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普朗克

普朗克,1858 年生于尚未统一的德国普鲁士的基尔。他的父亲是一位优秀的法律教授。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爱好音乐和文学,并在一生的道路中选择过音乐和文学,然而他最终选择了物理。1867 年他家搬到了巴伐利亚州的慕尼黑。在那里,他到马克西廉大学预科学校学习,并于 1874 年考入了慕尼黑大学。1875 年他因健康原因而一度中断学业,直至 1879 年,他转入了另一所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并获得了柏林大学的博士学位。在那里,他得到了著名的学者亥姆霍兹和克希霍夫的指导。

毕业后,普朗克先后在他的家乡基尔和慕尼黑的研究会工作。1889 年克希霍夫死后,他接替了自己过去的导师,开始到柏林大学工作,直到 1926 年退休。普朗克一生中两次婚姻,育有两子两女。

从 1896 年开始,普朗克开始研究“黑体”的问题,他把目标定在寻找黑体辐射的发射率定律上。他排除干扰,坚持研究,他提出假定振子能量永远为辐射频率的整倍数,于 1900 年推导出能量量子和频率之间的关系式E=h·V,指出了新的物理恒量 h。他从理论上进行反复论证,提出了辐射系统线性振子和辐射场之间能量不连续的量子交换观点,从而确定了基本作用量子的概念。这为后来的爱因斯坦用光量子概念解释光电效应,揭示光的二重性,阐述原子的受激辐射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波尔建立原子模型提供了量子化的新观点。这个量子化概念的诞生,为普朗克一生带来了崇高的荣誉,使其成为现代量子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为科学打开原子内部秘密的大门送来了金钥匙,为未来科学对物质微观世界的探索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他对近代物理学所作出的贡献,使其荣获了 1918 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普朗克早期从事的是热力学研究工作,并相继研究了力学、光学和电学方面的问题。对量子理论中热辐射问题的研究,是他一生中最重要、最杰出的发现。他一生中发表了 215 篇论文和 7 部著作。

他和爱因斯坦一样,都有着很高的哲学造诣和音乐修养。他发现的基本作用量子,是对自然哲学进行的一次深刻的革命,他为此写出了《物理学中的哲学》著作。他是一名业余音乐爱好者,却表现了专业的艺术才干。他和爱因斯坦尽管表现出在政治观点上的一些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在事业和生活中成为好友。他们怀着对同行的崇高敬意,一起演奏共同热爱的音乐,不断加深友谊。他诚恳、忠于职守、顽强的个人品格,为他在科学和生活上赢得了显赫的声名,成为最受人尊重的德国物理学家之一和德国科学界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

普朗克的一生中除了包含荣誉和地位以外,还充满着惨重的个人不幸。他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野蛮的战争和残酷的现实使他家破人亡。1909 年他失去了妻子。他的长子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线,两个女儿死于难产。次子因为参与密谋推翻希特勒统治而于 1944 年被纳粹分子处死。不幸的遭遇和沉重的打击,并没有动摇普朗克对科学所持有的信心,他用最大的努力,忘我工作去抚慰受伤的心灵。普朗克是一个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但他并未被希特勒独裁的宣传、煊耀所蒙蔽,他曾经公开反对希特勒的政策,试图去影响希特勒以挽救德国。他的住所也毁于战火。战后,普朗克已经十分衰老了, 他在哥廷根度过了他一生最后的时光,于 1947 年 10 月 4 日离开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