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德里卡·文迦达·喇曼

喇曼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亚洲人,他是一个把毕生精力和财富都用于国家科学研究,致力于提高殖民地印度公民素质、改变落后状况的科学家。

喇曼 1888 年出生于印度马德拉斯管辖区提鲁契腊帕里的一个世袭地主家庭里,和普通的印度人相比,喇曼有着较好的受教育条件。他的父亲是一所教会学校的数学、物理教师。喇曼就曾经在这所学校里学习,此后,他又进入了马德拉斯管辖区学院学习,开始研究光学和声学,18 岁时就在《哲学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

在社会等级森严,科学不受尊重的殖民地国家里,人们是不愿意进入科学界或从事艰苦的研究工作的。这使得喇曼生长在一个科学营养不充分的环境里。大学毕业后,他曾经在印度财政部谋得了一个职位很低的工作,一干就是 10 年,且职位升迁缓慢。但是喇曼并没有放弃自己爱好的科学研究,他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大量的研究论文。此后,他到了加尔格达大学任职。

1928 年,喇曼在“一种新的辐射”论文中,提出:当单色光穿过透明物质(如液体)时,一些光会被散射。这些光有新的不同波长成分。它是由于光和其所穿过的物质中振动分子相互作用致使光子的能量增加或减少而产生的。这种效应后来被称为“喇曼效应”。为此,喇曼在 1930 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喇曼效应对研究分子的能级,物质内部的结构成分具有重要价值。喇曼效应的产生,从客观上为后来的研究者们在制造激光器,选择激活物质、激光光谱的研究和应用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1930 年以后,喇曼除致力于晶体的光学研究以外,把大部分精力用于培养科学接班人和推进印度科学进步方面,他在物理学界所作出的成就,使他成为印度的民族英雄,印度科学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