口 41.4 万(1982)。原为马塔贝莱族首领驻地,旧址在今城北 5 公里处。1893 年被英国占领后,在现址建设新城。是西部地区工商业中心。附近多金矿和石棉开采,畜牧业发达。加工工业规模居国内各城首位,有炼钢、机械、纺织、食品、化肥、水泥等工业。畜产品贸易甚盛。铁路通哈拉雷和赞比亚、博茨瓦纳。有国际航空站。有博物馆、图书馆、天文台。

布拉克潘 (Brakpan)南非城市。在德兰士瓦省南部,海拔 1,638 米。人口 8 万(1980)。原为伯诺尼的一部分,1919 年单独设市。有金、煤矿开

采和炼铂、金属加工等工业。设有工学院。铁路通约翰内斯堡。

布拉沃河 (Río Bravo)见“格兰德河①”。

布拉奇岛 克罗地亚亚得里亚海沿岸岛屿。北距斯普利特 15 公里。东西长 40 公里,宽 7—14 公里,面积 396 平方公里。人口 1.3 万。崎岖多山。

最高点海拔 778 米。由石灰岩构成,多岩溶地貌。地中海式气候。居民多从事农业、渔业。产无花果、杏仁、扁桃。葡萄酒著称。有机械化采掘大理石场,还有鱼类和罐头加工业。游览胜地。

布拉茨克 (БpaTck)俄罗斯东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州城市。在安加拉河上游左岸。老城建于 1631 年,后被水库淹没,1955 年在附近的皮亚诺沃村建新城。人口 24 万(1985)。有铁路通西伯利亚大铁道。河港。有大型

炼铝厂及木材加工—纸浆联合企业。市东南 16 公里建有大型的布拉茨克水电

站(装机容量 450 万千瓦)。

布拉索夫 ①罗马尼亚中部的县。位于南喀尔巴阡山脉北坡、特兰西瓦尼亚高原东南部。面积 5,351 平方公里。人口 69.5 万(1990)。首府布拉索夫。奥尔特河自东向西流贯中部。气候凉爽。森林面积约占全境 30%,主要分布在南部。农牧业以奥尔特河谷最重要。机械工业(拖拉机、卡车等) 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还有化学、纺织、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等工业。有弗格拉什、科德列亚、维多利亚(Victoria)等城镇。②曾名“斯大林”。罗马尼亚中部城市,布拉索夫县首府。在南喀尔巴阡山北麓。人口 33.1 万(1983)。十三世纪初建城。重要交通枢纽。仅次于首都的机械工业中心,以生产拖拉机、卡车著称,并产车床等,还有化学、纺织、食品加工等工业。有工学院等高等学校及中世纪哥特式黑色教堂、城堡等建筑古迹。市区西南 10 公里有波亚纳—布拉索夫体育与旅游中心。

布罗克顿 (Brockton)美国马萨诸塞州东部城市。在波士顿南 32 公里。人口 9.5 万,大市区 16.9 万(1980)。美国古老的制鞋工业中心之一, 生产鞋和制鞋机器。还有服装和金属制品工业。

布莱尔港 (Port Blair)印度南安达曼岛东部的深水海港,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中央直辖区首府。人口 3 万(1981)。地处孟加拉湾与安

达曼海之间,战略地位重要。始建于 1789 年。输出木材、贝壳、椰子、椰仁、橡胶和槟榔。工业有木材加工(一部分为火柴梗)、轮船机械和修造等厂。距加尔各答 1,255 公里,距马德拉斯 1,190 公里。有定期轮船航行各岛和来往于印度之间。与加尔各答有航空联系。

布莱克本 (Blackburn)一译“布莱克伯恩”。英国中部城市。位于英格兰西北部,普雷斯顿以东 18 公里的布莱克本谷地。人口 14.2 万(1981)。面积 137 平方公里。十三世纪以毛纺织和羊毛贸易著名,以后又发展了棉纺织工业。全市约有四分之一的工人从事纺织业。还有采煤、电器仪表等工业。有纺织博物馆、图书馆、工学院。

布莱克浦 (Blackpool)英国中部城市。在英格兰西北部,滨爱尔兰海,南距利物浦 45 公里。人口 14.8 万(1981)。面积 43 平方公里。有 11 公里长的沙质海岸。十八世纪英国科学家威廉·赫顿(William Hutton)发表关于海水浴有益于健康的著作以后,迅速发展为海水浴中心,现为全国最大的海滨游览胜地。有著名的布莱克浦塔(建于 1895 年),高 158 米,还有

