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画 [—]

楠迪 (Nadi)南太平洋斐济群岛维提岛西岸城镇。位于楠迪湾东岸。斐济主要的国际机场所在地。公路可通各主要城镇。人口 0.9 万(1982)。

楠泰尔 (Nanterre)法国巴黎市西郊工业区。位于巴黎盆地,塞纳河河曲中。面积 12.2 平方公里。人口 8.9 万(1982)。是精密机械和汽车制造中心,并有电气设备、香水等制造业。巴黎大学分校等设此,被称为大学城。

楠普拉 (Nampula)莫桑比克东北部城市。东距莫桑比克港 154 公里。人口 10.4 万。楠普拉省首府和经济中心。棉花、花生、豆类、谷物集散地。有榨油、腰果加工、纺织等工业。附近开采稀有和放射性矿物。地处铁路和公路干线上,铁路通纳卡拉及邻国马拉维。有航空站。

楠榜省 (Lempung)印度尼西亚一级行政区。位于苏门答腊岛南端, 西临印度洋,东滨爪哇海,东南隔巽他海峡与爪哇岛相望。包括近岸岛屿塞贝西(Sebesi)、塞尔通(Sertung)以及著名的喀拉喀托火山残体拉卡塔(Ra- kata)岛,面积 33,307 平方公里。人口 600.6 万(1990)。省会丹戎加兰

—直落勿洞。西部是明古鲁山脉尾端,最高峰特巴克山(Tebak)海拔 2,115 米。东部是平原,南部三条半岛夹着两个海湾。热带雨林茂密,农产有橡胶、茶叶、咖啡、胡椒、大豆、椰干等。工业有食品加工、织布、造纸和炼油。铁路与公路沿山麓南北行,连接直落勿洞与巨港,平原地区东西向交通赖河运。

楠德尔 (Nander)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西部城市。人口 12.7 万。在戈达瓦里河畔,上游水利工程形成大面积灌区,主要种植棉花。棉花交易中心,有棉纺织工业。

楠达德维山 (Nanda Devi)喜马拉雅山中段的山峰。印度北方邦北境的最高峰,海拔 7,817 米。冰川地形发育。

瑟兰 (Seraing)一译“塞兰”。比利时东北部城市。在马斯河畔、列日市上游约 10 公里。人口 6.4 万(1981)。1817 年建立,是全国钢铁和

机器制造业中心之一。欧洲大陆的第一辆火车机车,于 1835 年在此建造。建有欧洲最大的玻璃厂之一。附近开采煤矿。

瑟堡 (Cherbourg)法国西北部重要军港和商港。在科唐坦半岛北端, 临拉芒什海峡(英吉利海峡)。人口包括郊区 8.5 万(1982)。有长达 3, 700 米的防波堤。军事要塞。有军用船舰制造、造船、机械、冶金、电子等工业。从南北美洲到欧洲大陆的邮船大都在此停泊。

瑟罗克 (Thurrock)英国英格兰东南部埃塞克斯郡的城市。位于泰晤士河北岸,西距伦敦约 37 公里。人口 12.7 万(1981)。面积 163 平方公里。

原为渔村,以后发展为工业城市与港口。工业区沿泰晤士河延伸约 32 公里, 有水泥、肥皂、人造黄油、木材、炼油等工业。

瑟德纳 (Satna)一译“萨特纳”。印度中央邦北部城市。在瑟德纳河东岸,阿拉哈巴德—贾巴尔普尔铁路线上。人口 5.8 万(1971)。是一个发展中的商业与行政中心,农产品谷物与棉花的集散地。有电缆和电容器工业。

瑟德港 一译“塞德港”。瑞典东部港市。滨波的尼亚湾内伸的小海湾, 耶夫勒北 64 公里。人口 3.2 万。铁路枢纽。有木材、冶金等工厂。输出木材、纸浆、铁矿石和鱼。

瑟克特夫卡尔 一译“塞克特夫卡尔”。1930 年前称“乌斯季—瑟索利斯克”。俄罗斯科米自治共和国首府和经济、文化中心。在北德维纳河支流维切格达河(B)畔。人口 21.3 万(1985)。 1586 年建居民点。1780 年设市。河港。铁路要站。工业以锯木、造纸、家具为主,还有船舶、汽车和拖拉机修造业。设有国家科学院科米分院、综合大学及艺术与地志博物馆。

瑟伊藻克罗屈尔 (Saudhárkrókur)冰岛北部城镇,渔港。在阿克雷里西北 72 公里。滨斯卡加湾(Skagaf- jardar)顶端。人口2,188(1980)。是周围的市集中心。有航空和公路同其他地区相连。

瑞士 (Schweiz)国名。在欧洲中部内陆,同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德国接壤。面积 4.13 万平方公里。人口 652.3 万(1987),日耳曼人占 72%,余为法兰西人、意大利人。德、法、意、拉丁罗马语均为正式语言。居民多数信基督教新教或天主教。首都伯尔尼。全境为山地和高原, 西北有侏罗山脉,中部、南部、东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山脉之间是不高的波状起伏的高原带。有 50 多个湖泊,如日内瓦湖、博登湖、纳沙泰尔湖、苏黎世湖等。河流众多,莱茵河、罗讷河、波河支流提契诺河以及多瑙河支流因河都发源于瑞士,从不同方向流往国外。境内有 140 条现代冰川,面积达1,951 平方公里。山间谷地气候温和,高山较寒冷。月平均气温 15—17℃, 年降水量约 800—1,000 毫米;山地有超过 2,000 毫米处。矿藏有少量煤、铁、石油和铀矿。水力资源丰富。森林和牧场各占全国面积四分之一弱。十一世纪起,为神圣罗马帝国一部分。1291 年几个州结成反哈布斯堡王朝的永久同盟,是瑞士建国的开始。1648 年宣布独立。自十六世纪起即执行中立政策。1815 年维也纳会议承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此后在历次国际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保持中立。行联邦制,称瑞士联邦,由 23 个自治州组成,其中有三个州是各由两个具有同等权利的半州组成。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资本高度集中。机械和仪器制造、化学最为重要,钟表制造业发达,还有冶金、纺织及水力发电等。原料供应和成品销售大多依靠国外。农业以乳用畜牧业较发达,生产牛乳、奶油和干酪等,其次是肉类和肉制品。作物有小麦、马铃薯、甜菜、葡萄等。粮食不能自足。输出 90%是工业产品,主要为钟表、机械、仪器、化学品、药品、纺织品等。输入原料、燃料和谷物。湖光山色,风景优美,游览业甚盛,从业人员及收入均占全国相当比重。人均国民收入居世界前列。境内并设有许多国际组织的总部。

瑞典 (Sverige)国名。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部。西界挪威, 东北同芬兰接壤;东滨波的尼亚湾,东南濒波罗的海,西南隔卡特加特和厄勒海峡同丹麦相望。南北最长距离 1,573.6 公里,最大宽度 499.9 公里,面积 44.99 万平方公里。人口 846.2 万(1988),瑞典人占 99.7%,余为芬兰人、拉普人等。居民大多信基督教的路德宗。瑞典语为国语。首都斯德哥尔摩。地势由西北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坡,向东南波的尼亚湾倾斜。南部是丘陵,最南端是斯科纳平原。从高山到沿海森林密布。最高峰凯布讷山,海拔2,123 米。河流多西北—东南流向,多瀑布。山地冰川约 200 条。主要河流为托尔讷—木奥尼欧、律勒、安格曼和达尔河等。大湖有维纳恩、韦特恩、梅拉伦和耶尔马伦等湖泊。森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 50%。大部分属温带针叶林气候,最南部属温带阔叶林气候。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并不太冷。从北到南的月平均气温:1 月-16—1℃,7 月 12—16℃。冬天气温约比其他同纬度地区高 10—13℃。年降水量 450—1,000 毫米,山地可达 1,500 毫米。

