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一)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 52 页例 3,练习十三第 1 至 4 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三位数乘的笔算法则和验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

(1)口算:14×10

230×20

21×300

12×50

180×5

60×70

8×700

25×40

笔算乘法(一) - 图1(2)用竖式计算:423×56 314×35

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计算,订正后针对算式提问:

1570 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表示什么意思?积的末位数要和哪一位对齐?

942 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表示什么意思?积的末位数要和哪一位对齐?

让学生填写课本第 52 页上面 笔算乘法(一) - 图2× 笔算乘法(一) - 图3,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2.新课

  1. 用红粉笔在复习题乘数的百位上写 2,使 314×35 变成例 3:314

×235,突出知识“新”的部分。

提问:三位数乘三位数,应该怎样计算?用乘数百位上的 2 去乘,表示什么意思?乘得的积的末位数应该写在哪一位上?

让学生把课本上例 3 做完。

指名板演。教师巡视,辅导差生。

  1. 明确算理。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确:

①用乘数百位上的 2 去乘被乘数,即 314×200,表示 200 个 314,得62800,积的末位数 8 应该写在百位上。

②这个竖式一共有三个部分积,最后要把这三个部分积加起来。

  1. 把计算 314×235

    的全过程说一遍,使学生对法则有一个基本印象。3.巩固练习

  1. 完成第 52 页“做一做”中的两道题。让学生讲计算过程,共同订正。

  2. 归纳法则。

利用复习题“314×35”和例 3 的“314×235”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①都是先用乘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被乘数;②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③把各个部分积加起来。

不同点:乘数是两位数,就有两层部分积;乘数是三位数,就是三层部分积。

让学生用“先⋯⋯,再⋯⋯,然后⋯⋯。”试着归纳用三位数乘的法则。让学生阅读课本第 53 页上的法则。

  1. 结合算式说明什么是积的因数。然后再介绍验算方法:交换因数位置再乘一遍。

让学生完成书上 53 页中的计算“235×314”。引导学生比较其结果与“314

×235”的结果是否相同。

  1. 巩固练习。

①完成第 53 页上的“做一做”。指名中下生讲计算过程。

提示如果被乘数由三位数变成四位数:325×241→1325×241,乘的方法相同。

②完成练习十三第 2 题。强调用百位上的数乘的对位。

③完成练习十三第 1 题。4.小结法则

5.课外作业:练习十三第 3、4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