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文化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建立彻底的人天合一观

当我面对如此大量的特异功能事实,看到如此大量的实验和实验报告之后,常常在想,到底应该如何去研究、如何去面对这个事实呢?

首先,一定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要找到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来研究我们面对的这些事实。

上一节提到的很多假说,是我们研究的种种努力,是我们研究的种种方式、角度,然而,当我们科学界作为一个整体,或者一个科学家想使自己的研究更有成效,他的思维整体必须是,用一句佛教的话讲,放下执着。放下执着在这里的含义是不要执着于一个角度、一个学说、一个经验、一种方法, 不要执着于一个功能现象,执着于一个实验。这样,我们就有可能在科学的研究中,比较少地走弯路,比较少地陷入困惑之中。

当你执着于王友成致动铁片的时候,你的思路完全在电磁方面;然而, 你没有看到他同样可以制动铝片、土豆片、木头片。当你执着于功能者在仪器面前表现出了电磁波辐射的时候,你没有注意,把这些仪器的探测部分拿掉以后,他依然能够影响指针。当你执着于药片穿越玻璃瓶,还有完整的药片形象的时候,你没有想到,在特异书写的过程中,钢笔没有露出笔盒,它所占有的长度也不可能站立起来,但是功能者却能用特异的方法在纸上写字。这里,必须打开我们的思路。

我以为,如果能够突破研究的思路,在总体上必须是,或者说大概是这样的: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结合,现代科学和古文化中的智慧的结合。两个结合具体的、综合的体现,就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东方古文明中的智慧的结合,这种结合不是一般机械意义上的,也不是一般化学意义上的结合,必须是无分别的、相互贯通的结合。

这种结合将使我们在逻辑思维上与生命的直接体验相结合;要把科学的各个门类相融合;要把科学与哲学、与艺术相融合。只有这种相互穿透、相互贯通的结合,用现代语言讲,使得我们形成真正的整体的观念,对整个生命现象与宇宙现象的整体的观念,才能够找到有力的科学研究方式。

在这种结合的过程中,形成古今相结合的、现代意义上的“人天合一” 观。

中国古文化中有很多关于“人天合一”的思想,它们体现在《黄帝内经》为代表的整个中医思想体系中,体现在以《周易》为代表的整个易经文化中, 体现在以《道德经》为象征的的整个道家修炼文化中,体现在各种古代的哲学中,各种传统文化中。说得很朴素,我们现在的很多气功修炼,也传承了“人天合一”的思想,“人天合一”的境界。

当我们面对现代科学界,简单重复古文化中这种说法的时候,可能有些人还不以为然。那么,现在有必要结合现代科学最生动、最灵敏的一些部分来谈谈,在现代意义上,“人天合一”观有些什么新的理解。

本世纪科学有两个重要发现,一个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个是量子力学。量子力学对人类的整个科学思想、哲学思想,提出了很多引人深思的东西。从普朗克的黑体辐射开始,最初提出能量的不连续性,当时,谁都没有预料这个问题将会如此大地影响人类的思想和科学文化。在有了在黑体辐射中提出的能量的不连续性,即单位性:能量是不连续的,它有最小的单位, 是不可分割的,这大概是量子形成的最早的概念,到了爱因斯坦聪明的大脑

中,就用来解释了光,并提出,光有量子,乃为光子。光的波粒二向性是爱因斯坦的发现。

再往下,波尔对量子力学的贡献是首屈一指的。他解释了原子世界中的基本问题。这个领域的科学一步步向前发展,到海森堡,到薛丁厄,他们各自形成自己的量子力学理论。无论是矩阵力学,还是波动力学,应该说,将整个理论都数学化了。

当量子力学形成自己的体系之后,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我们应该从中得到什么样的思路呢?