冬天多雪。木材和水力资源丰富,75%在北部地区。富高品位铁矿(品位 60

—65%),还有钛、铋、铜、铅、锌等矿产。十四世纪前已是独立王国,1397 年起受丹麦控制, 1523 年独立为瑞典王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保持中立。工业较发达,以特种钢为主,大多集中在贝里斯拉根矿区。中部是小型制造工业中心。农业以乳用畜牧业为主,耕地占全国总面积 10%,种植大麦、小麦、燕麦、马铃薯和甜菜等。沿海有渔业。输出铁砂、木材、纸张、纸浆、船舶和小麦。输入石油、机械、煤、焦炭、化学品、纺织品、水果、咖啡。海运发达,主要海港有斯德哥尔摩、哥德堡和马尔默等。公路、河运网发达。

瑞保 (Shwebo)旧译“瑞冒”。缅甸中北部城市。在曼德勒西北 90

公里。人口约 1.8 万。有灌渠引穆河(Mu)水灌溉,为稻米种植和集散中心。有发电厂。曼德勒—密支那铁路由此通过。十八世纪中叶一度为雍笈牙王朝早期(1752—1765)都城,有古城墙和佛塔遗址。

瑙贡 (Nowgong)一译“瑙冈”。一名“森乔亚”(Sen- choa)。印度阿萨姆邦南部城市。人口 5.3 万(1981)。在铁路与公路的交点上,是行政与商业中心。农产品集散地。有小规模的碾米、黄麻加工和制茶业。

瑙拉 (Nowra)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伊拉瓦拉地区城市。位于肖尔黑文河(Shoalhaven)南岸,距河流入海口约 12 公里,在悉尼以南 120 公里。

人口 3.4 万。铁路终点站。有奶制品、肉类加工、造纸等工业。市西北山区为著名游览地。

瑙鲁 (Nauru)太平洋中西部赤道附近的岛国。在南纬 0°31′、东经166°56′。全国为一椭圆形珊瑚礁,面积 22 平方公里。人口 9,000 (1987),一半以上为瑙鲁人,余为吉尔伯特—埃利斯人、华人和欧洲人。行政中心亚伦(Yaren),在岛的西南岸。四周为珊瑚礁环绕,海岸陡峭,中部为高地。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 2,000 毫米,11 月至次年 2 月为雨季。1888 年沦为德国属地。1914 年为澳大利亚占领。1920 年成为英、澳、新西兰三国委任统治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日军占领。1947 年后为英、澳、新托管地。1968 年 1 月 31 日瑙鲁共和国宣布独立。英联邦特殊成员国,不参加英联邦国家首脑会议,只参加部长级和其他官方会议。磷灰石矿藏量丰富,主要产区在中部高地,是世界主要产区之一。主要出口磷灰石。进口淡水、食品和工业用品等。旅游业亦盛。

瑙姆堡 (Naumburg)全称“萨勒河畔瑙姆堡”(Naum- burg an der Saale)。德国东部城市。在温斯特鲁特河(Unstrut)和萨勒河汇流处。人口 3.2 万(1984)。1142 年建市。十五世纪为“汉萨同盟”成员。铁路枢纽; 河港。工业有机床制造、制革、化学、木材和食品加工等。多宗教古迹,有“教堂城”之称。

瑙索里 (Nausori)南太平洋斐济中央区的行政中心。位于维提岛东南端,首都苏瓦东北 20 公里处。构成“大苏瓦”的一部分。人口 0.6 万(1982)。是斐济主要工业中心,有糖厂等。建有飞机场。

瑙吉考尼饶 (Nagykanizsa)匈牙利西南部城市。在连接佐洛河与穆尔河(Mura)的运河畔,西南距克罗地亚边境约 15 公里。人口 5.5 万(1984)。建于 1300 年。公路、铁路枢纽。附近有油田。工业以石油、天然气设备的制造和修理及食品加工为主,还有石油、机械、设备、玻璃、白兰地酒酿造等。有十八世纪教堂和古城堡遗迹。

瑙克拉提斯 (Naucratis)古希腊殖民城市。在今埃及尼罗河三角洲

西部,罗塞塔河 (Rosetta)西岸。公元前 570—前 520 年阿玛西尔(Amazir) 王朝时期,经济繁荣,为希腊商业中心之一。托勒密王朝统治时期,是有一定自治权的希腊式城市。后被毁。

赖讷 (Rheine)德国西北部城市。在埃姆斯河畔。人口 7.1 万(1984)。公元 833 年见于记载,1327 年建市。铁路枢纽;航空站。纺织和机械制造工业重要。有盐泉,具医疗作用。

赖久尔 (Rāichūr)印度卡纳塔克邦东部城市。人口 12.5 万(1981)。在克里希纳河谷盆地内。附近盛产甘蔗、棉花。临浦那—马德拉斯铁路线上。棉花与甘蔗集散地。有纺织、化工、制糖与水泥等工业。也是轧棉业中心。赖布尔(Raipur)印度中央邦东南部城市,临加尔各答—孟买铁路线上。人口连郊区 33.9 万(1981)。始建于公元十世纪初。位于盛产稻米的平原中, 碾米业特别重要,还有锯木、柞蚕丝等。在比莱加纳尔的东面,接近煤、铁产区,交通方便,成为新兴的重工业城市。发展迅速,有水泥、轧钢、铸造、机械制造和化学等工业。

赖格尔 (Raigarh)一译“赖加”。印度中央邦东部城市。在加尔各答—孟买铁路线上。人口 4.8 万。周围农业发达,产稻谷与油料作物。工业有碾米、榨油和铁、钢、铜等金属工具与器皿制造业。

赖兴巴赫 (Reichenbach)德国东部城市。属萨克森州。在厄尔士山北麓。人口 2.5 万(1984)。1140 年始建, 1274 年建市。纺织工业中心, 还有机械制造、造纸、印刷业等。设有纺织工业学校。

赖斯韦克 (Rijswijk)旧译“吕日斯维克”,一译“利斯维克”。在荷兰西部。是海牙市的东南郊区。人口 5.1 万(1983)。主要是住宅区,但有石油井。有繁荣的鲜果市场。设科学实验室。1697 年以法国为一方,英国、西班牙、荷兰和神圣罗马帝国的联军为另一方在此签订《利斯维克和约》, 结束了历时九年的奥格斯堡同盟战争。1792 年建立一高 21 米的方尖塔以示纪念。

赖阿特阿岛 (Raiatea)太平洋东南部社会群岛中第二大岛。位于南纬 16°50′、西经 151°24′。陆地面积 238.3 平方公里。人口 6,410。火山岛。中部为山地,最高峰托马罗(Toomaru)海拔 1,032 米。北部为低地。东北端的乌图罗阿(Uturoa)是主要港口和行政中心,人口 2,500。附近有飞机场。1857 年为法国占领。现属法属波利尼西亚。产椰子等。

