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造汽车王国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尽我们最大的创造能力去创造财富的话,那么每个人都能够获得足够的东西,这将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福特

成为公司的掌舵手

在福特汽车公司迅速发展之际,福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三种车型上:福特制造了B型车,它是由4个缸带动的休闲车,当时的市场价为2000美元。之后,他们又把A型车改装为C型车,价格在900美元至1000美元之间。而F型车也是一种休闲车,售价为1000美元。

这样一来,福特把最合理的资源都给分散了,虽然价格提高了,但是销售量少于第一年,仅售出了1695辆车。B型车很适合在普通道路上行驶,它也是新型的四缸汽车,要想把价格高这个缺点压下去,福特认为,还需要做更精彩的广告,而当时最好的广告就是利用最精彩的比赛赢得大家的欢迎。

于是,福特带着他的赛车出征了,这辆赛车与“999”车是双胞胎,福特将它命名为“亚罗号”。这天清晨,寒气袭人,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飘洒着,漆着红色箭头的“亚罗号”停驶在克雷尔湖畔。

福特坐在驾驶座上,隔壁助手座上是福特的得力助手维尔斯。小埃兹尔依着妈妈克莱拉静静地坐在后座上。

而在前天晚上就已经得到通知的一大堆记者,为抢拍照片,早在此久候了。“亚罗号”慢慢爬上湖畔的堤防,缓缓下到结冰的湖面上。维尔斯不断吐着白气,仿佛开了口的汽化器活门一样,福特双手提着5加仑汽油注入油箱。为了防滑,湖面上已被穿冰鞋的公司职工们撒满了灰。

福特是从不气馁的人,绝不退缩,他沉着冷静地跳进“亚罗号”车里,全速前进。人们都屏住呼吸,克莱拉不敢看,10岁的埃兹尔惊恐地注视着。

湖面凹凸不平,破裂之后重新结冰的地方比比皆是,想在冰上全速前进,简直就是玩命。“亚罗号”一会儿飞滑,一会儿腾跳,不断地因撞击坚冰而使车身严重偏滑,激起的银色的冰块、冰粉飞溅到被这一惊险场面紧紧吸引的记者和参观的人群身上。福特拼命握着方向盘向前全速行驶,最后终于稳稳地煞住了车。

福特终于成功了,克莱拉长长地松了口气。权威性的计时成绩出来了,这惊人的消息通过电波传向各地,亨利·福特和时间的比赛仅用了39.4秒,比法国纪录少7秒。福特远远打破了22000米/分钟的世界纪录,而又是在冰上!

第二天,福特“亚罗号”冰上疾驶的消息在底特律各报上纷纷登出。“福特型车奔驰在冰冻的湖面上,时速150千米,刷新了世界纪录。”

没过多久,福特型车广告见报了:“福特型车,速度快、价钱低,是大众的汽车,不是赛车用的奢侈品。”

就这样,一时间,福特的这一系列型车立即传开了,它的出名也未能掩盖价格偏高的缺点,有钱人打算买,没钱的人议论的时候还在希望着。

这一举措加快了福特汽车公司的发展,经过3个月的运营,挣得利润37000美元,1903年11月21日,公司给股东们发放了10%的红利。接下来的9个月里,公司实现利润近10万美元。

至1904年秋天,公司月平均销售额已达60000美元。1904年10月1日至1905年9月30日,公司的年销售总额接近200万美元。起步阶段公司每年大约卖出汽车1700辆,正如库森斯于1905年春对底特律《记事报》所说的:“我们现在每天平均出厂25辆汽车,为300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然而,事业兴旺也带来了问题。马克摩逊眼看公司办得很成功,而自己的亲信库森斯和福特的配合也越来越密切,他开始感到不自在了,意欲重占山头。他要求库森斯重新回到煤炭公司去,由自己接管汽车公司业务经营的实权,库森斯不乐意。于是马克摩逊提请董事会将他解雇,但福特说服董事会驳回了这项提议。

这场蓄势待发的争端不仅仅涉及人物与权力。福特汽车公司创办后的头几年,有一个更深层的动因逐渐明朗化,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意见分歧更是火上加油。此事关系到福特汽车的未来走向:公司应该开发、生产和销售什么样的汽车?公司相应的投资取向又是什么?

