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避免网络的陷阱
避免网络电话诈骗
伴随计算机及互联网的普及,网上电话诈骗活动越来越多。青少年要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福州电信部门曾接到几十起上网用户有关国际话费的投诉,反映没有拨打国际长途电话却出现高额话费。
竹歧乡的林先生上网时因好奇浏览了一些非法网站,结果当天产生国际话费1300多元;某公司值班人员晚上为打发时间上网冲浪,结果短短10天产生国际话费5200多元;家住福州道山路的郑先生7岁的小孩暑假在家玩电脑,一周内话费近3000元。
庞大的信息网络里存在各式各样的陷阱。一些常见的“网络陷阱”设置在国外某些成人网站中。当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点击该站点网页时,就有可能点击了这些成人网站中可能含有的自动拨号软件。计算机将自动切断原来的用户本地互联网连接,改以长途电话线路拨号上网,用户沉浸于网上内容,不知不觉中便产生了高昂的国际长途话费。
另外,一些“黑客”埋伏在某些成人网站外,用户一旦登录这些网站,用户的个人信息比如上网账号、密码等就都有可能被这些黑客盗取。
为此,电信部门专家提醒用户:电话拨号上网时,若有国际长途直拨功能应加锁限制,最好经常更换密码,不要浏览色情网站,不要随便下载陌生、不知名的软件,特别是拨号软件,因为这类软件都是自动执行安装,一旦点击下载其内容,电脑会出现二次拨号或者被对方控制在特定时间自动拨号,拨叫号码通过长途电话线路重新拨号到外国网站上,变成通过国际电话上网,用户在浏览网上内容的时候,高额国际长途话费同时产生。
针对一些中小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上网聊天乃至色情网站,已成为网络陷阱的受害者。专家认为,这一方面需要家长们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长掌握一些防范网络陷阱的“妙招”。
比如:安装保护软件,以便“过滤”出黄色、暴力内容;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和地点;教会孩子学会识别网络黄毒和网络陷阱,让孩子接触健康科学的性知识书籍;定期适当检查孩子的上网内容,培养他们健康的爱好和“上网观”等等。
避免网络聊天诈骗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 利用网络聊天进行诈骗的犯罪活动日益猖獗,上网聊天本是现代社会交友联络的好方式,有人却利用网络聊天进行诈骗。青少年要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谨防受骗案。
青少年在网上聊天时,不可轻易相信网友承诺的约见,不要把自己家的网络、银行卡、信用卡账号和密码泄露给别人;不使用网吧的电脑进行网上购物、支付等操作;登录网上银行时,要注意核对网址,留意核对所登陆的网址与协议书中的法定网址是否相符。对来历不明的短信或邮件提高警惕,如接到类似电话、短信或邮件可直接联系发卡银行进行确认。
一、盗取QQ号
通过网络聊天,骗取好友信任或是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好友QQ号码,冒充原号码使用者,对其好友再进行诈骗。
二、种植电脑病毒
通过网络聊天,给好友电脑种植病毒、木马获取好友网上银行相关信息。
三、通过聊天直接诈骗钱财
有些骗子通过网络聊天,伪装贫困,骗取同情,从而骗取钱财。他们往往会把一些情节编造得天花乱坠,同时又悲惨绝伦,让不明真相的上当者心生怜悯,如果我们稍不留神,就会轻信骗子的花言巧语,上了他们的圈套。
2005年5月初,北京一男孩在网上通过QQ聊天,认识外地一女孩,该女网友向其诉说自己的求学的痛苦,并约定到北京会面但苦于无路费,当男孩向父母要了2000元按其指定账号汇出后,女网友随即消失。
