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净化政治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意志推进正风反腐,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旗帜鲜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严”字当头、标本兼治,把净化政治生态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落到实处,以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环境。
第一节 党内政治生态的基本理论
一、党内政治生态的核心概念
党内政治生态是指中国共产党内部政治文化、党员行为、党内制度法规等要素在各自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互相联动,从而造成的总体政治状态。将中国共产党党内系统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则其中包括党内政治文化、党内行为、党内制度等子系统。除了这三个子系统来促进党内系统的运转外,还需要完善的保障和支持,如领导示范、群众支持、党内关怀等要素。这些子系统和要素相互作用、协调互补,共同影响着党内系统的运转。要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首先就要确保每个子系统和要素都是健康良好的,都能恰到好处地发挥自有作用。
(一)党内政治文化子系统及相关要素
政治文化包括政治意识、政治传统、政治心理等,是政治系统中存在的政治主观因素。①政党现象是一种政治文化现象。政党成员在政治实践中积淀形成的政治信念、政治心理、政治认同等文化因素的集合就是一个政党的党内政治文化。它包含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政治认同、历史认同、价值追求等要素。作为一个政党的核心价值观和政治主张,理想信念指引着政党的奋斗方向,规范着政党的行为行动,提供着坚定的动力支持;政治认同是党内成员对本党制定的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本党提出的政治权利、相关保障,对党内政治权力结构及其实际运行状态持积极或消极、肯定或否定、或赞成或反对的态度的内心倾向;历史认同主要表现为党员对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高度的内心认同;价值追求集中反映了政党成员的政治立场,以及对事物的总的看法与态度,是政党内部成员判断是非对错的评判标准,具体表现为政党成员在看待、评价党内政治系统结构及其政治活动时所遵循的判断标准。对各要素间的关系进行优化、协调工作,就是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①【美】路辛·派伊、维巴:《政治文化和政治发展》,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65年版,第22-23页。
党内有什么样的政治文化,便会有什么样的政党活动。一般情况下,政党的精神标识、政党特有的价值体系和精神观念就是一个政党的政治文化,它是政党的核心要素,贯穿政党发展的全过程。它是一个政党生存发展的土壤,在为政党提供丰厚养料的同时,又潜移默化地对它的生态存在产生影响。换句话说,假如党内政治文化是积极的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态就能风清气正、枝繁叶茂;如果党内政治文化是贫瘠的污浊的,那么党内政治生态必然遭到严重破坏。
(二)党内行为子系统及相关要素
党内行为系统主要包含党内政治行为、组织人事行为、廉洁从政行为、作风行为等要素,是指由全体党员的一系列有组织、有目的、重复多次的行为而形成的活动状态。其中,党内政治行为既是调节党内关系的“平衡器”,又是衡量党内政治生态环境好坏的“晴雨表”,主要体现为党内成员坚守党内的政治立场,遵守党内的政治纪律,维护党内的领袖权威和党内的团结统一,依据规定进行党内政治活动。组织人事行为主要体现为政党成员坚持本党的组织原则,遵守本党的组织纪律,树立符合发展需求的选人用人标准。廉洁从政行为主要体现为严格自律,依规依法行使权力,严格遵守执行本党关于廉洁从政执政的行为准则。党内成员的精神状态在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具象体现则为作风行为。
依行为性质划分,党内行为系统中的要素可以划分为合规性行为、合德性行为及失范性行为三大要素。合规性行为是指党员的行为合乎党规党纪,不触碰组织的纪律底线;合德性行为是指党员在政党运转过程中所采取的合乎党的根本宗旨、价值追求、理想信念、道德标准的行动;失范性行为就是指党员做出不符合该党的行为规范准则的行为。其中,合规性行为是保持党内政治生态健康的底线,一旦这个底线遭到践踏,党内的政治生态环境就会恶化。所以,政党必须要严格规范党内行为,保证政党行为子系统平衡稳定、高效规范地运行,以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
(三)党内制度子系统及相关要素
党的权力部门为稳定党内政治秩序、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党员行为而设立的规范就是党的制度,是政党发展的长远之策,也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根本之策。完善的党内制度,可促使党内系统的各要素能按照既定规则行事,党内政治秩序会协调有序,党内政治生态的韧性得以增强,能够有效抵挡外部因素的冲击;“任何政治体系的制度化程度都可根据它的那些组织和程序所具备的适应性、复杂性、自治性和内部协调性来衡量”①。党内制度子系统包含党内制度的创立、完善,党内制度的遵守、执行,党内制度的反馈、修正,以及对党内潜规则的治理等要素。其中,党内制度的创立、完善主要体现为科学规划党内制度的顶层设计,顺应时代完善或废弃已有的不再应时的制度,创设新制度以完善党内制度的配套与衔接;党内制度的遵守、执行主要体现为管理者公正、严格地执行党内制度,全体党员自觉遵守党内规章制度;党内制度的反馈与修正主要体现为实现破与立的有机结合,及时对党内制度进行立、改、废、释等工作;党内潜规则治理则体现为彰显制度权威,防止潜规则对党内制度规章的侵蚀和破坏。
二、党内政治生态的主要特征
从生态学的视角出发,政治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被动地继承形式,如同蜡接受浇注模型的形状那样,而是在个体和环境交界处按照环境条件来塑造自己”②。在此理念指导下构建起来的党内政治生态系统有着如下几个重要特性。
①【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第10页。
②【德】汉斯·萨克塞:《生态哲学》,文韬等译,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第20页。
(一)动态性
对于结构复杂、规模庞大的政党而言,其系统内部的交流互动更是频繁。政治生态系统内部的运行处于循环动态过程中,党内政治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党内行为模式;在党内文化指引的同时,党内行为还受到党内制度的约束,党内制度的创立、执行亦离不开党内文化的熏陶和支持。并且,政治生态内部系统运行的同时,还在不停地从外部环境中寻求尽可能多的资源支持。党内政治生态理论的动态性既体现在其内部系统的信息与能量的交流上,也体现在内部要素与外部环境间的生态联动上。
(二)开放性
在一个开放的政治生态系统里,政治生态系统保持生存和发展,系统内各要素才能够及时吐故纳新、推陈出新,“其结构因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常变常新,因而富有生机和活力”①。政党内部系统要素间的生态互动离不开“开放”这一必要条件,需要保持足够的开放程度。同时,只有及时了解外部环境对政治系统提出的新的生态要求,并作出反应,才能使政治生态内部系统与外部环境保持同步发展,以赢得外部环境的持续支持。政党一旦自我封闭起来,对时事变化和民众诉求变得迟钝,长此以往,就会变得麻木,会失去民众的支持,失去其合法性基础,最终也会被曾经支持它生存与发展的民众抛弃。
①刘京希:《政治生态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页。
(三)多样性
在大自然中,飞禽走兽、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生物体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态。如同自然生态一样,政治生态由多种功能不一的要素组成。现代政治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多元化,在多元化中“求得政治权力资源的平衡与制约,求得政治社会系统的动态稳定”①。由于各国的发展历史和国情各不相同,政治制度各具特色,政党建设也不尽相同,也造就了党内政治生态的多样性。从微观角度来看,政党系统内部包含党内文化、党内行为、党内制度等几个具有明显差异的子系统。必须要遵循党内政治生态的多样性特征,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以保持党内政治生态内部系统良性运行。
(四)整体性
整体性是政治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用整体的视野来看待党内政治生态,能够看得更远更全。党内政治生态的状态好坏是各要素状态的集成,是各要素生态互动关系的集中反映,而不是由其系统内部的某个要素决定的。要坚持全局观,从整体把握特定区域或特定系统的党内政治生态,以准确把握党内政治生态的真实状态。
①夏美武:《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研究——基于结构功能分析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5页。
三、党内政治生态的时代价值
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环境,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自然生态要山青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青水秀。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维护执政党的合法性与长久性
执政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其进行自身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巩固政权。执政党的政权合法性并不是与生俱来、一劳永逸的,而是要靠自身的先进性和切实的执政绩效来不断赢得民众的信任与支持。其执政地位的合法性与长久性是摆在所有执政党面前的课题。影响党的执政合法性的因素如政党意识形态建设、执政绩效、社会公平正义与民主自由的保障程度等有很多,其核心因素有两点:一是政党本身具有先进性和纯洁性,二是政党有能力实现、维护和发展本阶级的利益。这两条决定了民众对政党的认同度和支持度。所以,执政党都是把实现和维护本党的合法性执政地位作为其价值中轴,以此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二)增强从严治党的全面性和持久性
一个庞大且复杂的机器,想要维持政治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就要确保每个零部件都一直良好,一旦有零部件受损,整个机器的正常运转都会受到影响。在党内政治生态系统中,党员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职业操守、态度情感以及党内制度体系、权力运行、廉洁程度等要素构成完整的生态链条。这个链条中任何一个要素节点或者环节出现了错误,就会产生连锁反应,整个链条就会出现运转不良,导致整个机器停工。这就决定了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要放眼全局,全面推进,要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另外,像自然生态一样,党内政治生态系统很脆弱,很容易被破坏,而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修复,需要付出很大代价,要建设好、维护好却很难。
(三)提高党内权力运行的廉洁性
腐败是政治生态最大最坏的污染源。不法分子为了牟取个人利益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而干起了权力寻租的罪恶勾当,这种行为就是腐败。这种以“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政治行为扭曲了政党政治的基本价值观和基本规则。亨廷顿曾指出,“利用政治权势谋取经济利益意味着政治价值观和制度必须屈从于经济的价值观和制度”①。以错误思想为指导,政治成为私人谋利的工具,权力寻租现象泛滥成灾,原本为了实现公共利益的目的就会改变,廉洁的政党政治必然丧失。从整个人类发展史来看,各种社会形态里都会出现腐败,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也决定了要遏制、杜绝这种现象是一项长期斗争。廉洁的政治生态与腐败的政治生态是两种截然对立的生态系统。所以,要加强党内政治生态的净化工作,建设廉洁的生态系统刻不容缓。
①【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第51-52页。
(四)维持党内关系的和谐性
