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之声

“轰轰轰”“轰轰轰”,1993 年 6 月一连串巨响震撼着祖国南疆的崇山峻岭。世界舆论的焦点立即投向中越边境。

巨响过去,硝烟散开,没有两军对垒,没有血肉撕杀。人们惊喜地发现,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云南前线部队,在中越边界拉开了大规模扫雷行动的帷幕。

回荡在崇山峻岭之中的轰鸣巨响向世界宣告:这是强有力的和平之声! 17 年前,在南疆爆发的那场战争,对今天生活在和平阳光下的中越人民

来说,大都记忆犹新。战火一燃便是 12 年之久。它无论带给中国人还是越南人心灵上的东西,都是复杂而又沉甸甸的。那么,当炮火停息、硝烟飘散后, 这场战争留在南疆那片红土地上的,又是什么呢?

在 114 多平方公里的边境线上,共有 441 片大小雷区,各式各样的 92 万枚地雷,如同张开血盆大口的魔鬼,时刻准备着吞噬着人们的生命。

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推进,中越两国关系终于实现了正常化。

扫除地雷,打开国门,兴边致富,这是人民的呼声,也是历史的必然。1993 年 4 月,新华社向世界郑重宣告: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云

南、广西边防部队将用两年时间清除中越边境的雷碍。

要扫除战争留下的全部雷阵,这对共和国军队来说,无疑是一次空前的和平壮举,然而对扫雷部队来说,是一项充满着艰难险阻的浩大工程。

人们不会忘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北非阿拉曼战役虽然已消失了半个世纪,但那儿的公路边上,陈旧的铁丝网和“雷区危险,切勿接近!” 的警告牌至今依旧赫然醒目。

装备精良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在柬埔寨工作 10 个月,耗资 1000 万美元,

仅扫除 11 万平方米雷碍,清除地雷 4 万多枚。

海湾战争仅打了几十天,科威特扫雷却用了两年多时间,付出了伤亡1000 多人,耗资近亿美元的巨大代价。

中越边境扫雷,更有许多不可比的雷场形态和原因:中越边境雷带沿热带山岳丛林撒开长达 2000 公里,雷区散布于崇山峻岭,雷场资料百笔纷记, 无法按图作业。

雷多、面广、地形复杂、时间久远⋯⋯诸多困难全都摆在中国工兵面前, 但最大的考验不仅是毅力和忍耐,而是随时有生命危险。

但是共和国的军人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充满危险的征程。中越边境某地,开赴雷场前向共和国宣誓的誓师大会会场。

鲜红的国旗下,扫雷官兵庄严举起拳头——“我们宣誓:坚决完成任务! 为人民扫雷,为军旗增辉!”

望着这支生龙活虎的队伍,刘昌友、章靖才把激情压在心底,把威严写在久经战火雕刻的脸上。

作为入伍 38 年的老军人,刘昌友早以把军人最为辉煌的功绩刻在老山主峰碑上。1984 年,在那场举世瞩目的收复老山作战中,作为主攻师师长的刘昌友,创造了告慰共和国的辉煌:指挥部队一举收复老山,将地图上难以找到的小丘,扬名成为国人心中的名山。

1991 年 9 月,刘昌友调任云南省军区副参谋长。报到时,他听说“老山

需要人”,便向找他谈话的朱成友司令员请战:“让我去吧,我熟悉老山, 老山也熟悉我。打下老山,我只完成了军人的一半职责,再扫清雷障,经我的手把老山交给人民,我就算完完整整尽到了军人的职责。请党委成全我这个老兵吧!”

党委同意了刘昌友的请求。医生却在例行的身体检查时,向刘昌友签发了住院通知书。是留昆明住院治病,还是返老山扫雷?刘昌友选择了后者, 并郑重提请党委委派政治部副主任章靖才出任政委:“打老山我俩就配合过。”

章靖才被刘昌友点将返老山时,医生正催促他住院。几天前他突然胃出血,一听说是重返老山,他向省军区领导表示:“我干,住院的事等扫完雷再说。”这位当年率队坚守过老山的守备师政委,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便匆匆踏上重返老山的路途。

刘昌友、章靖才又像当年那样率队出征了。

在广西边境线上,广西边防扫雷部队总指挥、省军区副司令员胡军少将, 这位当年收复法卡山的师长,已经夜以继日沿国境线钻进茫茫山岳丛林。6 月,烈日晒脱人皮,一个多月钻丛林,攀绝壁,徒步千里,查清核准全部雷场。这是一次艰苦卓绝的壮行。