2005年7月,绵阳市西南科技大学学生郭某在QQ上聊天时,碰见泸州高中同学在线,二人聊了不久,对方提出借100元钱并告知一银行账号,郭某随即汇出100元。当晚,郭某接到哥哥电话,问为何在网上向他索要500元,郭某感觉事出蹊跷,立即上网查证,发现自己的QQ号码已被盗,同时发现有人利用自己的QQ号向其同学及好友进行诈骗。
避免网络短信诈骗
网络短信诈骗就是诈骗者利用网络群发短信的便利条件进行诈骗活动。网络短信诈骗活动大致有如下形式:
一、伪装成朋友的
“××,我正在外出差,手机马上欠费了,帮我买张充值卡,卡号和密码用短信发给我。”
二、以中奖作为幌子的
“我是××公证处公证员××,恭喜你在××活动中中奖了,奖品是×××,价值×××万元,请你带着本人身份证和750元手续费去××处领奖。”
三、冒充通信运营商的
“你好,移动通信公司现在将对您的手机进行线路检测,请您暂时关闭手机3个小时。”
四、假装银行机构的
“尊敬的××银行客户您好!因日前发生多起资料外泄取款卡遭复制盗领事件,为避免盗领,请立即与某金融相关单位联系××××××某固定电话号码。”
“×××您好!你的储蓄卡于××(多为商场或其他消费场所)刷卡消费×××元成功,此笔消费将从您账上扣除。如有疑问请拨××××××某固定电话号码 某金融相关单位。”
五、有效防范网络短信诈骗
网络、短信等诈骗事件的屡屡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青少年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有关。事实上诈骗团伙的手段并不高明。但由于消费者的粗心大意或是贪小便宜,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青少年的风险防范必须从细节做起,时时警惕。另外,也需要对当前的主要诈骗手段有所了解,知己知彼,方能安全无风险。
在网络空前发达的今天,有部分银行为持卡人提供了银行卡取现以及消费的短信提醒服务,正规的短信内容一般包括发生交易的银行卡卡号或卡号的最后若干位数。以此区分真假短信。
青少年持用家长的信用卡时,应增强安全用卡的意识。详细了解发卡行提供的有关银行卡的使用方法和安全防范要求,保管好银行卡及密码,不对外泄露银行卡信息,更不要轻易将资金转入陌生账户,这些都可以提高安全系数。
对于中奖之类的短信,则不应贪图小便宜而误入圈套。另外,如遭遇诈骗行为,应及时报警,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侦破等工作。毕竟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是全社会的责任。
对于网上购物,首先应确定其可信度,应尽可能选择知名度较高的网站。应注意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商品性能、价格,再购买。网上购物应索取购物凭证或保存交易协议或电子版凭证,收货时更要当场验明“正身”。
避免网络交友诈骗
网友,已成为现在一个非常时尚的概念。网友是人们对那些通过在网络上聊天、探讨问题所结识的朋友的称谓。互联网的出现拓展了人们的交往空间,也因此改变了某些人的交友方式。但是,青少年在网上聊天、交友,最容易受到引诱、教唆、性骚扰,甚至伤害。一项最新调查发现,在使用互联网电子聊天室的青少年中,平均每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被骚扰过。作为未成年人的孩子,网上聊天、交友要慎之又慎,小心坏人在网上教唆孩子学坏,引诱孩子上当。
一、警惕网上色狼
一些骗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长时间地在网上逗留,寻找自己的猎物。他们会充分施展自己的诈骗才能,或者侃侃而谈,或者妙趣横生,直到骗取你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你的生活习惯,你的各种喜好等等。等你消除戒心以后再更进一步地取得你的信任,到时候可能把你的邮箱密码或者是游戏密码甚至是银行账号和密码也骗到手。如果你是一个女同学,那就更加要注意,你在聊天时认识的那个风度翩翩、学识渊博的人,很可能就是一个大骗子。