调整和维护好广大党员之间的关系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核心问题。在政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以相同的政治信仰为基础、以相同的政治权利为条件、以相同的奋斗目标为前提的政治合作关系,和党章规定的“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①的组织关系。政党必须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和原则要求,以维护好党员之间的政治关系和组织关系。民主、平等、团结、协作是保持良好关系的前提条件。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要用民主平等和团结统一的价值导向来引导和规范党员的行为,扭转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政治关系紧张、组织关系失范的局面,以倡导党内民主和团结统一,建立健康和谐有序的党内政治关系和组织关系,并以此促进整个党内关系的生动活泼、和谐顺畅。
(五)保持党内信息与能量传递的畅通性
党内政治生态系统中存在权力运行和信息传递,类似于自然界的信息与能量的流动交换环节。一般情况下,“权力运行是一个闭合系统,党员选举产生党的权力机关,权力机关产生执行机关,执行机关领导部门和下级组织,下级组织领导党员”②。即权力从党员产生,而后又作用于党员。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是为了防止权力的委托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权力施加于自身。为了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党的组织结构就必须精简高效。
①《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1页。
②王长江:《民主是良好政治生态的要件》,《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6期。
第二节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我们党党内政治文化是在长期政治生活中积淀形成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情感等精神因素的集合,是融入我们全体党员血脉的精神标识①。”党内政治文化一旦形成,影响会渗透到整个生态系统运行的每个环节和各要素,会成为党内政治生态的核心因子和精神支柱,并长期稳定地发挥着引导规范、扶正祛邪、包容调和、示范辐射等功能作用。因此,要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破对题、找准路、治好病,不断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①代江波:《以高度政治自觉厚植党内政治文化土壤》,《学习时报》,2017年3月22日。
一、增强党内政治文化自信
在所有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①。没有党内政治文化自信,就不可能有政党自信,更谈不上健康的政治生态。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6页。
增强党内政治文化自信,就要保持强大生命力,就必须在继承自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兼容并蓄,既要善于从先进文化中汲取智慧营养,又要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加以创新转化,促进它不断得到丰富发展。我们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要充分吸取营养,并加以创新转化,以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党内政治文化历史底蕴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五千多年深厚实践基础,凝结着中华民族情感共识。可以吸纳和借鉴蕴含其中的思想精华,借此增强党内政治文化的历史厚重感和说服力。这些宝贵思想和政治智慧是以文化为载体流淌在国人的血脉中,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成为几千年来国人奉行的价值伦理。我们要努力挖掘并善于运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不断丰富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容,筑牢党内政治文化的“根基”。
(二)弘扬革命文化,继承党内政治文化红色基因
根据特定的历史任务和实践,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培育出了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中国共产党自身特质的革命精神。
“革命文化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①。加强党内政治文化要注重从革命文化这个精神宝藏中深入挖掘其特有的红色基因、精神特质、时代价值,要善于挖掘红色资源的价值,善于把革命文化中的精神因子与当前我们党面临的严峻挑战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创新革命文化宣传教育载体,不断增强革命文化红色引领与党性锤炼功能。
(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筑党内政治文化主体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精神旗帜”②。它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诞生,在党内政治文化组成系统中处于主体地位,指引着其建设实践方向。因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健康发展必不可少。首先,要坚持把其作为辨析各种社会思潮的评判标准,作为与各种不良思潮斗争的思想武器,作为规范每名党员言行举止的行为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攻方向和根本任务,融入到党内政治生活的全过程,体现到党内文化思想教育的方方面面。其次,要推进党内政治文化下基层接地气,以各种形式的党内政治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党内文化产品直接服务基层党员群众,吸收新鲜经验与群众智慧,创作出一大批充满正能量、传播正能量,受党员群众欢迎的经典之作、口碑之作,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对党的思想认同和政治认同。最后,还要培养锻造一支优秀党内文化工作者队伍,拓展文化产业平台,持续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释放党内文化活力,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①本书编写组:《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年版,第93页。
②李媛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人民日报》,2012年07月27日。
二、筑牢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集中体现着政党的指导思想、目标理想、价值追求和决心意志,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思想武器、完胜困难挑战的精神支柱。我们党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自成立之日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我们党依靠这个信仰信念,从一个几十人的小党,成长为拥有9000多万党员并长期执政的大党强党。在世情党情国情急剧变化的今天,党的理想信念受到了不良社会思潮的冲击。我们要巩固党的理想信念防线,确保精神支柱屹立不倒,从而进行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工作。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任何政党在本质上都有两个基础,“一个是阶级基础,另一个就是指导思想”①。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②。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建设最根本的问题。
①陈先达:《理论自信——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吉林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56页。
②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3页。
依据历史上苏共的惨痛教训可知,我们一定要坚持指导思想,以确保党的性质、党的执政地位。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决不会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文本中的每句话奉为金科玉律,也不会期望马克思经典作家为他们逝世后的一切新问题留下锦囊妙计”①。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科学真理,关键在于其不是僵化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时代条件的改变而不断丰富发展,它总能在实践中吸取养分,保持自身的活力。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不断增强用贯穿在这一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观点等来推动和指导我们实践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就是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必须不断增强阵地意识,对各类错误的思潮和观点要进行坚决的斗争,对社会上的各种思潮和多元化思想进行引导。要勇于推进理论创新。时代不同,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举措也就不同。因此,我们要以巨大的理论勇气,以高度的理论自觉,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发展与创新,进而为党内政治生态良性运行提供永久牢固的精神支柱。
(二)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②。
①陈先达:《理论自信——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吉林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3页。
②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14页。
共产党人因理想而生,为理想而奋斗。要压稳精神基石补足精神之钙,不断坚定全体党员理想信念,以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善于运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选取有针对性的宣传载体和方式,把党的理论之树、思想之光深植广撒于党员群众心田,以此来加强党的理论宣传教育。共产党人就是要不断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获取养分,把理想信念之根深扎于心,在风雨考验中茁壮成长。当然,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它总是在具体的环境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①共产党人要对照党纪党规的要求,及时检省反思,堵住思想漏洞,清除思想上的微生物,保持党性纯洁;要将信念外化于行,体现到干事创业上,体现到履职尽责中,自觉苦干实干。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要建立在思想斗争的实践基础之上,敢于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进行坚决斗争。
①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
三、加强政党政治价值观建设
价值观犹如空气,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影响着党员群众的一言一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倡导社会主义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这一重要论断充分表明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构建先进的政党价值观,形成一套党内价值评判标准。新时代党的政治风险和意识形态风险增加,建设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价值观就是要把党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品格有效地内化为每一个共产党人的政治追求,外化为每一个共产党人的政治行为。
(一)确立对党忠诚的价值观
