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影响因素分析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首先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对其工作的内涵进行研究,了解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而努力地改善教学的方式、方法,让学习方式方法与实际相结合,更加贴合实际、贴近生活,符合大学生的教育生活规律和学习特点,使大学生对教育工作更加容易理解,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运用这种学习方法更加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并使学生能够自助学习。

第一节 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因素探索

一、“社会政治”因素

“社会政治”即社会化的政治。指社会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国家权力的形式与手段。随着人们的认知程度的提升,人们在自由发展的社会中由于人们的生活习俗逐渐认同的社会政治纪律与道德规范。

“社会政治”的实现,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发展过程一样,有一个历史的发展和积累的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政治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是逐步地建设和自觉积累的过程。

“社会政治”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有双重意义,一是约束:即要求思政工作者要有强烈的维护“社会政治”的责任感;二是目标,即要求思政工作者能引领更广泛的青年学子共同营造和建设理想的“社会政治”。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因为如此,更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以“社会政治”为引导,努力构建与积累新的政治生活,这是社会政治形成的必经之路。这一新型的政治发展的里程称之为“走向社会政治”的历史之路。有且仅有坚持社会政治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才可以实现社会主义的科学政治目标。提倡走“社会政治”的理论方针,并根据其计划性进行实践从而制定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才是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从理论上说,包括(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3)地区之间的差距缩小;(4)社会发展迅速;(5)中国在国际上地位提高;(6)与周边国家合作良好;(7)社会矛盾明显缓解。其中与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工作对象有主要关系的因素有个人(家庭)收入、受教育水平、居住地区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因素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一是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经济背景不同;二是不同的家庭对本身的经济条件有着不同的习惯性认识;三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与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社会经济条件及认知差异。

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避免社会经济因素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影响,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一个方面。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不平衡的现象;其次,必须充分了解并理解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以及他们原有的对社会经济状况的感知;同时还应积极疏导学生个体之间因经济差异产生的心理失衡。

如:某班有来自不同地区的两位学生,经济状况差异显著,对他们进行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学生的感知和认知必然会有不同。来自发达地区的学生认为生活水平好了,谈艰苦奋斗是多余的;而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认为我的生活已经够艰苦的,自己已经是艰苦奋斗了。

思想政治教师采取的主要方法:一是宏观教育,强调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内涵。二是分类教育,引导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认识节俭的美德、助人的美德、吃苦耐劳的美德等;引导经济条件差的学生认识经济的贫困不等于精神的贫困。从而使学生们能认识到艰苦奋斗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弄懂艰苦奋斗不是做苦行僧,而是一种勤俭节约的美德、执着向上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激发学生为理想而奋斗的激情。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指以婚姻和血统为基础的社会单位,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在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因素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就是家庭因素。它主要体现在:(1)家庭状态(这里仅指家庭的和谐、成员完整);(2)家庭经济;(3)家庭教育。

(一)家庭状态

家庭是否和谐与家庭成员的是否完整对大学生个体的影响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家庭成员和谐、完整,学生心理状况较健康正常,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客观,能以良好的心态待人处事。而来自不和谐家庭、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理上有较大的戒心、压力或自卑感。

(二)家庭经济

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分析结果而言,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比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好。但是家庭经济因素对大学生本身都有正负两方面影响,负面的影响表现在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的大学生极易形成自卑心理,而家庭经济较好的大学生则容易以公子哥的派头自居。

(三)家庭教育

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子女实施的教育,包括健康方面、德育方面、智育方面。家庭教育因素包括家庭教育者(主要指父母)的文化水平、道德理念和教育方法、手段。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性格、品格、处事方式、世界观等。这里我们所指的家庭教育暂时忽略文化因素,一般来说,好的家庭教育是指家长有良好的道德理念,有恰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做这些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效果较好。而不好的家庭教育指家长娇严失当、教不得法、过分溺爱;或粗暴无知,伤害了子女的身心,做这些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需要有针对性和耐心。