我们常规的世界,常规的思维,是习惯了所谓世界是确定性的、是决定性的,这种牛顿发展到极至的思想,应该说也一直在影响现代的科学思维。虽然有了相对论,有了量子力学,但是现代科学又是什么样的思维呢?量子力学一个非常敏感的、生动的、有力的事实和出发点是:测不准原则。

按照牛顿的经典力学,任何一个物体,它的位置、它的动量,应该说是确定的;而且,只要知道它在受到什么样的外界影响之后,它未来某一个时间的位置和动量也应该是可以确定的。但在量子力学范围内,这个公式是不能成立的。当我们用仪器来观察一个粒子的准确位置时,仪器能够观察、感觉这个粒子,接收到的信息的最少最少的量——用的光的量,就是一个光子, 而这个光子,对我们所要观察的粒子,它的运动状况、运动速度和情形;实际上有非常强的干扰。当我们想准确测定这个粒子的位置的时候,实际上已经不可能准确测定它的速度了。

从这样一个简单的测不准原则,整个衍生出来的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应该说是非常深刻的。它说明什么?说明一个物理世界的现象,它是什么样,和我们对它的观察密不可分。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当人类面对一个正在观察的现象时,不存在观察之外的现象。更彻底地说,现象之所以成为现象,是我们对它实行了观测。

这是一个微观境界的、微观层次上的“人天合一”的一个典型的生动的说法。而且,它有激动整个人类思想的非常力的特征。

许多人知道“双缝实验”:一个隔板,上边刻了两个缝,当光、光源从这边射过去的时候,同时经过两个缝,经过两个缝的光互相会形成衍射现象, 光会互相干扰的。在最后接收的屏壁上,就会产生出这个光学现象。如果我们只有一个光子出发,如果我们只有粒子的概念,那么,一个粒子只能穿越一个缝;然而,实验表明,一个光子依然能够造成光的衍射现象。于是,可以把光看成波。

可是,当你一定要用仪器观察这个光子是穿过了哪个缝,又会发现,它如果在这个缝中穿过了,那个缝中就没有。作为粒子,它只有一个。只要观察的是粒子现象,它就出现为一个粒子,只能从一个缝里穿过。可是,它同时表现为波,经过双缝,产生衍射,这是非常奇特的。

关于延迟选择,即是指光子和一个事物的现象。就好像一个事情已经发生了,已经经过一个阶段了,已经对它下过结论了,但是,在量子力学范围内的理论与实验告诉我们,最后一分钟,最后一瞬决定用什么方法进行观测, 还将影响到事物的最初。理论上已经发生了的情况,却能被最后的观察加以改变。这样的量子现象是常规的经验所不能接受的。即使是量子力学的理论专家在研究量子力学的时候是这个的观点,但在常规生活中也不是这个观点。常规生活是和这个观点相违背的。

那么,天下的事情就很神奇了。为什么事物不确定?为什么事物测不准? 连爱因斯坦都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他说,上帝不是投髁子嘛!爱因斯坦、波多罗斯基和罗森三位科学家共同提出一个著名的实验, EPR 实验。这个实验是科学史上非常著名的实验,是爱因斯坦风格的实验,即思想实验。

研究爱因斯坦相对论形成的过程,会注意到,爱因斯坦很多天才的结论, 有的是依靠他自己的思想实验。按照爱因斯坦的理论,两个粒子之间或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其实不存在所谓即时的相互影响,所谓同时在两个物体之间有影响,这在物理上是不存在的。一个粒子和另外一个粒子,不管相隔多远, 它们之间如果发生影响,最快通过光信号,否则它们之间就没有影响。

于是,他想出一个实验,一个粒子破碎为二,一个往东,一个往西。按照动量守衡的原则,一个粒子破碎为 A、B 两块,A 的位置、动量,包含它的自转方式,和 B 应该是对应的、正负相等的。于是,他对量子力学发出诘难。按照量子力学的观点,破碎为 A 这一块,可能是这个自转方向,也可能是那个自转方向,只有在观察实现之后,才能确定它是哪种方式。而 B 呢,爱因斯坦认为也应该是存在的,只是 A、B 两个粒子之间可以分得很远,比如几光年。它们相互之间来不及用光信号进行联系,它们相互之间无法进行合作。

但是,贝尔发现一个定理,证明如果按照爱因斯坦的这种逻辑基础,第一,这个粒子是实在存在的,实在性。第二,粒子的定域性,也就是说,这两个粒子之间可以分隔,相互之间是通过光信号联系的。然而,对照贝尔定理推算出两个粒子、碎块之间的相互相关性,远远大于爱因斯坦的思维体系能够得出的那个数值。