“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人之所覆,莫大乎忠”。①对党忠诚是党员理应始终坚守的价值准则,也是党章对党员最基本的要求。没有党员对党的绝对忠诚,就没有党的发展壮大。新形势下共产党人要牢固树立对党忠诚的价值观,要保持坚定的政治定力,以战胜风险挑战。
将对党忠诚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一是要在党内积极开展忠诚教育。加强党内忠诚教育,落脚点是要把对党忠诚价值观念体现在对党的信仰忠诚、对党的组织忠诚、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上。二是要在严格的党性锻炼中筑牢对党忠诚观。要对照党章党规,筑牢对党忠诚的思想根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在内心深处把自己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党性锻炼的实践中“不断强化对党的认同感、归属感”②,保持对党忠诚能够稳如磐石、无坚不摧。三是要明确党员对党忠诚的标准。对党忠诚的义务,至今没有标准和细则,在入党誓词和历次党章中也没有明确细则,所以全体党员要提高思想认识,规范行为举止,对党忠诚。
①马融著,吴守义译:《忠经诠解》,开明出版社2017年版,第1页。
②李文:《对党绝对忠诚是根本政治要求》,《人民日报》,2016年02月15日。
(二)确立执政为民的政绩观
“共产党人如何对待人民群众,是一个根本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和党性问题”。①把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就是党员干部最大的政绩,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一是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是我们党始终坚守的根本立场,是我们党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则。在实践中,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把“拜人民为师”作为开展工作的有效方法,把“依靠人民群众”作为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实践形式,把“人民群众”视为开展一切工作的价值主体,把“为了人民”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价值归宿,心无杂念地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以践行这一价值观。二是要艰苦奋斗,积极作为。要有理论上的明晰、实践中的锻炼和坚守,才能确立执政为民的政绩观。执政为民最终总是要体现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上,它不是空洞说教,不是空头支票,更不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和群众真实意愿,为了迎合上级,投机取巧、劳民伤财式地制造出来的虚假政绩、“面子工程”。在执政为民的价值观指引下,共产党人要积极作为,艰苦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开拓进取,落实责任,干出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好成绩。三是把人民群众“拥护不,赞成不,高兴不,满意不”作为衡量自己工作得失的标尺,经常用这个标尺来反思自己工作的态度和决心,反思自己工作的初衷和成效。只有为共产党人提供源源不竭的工作动力,才能保证党政工作的正确方向,才能在实践和反思中不断增强执政为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①袁贵仁、韩震:《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0页。
四、优化党内宣传教育路径
党内政治文化得到长足发展、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任务就是优化党内宣传教育路径。要想党内政治文化深入人心,首要的是有易被人接受的宣传话语体系,要有科学合理的传播平台,要有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确立清正廉洁的权力观
党员干部在履职尽责过程中,对获取权力、使用权力的观点看法就是他们的权力观,是衡量党员干部是否具有清正廉洁的价值观的判断依据。毛泽东同志很早就说过,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要理所应当地为人民掌好权。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应该让清正廉洁的价值观扎根心底,不断强化这一思想意识。一是要弘扬公正用权的价值观念。在使用权力的过程中,要本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按照权力行使的界限和程序,不偏不倚、公平公正用权以确保权力的公正性。二是要强化依法用权的价值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依法治国,最重要是依法治权,使权力不能游离于法律范围之外,在法律轨道上运行。三是要强化廉洁用权的价值观念。广大党员干部心中要有戒尺,要清醒认识权力之剑的双刃效应,用好了能够在造福于民的同时增加自己的群众威信,拔高自己的权威形象;用不好,就会成为葬送自己政治前途的陷阱与镣铐,害人害己不得善终,对权力要有敬畏之心。
(一)创新话语体系
文化要想深入人心,首先是文化宣传的话语能够迎合受众的喜好,要入耳,入耳了才有被受众理解、接受的可能。长期以来,党内政治文化传播效果不佳,就是由于在党内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存在诸如自说自话、照本宣科、千篇一律等现象。恩格斯曾指出,“天才的真正社会使命并不是用暴力去统治别人,而是唤醒别人,带动别人。天才应当说服群众”①。因此,要着力构建一套科学的话语传播体系,创新宣传教育话语体系,使广大党员群众愿意接受,容易理解,便于消化。要积极关注广大党员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善于采用活泼生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以小问题小故事为切口说明大道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解析诠释,积极回应党员群众的利益诉求,帮助党员群众释疑解惑。并且,要以受众为导向,积极探索分层次立体化的宣传话语体系,进行创新,以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的人民群众的需求。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52页。
(二)拓展传播平台
党内政治文化的有效传播,离不开各种党刊党报等传播平台和载体的支撑。党媒承担着我们党政策方针理论宣传阐释的重要职能,是我们党对外宣传的主阵地,也是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主窗口。这些报刊媒体因党而立,为党发声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守好这些主阵地,进一步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水平。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利用好这些主流媒体讲好党的故事,传播党的声音。同时,还要跟随时代潮流,积极运用现代网络科技等信息技术,依据互联网时代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更加快捷的方式。党内政治文化的宣传也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新技术,改造传统传播方式,促进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宣”新模式,打造集多功能、便捷化、全方位于一体的宣传平台,力争达到多终端分送、差异化传播、精准化投送的传播效果,不断提升党内政治文化宣传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广泛性,实现党内政治信息海量供给、全方位展示。
(三)净化传播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已经深层次地影响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它无处不在,早已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而网络舆情状态、网络空间环境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了党内政治生态的一个缩影。推动党内政治文化走上网络,以此培育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引导网络舆情,净化网络空间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延伸党员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进而促进党务政务公开,积极吸收来自一线的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丰富和完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始终守好红网阵地,利用网络平台大力宣传党的理论方针,始终占据网络宣传高地,确保党随时能响亮发声,避免党的声音在网络媒体上被其他不良文化削弱、稀释现象发生。同时,还要及时清除弥漫在网络空间的噪音、杂音,构建起党内政治文化网上宣传的防火墙,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真理进行理论斗争,让真理之光驱除一切网上散播的错误思潮,要对抹黑党的英雄人物的丑恶现象等不良思想文化及时亮剑,要凝聚全党学先进、做先进的正能量,及时对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正面典型进行广泛报道。
第三节 严格规范党内行为
党内行为作为党内政治生态的外显型要素,是党内政治生态系统的“晴雨表”,可以直观反映出党内政治生态系统的运行是否良好。只有严格规范党内行为,才能够实现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反之,则会逐渐恶化,甚至可能诱发系统性灾难。
一、严格规范党内政治行为
对于一个政党的生存和发展讲政治非常重要,作为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最根本的任务之一,严肃规范党员干部的政治行为十分重要。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坚持把严格规范党内政治行为作为党的建设重要任务来抓,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在不同时期,严格规范党内政治行为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可以说,严格规范党内政治行为,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政治生态建设的方向直接决定了这项任务完成效果,规范党内行为,从政治上对党员干部的行为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必须从严明规范党内政治行为抓起,方能药到病除。
(一)严明政治纪律,维护中央权威
规范党内政治行为的首要之举就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根本保证。因此,党的政治纪律是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武器,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最可靠保障。遵守政治纪律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要落实到行为表现上,而不是一句政治口号。首要就是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列宁曾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内部必须实行极其严格的集中和极其严格的纪律”①。集中就是服从中央统一领导,自觉维护中央权威。纪律就是保持全党言行一致,严守政治纪律和规矩。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共产党人能够提供某些保持政治秩序的定心丸”②。
①《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25页。
②【美】萨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7页。
换句话说,这个“定心丸”就是指党中央权威。维护中央权威就是要在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时丝毫不打折扣,要结合我们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中央权威关键是要维护领袖形象和威信。“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①。我们要自觉主动维护好领袖的核心地位、至高权威和光辉形象,“决不能采取诋毁、丑化、个人崇拜等手段损害我们党的领导核心和领袖的光辉形象”②。维护中央权威还要坚决执行党的政治纪律,要严惩在党内拉山头、立帮派、搞分裂的阴谋活动,敢于同各种损害中央权威和领袖形象的行为作彻底斗争。