13岁的丽丽是“小网虫”,假期的第一天,在征得妈妈的同意之后,她开始在网上征友。她给自己起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名字叫“开心果”。 从此,她每天都会收到数十条来自四面八方的回信,其中有个名叫“开心鸟”的网友,丽丽觉得他可不是一般的人物,谈吐不凡,知识面宽广,真让丽丽觉得相见恨晚。
后来,“开心鸟”发出了会晤邀请,丽丽非常苦恼,心想不去,唯恐会失去一位网上密友;如期赴约,又心有余悸。最后,聪明的丽丽想出了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她请爸爸作陪,并将约会地点定在博物馆门口。约会的时间过了10多分种,网友终于出现。令丽丽吃惊的是,自称是17岁的网友,看上去年近40岁,而且一见面,他就邀请丽丽去宾馆坐坐,说是已开好了房间。
因有爸爸在不远处监护着,丽丽也不害怕,大胆地和网友一起去宾馆。随后的事更让丽丽措手不及。网友刚刚落座,就要来抱丽丽亲热,然后还去解丽丽的衣扣,欲行不轨。幸亏爸爸及时听到丽丽的呼救,才制止了悲剧的发生。
二、避免网络情感诈骗
网络情感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网络与受害人谈恋爱、结婚等形式骗取财物。田某在网络聊天时认识一位自称姓杨的女孩,二人一见钟情,恋爱不久女孩就要求结婚,田某也非常愿意。女孩就以回老家办结婚证明为由,向田某要了3000元现金,但一去不返。
三、警惕网上劫匪
还有一些犯罪分子利用网友的外衣图色图财。一天晚上,15岁的中学生赵晴在网上遇到网名为“眼神”的男孩。两人一“见”如故,并在电话里约定在某网吧见面。20分钟后,赵晴在那家网吧见到了“眼神”及另外两个男青年。几人在饭店晚餐后,“眼神”提出先送两位朋友回家,再送赵晴,4人同乘一辆出租车,不一会儿便出了市区。途中赵晴要求下车,遭到拒绝。3名男青年将赵晴拖进一处平房,实施轮奸。随后抢走了她的手机和1500元现金。
网上交友聊天,某种程度上能够释放中小学生在学习中的紧张情绪,或多或少地能丰富中小学生的精神生活,我们不应全盘反对。但是,中小学生务必小心网上陷阱,在网上交友时应做到:不要向网友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地址、电话、学校名称、密码等个人信息;不与网友见面,如非见面不可,也一定要去人多的场所见面,切不可去宾馆、私宅等处见面;对网上求爱者不予理睬;对谈话低俗的网友,不要反驳或者回答,立即离开该聊天室,从此不再理他,也不要再用过去的网名上网。
避免网络广告诈骗
网络广告诈骗就是网络骗子为了自身利益发布的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虚假、违法广告。从现状看,网络广告诈骗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诱饵广告
即施骗者对实际上不能进行交易的商品作出广告,或者设置一些消费者难以满足的、隐性的附加条件。以此引诱受骗者前来购买,并鼓动其购买广告商品之外的商品。据报道,美国为了对付此类网上欺诈活动,其联邦贸易委员会还专门设立了一个网站,将欺诈性网站链接、输入到其数据库中。
二、虚假广告
即广告施骗者利用虚假的事实进行广告,以骗取受动者对其产品或服务的信任,从而成为购买其商品或服务的潜在客户。网络广告的诚信问题同样值得关注。网络广告由于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所需成本也不高,互联网的草根性已然使得每个人发布广告成为可能,加上法律法规上的相对滞后,网络广告管理起来步履维艰。一些网站妄视法律、消费者利益,发布虚假内容广告,甚至从事法律禁止的内容宣传,给网络广告以及互联网的健康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三、滥用名人肖像的广告
名人的广告效应是显著的,而一些网站(尤其是中小型网站)一方面希望扩大自己的影响,以产生丰厚的经济效益,但另一方面又不愿或无力提供足够的资金,于是常常不经名人的同意,擅自对其肖像进行加工处理,制作成网页或Flash图片,以扩大自身的对外宣传。
