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洪水

传说夏代以前,人们还生存在原始部落,当时有三代领袖,即我们常说的尧、舜、禹。

当禹袭了舜的天位,做部落领袖的时候,夜间,天上有 5 颗大星出现, 并像珠子一样连成一串,禹感到这是不祥之兆,便召来一些长者,断定凶吉。

长者们仔仔细细地观察了 5 天晚上,那五颗大星的尾巴向东移了移,便立即告诉禹:“北极之外,是一片汪洋,那里水浪滔天,太阳被汪洋整整泡了 50 年才得以重见天日。现在,五颗星的头在北、尾东移,这说明北极漫天大水已被大鱼和巨龙搅翻了,海水要漫起,五岳三山可能要受灭顶之灾。”

另一位长者接着说道:“王还是早作准备,大洪水就要到了。”

其实,禹心里早知,洪水将至。因为从尧在位时,洪水已经漫天遍野, 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灾难。尧令鲧去领导治水,鲧便去偷天帝的土来堵埋洪水, 哪知洪水是越堵越厉害,一直治了 9 年水也未成功。

鲧在羽渊这个地方,听到尧传来处死他的命令,便一头扎进水里,再也没有上来。尧又令鲧的儿子禹继续领导治水。

禹吸取了父亲的经验,不在“堵”,而是“疏”,就是挖大沟,凿通山川,让水顺着这些沟洞流出去。

但要想把这洪水“疏导”走,必须凿通龙门关,要凿通龙门关,必须从几百里外的积石山开始。于是,禹亲自视察地形,终于弄清了地形。

禹便带领民工开凿龙门关,禹在丛山峻岭中领着人们一干就是 13 年。他发誓:不凿通龙门关,誓不罢休。

这期间,他腿上的汗毛被磨光了,脚上长出厚厚的茧,有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顾不得回家去看一眼。在历史上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名。

经过 13 年的努力奋斗,他终于让黄河水流入海,把水利工程从陕西一带一直建设到浙江,为人类树立了不向自然力屈服,合理运用自然规律进行奋斗,使人类在自然力威胁下顺利生存和发展下去的榜样。

到了公元 3000 年前的商代,人们用诗歌来赞颂禹的功绩:“大水向东流,这都是禹的功绩。”“当茫茫的洪水铺天而来时,是禹治理了它才露出了地面的土壤。”

后人无限感激和怀念禹,便在浙江绍兴会稽山下建了纪念他的庙。禹庙旁边有条石船,一丈多长,相传是禹乘坐的。庙中还有铁制的鞋底,相传是禹穿的。

大禹治水从科学角度上看,他是有史记载的人类第一次同洪水搏斗,以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条件的人,也是人类第一次化水害为水利,运用自然规律治水的人。

虽然我们已经无法考证鲧和禹传说的确切性,或者说就是一个传说,但是,这些传说足以证明,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兴建自己的水利设施了。

无论是从科学角度,还是从传说的角度,都可以说明原始社会人已经有自己的信仰,而这些信仰就是最朴素的劳动思想和劝人为善的良好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