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人体特异功能的敏感性质

我要报告的第六个重要发现是:人体特异功能是极敏感的心灵现象,它与功能者的生、心理状态,特别是心理状态,有着极为敏感的联系。

对于这一种联系,中国的或者其它国家的人体特异功能研究者或许都有不同程度的意识与了解。而我在这些年的考察研究中,对这一点比一般研究者更为重视。我认为,特异功能者的特异功能状态,其实就是一种极为特殊的生、心理状态。人体特异功能发挥得如何与心理状态的联系,要远比一般人所理解的深刻得多。

可以说,心理是人体特异功能态的最主要的调控机制。

如若破坏了特异功能者的良好心理状态,也就破坏了他的特异功能状态。

如若调动了特异功能者的良好的心理状态,也就调动了他的特异功能状态。

而良好的心理状态,主要是三大要素:轻松,自信,兴奋。

在 1993——1994 年的大规模考察中,我充分自觉地运用着这一规律,同时,又有许多有力的事实继续验证着这一规律。

以孙储琳的考察为例。

1993 年 10 月 10 日,我们在中国武汉组织了对孙储琳特异功能的最初考察。

这是我们全国范围大规模考察的首次实验。选择孙储琳作为首位考察对象,是因为她的功能比较稳定,有把握。

然而,这一次演示所请的科学界公证人无一到场。因为他们不相信人体特异功能,而且不愿意在观察之后再下结论。

科学家们的这一态度使孙储琳心理受到极大挫伤。致使这次人体特异功能实验以失败告终。

四个半月后的北京,我们对孙储琳的一次极为成功的特异功能实验,则从正面论证了,必要的心理支持将如何重要地保证人体特异功能实验的成功。

这次实验的严格性、公证的权威性使其成为人体科学史上重要的一个实验。

实验考察现象:孙储琳利用特异功能对电脑软盘进行破坏。实验考察方法:

1,由十三名科学家、专家组成公证团。他们具有不容怀疑的专业鉴定能力。其中:

陈信群:北京市经济委员会总工程师,留美博士,中国自动化学会、北京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

徐用懋: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委员会常委, 中国计算机学会工控机专委会副主任;

孙凤云:电子部六所高级工程师,中国计算机学会工控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计算机行业 STDMG/PRIC 秘书长;

郑元:北京现代信息发展中心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北京软件行业协会工控专委会秘书长;

等等,都是具有很高水平的计算机专家。

2,由公证团提供实验程序,鉴证实验结果。

3,由北京现代信息发展中心提供实验设备及用品。

4,功能者对实验用品(软盘)进行功能处理时,不得对实验用品进行接触。

5,全部实验过程由摄制组进行拍摄。

实验时间:1994 年 3 月 6 日下午 14 时开始。实验地点:北京现代信息发展中心计算机房

人事环境:孙储琳、十三位公证人、十七位摄制组成员及少量各界观察人士。

实验与考察实施过程: 1,选择 l#盘为原盘。

2,当场将 1# 盘全部信息拷贝到 2#盘上。

3,将 1#盘留做对比盘,2#盘做实验盘。由 2 位公证人在 2#盘标签处签名,以保证实验用品的唯一性,不可替换性。

4,当场再将 1#盘、2#盘插入驱动器内检测。

5,检测结果表明:软盘在签名过程中未受任何影响。

6,将 1#盘放于一边,在公证人的监测视野中。将 2#盘交孙储琳发功。孙储琳始终不得接触软盘,隔着距离进行。

7,整个检测的计算机操作,均由公证人陈红梅(北京现代信息发展中心工程师)、欧阳亮(北京现代信息发展中心工程师)负责。

这个实验可以说是个相当严格的实验。

考察方案在实施时,专家们还不断提出新的调整措施。任何环节有疑点, 都要重新检测。专家们要确保自己观察到的是绝对可靠的事实。

孙储琳从 15 点开始发功,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努力。

17 时,专家们检查 2#盘,结果是没有任何变化。没有成功。

一般来说,这样的人体特异功能演示,肯定是以失败告终了。实验拖了 3 个小时,功能者本人已经疲劳,已经因为失败而沮丧;而观察群体也因为历时太长而情绪涣散。这种情绪涣散反过来又造成功能者更大的心理压力。然而,我们没有宣布实验至此结束。因为组织这样一个大规模的、严格

的实验不容易。而且,再一次组织类似规模的、严格的实验,还很可能重复这种情况。

严格的考察程序气氛,从来会对功能者构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必须使功能者真正适应这种考察条件。同时,还要使观察群体——专家们——也适应他们的角色,他们要学会如何耐心地观察,如何很好地给予功能者以心理支持。

我们在现场的全部调度,就是使功能者及公证团进入相互更配合的状态。

要有耐心,要有信心,要保持和谐、整齐、团聚、集中的气氛。这是人体特异功能科学考察实验所必须的条件。

很多科学家、研究者,因为没有透彻地懂得这一点,而使自己在人体特异功能这个研究课题上陷入误区。”

8 点 25 分,孙储琳又开始发功。

18 点 32 分,检测她第二次发功的结果,又没有成功。

实验已经进行 4 个半小时,早已到了北京机关单位下班吃晚饭的时间。

现场气氛难免有些松懈、涣散、骚动。

然而,我们的调度还是保持整体的态势,保持功能者的心理积极状态。18 点 40 分,孙储琳又开始第三次发功。

这次发功历时又很长。一个小时,到 19 点 45 分结束。

她没有请公证团检查。而是略休息一下,于 20 点又开始做补充发功。

20 点 5 分,第四次发功结束。检查结果,软盘:

1 面,25——29 磁道被破坏。

0 面,29——39 磁道被破坏。

经过反复对照检测、质疑讨论,专家们对以上结果确认不疑。

专家们签字所做出的结论是:2#盘经孙储琳不接触的情况下发功,造成了软盘 1/3 强的磁介质破坏。专家们确认,这种破坏不是人为的机械性破坏, 确是人体特异功能所致。

全部鉴定考察活动在 20 点 45 分结束,历时近七个小时。

这几乎可以说是中国当代人体特异功能单项考察实验历时最长的一次。它的成功告诉我们:不对特异功能者提供充分的心理支持,任何严格科

学考察人体特异功能的试图都可能成为泡影。

而抓住心理支持这一环节,我们就可能在任何严格的科学监测条件下重复各种特异功能实验。

“心理支持率”,应该成为我们人体生命科学的一个必要范畴。

而充分的心理支持率,则应该成为人体特异功能考察实验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