四、违反行业规定的广告
不同行业对各自的广告要求也不同,例如药品和烟草的广告就有其特殊要求,如果网络经营者未能根据法律对特定行业的特殊规定进行广告活动,则很可能构成违法广告。
网上有很多付费广告,一些个人网站就是靠这些广告收入维生。但是这些广告的点击率通常不高,于是这些网站的站长就把这些广告的链接改成某些吸引人的文字,以E-mail的形式发到你的信箱。你想看看这些链接到底是什么,那么就会被骗去替他点击广告了。
当然,这种损失还不算大,我们也不过是做了一次免费的劳动力,如果我们看了某些广告再继续去购买他们的产品的话,那么这个亏可能就要吃大了。
由于互联网的鲜明特色,使得网络诈骗具有多发性、隐蔽性、强攻击性等特点,网络诈骗一旦发生,网民和社会管理工作者很难防范与应付,这就需要青少年时刻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诈骗广告给自己带来的损害。
避免网络购物诈骗
“网络购物”因其快捷、时尚的特点,已被越来越多人接受,人们只需移动鼠标、打个电话,就能轻轻松松得到自己心仪的产品。但青少年在网上购物应小心诈骗。
一、方便快捷背后陷阱重重
网络购物诈骗行骗人一般采取广泛撒网重点培养的方式行骗;由于互联网的无边界特性,行骗人一般选择异地行骗;网络诈骗分子往往在得手后会毁掉网上证据,另辟一套网上虚拟身份和虚假信息“重操旧业”,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警方侦查工作的难度,也增加了消费者网上购物的风险。
二、网络购物安全防范6大守则
网络购物风险重重,因此青少年在网上购物时一定要识别网络购物中的陷阱,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网络购物的安全防范6大守则是:
1.要对所购买的物品有所了解,包括目前市场的价格。
2.核实网络卖家留下的信息。
3.尽量去大型、知名、有信用制度和安全保障的购物网站购买所需的物品,先货后款,收到货物后当面验货。
4.谨慎对待卖方交付定金的要求。
5.尽量不要使用公用的电脑进行购物、支付等操作,更不要轻易地将自己的网络账号、信用卡账号和密码泄露给陌生人。
6.发现有网站发布不良、违法信息及涉嫌诈骗的及时报案。
避免网络大奖赛诈骗
同手机短信诈骗相似,有些时候你可能会发现邮箱里多了一个陌生的邮件,标题就是恭喜您中了某某促销活动的大奖,再定睛细看,可能还是不小的奖项。可能是你一直想要的新款MP4,要么是一款你心仪已久的笔记本电脑,还有可能是80万巨奖。要求你做的恐怕并不多,手续也不复杂,你只要往指定的账号汇一笔款子就行。
贪得无厌的诈骗者可能会要你汇几万元,小有心计的骗子可能会只要你汇个十元八元的(这样我们会因为钱少而吸引力大就更容易上当)。
总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骗你口袋里的钱;如果我们不注意,轻信骗子的伎俩,那么遭殃的起码就是我们的零花钱了。
刘某就在网上遇到过这样的陷阱。他在某个人主页上看到××征文大赛的通告,征文题目不限、内容自拟,获奖者除了获得很高的奖金外,其作品还会被收入 《××××》,而报名的条件只需你交纳5元的报名费。
刘某交了钱,寄了文章,最后却没了消息。这种小额诈骗最容易得逞,也不会有人追究,这就使骗子大骗其钱。
如果你是一个网上文学爱好者,经常在BBS和某些文学网站上发表文章。也许有一天,你会接到这样一封信。
信上说,他们是某某大奖编纂委员会的,目前正在编纂《中国××获奖网络文学精品选》并将在全国发行,你的某篇大作已经入选该文集,但需汇几百元钱,购买十套书分销。如果你误信其言,最后就会什么也得不到。
避免网络黑客诈骗
黑客本来是一些操作计算机的高手,不过他们骗起来可能会更黑。我们在OICQ聊天的时候很可能会有一些陌生人甚至是熟悉的人发过来文件让你接收,这些陌生的文件里很可能就藏有木马病毒。你千万别小瞧这些计算机病毒,一旦你打开这些文件,你的电脑可能就会变成傀儡。
黑客远隔千里就可以控制你的电脑,木马病毒会把你的电脑的秘密全部传送给黑客,然后你的秘密可能就会毫无保留地被查阅,包括你的OICQ密码,你的游戏账号等等,一旦上当,你自己的电脑就变成了黑客的仓库,这是不是很苦恼?
