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布莱希特流亡瑞典期间,结识了瑞典女演员南玛·维夫施特兰特,她是

《卡拉尔大娘的枪》的瑞典译本的译者,又是该剧在瑞典演出时的主演人。一天,她为布莱希特朗读芬兰诗人鲁内贝格的作品,其中有一个随军女商贩的故事唤起了布莱希特的写作灵感,他要写一个剧本让维夫施特兰特主演, 这就是日后被有些评论家喻为布莱希特最佳作品的《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产生的直接原因。为了能让不懂瑞典语的韦格尔能同台演出,布莱希特将大胆妈妈的女儿卡特琳写成哑女。“大胆妈妈”从德国十七世纪小说家格里美豪森的长篇流浪汉小说《痴儿历险记》中得到根大启发,并直接取材于他的另一部作品《女骗子和流浪者大胆妈妈》。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共有十二场,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那时,希特勒正在横行霸道,叫嚣战争,而作为德国“普通劳动人民喉舌” 的布莱希特在这个时期创作了这个剧本,其目的是借历史故事深刻地暴露现代战争的残酷性,揭发战争贩子的本质,从而唤起人民起来反对战争,争取和平。

故事发生在十七世纪欧洲三十年战争时期①。

一个浑名“大胆妈妈”的随军女商贩安娜·费尔琳,哪里有战争她就往哪里奔,自称“已走遍全世界”。她先后死了好几个不同国籍的丈夫,生有二男一女,女儿幼时被一个士兵往嘴里塞进了东西,变成哑巴。

一六二四年春,瑞典军队准备进攻波兰,在达拉尔纳地方征募士兵。城市附近的大道上,一个上士和一个招募员迎着寒风站在那里。他们愁容满面, 因为谁都不肯当兵,招募员怎么也完不成将军交给他的募集四排人的任务。上士说:“可以看得出,这里已好久没有战争了。”依他看,“和平”只会造成懒散,唯有“战争”才能建立起秩序来。人类在和平的日子里繁殖得太快,浪费人力和牲口好像不算一回事似的,只有在发生战争的地方,才会有有条有理的表册和名录,也只有在战争里,才会有大捆大捆的靴子和整袋整袋的粮食,人和牲口才能查点得清清楚楚。但是,他们为什么招不到兵士呢? 上士自我安慰说,像一切的好事情一样,发动战争在开头总是难的,但是真要发动起来,那就停不下来了,大家反而会害怕“和平”,就像赌钱的人害怕一场赌博收摊一样,因为一旦停下来,大家就得算一算到底输了多少。可是在开头的时候,因为还不习惯“战争”,他们就不免有点害怕战争。

正在上士大谈战争的时候,人们听到口琴的吹奏声。一辆篷车由两个小伙子拉着,往这边走来。车上坐着大胆妈妈和她的哑巴女儿卡特琳。募兵的军人知道机不可失。大胆妈妈吆喝着推销面包和皮靴等东西。上士在检查证件的时候和大胆妈妈为了她的儿女的姓名和出身问题纠缠不清。也难怪,大胆妈妈一家四口,一人一个姓;三个孩子,国籍各异,甚至连小儿子的真正父亲是谁也说不清楚。

募兵的军人看中了大胆妈妈的大儿子哀里夫,但她死活不愿让儿子当兵。上士带着嘲讽的口气开导她说:“不是你自己也承认过,你是从战争里讨生活的吗?要不然你靠什么活下去?没有兵士,又怎么打得起仗来?⋯⋯

① 三十年战争(1618—164s),名为一场新旧教之间的宗教战争,实际上是德皇与诸侯以及欧洲列强(法、英、瑞典等国)在德国领土上进行的一场争权夺利的战争。

你让你的儿女靠着战争长肥,你对战争却不付一点利息。你以为战争会自己打起来的,对吗?别人管你叫‘大胆妈妈’,嘿!‘大胆妈妈’倒怕战争,怕这个给你饭吃的战争?”这番话语没能说服大胆妈妈,却激怒了哀里夫,他表示愿意当兵。妈妈气得骂他为“芬兰魔鬼”。招募员装作和大胆妈妈逗趣,趁她和上士做生意之际,以金钱和女人为诱饵,把哀里夫悄悄拐走了。两年以后,大胆妈妈的篷车由兄妹俩拉着跟随瑞典军队,来到波兰一个