说到底,问题就在于公司的两大股东马克摩逊和福特之间对此越来越有意见分歧。分歧越膨胀越发痛楚,迫使股东们不是站在这一边就得站在那一边,冲突一触即发。

在公司成立后的前几年,马克摩逊虽然没有直接参与经营活动,但对公司应该制造什么样的产品有自己的明确态度,他的想法是生产昂贵和高档的汽车,面向富裕的客户阶层以获得更加丰厚的利润回报。

而福特的观点则与马克摩逊大相径庭。大约在1903年6月,他对库森斯谈起过自己的设想,说他想为公民大众生产廉价、简洁和轻便的汽车,并且认为制造汽车最好的办法是将生产工序简单化和标准化。

大批量生产汽车能够降低成本,成本一旦降低,更多的人就能买得起,自然而然就有了市场。制造汽车应该使每一辆车彼此相像,出厂时看上去都是一样的,别针厂生产出来的别针看上去大体相同,火柴厂生产出来的火柴看上去都差不多,汽车生产道理也是一样的。

公司成立后的头两年,福特和马克摩逊之间的分歧还没有摆上桌面。1904年至1905年公司向市场推出了两大类车款,第一类包括A型车以及它的升级版C型车和F型车,都是双缸汽车,体现了福特轻便和廉价车型的构想。

在马克摩逊的坚持下,公司同时生产和销售第二类车款B型车,比起第一类车款来说重量要大得多,它车速快得多,卖价也高得多。福特的A型车款一下线就被顾客买光,B型车卖得倒也还说得过去。

由于轻型小汽车很受欢迎,福特和他的工程人员大受鼓舞,于是就在1905年至1906年间全力重点开发和生产一种新车型。新车是四缸车,重量轻、可靠耐用、卖价也不高,取名为N型汽车。

但出于对马克摩逊的尊重,福特同时也开发和生产出了六汽缸的K型汽车,马力更加强劲,卖得也更贵。N型车自重500千克,标价600美元,K型车重约800千克,标价2800美元。

福特和马克摩逊继续各执己见,福特强调说他的小型车人们都能买得起,销售额有如此之高、需求量有如此之大,而马克摩逊却相信另一个事实能证明公司应该如何走向繁荣:1906年美国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有2/3都是更大更贵的车型,给厂家带来了更大的盈利空间。

福特和马克摩逊的观点分歧越来越大,在1905年至1906年间的董事会议上,股东们常常就公司的未来走向激烈争吵,有人支持福特,也有人支持马克摩逊,马克摩逊赢得了几位董事的认同,而福特的观点却说服了更多人。

后来,意见分歧使董事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福特开始对马克摩逊不客气了,脑中再次浮现出早年的图景:当年底特律汽车公司那些有钱的投资者强迫他就范,而福特认为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

福特决定旧情再也不能重演,私下里对同事们尖锐地指出:“任何没有参与公司生产的人其实对公司都没有什么贡献,都是一些寄生虫。”董事会上库森斯当然是福特的坚定拥护者,站在他一边的还有道奇,道奇本来就不喜欢马克摩逊。

争端越来越激烈,找出解决方案显然势在必行。1905年年底,福特和库森斯决定采取一个明智的行动以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从战略眼光考虑,他们认定公司应该自己制造零部件以此另辟新路为公司创造利润。作为公司权力斗争的参与者,他们也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冥顽不化、毫不妥协的合作者。

因此,福特和库森斯就提出要建立一个新的实体,名为福特制造公司,建立新公司可以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福特汽车公司一向是在道奇公司订购发动机和零部件的,而新公司成立后就可以制造发动机和零部件卖给母公司以赚取利润。

同样重要的是,新公司将排除马克摩逊的参与,为“福特N型车”制造发动机和零部件,公司和它的股东将因此盈利,而马克摩逊从此以后只能靠销售成品车来实现利润,策略可谓精明。