(二)严防政治攀附,维护党内团结
规范党内政治行为,“特别需要保持党的队伍的统一和团结,保证党员相互之间的完全信任,保证在工作中真正齐心协力,真正体现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意志的统一”③。党的团结统一,是从组织的角度来认知党的执政绩效问题。这就意味着它不是单个党员的简单叠加,更不是进行非组织活动的利益结盟。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政治攀附等圈子文化的衍生行为,就是破坏党内团结的突出表现。对于圈子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痛批,“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某是谁提拔的,该同谁搞搞关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谁的大腿。”④在党内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是党内政治生活的腐蚀剂。政治攀附的根源就是利益结盟,在政治上建立一种人身依附关系。搞政治攀附的人为了团伙的内部利益,拿政治原则、为人原则做交易,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培植私人势力,进行各种权、利交易,捞取政治资本,并形成了一个对抗党中央、无视党纪党规的“利益共同体”,这些党内腐败分子是侵蚀党的肌体的蛀虫,如果不加以严格约束,最终会使党陷入分裂。党内不能存在形形色色的政治利益集团,也不能存在党内同党外相互勾结、权钱交易的政治利益集团。新形势下,反对在党内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广大党政领导干部要端正和强化角色意识,坚持不懈强化宗旨意识,各级党组织要加强教育引导、加强监督检查、加强纪律约束,使领导干部认识到自身的人民公仆的政治身份。严防政治攀附,约束好有实权的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干部在遵守政治纪律上坚决做到滴水不漏,不给围猎者任何围猎机会。党内政治攀附之所以能够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不断蔓延,有些还形成小气候,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行为属于见不到阳光的“暗箱”操作,无法监督。严防政治攀附,必须要严肃党的纪律,增强党内民主。所以,为了使那些以权谋私的各种不法勾当“见光死”,对于在党内搞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培植私人势力,进行各种权、利交易,捞取政治资本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此外,还要让党的重大决策行为和权力运用行为处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确保党内行为规范、团结统一,党内行为系统运行既透明又高效。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0页。
②郑荣华:《守纪律讲规矩做政治的明白人》,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年版,第141页。
③《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9页。
④《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年版,第18页。
(三)严防“两面人”,确保对党忠诚
“我们共产党是言行一致的政党,而且只有共产党才能言行一致。我们共产党内也不允许有对党言行不一致的党员,不允许任何党员对党讲一句假话”①。党章明确规定,全体党员要“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如果背离了入党时立下的誓言,党员就不成其为党员,党的干部也不成其为干部。可见,对党忠诚老实是全体党员理应坚守的政治行为准则,也是最基本的政治规矩。要做到此,一要忠诚于党的信仰。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作为修身立业的压舱石,不断地为精神补钙。二要忠诚于党的宗旨、忠诚于人民。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主人,是人民的勤务员而不是“父母官”。三要主动如实向党汇报自己的真实情况,始终如一地对党坦诚相见,不隐瞒实情,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不做“两面派”“双面人”,要对党负责、对自己负责。四要坚决服从组织决定。服从组织决定就是依照组织规定的程序,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地执行组织分配的工作部署以及人事调动安排等工作。五要管好包括亲属和工作人员在内的身边人。这是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的内容,也是党员干部发扬优良党风、建设优良家风,防止出现“家族式”腐败的有效举措。
①《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1页。
(四)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
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是为党工作、对党负责的直接体现,同党的组织体系、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有密切联系。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对增强各级党组织的组织性、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组织意识和纪律观念、加强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一般所称重大事项,是指超出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自身职权范围,或者虽在自身职权范围内但关乎全局、影响广泛的重要事情和重要情况,包括党组织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党组织决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事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党员履行义务、行使权利,领导干部行使权力、担负责任的重要事情和重要情况。
党员应当向党组织请示下列事项:从事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代表党组织发表主张或者作出决定;按照规定需要请示的涉外工作交往活动;转移党的组织关系;其他应当向党组织请示的事项。
党员应当向党组织报告下列事项:贯彻执行党组织决议以及完成党组织交办工作任务情况;对党的工作和领导干部的意见建议;发现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线索情况;流动外出情况;其他应当向党组织报告的事项。
领导干部应当向党组织请示下列事项:超出自身职权范围,应当由所在党组织或者上级党组织作出决定的重大事项;属于自身职权范围但事关重大的问题和情况;代表党组织对外发表重要意见;因故无法履职或者离开工作所在地;其他应当向党组织请示的事项。
领导干部应当向党组织报告下列事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党组织决定中的重要情况和问题;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情况;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正确行使权力,参与集体领导情况;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所在党支部(党小组)组织生活会情况;履行管党治党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及遵守廉洁纪律情况;重大决策失误或者应对突发事件处置失当,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和审计中发现重要问题,以及违纪违法情况;可能影响正常履职的重大疾病等情况;其他应当向党组织报告的事项。
党员、领导干部按照规定采用口头、书面方式进行请示报告。党组织应当及时办理党员、领导干部的请示事项,必要时可以对报告事项作出研究处理。
二、严格规范党内组织人事行为
政党的力量来自于科学的组织,组织的力量来自于有统一行动的党员,通过严格的组织工作纪律和人事工作纪律使全党能够有统一的行动。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党的组织纪律在历次党章都用专门的章节进行说明,十分注重通过组织纪律和人事纪律来规范党员的行为。这些规定凝聚着全党力量和意志,维护着全党的团结统一,像一条无形却强有力的纽带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联结起来,维系着党内政治生态良性运行。
(一)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为了防止陷入西方政党议而不决、散沙一盘的怪圈,中国实施民主集中制更好更科学地集中进行管理。所以,“党的组织纪律的核心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①。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党的组织工作方法。这一原则贯彻执行得越好,党内决策就越科学准确、越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员和群众对党内决策的拥护度也就越高,党内同志间、组织间关系和党群关系也就越团结和谐,党内政治生态也就越风清气正。因此,要规范党内组织人事工作行为,就要坚决落实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一是要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列宁指出,“整个党组织是按民主原则建立的”②。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和活力之源,是民主集中制的政治基础”③。党内民主是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基本权利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石。基石不牢,地动山摇。二是要坚持集体领导和集体分工协作。在此过程中,既不能搞伪民主,也不能搞假集中,更不能搞各管各摊,必须协商讨论。集体决策一旦发布,就要服从组织安排、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形成集体合力,发挥1+1+1>3的集群效应。
①赵剑英:《党员干部纪律学习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03页。
②《列宁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74页。
③习近平:《关于新中国60年党的建设几点思考》,《学习时报》,2009年9月28日。
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必须坚持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核心是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一是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只有个人服从组织,党才能形成统一的整体。党允许党员保留个人意见,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这样既可以保持党在行动上的统一,又可以防止压制党员的正确意见。二是少数服从多数。在党的组织讨论决定问题时,大家的意见可能不完全一致,这是正常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及时作出决定,统一大家的思想和行动。如对重要问题发生争论,双方人数接近,除了在紧急情况下必须按多数意见执行外,应当暂缓作出决定,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下次再表决;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将争论的情况向上级组织报告,请求裁决。三是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下级组织与上级组织是被领导与领导的关系。党的下级组织对于上级组织的指示、决定,必须坚决地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如果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适合当地的情况,可以向上级提出意见,但必须在上级组织同意后才能加以调整或改变。四是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有关全国性的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只有党中央有权作出决定,各部门、各地方的党组织可以向中央提出建议,而无权作出决定或向外发表与中央不一致的主张。
