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银行行长的故事
章文焙1996 年 12 月 13 日,在中央电视台的《正大综艺》节目中,有位女孩子
和节目主持人赵忠祥伯伯的一段对话,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赵:“听说中国建设银行的行长接见你时,说欢迎你将来去接他的班?” 女孩:“是的。”
赵:“那么,你长大想当银行家吗?” 女孩:“想。”
赵:“到时我退休了,可以到你的银行找个事做吗?” 女孩:“行,你当我的助理。”
在场的人都笑了,大家用掌声表达了对这位小女孩的赞许。
这个小女孩叫周菲,是南京市丹凤街小学六年级学生,南京市小银行理事会理事长,去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
周菲不仅品行优秀,成绩拔尖,而且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和交往能力,其待人接物、办事之老练,常常使成年人叹服不已。
就拿那次组织同学上街,为南京高架桥筹集资金的宣传活动来说吧。南京要建造高架桥,资金有困难,周菲知道后,召集小银行理事会的理事们开会,决定一方面发动同学们积极储蓄支援,另一方面走上街头宣传,呼吁广大市民集资。周菲把各项准备工作安排好以后,发现有些问题自己没有能力解决,就拨通了市建设银行行长的电话,说:“行长,我知道您很忙,可是我有个事要向您汇报,只好来打搅您。”
听了这个才 10 来岁的孩子有礼貌而又不失老练的开场白,行长不禁笑了,问道:“你有什么事吗?”
“我们打算到鼓楼广场搞宣传,可是我们缺一个美工布置宣传场地,还有,天气太热,同学们也需要一点汽水,想请您支援一下。”行长二话没说, 答应了。结果,那次宣传活动搞得很成功。
还有一次,妈妈让她去买鸡。她先向邻居大妈打听了鸡的行情后,就胸有成竹地去了。农贸市场鸡真多,她观察了一会,就走到一个鸡贩跟前问道: “你这鸡多少钱一斤?”
鸡贩打量了她一眼,见是个孩子,就说:“4 元 5 角。”“我刚才打听过了,3 元 8 角一斤,你别欺负小孩。”
鸡贩子看了周菲一眼,无奈地说:“就 3 元 8 角吧。”说着就秤了一只
2 斤多重的鸡递给周菲。
周菲摇摇头:“我不要这只,3 斤以上的才 3 元 8 角一斤呢,我要只 3 斤左右的。”
鸡贩子不耐烦了:“这小孩怎么这么啰嗦,不卖给你了,到别处去买吧!”周菲毫不相让:“你卖给别人都是 3 斤以上才 3 元 8 角一斤,为什么卖
给我就不一样?我就要买你的鸡。”
鸡贩子见周菲没给唬住,只好挑了一只大点的,他一边秤一边问道:“你为什么非要买我的鸡不可呢?”周菲指指他的额头说:“你那儿有个疤,好认。如果你缺斤少两,我可以让妈妈来找你。”
周围的人听见都笑了,说:“这个女孩真精明。”
说起来,周菲当选为全国“十佳少年”,也得益于她的口才和交往能力呢!去年夏天,全国少工委在石家庄西柏坡搞了一个夏令营,参加者都是各省推荐的“十佳少年”候选人,那可都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尖子生,竞赛很激烈。全国少工委邀请的评委们和孩子们天天在一块活动,分别交谈,进行考察。所有的评委都对周菲的口才和交往能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为她的这些优点正是现代少年应该具备的素质。于是,周菲在二十几个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一个才十一二岁的孩子,办起事来怎么会如此老练和成熟呢?带着这个
问题,我采访了周菲的母亲———个精干的政工干部。
周菲的母亲听了我的提问后,沉思了一会,说:“这也许和我们这个特殊家庭环境有关吧!”
“哦,怎么特殊法?”我很有兴趣地追问。 “周菲的父亲是部队干部,长年在外地。我的父亲已去世,母亲常年卧
病在床。我工作忙,又要照顾母亲,根本无法像别的父母那样娇惯孩子。比如帮外婆拿药片啦,递毛巾啦等等。3 岁时,就让她倒痰盂了。3 岁的小周菲端着痰盂,歪歪倒倒地走着,有时难免会将尿洒出来,泼得鞋子袜子湿淋淋。我见了,也心痛也难过,但还是狠狠心,告诉她应该注意什么,下次还是让她倒。再大一些到邻居家借盒火柴,到小店买块肥皂等等的事,也让她干了。上小学,开学第一天报到、交费,也是她一个人去的。等到周菲学会了加减乘除的运算,我又让她负责交电费,记帐,到农贸市场买菜,还教她学烧饭菜⋯⋯”
周菲的母亲滔滔不绝地向我讲述着。我渐渐明白了,周菲母亲所说的“特殊环境”,就特殊在她不像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那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她(他)当“小太阳”围着转;特殊在她从小就要干一些一般父母不放心或舍不得让孩子干的事;特殊在在她还不清楚钱为何物时,就参与了一些经济活动。这些特殊经历,不仅培养了周菲吃苦耐劳、体贴他人的优秀品质, 还因为经常和外人打交道,培养了她的交往能力和办事能力。
小读者,我知道你们对自己的未来都怀着美好的理想,都有一番雄心壮志。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你们正在努力学习,积累知识。那么,除了努力学习书本知识外,还应怎样锻炼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呢?读了周菲的故事后,你们是否会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