福特制造股份公司于1905年11月22日成立,厂子设在贝勒维大道租来的一所房子里,股东们选举福特为公司总裁,道奇为副总裁,库森斯为财务总监。

成立公司的意图再明白不过了,正如一位股东所说的那样:“福特先生对我允诺说,一旦把马克摩逊搞定,福特制造公司就立即并入福特汽车公司,跟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马克摩逊立即明白了此举意味着什么,于是开始反击。他怒气冲冲地挥笔给董事会写了一封长信,信中说道:

此种行为意欲牺牲大部分股东的利益来满足一小部分人的利益。此倾向最为明显的举动是成立福特制造公司。

据可靠消息,他们要把生产出的产品卖给福特汽车公司,当然也因此赚取利润。新公司不邀请小股东加盟,他们要分得利润,排除在门外的人将承担损失。

1905年12月初,底特律《记事报》和《论坛报》都报道说“底特律最新成立了汽车公司”,并登出了公司大股东马克摩逊的照片,刊载了有关他的“气动车辆公司”的新闻。原来,忍无可忍的马克摩逊建立了自己的汽车制造公司。

马克摩逊汽车公司注入资金40万美元,设在梅克大道一座三层楼的厂房里,计划生产500辆大型旅行汽车于1906年上市。公司的广告词是:“我们为今天、明天和来年生产汽车。”

由于马克摩逊汽车公司成了福特汽车公司的直接竞争对手,马克摩逊就无法为先前主要由他资助的公司谋利益了,于是福特汽车公司董事会要求他辞职,理由是他的气动车辆公司损害了福特汽车公司的利益。马克摩逊很生气,非但拒绝辞职,还威胁说要打官司。

初生的福特汽车公司因此发生了内讧,眼看要升格为内战了。在这场不同意愿的较量中,福特和库森斯坚持要马克摩逊辞职,并且在公司管理层寻求支持者。

福特和库森斯与马克摩逊谈判了几个月没有成功,就设法争取到大多数股东,做出了另一个关键举措。1906年5月,董事会投票把马克摩逊从财务总监的职位上驱赶了下来,马克摩逊负隅顽抗、寡不敌众、痛楚不堪,最终只好同意以17.5万美元的价钱卖出了他的255个股份。

库森斯的叔父是一位商业家,他帮助福特从银行弄到了一笔贷款,由库森斯签署背书。在很短的时间内,马克摩逊在董事会中仅有的几个拥护者也卖出了股份。福特和库森斯把这些股份通通买了下来。

就这样,至1907年,以往的风波使公司实现了一场革命,正如有人说的那样:“公司的管理权和控股权已经牢固结合。”福特拥有585股,负责公司的汽车生产制造事宜,库森斯拥有110股,负责公司的业务管理,其他股东加在一起拥有305股,心甘情愿地把公司的经营交给福特和库森斯一手掌管,这样福特就成了福特汽车公司的掌舵手。

励精图治发展公司

福特提出的为大众造车的想法是成功的。他不遗余力地为降低造车成本,提高汽车质量而努力。当汽车还在手工制造的阶段时,它的市场只能是富有阶层。要作出为平民造车的决定,必然联系到生产方式和技术的改进,以及对市场的信心。

福特一生作过很多重大决策,而这次的决策就属于具有远见卓识、对公司以及对社会产生长远影响的一类。

1905年,福特去佛罗里达州参观赛车。观光胜地的棕榈湖,并未因时逢冬季而有丝毫的寂寞,一场激动人心的车赛正在这里举行,观众台上座无虚席。比赛进行得正激烈,突然,一辆法国产赛车翻滑出赛车道。顿时车体支离破碎,面目全非。

观众们都全神贯注于选手角逐的跑道上,谁也不肯为那辆被淘汰的赛车分散注意力。然而,一位头戴鸭舌帽、身穿雨衣的中年男子,翩翩绅士风度地走下观众席,来到支离破碎的赛车前,在残骸中仔细地搜寻着。