历史变得十分有趣,地方还是原来的地方,地雷还是原来的地雷,人马还是原来的人马,甚至连办公室的桌椅板凳都未挪动一下,但自己昨天埋下的地雷今天又要亲自去挖掉!一夜之间“前线指挥部”变成了“扫雷指挥部”。在中越边界这条充满艰险,但却是通往和平的道路上,浸透着扫雷官兵

的热汗和鲜血。

中越边境由于地处亚热带地区,气温高达摄氏 43 度。在一队官兵每人每

天背着 40 公斤重的排雷器材走几十里的山路,早上踏着晨露出发,夜晚披着星星归来,有时还得露宿山林。每当他们精疲力竭地挪出雷区,脱下防爆头盔,卸去 6 公斤重的防雷护甲,脱下迷彩服一拧,汗水成线条下流。战士们渴得一口气能喝光一壶水,但一天却撒不出一泡尿来。因为尿都变成汗水了。最难受的是烂裆。73 人就有 69 人烂裆。在雷场上走起路来脓水伴着汗水一起往下流,一步三晃,个个都变成了唐老鸭。

东兴,天边隐约可见的小丫口,资料证明那条出入境的羊肠小道上,14 年前埋过几枚地雷。骡马驮器材,官兵步行。路在天生桥绝壁处突然消失, 官兵手攀岩缝,一米一米倒退着牵引骡马过险关。几百米长的路,竟走了 4

小时。住帐篷,吃野炊,整整走了 6 天,才赶到排雷作业点。

吃饭,在人们的生活中本来是件轻松而又愉快的事情,但在雷场上却成了一大难事。由于天气太热,汗水不停地往外流,于是个个都拼命灌水。所以一天下来,胃里除了水,啥也没有,但谁都不肯进饭堂,队领导急得无法, 只好紧急集合,下令战士必须吃饭。无奈,战士们只好端起碗来,两眼一闭, 硬往嘴里狠灌。但咽下一口,便全吐出来。于是,“雷场上比勇敢,饭桌上比吃饭”,竟成了扫雷部队一项前所未有的竞赛内容。

最严峻的,是官兵们每天直接面对生与死、伤与残的考验。有人说:排雷,那是一只脚踩在地狱门坎上,与死神打交道的工作。

老山主峰。一名战士手持探雷器,弯腰一寸一寸向前移步。耳机发出一阵刺耳的警报声,插上一根有雷标记,又插上一根。他转身想退出雷区喘口气,刚刚挪了几步,“轰”地一声巨响,战士倒在血泊中。不久,在他触雷

不远处,塑起一尊老山卫士的雕像。

一位老工兵说:从危险这个角度讲,我宁愿埋 100 颗地雷,也不愿排一颗雷。扫雷队长刘铁东说:“我们的每一步,都是踏着烈士的鲜血走出去的, 回来的时候谁也说不准哪只脚还能踩回来。”

只有亲自去趟过雷场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心顶到嗓子眼里,头挂在裤腰带上”的紧张心情和巨大心理压力。

但面对重重的艰难和死亡的威胁,扫雷官兵们依然勇往直前。

2 排长刘时光扫雷时,全身被烈火烧伤面积达 45%,可刘时光却时常脱了上衣向别人炫耀:“你看我这满身的‘光荣疤’!”那一次,他带着全排喷火烧雷作业时,他把战友们安排到安全地带,独自一人背着喷火枪进行喷火。当他扣动扳机时,他左手习惯性的抽筋病由于连续的劳累而发作了。喷火枪向上跳起,温度高达 800 到 1100 度的热浪和火焰向他扑去。结果,他的面部和整个背部、左手及胸部、腹部被严重烧伤。

住院才半个月,他跑出医院,带着伤痛又冲向了雷场。在高温 45 度的情

况下,他顶着烈日,冒着伤口被感染的危险,带领战士们突击 3 天,直到完成任务。在上级领导的强行命令下,才将他拖出雷场。

在云南、广西边防排雷部队中,有 52 名入伍前是腰缠万贯的小老板。其

中有一位叫罗锡全,他是广东人,家里仅“东风牌”大卡车就有 4 台,他当经理。动身到部队那天,父母交给他一个沉甸甸的鳄鱼皮腰包,告诉他,里面是 2 万元,“到部队我们不反对,干满 3 年就回来,提高开车技术,危险的事你不要干。”罗锡全却主动要求上了雷场。一天到晚,脸是青的,嗓子是辣的,耳朵时常被震出血,右大拇指被雷弹片削去半边,他立了二等功。 19 岁的战士吴应春,当兵前是个“大款”。当兵两年,亏损 20 万。最