各种游乐场所。旅游业很盛,游客年达 800 多万。

布朗库堡 (Castelo Branco)一译“布兰科堡”。葡萄牙中部城镇。

位于特茹河北岸的高地,近西班牙边境。人口 2.2 万。原为一古老的边境城堡,部分有城墙环绕。附近产软木、葡萄酒、橄榄油与奶酪等。农产品集散地。刺绣等手工业闻名。重要的公路枢纽。多罗马时代遗迹。

布勒伊拉 (Brǎila)罗马尼亚东南部港市。布勒伊拉县首府。在多瑙 河下游左岸,距河口约 160 公里。人口 22.5 万(1983)。十四世纪设市。水陆运输枢纽。输油管自普洛耶什蒂通此。主要输出谷物。有机械、钢铁、食品、化学、木材加工、建筑材料等工业。城南 8 公里的基斯卡尼(Chiscani)有加工芦苇的纤维浆联合企业。有历史博物馆、希腊教堂等。南部有拉库瑟拉特(Lacu Sǎrat)疗养地。

布隆方丹 (Bloemfontein)南非城市,最高司法机关所在地,奥兰治自由邦首府。在中部高原上,海拔 1,400 米。人口 23.1 万(1980)。建于1846 年。重要交通枢纽。有大型铁路车辆厂和金属加工、皮革、肉类罐头等

工业。市内岗丘起伏,风景优美,有占地 100 公顷的公园以及天文台、博物馆,附近还有野生动物禁猎区。旅游业颇盛。

布琼布拉 (Bujumbura)旧名“乌松布拉”。布隆迪首都。在坦噶尼喀湖北端东岸。人口 20 万(1986)。建于 1899 年,曾是德国军事基地和统治卢安达—乌隆迪殖民地的据点。现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畜产品、咖啡、棉花的贸易甚盛。湖滨渔业重要。有咖啡、茶叶加工及轧棉、纺织、啤酒、制毯、水泥等小型工业。全国交通枢纽。公路通主要城镇和卢旺达、扎伊尔和坦桑尼亚。经坦噶尼喀湖航线至坦桑尼亚的基戈马,再转铁路出印度洋,是对外联系的要道。有国际航空站。有布琼布拉大学。

布鲁塞尔 (Brúxelles, Brussel)比利时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国境中部。在斯海尔德河的支流桑纳河(Senne)畔,有运河与斯海尔德河和桑布尔河相通。人口连郊区 97.1 万(1989)。初建为城堡。中世纪发展了呢绒制造工业,艺术繁荣。十八世纪起建立近代化的城区。1830 年成为比利时首都。机械制造、汽车、电器、化学等工业发达,服装、地毯、花边业亦重要。有科学院、大学、博物馆等文化机构。欧洲经济共同体总部和北大西洋公约秘书处所在地。国际航空枢纽。

布雷西亚 (Brescia)意大利北部城市。在米兰以东阿尔卑斯山南麓的谷地南端。人口 20.5 万(1982)。城建于公元前 27 年。工业中心,以金属加工、机械、汽车、纺织(棉、针织)、军火、化学为主。铁路枢纽。众多中世纪教堂和博物馆、美术馆,收藏有意大利名家的艺术珍品。附近有涌泉 70 多处。

布雷根茨 (Bregenz)奥地利西部城市,福拉尔贝格州(Vorarlberg) 首府,博登湖岸湖港。人口 2.5 万(1981)。十三世纪设市,十七世纪成为重要谷物集散地,十九世纪铁路建成后进一步发展。工业有纺织、食品、机械等。铁路、高速公路及输油管均经此,是交通枢纽。郊区普芬德山高 1, 000 米,有铁索道上山,风景如画。博物馆藏有克尔特人和罗马人遗物。有十三世纪城墙遗迹、中世纪教堂和钟楼。为旅游地,有冬、夏季运动设施。

布雷斯特 (Brest)一译“布列斯特”。法国西部城市,军港。位于布列塔尼半岛西端、布雷斯特湾的北岸。人口包括郊区 18.7 万(1982)。港阔水深,十七世纪起扩建为优良军港。法国最大的海军基地和重要的贸易港。有兵工厂及海军学校。以建造大型战舰著称。有造船、电子、机械、化学、纺织、食品等工业。距城 12 公里有重要炼油厂。市东北有飞机场。