有些黑客往往在自己的主页上制造种种借口,或以大奖作诱饵,要求访问者留下自己的网上用户名、账号、密码、信用卡密码等个人敏感信息,碰到这种情况,你千万千万要记住:不要一时冲动,将自己的资料和盘托出!不管对方吹得如何天花乱坠,只要做到心明眼亮,对方就只能徒呼奈何。
不过,黑客总是会绞尽脑汁地不断变换作案手法,千方百计地要攻破别人的城池。下面是黑客常用的几种攻击手段。
一、窃取他人信息
在登录一些网页时,网页往往要访问者填写一些密码之类的个人信息后才能进入。一些高明的黑客正是利用了这个过程,精心伪造一个登录页面,抢在真正的登录页面之前出现,待你写下登录信息并且发送后,真正要登录的页面才会出现,而这时你的秘密已经被窃取了。对付此种黑客,最佳的解决之道就是防患于未然,经常查看服务器的运作日志,若发现疑点要及时处理。
二、利用防火墙漏洞
一些黑客利用某些防火墙的漏洞,巧妙地将自己的服务器设置为指向防火墙的路径,而不是受防火墙保护的主机,所以他们可以畅通无阻地接近防火墙,这时黑客已经达到了目的。因为此时他们完全可以利用防火墙作跳板,轻松地长驱直入,直捣主机。如果有这种情况发生,那就得更换防火墙,或者升级原来的防火墙。
三、通过技术分析
一些黑客中的高手凭借自己高超的技术,通过分析DNS( 域名管理系统)而直接获取Web服务器等主机的IP地址,从而为攻击网站彻底扫除了障碍。对付这种黑客,几乎没有更好的办法。
四、通过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其实是一种很脆弱的通讯手段,一方面,它的安全性很差,传送的资料很有可能丢失或者被中途拦截;另一方面,特洛伊木马等黑客程序大都通过电子邮件这个途径进驻用户的机器。
电子邮件恰恰是网络上用得最多的东西,而邮件服务器就成了黑客们攻击的对象。防范这些黑客,可以采用邮件服务器专设专用,不与内部局域网发生关系;开启防火墙的邮件中转功能,让中转站过滤所有出入邮件等等措施。
网络黑客的骗局有很多,骗子的花样可能也会层出不穷,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最主要的就是要保持冷静,保持自己健康的心理,不占便宜,同时不要轻信别人,也不要轻信网络上五花八门的宣传。
避免网络不良信息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广阔的学习空间,成为人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休闲娱乐、互动交往、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但是也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给广大网民带来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
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主要为诈骗、淫秽色情类,另外也涉及赌博、攻击党和政府、宣扬邪教等内容。青少年好奇心强,容易接受一些新观念,但又涉世不深,缺乏必要的辨别能力,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侵袭,走向违法犯罪。根据调查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觉悟,分清是非、对错和美丑。
2.遵守社会公德、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以及《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自觉规范个人网络行为。
3.学习、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增强自身法制观念。
4.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自律能力,抵制不良信息的消极影响。
5.不要登录不良网站,要选择官方的、大型的、内容健康的网站。
6.远离暴力、色情等内容不健康的信息与游戏。
7.为个人电脑安装不良信息过滤软件,将不良信息拒之门外。
8.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培养积极健康的爱好。
9.在网上发现不良信息或收到垃圾邮件可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也可点击网站上设置的虚拟警察,向公安网监部门举报,共同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