初踏上雷场时,他吓得两腿直抖,浑身冒冷汗。但战友们在雷场上的行动,使他受到教育,他不久便成为一名排雷的班长。经他之手排除的地雷有 500

多枚,他带领全班排除各种地雷 2000 多枚。被战士们称为“老山上的排雷大王”。

常常听到一些人说“我拿青春赌明天”,然而,我们的排雷官兵们却是“拿着青春赌今天”。

排雷班长雷鹏飞,年方 19,广东汕头人。两年前他不愿跟随有几十万资产的父亲去当小老板,而执意来到南疆当个小兵。他曾参加过多次排雷任务, 每次都出色完成。

排雷中最危险的工作是制做雷管和排除故障,他总都抢着去。一次,部队在浦寨雷区排雷,点火开关开启后,炸药却不爆炸。内行人都懂,这种情况最危险,需要有人去重新更换启爆装置,而炸药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

他又一次拿起装置走进雷场。排长和工兵参谋要上前协助,他拦住说: “你们别过来!要牺牲也只是我一个人。”

他十分谨慎地来到炸药前,熟练地更换引爆装置。第二次启爆,成功了!

事后,团里给雷鹏飞嘉奖,并发给奖金 15 元。15 元钱与几十万元家产, 看起来极不相称,可雷鹏飞捧在手里觉得沉甸甸的。他感到这之中包含了一个战士的职责一个军人的荣耀。

在扫雷场流传着一个夫妻同走“生死线”的故事。

队长刘风飞正率领战士们在密林中扫雷,他的妻子却患了癌症。领导命

令他回去照顾,但他在医院里只呆了两天就想往雷场跑。丈母娘责怪他没良心,但刘风飞想的是,几十名战士正在与死神打交道,千百万群众还无宁日, 自己身为扫雷队长,怎能远离雷场呢?他背着骂名离开了病重的妻子回到了雷场。他在雷场惦念着病重的妻子,病中的妻子又何偿不为在生死线上拚搏的丈夫担忧呢?

的确,千里雷场隆隆的爆破声,不仅时刻震撼着扫雷官兵的灵魂,同时也深深牵动着一些姑娘的心。

专业技术军官刘秩东早已有个令战友眼红的幸福家庭。妻子马旭霞为他生育了一对双胞胎女儿。这位身高 1.78 米、同地雷打了 14 年交道的铮铮铁汉。向战友谈起他的女儿茹君、仕茹,他总是既喜悦又内疚。

“女儿们出生那年,我还在老山执行任务。妻子是早产,两个女儿生下来,加起来才 3000 克。我真怕养不活她俩。”刘秩东承认,有了一双女儿, 他更加珍视生命。为祖国不能不天天同“死神”打交道,为女儿真想早一天转业离开雷场。这是一对颇考验人、也真折磨人的矛盾,他内心还有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隐衷:作为军人,他的形象是高大的。作为父亲,他的形象在女儿心目中是模糊的,一双女儿长到呀呀学语之年,跟妈妈、老爷、姥姥上街,看见穿军装的就争着叫“爸爸”。

那年 12 月,妻子来老山探亲前更是犯难了:一对女儿长到了 4 岁,还认

不准谁是自己的爸爸。都带上吧,从湖南衡阳到云南老山路遥 3000 多里,路

上拖坏一个如何向丈夫交待?母亲只有狠心捏成 2 个写有“去”、“留”字的纸团,让一双女儿“抓阄”。望着姐妹抢“抓阄”的笑脸,母亲泪眼涟涟。伸开稚嫩的小手,姐姐菇君抓的是“留”,妹妹仕茹抓中了“去”。这一晚, 茹君嘟起小嘴巴,任姥姥怎么哄,就是不肯叫一声“妈妈”。

团聚之夜,刘秩东静听妻子哭着说这件事,也在心里流泪。望着被拖病了的妻子和小女儿,他说:“我明天就打转业报告。”可是第二天天一亮, 他又带领战士们上山扫雷走了下面又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扫雷进入紧张的 7 月,队长贾剑苦恋 3 年的未婚妻张雪妃,从天府之国赶到老山:“你,你来干什么”“我来同你结婚。”倒是川妹子丝毫不掩饰这甜甜的、也是辣辣的爱。