布德沃尔 (Butwal)一译“布特瓦尔”。尼泊尔南部城市。位于特赖平原中部,拉布蒂河(Rapti)支流迪瑙河沿岸。人口 3 万余。市区被河流分为两半,河东为新城,亦称“卡修里市场”,河西为旧城。公路北接博卡拉, 南连印度的戈勒克布尔(Gorakhpur)。有酥油加工和镀锡工厂。玉米、大米、小麦、粟等贸易中心。西南 3 公里的派勒瓦(Bhairawa)是布德沃尔县的首府。

布干维尔岛 (Bougainville Island)西南太平洋上所罗门群岛中的最大岛。在南纬 6°、东经 155°。略呈西北—东南走向。南北长 120 公里, 东西宽 64—96 公里,面积约为 1 万平方公里。连同岛西北端的布卡岛(Buka) 在内,人口约 12.9 万(1980),主要为美拉尼西亚人。1768 年为法国航海家布干维尔(Louis de Bougain- vill)首先到达。1898 年沦为德国属地, 成为德属新几内亚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转为澳大利亚的委任统治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为日本侵占,战后转为澳大利亚托管地。现为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属岛,与北面布卡岛以及邻近小岛,合组为布干维尔省。行政中心阿拉瓦在岛的东部。境内多火山,地震频繁。内地多山,最高峰为北部的巴尔比峰(Balbi),海拔 2,745 米,为活火山。常年高温多雨,沿海平原土壤肥沃,内地森林密布。居民大部从事农业,主产甘薯、香蕉、椰子、可可、咖啡等。东南部有丰富铜矿资源(估计铜矿石蕴藏量达 9 亿吨)。近年来铜矿开采量迅速增长,已为首要出口商品;其他出口产品还有椰干、可可等。主要城镇有索哈诺、基埃塔、阿拉瓦等。

布卡拉曼加 (Bucaramanga)哥伦比亚北部城市,桑坦德省首府。位于东科迪勒拉山脉西坡,南距波哥大 300 公里。海拔 1,018 米。气候炎热。人口 44.1 万(1982)。始建于 1622 年。十九世纪后期起成为周围地区农产品集散和加工中心。有水泥、雪茄、卷烟、纺织、钢铁、铸造、水果罐头、饮料等工业。附近有金、银、铁等矿产。有大片绿化地带,故有“花园城” 之称。交通枢纽,铁路通维尔切斯港,有飞机场。设有大学。

布卢菲尔兹 (Blucfields)尼加拉瓜东南部港市,塞拉亚省首府。位于布卢菲尔兹湾埃斯孔迪多河(Escon- dido)口。人口 2.1 万(1980)。十六、十七世纪为海盗集结地,后为英属莫斯基托斯海岸保护地的首府。1850 年起归尼加拉瓜。因湾内泥沙堆积,进出口贸易须经由外港布卢夫(Bluff)。工业以木材加工、冷冻海虾、金银饰品加工为主。房屋多用木材建造,别具风格。汽船可上溯埃斯孔迪多河 100 公里至拉马(Rama)。

布尔汉布尔 (Burhānpur)一译“布兰普尔”。印度中央邦西南部城市。人口 14.1 万(1981)。正当塔普提河穿过萨特普拉山脉的隘口,向为南、北印度的交通孔道。由阿拉哈巴德、德里南下孟买、马德拉斯的铁路以及南北印度间的不少重要公路线均由此通过。

布尔吉巴营 (Menzel Bourguiba)一译“曼泽勒布尔吉巴”。突尼斯北部城市。在比塞大城东比塞大湖南岸。人口 4.2 万(1975)。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陆续兴建了钢铁联合企业以及汽车、拖拉机装配厂、柴油机厂和自行车厂等,成为新兴工业城市。铁路通比塞大和首都。

布尔共和国 十九世纪中叶荷兰殖民者在非洲建立的殖民国家。1652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今南非开普敦建立据点。1657 年成立开普殖民地。移民绝大部分为荷兰人,称布尔人,意为“农民”,实际上是农牧场主,在所占土地上经营农牧业。荷兰殖民者并在此建立一些小共和国。1806 年被英国殖