四、个人性格因素

个人性格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通常特征包括认知、情绪、意志、对现实的态度等。

认知是指人们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一种让人们认知真理的过程,忽略大学生在认知上的差异,必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情绪指人们情绪活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稳定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大学生在情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有多种,如有的能较好控制自己的意志,情绪比较稳定;有的受情绪影响较大,容易冲动、兴奋或抑郁、沉闷。显而易见,思政工作者在工作中要注意观察判断不同情绪的人群和人群中不同情绪的个体,用最有效的方式开展工作。

意志是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受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制约。主要包括是否具有明确的行为目标,对行为的自觉控制水平,在紧急或困难条件下的表现,在经常的和长期的学习工作中的意志表现。对这些意志薄弱的大学生的工作要更加耐心,鼓励其保持恒心,坚韧不拔。

对现实的态度是个人性格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个人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对自己以及对待学习、工作、劳动的态度的特征表现。例如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态度的表现有:善交际、孤僻、正义感、正直、诚实、狡诈、虚伪、具有同情心等等;对自己的态度的表现有:自信、自强、自尊、自负、自卑等;对待学习、工作、劳动的态度的表现有:勤奋、懒惰、认真细致、马虎、粗心大意、创新精神、墨守成规、勤俭节约、挥霍浪费等等。

不仅是大学生,每个心智基本正常的人,性格都是迥然不同的。对思想政治工作者而言,同样的工作方法和教育手段对不同性格的对象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五、社会和个人的心理因素

社会指在特定环境下由个体构建而成可以共同生活的人群,能够长久维持的、彼此不能够离开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构造具有自己特殊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因为社会是人类所特有的,因此社会就是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其实就是人们以共同的生产物质为基础,以一些行为规范为中心而构建的一个整体。自然环境、人类和文化是社会构成的基本要素。广义的社会则可以指一个国家、一个大范围的地区或一个文化圈。

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动常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躯体的健康,个人的心理因素又常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因而常称为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一般包括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社会经济水平,它影响人们的收入和开支、营养状况、居住条件、接受科学知识和受教育的机会等。社会因素还包括人们的年龄、性别、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职业和婚姻状况等。

心理因素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导致人们在社会行为方面乃至身体、器官功能状态方面产生变化的因素。心理因素着重于个体的内在情绪(兴奋、抑郁、焦虑、忧郁、恐惧、愤怒、悲伤等心理)及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态度和观念。

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直接对其产生影响的主要有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因素。在这里我们特指受到社会影响的社会心理活动。

对于大学生而言,有同样的社会环境不等于有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性格的学生对同一事件有不同的心理反应。

例1:上海某高校在一定范围内对学生进行问卷调研显示,对在校的生活消费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学生占70%,其中,来自家庭总收入5000元左右的学生占90%;表示不满意的占30%,其中家庭总收入10000元以上占65%,来自家庭收入3000元以下占30%。

例2:大学生对党和国家开发西部策略和进程的一项问卷调查中,完全赞同和拥护的达98%,体现了大学生对国家发展的愿望。但是,对目前发展进程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为65%,其中大部分为城市学生;对目前发展进程不了解的占10%,其中90%以上为发达城市的独生子女。

六、社会与个人的思维方式因素

社会是人们以生产物质活动为基础并根据特定的行为规范相互沟通联系而构成的有机总体,所以,个人的思维方式必然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它作为构建社会的思想观念模式,对人们的行为举止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大学生个人的思维既受到传统思维(家庭)的制约和束缚,又受到社会变革的冲击和吸引,思维方式活跃且又矛盾。