2006年7月15日,警方接到报案,三个蒙面歹徒盗走鞋厂仓库48双运动鞋。7月20日晚9时许,一村民驾驶摩托车经过偏僻处时,被三个身着迷彩服、头套布罩帽的蒙面持刀劫匪抢走摩托车及随身携带的手机一部。7月23日凌晨,林某在某学校四楼校舍内遭遇两名蒙面持刀歹徒,被抢走诺基亚手机一部、现金90元和一张银行卡。8月2日凌晨,一群众在家中二楼卧室里遭到三个蒙面持刀歹徒抢劫,戴在脖子上的金项链被抢,手被砍伤……截至2006年9月上旬,警方接二连三地接到此类报案。
警方经过分析发现,近10起案件都是蒙面歹徒所为,都是身着迷彩服,头套布罩帽,手持自制钢刀、木棍、绳子等工具,年龄体态特征及作案手段均有相同点。
经侦破,作案人为当地某高校四名在校大学生。他们几个人嗜网如命,对玩暴力枪杀游戏情有独钟。他们模仿网络游戏里的暴力抢劫,身着迷彩服,头套布罩帽,手持自制钢刀、木棍及绳子等工具,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蒙面盗窃及入室抢劫作案近10起,涉案金额达5万元。
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受到某些不良信息影响,不仅给社会造成了危害,也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我们应坚决抵制并远离网络不良信息。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和保护
青少年不仅要善于合理地使用网络中的有益资源,也要树立起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能力。对网络中的各种潜在威胁、伤害、陷阱保持警觉,当遇到各种威胁时能成功处理或避开,以免遭受伤害和损失。
警惕不良信息
网络中出现的暴力、恐怖、色情、迷信、邪教、反动信息,既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不利,也会扭曲青少年的正确思想。青少年在网络中应该明辨是非,分清善恶。
不主动浏览含有此类信息的网页。如果无意中接触到这些信息,应该及时关闭相关网页,并不再到类似网站浏览。如果因为浏览这些信息,情绪受到影响,应该将情况告知父母或老师,通过他们的帮助来调整自己的心情。
学会使用保护软件来预防一些不良信息网站的侵害。
在个人邮箱、博客等网络空间及时删除不良信息。
对网络中诸如人肉搜索、传播流言、编制传播病毒等不良行为也应该高度注意。这些行为不仅会给他人造成影响和伤害,而且可能违反法律。
慎重结交网友
网络交友有它的危险性。因为网络的匿名交往,使得交往的双方都有很强的隐蔽性,有时双方提供的信息真假难辨,使得双方很难真实地了解对方。如果交往的一方别有用心,另一方还会收到各种不良信息,甚至上当受骗。
建议在与网友进行网络交往时,保持必要的警惕。不要轻易相信网友提供的资料,要小心求证。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应尽量避免与比自己年长的陌生成年网友见面。
不随便与陌生网友见面,如果要见面,应选择和自己长期网上交流的网友,且对网友的实际情况有准确了解。
未成年人如果与网友见面,应有他人陪同,并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比如选择在白天,在人多的公共场所见面。
不孤身去异地见网友。
在受到网友的骚扰、威胁、恐吓时,及时与其断交,可以向父母、老师、朋友寻求帮助。
注意保护个人信息
在网络中泄漏个人隐私可能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因此,对于不愿公开的秘密要妥善管理,即使有密码保护,也不应将个人的私密信息放在网络空间,不在网上随意泄露自己、亲人、朋友的信息。
如果自己的私密信息,或者自己不愿传播的内容被偷窃在网络上传播,对自己造成了伤害,应该及时寻求父母、朋友、老师的帮助,如有必要,可以报警。
在网吧或者公共场合使用网络时,及时删除登录个人账号的密码。
掌握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配置防火墙,定期升级病毒防治产品。
特别提示,网络属于公共空间,在网上发布的信息即使有密码保护也可能让别人看到,信息一旦上传到网络,有可能广泛传播,并且可能难以彻底删除。
单元练习
一、填空题
1.中小学生持用家长的信用卡时,应增强()的意识。
2.对于网上购物,首先应确定其(),应尽可能选择知名度较高的网站。
3.()的出现拓展了人们的交往空间,也因此改变了某些人的交友方式。
4.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和广阔的(),成为人们()、()、()、()、()的重要平台。
二、问答题
1.网络短信诈骗有哪些方式?
2.网络广告诈骗有哪些方式?
3.如何避免网络黑客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