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必须带头,特别是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始终坚持按原则办事、按程序办事,强化民主意识。一是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增强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在研究工作时充分发表意见,决策形成后一抓到底,不得违背集体决定自作主张、自行其是。二是一把手要摆正自己在领导班子中的位置,既发挥自身在领导班子集体中的核心作用,又要作为领导班子中平等的一员,自觉做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表率。三是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坚决执行党组织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或向上一级党组织提出,但在上级或本级党组织改变决定以前,除执行决定会立即引起严重后果等紧急情况外,必须无条件执行已作出的决定。
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必须健全民主集中制的运行机制。只有使民主集中制制度化、规范化,才能把民主集中制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从实践情况看,凡是民主集中制贯彻得好的地方,都有一套看得见、摸得着、能执行、较科学的制度。要落实党委常委会(或党组)
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健全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坚决反对和防止独断专行或各自为政,坚决反对和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实,坚决反对和防止以党委集体决策名义集体违规等。
(二)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党的干部,对于党的事业来说至关重要。如何选好、用好党的干部,对于培育优良的党风政风民风来说,至关重要。干部选好用好了,则组织高效、风气清和、民心大振;干部选不好用不好,则组织低效、风气污浊、民心尽失。可以说,选人用人行为导向是党内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党内政治生态要正本清源,就必须严格规范党内选人用人行为。首先,就是要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去选人用人。其次,要严肃查处违规选人用人行为,加大对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中的监督力度,进一步约束和规范“一把手”选人用人权限,提高人事工作的透明度以提高党内人事工作公信力。最后,要根据国家发展实时情况,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确保选出党和人民满意放心之人。具体来讲:
第一,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考察干部,“德”应该居于首位。实践已经证明,如果为追求发展速度而片面强调“才”而忽视“德”,重用“有缺点的能人”,会造成很大隐患。干部的德,应当包括政治和人品两方面,既是讲理想、信念、宗旨,讲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方向,也包括做人的基本道德。我们的干部来自五湖四海,在选人用人时,必须坚决反对“以人划线”和“以地域划线”。凡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的、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优秀干部,不管是来自哪个地区、哪个领域,都要一视同仁,都要关心爱护和支持,都要及时委以重任。
第二,选人用人必须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确保每个环节都规范操作。习近平总书记对好干部的标准作出了这样的概括: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信念坚定,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不动摇。为民服务,就是要做人民公仆,忠诚于人民,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勤政务实,就是要勤勉敬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益求精,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敢于担当,就是要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清正廉洁,就是要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①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改进考核方法手段,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要科学合理使用干部,用当其时、用其所长,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第三,自觉防范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近年来,在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由于制度上存在漏洞,监督上没有跟上,当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仍时有发生。新形势下,党的各级组织必须自觉防范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种种偏向。深入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拔”,坚决遏制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②坚决纠正唯评分、唯GDP、唯资历年龄、唯选票等取人偏向。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党的干部选任政策,不准任人唯亲、搞亲疏有别,不准封官许愿、跑风漏气,为干部提拔任用打招呼、递条子。当然,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要用严明的纪律确保用人问题上的风清气正。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412页。
②《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问答》,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年版,第156页。
第四,建立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紧密结合干部工作实际,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制度机制。要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通过激励、奖惩、问责等一整套制度安排,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①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改进作风,最核心的是坚持公道正派。要着眼于党的事业发展需要选人用人,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敢于坚持原则,让好干部真正受尊重、受重用。
(三)健全干部日常管理机制
从严治吏是从严治党的关键。在全体党员中间,党员干部显然是其优秀分子和骨干力量,所以,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最终要约束、规范好每名党员的行为,这是党内行为规范工作的关键核心。加强干部日常管理,一是要对干部从思想上划清行为红线,要加强集中教育培训,强化纪律意识,绷紧纪律之弦,进行严格教育培养。二是要注重预防,通过日常管理,及早发现问题苗头,要及时提醒干部出现越界越轨行为及时纠正,防胜于治。三是要奖惩分明,对那些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加大处置力度,对那些积极作为、敢于担当、成绩突出的好干部要大力褒奖。四是要严格考核。“凝聚正能量,释放正效应,要注重用好干部考核这个指挥棒,不断改进考核方法手段,让干部不敢消极不敢怠慢,有干头有奔头有劲头。要针对不同区域或部门、不同行业工种、不同层级等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考核指标内容,不断增强评价考核实效性”②。强化日常的干部执政动态跟踪考核机制,严格干部责任追究,强化考核结果的执行、反馈和落实,让党员干部能有所为、能有所用。
①《治国理政这五年:十八大以来中国新巨变》,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89页。
②孙永春:《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求是》,2013年第14期。
当前,健全干部日常管理机制,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容错纠错机制。
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必须既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又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中、生活中关心干部、爱护干部,倾听干部心声、尊重干部意见,鼓励干部干事创业、大胆作为。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敢担当的人“开绿灯”,进一步激励那些关键时刻奋不顾身,在矛盾、困难和挑战面前不犹豫、不动摇、不退缩,真正做到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的干部在新时代有新担当新作为。
怎样建立容错纠错机制?
第一,要把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与明知故犯造成的后果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之失与图谋不轨的有意之为区分开来,把对担当者采取的“宽松、宽厚、宽容”的善意之举与对违法违纪者实施的“护短、包庇、纵容”的恶劣行径区分开来,合理设置容错免责的前提条件和具体情形,真正保护实干者。
第二,认定程序要规范。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通过规范容错免责的具体程序,健全完善操作流程,细化申请、核查、认定、实施、答复等步骤和环节。
第三,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科学的考评奖惩机制。对于那些勇挑重担、常忧国事、善解难题的同志,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同时,对那些只尚空谈、不干实事的干部要严肃问责、及时调整。不让被容错免责者在年度考核、干部考察、评先评优等方面受到不必要的负面牵涉,同时,还要坚决惩治借容错免责来纵容、包庇犯错的行为。
第四,容错纠错机制要敢于公开。容错纠错机制的细则出台后,要及时公开,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知情。当启动了容错纠错机制后,要公开容错纠错对象、事件、原因等,主动接受干部群众监督。
党的各级组织要主动为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干部提供良好的干事创业的环境。对畏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要严肃批评、责令整改,必要时给予组织纪律或党纪处分;对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干部要严格问责、严肃追责,依纪依法处理。
(四)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讲,能否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衡量党内政治生活是否正常、是否严肃的标志。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校对修正党内不端行为的利器。用好这个武器,有利于“清扫政治灰尘和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纠正自身错误、解决党内矛盾、维护党的纯洁和纪律、提高战斗力”①。
①郑荣华:《守纪律讲规矩做政治的明白人》,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年版,第176页。