这是个非常著名的贝尔不等式,也就是说,两个粒子之间,两个碎块之间,即使隔得很远,光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够把它们沟通,按照相对论的理论,它们之间几乎是不可能联系的。但实际上,量子力学认为,两个粒子之间互相同谋,互相相关。按照相对论中光速原理,它们的相关是没办法解释的。关键是贝尔不等式被后来的著名的阿斯派特克实验所证明。

按照爱因斯坦的观点,两个粒子因为可以分得很远,这个粒子和那个粒子之间,只有光才能沟通。而光会走很长很长时间。所以,当测这个粒子时, 想同时测那个粒子,测出两者之间的关系,两个粒子之间肯定是不能合作的。实践却证明,它们在合作。

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这个世界的许多奥秘,不仅有牛顿的力学不能解释的问题,连爱因斯坦的理论也不能完全解释。世界有着非常深刻的、神秘的互相统一性、整体性。我们今天谈世界的统一性,讲人天合一,完全从现代科学最敏感的、最尖端的事实出发。所以,科学界称这两个粒子之间有幽灵,是幽灵在让它们发生作用。那么,这个幽灵是什么?光速来不及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幽灵在起作用,这个幽灵破坏了定域性,破坏了粒子之间的可分割性。

当有了这样的理论的时候,世界万物都是统一的,是相互联系的,才有了更坚实、更透彻、更无微不至的物理学内容。这时候,不妨想一想什么是我们观察的物理现象?什么是我们用来观察的仪器?什么是我们作为观察的主体?在主体、仪器和被观察的目标之间,到底是一些什么样的联系?

英国科学家戴维·波姆提出一个理论,就是所谓隐秩序。我们表面上能看见的秩序,叫显秩序;他认为还有隐秩序存在。他认为,在量子力学范围内不确定的东西,可以在一个更微观的世界中找到它的秩序原因。就好像我

们现在看电视图像,这个图像很生动。这个图像本身也是个秩序,是个图案。最简单的图像,屏幕出现一个红太阳,一个黄三角,不是一个秩序吗?

一个空间秩序嘛?然而,这个图像在电视上出现之前,它的隐秩序也可能最初表现为电波。他认为,量子力学所研究的空间尺度是 10-13M,这样一个尺度是量子力学的有效尺度。他认为,这个尺度如果再缩小,小到 10-34CM 的时候,现在的空间尺度、时空尺度、时空,全部没有意义。那时候的宇宙, 他认为整个处在一个非常迅速的脉动之中。那时候,光的速度限制也是没有意义的,超光速的现象也必然存在。就是这个波姆还说,他的隐秩序的理论如果最后能够确立,就可以解释我们现在所说的 ESP、PK 现象。

波姆的隐秩序理论指出,这个层次的不确定性,只是这个层次的不确定性,他要找出更加微观世界的,或者用比喻的说法更加底层的、隐藏的秩序。这个说法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个不坏的说法,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思路。

如果让我们对戴维·波姆做点评价,我们想说:第一,也许隐秩序的研究会为量子力学范围的所谓不确定性找出某种更深刻的解释;但是,我们依然想说,不确定性是人类在探索宇宙中在科学、哲学范畴内永远不能抹掉的一个基本倾向。当爱因斯坦在多少年前提出隐参量的时候,他认为,这个物理世界除了经典的测量以外,还有些隐参量,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所以才有了不确定性。

爱因斯坦希望把世界搞成比较实在、比较确定的。而我们认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必将同时存在。为什么我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一定要确定呢?这也是一个很奇怪的思路啊!不是讲确定性吗?你一定要把确定性确定下来,用我的话讲,也叫一种分别,叫做一种执着。

当东方文明中讲无分别、无执着的时候,一方面,我们可以看成是一些僧人的身心修炼的方式,没什么科技可言;然而,另一方面,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想,生命在修炼时那种内省的体验,恰恰是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人和宇宙的奥秘。我总就有一种感觉,现代科学只要沿着最尖端的部分——如量子力学——更彻底地走下去;就会发现在无穷远的地方,与东方古文明中往内心深处走无穷远,两个点最后融合为一。

