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的过错买单

孩子有过错时,是父母加强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让孩子急于求助,这时明白的道理可能就会刻骨铭心。不论孩子有什么过错,只要孩子具备一定的能力,就应该让他自己来承担责任,让他为自己的过错买单。因为一个依赖别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承担责任的孩子,在遇到没有人为他负责时,他就会哀叹自己的不幸,抱怨别人的无情,回避困难,逃避责任,最终一蹶不振。只有让孩子学会自己承担过失的责任,他们才知道凡事不可妄为。长大成人后,他们才能勇于承担责任,奉公守法。

当孩子做错事时,许多父母都会出面替孩子向别人道歉,有的可能出于爱护孩子,有的可能为了避免引起冲突,尽快把事平息。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孩子没有为自己做的事负责任,很难记住这次教训,下次还会再“惹祸”。

日本著名人类学者高桥敷在《丑陋的日本人》一书中,详细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高桥敷先生在秘鲁的一所大学任客座教授时,曾与一对来自美国的教授夫妇比邻而居。有一天,这对夫妇的小儿子不小心将足球踢到了高桥先生的家门上,一块花玻璃被打碎了。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高桥先生和他的夫人按照东方人的思维习惯,估计那对美国夫妇会很快登门赔礼道歉。然而,他们想错了。那对美国教授在儿子闯祸之后,根本就没有出现。

第二天一大早,是那个孩子自己,在出租车司机的帮助下,送来了—块玻璃。小家伙彬彬有礼地说:“叔叔,对不起。昨天我不留神打碎了您家的玻璃,因为商店已经关门了,所以没能及时赔偿。今天商店一开门,我就去买了这块玻璃。请您收下它,也希望您能原谅我的过失。这种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请您相信我。”

理所当然地,高桥夫妇不仅原谅,而且喜欢上了这个通情达理的孩子,他们款待孩子吃了早饭,还送他一袋日本糖果。

事情本来可以画上句号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当孩子拿着那袋糖果回家之后,那对美国教授却出面了。他们将那袋还没有开封的糖果还给了高桥夫妇,并且解释了不能接受的理由:一个孩子在闯了祸的时候,不应该得到奖励。

在他们看来,这个小“男子汉”应当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担起他能负的责任了。这孩子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为了赔偿这块玻璃,他几乎花掉了自己存折上所有的零花钱。但是,他决不会因此得到家长一分钱的“财政补贴”。如果钱不够的话,父母可以考虑借钱给他,但他必须有自己的还款计划。比如,早晨为附近的邻居送牛奶、取报纸,周末为别人修剪草坪,节约自己每周的零花钱,等等。之所以这样做,是让他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只有付出这种代价之后,他才能接受这个宝贵的人生教训。

孩子做出没礼貌或是损害别人利益的事,要不要自己向别人赔礼道歉,这对美国教授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了态度。孩子应该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担起他能负的责任,才能让孩子深刻记住这个宝贵的教训。孩子在做了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情时,只有自己争取到别人的原谅,才能够学会负责任、有担当。

孩子做错事后,让他悔过自省,向人致歉,实际上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一次好机会。让孩子直接道歉,有助于深化孩子对错误的认识,养成“一人做事一当”的习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父母不能因为孩子闯祸就火冒三丈,孩子很乖就得意洋洋。孩子需要通过错误成长,需要父母的帮助和引导。

一天放学后回家的路上,王毅和另外一名同学拦住了10岁的小强,抢走了他的钱包。里面有小强攒了180天的零用钱,共180元。王毅的爸爸知道后,带着儿子整整找了一个星期,终于找到被抢的小强。他对小强说:“对不起,我儿子不争气,抢了你的钱包。你的180元钱和钱包现在在他同学手里,我马上通知那个同学的家长。”一刻钟后,和王毅结伴的另一名同学也赶到了,他让两个孩子一起向小强道歉。原来,王毅的爸爸得知儿子与同学合伙抢了一名小学生的钱包后,寝食不安,仅凭儿子一句“那个学生可能在XX学校读书”,他便每天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带着儿子到附近的小学逐个认人,终于找到了背着书包排队出来的小强。王毅的爸爸用了一种比惩处更有效的方法,为自己的儿子和更多的家长上了生动的一课。

有位哲人说:“犯错是人的惯常行为之一,错误本身也没有可怕之处,最让人担忧的是,当错误已成事实的时候,我们却选择了逃避,而没能从中学到生活的经验。”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正是他们审视和直面自己的好机会,如果父母把握好分寸,让孩子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会为自己所经历的一切负责,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奖赏。

小孩子很少做出太出格的事,但如果家长总是代替孩子认错、道歉,久而久之,孩子就容易放任自己的言行,认为有家长兜着,逐步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因此,家长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要等到那时候才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