这个喃喃自语的中年绅士不是别人,正是福特本人。意外地,福特在那堆残骸中满意地找到了几个活门和金属片,他小心翼翼、轻轻地一一擦去油泥后,用手帕精心包好放入雨衣口袋中,然后悄然离去。

福特早就知道欧洲产的汽车比美国车轻而结实,主要是零件做得精巧。他一回到底特律,就马上召集厂长和几个工程师进行研究。

研究的结果显示,这些金属片是钏钢合金,钏这种金属元素是在1830年于瑞典基鲁那矿山中发现的,它是制造钢铁合金的最理想的金属原料成分,曾被誉为“爱与美之神”。

这种除了用普通制钢元素外再加入金属元素钏的钏钢合金是制造小型汽车的最佳材料,不过要低成本、大批量在美国生产还不太现实。而且制造钏钢需要3000度的熔炉,全美国当时还没有一家钢厂有超过2700摄氏度的熔炉。

福特找到了俄亥俄州的一家小钢厂做实验。这家钢厂怕亏本,不敢接受订单。福特立刻作出保证,无论成功与否,一切损失皆由福特汽车公司承担。

通过几次实验,他们炼出了这种东西,发现它的耐压力是普通公司产品的3倍。福特首先将它用在N型车上。N型车卓越的越野性能得力于采用这种新型材料。

N型车还采用了一项革新,即将马达移到前面去了。过去的车,马达都装在坐席底下,移到前面,空间大,可以增大马达体积,所以这种车马力更大些。福特这种不拘泥于固有模式的丰富想象力,使得他总能比同行们显得技高一筹。

尽管N型车是种比较完美的车,但它的售价却又降到了500美元,比其他公司的汽车便宜30%。这样优良的车,这样便宜的售价,自然能迅速地赢得市场。订单在不断猛增。库森斯招架不过来,甚至退回了部分订单。

其实N型车的生产成本都接近500美元了。福特预计到它的销路会好,它的利润靠大批量生产来实现。他采取的是薄利多销的手法。福特计划,N型车的年产量要达到15000辆。

N型车刚进入市场,业内杂志和报纸就赞誉甚高。《汽车与两轮车行业专刊》发表了一篇长达9页的文章详细介绍了N型车的底盘、发动机、转向系统、制动系统、车轴和传动系统,还配上了照片和插图。

这篇文章的作者还描写了与福特本人一起进行的80千米的试车过程,他们开着这部车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把一段段路程抛在身后,车子转向灵活、行驶平稳,表现令人赞叹,还经过了一段半路上有一个拐弯的长长的上坡,加速性能非常良好。

根据作者所言,“福特称他开其他车从来也没有这么轻而易举地跑过这个上坡”。文章的结尾说:“N型车的生产显然是1906年机器制造业的最为重大的事件,首次为低成本汽车制造提供了范例,车子做工精良,质地轻巧。”

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大量生产,这是个关键性的技术和管理上的难题。福特和维尔斯都在探究阻碍大量生产的症结所在。

当时造汽车,是从各协作厂家和自己的零件厂将零件运来,卸到地上,不同的零件卸到不同的地方,再把它们组合成为大的部件,又将大部件运到另一地方装配成整车。这种分散作业方式阻碍了大量生产。

而N型车的走俏,更坚定了福特为普通大众造车的理想,同时他开始怀疑品种多样化、系列化的经营方针的正确性。他觉得,一个公司设计的品种越多、越复杂,势必越增加成本。而每种车的销量又有限,价格就必然提高。

当时美国有许多汽车公司都是因为打品种仗而失败的,鉴于此,福特决定将整个公司的命运都押在N型车上,今后福特公司只造一种型号的车子。

这的确是要冒风险的,但冒险中又蕴含了大量的利润,它有利于标准化生产,这是大量生产的必然前提。福特说,如果公司的产品不达到像“别针和火柴”那样的统一规格,大规模生产就永远只是梦想。