为什么古人讲无分别、无物我之分?分别是什么?当我们的科学在认识世界的时候,就在不断分别。现在把一个细胞分,分,分,再分,分得很仔细啦。一个树叶,它的一根纤维可以做几十种项目的研究;这种还原主义研究是科学的一个支流,一个思路。

然而同时,科学又在进行无分别的研究。有了爱因斯坦的公式,能量和质量之间的绝缘不存在了,能量和质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了。质量消失,可以变为能量。能量可以转化为质量。可以把物质的质量看成是被锁闭的能量, 可以把能量看成是外化的放射的质量。那么,时空不是也可以转化吗?我们还想问一问,是不是这个世界再往下发展,科学本身就把一切看来绝缘的东西、相互分别的概念再通融起来呢?

对这个世界的任何分别都是一种抽象,只有相对的意义。当我们在相对意义上运用这种分别的时候,有助于人类认识世界,这乃为“有为法”。因为我们不可能毫无分别地认识世界,那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执着于某一个分别,就像在特异功能研究中,执着于某一个实验、某一个功能、某一种理论,我们就得不到真理。

有分别,而又无分别,这才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真正正确的方式。分别是

暂时的,局部的,可以流动的,随心所欲的,变化的,方便的,拈手就用的, 不用就可以抛弃的;而无分别、“无为法”才是人天最根本的奥秘。

按照现代的物理学理论,我们不可能把任何一个微观的粒子和整个世界隔离开。那么,在宏观中,想把一个人、一个生命现象和整个世界分割开, 就显得更加幼稚可笑。爱因斯坦在一封私人信中曾经说过,未来科学的发展, 时间、空间的差别大概就都不存在了。过去、现在、将来对于未来的科学, 恐怕是没有意义的。他为什么这样讲呢?这正是对“世界无分别”这个深刻真理的一种感觉。

量子力学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思想实验,叫薛丁厄的猫佯谬。或者简单化说,想象一个容器中间只有一个粒子,这个粒子又呈粒子状,又呈波状, 那么,整个波就充满这个容器之内。当我们用一块隔板插进去,把这个容器一分为二,把两边分隔开,那么,可以想象,这个波在左右两个空间中都存在,但粒子只有一个。如果用仪器观察,如果这一半有粒子,那一半就是空的。于是,当发现粒子在这边时,那边的波就消失。

这个实验还可以引出“猫佯谬”的实验。完全可以把这个状态和一个仪器联系在一起,容器的左边可以和一套放电设备联系在一起,放电设备就对准那个猫。如果这个粒子在左边,左边放电,猫就死掉,如果粒子在右边, 右边不放电,猫就活着。在观察的时候,你是不知道猫活着还是死了,只能说好像是活着,然而,只要一观察,猫肯定只有一个结果,不是死,就是活。不观察的时候,猫到底是死还是活?这也是个非常著名的思想实验。

正是在量子力学这样非常敏感的、引人遐想的思想活动中,产生了现代宇宙学的许多观点。有一种观点叫多宇宙论,或者叫平行宇宙论。前面提到的“猫佯谬”实验,猫处在又死又活之中,但只要一观察,它只有一个结果。任何一个量子的波动都使得世界一分为二。无数的波动出现无数分支的宇宙,这是一个令人非常遐想的问题。这种平行宇宙不是我们想象的空间的叠加,我们这个 150 亿光年宇宙之外,又长出许多其它宇宙。这还是三维空间概念叠加,有限宇宙的叠加。而多宇宙的概念,在量子力学的波动中,有着此起彼伏、此生彼灭的生动性,里面含着非常微妙的东西。

当我们回顾量子力学的历史时,完全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只有在干扰、影响、作用于现象的过程中,人才能完成对现象的观测。也就是说,为什么特异功能在特异感知的时候,不光是接受能量,同时也在释放能量。这其实是观察粒子干扰的一种更大的放大。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一个孤立的点状, 所谓粒子。一个粒子,一方面好像是点状的;另一方面,总是在弥漫整个空间,有它的波状,它的场。然而,我们的思维常常会忘记了这种二向性。

世界是非常奇妙的,如果不改变我们的思维,很难接近这个世界的奥秘。人体特异功能大概可以说是人和宇宙奥秘最微妙的部分了。想进入这个领域,我们的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如果不是特别微妙,特别生动,而是机械、执着、死板、狭隘、固执、僵化,是很困难的。

