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金工程——信息化前奏

1993 年 3 月 12 日,朱■基副总理主持会议,部署建设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金桥工程”诞生了;

6 月 1 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银行沙河卫星中心站时强调,应尽快开展电子货币工程建设。“金卡工程”诞生了;

6 月 19 日,李岚清副总理召集会议,安排外贸信息专用网联网的建设。“金关工程”诞生了。

  1. “金桥”立于天地之间: “金桥工程”分两期实施。第一期是建立网控中心和电子数据交换增

值业务网交换服务中心及地面卫星主站。第二期,通过扩充卫星网,使用邮电部的数字数据网和银行专用信息网,开展“金卡”业务。并分阶段地逐步建设一个包括一万多个在国家预算内的大中型企业的信息中心,解决工业经济信息源问题。

“金桥”工程不仅可为政府宏观决策和各方面的工作,提供全面及时、准确可靠的综合信息和实时数据,还能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民生活各方面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创造条件。对于提高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与决策水平, 实现资源共享,推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作用极大。

  1. “金关”通向世界:

从 60 年代起,欧洲和美国就开始采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贸易。

电子数据交换(EDI)及电子邮件,已成为今天电子商业经营的核心。这两种商业工具都是增值网络服务,可供用户通过用电子形式,取代基于纸的贸易来提高商业效率。目前,在发达国家及许多发展中国家,EDI 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国际贸易、银行、海关等领域。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额的迅速增加,与国际 EDI 通关业务接轨,已经势在必行。使用 EDI 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的手工作业,解决进出口统计不及时、不准确,以及在许可证、产地证、配额、收汇结汇、出口退税等方面存在的弊端。在上述国际背景下,出现的“金关”工程,就是要大力推广EDI 的应用,逐步达到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废除票据纸张文书,实现无纸贸易。“金关”工程的近期目标是:实现外贸系统的电子联网,开发外贸专用网的应用系统。远期目标是建立外贸业务网、符合国际标准的增值服务系统、实现外贸专用网的电子数据交换、扩大外贸专用网的范围、实现国际贸易的无纸化。

  1. “金卡”走进千家万户:

现在约 1/3 的美国家庭持有信用卡。电子货币在全国的流通,使得现金流量只占货币总流通量的 8%。不仅促进了金融、商业的电子化,也加快了全社会资金的流通速度。

1985 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推出珠江信用卡,为我国自己发行的第一张信用卡。从此,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等陆续推出了全国范围内通用的信用卡。

实施“金卡”工程,就是在未来的十年内,在全国各大城市的三亿人口中,实行持卡金融交易。从而使资金周转速度和利用率提高三至四倍, 并逐步实现联网监督。“金卡”工程建成后,不仅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工程建设本身,就会产生一个巨大的产业与信息产品市场。

“三金工程”只是中国信息化大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要真正让全国进入信息时代,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同时,需要政府部门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它不仅是技术与基础建设工程,还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全社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