楚河 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境内河流。源出泰尔斯凯山和吉尔吉斯山,由朱瓦纳雷克和科奇科尔河汇合而成。长 1,067 公里。流域面积 6.25 万平方公里。上游谷深流急,入伊塞克湖盆地后河谷展宽。出博阿姆峡谷折向西北流,经楚河盆地和穆云库姆沙漠,逐渐消失于阿希科利洼地中。出山口处年平均流量 130 米 3/秒。建有奥尔托托科伊水库。用于灌溉,不能通航。下游结冰期 4 个月。

楚格 (Zug)瑞士中北部城市,楚格州首府。在楚格湖东北岸、苏黎世—米兰铁路线上。人口 2.1 万(1980),主要讲德语。1242 年兴起。附近的畜产品和木材集散中心。有冶金、电器设备、纺织、木材加工等工业。有建于 1480 年的古钟楼和建于 1505 年的市政厅等。

楚梅布 (Tsumeb)纳米比亚矿业城市。在北部。人口 1.6 万(1983)。1903 年起开采。1946 年美国资本购买矿权后,开采规模不断扩大。主产铜、铅、锌,还产银、镉、钒、锡等伴生矿。有矿石粗炼厂。产品经铁路运沃尔

维斯港出口。有航空站。

楚科奇海 北冰洋的边海。在俄罗斯东北端弗兰格尔岛同美国阿拉斯加西北岸巴罗角之间。南以白令海峡同白令海相通,西经隆加海峡通东西伯利亚海,东连波弗特海。面积 59.5 万平方公里。平均深 71 米,北较南深,最深 1,256 米。大陆架宽 400—600 公里。盐度 24—32%。结冰期长达 8 个月, 通航期约 4 个月。捕猎北极鳕、海象及海豹等。主要港口有威廉港(俄)及巴罗(美)。

楚科奇山脉 在俄罗斯东北部,临北冰洋。西西北—东东南走向。西起查翁湾,东迄楚科奇半岛东端,长约 450 公里。西部山势较高,海拔大多在1,000 米以上。受河流切割成穹形山。最高峰伊斯霍特纳亚山,海拔 1,843 米。北坡主要由砂岩、页岩及花岗岩组成,南坡以火山沉积物为主。山坡为山地苔原带,顶部属北极荒漠带。矿藏有锡、汞、煤等。

楚科奇半岛 俄罗斯东北部半岛。北濒楚科奇海,南临白令海阿纳德尔湾,东隔白令海峡与阿拉斯加相对。面积 4.9 万平方公里。属远东区马加丹州的楚科奇自治区。海岸曲折,北有科柳钦湾,东南有梅奇格缅湾,西南有克列斯特湾。地势起伏较大,大部属楚科奇山的东部,最高点海拔 1,158 米。北部和沿海有狭长平原。东北端的杰日尼奥夫角是俄罗斯亚欧大陆的最东点。矿产有锡、钨、金等。属苔原带。

楚德—普斯科夫湖 俄罗斯与爱沙尼亚之间的湖泊。曾先后称“格多夫”、“佩普西” 和“楚德”湖。在俄罗斯西北部和爱沙尼亚东部交界处。湖面海拔 30 米。由互相连通的楚德湖(面积 2,670 平方公里)、普斯科夫湖(710 平方公里)和乔普洛耶湖(170 平方公里)组成,总面积 3,550 平方公里。平均水深 7.1 米,最深达 15 米。春汛时沿岸大部分低地淹没。结冰

期 5 个月。约有 30 条支流注入,经纳尔瓦河(HapBa)外流。产鳊、鲈等鱼类。解冻后可通航。

楚瓦什自治共和国 俄罗斯行政区。在俄罗斯欧洲部分伏尔加河中游。面积 1.83 万平方公里。人口 133 万 (1987),大部为楚瓦什人,还有俄罗

斯人、鞑靼人、摩尔多瓦人等。1920 年 6 月设自治州,1925 年 4 月 21 日改为自治共和国。首府切博克萨雷。大部为岗丘起伏的平原,东部有伏尔加河沿岸丘陵。矿藏有泥炭、油页岩和磷灰石。温带大陆性气候,1 月平均气温

-12℃,7 月 19℃。年降水量 450 毫米。大部为森林草原带。工业以机械制造

(拖拉机、电机等)、化学、木材加工为主。伏尔加河畔有切博克萨雷水电站。农业主产小麦、黑麦和大麻。畜牧业发达。莫斯科至乌拉尔的铁路干线横贯全境,公路运输繁盛。主要城市尚有新切博克萨雷、卡纳什等。

雷丁 (Reading)一译“里丁”。①英国英格兰南部城市,伯克郡

(Berkshire)首府。位于肯尼特河(Kennet)与泰晤士河交汇处。人口 13.9

万(1981)。面积 41 平方公里。早期的商业城镇。农产品集散地。工业有飞机发动机、农业机械、面粉、服装、家具、医药、印刷和酿造等。伦敦至米德兰工业区的公路枢纽。有大学(始建于 1892 年)。以农业、园艺和乳品业研究闻名。雷丁博物馆陈列有罗马时代的出土文物。②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南部工商业城市。在费城西北 75 公里处。临斯库尔基尔河。人口 7.8 万

(1980)。 1783 年建镇,1847 年建市。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时的大炮供给地。铁路、公路、航空交通要地。钢铁工业中心,还有金属加工、针织、针织机械、食品、涂料等工业。

雷岛 (Ile de Ré)法国西部比斯开湾中的岛屿。属滨海夏朗德省

(Charente-Maritime)。与拉罗谢尔隔海相对。呈西北—东南向延伸,长约26 公里,最宽约 5 公里,面积 85 平方公里。地势低平,土地肥沃。种植葡萄、蔬菜、马铃薯。有制盐、捕鱼、养殖牡蛎业。旅游业亦盛。

雷京 (Reghin)罗马尼亚中北部城镇。在穆列什河上游右岸,西距克卢日—纳波卡约 80 公里。人口 3.4 万(1983)。始建于十二世纪。铁路、公路枢纽。有木材加工联合企业(制造乐器和体育用品等)和皮鞋、食品加工、木工机械等工厂。有十四世纪哥特式教堂。

雷恩 (Rennes)法国西北部城市,伊勒—维莱讷省(Ille-et-Vilaine) 首府。位于伊勒河(Ille)和维莱讷河(Vilaine)汇合处的雷恩盆地内。人口约 19.5 万,包括郊区 23.4 万(1982)。1720 年城市曾被火灾所毁,以后重建,现保留有建于十四至十九世纪的教堂、陈列馆和古老的别墅等。法国西部重要商业和农业中心。建筑、汽车、机械、印刷等工业重要,还有家具、服装、砖瓦、石油提炼等。交通枢纽。有雷恩大学等高等学校。

雷瓦河 (Rewa River)南太平洋岛国斐济最大和最重要的河流。位于维提岛东部。源于中北部维多利亚山附近,向东南流至苏瓦附近劳瑟拉湾

(Lauthala)入海,全长 144 公里,占维提岛径流量三分之一。河谷和三角

洲一带土壤肥沃,产稻、可可。河口上溯 80 公里可通汽轮。

雷扎耶 (Rezaiyeh)今名“乌尔米耶”(Urmieh)。伊朗西北部城市, 西阿塞拜疆省省会。人口 16.4 万 (1976),多土耳其人,还有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等。位于雷扎耶湖西岸,海拔约 1,340 米。为谷物、水果、棉花、烟草等农产品的市场,有地毯织造等手工业。