要塞前。将军帐篷边的厨房前,厨师正在和大胆妈妈争辩着,她想出卖一只阉鸡。她知道,瑞典人虽是围攻者,但是目前给养不足,特别是将军贪吃, 所以抬高了鸡价。大胆妈妈真不愧是个做生意的能手,她甚至吹嘘自己的阉鸡曾是一只多才多艺的家禽。正在他俩讨价还价的时候,将军、随军牧师以及哀里夫走进帐篷。哀里夫为了向上爬,干掉了四个农民,掳获了二十头耕牛,受到了将军的赏识,说他“像个年轻的凯撒”。将军要犒劳这位虔诚的战士,请他一起吃饭。大胆妈妈听到帐篷里传来大儿子哀里夫的声音,接着又响起了将军要厨师烧肉的命令,便抓住了这个好机会,再一次抬高鸡价, 顺利地卖了出去。大胆妈妈帮厨师拔着鸡毛,窃听着帐篷内将军和儿子的谈话。哀里夫得意地给将军述说着他的“出色的事迹”,挥着军刀手舞足蹈, 唱起了《女人和士兵之歌》,这熟悉的歌声唤起了大胆妈妈的共鸣,她用勺子敲着罐子接着儿子的歌声唱了下去。母子重逢,是悲还是喜?瞧,一见面, 大胆妈妈就打了儿子一记耳光,哀里夫茫然不知所以。原来,母亲曾叮嘱他当心自己,不要到处逞能。照大胆妈妈的意思,当四个农民向儿子进攻的时候,他应该举手投降。

小儿子施伐兹卡斯当上了芬兰第二联队的出纳员,大胆妈妈以为这样就可以不上前线了。她对自己的营生颇为得意,认为“在战争里,有点儿远见, 小心点儿,就可以做好买卖”。所以,即使“所有的国家都拖入了战争,打上四五年也不算什么了不起”。就这样,大胆妈妈拉着篷车又过了三年。

羽菲特·波蒂爱是个随军妓女,外面都传说她害着花柳病。尽管她尽力辟谣,还是被人视作“一块烂肉”,为此她灰心丧气。她只得哀怨命运。正当她在大胆妈妈面前诅咒爱情的时候,大胆妈妈警告她别连累了自己纯洁的女儿卡特琳。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女孩子要“特别当心”。兵士们长期吃不到东西,一旦吃饱了就要作践女人。幸亏她的女儿其貌不扬,又是个哑巴, 这真是“上帝的恩赐”。

说话间,走来了随军牧师和厨师。厨师说是想来呼吸一点新鲜空气,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想来见大胆妈妈,他被迷住了。随军牧师则是为哀里夫带口信而来;不过,他的真实来意人们也许可以从他嘴里不时吐出的“诱惑”,“迷人”等字眼里略知一二。

眼下,这些人正在大谈政治。随军牧师不忘天职,宣扬这是“一种特殊的有关信仰的战争,可不是普普通通的战争,所以这次战争也是上帝所喜爱的”。突然传来的枪炮声和击鼓声打断了他们的谈话,天主教的军队来了。大胆妈妈他们和一部分芬兰军队一起被俘,虽然她的女儿和篷车被救了出来,可是她的小儿子施伐兹卡斯提着他保管的联队的钱箱东躲西藏,最后把它藏在篷车里,使得大胆妈妈寝食不安,她知道这会给全家带来灭顶之灾。施伐兹卡斯是个忠于职守的人,钱箱弄得他寝食不安,他老是想着如何

把它转移到保险的地方去,最后决定把它放在沿河边的老鼠洞里。他不知道有敌探子跟踪,哑巴妹妹竭力想使他注意到有危险,但他毫不理会,结果被

一个跟在他背后的上士看见。他以为施伐兹卡斯把钱箱藏在河边了,其实施伐兹卡斯在慌乱中把它扔进河里了,他因此犯了死罪。事情与儿子的性命攸关,大胆妈妈想用金钱同上士周旋,她恳求随军妓女波蒂爱向她的情夫—— 一个老上校求情,并愿意把她的篷车作价二百块金币变卖赔偿,以赎回施伐兹卡斯。大胆妈妈要放弃用了十七年的篷车实在于心不忍,因为她一家人靠着它生活。她用很多时间谈卖价,拍板以后又一转念,想从二百块金币中留下一些给女儿作陪嫁,这一犹豫又耽误了时间。只听远处一阵鼓响,宣告她的儿子已被处决。车保住了,儿子却吃了十一颗子弹。

