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一种奇怪的情况,科学家们不承认爱迪生是科学家,不让他置身于科学家之列;工程师们也不承认他是“自己人”,因为他从来都没有走过传统的工程师创造道路。爱迪生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证明,工程师依赖于科学家,而科学家能够从工程师的实践经验中汲取许多东西。他指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创造道路最后总会要殊途同归,走向同一个目标。他认为,科学是在社会生产中人由之汲取力量的源泉。在爱迪生时期,科学家和发明实践家之间的分界线很分明。科学家、大学教授和科学院的活动家都在其实验室里安静地进行科学发现。人们不把对物理学、化学和力学的研究与随后对那些发现的应用联起来,而认为这些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这是必备的科学知识所应有的独立性。爱迪生抛弃了陈旧的粗陋的生产方式,用有科学根据的方法来取代它。爱迪生用自己的各种研究工作表明,科学研究最终应产生出有利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加以应用的结果。

爱迪生在没有了解到某方面的全部知识之前,从来也不开始任何研究工作。他重复进行前辈所进行过的试验,力求从中尽量得出最有益的结论,然后他才展开他自己的试验,尽管这种试验通常都是规模很大的, 但他完全不考虑花多少钱。如果试验没有获得他所希望的结果,他并不就此停止试验,改变研究的方向和方法,而是以特别顽强的精神竭力要获得应得到的结果。在爱迪生的各种不同的研究工作中,有一些还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或是在爱迪生以前还没有成为研究对象。爱迪生就是在这些条件下开始进行大量试验,创造出了许多自己工作上的假说,这些假说主要是当所深入研究的问题已超出技术本身的范围时,才做出的。例如,鉴于 20 年代橡胶市场上所出现的情况,爱迪生应美国大企业家福特和费尔斯通的请求,开始研究在美国栽培橡胶植物问题。他开始研究各种植物,以便查明其中哪些植物的乳汁产量最高。在爱迪生之前, 没有任何一个专家用这种观点来研究美国的植物群。爱迪生对 1.5 万种标本进行试验,并得出了很有趣的和令人鼓舞的结论。

还可以举碱性蓄电池的例子。对这个问题,以前人们研究得很少, 而瑞士发明家杨格尔的试验又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爱迪生对此问题加以全面研究之后,就创制了后来得到广泛推广的性能良好的铁镍碱性蓄电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