雷希察 罗马尼亚西南部城市,卡拉什—塞维林县(Car)首府。在巴纳特丘陵地区,蒂米什瓦拉东南约 40 公里。人口 10.2 万(1983)。建于1768 年。铁路要站。附近有煤、铁、锰矿。钢铁和重型机械工业中心,生产钢、钢材和内燃机车、电机、冶金装备等。还有化学和缝纫工业。

雷诺萨 (Reynosa)墨西哥东北边境城市。在布拉沃河右岸,海拔 90

米。人口 21.1 万(1980)。始建于 1749 年,1926 年设城。附近灌溉农牧区盛产棉花、甘蔗、玉米和牲畜(牛)。有石油、天然气开采和炼油、石油化学工业,还有棉纺织、食品、锯木、建材等部门。交通中心和对外贸易港。有天然气管道通蒙特雷和美国。

雷扎耶湖 (Lake Rezaiyeh)伊朗西北部的内陆咸水湖。今名“乌尔米耶湖”(Urmieh)。西南亚最大湖。位于陷落盆地内,湖中有 50 多个小岛。南北长 140 公里,东西宽 40—56 公里,面积变动于 5,200—6,000 平方公里之间。湖面平均海拔 1,276 米,水深春季为 4—6 米,夏季仅 1—2 米。盐度春季为 8—11‰,晚秋为 26—28‰。塔勒赫河(Talkheh)与扎林内河

(Zarineh)分别自东与南注入。湖岸大部为含盐过多的荒地,部分地方有集约化农业。西岸平原上有雷扎耶城。

雷布尼克 (Rybnik)波兰南部城市。在卡托维兹西南 35 公里,属卡托维兹省。人口 13.6 万(1984)。上西里西亚雷布尼克煤田和雷布尼克工业区的中心。除采煤、炼焦外,尚有机械(矿山机械)、金属加工和搪瓷等工业。

雷尼尔山 (Mount Rainier)美国喀斯喀特山脉的高峰。位于华盛顿州西部,海拔 4,391 米。圆锥型火山。基盘为花岗岩,火山体为安山岩。最

近一次喷发在 1870 年,现仅喷少量蒸汽。附近有温泉。山麓和低坡生长着针叶林(冷杉、松等),海拔 2,600—2,800 米为高山草甸,更高为永久积雪和冰川。1899 年辟为雷尼尔国家公园。

雷吉斯坦 (Registan)阿富汗南部的荒漠地区。北起阿尔干达布河下游,西至赫尔曼德河,东、南至巴基斯坦边境,面积 6 万余平方公里。基本上是沙漠,杂有亚沙土、粘土与砾石。居民点多分布在边缘地区的沿河地带。

雷西姆农 (Réthimnon)希腊克里特岛北部城市。濒爱琴海,是阿尔米罗湾(Almiroú)的港口。人口 1.7 万(1981)。中世纪时为海上要塞。小麦、杏、橄榄油等的贸易集散地。所产浓烈白葡萄酒著名。有迈锡尼时代的文化遗迹。为疗养地。

雷阿尔城 (Vila Real)葡萄牙北部城镇。在科尔果(Corgo)与卡布里尔河(Cabril)汇合处,西南距波尔图 80 公里。人口 1.4 万(1981)。建于十三世纪。葡萄酒酿造业中心,还有面粉、纺织与陶瓷等工业。有罗马、哥特式教堂。

雷根斯堡 (Regensburg)德国东南部城市,重要的文化、工商业中心。位于多瑙河畔,其北岸正当雷根河入多瑙河处。人口 13.2 万(1980)。为古罗马要塞和军营。河港,铁路、公路枢纽。工业以机械、皮革、电器、化学制造为主。是前往拜恩林地等处旅游的基地。市内多古建筑。

雷宾斯克 1945—1957 年称“谢尔巴科夫”。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城市,

伏尔加河上游雷宾斯克水库东南岸港口、大型水利枢纽。人口 24.5 万

(1982)。十二世纪为渔村。1777 年建市。十九世纪初伏尔加河—波罗的海水道沟通后,成为伏尔加河至圣彼得堡、波罗的海及白海的最大内河航运枢纽。所产印刷机驰名全国,柴油机、船舶、机床、道路机械、起重机、木材加工机械制造业亦重要。有水电站和历史艺术博物馆。

雷德迪尔 (Red Deer)加拿大艾伯塔省雷德迪尔地区商业和司法中心。位于南萨斯喀彻温河支流雷德迪尔河可涉水而过的地方,是原始埃德蒙顿和卡尔加里两城之间通行小道必经之地。 1913 年建市。人口 4.6 万。周围是农业地区,多谷仓贮存谷物。有煤、石油和森林。工业以乳制品、木材加工以及炼油为主。

雷霍沃特 (Rehovot)以色列西岸城市,位于特拉维夫—雅法城镇群的最南部。人口 6.7 万(1982)。原为犹太人于 1890 年建立的农业居民点, 以种植柑橘与饲养乳畜为主。现为工业中心,有柑橘加工、塑料、制药和金属制品等工厂。为一科研中心,设有理论科学研究所、农业研究站,还有农学院等。

雷东多比奇 (Redondo Beach)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南部城市。临太平洋岸,位于洛杉矶西南 13 公里。人口 5.7 万 (1980)。为洛杉矶市的郊外住宅和海滨疗养地。以航空、航天、炼油工业为主。

雷克灵豪森 (Recklinghausen)德国中西部鲁尔区城市。临莱茵河— 黑尔讷运河。人口 11.95 万(1982)。建于十二世纪,后为汉萨同盟成员之一。十九世纪随煤矿开采而发展成工矿业城市。工业有炼焦、化学、机械、冶金、纺织、服装(以产衬衣、帽子著称)、食品等部门。商业亦盛。老城中心多公园。鲁尔区的音乐、艺术、戏剧节每年在此举行。郊外有石油化工联合企业。

雷克雅未克 (Reykjavík)冰岛首都,海港。在冰岛西南部法赫萨湾内。

人口 9.1 万(1986),包括郊区 12.3 万,占全国居民三分之一以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建于公元 874 年,1944 年成为首都。市内住宅和公共建筑由四周温泉通过管道供应暖水。市中心有风景美丽的特约宁湖(Tj φrnin)。有鱼类加工、炼铝、造船、化工、水泥、纺织、印刷等工业,并有大学、图书馆、爱纳尔·约恩逊雕塑博物馆等文化机构。

雷姆沙伊德 (Remscheid)德国中西部鲁尔区城市。位于伍珀河畔。人口 12.9 万(1980)。十一世纪见于记载。工业以机械、金属工具制造为主, 并有钢铁、纺织、服装、冰鞋制造等部门。附近多山丘林地。德国物理学家伦琴的诞生地。

雷索卢申岛 (Resolution Island)加拿大西北地区岛屿。在巴芬岛东南、哈得孙海峡进口处。长 64 公里,宽 16—64 公里。岛南端的阿卡迪亚科夫(Acadia Cove)是加拿大国家无线电测向及气象站所在地。

