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主要有哪些发展?
我党领导的人民战争是克敌制胜的根本法宝,过去如此,今后还是如此。因此,党中央、中央军委十分强调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研究和准备,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主要表现在:
(一)提出了研究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和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心胜的思想。邓小平同志 1978 年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建院二十周年的题词中向全军发出了“继承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发展我国的军事科学”(《军事学术》1978 年第 4 期)的号召,并深刻指出:“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战争、敌人就是现在来,我们以现有武器也可以打,最后也可以打胜。”(《邓小平文选》第 74 页)这一思想极大地鼓舞了人们探讨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热情,促进了人们对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坚定了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必胜的信心。
(二)从根本上阐明了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同志根据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多次强调加强战争准备问题。关于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主要是三项:要同心同德,军民一致,下决心把我们的国民经济搞上去; 以极大的努力加强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要把我们军队本身建设好。认真贯彻落实这些指导思想,对于奠定人民战争的雄厚物质基础,对于创造举国一致,团结奋战的政治前提,对于提高我军的军政素质和在现代条件下的各种能力,从而在根本上赢得人民战争的胜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调整和加强了“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我国一向实行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中央军委对此作了进一步调整和加强。主要是:对军队实行了精简整编,减少员额一百万,逐步淘汰了一些陈旧装备,使军队质量有了提高;地方军中新建立了武装警察部队,更符合新时期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的要求;尤其民兵改革更取得很大发展,如调整了组织,减少了数量,简化了组织层次,改革了训练工作等,从而提高了民兵在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四)改革了兵役制度。主要是实行了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制度, 民兵和预备役相结合的制度。为适应国防现代化和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要求, 1978 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决定,将部分义务兵改为志愿兵,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1981 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又决定恢复和健全实质上早已废止了的预备役制度,实行民兵和预备役相结合的制度,这些都是我国兵役制度的重要发展,它对于保留和加强部队的技术骨干力量, 对于必要时实行快速动员,对于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均有重要意义。
(五)改革了领导体制。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要求有健全的、高效能的、有权威的战略领导和指挥。为适应这种要求,1982 年我国在宪法中规定,成立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国务院设立国防部。武装力量建设中需要由政府负责的工作由国务院作出相应的决定。而党的中央
军委仍然作为党中央的军事领导机关直接领导军队。这样的领导体制,能够更好地保证党对武装力量的领导,便于加强武装力量建设,便于武装力量在必要时能够迅速转入战时体制,从而更有效地增强现代条件下的协同作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