有效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克服一味灌输空泛的原则规范和理想目标,要求学生无论理解与否,都必须接受和贯彻执行,因为当这些原则规范和理想目标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时,不仅扼杀了大学生的思想智慧和生机,也必然会遭遇大学生内心的质疑;同时,也要努力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在社会的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科学的思维方式是靠知识和实践积累起来的。大学生的教育可以与市场经济相比较,它虽然要适应其需要,但是又与市场经济有着很大的区别。在生产生活中,生产一个物品是直接就能看到的,但是教育却不同,教育的生产一般不会很快看到效果,因为它需要一个过程,它的产出效益相较商品而言是要滞后的。如果可以把大学生比作商品,这件商品产生的效益虽然滞后,但是会比普通商品的效益要大得多。而且这种商品不但不会有损耗,不需要计提折旧,甚至可以随着时间发挥出极其惊人的爆发力。

所以,成功的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者必定与大学的教育事业紧密相连,那就是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质大学生。不论从思想方面还是社会实践方面等,只有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才能真正地适应社会。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活到老,学到老”。知识的海洋没有尽头,大学生学习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当然很重要,但是知识无穷尽,没有学完的时候。我们所说的全面发展当然不是指让大学生把所有的知识都学完,而且这样做也没什么必要性。针对现在的大学生,其重要的不是去学习知识,而是可以掌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只有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才能够终身受益。

七、性别因素

人的个体的性别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针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思想工作,要有不同的方式。一方面,女生较男生胆怯、懦弱,而男生不论在胆量、坚强程度和抗打击方面都要比女生强很多;另一方面,在生活中女生遇到的生活困难要比男生多一些,正因如此,女孩相对而言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除了这些还有女生毕业后择业比男生难、就业压力大等。而女生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她们不像男生那样会采取一些较强烈的手段来充分宣泄压力,而这些压力更容易逐步累积,日久形成抑郁等负性情绪,所以大学生中女生的心态比较复杂。

心理学家的调查结果表明,性别的角色与观念相对于生理性别而言对大学生的影响会更大一些,大约有70%以上的女性大学生渴求呵护和关心,希望别人感受她的可爱与聪慧;而70%以上的男性大学生首先需要得到重视和肯定,希望别人承认他的力量和能力。

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简单地对男生女生一刀切,有时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有时需要严厉,有时需要委婉。

不可忽略的是,现代大学生个性中的性别反差现象存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男女平等观念得到进一步认同,女性在家庭、在社会地位方面的逐步提高,促使女大学生产生更强的参与感和权威感。而她们在某些方面受到的“歧视”,如就业、就职等,会使她们产生逆反心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关注这些学生的思想动态,因势利导地开展工作。

八、阅历与地域因素

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生长在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阅历。

所谓阅历,就是指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的,由亲身经历得来的知识或经验,是这个人经历社会、时间和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而总结得来的一些经验。

人们每天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同的事情,在这些事情发生时我们就会对这些事情进行思考,经过长期经验的积累,就会对这些事物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由表及里,这时候人们就有了自己对待事物的看法与想法。经历的事情越多,得到的阅历就会越发的丰富。很多时候,一个人对事物的理解角度、程度、深度都受到本身阅历的影响,因此不尽相同。不同的阅历会产生不同的思想、态度、性格、情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对来自不同地域的、有着不同阅历的工作对象有基本的了解,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尤其要关注一些性格内向、家庭关系复杂(单亲或再婚)的学生。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都承受了不甚明亮的、不能向别人随意倾诉的家庭变故或痛苦的遭遇。这些学生大多数内心比较封闭,排他性较强。对他们的思想工作需要更加细致入微。

九、人际关系因素

人际关系指在人们物质和精神交往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由行为、情绪、认识三个相互联系的成分组成,包括在社会交往中的影响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平息矛盾的能力,建立友好合作的能力等等。

有些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影响力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在参加集体活动的时候,只要很短的时间就能和所有人交上朋友。而且,他还能从与朋友的相处中,得到许多乐趣。这些大学生的生活是比较充实而且丰富多彩的,不存在或较少存在交友方面的困扰,并且能获得许多人的好感与赞同。但也有些人并不具备这样的天赋,他们在社交活动中常常比较内向,同朋友相处的行为困扰比较严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这些人可能不善于交谈,也可能是性格孤僻的人,不开朗,或者是盲目自傲等。

