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壁合围”的破产

1941 年,山东日军第 12 军将“肃正”地区的重点转向津浦路以东、胶济路以南山区的我抗日根据地。9 月中旬至 10 月上旬,日军首先对我沂蒙山区周围的泰山区和郯城、码头区进行了大“扫荡”,并积极策划于 11 月初开始对鲁中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企图一举消灭我山东地区的中共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八路军主力部队,摧毁我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为此,敌人出动了第 12 军的第 17、第 21、第 32 师团和独立混成第 5、第 6、第 7、第 10 旅团等主力部队,还加强了第 36 师团,独立混成第 3、第 4、第9 旅团各一部,总兵力达 5 万余人,开始了自抗日战争以来,日军对我山东

敌后抗日根据地规模最大的一次“扫荡”。从 10 月底开始,日军就开始了向沂蒙山周围地区的集结。对我沂蒙山区构成合围态势,大有重兵压境,不达目的势不罢休的气势。

面对气势汹汹、狡猾凶残的敌人,我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对我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处境十分关注,为了巩固我山东抗日根据地,加强山东地区的军政领导和统一作战指挥,粉碎敌人的“扫荡”,9 月 13 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发出指示,把山东纵队和 115 师的军政委员会合组为山东军政委员会,罗

荣桓任书记,山东纵队归 115 师首长统一指挥。紧接着,10 月 7 日,新组建的山东军政委员会根据日军对鲁中“扫荡”的动向发出了紧急指示,指出敌有集中更优势兵力,以沂蒙山为中心,对山东进行长期“扫荡”的可能,要求全区党政军民紧急动员起来,开展全面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采取内外线相结合进行反“扫荡”作战。要求立即划定各部队作战地域,所有党政军机关有计划地分散,主力部队要灵活地袭击敌之侧翼和后方交通线与据点。

11 月 2 日,日军开始了向我沂蒙山区的重兵压缩与封锁。

11 月 4 日拂晓,北面日军 400 余人趁夜色轻装疾进,直插我山东纵队指挥机关驻地马牧池村,企图偷袭、打掉我指挥机关,幸被我军发现。战斗一打响,山东纵队指挥机关遂迅速分散向东转移,至沂水西北的南墙峪村,又遭日军的合围,被迫展开激战。最后,终于又转移到新泰西南的石莱一带, 跳出了日军的合围。

11 月 5 日拂晓,日军第 12 军的各个主力部队开始了从四面向我沂蒙山区“铁壁合围”的总攻击。

首先,日军以 2 万之精锐兵力,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兵分 11 路向我

中共山东分局、第 115 师师部等领导机关所在地进行大合围,企图一举打掉我指挥机关,再逐个消灭我其它部队。在敌重兵由北向南进攻的同时,狡猾、阴险的敌人,还根据以往“扫荡”时八路军多向滨海地区转移的规律,在沂河沿岸的河阳、葛沟一带预伏了重兵,布成了口袋,企图诱使八路军向东转移时予以围歼;敌人在西面的津浦路上,构筑了大量碉堡、炮楼,加强了戒备,防止八路军西撤。敌人自以为这样布阵,天衣无缝,八路军就是插翅也

断难飞出这严密的“铁壁合围”圈了。

面对日军大兵压境和所设下的“铁筒包围阵”,我军最首要的问题就是要避敌锋芒,跳出敌人的包围圈。那么,怎么突围?向什么方向突围呢?我八路军第 115 师首长面对这复杂、险恶的环境,沉着冷静地分析敌情,果断决定部队向西南方向突围,转移到日军兵力相对薄弱的费县东北地区。决心一下,立即行动。5 日黄昏,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 115 师等领导机关 5000

余人,在仅有 1 个营兵力的掩护下开始突围。经过一夜急行军,于 6 日拂晓, 顺利地从留田西南铁山子附近东西不过 1.5 公里的间隙中,迅速隐蔽地通过第一道封锁线;紧接着,又在一个 2.5 公里的间隙中,一鼓作气,隐蔽地通过了第二道封锁线,安全地到达蒙山南端的护山庄地区,跳出了日军的合围圈。

日军合围我领导机关扑空,恼羞成怒。即以一部兵力在根据地内建立临时据点,对根据地实行严密的分割和封锁,其主力则继续寻找我八路军主力决战。11 月 8、9 两日,日军突然对我芦山进行合击,我鲁中军区司令部遭到了袭击,战斗中,军区司令员刘海涛不幸牺牲。

从 12 日开始,进入鲁中沂蒙山抗日根据地的日军转入了分区“清剿”。

敌人将我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分成了 4 个“清剿”区:一是以南墙峪为中心的北蒙山区;一是以孙祖为中心的南蒙山区;一是以铜井、界湖为中心的东蒙山区和以朱满为中心的西蒙山区。日军穷凶极恶,禽兽不如。他们每“清剿” 一地,即挨户搜查根据地的党政干部、失散人员及伤病员,对根据地实行残酷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许多村庄被洗劫一空,夷为平地, 对我百姓更是任意杀戳、凌辱。犯下了滔滔的罪行。“清剿”期间,日军还赶修了临时的公路网,严密分割封锁我根据地,以限制我八路军主力机动。为长期侵占沂蒙山区作准备。

为粉碎日军的“清剿”,保卫根据地,我军一路约 2 个旅的兵力在外线滨海区积极行动,破袭敌公路、铁路和据点,在敌背后不断打击、牵制敌人。中共山东分局和 115 师师部又果断地率山东纵队第 2 旅、蒙山支队、抗大第

1 分校各一部又重回沂蒙基本区,在当地游击队和民兵组织及人民群众的支援、配合下,打击日军的“清剿”“搜剿”分队,镇压汉奸,在内线坚持斗争。11 月 14 日,日军发觉我领导机关又回到了沂蒙山,便又急忙集中 7000

余兵力,反复合击蒙山西部地区。我山东分局和 115 师领导机关转移进至东西蒙山之间的大谷台。不久,即被日军飞机侦察发现,随即调集重兵对大谷台地区进行合击。我领导机关迅速继续转移,东越临蒙公路,进入沂蒙区的北村,指挥内线部队继续以伏击、袭击、阻击等方式打击分散“清剿”之敌。同时,抽调大批干部分赴各地,领导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然而,斗争是残酷的,环境是险恶的,11 月 30 日,中共山东分局和 115 师领导机关在转移途中,于南大青山地区,突然遭到日军的合击,受到很大损失。山东省战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陈明、第 115 师敌工部副部长王立人、国际友人德国记者希泊等人不幸牺牲。12 月 4 日,115 师直属从及蒙山大队又在瓦城子一带再次遭到日军合击。我山东分局和 115 师领导机关为了保障安全和不间断指挥,再次转向外线,进入天宝山区。内线部队由山东纵队统一指挥。

12 月上旬,日军第 12 军除留少数部队建立据点,扶植伪军,巩固占领区外,又以部分兵力对我天宝山和滨海区进行“扫荡”。在我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不断打击之下,日军的凶猛势头被遏制住了,在根据地,他们坐卧

不宁,处处挨打。我广泛游击战的开展使敌人不断损兵折将。12 月 23 日, 日军主力被迫分路撤退,我军乘机反击,收复村镇。至 28 日,又基本恢复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反“扫荡”作战结束。

在将近 2 个月的反“扫荡”中,八路军共作战 150 余次,歼敌 2000 余人, 打破了日军的“铁壁合围”,保存了有生力量,坚持了沂蒙山区的抗日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