民者占领。布尔人被迫向东北迁移,于 1835—1837 年间,从巴苏陀兰人和贝专纳人手中夺取奥兰治河和瓦尔河间地 (即今南非奥兰治和德兰士瓦地区),分别成立自由邦(1854 年)和共和国(1852 年)。通称布尔共和国。1867 年奥兰治发现钻石,1886 年德兰士瓦发现世界最大金矿。英布争夺日益剧烈。1899 年爆发战争,布尔人失败。1902 年签订和约,英国并吞两个共和国。1910 年德兰士瓦、奥兰治和开普、纳塔尔合并为南非联邦,成为英国自治领。

布兰特福德 (Brantford)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工业和运输中心。在多伦多西南 96 公里处。人口 7 万多。1877 年设市。主要工业有造纸、农具、建筑器材、电子元件等。1874 年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在城郊发明电话,第一个长途电话从这里发出。贝尔故居已辟为纪念馆。

布兰塔斯河 (Kali Brantas) 印度尼西亚东爪哇河流。源于安查斯莫罗火山(Andjasmoro),穿行山区后汊流众多,主要有南北两支,北支泗水河,经泗水入海;南支波龙河(Porong),为主要河道。全长 240 公里。

上游建有 3 座水库,有灌溉、航运及水电工程。流域内土地肥沃,人烟稠密, 盛产稻米、甘蔗、咖啡和烟叶。

布加勒斯特 罗马尼亚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在东南部瓦拉几亚平原中部、多瑙河支流登博维察河畔。人口 201.2 万,包括郊区为

222.7 万(1983)。1459 年为要塞。1659 年成为瓦拉几亚公国都城。1862 年起为罗马尼亚首都。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枢纽。全国最大工业中心,以机械、电子、化学、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和冶金等部门为主。石油和天然气管道自普洛耶什蒂和特兰西瓦尼亚通此。有布加勒斯特大学(1864 年创办)、国家科学院(1879 年建)等多所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有十七、十八世纪的古迹和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乡村博物馆等。市内有 20 多公里地下铁道。

布西亚半岛 (Boothia Peninsula)北美大陆北部布西亚湾和詹姆斯罗斯海峡(James Ross)之间突出的半岛。位于加拿大西北地区。北以贝罗特海峡(Bellot)和萨默塞特岛(Somerset)相隔,南有狭小的布西亚地峡与大陆相连。半岛上人烟稀少。北端布西亚角达北纬 71°59′,为北美洲大陆最北点。

布列亚山脉 俄罗斯远东区南部山脉。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西南部。东北—西南走向。北起布列亚河源,南到特尔马河上游,长约 400 公里。北高南低,一般海拔 1,500 米以下。最高点海拔 2,071 米。包括杜谢—阿林、亚姆—阿林和埃佐普等低山和中山。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沉积岩组成。山顶浑圆,山坡大部覆盖针叶、阔叶混交林。

布伦纳山口 (Brenner Pass)一译“勃伦纳山口”。欧洲南部阿尔卑斯山隘口。是奥地利和意大利边境最低和最重要的山口,亚得里亚海和黑海诸河系的分水岭。海拔 1,375 米。从因斯布鲁克向南,山路陡峻,南坡较缓。古罗马时代已有交通,十四世纪起为欧洲的贸易通道。1772 年建公路, 1867 年筑铁路。是从德国南部、奥地利西部到意大利东北的必经之地。经济和战略意义重要。

布伦迪欧斯 冰岛西北部村庄,在阿克雪里西约 97 公里。滨胡纳海湾。人口约 700。渔港。胡纳湾地区商业中心。

布里亚斯岛 (Burias Island)菲律宾吕宋岛东南部的岛屿。东南距

马斯巴特岛 16 公里。西北—东南走向,长 67 公里,宽 8—16 公里,面积 425 平方公里。地势低平,全年湿热,2—4 月较干旱。植被以热带季雨林为主。产椰子和稻。北端的圣帕斯夸尔(San Pascual)是主要居民点。

布里奇波特 (Bridgeport)美国康涅狄格州西南角城市、良港。滨长岛海峡,近佩库诺克河(Pequonnock)口,在纽约东北 96 公里。人口 14.2 万(1980)。1639 年设居民点。1836 年建市。1890—1910 年间工业发展迅速。主要工业有电料器材、机床、直升飞机和其他飞行器、汽车零件、导弹部件、军需品、黄铜制品等。

