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连岛

东西连岛,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面海域上,从连云港北望,有一长条形岛屿横卧于碧波之中,这就是东西连岛。东西连岛东西长约 5.5 公里,南

北宽 1.5 公里,面积 5.6 平方公里,是江苏省最大的海岛。它像一个忠实的卫士一样,日夜守护在连云港的进出口处,其与大桅尖奇峰对峙,成为南北二屏障。中开一门,宽约 6 公里,状若天阙,昔称鹰游门,今为海港。

据《云台新志》记载: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 年)六月二十六日,奔雷闪电,飓风大作。连天巨浪把一艘琉球的帆船卷进鹰游门。船上 23 人,几乎全被风浪折磨得奄奄一息。连岛渔民把他们搭救上岸,给他们换上干净的衣裤,请他们吃饭喝茶,把他们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其中有一人头戴黄冠名叫毛朝玉,为琉球国八品巡见官。奉命前往琉球八重山改革风俗,3 年期满,渡洋归国。不幸遇飓风,在海上飘流了 15 昼夜, 始在连岛得救。毛朝玉及亲属、随从 10 人,船长、水手 13 人。船上所载米麦,是上缴国家的租赋。因船重将覆,已抛进海里六七成。

当时海州正在举行宾兴大礼,设宴款待将应乡试的读书人。知州师亮采闻讯后,一面上报巡抚,一面派人帮助修船,并邀请毛朝玉诸人赴宴观礼。席间宾主传怀换盏,融融一堂。毛朝玉感激涕零,双手把一只琉球炉敬奉师亮采,以作永久纪念。这是一个紫铜香炉,形似钵,腹如鼓,圆底圆口,三只袋足,钵口有阙,造型敦厚庄重,醒人眼目。知州师亮采奋笔题辞:“琉球炉。嘉庆丙子夏,琉球国八品巡见官毛朝玉等二十三人,海舶遇飓风,飘至海州鹰游门。知州师亮采日给廪饩,请大府,奏送闽,附船还国。朝玉临行,以炉相贻。因供奉宿城山法起寺,并系以铭:三品金,一瓣香,航海来兮波不杨。嘉庆丙子秋月,朝者大夫知海州事韩城师亮采题。”

连岛又名鹰游山,《云台山志》云:“群鹰常集其上”,故名。“其山周围浮海中,群鸟翔集,嘤嘤然自相喧聒。”

(《太平寰字记》)因而又叫而嘤游山。连岛东西长 18 里,宽 4 里,海岛南面的中部有渡口。其东为东连岛,渔户数百家,掩映在山坞翠色中,其西为西连岛,有渔村数座,环山高下,重叠而居。“渔庄聚西岛,层叠自为村”。西南支岭,突出海中,形如扳罾渔网,名叫罾架嘴,与对岸钓鱼台遥相呼应。嘴西二里幽坞中,有清康熙年间修建的镇海寺,庙宇崔巍,后毁于战火之中。其前为庙前湾,岗峦回复,风平浪静,是渔船聚泊、待潮避风的理想所在,现已修起简易码头,活鱼鲜虾可在此处卸船。其东,有山峻秀, 上设气象哨,哨前有观潮亭,独立海中。登亭北望,外接重洋,茫茫无涯, 渔帆联翩,破浪追奔。

连岛山势曲折,峰连岭涌,山青树碧,俨然一座美丽的海上屏风。这里迷人的景色,不知吸引了多少游人。清代诗人商盘游览这里时留下了这样的诗句:

水涛若连山, 溅衣珠百琲。青苍通一气, 浑灏涵两戒。赖此鹰游门,

万力束澎湃。

《云台新志》总修谢元淮则更迷恋这“潮落山愈峻,双阙排天阍”的景色,甚至企望久居岛上:“耕钓游世外,吾思山中人”。

东西连岛的地质构造及地貌形态较为复杂。该岛是个高度 250~357 米的剥蚀山地,岩层裸露,少沉积物覆盖。它由中度变质的片麻岩类岩层构成, 主要是混合岩化的白云母片麻岩、白云母斜长石片麻岩等。这类岩石色淡而顾硬。岛上断裂、褶皱等发育,加上海浪的长期冲蚀,海蚀崖遍布全岛,由于沿岸缺少物质来源,海滩不甚发育。

东西连岛的四周多为陡崖,崖前水深 3~5 米,有一水下平台,现代高潮位处有一层海蚀穴。海蚀穴沿岩层层面发育。在高潮位以上,有高程为 4 米、

7 米、20 米和 40 米等几级海蚀阶地和海蚀穴。如大堂东有海蚀穴二层,穴顶

呈弧形,表面多蜂窝状浪花风化而成的小圆穴。高程为 20 米的海蚀阶地分布在岛北坡的一些岬角及西连岛上。40 米的海蚀阶地在老虎洞岬角、大山顶北坡及及灯塔山等处。

整个东西连岛的岸线从海蚀为主,海蚀海岸占全岛岸线的 92%。沿海峡的岸线亦为侵蚀岸,无巨大的海岸堆积体。这种迹象表明,在连岛和陆地之间的海峡,近期无泥沙来源,位于连云港的港址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从东西连岛,西望水与天接,东望便是海港。风起浪涌之时,怒潮拍击海岸,澎湃作响,景色十分壮观。魏鹭两在《观海》诗中,就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这里波澜壮阔的海景:

我家去海百余里, 久闻海客谈缥缈。潮头壁立十丈高, 贝阙珠宫出云表。又如万马嘶骄风, 喑呜叱咤千军扫。排墙倒壁目眩晃, 纵观溟渤江河小。高峰屹立碧空际, 东西相连两绝岛。一叶扁舟任往还, 潮起潮落轻于鸟。冒险登临一快事, 蓬莱深处穷仙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