雷塔卢莱乌 (Retalhuleu)危地马拉西南部城市,商业和工业中心, 雷塔卢莱乌省首府。位于马德雷山脉山麓。海拔 239 米。人口 4.6 万(1981)。咖啡、甘蔗产区的贸易中心。有酿酒、咖啡加工、纺织、水泥、家具等工业。太平洋沿岸海关钱佩里科为其外港,有铁路相连。有机场。

雷德克利夫 (Redcliff)津巴布韦城市。在中部高原上。人口 2.2 万

(1982)。开采优质赤铁矿和石灰石,建有钢铁厂和煤炭化学工业。铁路通哈拉雷和布拉瓦约。

雷西斯滕西亚 (Resistencia)阿根廷东北部城市,查科省首府。位于巴拉那河畔,同科连特斯有大桥相通。人口 17.3 万(1980)。始建于十七世纪中叶。1885 年成为查科省首府。南查科的工商业中心,有制糖、冶金

(铅)、轧棉、榨油、肉类加工、锯木、制革等工业。交通中心,有国际机场。设有大学和民间创作研究所。

雷宾斯克水库 俄罗斯最大水库之一。在伏尔加河上游,沿河延伸 204 公里,最宽 60 公里,面积 4,580 平方公里。库容 254 亿立方米,有效库容167 亿立方米。平均水深 5.6 米,水位变幅 4—5 米。1935 年建大坝, 1941

年起发电。装机容量 33 万千瓦,年平均发电 11.6 亿度,向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和特维尔供电。并有航运、渔业之利。

雷维亚希赫多群岛 (Islas Revillagigedo)太平洋中属墨西哥科利马州的群岛。东距大陆科连特斯角(Cor- rientes) 595 公里。由索科罗岛(Socorro)、圣贝内迪克托岛(S. Benedicto)、罗卡帕蒂达岛(Roca Partida)、克拉里翁岛(Clarion)等火山岛组成,总面积 830 平方公里。

其中以索科罗岛(长 38.5 公里,宽 14.5 公里)最大,最高点海拔 1,130 米,1957 年在岛上建气象站,并栽植用材林、果树和放牧绵羊。富硫黄、鱼类及鸟粪。

雷焦内尔艾米利亚 (Reggio nell’ Emilia)一译“艾米利亚雷焦”。意大利北部城市。位于波河平原南缘,帕尔马东南,临克罗斯托洛河

(Crostolo)。人口 13.1 万(1982)。建于公元前二世纪。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工业以电气器材、机车、车厢与食品为主。经水运输出牛、猪、乳肉制品与葡萄酒等。铁路、公路枢纽。有建于十五世纪的大教堂与历史博物馆。美术馆藏有国内外艺术家的著名绘画。

雷焦迪卡拉布里亚 (Reggio di Calabria)一译“卡拉布里亚雷焦”。意大利南部港市,卡拉布里亚区(Cala-bria)首府。滨墨西拿海峡,

与西西里岛的墨西拿隔海相望。人口 17.4 万(1982)。城建于公元前 720 年。有电气器材、医药、丝织与化妆品等工业。重要海港。输出水果罐头、橄榄油、葡萄酒和生丝。有轮渡和墨西拿相连,有铁路和航空同那不勒斯、罗马与巴勒莫相通。旅游胜地。有罗马—拜占庭式大教堂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遗迹。1908 年的地震全城几夷为平地,后重建。

蒲甘 (Pagan)缅甸古都,佛教文化遗址。位于伊洛瓦底江中游左岸, 东北距曼德勒约 150 公里。初建于公元 847 年,十一至十三世纪为蒲甘王朝的都城。几百年间广筑寺庙,大建佛塔,最多时达一万三千余座。号称“四百万宝塔城”。现仅存五千余。佛塔来历不同,形制各异,以阿难陀塔最为著名,具有很大的历史和考古价值(1975 年佛塔又遭地震破坏)。还保存九至十三世纪大量精美砖结构建筑物。

蒲郡 日本本州中南部城市。属爱知县。临渥美湾。人口 8.6 万

(1986)。1889 年铁路通达后兴起。1954 年设市。纺织工业为主。麻绳生产占全国 80%,向东南亚输出。还有化学、精密机械、木材等工业。产柑橘有名。蒲郡港为国际贸易港。有海岸美景、温泉等游览休养地。

蓝江 越南中部河流。发源于老挝桑怒省夫雷山,由西北向东南流,在荣市附近注入北部湾。长 612 公里。有子河、江河、罗河三大支流。南坛至边水段通行吃水 1.2 米以下的小船。边水至河口段涨潮时通行 1,000 吨以下船只。

蓝岭 (Blue Ridge)美国阿巴拉契亚山系的东部山脉,是阿巴拉契亚山系最高峻部分。从宾夕法尼亚州南部,向南延伸到乔治亚州北部。大致以罗阿诺克河(Ro-anoke)为界分南北两段,北段山脉狭窄低缓,宽约 15— 25 公里;南段宽厚高峻,密契尔山海拔 2,037 米,是美国东半部最高峰。森林密布。山间居民还残留有移民时代的古老风俗习惯,以工艺品生产著名。

蓝山山脉 (Blue Mountains)①澳大利亚山脉。位于新南威尔士州东部,悉尼以西 65 公里,为大分水岭的分支。海拔在 1,100 米以上,有科克斯河(Cox)、尼平河(Nepean)等流过,峰高谷深,早期曾为向西部移民的障碍。现有铁路、公路横越山区。有耶诺兰石灰岩溶洞(Jenolan)等著名游览地。②西印度群岛中牙买加岛东部的山脉。西起斯托尼山(Stony),东至加勒比海岸,长约 50 公里,为牙买加东部山地的主体。拥有许多海拔 1, 500 米以上山峰,其中位于中段的蓝山峰,海拔 2,256 米,为全国最高峰。山地雨量充沛,热带森林茂密。山坡种植咖啡,以“蓝山咖啡”闻名。气候凉爽,自然景色秀丽,为旅游胜地。

蓬塞 (Ponce)西印度群岛波多黎各南岸最大城市。在圣胡安西南 70

公里。城北 18 公里有全岛最高峰蓬塔山。人口 16.2 万(1980)。建于 1692 年,1877 年设市。有制糖、酿酒、水泥、纺织、罐头食品、铸铁、电气装置等工业。附近有炼油厂和全岛最大的制糖厂。城南 6.4 公里有外港,可容停

靠吃水 8.5 米的海轮。城内花园众多,保存有古老西班牙住宅和教堂,有天主教大学和艺术博物馆。旅游业渐盛。

蓬圭河 (Rio Púngoè)莫桑比克中部河流。源出西部边境伊尼扬加山地,东南流,在贝拉附近注入莫桑比克海峡。长 320 公里。流域内雨量丰富,水量较多。上游流经高原山地,坡大流急。下游平原宽广,有灌溉之利。沿岸是重要蔗糖产区。河口有全国第二大港贝拉港。

蓬托菲霍 (Punto Fijo)委内瑞拉西北部城市。位于帕拉瓜纳半岛

(Paraguaná)西南部委内瑞拉湾畔。人口 12.3 万(1981)。半岛的商业中心。有石油提炼、机器制造和食品等工业。六十年代炼油业的发展,蓬托菲霍同油港阿穆艾、卡尔东角(P.Cardon)、拉斯彼德拉斯(LasPiedras)组成为以炼油业为主的城市综合体。输油管通马拉开波湖油田。公路通科罗, 有班机联系马拉开波和迈克蒂亚。