布里斯托尔 (Bristol)英国英格兰西南部港市。在布里斯托尔湾东南岸。人口 39.9 万(1983)。面积 110 平方公里。1155 年设镇。十四世纪已为英格兰与爱尔兰、西班牙等进行贸易的大海港;十七世纪后,贸易范围扩大到美洲。十九世纪其贸易地位被利物浦取代。现为英格兰中部地区食品与工业原料的主要输入点和西米德兰地区汽车、拖拉机和机械的出口港。埃文茅斯(Avonmouth)与波蒂斯赫德(Portishead)是其外港。出口贸易遍及世界。早期发展了制糖、卷烟、巧克力、肥皂等工业,以后又兴起了飞机、造船、汽车等现代工业。有运河连接泰晤士河和塞文河,经附近的塞文桥可通威尔士南部。多中世纪教堂与十八世纪乔治王朝的城市建筑。布里斯托尔大学建于 1876 年。

布拉柴维尔 (Brazzaville)刚果首都和最大城市,中央直辖市。位国境南部,刚果河下游马莱博湖畔,与扎伊尔首都金沙萨隔河相望。人口 8

万(1991)。建于 1880 年,曾为法属中央刚果及法属赤道非洲首府。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较大纺织厂、水泥厂及制糖、榨油、锯木、金属加工、烟草、可可加工、船舶修造等工业,木雕和工艺陶瓷闻名。城西建有水电站。铁路通黑角,是对外联系要道。重要河港,与中非共和国班吉间终年通航。有国际航空站。

布拉斯萨德 (Brossard)加拿大魁北克省南部城镇,是蒙特利尔的住宅卫星城。人口 5.2 万。建于 1958 年。蒙特利尔到舍布鲁克的高速公路经此。生产碎石机、乳制品等。

布拉德福德 (Bradford)英国中部城市。在佩奈恩山脉东麓,利兹以西 14 公里处。人口 46.4 万(1983)。毛纺织工业中心。1311 年始建羊毛制品厂。十八世纪末在此建立了英国第一座用蒸汽动力的毛纺织厂。羊毛贸易中心,主要进口南美、澳大利亚羊毛。有布拉德福德大学。

布罗克维尔 (Brockville)加拿大安大略省东南部城市。在圣劳伦斯河上,蒙特利尔以西 206 公里。人口约 2 万。工业有传统的皮鞋生产,曾有“美洲大陆鞋都”之称。服装、乳制品、肉类加工、木材、电气器材等生产也很兴盛。著名旅游中心。为舟游圣劳伦斯河千岛群岛(Thousand)的出发点。

布罗肯希尔 (Broken Hill)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西部矿业城市。位于巴里尔山脉南端。人口 2.8 万(1982)。始建于 1883 年。为澳大利亚东南部半干旱地区最大居民点。全国最大的银、铅、锌矿开采中心,亦为世界著名的银、铅、锌矿产地。矿产大部分经铁路运往皮里港熔炼或输出。

布洛涅森林 (Bois de Boulogne)巴黎西部的公园。位于塞纳河畔讷伊和布洛涅—比扬古之间。面积 846 公顷。十八世纪起向公众开放。1852 年划归巴黎市。内有人工湖和瀑布等。国际著名游览地。

布莱克希思 (Blackheath)英国大伦敦的一个住宅区。在刘易斯哈姆

(Lewisham)和格林尼治之间,西北距伦敦 10 公里。1381 年在瓦特·泰勒

(Wat Tyler)和杰克·凯德(Jack Cade)领导下,在此爆发过两次人民起义。1608 年高尔夫球在此引入英国,并以建立英国第一个高尔夫球场而著称。

布朗斯维尔 (Brownsville)美国得克萨斯州南端边境上的工商业城市。隔格兰德河与南岸墨西哥的马塔莫罗斯(Matamoros)相望。人口 8.5

万,大市区 20.9 万(1980)。河港。美、墨间铁路、公路、航空交通要地。亚热带灌溉农业地区的贸易中心。工业以食品加工为主。还有与石油、天然气有关的工业和电子零件、飞机零件等工业。

布基纳法索 (Bourkina-Fasso)原称“上沃尔特”。国名。在西非内陆沃尔特河上游,邻马里、尼日尔、贝宁、多哥、加纳、科特迪瓦。面积 27.4

万平方公里。人口 909 万(1990),莫西人约占半数,余为古隆西人、马尔卡人等。45%居民信奉原始宗教,余信伊斯兰教或天主教。法语为官方语言。首都瓦加杜古。境内多为海拔 300—400 米低高原,地势较平坦;西部在 500