宇宙是非常巧妙的,为什么它会是这个样子?这就是所谓“大数巧合” 的问题。在我们的宇宙中,有几个大数是非常巧合的。如原子中的质子和电子的静电引力,去和有引力做对比,是个很大的数字,10 的 30 多次方。同样,用原子单位来表现宇宙年龄的时候,还是这么大一个数。如果再去用原子单位来表示整个宇宙的质量,得到的依然是这两个大数,非常巧合。

为什么?可以说,当我们考察宇宙演变历史,也就是通常按照目前科学

界所基本接受的所谓大爆炸的模式来考察宇宙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宇宙能够发展成这种状态,能够产生人类,这个概率微乎其微,简直就不存在, 可恰恰就让我们人类碰上了。在整个演变过程中,只要一个基本的物理参数发生一点点变化,都不会出现今天的宇宙和今天的人类。

按照大爆炸的理论,宇宙爆炸了,产生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宇宙。这个宇宙是不均匀的,要均匀就完蛋了。一个混汤,没有星系、没有星球,哪有人类呢?它是不均匀的,有序的。同时,还是各向同性的。我们站在地球上, 往宇宙四个方向望,各个方向都是同性的。产生这样一个宇宙是非常不容易的,就概率上来讲,简直就不存在。按照现在的推算,宇宙爆炸最初,在 10 秒之间,那是个很短的时间,是一个简直没法看的时间,也叫普朗克时间。只有那个时间、空间开始有一点意义。

宇宙爆炸时有两种力,一个往外爆炸,还有一个引力,把爆炸的东西往一块吸引。如果爆炸的力比现在再大一点,宇宙就不是这样。如果力再小一点,引力最终要把整个宇宙吸收回来,就形成不了今天这样的宇宙,早就被吸得坍塌了,又回去了。按普朗克时间计算,就是宇宙开始爆炸的 10 秒的时

候,这个向内的引力和向外的爆炸力,只要差别 10 秒,差别这么一点,今天的宇宙就不存在了。

所以,西方有一种观点,叫“人择原理”,有弱人择原理,有强人择原理,人选择的原理。因为宇宙的很多物理参数,那种微妙的平衡,那种恰到好处,使人类能够诞生,产生这样的宇宙,是没有办法解释的。它只好这样解释:就因为宇宙是这个样子,才能产生人类;就因为产生人类,人类才能去认识这个宇宙。

如果把弱人择原理和强人择原理混为一谈。再引伸发展,那就是说,反正宇宙只能这样,只有这样才有我们。只有我们才能去认识宇宙,我们才能研究宇宙,如此等等。

按照我的看法,这种观点与其说是科学的,不如说是哲学的。这种观点虽然在很多地方并不一定能够取代很多具体的科学观测和具体的科学推测, 然而,它是一个有趣的思路,它很有意义,有点深刻性,它是另外版本的人天合一的一种叙述。

当一位科学工作者能在理论上透彻地建立人天合一的观念,不仅能对生命现象的研究找到一个很好的思维方式,也能为你的修炼创造更好的基础, 真正从宏观、中观到微观中体会人天合一内在的奥秘。

“人是宇宙的精灵”。我认为,人确确实实是宇宙结晶出的一个精灵, 他缩影着宇宙,代表着宇宙,感觉着宇宙,创造着宇宙。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尽的感觉。人择原理与东方的人天观、人天相合的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得出的结论是,要真正地在我们的思想、观念上建立彻底的、透彻的、全面的、无微不至的、没有任何分别的、人天合一的观念。

我们要建立彻底的“人天合一”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建立,如果正面阐释,大概应该有这些:首先,从总体上、哲学上、宇宙学、人类学意义上, 要确确实实地、不带任何疑惑地把人、把自己看成是宇宙的精灵,宇宙的缩影。整个宇宙是我们的身躯。宇宙产生了人,人是宇宙的一部分。没有无人类意义上的宇宙,也没有无宇宙的人。人天相应,人天相合,人天无分别。一切分别都是暂时的,有为的,方便的,权且的,姑妄的。

