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翁岛

渔翁岛是澎湖三大岛的西翼大岛,所以又名西屿。“西屿落霞”,自古以来就列为“澎湖八景”之一。若从澎湖

岛的观音亭望西屿落霞,西屿浮在红霞金波之间,恍然使人进入五彩缤纷之世界;若从渔翁岛上看西天彩霞燃烧在色彩绚丽的无边大海上,那迷幻

美景别有一番无法形容的滋味。

西屿上有一座台湾地区的第一座灯塔,它初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 年), 当时为塔顶燃长明灯;在光绪元年(1875 年),改建为西式灯培;培身为圆形,白色铁制,高 38 尺,距水面 158 尺,上装白炽灯,可照射 15 海里,比旧灯塔照得更远。渔翁岛上最为著名的景点是“西台古堡”,是台湾省的一级保护古迹。西台古堡位于西屿灯塔偏东数百米处,它是一座隐蔽式的海岸防御工事。始修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 年),当时中法海战方告结束,清廷从李鸿章之议,拨款在此兴建工事,费时 3 年方成。古堡占地达 8.15 万平方

米,由若干条掩蔽于地下的宽阔隧道构成,整体成“山”字形,隧道宽 13

尺、高 11 尺,上加露出地面的顶盖,墙厚 2 尺。堡内装置大炮 4 门,最大的

口经 12 英寸,最小为 5 英寸。据云,驻军最多时曾达 5000 人。古堡四周又建筑坚固的石寨,寨墙颇高,防御工事相当完善,至今犹存。

“现在,西台古堡已成为澎湖列局的一大游览观光点了。虎并屿虎井屿是澎湖列岛的第七大岛,位于澎湖岛西南方向约 3.2 公里的海面上,为一长形东西向的岛屿。虎井屿的主要景点是其拥有神秘的“沉城”奇观。“沉坡” 奇观位于虎井屿的东南海底。每当水面平静之时,渔人荡舟至东南近岸海面, 俯视海底,隐隐约约可见一红色小城,周围约数十丈,垣墙犹存,雉谍可数。有善水者,潜入水底,移时或立城堞上,鱼虾水族游于身旁。据传这沉城早在清代即为人们所传述,近年有的游客于秋季往访,也可见水底红城影影绰绰,似隐似现。

清代方志中,将“虎屿沉城”(又名“虎井沉城”)列为“澎湖八景之一”。只是沉城之来历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据今人黎仁在其巨著《台湾省通志》之《驱荷篇》作过考证,大略云:明天启四年(1624 年),明将俞咨皋统兵驱逐侵入澎湖的荷兰兵。荷兰士兵自知不是对手,乃两度求和,请求容其运米入舟即撤离澎湖。俞咨皋以穷寇莫追而许之。但荷将高文律等认为明军之胜出于偶然,乃转据妈宫澳天险以守,后又在澎湖岛西南端的莳里澳筑炮楼坚守顽抗。俞咨皋急攻不下,乃从福建运来大批炸药,派人潜近荷兵炮楼里埋药炸之。爆炸之时,声震数里之外,炮楼随之沉入海底,成为今日的虎屿沉城。黎仁的说法,具有一定道理,只是虎屿沉城与莳里澳炮楼相距有 3 公里之遥,似有存疑,尚待考证。也有的人说,它不是沉城,而是一般运传船只沉没于此;也有的人传说,这是元代就有的红砖城,因地震之故, 为海啸冲落至海底云云。各有道理,不——提及。如今,作为虎井屿的一个著名而神奇的风景点,沉城已成为澎湖列岛上一个引起游客极大兴趣的观光胜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