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攻克原子能世界

1949年,新中国从战争的废墟中站起来,开始了艰难的社会主义建设。面对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与封锁,摆在新中国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加强军事实力,制造原子弹,与拥有核武器的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抗衡,保卫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

这一关系到新中国国力的重大任务落到了刚刚从美国回国的爱国青年科学家邓稼先的身上。

尽管邓稼先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并在美国攻读原子核物理,有关原子核科学的全部知识和最新信息已经消融在他的脑子里,但在原子核科学毫无基础的新中国面前,制造原子弹,无疑是一项艰苦与漫长的事业。邓稼先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吓倒。他花了半年时间从中国著名学府挑选了28名出类拔萃的大学毕业生。

邓稼先和他们一起进入了向原子弹理论方程攻击的阵地。为了验证一个数字,他们摇起那台应该是历史博物馆陈列品的手摇计算机,每秒钟只能运算10次。青年人等不急,干脆拨弄算盘,一次、二次,一共进行了9次计算,而每次验证要日夜连轴地拨弄算珠一个月!

一个关系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败的神秘数字终于出现在邓稼先眼前。这个数字凝结了邓稼先和他的战友二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心血与汗水,同时也宣告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历史性时间;1964年10月16日15时。

原子弹爆炸成功后,邓稼先又转向了氢弹研制。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地爆炸。

核武器的研究,是一个隐姓埋名、辛勤耕耘、不计名利的事业,但邓稼先心中有的只是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幸福。当他同期的同学早已斐声海内外时,他仍然是一个身份处于绝密状态的科学家。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这一无名的英雄、巨匠,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耗尽了最后一丝精力。这一天,他的光辉名字和他那充满神秘色彩的故事才向全世界宣布。

“两弹”元勋邓稼先,他的名字永垂中华民族史册,永远激励中国人民求索攻坚、永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