一个人可能与周围空间有分别吗?空气出来、进去,排泄、吸收,吐故

纳新,出来进去,没有分别。外边的光线射进你的眼睛,声波进入你的耳朵, 宇宙射线照到你的身上,进入你的体内,无分别。你往外释放各种各样的能量、信息,和外界是沟通的,一定要在整体上建立人天合一的观念。

当我们面对世界的时候,有几个科学的、也是哲学的范畴需要重新认识。什么是我们对外界的观察?什么是实践对外界的作用?什么是我们观察

的现象?什么是我们观察的手段、仪器?什么是我们观察的主体?当我们作用于外界的时候,什么是作用于外界的主体?什么是作用的手段?或者是我们的身体,或者是我们身体的延伸——种种技术设备?什么是作用的目标和事件?对此一定要有新的认识、新的感觉。

人类与宇宙有些什么样的相应、相合、相关联呢?因为宇宙这样发展, 才有人类;因为有人类,宇宙才自己认识自己。这里说宇宙自己认识自己, 而不是说人类认识宇宙。当形成人类以后,人类和宇宙的一切现象相关联, 和银河系的运动相关联,和太阳系的运动相关联。人类被地球上的每一个大的、小的自然活动规律现象所左右、所影响。同时,在我们讲到人天相应的时候,已经把人天当成两个概念了,已经是一种分别了,要尽可能地消除这些分别。

当人们讲,人类、自然界,可曾想过,人和自然界根本就分割不开。当我们讲人类生活的生物圈时,请看一看地球上的生物圈,整个和人类的活动交织、渗透在一起,人在不断地影响、干扰、作用、改造周围生活的环境。人还给自己制造出一个技术圈,我们所造的一切楼房、马路、汽车、电车、飞机、工厂、设备,是人类造出的技术圈。那么,这个技术圈,是自然的, 还是人的呢?

那些物质好像是自然的,却是人把它造成这个样子的。技术圈不过是人化的自然,或者说,是自然化的人。当我们人天相应的时候,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环环节节都表现出了它真正的含义。自然的矿藏,经过人冶炼、制造,变成技术圈。它是人的智慧、实践、活动的延伸、物质化,同时, 是自然界物质的人化。这个技术圈其实正是人与宇宙互相为一体的一个很好的说明。

还有文化圈。大量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文化精神现象弥漫在整个人类社会之上,这些东西是人生命的放大、外化;同时,又和宇宙相互衔接、相互渗透。

自然生态环境到处在受到人的影响,造水库、种树、砍树、开荒、种地。人就是在与自然生态相互影响。

还有社会生态。社会生态局面更是人造出来的。可是,没有这样一个地球、没有这个自然环境,哪儿来的社会?

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还可以复合成复合生态,这依然是人和宇宙、人和自然相互交融的结果。

当我们观察一个粒子的时候,我们的仪器和观察主体已经对这个粒子进行干扰了,也就是说,我们和观察的现象本身就是联系在一起的。将这一点放大到整个人类社会无不如此。当我们对这个世界观察的时候,更不用说实践与操作,已经在影响这个世界了。要知道,我们能够影响世界,因为世界也在影响我们。我们能够制造这个世界,因为世界已经制造了我们。相互制造,不过是这个世界上所有物质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相对简单化的说明。

一个粒子有波粒二向性,它既是一个粒子,又是一个波,弥漫在四周。

一个人也可以说是波粒二向性的。谁能够深刻地懂得这一点,就会懂得很多社会学和生命科学的奥秘。人往往看见了自己,一个人身高一米七、体重 70 公斤、五脏六腑各大系统,他会说,这就是我的体积,这就是一个人。孰不知人的存在,从来也是波粒二向性的。

哪有一个孤立的人呢?你的呼吸、你的热辐射、电磁波辐射在周围形成一个场。你传达出的信息,在周围形成一个场。你讲话的声波,在周围形成一个场。你的影响,就像你思想的影响、观点的影响,也在周围有一个场。你的权力——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力,或大、或小——权力也有一个场,都在辐射。一个人不知道有多少场包围着自己,有多少波在这个世界辐射,你能把这些波割裂掉吗?离开了那些影响,那些辐射,还有你吗? 要真正地、透彻地进入这个观念:人和这个世界,确确实实是无分别的,有分别是为了方便。