蓬特韦德拉 (Pontevedra)西班牙西北城市,蓬特韦德拉省首府。滨大西洋,位于莱雷斯河(Lerez)注入莱雷斯湾处。人口 7.1 万(1982)。中世纪时航海和造船业即已著名。哥伦布的诞生地,他航行美洲的圣玛利亚号船即建造于此。古罗马时代的 11 孔拱桥横跨河上。工业有服装、制帽、皮革、陶瓷、化肥、木材加工等。附近产谷物和水果,贸易甚盛。

蓬塔戈尔达 (Punta Gorda)中美洲伯利兹东南岸港口,托莱多区首府。在阿马蒂克湾畔(Amatique),北距斯坦克里克 130 公里。人口 2,396

(1980),多为加勒比印第安人。近海航运港。附近生产香蕉、稻米、椰子、猪、牛等,有碾米厂。公路通斯坦克里克和危地马拉。

蓬塔阿尔塔 (Punta Alta)阿根廷大西洋岸城市。位于布兰卡湾北岸,西北距布兰卡港 24 公里。人口 3.5 万。农牧区的贸易和加工工业中心。有制鞋、制乳、建筑材料、石油提炼等工业。内乌肯省普拉萨乌因库尔油田

(Plaza Huincul)输油管的终点。铁路通阿根廷军港贝尔格拉诺港(Puerto Belgrano);有飞机场。

蓬塔格罗萨 (Ponta Grossa)巴西南部城市。在巴拉那州中部高原上,海拔 975 米,东距库里蒂巴约 100 公里。人口 17.1 万(1980)。内地农业区的贸易中心,集散马黛茶、木材、烟草、大豆、谷物、香蕉和牲畜,并通过巴拉那瓜港和安托尼纳港输出。有肉类、咖啡、马黛茶、木材等加工工业。全州的铁路和公路枢纽。设有农业试验站和大学。

蓬塔雷纳斯 (Puntarenas)哥斯达黎加太平洋岸最大港口,蓬塔雷纳斯省首府。位于尼科亚湾东岸,西距圣何塞 80 公里。人口 3.5 万(1983)。近海富金枪鱼和鲨鱼。有食品、锯木等工业。对美国西海岸商品贸易的主要港口。海滨有优良沙滩和浴场,为旅游地。同阿拉胡埃拉、圣何塞有铁路、公路相连,有飞机场。

蓬塔阿雷纳斯 (Punta Arenas)世界最南城市(南纬 53°10′)之一,智利麦哲伦—智利南极区和麦哲伦省首府。位于麦哲伦海峡西岸。人口

9.9 万(1982)。始建于1849 年,1868 年起成为自由港。巴拿马运河修筑前, 为大西洋与太平洋间过往船只的加煤站。牧羊区的商业和工业中心。工业以加工羊毛、羊肉、皮革为主。附近有石油开采。输出羊毛、皮毛、冻羊肉、皮革、木材、石油和天然气。市内多纪念碑、广场。水、陆交通方便。建有国际机场。

蒙扎 (Monza)意大利北部城市。临兰布罗河(Lam-bro),西南距米兰 15 公里。人口 12.3 万(1982)。工业中心,有纺织(棉、毛)、机械、食品、家具、玻璃、皮革、毡帽等部门。还以产比赛用的摩托车与汽车著名。建有高速赛车道。铁路枢纽。有建于六世纪的大教堂。

蒙戈 (Mongo)乍得中南部城镇,盖拉省(Guéra)首府。北距阿提 120 公里。中部地区贸易交通要地。公路通国内主要城镇。有航空站。

蒙古 国名。在亚洲东北部,东、南、西与中国接壤,北邻俄罗斯。东西长 2,568 公里,南北距离 1,260 公里,面积 156.65 万平方公里。人口

201.5 万 (1987),90%为蒙古人,其中喀尔喀人占 80%;余为哈萨克人、俄罗斯人等。有华侨 7 万多人。讲喀尔喀蒙古语。首都乌兰巴托。地处蒙古高原北部,平均海拔 1,580 米,1,000 米以上地区占全国的 82%。西北部山区一般在 4.000 米以上,最高点乃拉姆达勒山位中、蒙边界上,海拔 4, 653 米。中、东部丘陵起伏,南部戈壁沙漠高度降到 1,000 米左右。戈壁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典型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漫长,1 月平均气温北方-35℃,最低-50℃,南方-10℃;7 月平均气温 25℃,最高 40℃。日温差在 20—30℃之间。年降水量 200 毫米,西北山区 400 毫米左右,南部戈壁区仅超过 20 毫米。色楞格水系北流入俄罗斯贝加尔湖;克鲁伦河、鄂嫩河东流入黑龙江。北部森林草原带产松木与毛皮兽。中部草原带多啮齿类动物。南部戈壁带有羚羊、野骆驼等。原称“外蒙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921 年 7 月 11 日宣布独立,成立君主立宪政府,1924 年 11 月 26 日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1991 年 11 月改称蒙古共和国。1992 年 2 月又改为蒙古国。传统的畜牧业国家,约半数以上人口从事农牧业。牧场占总面积 89%,牲畜产品产值占农牧业产值的 75%,出口值的 80%以上。牲畜总头数 2,200—2,300 万头,以放牧绵羊为主(占 60%),次为山羊、牛、马、骆驼等。播种面积 70 多万公顷,80%种植春小麦,自给略余。另有燕麦、甜菜和饲料作物。六十年代以来,工业发展较迅速。工业品产值 1985 年占社会总产值的 47.6%。以畜产品加工最重要,还有燃料动力、建筑材料、木材加工和采矿 (煤、萤石、钨)等。工业集中在首都和达尔汗等地。出口牲畜、肉、乳、皮毛和少量萤石与钨。消费品占进口的二分之一。

蒙杜 (Moundou)乍得西南部城市,西洛贡省(Lo-gone Occidental) 首府。在西洛贡河左岸;北距恩贾梅纳 416 公里,有公路相通。人口 6.6 万

(1979)。气候温暖、多雨,为全国棉花生产与集散中心。有啤酒、屠宰、食品加工、轧棉和机械制造等工业。渔业亦盛。设有棉花研究所。附近有铝土矿。有航空站。

蒙河 (Maenam Mun)泰国东北部呵叻高原上最大河流。上游源于桑坎彭山脉,大致由西向东流,在泰、老边境的挽兰注入湄公河。长 673 公里,

流域面积 8.2 万平方公里。北岸最大支流栖河,南岸有许多小支流。雨季下游易泛滥。丰水期船只由河口可上溯至乌汶府。

蒙斯 (Mons)比利时西南部城市。邻近法国边界。都市区人口 9.7 万

(1982)。公元前 642 年建立城堡。历史上多次为法国等占领。有运河通斯海尔德河和桑布尔河。附近是比利时的重要煤区。采煤业同与煤有关的工业发达,并有机械、钢铁和水泥工业。为一大学城,有采矿学院、综合科技大学和原子能研究中心。

