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设备管理制度

教学设备管理

教学设备是教学所需的各种设施和教学中所用到的各种物品的统称。教学设备管理所要做的工作内容是如何更好、更充分地利用各种设备、物品,发挥其功效,为教学服务。小学的教学设备主要是教室、室内桌、椅、照明灯、黑板、体育教学器材、音乐课教学乐器等等。中学除小学所具备的各种教学设备外,还包括实验室设备、电化教学设备、课外科技活动设备等等。中小学的教学设备由教务处负责管理,一般称为教辅管理工作。教务处

制订教学计划、排课、选用教材等都是根据本校所具有的教学设备情况进行的。由于学校规模小,管理内容、环节少,工作也就简单一些。管理工作做得好不好,主要原因取决于主管教学的领导对教学设备的配置、保管和使用的重视程度,管理工作中技术要求并不高。各个单位需要暂时借用一些教学设备,如借教室、借运动场等,都须经过教务处同意,在不妨碍正常教学的前提之下,才能被借用。

教学设备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过去由于对教育重视不够,加之教育的发展缓慢,教育的手段、技术落后,许多应该利用教学设备辅助完成的教学只能由教师口授完成,教学效果不理想。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更新,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如果教学的技术、手段跟不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就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以计算机技术为例,近几年来,计算机已普及到社会的各种科研、机关、厂矿等单位,一些数据处理、信息的存贮和传送,报表的打印及办公室的自动化等工作,都由计算机代替了人的手工操作。计算机属于技术性的设备, 不仅要会操作,而且要会开发和利用其功能。如果学校在教学中不曾使用计算机,没有让学生接触和使用过计算机,这类学生不论学习成绩多么好,也是不合格的。党中央曾指出,计算机教学要从娃娃抓起。这说明国家已重视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开展,已将其列为中小学的教学内容,计算机成为一种普通的教学设备是必然的。

教学设备有利于教学,学校教学越来越离不开一些必要的教学设备。但在教学设备增多的情况下,又出现另一个问题,即管理工作水平低,阻碍设备的正常使用。教学设备的种类多、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不可能兼管各种设备的购置、保管、维修工作,需要有人专职做这项工作。这样一来,教学设备管理渐渐成为一项具有独立性的工作,虽然其工作任务是为教学服务,但工作的内容是和教学有区别的。以电化教学设备为例,教师主要关心如何能利用电化教学设备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教学,教师只能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转告电教人员,由电教人员去制作教材,设计各种教学图像,教师不可能去做具体的工作。教师和教学设备管理人员是一种协作的关系,管理人员在教学中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的一些教学任务离开了教学设备管理人员是不可能完成的。

教学设备管理是一项常规性工作,这是由设备的特点决定的。教务处等教学主管部门在做教学计划时,需要对全校的设备状况进行检查了解。设备需要经常检查和维修,有良好的运行环境和合格的管理人员,平时要保管好, 调试好,上教学课时才能发挥作用。如果设备出现毛病不修,或是有设备没有人会用,那么有教学任务也完不成。为保证教学设备能充分发挥作用,主管部门要责成管理人员制定一些必要的规章制度,建立各种责任制、考核制,

使教学设备能为教学做贡献。

做好教学设备管理工作,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是一项新的学校管理工作内容。如何做好教学设备管理工作,涉及到教学、管理、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一项综合性工作,目前还没有完整的工作理论,各校通过几年的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要将经验推广,要进一步地实践和总结。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设备管理往往只注重物的管理,在设备的购置、保管、维修方面做得较好,但忽视对人的管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影响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1. 教学设备的种类

教学设备是学校教学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 社会对学校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设备的种类、性能、技术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感到压力很大,一方面是自己对学校正常必备的教学设备种类不清楚,在教学安排中常常遇到因缺乏设备无法教学的情况,教师的意见很大;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学经费紧张,短时间内不可能添置很多设备,但又不明确该购置什么设备。下面列出的是目前学校应该配备的教学设备,这些设备都是必需的:

  1. 小学

教室及室内的各种设施、设备。教师用的各种挂图、模型。

音乐课教学乐器、体育课教学场地与器材。图书阅览室。

课外活动室。教师备课室。b.中学

教室及室内的各种设施、设备。

教师用的各种挂图、模型、实验器材。音乐、体育课教学设施和器材。

图书馆、阅览室。

课外活动室和科技小组活动室。教研组办公室。

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电化教学设备和电化教室。计算机教学教室。

以上列出的仅是一些大项,具体内容视实际情况而定。学校的工作是为教学服务的,设备设施也是为教学而设置的,将学校内的所有设备设施都划为教学设备是不妥的,有一大部分属于后勤,如食堂、宿舍、澡堂等。通常, 教学设备也仅仅是指一些教学用的仪器,不包括教室、实验室等房屋设施。事实上,直接为教学服务的设备都是教学设备。

教学设备种类繁多,给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为更明确地将设备的内容描述清楚,可将设备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一线设备,指教师和学生都共同使用的设备,如教学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图书馆设备、体育教学设备器材、电化教室及电教设备及教室等等;第二类是二线设备,如计算机中心的科研设备、教材出版设备及教师学习培训场所等等。学校在添置各种设备时,原则上先满足对一线设备的要求。在教学设备的配置上,要齐全和精良

兼顾。有的学校注重添置先进的教学设备,如计算机、电教设备等,但教室的设施却十分陈旧,有点本末倒置。不论一线设备还是二线设备,都有基本部分和高级部分之分,原则上是先满足对基本部分的要求,然后才考虑高级部分。

  1. 教学设备的管理形式

教学设备的管理工作由不同的内容构成,针对不同的方面做好管理工作,形成不同的管理形式。

  1. 质量管理

设备的质量管理在学校中有特殊的含意。学校不是设备的生产厂家,质量并不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而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性能的良好情况。学校对设备进行质量管理,并不考虑生产情况,只通过市场调查、比较,来选购质量较好的教学设备。质量管理之所以成为教学设备管理的一种形式,原因是目前伪劣产品太多,教学设备的质量已成为学校设备管理人员严格把关的一项工作。由于学校购置教学设备往往是成批大量一次完成,少则几十,多至上百,如果设备质量有问题,就会给学校带来巨大的损失。质量管理工作重点放在设备的购置上,这项工作做好了,今后的事情要少得多。

  1. 计划管理

中小学的教学设备由学校统一管理,计划工作比较容易做。教学设备的购置如果不做计划,往往会造成一次添置太多,旧设备用不完,闲置浪费, 而新设备进不来,影响新的教学内容的开展。计划管理要求教学设备的管理部门将近期和长远的两方面工作结合考虑,使学校的教学设备建设有计划地进行,有利于学校全面发展。有些学校认为小件的教学设备花费不太多,使用单位申请多买些并没什么关系,这些设备经费表面上花费不大,但需要添置大型的或价格较高的进口教学设备时,由于平时不注意计划,没有积累, 即没有底子,就会遇到经费困难。这种做法,就是没有做好计划管理工作, 使学校得不到较大的发展。

C.技术管理

使用教学设备是最基本的要求,将设备使用好,充分地为教学工作服务才是所要达到的目标。做好技术管理工作,是做好设备使用工作的前提。学校的大部分教学设备,是科学技术产品,使用这些产品需要一定的技术力量。技术管理的内容包括各种教学设备的技术资料的保管和分析、设备运行故障及维修的记录、使用和操作人员的基本素质的检查和培训、教学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申请报废等内容。技术管理工作是一项常规性的工作,规模较大、设备较多的学校,有必要建立一支技术力量全面的设备管理队伍。设备的技术工作在设备不出故障时显得不重要,一旦遇到问题就显得很有价值了。除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外,技术工作对开发设备的功能,提高教学设备的使用价值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1. 人员管理

教学设备配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完成日常的各项具体工作。人员管理,包括人员的编制、人员的素质、人员的检查以及人员的培训等内容。人员管理和技术管理是分不开的,两项工作需要同时抓。人员的素质培训从狭义的角度讲就是技术培训,另外还有管理、岗位制度和工作态度的培训。教学设备的作用是通过人的使用才能体现出来的。人的素质越高,设备所发挥

的效能也就越大,因此为教学设备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管理人员队伍,是很有必要的。

  1. 制度管理

为使管理工作有条有理地完成,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制度包括人员的责任制、工作制及设备的保管、维修、使用等制度。教学设备都是学校的固定资产,但为管理方便,设备的使用权在学校的各单位和各部门,有些时候教学设备需要交互使用,或是借用,这就涉及到使用费用问题, 如何交付合理的使用费,这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一些明文规定。另外,有些设备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利用工作之便自己为别的单位做些工作,这种情况不必完全禁止,只要制定一些规章,从对方所得报酬中适当收取设备的使用费用就行。建立各种管理制度,既要严格,又要有灵活性。