人际关系因素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工作对象的人际关系,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应当对这一现象有准确的判断,对一些人际关系较为欠缺的学生尤其要注重开导,引导他们胸襟开阔,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另一方面是工作者本身的人际关系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对于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或是一个群体的领导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能力包含了一个人与他人的沟通、说服、引领的能力。毋庸置疑,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善于与他人沟通或总是沟通不当,那么他的工作往往收效甚微。

十、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因素及工作方法因素

人格魅力是一种感觉,是为了表达这种感觉而创造出来的词。在当今社会中,为人处世的基本点就是要具备人格魅力。人格其实就是指人的性格,即性格、气质,同时也指个人的品德、品质、良心等。我们所说的人格魅力其实指的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能作为权力、义务的主体的资格,在这些方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如果能够受到其他人的欢迎,那就说明他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实施个性化教育必备的内在素养,它是在千头万绪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较高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学府,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个性、人格魅力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有人格魅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更有效地履行学校、社会赋予的神圣职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努力保持和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应当逐步培养和形成一些基本素养:率先垂范,品格高尚;明白事理,规范管理;知人善任、融情于理。同时,要把握适当的工作方法,宽严得当,轻重有别,尤其要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如:细心体察了解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晓之以理,循循善诱;以诚相待,理解尊重;加强正面引导,多鼓励、多激励;等等。

综上所述,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因素是多样的、复杂的,有很多时候是交错的、互为影响的。正因如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不但要敢于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要大胆地进行引导,从而解决现实问题。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很多人受到了不好思想的左右,出现了逆反心理,人们更希望能够公平平等地去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我们生活在现代的社会中就更加要敢于面对现实,也必须面对现实,想办法挣脱这个逆反心理的枷锁,增强实效性。当今社会处于很快的变化状态中,利益问题、社会矛盾都很复杂,随时会产生一些难点、热点等人们关注的问题,这同时也是造成人们意识转变的关键所在。

第二节 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与时代的前进路线接轨,以事实为基础,认清并把握其中包含的各种关系问题,才能尽可能地避免与实际脱轨以及守旧的弊端,避免形式主义的干扰。

一、高和低:高目标、低重心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目标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现在我们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因如此,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但要拥有伟大的目标,还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现实生活着手,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着手。这就是所说的:高目标、低重心。

在高校的思想教育中,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为导向,坚持追随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开展法制教育和道德准则的教育等,使目标定位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新高度上。但是在教育工作中,整个教学的中心要降低,从实际出发。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不但要让学生懂得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内涵,也要学生可以通过一些社会服务活动梳理社会道德观念。

如果一味强调高目标却将低重心忽视,那么就会导致空洞的教学局面,很难体现出现代社会的思想政治的实效性;如果只要求从基础做起,忽视高目标,就会有迷失方向的风险。正因如此,高目标和低重心是一个整体,二者相辅相成,只有这样才能让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既正确又符合社会现状。

二、虚与实:虚事要实做,实事须务虚

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虚与实相结合才可以,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看上去是虚的,但是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才可以做到有实效。

第二是,业务工作看上去是实实在在的,但是务虚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想要完成一件事情是要人去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大家要知道做这件事的目的性,根据这个目的的指导思想去干。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更加爱国,更加了解社会主义。只有我们通过人文科学的各种学科讲座才能让大家知道其深层的含义。在抓学科建设、科研工作和教材改革工作中,我们要通过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为导向,以为发展经济和社会服务为基础,从而使教育事业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总而言之,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要结合实际去做,要结合业务工作去做的,与此同时还要以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了解思想政治的内涵并防止思想政治与工作造成脱节的现象。

三、情与理:寓情于理,事半功倍

如同讲故事一般,同样一个故事,不同的人讲就有同的感触,有的人讲故事就如同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让听者身临其境,有的人讲起来毫无兴趣可言。讲故事时体现了这个人的人格力量,还有是否倾注了自己的情感,以情感人,这个是很重要的因素。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需要情、理相容,做到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二者相统一。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才能做到情理相结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想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我们的老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的教学,针对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有感情的讲解,以便于学生们的理解,只有灌注了自己的情感,讲课才会更加地生动,从而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宽与严:不审势则宽严皆误