大胆妈妈跑到一个军营的帐篷前,嚷着“要伸冤”。因为她心里想:“如果我含冤不伸,别人还以为我做了亏心事了呢!”可是军官又不在,一个年轻士兵为了酬劳问题大发雷霆。于是大胆妈妈开导他要识时务,教他逆来顺受,向士兵唱起了《大投降之歌》,歌的末尾是:“由上帝摆布吧,倒不如任其自然!”军官来了,文书要大胆妈妈伸冤,她却说:“我已经改变主意了,我不伸冤了。”

又过了两年,大胆妈妈的篷车随着不断蔓延的战火,走遍了德国,又到了波兰、意大利等地,然后又回到了德国。一天,他们经过一个刚被扫射过的村子,随军牧师背来一个受伤的农妇,她需要一块亚麻布包扎伤口。陷入极度激动之中的卡特琳要母亲把亚麻布拿出来,大胆妈妈死活不肯;卡特琳从废墟里又抱来一个哭叫着的婴孩,大胆妈妈也怕连累自己。好心的卡特琳不顾母亲的反对,摇着孩子,哼起了摇篮曲。

哈布斯堡王朝的将领梯利在玛格德堡打了胜仗,但不久得病死去。人们因此谈论着和平有可能来临。大胆妈妈却希望战争“再继续一会儿”,“这样,我们也可以多赚一点儿钱”。随军牧帅也慨叹自己在和平中将无用武之地,希望战争“可以长命百岁地活下去”。他向大胆妈妈求婚,遭到她的拒绝。她只想和孩子们一起拉着车子把生意做好。

一次卡特琳在进货回来的路上挨了骑兵的打,本来就丑的脸上又添了一道伤痕。大胆妈妈却不在乎女儿被破相。照她的逻辑,那些专门讨男人喜欢的女人命最苦。她们一生被男人玩弄,漂亮的面孔最后变得连狼见了都感到害怕。她安慰女儿说:“那些长得笔直挺秀的树木,它们常常会被砍去当屋梁用,那些长得曲曲扭扭的树反而可以安安稳稳地欢度年华。所以留了个伤疤还真是福气呢。”

一六三二年,瑞典国王战死,实现了短暂的和平。大胆妈妈刚进了一批货,和平使她的营业受到破产的威胁。她说:“和平打断了我的脖子。”但又认为:“纵使我破产了,我还是高兴和平的。至少我也算带着两个孩子从这次战争中活过来了。现在我又可以见到我的哀里夫了。”可是,哀里夫重又出现的时候,已经成了戴上手铐的罪犯,后面跟着带长矛的兵士。哀里夫把和平时期当作战乱年月,抢劫了一家农民,还杀了农妇。现在他是来和母亲诀别的,可悲的是大胆妈妈进城做生意去了。等她回来的时候,厨师按照哀里夫的意思告诉她说:“哀里夫来过了。只是他马上又走了。还是老样子。”大胆妈妈从城里也带来了“喜讯:“和平又完啦!”

大规模的宗教战争已经延续了十六年之久。德国损失了一半以上的居民。可怕的瘟疫吞食着那些在厮杀中得以幸免的生命。流过血的地区饿殍遍野。被烧毁的城市里遍地是狼群。一六三四年的冬天来得很早,而且十分寒冷。大胆妈妈的生意不好,以至只能行乞。“我就像是屠夫养着的狗,给顾

客拉肉,可自己得不到一根骨头。我已经没有东西可卖了,别人反正也没有钱来买了。”

厨师接到一封从乌特勒希特寄来的信:母亲因患霍乱死亡,家里的一爿客店归他所有。厨师说服了大胆妈妈跟他到乌特勒希特去过日子,但他借口客店太小,不同意把卡特琳带去。大胆妈妈可怜女儿,更“为了这辆车子”, 放弃了跟厨师远走的打算,决心继续依靠战争为生,于是和厨师分手了。

一六三五年整整一年,大胆妈妈和她的女儿拉着那辆篷车,跟着越来越不成样子的军队在德国中部流动。

一六三六年一月,皇家军队威胁着新教城市哈勒。一天,大胆妈妈进城办货去了,因为许多人要逃跑,廉价出卖东西。夜晚皇家军队要偷袭蛤勒城。一小股兵痞抢劫一户农民,还要农民带路,遭到拒绝,他们便以杀死牲口相要挟。眼看全城就要遭殃,农妇为无辜的市民向天父的祈祷,特别是“保佑孩子”的声音打动了哑巴卡特琳。她悄悄地爬上马厩的房顶,不顾危险使劲敲鼓给城里人报警。虽然再三警告她危险,她仍击鼓不止。准尉下令开枪, 她中弹倒下,但鼓声已被城里人听到,城里发出的第一枚大炮声,代替了最后一声鼓响。卡特琳达到了目的。

