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奥运会

鉴于美国运动员在前两届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国际奥委会决定将

1904 年的第三届奥运会放在美国芝加哥城举行。但“泛美博览会”的体育委

员、美国业余体协主席苏里曼却提议,第 3 届奥运会易址圣路易举行。于是在这届奥运会举行之前围绕举办奥运会的地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议。后来,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出面裁定第三届奥运会在圣路易举行。国际奥委会经讨论,最后同意了美国总统的意见。

为了扩大圣路易建市 100 周年的影响,圣路易市特意把本该在 1903 年举

办的世界博览会改在 1904 年与奥运会同期举行。这样一来,奥运会又一次受到博览会的冲击,再次成了它的陪衬。

由于当时尚未进入航空时代,无飞机可乘,而乘轮船从欧洲前往美国约需 10 天,旅费甚为昂贵。加之人们忧心远东日俄海战事态发展,不少国家的体育组织和运动员只好因此而“望洋兴叹”,放弃参加。所以本届奥运会门庭冷落,参加国很少。欧洲仅有英国、前德国、希腊、挪威、奥地利、匈牙利 7 个国家参加,所有的欧洲选手加起来也未超过 41 人,而其中的一些选手还是客居美国的欧洲侨民或留学生。所以本届奥运会可谓奥运史上欧洲选手参赛人数最少的一届。除欧洲国家外,还有澳大利亚、加拿大、古巴、南非和东道主五个国家。

在本届奥运会 629 名运动员当中,美国选手占了 533 名之多,而其它 11

个国家的选手总计才 96 人。因此,人们说本届奥运会犹如点缀了几名外国选手的“美国运动会”。再加上奥运会和美国大学生体育联赛同时举行,人们几乎搞不清哪个比赛属于奥运会,哪个属于大学生体育联赛。在这种“鱼目混珠”的情况下,竟产生了近 400 名奥运会冠军。为此,国际奥委会在经过

一番“鉴定”后,才确定出了大约 100 名左右的奥运会冠军。

圣路易奥运会与上届巴黎奥运会有许多相似之处,除田径比赛场地有所改进外,其余比赛设施十分简陋,奥运会比赛观众寥寥,人们的主要兴趣都集中在世界博览会上。而参加比赛的主力军——美国选手,大都是从大学中选拔出来的,他们对于比赛规则十分陌生,而裁判也各行其是。整个大会的组织安排仍然非常混乱。比赛从 7 月 1 日开始一直延续到 11 月 23 日才结束,

哩哩啦啦地进行了 5 个多月,成了奥运史上又一次旷日持久的“马拉松”式奥运会。

更为不幸的是,本届奥运会上出现了禁止印弟安人、非洲人、印尼人、叙利亚人和菲律宾人同美国人进行同场竞技的种族歧视现象。另外,在马拉松比赛中美国选手佛·劳伦以车代步十英里,作弊骗取了冠军。这些有悖奥运精神的丑闻,使这届本来就不十分精彩的奥运会更加失色。令人气愤的是一些美国商人为招徕顾客,让一些未经训练的黑人在运动场上乱跑乱跳,做推销商品的活广告。这些侮辱黑人,妨碍奥运会比赛正常进行的做法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为此,顾拜旦先生曾气愤地把这届奥运会称为“人类的动物园”,以示他对本届奥运会的失望。

本届比赛项目略有变化,上届举行的马术、帆船、射击等比赛,未被列入。但新增加了拳击、曲棍球和罗克球,并恢复了首届列入的摔跤和举重项目的比赛。另外还举行了篮球表演。女子则仅有射箭一项比赛。

在比赛中,美国队借人多势众的“人海战术”,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奖牌; 但古巴人垄断了击剑比赛的 5 枚金牌;前德国人位居奖牌数第三。

在这次奥运会获得奖牌的运动员中,有几位明星格外耀眼。美国圣路易的头号飞毛腿 A·哈恩勇夺男子 60 米、100 米和 200 米三枚金牌,哈恩还在

200 米的比赛中创造了 21 秒 6 的奥运会新纪录。这一记录保持了近 30 年,

直到 1932 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时才被人打破。还有三名美国田径选手:跨栏能手 H·希尔曼,原地跳跃专家 R·埃夫里和中跑健将 J·莱特勃迪以及游泳名将 C·丹尼尔斯也都各获 3 枚金牌。而在所有的五项击剑角逐中,古巴剑侠拉蒙·韦斯特一人独得三枚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