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物理学家——吴仲华

工程热物理学家吴仲华(1917~),苏州人。16 岁以前随父亲在上海度过了童年。1933 年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读高中,1936 年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1940 年留校当助教,后随校迁往昆明,1943 年在昆明考取了留学生, 1944 年春赴美,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了 3 年,1947 年毕业并获博士学位。毕业

后进入美国航空咨询委员会的发动机研究所搞研究工作。1954 年 8 月 1 日回国,回国后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1956 年筹建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后又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长等。

吴仲华最大的建树是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1950 年冬,吴仲华在美国机械工程学会的讲台上宣读了论文《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1956 年到 1964 年,他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科学论文,出版了好几种专著。其中,他编著的《燃气的热力性质表》,除中文版外,还有英文版,表中数据被各个国家普遍参考、使用。1976 年春,在西德慕尼黑第三届国际空气喷气发动机会议上宣读了《使用非正交曲线座标的叶轮机械三元流动基本方程及其解法》的论文,在国际上被称为吴氏理论,其基本方程组被称为吴氏方程。“中国人搞出的理论,应当为中国服务”

从大西洋吹来的暖风,卷动着机场大楼的星条旗,一架即将跨越大西洋飞往伦敦的客机稳稳地停放在跑道起点,机身在烈日下闪烁着耀眼的银光。这时候,候机室的播音室,传出了服务小姐娇滴滴的通知:搭乘飞机去伦敦的旅客,请抓紧时间上机。

这时候,只见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两个男孩,掩饰着内心的激动,朝检票口走来。今天移民局官员休息,检票口只有航空公司职员简单地登记一下护照号码。当他们蹬上飞机的舷梯时,不禁相视一笑,内心里激荡着难以掩盖的喜悦。

他们是谁?为什么在移民局休息日蹬机?他们是中国人,男的名叫吴仲华,额头宽阔,虽戴着的近视镜,双眼炮蓄的聪慧气质却四溢于处;女的名叫李敏华,秀丽端庄,脸上总挂着和蔼的微笑。

吴仲华生于 1917 年,祖籍苏州,高中毕业后考入了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是个高材生。在清华大学里,吴仲化认识并爱上了同年级的同学李敏华, 毕业后结为终生伴侣。双双留校当助教,1943 年考取了留学生,1944 年赴美, 他们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了 3 年。吴仲华攻的是以研究飞机为主的工程热物理学,李敏华攻的是以研究飞机结构为主的固体力学,最后双双获得博士学位。吴仲华的成绩尤其惊人,每学期有五、六门专业课,而他一律全优。

毕业以后,由系主任推荐,他们进入了美国航空咨询委员会的发动机研究所搞研究工作。这里有最完整的航空技术资料,有最先进的研究设备。因此对飞机发动机的理论,提供了最有利的研究条件。吴仲华经过 3 年多的研

究,于 1950 年冬在美国机械工程学会的讲台上,朗声宣读了他的论文《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他开创了按三元空间精确地分析气轮机中气流变化规律的新阶段,这更加引起了美国当局的重视。从吴仲华进入研究所的那天起, 联邦政府移民局便寄来了入籍申请书,他们根本不理睬;于是移民局多次将表寄给吴仲华⋯⋯吴仲华和李敏华他们有坚定的信念:我们只有一个国籍—

—中国。于是美国当局又秘密下令:在美国学习理、工、医三科的中国留学生,学成后禁止他们回国,特别是绝不能让吴仲华、李敏华返回中国。吴仲华和李敏华心急如焚,他们心底早就发出这样的誓言:“中国人搞出的理论, 一定要为中国人服务!”

在这个时候,传来了美国侵略朝鲜,新中国的安全受着严重威胁的消息, 吴仲华更是夜不能寐。当他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到联合国,参加联合加安理会关于朝鲜问题辩论的消息时,一大早就赶到联合国大厦,坐到旁听席最前排中间的位置。倾听着祖国亲人义正辞严的发言,心潮翻滚,热泪盈眶⋯⋯当时他就产生了一个信念——回国。于是吴仲华夫妇毅然辞去了美国航空咨询委员会的职务,转到布鲁克工学院做研究工作。这样做,为的是更便于寻找机会,实现返回祖国的愿望。

一天,吴仲华向一位朋友谈自己的想法,“我们要回去,回到祖国去!” “ 恐 怕 移 民 局 不 会 答 应 !” “是啊,我们正为这事犯愁,”吴仲华恳切地说,“你看,怎么办好呢?”那位朋友想了想,说:“据我所知,纽约机场的移民局办事处每逢星期

日休息,趁此机会,先买好飞机票飞到欧洲,然后绕道回祖国。” “好,就这么办!”吴仲华高兴地握着朋友的手说。

到了暑假,吴仲华对同事说:“我们要带孩子去欧洲游览。”至于回国事,他一字未提,以至学院的人还为他全家的度假祝福呢!