人与宇宙的合一,应该是有几个空间层次的。有这样一个概念,叫中观。日常生活这个距离范围之内,我们和这个世界是合一的。就好像人常常要受周围朋友情绪、态度的影响一样。在一定范围内,人与环境是合一的。

在微观的粒子层次,量子力学层次,这个世界是合一的。各种各样的电磁波、可见光、不可见光都在影响我们,我们大脑神经元之间的活动,实际上是量子层次的。我们和世界微观的这种相合、相应,可以用大量的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来加以注释。

讲到宏观,地球、太阳系、宇宙、银河系,这一切都在与人相应。当我们讲到生物钟,讲到生物时间节律时,不过是讲人和太阳系这个空间范围的合一而已。

再往下,我想还有超宏观的世界和超微观的世界,一定有比量子力学层次更小的微观世界与我们的生命相关;也大概有比百亿光年更大尺度的神秘宇宙与我门相关。

在不同层次,人天合一都有非常具体的、可以用物理学加以注释的实际内容。以上所讲的很多还是比较外在的层次。真正内在的层次,我们与宇宙的合一,作为一个生命,用一种通俗的比喻,一定是有深度、层次不同的合一。我们可以在一般观念上,形成这种合一。即在思想上明白,人和天是合一的,然而,在一般观念上的合一,还有彻底不彻底之分。你是理论上一般地接受了,还是全身心都形成这样的无分别概念?在生理上人天合一,当一个人生理状态不一样的时候,他和宇宙的合一状态也是不一样的。另外,人天真正的合一,是要通过一种特殊的修炼和体验,才能达到彻底和谐和无分别的完美。

当西方现在有些科学家发现,量子力学和东方的禅、东方的神秘文化有相通之处时;当西方的很多物理学家发现,现代科学的很多概念与中国所说的“道”有相通之处时;当西方很多科学家发现,他们所研究的各种各样最尖端的物理现象,与中国所说的“气”的概念、“无”的概念、“无极”的概念、”太极”的概念相通的时候;当很多现代的物理学家,如发明超导节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物理学家约瑟夫·森,他现在每天有一个生活内容,就是修炼超觉冥想静坐,他认为,科学发展到今天,离开了这种冥想静坐的体验,很难再往前走了;当西方那些最尖端的、最前沿的物理学家讲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不禁看到了一点曙光,这个曙光就是前面所讲,当现代物理学在最尖端的方向一直往前走,走到无穷远的时候,就和东方古文明中某些修

炼的圣人往内心深处走,一直走到无穷深远的时候相通了。

生命的奥秘就是这样,一切不过是生命的外化,一切不过是宇宙的内化。人的一切科技手段,都是人的常规功能和特异功能的外化,人的宇宙化,自然化。而人的一切生命现象,又不过是宇宙的人化、生命化,从人的角度是内化。这原本是在非常生动地互相交融的。

当我们有了这样一个生动的观点,再去观察一个特异功能者进行的特异功能演示时,就知道,特异功能者心理状态好,环境好的时候,他的功能就发挥得好。最通俗的说法是,特异功能者的功能与他的心理条件相联系。就好像一个运动员,心理状态不好,他的体育功能发挥不好一样。

更深刻的说法,一个粒子,在被观察的时候,已经受到干扰。一个这么大的特异功能现象被观察的时候,能不受干扰吗?不受干扰的观察从来是不存在的。对干扰做如何限制、如何评价,原本是个非常生动的、严肃的问题。然而常常被当今某些人搞得非常庸俗。

因此,当我们研究科学的时候,影响我们发现真理的,往往是我们的不自信。要找到一个好状态,对于一个科学家首先要从破除他的科学思维上的执着开始。

当我们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讲人天合一观念的时候,所希望的是要一步到位,站在直视、透视生命特异现象的思想前沿。在这个前沿完成自己科学的使命。当你真正从自己的科学思维深处解除了那些分别,解除了那些束缚你的执着,解除了束缚你的种种概念、种种已有的公式,当你的思想变得像禅宗所说的“灵动、活泼”的时候,就能在科学上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