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卫星的应用技术

首先,人造地球卫星的应用技术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改善,在以后的航天活动中,人造地球卫星仍然是一种重要的航天器。它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并且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之能够研制和发射大功率、大天线的静止通信卫星;能完成微型无线电话之间的信息传播;能传递邮政通信:写信人写好的信件用特制的扫描器阅读,经过卫星天线传输到接收邮局,它印刷成传真信件,被送到接信人手中;它还能传输图书情报资料,使得每个终端站就是一个图书资料极其丰富的超级图书馆。

在电视广播方面,我们的每个家庭用户可以直接接收到卫星传输的电视信号,看到全世界各地的电视广播卫星节目,到那时,真要怨一双眼睛不够用了。在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初步应用了这种高科技。

就卫星技术本身来说,将来要继续改进卫星的性能,向多用途、长寿命、标准化和模块化的方向发展。

多用途的卫星,能使功能集中起来,一星多用。这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相当有利的。例如照相侦察卫星,实现普查、粗查和详查细查的结合;预警卫星既能预警,又能探测核爆炸和进行电子侦察等;一些军事卫星甚至能实现隐身和抗摧毁的能力。

卫星设计的模块化是一种趋势,这要求卫星的许多通用部分对各种类型的卫星来说要基本相同,如卫星的电源、姿态控制测探系统等。模块化的卫星的最大优点是适用性很强,可以在不需要作较大改动的情形下,便能满足不同用途的卫星的基本要求。卫星部件设计的标准化,也日益显得重要,既有利于较大批量的生产,降低成本,也有利于部件性能的稳定。模块化和标准化,便于卫星技术发展的继承,缩短研制周期,提高卫星的可靠性。

还有一方面,因地球同步轨道中的静止轨道只有一条,而发射静止卫星的数目越来越多,故如何合理使用地球同步轨道的问题就提到了议事日程中来。如果每隔 3°配置一个地球同步卫星,在 360°的圆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 120 颗卫星。若卫星配置过于拥挤,相邻两颗卫星间的电波就可能会发生干扰。为了解决静止轨道上卫星数目趋于饱和的“危机”,一者可逐步淘汰掉工作寿命即将结束的静止卫星,使它们撤离静止轨道,也可以说别让太空垃圾碍事。二来可使用轨道倾角不太大的地球同步轨道,尽管这种轨道上的卫星不像静止卫星那样定点于赤道上空,但仍然是 24 小时同步,只是由于它非完全静止,要相应解决好地面站对卫星的跟踪和观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