米以上,为沃尔特河发源地,最高点纳库鲁峰(Nakourou)海拔 749 米。大部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 500—1,200 毫米。九世纪曾建立莫西王国。十三至十五世纪是马里王国一部分。1896 年法国殖民者侵入,1909 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58 年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 年 8 月 5

日宣告独立,定名上沃尔特共和国。1984 年 8 月 3 日改今名。农牧业人口占总人口 82%(1980)。粮食作物主产粟、高粱、玉米、薯类、稻米,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牛油果等。畜牧业占重要地位,多牛、羊。有少数电力、榨油、肉类加工、纺织、机械修配等工业。少量开采黄金。有锰、镁、铜、钛、钒等矿藏。出口棉花、油料、牲畜及畜产品。进口纺织品、车辆、石油、金属制品、粮食。对外联系主要经阿比让—瓦加杜古铁路取道科特迪瓦出海。

布痕瓦尔德 (Buchenwald)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设立的集中营遗址。在德国中东部、魏玛西北 8 公里海拔 478 米的埃特斯堡

(Ettersburg)上。1937—1945 年间,德国法西斯党徒对拘禁在此的 32 个国家 238,980 名反法西斯战士、战俘和平民进行野蛮的迫害,约有 56,500 人被杀害。1944 年 8 月,德国共产党领袖台尔曼在此牺牲。现建有民族纪念馆。

布鲁克斯岭 (Brooks Range)美国阿拉斯加州北部的山脉。长 1, 000 公里左右,宽 200 公里,大部海拔 1,500—2,000 米。主要由古生代的石灰岩、石英岩、砂岩等构成。广泛分布着古代冰川地貌,现代冰川规模不大。植被为山地苔原,多碎石的山坡和裸岩。

布赖米绿洲 (Al Buraimi)阿拉伯半岛东南部许多绿洲的总称。总面积 7.4 万平方公里。其中以布赖米绿洲(面积约 1,500 平方公里)为最重要。公元前三千年已有人居住,公元二十世纪以前为半岛东南部贸易中心。绿洲中有较丰富地下水,居民放牧骆驼与绵羊,并种植椰枣、蔬菜与水果。1949 年开始勘探石油,五十年代成为麦什哈特阿曼(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阿曼和沙特阿拉伯三国争议地区。现有 10 个村。阿曼控制布赖米等 3 个村庄。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控制艾因等 7 个村庄,称之为艾因绿洲,作为向内地发展的重点。

布雷顿角岛 (Breton Cape Island)北美洲大西洋上的岛屿。位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东部,以狭窄的坎索海峡(Canso)与大陆分开,有通行火车的堤道与大陆通连。面积约 1 万平方公里。苏格兰人于 1800 年移民到此, 至今岛上仍保留许多苏格兰风俗习惯。布拉多尔湖(Bras d′Or)几乎把岛一分为二。工业区位于岛东部,有煤、铁开采,形成钢铁工业中心锡德尼。岛的西部是谷物、蔬菜种植地区,有养羊业。渔业和木材工业也重要。旅游业正兴起。布拉杜尔湖畔的巴德德克(Baddeck)有电话发明人亚历山大·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纪念馆。路易斯堡国家历史公园有十八世纪法国要塞遗址。1820 年合并于新斯科舍省。

布巴内斯瓦尔 (Bhubaneswar)印度东部城市,奥里萨邦首府。在默哈讷迪河三角洲南侧。人口 21.9 万(1981)。交通中心,临加尔各答—马德拉斯铁路,有航空站。是宗教中心,有庙宇多座,大庙为最著名的圣庙。

布卢姆菲尔德 (Bloomfield)美国新泽西州东北部市镇,纽瓦克的卫星住宅区和工业区。1812 年设镇。人口 4.7 万(1980)。有药品、石油化学、电力设备、搪瓷等工业。

布尔什维克岛 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北地群岛中第二大岛。南隔维利基茨基海峡同泰梅尔半岛相对。西北以绍卡利斯海峡同十月革命岛相邻。面积

1.13 万平方公里。多山地,北岸切割强烈,南岸为平原,最高点海拔 935 米。气候严寒。约 30%的地面被冰覆盖,其余属北极荒漠和苔原带。居民稀少, 从事狩猎和渔业(海豹、海象及白鲸等)。