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党是建立在自我批评基础上的党,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就不会及时地总结经验,修正错误”①。必须要在自查的基础上接受他查,有问题早发现早整改。另外,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是把双刃剑。要防止利器变凶器,就要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中真枪实弹,深入分析、仔细对照,主动向自己“开炮”、揭短亮丑,胸怀坦荡地向组织交底,不能避实就虚、遮遮掩掩、羞羞答答,也不能马虎敷衍、文过饰非。对待别人的批评意见要闻过则喜则思则改。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②。针对相互批评的过程,要有理有据,既不夸大事实、也不忽视事实,坚决摒弃好人主义,不搞讲面子、留情面,更不能借题发挥,无中生有,恶意中伤同志。每一名党员都要认真过好组织生活,将此当作一次全面认识自己、查漏补缺、同志间相互帮助的重要机会,以此提升思想境界、锤炼坚强党性。
第一,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要坚持“团结——批评——团结”,找准问题,严肃认真提意见,真诚热情相互帮助,决不能把自我批评变成自我表扬、把相互批评变成相互吹捧。要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重点解决认识问题,改进思想作风,着力解决理想信念不坚定,党性不强、党风不正、守纪不严的问题。在分析原因时,要注意多分析主观原因,从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等方面反思差距。
①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6页。
②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4页。
第二,党员干部必须严于自我解剖、批评出于公心。私心杂念是影响批评与自我批评健康开展的主观因素,这就要求党组织要教育每一位党员,一切以党的事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摒弃各种私心杂念,时常地检讨自己,敢于在大家面前自我“揭丑”。党员干部必须严于自我解剖,对发现的问题要深入剖析原因,认真整改。对待批评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能搞无原则的纷争。自我批评是对自己的解剖,是对自己的深刻认识。党员个人自我批评,要深入查找自己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拿出整改措施。
第三,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需要科学的方法。批评要注重政治性,杜绝庸俗化,拒绝不痛不痒;要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只有这样被批评者才会口服心服;还要注意针对性,要针对具体问题,从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及时帮助同志改正错误。
第四,领导干部必须带头从谏如流、敢于直言。《论语》中讲:“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这就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带头闻过则喜,从谏如流。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示范行动引导党员、干部打消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等思想顾虑。
总之,对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科学合理使用,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要认真开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思想斗争,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三、严格规范党内廉洁从政行为
规范党员干部从政用权行为就是坚决铲除腐败因子,建设清正廉洁政府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严格规范廉洁从政行为,利于降低党内政治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交流成本,增进彼此间和谐关系,增强我们党的抵腐定力,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健康旺盛的生命力。并且,只有严格规范廉洁从政行为,党内清明,才能赢得人民群众持续信任和拥护,才能充分体现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价值追求,党内政治生态系统才能从人民群众那里获得源源不断的能量供给。
(一)强化党内监督
要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要利用好党内监督这个免疫系统,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身纠错纠偏、自我修复的功能。“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是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①。规范廉洁从政行为,给每一位手握公权的党员干部头上戴上监督的“紧箍咒”,思想上涂上监督的“防腐剂”,是着力解决党员干部监督管理中的“宽、松、软”问题的关键,使他们不能、不敢、不愿滥用权力。
①刘峰:《监督的力量》,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页。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党内监督主要内容包括:遵守党章党规,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模范遵守宪法法律情况;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全党令行禁止情况;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贯彻“四个服从”情况;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进党内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情况;坚持党的干部标准,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推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情况;廉洁自律、秉公用权情况;完成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部署的任务的情况。党内监督必须紧紧围绕这些内容来进行。
实践中,强化党内监督,首先要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主要包含中央对地方、上级对下级、组织对个人的监督。监督内容是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而不是撒胡椒面式的平均监督。全面监督,小到对党员的批评教育,大到对违纪行为组织处理,都要有重点对象和重点环节。其次要改进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要想改进监督方法,做到三点是关键。一是保持党内平等地位。党章规定,每名党员都可以“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实现自下而上监督的基本要件就是党员在党内享有平等地位,地位上不平等,监督就没办法开展。二是保证普通党员的知情权。新形势下,应该配套相关具体的程序性法规,确保每名党员的知情权得到有效落实,把党员的知情权在党内重要规章制度中加以明确。另外,还要充分发挥内部成员之间的同级监督。“同级之间最熟悉彼此的个性、德行、能力,最熟悉监督的要害、监督方法和监督力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同级监督是最直接的监督”①,具有其他监督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发挥好这一监督形式的作用至关重要。
(二)严惩党内腐败腐败
是寄生在党内政治生态肌体上的毒瘤,腐败毒瘤一日不除,政治生态系统的净化与优化就无从谈起。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重拳出击、多措并举,铁腕反腐,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有效遏制住了腐败蔓延势头,党内风气为之一振,反腐的高压态势基本形成并逐步稳固。但是,新形势下党内各种旧问题不时复发,新问题不断涌现,反腐败斗争依旧严峻,铲除腐败毒瘤任务依旧任重而道远。
“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的应用使得廉政制度执行过程公开化、透明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腐败行为的发生”。首先,我们要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的检举举报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科技,②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同时,网络信息技术可以优化党内权力运行结构,可以促进党务公开,压缩腐败行为发生的空间,增强严惩腐败行为的主动性、广泛性和开放性。其次,要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和阻断党内外利益勾结链条。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面临的最大风险和挑战是来自党内的腐败和不正之风。
①石国亮:《党内监督的威力与潜力》,东方出版社2016年版,第10页。
②杜治洲:《走出反腐困境》,新华出版社2014年版,第27页。
权力寻租,体制外和体制内挂钩,形成利益集团”①。坚持对行贿受贿行为的严查、严惩,有利于防止党内外利益勾结,有利于顺藤摸瓜查处一些串案窝案。再次,一定要有穷追猛打的决心,要加大追逃追赃力度,形成高压震慑,彻底切断腐败分子外逃的后路。
(三)强化党员自律
《论语》中说:“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实现党的各项任务的组织者和执行者,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周边、影响社会,理应以更高的标准严格时时刻刻要求自己,为广大群众当好旗帜和标杆。
“无论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实践上说,要防止我们党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对党的侵蚀,自律和他律不可偏废”②。自律对实施从政行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源自于党员干部内心的职业伦理约束。如何将这种内在约束转化为清正廉洁?首先,要以小见大,时刻保持警惕之心,自觉做到慎微,慎重对待身边细小的诱惑,从小事做起,在细微处下功夫。其次,要自觉地向榜样、先进学习,在思想上要自觉划清行为的红线,划定向先进学习的标线,在行为上自觉划清令行禁止的底线。
①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编,《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01页。
②冯秋婷:《党内监督与党员自律》,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第223页。
四、严格规范党员干部作风行为
作风行为是指党员干部在本职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行为特点和处事风格。建设党内政治生态,必须以党员干部的作风行为为切入点。
(一)大力整治为官不为的官场作风
当前,最为人民群众诟病的党内作风行为莫过于“为官不为”,主要有以下五种表现:一是“迷糊型”,即职业规划不明确、工作思路不清晰,混天度日、得过且过;二是“石滚型”,即工作的推动需要人催、需要正向激励和底线惩罚,不然难以推进;三是“鸵鸟型”,即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总爱想当然,遇事则躲躲闪闪、遮遮掩掩;三是“夸夸其谈型”,即遇事先推脱,实在推脱不掉则以文件和会议代替落实,不真抓实干,乐于做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些问题在党内零零星星地存在着,必须大力整治。首先要充分发挥评价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不断健全党员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其次结合当前实际,进一步细化问责程序,要发挥好依法问责的鞭策促进作用。此外,要以最大限度调动和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断完善试错容错机制。
(二)大力整治道德低下的生活作风