  1. 环境管理

设备的保管、运行都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尤其是贵重设备对环境要求更高,需要通风、空调、吸尘和吸湿等等设备为环境服务。良好的环境不仅有利于教学设备发挥功能,也有利于设备的保养,延长使用寿命。环境建设是一项辅助性工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其列为管理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为今后的发展做好必要的准备。

教学设备管理工作的不同管理形式反映了不同的工作重点,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有重点,但也要兼顾全面,不可能只做好某方面的工作就能将管理工作做好。全面、高效和有质量的工作,才是理想的管理工作模式。

  1. 教学设备的管理体制

学校的教学设备有专职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对于一些具有决策性、规划性的工作,不由管理人员独立完成,学校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管理体制是管理职能的反映,也是管理水平的基础,好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发挥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

不论是学校的还是各部门的教学设备,都是学校的固定资产,由学校注册登记,使用权由设备的直接管理部门授予。人员体制也是一种责任体制, 不论哪个部门的教学设备,各类情况都由管理人员负责解决,解决不了的上报上级领导,视问题的大小、责任性、严重性而决定上报的情况。学校的设备管理人员体制,一般要求是结构分明,人员精简,关系简单,责任明确、专职专权。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全校的教学设备管理工作,其他的校级行政领导就不应过分参与这项工作,管理的领导权过分分散,不仅使工作效率低,而且责任感不强。而下级管理人员只有在上下级关系明确、有一定独立性的条件下,才能做好工作。教务处本身并不参与设备管理的具体工作,只是在与教学有关的各项设备管理工作中,做一些教学设备的情况调查,主要是了解教学设备的使用情况、教学的效果等等,提供教学管理工作参考意见, 同时也为进一步做好教学设备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教学设备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务处主管全校教学工作,对设备管理中的决策、规划负有一定责任。

仅有人员体制还不行,还需要一定的制度体制为管理工作服务。制度体制也分为几级:

教辅设备管理制度 - 图1

制度体制是工作的法规,各级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去工作。责任制要求管理人员明确各种设备事故、故障及损失的责任对象及处理措施;维修制度规定了设备维修的种类、时间及维修规模;使用制度是设备使用人员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保管制度说明各种设备所要求的保存环境;库房制度要求安全、清洁、整齐;实验室制度是一种综合制度,如为管理实验室而做的各种规定;人员制度是设备管理人员配置、工作素质、技术要求、职称等的各种规定。制度体制是做好教学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要使学校的教学设备管理体制正常化、正规化,就需要建立完整的、有效的制度体制。建立制度体制要求下级现章制度要在上级管理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建立,不能唱反调,更不要没有科学依据地主观制定各种制度。

要做好教学设备管理工作,首先要有好的管理体制,将各部门、各单位的关系理顺、理清,将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热情发挥出来,教学设备的各种教学功能也才可能得到充分地利用,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条件。

  1. 教学设备的管理原则

教学设备管理是管理工作的一种具体形式。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则,对教学设备管理都有一定的适用性。同时,教学设备管理的对象是设备,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虽然设备管理由几个部分组成,如购置、保管、使用和维修等, 但做好工作并不是简单地将各项工作做做就行的。教学设备管理是一项整体性工作,如果遇到问题才解决,平时就没事情做的方法是不可能将工作做好的。教学设备管理原则是管理工作所应遵循的基本常规,按原则工作,能保证工作顺利进行。这些原则主要有:

  1. 设备为教学服务的原则

教学设备是为教学服务的,这一道理虽然很简单,但在有些学校里,教学设备就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购置设备时,不考虑设备的适用性,不管本校的技术力量、运行环境等都与设备要求不符,购进设备之后就只能让设备闲置,不仅不能为教学服务,学校还得安排专人为设备服务。还有些学校购置教学设备主要目的不是用设备来促进教学质量,而是用来装样子,以提高学校的级别和声誉,设备的主要用途其实是供人参观,而很少用于教学。设备为教学服务的原则要求,设备管理工作的各项工作应围绕为教学服务这条主线展开,评价教学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时,也应以为教学服务的数量、质量为主项。