布尔齐尔山口 (Burgil Pass)南亚克什米尔的一个重要山口,海拔4,199 米。从西北部的吉尔吉特越过此山口,可抵西南面的斯利那加,是从克什米尔西北部至东南部的要道。

布里俄尼群岛 (Brijuni)克罗地亚伊斯的利亚半岛西岸附近亚得里亚海的岛群。东南距普拉 11 公里。由大布里俄尼岛、小布里俄尼岛和 11 个

小岛组成。面积 7.4 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 42 米。近百年间,初属奥地利, 后属意大利,1947 年后归南斯拉夫克罗地亚。有古罗马、拜占庭和威尼斯共和国(城市国家)风格的文物古迹。气候温和,多珍异动植物。是旅游和疗养胜地。

布里斯托尔湾 ①(Bristol Channel)英国西南部的三角湾。位于威尔士和康沃尔半岛之间。长 137 公里,宽 8—69 公里。东端有塞文河注入。北岸有煤矿,是重工业区;南岸为农业区。主要港口有布里斯托尔、斯旺西和加的夫等。湾口有兰迪岛(Lundy)。②(Bristol Bay)美国阿拉斯加州西南部海湾,位于阿拉斯加半岛西北侧,通连白令海。长 400 公里,湾口宽

290 公里。水浅不易航行。11 月至次年 3 月为冰封期。世界鲑鱼最多的海域之一。

布拉迪斯拉发 (Bratislava)斯洛伐克西南部边境城市。在多瑙河畔、小喀尔巴阡山麓。斯洛伐克共和国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人口 40.1 万

(1984)。古罗马帝国时建为要塞。水陆交通枢纽。有大型化工联合企业(生产塑料、合成纤维、磷肥、橡胶等),还有电机、仪器、机床、造船、纺织、缝纫、玻璃、食品、建材等工业。有古城堡、民族博物馆和剧院等中世纪的建筑物。建有包括大学(1467 年创办)、高等技术学校、斯洛伐克科学院和冬季运动场等在内的大学城。

布拉茨克水库 俄罗斯叶尼塞河支流安加拉河上游水库。在伊尔库茨克

州中部。1955—1967 年随布拉茨克水电站的建成而形成。坝高 124.5 米,长1,430 米。库区包括布拉茨克以上的安加拉河及其支流奥卡河(Oka)、伊亚河两岸。面积 5,470 平方公里。平均深 31 米。总库容 1,693 亿立方米, 有效库容 482 亿立方米。沿安加拉河和奥卡河分别形成长 50 公里(最宽达

33 公里)和 370 公里的深水航段。兼有调节多年水量、发电和航运作用。水

电站装机容量 450 万千瓦。

布洛涅—比扬古 (Boulogne-Billancourt)法国巴黎西南的城市。地处塞纳河河曲的布洛涅森林之南。人口 10.3 万(1982)。雷诺汽车制造厂的所在地,还有飞机、化学等工业。

布埃纳文图拉 (Buenaventura)哥伦比亚太平洋岸的最大港口。位于布埃纳文图拉湾卡斯卡哈尔岛(Cas- cajal)上,有大桥与大陆相连,东南距卡利 80 公里。面积 3 平方公里,人口 15 万(1981)。始建于 1540 年。港

口设施优良,水深 7.5 米,涨潮时水深 12 米,可停靠大型海轮。输出咖啡、糖、棉花、白金、金等。有铁路和输油管通卡利。工业以制革、烟草、制糖、罐头食品、酿酒和木材加工为主。1970 年辟为工商业自由贸易区,以麦德林和卡利为腹地,吞吐全国对外贸易物资的近一半。

布拉马普特拉河 (Brahmaputra River)南亚的大河。上、中游在中国境内,称雅鲁藏布江。出喜马拉雅山脉后入印度境,于萨地亚(Sadiya) 附近会合北来的迪班河,东来的卢希特河,进入阿萨姆平原,始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先东西流向,然后南流入孟加拉国,称贾木那河,同恒河相汇后注入孟加拉湾。长 1,113 公里。全程坡降小,河网密,多沙洲和岛屿。两岸天然堤发育。南季时,戈阿尔帕拉(Goalpara)处流量达 1.4 万米 2/秒,河宽能达 8 公里,易洪易涝。迪布鲁格尔以下可以通航。