蒙大拿 (Montana)美国北部的州。北接加拿大。面积 38.1 万平方公里。人口 80.8 万(1991)。首府和最大城市海伦娜。1803 年自法国购入土地的一部分。1889 年建州。州名拉丁语意为“多山”。西部属落基山地,占州面积 40%,大部海拔 2,000 米以上,靠近加拿大边境上有著名的冰川公园。降水丰富,多森林。矿产也很丰富,有铜、铅、锌、银、金、锰、石油、煤等。铜矿尤著,是世界著名铜产地之一。东部属大平原,为海拔 750—1, 000 米的波状台地。降水较少,冬季寒风凛冽,多暴风雪,夏季炎热。农牧业发达,以春小麦和牛、羊为主,多大农场和牧场。东北部密苏里河上建有巨大的佩克堡水库(1940 年完成),用于灌溉。工业以木材、造纸、采矿、

金属冶炼、食品加工等较发达。主要城市还有大瀑布城等。

蒙巴萨 (Mombasa)肯尼亚第二大城市,滨海省首府,东非第一大港。在东南端印度洋近岸的蒙巴萨岛上,有堤道和铁路桥连接大陆。人口 41 万

(1983)。古代重要通商口岸,阿拉伯人多来此贸易。现为重要工商业中心, 有炼油、化肥、水泥、车辆和船舶修理、轧钢等工业。蒙巴萨—乌干达国际铁路干线的起点,港口腹地宽广,包括本国大部分地区和周围邻国。优良深水港,港区包括西南面的属岛基林迪,有深水泊位十余处。肯尼亚、乌干达和卢旺达大部和坦桑尼亚一部外贸物资经此出入,主要输出咖啡、剑麻等。市区及周围多名胜古迹,海滨旅游业兴盛。有国际航空站。

蒙吉尔 (Monghyr)印度比哈尔邦中部城市。在恒河南岸。人口 12.9 万(1981)。通比哈尔北部平原的河港,有卷烟业与金属品制造业。

蒙托邦 (Montauban)法国中南部城市,塔恩—加龙省(Tarn-et- Garonne)首府。地处阿基坦盆地东南部、加龙河支流塔恩河畔。铁路交会点。人口连郊区 5.1 万(1982)。有纺织、机械、食品、航空等工业。

蒙吕松 (Montlucon)法国中部城市。位于谢尔河上游、贝利(Berry) 运河的南端。人口连郊区 6.8 万(1982)。有纺织、橡胶、化学和机械等工业。老城有许多建于十五至十六世纪的建筑物。

蒙克顿 (Moncton)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的城市。在圣约翰城东北, 珀蒂克的克河(Petitcodiac)畔。人口 5.4 万(1981)。1763 年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德国人在此建立居民点,取名本德(Bend),1930 年改今名。铁路、公路、航空运输业都很发达。有屠宰场和肉罐头厂以及炼钢、化学、毛纺织等工业。

蒙茅斯 (Monmouth)英国威尔士南部城镇。位于曼诺河(Monnow)与怀河汇合处。人口 7,509(1981)。十三世纪建曼诺桥,十七世纪建怀河桥。农产品集散地。市内有英国海军统帅纳尔逊博物馆。旅游业发达。

蒙特勒 (Montreux)瑞士西部城市。在日内瓦湖东岸。人口 1.9 万

(1983)。位于日内瓦到辛普朗隧道通达法国和意大利的铁路线上,也是山地铁路的终点站。农业、园艺业发达。工业有木材、冶金、印刷、食品加工

(巧克力糖)等。是疗养地。旅游业重要。1936 年在此签订关于黑海海峡通航的《蒙特勒公约》。附近有著名建筑希隆城堡(建于十三世纪)。

蒙特港 (Puerto Montt)智利中南部港市,湖区和延基韦省首府。位于太平洋雷隆卡维湾(Reloncavi)湾顶。人口 8.1 万(1982)。建于 1853 年。1960 年遭地震破坏。农、牧、林、渔业区的商业中心。有鱼罐头、制革、锯木、制糖、纺织机械等工业。泛美公路、南北铁路干线的端点;有国际机场;港口深奥宽敞,是连接南部峡湾、岛屿区的重要交通站。景色秀丽,著名游览胜地。

蒙特雷 (Monterrey)墨西哥东南部城市,新莱昂州首府。人口连郊区 191.6 万(1980)。位于肥沃的圣卡塔琳娜(Santa Catarina)谷地,海拔 538 米,气候干燥,冬凉夏热。原为印第安人的重要居民点,1579 年建城。1882 年通向美国拉雷多的铁路建成后,逐渐形成以大型冶金业为主的工业中心。生产全国半数以上的钢铁、极大部分的铅以及铜、银、铋、锑等金属, 并有玻璃、水泥、化学、纺织、烟草、食品等工业。附近开采铅、金、银等矿。北郊和东郊是灌溉农业区,盛产棉花和柑橘。北部地区陆空交通中心。有蒙特雷理工学院等高等院校多所。郊区有温泉和岩洞,为旅游胜地。

蒙克洛瓦 (Monclova)墨西哥东北部科阿韦拉州城市。位于东马德雷山东侧萨拉多河(Salado)畔,海拔 586 米,气候干燥,温差大。人口 12 万(1980)。1944 年起利用萨比纳斯的煤、杜兰戈的铁矿石和当地的石灰石, 发展成为墨西哥最大的钢铁基地之一。有钢铁、有色冶金、铁路器材、酿酒、制乳、陶器等工业。附近有银、铅、锌、铜等矿产。周围地区产小麦、玉米、棉花和牲畜。

蒙罗维亚 ( Monrovia )利比里亚首都和港口,蒙特塞拉多州

(Montserrado)首府。在圣保罗河(St. Paul)口的梅苏拉多角(Mesurado Cape)和布什罗德岛(Bush- rod)上,濒大西洋。人口 46.5 万(1986)。 1822 年由美国殖民协会把在美国南方的失业黑人移居于此而建立。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工业企业数占全国的 70%,有炼油、橡胶、水泥、锯木、食品、服装等中、小型工厂。布什罗德岛有人工港和蒙罗维亚自由港。港口水域 300 公顷、水深 14 米,可同时停泊 9 万吨级货轮 9 艘。输出橡胶、铁矿石及棕油、棕仁、金、林产品等。渔业发达。铁路通博米(Bomi)和邦山(Bong)铁矿区。公路网中心。努瓦克肖特—拉各斯国际公路中蒙罗维亚至弗里敦段(长 220 公里)已建成。有国际航空站。有利比里亚大学、国立图书馆、博物馆等。

蒙彼利埃 (Montpellier)①法国中南部城市,埃罗省首府。临地中海,经莱兹河(Lez)与海相通。人口连郊区 22.1 万(1982)。早期为东方香料的重要市场,十七世纪时繁荣。现为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中心,尤以葡萄贸易为盛。有纺织、机械、医药、食品及电子等工业。城西北有法国最古老的植物园(1593 年建)。有历史悠久的医学院、法学院。沿海地带经整治, 已成为旅游区。②美国佛蒙特州首府。位于柏林顿东南 60 公里威努斯基河

(Winoos-ki)畔。人口 0.8 万(1980)。1780 年建村落。1805 年成为州首府。附近有著名的花岗岩产地。是石材、木材的交易中心。工业以花岗岩加工业著名。市内多保险企业。木刻展览馆著名。群山环抱,为冬季休养地。蒙哥马利 (Montgomery)美国亚拉巴马州首府。临亚拉巴马河。人口18.5 万(1984),大市区 27.2 万(1980),黑人占三分之一以上。建于 1814