  1. 效益原则

教学设备的价值只有在为教学服务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学校教学设备是用教学资金购置的,是学校对教学的一项重要投资。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效益,获得效益的大小就体现出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好设备,使设备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设备对教学所起的促进作用越大,说明设备的效益越大。有些学校的领导误认为多使用设备得多花一部分钱,而且设备用坏了还得花钱修,不如少点更合算。这种想法是不适当的,原因在于设备用与不用之间所带来的损失是完全不一样的,使用设备虽然还要花费部分人力和物力,但设备所带来的效益,会远远超过损耗的费用。

C.人力和物力并举原则

学校的设备较为齐全、设备先进说明学校对教学基础的物力投资很大。人力和物力并举原则要求在向物力建设投资时,同时要对人力的建设投资。教学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等都是带有技术性质的工作,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技能。有些学校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是,有设备但没有人去用,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人知道怎样用,只能让设备闲置。出现这类问题的学校多半是因为缺乏设备的管理、操作人员。教学设备是物,只有通过人作为中介体才能将其同学校的教学活动联系起来。因此,人力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设备发挥作用的大小,同人力的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另外,设备的保管、维修等都需要有经验的人负责,人员的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设备的损坏率就小,使用寿命就可延长。

  1. 以教师为主的原则

教学设备对教学有帮助,但设备毕竟是辅助性工具,即使是设备有时能代替教师教学,教学的过程、内容也是由教师设计的。虽然教学设备是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的代表,是教育、教学现代化的反映,学校要重视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为教学服务,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质量,但不应形成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下降的观念,配备了教学设备,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主,设备是在教师的意志之下为教学服务的。

  1. 分级管理原则

中小学校的教学设备少,种类不多,容易管理,教务处排课,教师直接与设备管理人员联系使用。有时,教师也作为一些实验室的管理负责人,参与教学设备的管理。分级管理的好处一是参与管理的人员多,工作份量相应减少;二是责任明确,工作质量高。学校主要负责审批和检查设备的购置和使用情况,从宏观上做管理工作。

  1. 低档和高档设备比例合理原则

不论哪一所学校,购置设备时都想买到最先进、最高档的设备。这种想法是合情合理的,但在实际的使用中,低档、高档设备都具备,而且比例适当,较为理想。从目前的教学情况和各校的技术力量看,完全使用较先进的设备是不现实的。以教学用计算机为例一般低档的计算机就行,如中小学用的紫金机、中华学习机和苹果Ⅱ型机等,这些机器价格低,操作简单,适用教学。如果学校购置的是高档计算机,一是价格高,数量相应就少;二是不能给学生学习用,以防损坏,这样就不利于教学。高档设备可以长时间保持先进性,不被淘汰,但占设备的比例太大反而会成为学校的负担,因此在购置设备前,应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分类设备有合理的比例。

  1. 教学设备管理工作检查

教学设备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重要而又复杂的内容之一,做

好检查工作,有利于发现并及时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使教学设备更好地为学校教学服务。教学规模越大,设备的使用率越高,管理工作就更具有必要性。经常性的工作检查,有利于保证工作质量。检查的内容是较繁杂的,简单地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工作:

  1. 设备的使用状况检查

管理工作的目标之一是完备设备的各种必需条件,使设备运转起来。由于学校的教学设备数量多,虽然有部分设备在教学中使用,但往往有大部分设备是闲置在一边的。这些设备得不到利用,并不是由于设备已不能运转, 而是由于没有教学任务或者是管理工作不完善,一些运行条件不具备。从效益的角度考虑,教学设备的闲置,就是教育经费的浪费。检查设备的使用状况,首先要造一份每件教学设备的使用状况表格,记录每次检查的结果,一方面可以对设备的使用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为今后的教学设备建设作一些参考,哪些设备是需要购置的,哪些设备是可有可无的,避免盲目购置设备。另外,检查有利于促进各使用单位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1. 设备的环境工作检查