他们买好了飞机票,提前将行李托运出去,星期天上机时,只是随身提个手提箱,看上去真像外出游览似的。

飞机起飞了,舱外的景物急速后闪,吴仲华心情激动,难以抑制。他摘掉近视镜,擦了擦脸上的汗珠,心想:“纵使移民局发现,也无济于事了。”

他们一家,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绕过了大半个地球,终于在 1955 年 4 年回到祖国。

“为了祖国的发动机,剩下一个人也干”

吴仲华回国后,担任了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副主任的职务,在他主持下, 开办了新中国第一个燃气轮机专业,为祖国培养了科学人才。

1956 年,中国科学院筹建动力研究室,吴仲华被任命为主任。这一年他和夫人李敏华双双获得了科学奖金。一天下午,他们乘车来到北京饭店,因为周总理要在这里接见从外国回来的科学家。在茅以升同志的陪同下,周总理来到他们身边。

茅以升同志向总理介绍说:这是吴仲华,工程热物理学家;这是李敏华, 固体力学家。他们夫妇是从美国回来的。”

“我知道。”周总理同他们握着手,微笑着说。

吴仲华夫妇望着总理,心中有千言万语要向总理说,可是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周总理慈祥地笑着,大声对他们说:“你们还很年轻,你们可以为国家做出很多贡献!”吴仲华和李敏华把总理的话牢牢地记在心理。

1960 年,吴仲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在 3 年困难时期, 各单位人员编制压缩到最小范围。有一天,他的得力助手来向他告别,他没有怨言,也没有挽留,只是深情地望着自己亲手培养的年轻人坚定地说:“剩下我一个人,也要把三元论发展下去,因为咱们国家需要!”

在没有助手,没有帮助编制计算机计算程序的困难条件下,他全靠自己

用电动计算机分步计算,仍然取得了很大成果。从 1956 年到 1964 年 8 年里, 他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科学论文,出版了好几种专著。其中,他编著的《燃气的热力性质表》除出了中文版外,还出了英文版,表中数据被各个国家普遍参考、使用。

吴仲华回国后,有人曾经问他:在美国你有优厚的待遇。舒适的生活,你为什么还回来?”吴仲华说:“我回来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工作”, “吃窝头也认了,到山沟也认了,我就是要把中国自己的发动机搞出来。使祖国富强,是我最大的愿望。”所以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没有动摇吴仲华的信念。即使在十年动乱时期,对航空发动机理论的研究也从未停止过。 “文革”期间的一天,吴仲华正在办公室专心致志地工作着,门“砰”

的一声被推开了,一个年轻的“造反派”头头闯了进来,后面还跟着几个打手。一进门,那年轻人就高声吆喝道:“吴仲华,从今天起,你改行搞激光, 停止关于航空发动机理论的研究!”

“我决不改行!”吴仲华气愤地说。

那个“造反派”头头勃然大怒,训斥道:“这是革命委员会的决定,你必须服从!你那个脱离实际的理论,早该枪毙了!”

吴仲华忍无可忍,严正地驳斥道:“根据三元流动理论设计的发动机, 你们枪毙不了!根据三元流动理论制造出来的飞机,你们枪毙不了!”

在这最艰难的日子里,萦绕吴仲华心头的是周总理勉励他们的话:“你们还很年轻,可以为国家多做贡献!”这话使吴仲华勇气倍增,他坚信:科学的真理是抹杀不了的,祖国的飞机一定会安装上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

1976 年春天,吴仲华冲破“四人帮”的种种阻拦,率领中国航空学会代表团,到西德慕尼黑参加了第三届国际空气喷气发动机会议。

在慕尼黑豪华的荷莱德旅馆里,聚集了来自 18 个国家的 200 多位喷气发动机专家,他们正聚精会神地听吴仲华宣读《使用非正交曲线座标的叶轮机械三元流动方程及解法》的论文,按照规定,每篇论文最多宣读半个小时, 在第 25 分钟的时候,会议执行主席揿铃提醒读者。现在会场只有吴仲华那抑扬顿挫的发言声,10 分钟,15 分钟,25 分钟过去了,大会执行主席,比利时的勃鲁盖尔门仍端坐在座席上,静听着吴仲华的报告,直到吴仲华宣读完毕,勃鲁盖尔门才热烈的掌声中抬手看了看表,啊!整整一个小时。

休息时,科学家们纷纷走到吴仲华跟前,向他表示真诚的祝贺和敬意。一位白发教授赞叹道:“吴先生的论文,真美呀!”

大会执行主席总结说:“五十年代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经典著作的创始人吴仲华提出了新的更普遍的方程组,是这次会议最精彩的部分。”

现在,在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中,吴仲华决心用自己的理论更好地提高各种叶轮机械的效率,把自己的学识才华献给祖国的现代化事业。

(贾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