布拉戈耶夫格勒 1950 年前称“上朱马亚”。保加利亚西南部城市, 布拉戈耶夫格勒州首府。在里拉山麓,比斯特里查河注入斯特鲁马河附近。人口 5.9 万(1980)。为古代色雷斯居民点。烟草工业中心,还有木材加工、棉纺织、电机和肉类加工厂。是矿泉疗养地。里拉山坡辟有森林保护区。

布拉戈维申斯克 中国传统名称为“海兰泡”。俄罗斯远东区南部城市, 阿穆尔州首府。在结雅河(又称精奇里江)注入黑龙江处、结雅—布列亚平原西南端。人口 19.5 万(1985)。有铁路支线同西伯利亚大铁道相接。河港。工业以食品(酿酒、榨油、面粉、肉类加工)、机械(采矿设备、造船、电器等)及木材加工为主。设有数所高等学校。原属中国,1858 年《中俄瑷珲条约》签订后被帝俄割占,改今名。

布宜诺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①阿根廷大西洋沿岸的省。面积

30.7 万平方公里,人口 1,253.8 万(1991),为全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省。首府拉普拉塔。1862 年建省。处在湿润潘帕斯地区,大部分为平原; 南部有坦迪尔山(Tandil)和文塔纳山(Ventana)。萨拉多河自西北向东南流过。气候温和多雨,年降水量 700—1,000 毫米,自东向西递减。阿根廷工业最发达的省,有肉类冷藏、制乳、纺织、面粉、冶金、造船、化学、石油提炼、车辆制造等工业,主要集中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联邦区周围。全国主要的农牧业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饲料、大麦、亚麻,饲养牛、羊和猪。沿海渔业甚盛。铁路和公路交通发达,重要港口有布宜诺斯艾利斯、布兰卡港、马德普拉塔。②阿根廷首都,全国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在拉普拉塔河西岸。面积 200 平方公里,人口 290 万(1980);大布宜诺斯艾利斯包括

附近的 22 个卫星城镇,面积 3,885 平方公里,人口 1,100 万(1989),为南美洲第二大城。始建于 1536 年,旋被战争所毁;1580 年重建。1776 年起为拉普拉塔总督辖区的首府。1880 年被定为阿根廷共和国永久首都。全国最大的制造业中心,集中全国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二左右,有规模很大的肉类加工、制革工业,还有面粉、纺织、酿酒、汽车、印刷、造纸、化学、造船等工业。全国最大的港口,集中全国四分之三的对外贸易。主要输出肉类、谷物、皮革、木材等。全国陆、空交通中心,有七条铁路干线,其中两条穿越安第斯山,直达智利;四条公路分别通往智利、玻利维亚、巴拉圭和巴西; 市内有五条地下铁道。国际机场在城郊 29 公里处的埃塞萨(Ezeiza)。有

40 多所大学,其中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创建于 1821 年,还有许多博物馆和图书馆。

布塔里塔里环礁 (Butaritari)马金岛的现称。见该条。

布里夫拉盖亚尔德 (Brive-Ia-Gaillarde)简称“布里夫”。法国中南部城市。在阿基坦盆地边缘,科雷兹河(Corrèze)左岸,近多尔多涅河右岸支流韦泽泽河(Vézè-ze)的汇合处。人口连郊区 6.4 万(1982)。城镇建于罗马时期。农产品大市场,周围出产谷物、水果和猪。有冶金、食品、纺织等工业。交通中心,地当铁路、公路干线交叉点。附近岩石洞穴有史前人遗迹。

布雷斯特—南特运河 (Canal de Brest-Nantes)法国西北部运河。从布雷斯特,经蓬提维(Pontivy)、雷东(Redon)到南特。长约 360

公里。吃水 1.5 米的驳船可通。运输铁矿石、建筑材料等。建于 1838 年。

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 俄罗斯行政区。在东西伯利亚南部,贝加尔湖以东,南与蒙古接界。面积 35.1 万平方公里。人口 103 万(1987),俄罗斯人占 62%,布里亚特人占 17%,次为乌克兰人、鞑靼人。大部为海拔 1,000 米以上的山地。有宽广的山间盆地。温带大陆性气候。1 月平均气温-24—

-25℃,7 月 17—18℃。年降水量 250—500 毫米。有钨、钼、金、煤、铁等多种矿藏。1923 年建立。工业以采矿(钨、钼、金、煤等)为主,次为森林采伐、木材加工和纸浆—造纸、机械修造、建筑材料等。畜牧业以细毛羊和牛为主。种植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