大量现实情况表明,党员干部生活作风的失范会直接导致其工作作风的失范,进而滋生腐败。违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是生活作风败坏引起的行为失范的主要体现。为此,纠正作风行为还需严厉整治那些不遵纪守法,对党员群众态度蛮横,对党员群众的诉求麻木不仁、漠不关心的行为,党员领导干部在家里要注重家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在工作中要率先垂范、严格要求、教育管理好身边工作人员,在社会交往中要举止文明大方、遵守社会公共秩序。
(三)大力整治脱离实际的学风
学风既是作风的组成因子,也是照映作风的一面镜子。整顿纠正学风失范行为就要“实”字当头,坚持求真务实。要坚持以学习解决现实问题,沉到基层一线,向实践学、向群众学,深入群众中间,坚持“一是一、二是二”的原则,坚持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此外,还要着力改变党员干部的讲话风格,多讲有啥说啥的实话,多讲管用有用的短话,多讲群众喜闻乐见的大白话。
(四)大力整治“四风”及其变异行为
新形势下,加强政治建设,全党必须驰而不息地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以身作则。
第一,反对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的表现,主要是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有的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有的下基层调研走马观花,下去就是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有的明知报上来的是假情况、假数字,也听之任之。反对形式主义,重在解决作风飘浮、工作不实,文山会海、表面文章,贪图虚名、弄虚作假等问题。
第二,反对官僚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主要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有的对实际情况不关注,不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甚至不愿同普通群众打交道。有的对上吹吹拍拍、曲意逢迎,对下吆五喝六、独断专行。反对官僚主义,重在解决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消极应付、推诿扯皮,作风霸道、迷恋特权等问题。
第三,反对享乐主义。享乐主义的表现,主要是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贪图享受、讲究排场。有的追求物质享受,情趣低俗,沉湎花天酒地,纵情声色犬马。有的拈轻怕重,安于现状,不愿吃苦出力,陶醉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反对享乐主义,重在解决追名逐利、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玩物丧志等问题。
第四,反对奢靡之风。奢靡之风的表现,主要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生活奢华、骄奢淫逸。有的修建豪华气派的办公大楼,搞得富丽堂皇。有的热衷于造节办节,节庆泛滥成灾,劳民伤财。有的要求超规格接待,住高档酒店,吃山珍海味。有的喜欢在高档会馆里乐不思蜀。反对奢靡之风,重在解决铺张浪费、挥霍无度,骄奢淫逸、腐化堕落等问题。
应该说,当前“四风”问题,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在中央八项规定的高压之下,已经得到有效遏制。然而,“四风”的变异行为也随之而起。必须对这些变异的“四风”行为进行严厉整治,严格规范党的作风行为,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大力整治“四风”变异行为,要坚持压实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依纪依法严肃问责追责。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参与监督举报,从领导干部抓起,严抓领导干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优势,运用科技手段,构建不间断、无死角的监督体系,让变异的“四风”行为无处可藏,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常态化、长效化。
第四节 完善党内制度治理体系
党内制度具有行为导向、权力制约、心理激励和固本培元等功能,是党内文化和党内行为的归结。建设优良的党内政治生态必须与时俱进地推动制度创新,坚定不移多措并举地消除党内潜规则,将制度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筑牢制度防线,不断健全党内制度体系,强化党内制度执行。
一、完善党内制度法规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新时代党建工作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其他各项建设的始终。这就确定了新时代条件下党的制度建设的任务,为完善党内制度体系指明了方向。落实到党内政治生态系统的运行方面,党内制度建设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党内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与建设、制度的长远规划、党的各项制度间衔接配套,以完善其内部要素举措的关联性、耦合性。
(一)提高党内制度设计的全面程度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讲,党内政治生态系统由很多子系统以及相关要素组成,单独推进其中一个要素和环节的制度创立,其效果将大打折扣,严重的还会引起党的内部系统失衡。只有各个系统的制度建设同时推进,才能提升整体效果。因此,党内制度创立要有一个明晰的总体规划,要特别注意制度设计的全面性。要想发挥它们在推进政治生态建设中的根本政治原则、组织原则和领导原则等基础性作用,就要不断健全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集体领导制等制度。想要确保党内制度从内容上实现政治生态建设全要素各环节的全覆盖,真正做到制度笼子越扎越紧、越织越密,不留下制度设计盲区和死角,①就要通过党内制度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二)兼顾党内制度设计的协调性
党内制度建设不是单项制度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系统的整体联动。对此,我们“要提高党的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就不能孤立地对待各个单项制度,而是要把各个单项制度放在整个制度系统中去考察、把握和设计”。②要从制度创立的顶层设计上,正确处理好党章这个根本制度与党内其他制度的关系,厘清党内各项制度功能的共生互济、协调互补、制约互动关系,要做好不同区域、不同行业部门、不同位阶效力的制度法规的衔接配合,特别是既要注意中央、地方、基层党组织等各级党组织的三级联动。
①李海洋:《党的制度体系建设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12年6月。
②张晓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理论探索》,2010年第5期。
(三)确保党内制度创立的民主性
创立一套科学的制度,并保证其能被严格遵守和执行,其重要前提就是确保党内制度创立的民主性。要有一套科学规范的创立流程,以增强党内制度设计的民主开放性。在制度创立前,充分发挥专家学者自身专业优势,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充分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为党内制度的创立收集充足的民意材料、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在党内制度创立过程中,不断提高党内制度创立的透明度。在形成党内制度的过程中,要及时主动地听取党员和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及时纠正偏差。在党内制度创立后,要有科学完善的评估反馈机制,并将此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以提升制度创立的科学性。
(四)增强党内制度的可操作性
制度重在落实,否则就是一纸空文。因此,在设计党内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其可操作性,以保证令行禁止。首先,要控制为党内制度的执行而预留的弹性空间,适当增加程序性制度。尽可能使每项制度都达到具体化、刚性化、明确化,避免抽象化、模糊化、原则化的规定表述,以此来压缩自由裁量空间,保证党内制度的刚性约束。其次,党的制度设计过去偏重于实体制度建设,程序制度建设则相对落后且不够完善。这严重制约了我们党内制度的系统性、科学性。因此,要注重党内制度建设的协调配套,当前要增加党内制度的程序性规定,例如党内会议制度、组织人事制度、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等,以使我们党的制度建设实现实体性与程序性、原则性与具体性、定性化与定量化的有机统一。再次,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建立新制度的同时,及时清废不合时宜、相互冲突的制度。要及时推进党内陈旧制度的集中清理工作,废除那些不切合现实、与党章党规党纪相悖、与党的基本路线相悖、与党的大政方针相悖、与国家法律相冲突、与上下位制度不契合的制度。不剖不理,只有清理掉这些制度,才能保证党内新制度的创立与施行,才能避免无制度可依的后果。最后,还要健全完善党内保障性制度。要使新创立的党内制度得以贯彻落实,必须要有配套的奖惩措施,以此来激发党内制度执行者的执行热情,提高执行效率,减少制度执行过程中的摩擦与阻滞。
(五)完善党内制度的备案监督机制
党内制度的备案监督机制,是党内制度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科学完善的备案监督机制,有利于增强党内制度体系建设的系统性和协调性,规避和防止个别党组织因为局部利益、眼前利益而闭门造车,导致党的制度之间以及党的制度与国家制度之间的冲突局面,从而维护党内制度体系的严肃性、权威性和规范性。加强党内制度创立备案监督,重点要审查新创立的党内制度是否符合制度创立程序,是否切合现实,是否遵从党章党规党纪、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符合党的大政方针、契合国家法律、契合党的上下位制度。对于有违反《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和《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的情形,备案审查机关要及时进行反馈,并要求在规定时限内进行纠正。对经审查符合备案要求的党内制度要及时通报制度创立机关,并及时在党内公布已备案的党内制度目录。
总之,要进一步完善党内法规,依法依规治党。“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继续制定完善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做到前后衔接、左右联动、上下配套、系统集成。
二、严格执行党内制度
党内制度只有得到严格落实,才能激活其生命力。否则,就会因得不到有效执行而沦为空谈,党内政治生态系统也会随之丧失免疫力,在各种不良政治行为的侵袭之下不堪其扰,危机重重。为此,要狠抓党内法规执行,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加强党的制度执行,就是提高党内制度的权威性和震慑性,保证令行禁止。坚决严惩党内制度执行过程中走过场、耍花招,肆意恶化党内政治生态的行为,切实为建设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筑起一道制度屏障。
(一)强化制度执行意识
广大党员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是党内制度的执行主体。只有确保广大党员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对党的制度的信服,增强其制度执行意识,调动起制度执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将党的制度建设落到实处。我们要把执行党内制度的目标建立在执行制度的自觉意识基础上。增强全党执行意识,既是党内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全党执行力的关键所在。要加强对党内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党内制度的集中学习教育,培育共产党员的价值观,建设党内制度文化,推动制度治党与思想建党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关注“关键少数”,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定向宣传、重点教育,确保他们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党内制度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牢固树立制度面前一视同仁、一律平等的思想意识。同时,把党内制度宣传教育融入到党内日常政治生活中来,促进党内制度宣传教育的常态化,实现党内制度教育进党校课堂、进班子会议、进干部头脑,进而增强党员干部敬畏制度、捍卫制度的思想自觉。党员干部还要不断巩固照章办事意识,破除权大于法的陋习,消解权力对制度执行的挚肘,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新形势下,完善党内制度治理体系,最终还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对党内制度法规做到“四个真”:一要真信。真信,源于对党内制度法规的权威性。二要真学。对党内制度法规,要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学,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做到善学善思、善作善成。三要真懂。一定要下真功夫,“钻进去”研读,“跳出来”思考,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四要真用。牢固树立党内制度法规意识,把党内制度法规要求作为修身养性的标准,把党内制度法规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二)加大制度执行力度