大胆妈妈用一块遮布盖上了女儿的尸体,托农民把她掩埋了。眼下,大胆妈妈孤苦伶仃一个人,拉着破车,拖着牛步,继续披星戴月地随军做她的生意。另外,她还希望见到自已的儿子衷里夫。全剧到此结束。

无疑,布莱希特的叙事剧《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是一部罕见的著名剧作。它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可悲的图景,尤其是主人公的形象和遭遇。作品的副标题是:三十年战争的一段编年史。作为“编年史”,作品所写的人物和事件理应在编年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如莎士比亚剧中的“亨利四世”。但是,《大胆妈妈》所展现的却是些名不见经传的“庶民”、“小人物”,他们完全以另外一种眼光看待历史。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凄惨、辛酸的遭遇可以拿来重新评价三十年“伟大”的宗教战争。编年史中说,它是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历史性较量,布莱希特则从小人物的立场出发,揭示出这次战争是“上头”和“下面”之争。

“大胆妈妈”这一外号很能说明生存斗争的残酷性。大胆妈妈在戏里说: “穷人的胆子不得不大——为什么?因为除了胆量,他什么都丢光了。早上起床,过不了日子,他需要胆量;耕一块地,特别是在兵荒马乱的时候,需要胆量,他们生孩子,需要胆量,因为孩子们生下来没有前途,人是刽子手, 穷凶极恶,互相残杀,他们彼此看一眼就需要天大的胆量;还要容忍国王和教皇,这更需要一种可怕的胆量,因为这种容忍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大胆妈妈是特定时代、特定社会中的产物,她的思想错综复杂,充满矛盾,完全受她同时代人的愚昧狂热的社会心理所支配。她的复杂性在什么地方呢?剧作者说得很明白:“大胆妈妈和她周围的人一样,和她的朋友,她的顾客一样,都看出了战争的纯粹牟利性质,而吸引着她的恰恰正是这个性质。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战争信徒。”她之所以相信战争,是因为战争为她的生活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此,她长年累月地在炮火硝烟中奔波;一旦战争偶尔停止,她反而惊慌失措,于是“和平爆发了”这一妙语竟脱口而出。

在你争我夺,互相残杀的社会里,战争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战争。引用剧作者自己的话说,这个戏的主题是:“战争,这是个做买卖的另一形式;

它扼杀了人类的道德。”要做好买卖,又必须全力以赴。大胆妈妈的生活目的,无非是和孩子们一起“带着车子把生意做好”。即便在随军牧师向她求爱的时候,她“也无心想自己私人的事情”。在那样的艰难世态中只有豁出一切才能生存,“大胆妈妈”的名字便由此而来。但是战争,正如剧作者所指出,是个“大买卖,它不是小人物所能干的”。而搜罗在这个戏里的恰恰正是几个小人物,除了大胆妈妈之外,主要的还有:二子——大儿子、二儿子;二师——牧师,厨师,二女——哑女、妓女。

全剧所有人物,因为他们的职业、地位、境遇不同,以各种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其中大胆妈妈最能尖锐地体现主题,时代的各种复杂性、矛盾性, 都通过这个人物得到集中表现。

布莱希特在《大胆妈妈》中成功地运用了他的叙事剧理论,如每一场开头都有一段内容提要,这就消除了“戏剧性”,把这一场要演“什么”先告诉观众,从而把观众的兴趣引到“怎样”演下去。如第四场的内容提要是: 大胆妈妈唱《大投降之歌》。这就要求观众注意歌词,进而达到“间离效果”。同时,提要本身也具有解释意义:逆来顺受,向强权和暴力“大投降”。另外,全剧每一场都有一个唱段,其目的也是为了消除戏剧性,起“分割”故事的作用,不让观众和演员陷入梦幻之中。

除了叙事剧编剧法外,该剧还体现了布莱希特的“辩证戏剧”的理论, 以第五场为例,短短一场,充满矛盾,内容提要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六三一年,梯利在玛格德堡获胜,使大胆妈妈损失了四件军官穿的衬衫。”是啊, 大官的胜利并不意味着黎民得胜。梯利的胜利被载入史册,平民的损失早被遗忘了;胜利进行曲高奏,参战的士兵却得不到饷银;胜利给他们以抢劫的机会,胜利对另一部分人意味着被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