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的分类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的元素不断增加,对元素性质的认识也不断深入。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自然界到底有多少元素?元素之间有没有什么关

系?当时人们在测定元素原子量的同时,开始对元素进行分类研究。

最早把元素分类的是法国的拉瓦锡,把他认为是元素的 33 种元素分为 4 类:金属、非金属、气体、土质。这个分类只能是个尝试,其中有很多不是元素,也没有触及到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把元素分为 3 类,即负电性元素、过渡性元素、正电性元素。他试图以元素的本质来分类,稍微有些进步。

1851 年,英国医生普劳特第一次试图把所有的元素统一在一定的秩序下。他根据当时测定的原子量都近似整数,并且是氢原子量的整倍数,提出所有元素都是由氢原子构成的假说。

普劳特假说过于牵强,当然不能成立,但他第一次从原子量方面来研究元素之间的关系,影响较大。

1829 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在探索元素的原子量和其化学性质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元素进行局部分类,提出“三元素组”的分类法,从已知元素中抽出 15 种,分为 5 组:

第一组:锂钠钾第二组:钙锶钡第三组:氯溴碘第四组:硫硒碲第五组:锰铬铁

德贝莱纳发现,原子量相近的元素,其性质也比较接近,在上面划分的 5 组中,同组元素的性质相近,中间一个元素的性质介于前后两个元素之间, 而它的原子量正好是前后两个元素原子量的算术平均数的近似值。

“三元素组”分类法,向人们揭示了元素的原子量和元素的性质之间确实存在着内在关系,为人们指明了探索元素规律的方向。

1850 年,德国药物学家培顿科弗提出,性质相似的元素原子量相差常为

8 或 8 的倍数,井对“三元素组”分类法进行了修正,把一些原子量相近、性质相似的元素加进相关的组中去。

另外还有法国化学家尚古多把元素按原子量大小排列的螺旋图,英同化学家纽兰兹把 8 个元素按原子量递增排列的“八音律”等等。

在化学元素周期律最后完成之前,人们对元素的分类不下 50 种,有些比较牵强,有人挖苦地说:“把元素按字母顺序排列起来,是否能得出什么规律呢?”

但人们对元素规律的探索,为最终的元素周期律打下良好的基础。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德国化学家迈尔和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大最后完成了化学元素周期律。

1830 年 8 月 19 日,罗塔·迈尔生于德国奥顿堡,父亲是医生,母亲是

护士。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迈尔上了医学院,在 1854 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但他并不喜欢医生这个职业,而对化学兴趣极大,于是在毕业后并没有开业行医。

迈尔来到海德堡大学,著名化学家本生和他的朋友基尔霍夫正致力研究光谱学,影响很大、迈尔拜他们为师,努力学习化学知识,并学到了一定的实验技术。

1858 年,迈尔被聘为布累斯劳大学的物理化学讲师,教学之余,也加入了元素规律研究的行列。

1864 年,迈尔出版厂《近代化学物理论》一书,发表了第张化学元素周期表。

这是迈尔在详细研究各元素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按照元素原子量的顺序编排的“六元素分类表”。这个表只列入了当时已经发现元素的一部分,表中留有一些空格,表明他认识到还有一些元素有待发现。

迈尔已清楚地认识到原于量和元素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指出:“在原子量的数值上具有一种规律性,这是无疑义的。”

这个表按原子量排成顺序,对元素的分族作得已经很好,有了周期表的雏形。只可惜表中元素还不及当时已知元素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