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经常会听到“严格”、“宽松”的要求,但是我们却很少想到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把握。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当认真地思考:

一是二者是相对的关系。过分地强调“严”,会使生活变得机械化,人和人之间的亲和力减弱,从而降低社会的活力。过分地强调“宽松”则会使社会失去方向,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社会统一意志瓦解。

二是二者在度的把握上与一些因素有关。它与时间、地点、事情以及任务都有着重要的关系,如果不认清形势就去处理问题,肯定会造成严重的失误。

三是二者是共存的矛盾体。如,在我们党的建设中不但要坚持党政从严的管理政策,还要切实地关心和关爱干部,这就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矛盾体现。

五、有形与无形:注重多方位、渗透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是:是多方位的,相互渗透的。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有形和无形的方式进行传播的,有形的教育就是通过媒体传播、开研讨会等方式进行教育的,也是我国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这种教育节奏感强,具有更好的感染力。与此同时无形渠道我们也不可忽视,因为它并不是说教,而是在生活实践中影响人们的思想而产生的,其比有形的教育更加深刻。

有形的教育与无形教育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只有这样才能出现一个多方位的、具有渗透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更好的道路。

六、新潮与传统:旧瓶新酒两相宜

随着改革开放的各种成功的实践,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论是从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正因如此,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更应该抓住社会前进的新潮,标新立异,不仅要继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更应该发挥自己的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传统能够与现代教育的新潮合二为一,做到旧瓶新酒两相宜。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努力地研究网络的新方向和新观念,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形势。利用新时代的特点,附上新的内容,使其让人们所接受。

总之,新潮与传统可以融合且必须融合。继承优良传统并发扬新潮流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它会让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内容丰富有内涵。

七、即时性与长远性:治标和治本的结合

在当今社会中旧体制逐渐被摒弃,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矛盾也越来越多,如何处理这些矛盾体现了这个时代的新特点。这些矛盾有在生活利益中产生的,也有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中即将面临的新状况。这些矛盾发生以后,思想政治工作成了当务之急。这种矛盾的处理需要合情合理的被人们所接受,并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如不然则会让矛盾升级,导致无法处理。

在高校学生的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教育学生不但在生活和工作中注重实际问题,更应该注重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但要学好思想政治工作,更应该学会怎么做人,学会如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把治标和治本二者相结合,从而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时代性。

八、先进性与普遍性: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要求

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对人们的要求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不仅如此还要根据层次的不同,进行区分,从而树立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思想,努力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共同努力。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把先进性和普遍性混淆,忽略了其原则性,脱离实际,正因如此,思想工作受到了限制,我们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着重于提高全民的素质。

先进性要求和普遍性要求是相关联的,一个是对先进分子严格要求,让其成为模范,另一方面用这些先进分子人生为榜样来带动其他人,从而提高所有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更需要如此,让一部分人带动其他人,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就是先进性与普遍性,二者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九、强化与淡化:机制和队伍建设的辩证法

从高校的形式来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是很重要的,我们需要创建一个党政风气很强的教育团队,不但要业务精湛,还要严于律己。专职政工需要强化,将来则需要淡化,因为我们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方面给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制度变革带来的影响非常深刻。高校必须建立一支数量与水平足够强大的队伍,这是为了能够培养更好的接班人而必须做的新的历史使命。从长远的教育来看,必须培养出一支团队,让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十、教育与自我教育:价值引导和自我构建的统一

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是思想教育方面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在大学生活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需要老师能够在教学中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而自我教育是成长的内在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就在于能够自我教育。一直以来,学校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地方,学校里的各门课程都起到了育人的作用,因此在校的所有教师都肩负着育人的重大责任。在教育中如何做到教育并自我教育,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因此必须掌握更好的更先进的教育方法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