一些使用单位购进设备之后,运行、保管的环境都不符合要求,但没有人去做工作,只有等上级部门来检查之前,才会去着手解决。环境工作之所以重要,原因是良好的环境是设备“健康”的保证。尘、湿、锈经常会损伤设备,尤其是一些精密度较高的仪器,对保存的湿度都有一定的要求,不能只顾用而不考虑给设备配置必要的环境。设备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设备的开发利用工作,做好环境建设和保护也是一项日常性的管理工作。长期不用的电器设备,定期通电烧一下,以防元器件受潮变质。和设备相配的一些易耗品,如化学反应剂、试剂、磁带、录像带等,如果不使用,就将它们同设备相隔离,以免变质后损坏设备。一些配电设备也要经常检查,以免由于线路老化,发生漏电、短路、触电等事故,造成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坏。

  1. 人员工作的检查

教学设备的作用是由人来发挥的,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好坏和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存等有直接的联系。人员工作的检查,首先是人员工作素质的检查。学校每购进新设备,不可能专门配备一名管理人员,大多数情况是由固定的人员兼管。究竟选派谁去管理,需要从业务水平上考虑,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又要进行工作检查,看工作素质有没有提高,表现为是否花时间、下功夫去学习新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存等方面的知识,工作态度是否认真、热情等方面。人员工作检查的第二步是工作成绩的检查,素质高的管理人员工作成绩并不一定高,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具体情况要作具体分析。检查的目的一是为监督人员工作;二是为评选优秀工作者,评级晋职准备材料; 三是发现问题,将人员关系理顺,提高工作的整体效率。

除以上三方面工作外,还有别的诸如财务制度等的工作检查,都需要定期、严格地进行。

  1. 教学设备与教育现代化

现代化教育是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应用较新的教育科学理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形成一种高质、高效的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教育体系。教学设备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教育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中介体, 教育方式和教育技术的变化,往往与教学设备的变化有直接关系。

电化教学是近几年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用电子设备作

为贮存和传播知识的工具,教师同学生不必面对面地教和学,但学生可以看到教师的授课形象,听到教师所讲授的每一句话。电化教学同传统教学相比较,一个很大的优点是教学的容量大,教学内容有弹性,有利于扩大教学规模、而且有利于将一些空洞、枯燥无味的内容以生动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由于教学的内容是可以重复的,学生可以在没有理解的情况下要求重新听课,又不必增加教师的工作量。由于电化教学的特点对于学校扩大教学规划, 提高教学质量都有较好的前景,电化教学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电化教学的教材可以购置和交流,而且教材可以不再需要教师向学生面授,避免由于教师的水平不同而影响教材质量的因素,因此,电化教学对利用较先进的教材,提高本学校的教学质量,弥补本校教师的师资不足的缺点是很有帮助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交流的社会,学校与学校之间不能闭关自守。学校要发展,就需要吸取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而以电化教材的形式学习教学的新方法、新经验,是实际可行而且很有效的一种方法。学校如果仅仅凭教师在课堂授课完成教学内容,同那些将课堂教学与电化教学相结合的学校相比,渐渐就会出现教学质量的差距。电化教学设备是一种价格很高的教学设备,部分学校由于教学经费紧张,对于购买还是不购买这类教学设备还没有统一的意见。从学校发展的长远角度看,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辅助学校教学工作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科学技术产品已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必然也会受到这一力量的冲击。

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场所,社会的发展需要大批具有文化素质修养的人才,学校培养的人才要符合社会的需要,教学的内容至少不能落后于当今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外语在各行各业都很重要,各单位、各部门都希望分配来的学生不仅专业知识扎实,而且外语水平高。学校也认识到这一点,外语水平的高低已是一个学校学生质量高低的一种反映。要搞好外语教学,仅靠几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是不行的, 学习外语需要有良好的语言学习设备,如语音室、视听室,这都属于电化教学设备,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反复练习,才能提高外语水平。为创造一个良好的外语教学环境,很有必要配置有关的教学设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也不断引进先进的科技产品为自己服务,而主要的技术力量来自学校的毕业生。许多用人单位都希望分配的毕业生能尽快适应工作,承担重要的技术任务。这种要求,无形中就是给学校教学的一种压力,即学校不能只注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要适应社会的这种要求,首先得为学生建立一个能培养动手能力的场所。场所内的设备,也属于教学设备。科研工作离不开实验, 学校培养的学生今后从事科研工作,在学校中学到的实验技术和经验对其取得成就、完成承担的科研项目是十分必要的。有些教学管理人员和领导认为, 学校的毕业生中只有少数今后从事科研工作,实验教学不必花费太多的教学经费,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知识是有结构要求的,片面的知识往往是一种低质量教育的结果,是不符合社会的普遍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