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黑格尔论中国先秦哲学
黑格尔(1770~1831)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曾任柏林大学的校长。黑格尔的哲学反映了当时德国资产阶级既想革命又怯懦的阶级特点。他的体系是保守的,而他却“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个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①因而其辩证方法本质上是革命的。但在他的哲学中,存在着体系和方法的矛盾。最终他的唯心主义体系窒息了辩证法的革命精神。
黑格尔一生有许多著作,其中《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讲演录》、
《哲学史讲演录》和《哲学全书》等最有影响。但黑格尔对中国哲学论述不多,其中在米希勒编辑的黑格尔全集里,3 大卷《哲学史讲演录》,长达 1700
页,但论到中国哲学的仅占 6 页,只提到了孔子、《易经》和道家。但黑格尔认为:“历史必须从中华帝国说起,因为根据史书的记载,中国实在是最古老的国家。”①
黑格尔认为,孔子哲学是一个道德哲学。
黑格尔认为,孔子是中国主要的哲学家,他的著作传到欧洲之后,“在莱布尼茨时代曾轰动一时”。②这种道德学说也曾“受到哪些熟悉基督教道德的人们最大的称颂和对它的优越性的承认”。③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史讲演录》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63 页。
① 《历史哲学》,三联书店 1956 年版,第 161 页。
② 《哲学史讲演录》,商务印书馆 1978 年版,第 1 卷第 119 页。
③ 《历史哲学》,三联书店 1956 年版,第 112 页。
中肯定了孔子的著作在中国是最受尊重的,孔子的道德教训也给他带来最大的名誉。但黑格尔运用大量的笔墨说明孔子哲学只是一种道德哲学,而不是思辨的哲学。“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④黑格尔所谓的思辨哲学不过是指以抽象概念为对象,并从中演绎出一切客观存在的唯心主义哲学。因此,黑格尔认为孔子哲学不是真正的哲学,而是中国人的教育、文化和从事实际活动的原则和规定。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写道,孔子哲学只是“一桩政治的事务”,“在中国人心目中,他们的道德法律简直是自然法律——外界的、积极的命令—
—强迫规定的要求——相互间礼貌上的强迫的义务或规则。‘理性’的各种重要决定要成为道德情操,本来就非有‘自由’不可,然而他们并没有‘自由’。①他举了孔子宣扬的一套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之间的伦理纲常,黑格尔也承认这是“最受中国人尊重的权威”,“这里面有很多优良的东西”。
对于孔子哲学中“天”的观念,黑格尔认为,“天命”则是冥冥中操纵一切的主宰者,因此个体对“天”的关系也是被理解为掩埋在普遍性里面, “本身既不能有任何价值,也无法获得任何价值。”②黑格尔说,这种宗教不同于罗马、希腊宗教,不同于基督教,因为希腊的神,犹太人的基督“都是明显的人格化的形象”不能把它们看作是哲学,但却不是真正的宗教。
对于孔子最主要著作《论语》,黑格尔持蔑视态度。其实孔子的道德学说是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适应当时统治阶级需要的。孔子学说虽不是形而上学的玄思,但却是一种具有可践履性的实践哲学,融世界观,人生观;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为一体。而且还有逻辑学、美学以及教育方面的内容,这是黑格尔没有注意到的。
黑格尔认为《易经》具有抽象思维的特征。
黑格尔说《易经》的出现,说明“中国人也曾注意到抽象的思想和纯粹的范畴”。①这里指《易经》中的符号、图形的运用及其含意的规定,超越了感性的阶段。在黑格尔看来,感性的认识和表达,只着眼于个别的、转瞬即逝的具体事物,不能对事物的本质和根源作出说明,不能作为哲学的开端和研究哲学的适当方式。
黑格尔在谈到“阴阳八卦”时说:“这些直线是一种符号,具有一定的意义。中国人说那些直线是他们文字的基础,也是他们哲学的基础。那些图形的意义是极抽象的范畴,是最纯粹的理智规定。”但黑格尔指出,“这虽然达到了纯粹思想的意识,但并不深入”。②八卦只“表示出一种对自然事物加以分类的努力”。并没有内在的秩序;把天、雷、风、山放在平等的地位上,这种分类的方式也是不适合的。黑格尔还认为,《易经》被作为卜筮之用,这是把外在的偶然的东西与最内在的东西普遍的东西加以对比,所以《易经》这种哲学最后就流入空虚。
黑格尔说:“老子的著作也是很受中国人尊敬的。”
黑格尔认为孔子哲学不是真正的哲学,《易经》哲学虽然达到了对于纯
④ 《哲学史讲演录》第 1 卷,第 119 页。
① 《历史哲学》第 112 页。
② 《哲学史讲演录》第 1 卷第 117 页。
① 《哲学史讲演录》第 1 卷第 120 页。
② 《哲学史演录》第 1 卷第 120 页。
粹思想的意识,但并不深入。而道家哲学由于它的主要概念“道”就是“理性”,所以“也有点象我们在西方哲学开始时那样的情形”。①
黑格尔指出道家是中国哲学中一个特异的宗派,以思辨为特性。他对这家的论述采取大段大段的引文的办法,不同于对孔子和《易经》的论述。黑格尔认为“道就是道路、方向、事物的进程,一切事物存在的理性基础”。② “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是理性——叫做道;道为天生之本,万物之源。”③ 黑格尔对于《道德经》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认为“一”、“二”、“三”之德于“道”。但黑格尔对《道德经》中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却只字未提。
黑格尔对《道德经》中的主要概念“无”给以较高评价。他引雷缪萨的话说:“在道家以及中国的佛教徒看来,绝对的原则,一切事物的起源、最后者、最高者乃是‘无’,⋯⋯这种‘无’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无或无物, 而乃是被认作远离一切观念、一切对象,——也就是单纯的、自身同一的、无规定的、抽象的统一。因此这‘无’同时也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所叫做的本质。”
由此看来,黑格尔站在客观唯心主义立场上,对中国先秦哲学的看法是主观的,片面的,他对孔子、《易经》和道家的一些论述是十分简单的肤浅的,而且不乏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