“贾队长今晚结婚!”这消息被官兵扯开嗓子一喊,盘龙江都沸腾了。雷场生死搏斗数百天的官兵为自己的队长高兴得彻夜未眠,着实热闹了一通宵。贾剑的《扫雷队员之歌》还未唱完,张雪妃《望星空》的点歌声又起。贾剑是幸福的,尽管这是迟到了 7 个月的甜蜜。

年初,贾剑回南充老家准备结婚的前两天,一封电报发自老山:“接电速归!”贾剑知道“速归”意味着大面积扫雷开始了,自己可以为祖国捐躯, 但不能给雪妃留下包袱。他接电次日踏上归途时给雪妃留下一句话:“等扫完第一轮雷,如果我还活着,四肢也健全,你来老山,我俩再举行婚礼。” 200 天,贾剑率队开通了天保口岸,扫除了雷障,并创造了全队无人伤亡的奇迹。7 个月后,雪妃带着纯洁的承诺走进雷场,同自己的心上人完婚。

雷场注定无蜜月。结婚刚 10 天,新一轮扫雷又开始了。张雪妃这位仅当

了 10 天新娘的军人妻子,惜别新婚丈夫,告别雷场,告别老山。她说:“月亮还会圆,我先回家等你。”

边境特有的地势,使各种机械作业无法实施。官兵们的生命安全时刻搅动着各级领导的心。

全力减小危险,把“坦途推向老山”,这是被官兵们称为“智多星”的云南扫雷指挥部副总指挥李智伦的心思和追求。

那年,他年迈的父亲患了食道癌,老伴又被摩托车撞断了腿。但他知道, 扫雷关键时刻,前线正需要自己的技术和智慧。他谢绝了领导们的好意,离别了卧床不起的老父亲,安顿好妻子,走向雷场。

“不把雷扫完,我决不下老山!”

决心和毅力支持着他,艰辛和危险也伴随着他。他天天泡在雷场,与官兵们同生死,共患难。有两次他失足掉进雷场,摔伤大腿,只差几厘米险些触响地雷。但他总是乐观地“我干了 25 年工兵,什么雷见了我,都得躲得远远的。”

正是凭着这么一股劲,他创造出 6 项扫雷科技成果,写出了《热带山岳丛林地大面积扫雷》的教科书。《坦途推向老山》的电视片,记述他创造出的扫雷神功:

——“雷场被大面积草丛覆盖,撒上一种廉价的药粉,三天草便干枯可燃。一把火点上去,烈焰浪扫雷场,地雷在高温中自爆”;

——“烈火烧过的土地里仍残留地雷。锤练式扫雷机开上来了,重锤有节奏地砸击地面,残存的地雷被砸得粉碎”。

——“人工搜排石下、水边的地雷危险性极大,高压喷水扫雷枪试验成功。水柱掀翻隐雷的诡计片石,剥开掩埋雷的泥土,人工搜排只须弯腰拣雷”;

——“头、胸、服和四肢,是扫雷人最易被炸的部位。重 6.5 公斤的扫雷单兵防护装具,是由李智伦提出初步构想,无锡工程兵科研所一所研制成功的穿上这种造价 3200 元、形似太空服的护具后,至今未伤亡一名官兵”;

——“人工在山岳丛林中搜排地雷难如‘瞎子摹象’。红外线成象探雷器的科研项目,正在李智伦脑中‘成象’、‘显影’。”

李智伦说:“这是世界工兵都在攻关的高科技项目,我们同科研部门能在老山攻破它,将是对我军工兵探雷器材发展的贡献。”

随着一片片雷障被清除,一条条道路被开通,中越边境打开了门户,边境贸易随着轰隆隆的排雷声,揭开了一页页新篇章。夕日的荒坡野岭,变成了繁荣的口岸,渺无人迹的雷场禁区变成了外商投资的热点。一块块“小心地雷,禁止通行”的警告牌换成了“雷场、市场、不夜城——愿你拥一片土地”“中国第二个沙头角”等一幅幅醒目的巨型招商广告牌。越南过来的车队源源不断,运来了大米水果等商品,带走了中国的电器、布匹等物资,并由此进入东南亚各国市场。当地许多人也渐渐成了万元户,几十万元户。凭祥市的一位市长感动地对扫雷官兵们说:“真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啊!你们排雷的炮声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中国边防战士,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她们的功绩永世长存,“老山精神” 永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