党内制度是否得以有效执行,是当前我们党面临的最大现实问题。将某些党内制度束之高阁或弃之不理,或者将其随意歪曲理解、断章取义、改头换面,这是党内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破窗效应”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加大党内制度的执行力度,真正让党内制度成为“高压线”。一是执行制度要忠实。忠实是制度执行的首要原则。制度执行人员要带有敬畏心、责任感,仔细认真、全面准确地把握党内制度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理解其真实意思和具体标准,并遵照相关制度执行程序,坚决有序、不折不扣地完成制度执行的任务和目标。二是要公正地执行党内制度。公正是制度执行的要害所在。制度执行者拥有法定执行权限,要依照程序公开执行。如果将党内制度比作一团火,不管是任何人,不管是贫穷富有、社会阶层高低,只要在执行党内制度时违背了相关规定,必被烫伤。任何人,只要触碰了党内制度“底线”,就要一查到底、责任到人、绝不姑息。三是要强制执行党内制度。党内制度是全党的共同意志,是铁的纪律,全党同志必须无条件遵守和执行。党内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依托的是党的公权力。“公权力是一种强制性的权力,运用公权力制定和执行的制度自然就有了强制性”①。对于那些不按照制度办事的个人或组织,就要坚决地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惩。
①周敬青:《党的制度创新与执行成效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34页。
(三)健全党内制度执行保障机制
党内制度的执行者、执行对象、执行环境、执行工具等一系列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完成了党内制度的执行过程。任何一个要素或者环节出现缺失或故障,都会影响到其执行成效。只有建立健全党内制度执行保障机制,才能为党内制度的执行提供坚实保障。一是要明确责任、权责分明。要按照党中央关于党内制度建设的总体部署,把执行制度与创立制度有机结合,按照“明确、具体、量化”的原则,细化工作职责分工,落实责任主体,努力形成责任明确、任务具体、上下统一的制度执行体系。二是要探索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绩效考核体系。同时,也可对制度执行主体进行激励,激发其执行党内制度的热情。三是要不断完善督查机制。要通过集中检查、日常监督、定期报告、群众参与、抓好典型等方式,增强党内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党内的每一项制度都能得到贯彻落实。四是要探索问责机制。责任追究像一根有力的鞭子,能够有效鞭策执行者认真执行制度。要系统发挥监督检查、绩效评价、责任追究的整体效力,形成党内制度执行的强大推动力。在具体实践中,还要进一步明确谁来追究、追究谁、怎么追究、如何惩戒等一系列问题,在责任界限和认定方法、追究标准、追责程序、追究方式等问题上还要进一步细化、量化,不断提高制度执行追责机制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三、大力清除“潜规则”
潜规则曾横行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甚至有人大呼:“明规则让老实人吃亏,潜规则让人如鱼得水。”各种各样的潜规则是腐蚀党员和干部、败坏党的风气的沉疴毒瘤。如果对之听之任之,将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潜规则中的“潜”暗含了其具有隐蔽、不易被发觉的特征。在我们党内,它潜伏并寄生在党的自身建设各个环节和方面,要想有效治理党内潜规则,必须打出一套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组合拳。
(一)深入推进党务公开
“党内潜规则运行的环境往往是见不得阳光的阴暗地带,暗中运行是其基本的特点,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①。要整治党内潜规则,就必须对症下药,深入推进党务公开。党务公开的本质是党内权力运行状态与结果的公开,就是将党内重大决策的全过程置于阳光之下,特别是要把党务公开原则贯穿到解决事关党内选人用人、公共事务管理、财务管理、重大决策等问题的全过程,不断提高党内决策透明度,让每一名党员都能正常享受党章党规赋予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电子党务建设,建立健全党务电子信息公开机制,使党内职能部门的职权、办事流程、处理结果、公开监督方式及时上网,降低干群、党群之间因信息渠道阻塞导致误解,避免因信息垄断为潜规则行为铺就温床,让一切妄图通过这一行为牟取个人私利的行为“见光死”。当务之急,要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的精神实质,准确掌握公开的内容范围、主体权限和基本要求,牢牢把握公开工作的正确方向和基本程序,坚持把党务公开工作放到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实践中谋划和推进,把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与党务公开紧密结合,协调有序推进,以公开促政治生态的净化优化。
①刘长发:《制度创新:消除党内潜规则的锐利武器》,《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1月。
(二)科学规范党内权力结构
妄图以最小的成本换来最大的利益,是潜规则得以滋生并盛行的经济学解释。产生潜规则的一大症结就是权力过于集中,少数人在运用权力的时候可以“一手遮天”。“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从事务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①。要想有效治理党内潜规则,必须科学规范党内权力结构。从静态横向维度看,要建立健全党内权力制衡机制,形成党内不同职能权力之间相互制约,“如果党内权力总体上可以分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那这三种权力要维持大体平衡,否则,权力制约就无从谈起。因此,要通过适当分解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使决策职能、执行职能、监督职能由不同部门相对独立行使,形成不同性质的权力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以便最大限度保证权力的有序运行”②。从动态纵向角度看,要建立一套从授权审核到权力运行再到结果评估的全过程监督防控机制,进而保持党内权力运行的总体平衡状态。党内权力的授予是各级党员代表大会,权力的行使和权力行使的结果必须对党代会负责,党代会对行使结果不满意可以罢免相关责任人,而且上级组织不能随意调动或罢免经过选举出来的下级党组织负责人。当横向权力得到适当分解并形成相互制约态势,纵向运行的全过程得到有效防控,企图运用潜规则的成本自然就增加,当这个成本增加到等于或超过运用党内正式制度的临界点时,潜规则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①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卷,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4页。
②任铁缨:《对党内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的简要思考》,《党内建设科学化十论——对策研究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年版,第223页。
(三)坚决维护党内正式制度的至高权威
要想有效治理党内潜规则,就必须增强党内正式制度的威慑力,扩大党内正式制度的生存空间,压缩甚至彻底消解党内潜规则的存在空间。首先就是要维护党章权威。党章是党内根本大法,是维持全党有序运行的基石。我们要通过强化制度教育,大力培养党员敬畏制度,特别是敬畏党章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党章所具有的行为规范、纪律约束、目标导向等功能,真正使以党章为核心的正式制度体系成为抵御潜规则的有力武器。二是要织密制度笼子,堵住制度漏洞,防止小孔漏大风。要鼓励各参与主体积极建言献策,以增强党内正式制度的科学性,提高全体党员的制度认同感,扩大党内正式制度的影响力;不断完善党内制度间的协调配套,实现相关制度之间无缝对接,实现与国家法律无缝对接;提高党内正式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党内正式制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铲除党内潜规则生存的土壤。三是要建立防范潜规则发生的预警机制。“建构防线是基础,对可能产生潜规则的领域,要进行预研预判,靠前防范,拿出有效措施革除隐患,出现苗头及时处理,逐步建立和实施常规化的风险防范体系,从预警到处置全程都有完整的防备措施”①。治理党内潜规则要重心前移,要对易出现潜规则的风险点及时掌控,重点防范,做到早发现、早整治、早见成效。
①彭劲松:《向潜规则叫板》,《求是》,2014年第21期。
(四)自觉抵制潜规则,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
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拒腐蚀、永不沾,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坚决抵制潜规则,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决不能把商品交换那一套搬到党内政治生活和工作中来。要明白“廉洁吃亏一阵子,自律安全一辈子”,千万别抱着侥幸心理贪婪,结果坐牢后悔一辈子。此外,要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使潜规则失去滋生的土壤,就必须从制度上根本解决,那就是法治。要激浊扬清,形成清正严明、弘扬正气的从政环境,让那些潜规则在党内失去土壤,没有立足之地。
第一,既要干事又要干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既要干事又要干净。干净,就是清正廉洁、一尘不染,做到了干净,才能赢得群众认可。干净是立身之本,也是为官的底线。党员干部要敬畏良知,处理好“畏人知”与“畏己知”的关系,消除侥幸心理,自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践行者。
第二,当官就不要想发财。做官有为官之道,经商有经商之道,然而一旦当官的和经商的相互勾结,就会酿成巨大的腐败。因此,要时刻牢记当官发财是两条道,当官就不要想着发财,如果想发财就不要当官。“官”“商”交往要有道,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要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到官商勾结的危害,不要到处乱伸手,否则必定会被抓,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第三,自觉同特权现象作斗争。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没有搞特殊化的权力。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带头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准则,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不准利用权力为自己和他人谋取私利。
第四,自觉远离各种“圈子”。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上下级关系不是封建的依附关系,干部是党的干部,不是某个人的家臣。他警告全党决不能搞封建社会那种“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腐败之道。他特别反感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等,警告党员干部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在这个问题上保持清醒,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