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课题

随着开放改革的深入发展,市场观念、商品意识通过各种渠道渗入到广东的学校,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在深圳特区,家长们关注股票,谈论股票, 大一点的同学也注视着股票行情,哪种股看涨,哪种股看落,他们都分析着谈论着,有时学生还会向老师建议:那种股票看涨啦,快买入啦!有的同学在出售自己绘的画,有的同学把玩过的玩具拿到“跳蚤市场”去卖。在外国, 人们将家里不用的东西拿到市场去卖,被称为“跳蚤市场”。这里的学生也学着这种交易,讨价还价。有些同学从外地买来一些学习用品,如文具盒之类,带到学校提价出售,虽说利润不大,但总有个赚钱的思想。有的人向来自己家玩电脑的同学收一些钱,借钱给同学也要收利息。

怎样看待这些现象?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应该批判,做人应该讲道德、讲奉献、讲爱心、讲助人为乐,不能在学生中提倡拜金主义或一切向钱看。另一些人则认为,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学生也应该有点经济头脑;赚钱思想和讲道德并不矛盾,做生意也要讲商业道德,赚了钱还可以办慈善事业,搞赞助,搞捐献,许多有钱的华侨和港澳同胞不是也很爱国吗?

少先队也很注意这类问题,比如开展“什么是幸福”的主题队会,分甲乙两方开展辩论。一方提出“有钱就是幸福”,另一方反驳:“金钱只能买到物质,但买不到幸福。”对方虽然口中不说,但并未完全折服,“难道无钱就是幸福?”

精神、物质、道德、金钱,许许多多的问题搅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 给人们的思想深处带来了新的冲击,无疑也对传统的道德教育带来新的课题。怎样解决这些新的课题?一时还说不清道不明,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有些人对这种种现象埋怨多一些,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绪。究竟是使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方法适应社会的变化,还是要社会的变化去适应传统的教育?看来学校和少先队教育都要研究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