年, 1846 年成为首府。南北战争时为南军根据地。沿亚拉巴马河通航墨西哥湾,铁路交通枢纽,航空中心。棉花、木材、家畜的重要市场。有纤维、食品、化学等工业。

蒙特卡洛 (Monte Carlo)一译“蒙的卡罗”。欧洲地中海沿岸摩纳哥的城市。城筑于滨海阿尔卑斯山脉(Maritime Alps)突向海中的悬崖上, 由此可俯瞰地中海。人口 1.3 万(1982)。景色优美。世界著名大赌场(建

于 1856 年)所在地,建有豪华的旅馆、俱乐部、餐馆、体育场和美丽的公园。为欧洲游客出入频繁的旅游中心之一。

蒙特里亚 (Montería)哥伦比亚西北部科尔多瓦省首府。位于加勒比海沿海平原锡努河(Sinú)东岸,海拔 20 米。人口 22.6 万(1981)。原为印第安人村落,1744 年改名为“圣赫罗尼莫—德蒙特里亚”(San Jerónimo deMontería)。周围地区农牧产品的贸易中心。附近有金、银、石油等矿产。有食品、制糖、烟草、锯木等工业。公路通麦德林和卡塔赫纳。有飞机场。设有大学。

蒙特利尔 (Montreal)加拿大魁北克省西南部城市。在圣劳伦斯河下游左岸,包括蒙特利尔岛、耶稣岛等,总面积 500 平方公里(市区 128 平方

公里)。人口大市区 286.2 万(1983),约三分之二是法国人后代,通行法语。原为印第安人村落。1642 年法国移民开始定居。1760 年被英国占有。1832 年建市,1825—1849 年曾为加拿大政府所在地。主要工商业和金融中心,加拿大第二大城。交通枢纽,世界最大河港之一,著名小麦出口港。工业以钢铁、电子仪器、飞机、造船、石油加工、纺织等为主。进入市区铁路及火车站均建在地下,还有横贯市区的地下公路。

蒙特哥贝 (Montego Bay)牙买加西北岸城市。位于蒙特哥湾畔。人口 5.96 万(1982)。原是印第安人村庄,1494 年哥伦布曾在此登陆。全国第二大城。市区沿海滨延伸 32 公里,是重要的商业中心和港口。输出糖、咖啡和热带水果。倚山傍水,日照充足,气候宜人,为著名旅游城市。沿海白色沙滩设有海滨浴场,岸上多豪华旅馆、别墅,有“水下珊瑚公园”,游客可乘玻璃为底的游艇观赏。有教堂、城市大厦、城堡等古老建筑。铁路通首都金斯顿,城北有国际机场。

蒙特勒伊 (Montreuil)在巴黎市东郊,距巴黎市 1.6 公里,有地铁相通。人口 9.3 万(1982)。种植蔬菜、水果。为皮革加工中心,也有食品、纺织、瓷器等工业。

蒙博托湖 (Lake Mobutu Sese Seko)非洲淡水湖。在亦道北侧扎伊尔和乌干达接界处。旧名艾伯特湖,1972 年改今名。由断层陷落而成。湖面海拔 619 米。西南—东北长 180 公里,平均宽约 45 公里,面积 5,350 平

方公里。最深 48 米。西南面有源出爱德华湖的塞姆利基河注入,湖滨冲积平原较广;东北面有维多利亚尼罗河注入,形成沼泽密布的三角洲。湖水北流经艾伯特尼罗河供给白尼罗河。东西两侧悬崖壁立,多深沟。富鱼类、河马、鳄鱼和水鸟;湖滨多象、野牛、羚羊等野生动物。

蒙德古河 (Rio Mondego)葡萄牙北部河流。源出于埃什特雷拉山脉北坡(海拔 1,425 米),由东北向西南注入大西洋。全长 225 公里。流域面积 6,772 平方公里。潮汐可至河口以上 19 公里的旧蒙特莫尔(Montemoro- Vélho)。因受沙洲阻碍,小船仅能上溯到 85 公里的福兹当。中上游建有多处水电站。有灌溉之利,流域内广种水稻。

蒙特卡西诺 (Monte Cassino)意大利中部著名的修道院。位于罗马与那不勒斯间,在卡西诺(Cassino)附近海拔 502 米的丘陵地。建于公元六世纪。有许多关于基督的遗迹,是基督教徒的朝圣地。1349 年曾遭受强地震破坏,后修复。1866 年意大利政府将修道院改为国立纪念馆。以建筑艺术著称,其中图书馆收藏古书甚多。

蒙得维的亚 (Montevideo)乌拉圭首都和蒙得维的亚省首府,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拉普拉塔河口北岸,距对岸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190 公里。面积 400 平方公里。人口 124.8 万(1986),几占全国人口一半。1717 年葡萄牙殖民者在此建立要塞, 1726 年成为西班牙的殖民中心。1828 年定为首都。集中全国 工业的四分之三,主要有肉类加工、纺织、服装、卷烟、化肥、石油提炼、水泥等。南美洲主要港口之一,全国对外贸易的 90%经此。城市建设现代化,多广场、历史纪念地和各种公园。设有大学(1849 年)、喜剧院(1795 年)、自然历史博物馆(1837 年)、索里斯剧场(1856 年)等文化机构。铁路、公路向全国辐射,并通阿根廷、巴西等国。城东 21 公里的卡拉斯科(Garrasco)有大型国际机场。沿海地带多海滨浴场和疗养地。旅游业发达。

蒙特塞拉特岛 (Montserrat Island)西印度群岛中背风群岛南部的英属岛屿。东北距安提瓜岛 43 公里。面积 102 平方公里。人口 1.2 万(1986),主要为黑种人。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官方语言为英语。首府普利茅斯。火山岛,由北、中、南 3 座火山构成。最高点钱斯峰(Chan- ce),海拔 915 米。地势崎岖,仅东、西海岸有狭窄平原。地震频繁。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 21—32℃,年降水量 1,700 毫米。1632 年英国侵入,1783 年沦为英国殖民地。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主产棉花、水果(香蕉、柠檬、杧果、鳄梨、椰子)和蔬菜,大部分输出。有畜牧业和渔业。有小型的农产品加工、建筑材料、木船建造等工厂。旅游业为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蒙古阿尔泰山脉 亚洲阿尔泰山脉的中段,位于蒙古的西部。自塔本博格多山向东南延伸 900 公里,平均海拔 3,000—3,500 米。在格奇格奈山脉与戈壁阿尔泰山脉相接,西段为中、蒙界山。西北部山势高峻,主峰乃拉姆达勒山 (即“友谊峰”)海拔 4,653 米,在中、蒙边界上。顶部典型冰川地貌。主要由古老的片麻岩组成。鄂毕河与中亚一些内陆河发源地,年降水量为 100 毫米。植物随高度而异。北坡较缓,多森林,与唐努山、杭爱山之间形成大湖盆地,山间盆地水草丰茂,畜牧业发达。有金、银、铜、煤等矿藏。

蒙蒂斯克拉鲁斯 (Montes Claros)巴西东南部米纳斯吉拉斯州城市。在埃斯皮尼亚索山脉西坡大韦尔迪河(Verde Grande)附近,南距贝洛奥里藏特 352 公里,海拔 638 米。人口 15.2 万(1980)。1857 年成为城市。周围农牧区贸易和工业中心。城郊以养牛为主,还产木薯、玉米、豆类、棉花、甘蔗等。有纺织、家具和农牧产品加工业。铁路枢纽。有飞机场。设有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