接着福特又决定,N型车的车型也不作任何改动。而别的公司就是靠不断变换车型来参与竞争的。直至N型车在市场营销中取得成功,这种令人眼花缭乱、不断变换汽车外形的潮流才稍有节制。

N型车生产第二年,公司售出了8200辆车,福特公司首次盈利超过100万美元。第三年,盈利超过200万美元。福特将利润全部用在了扩大再生产上。

但是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福特汽车公司和福特制造股份公司分设两处所造成的不便越来越明显了。并且不断地添置设备也使原有厂房显得太狭窄了。福特感到有必要将这两个公司合并,由此而实现他的一贯到底的流水作业方式的构想。

福特希望从采购原料到制造零件,到拼装成一部汽车,形成一条龙的作业。这正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雏形,福特公司将朝着世界一流的汽车厂迈进。

福特预感到,经过长期的试验和发展过程,汽车工业的时代即将来临了。一些统计数字证实了他的想法,在1902年,美国每150万人口拥有一部汽车,两年之后这个比例已经增加为65000人拥有一部车。而到了1909年,800人便拥有一部汽车。

《国家》杂志甚至断言:“一旦能生产出一种价格便宜的标准车,驾驶人员又不需要具备很多机械方面的知识,使用的费用也不大,汽车市场将前程无量。”

福特本人也看到了这一点,他知道汽车不是玩具而是生活必需品的时代已经来临。

福特汽车公司顺应时势,而汽车的普及给公司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它的分公司、代理店遍布全美国,同时它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英、法等国家也设立了分公司。福特的汽车几乎跑进了世界各个角落。

这个时候的福特真正是志得意满,然而他还保持着自己朴实的本色,没有一副大老板的派头,在这个可算是他私家的公司里谨言慎行。

他自己在工厂里不停地工作,对他的员工也从不用命令口吻讲话。他想要人家照他的意见办事时,也只是说:“你看这样做是不是妥当些?”因此公司的雇员对他都很尊重。

福特知人善任,并尽量发挥他们的长处。库森斯、维尔斯都甘愿集结在他的身边。库森斯原是马克摩逊的旧属,因得不到发展而归附到他的旗下。库森斯又为他拉来了大批得力助手。福特公司成为许多有志之士的向往之地。

从1910年至1920年整整10年间,福特公司的行政、技术人员一直是美国工业界的精英。他鼓励部下大胆工作,勇于试验。他也舍得为了试验破费钱财。只要他们有一点新贡献,就给予重金奖励。

福特知道自己生性腼腆,不善交际,因此格外倚重泼辣干练的库森斯。很早他和库森斯就宣布了不雇用自己亲属的用人方针。公司的职员都意识到这是可以干出点成绩的地方,因此大家都自觉地拼命工作。福特不仅对公司的干部是这样,对工人也是如此。

一次,福特在工厂视察,看到一台机器正在飞快转动,从机器上反射出来的光特别耀眼。这是一台保养得特别好的机器。

他立刻走到正在工作的那个工人面前,拍着他的肩,夸他的机器擦得干净,暗示他不用担心失业,如果他的工作有所变化,那也只可能变好,“因为懂得爱护机器的人,一定会有出息的。”这番夸奖和暗示起了作用。

第二天,所有的工人都将自己的机床擦得干干净净。当福特过了两天再来视察时,被那整洁的工作环境感动了,他走过去与每个人握手,不断地说:“谢谢,谢谢你们!”

福特公司现在日产百辆车,他认为没有工人们忠诚的努力是不可能的。他与工人们采取合作的态度。当时的工厂多数采用计件工资制,而福特公司不愿因此而影响产品质量,他一直采用计时工资制,避免了工人们因赶工造成的粗制滥造,这对工人和公司双方有利。

成就巅峰的T型车

在美国,N型车已经是当时最便宜的车了,但还不是所有美国工人阶层都买得起的。福特的理想是要使他的车更加优秀,更加物美价廉。

新车工程是1906年年底开始研究的。在彼开特大道厂区,有天早上福特叫上苏纳伦一起走到三楼的北边尽头,那里有一小块空间,既没有安放机器也没有干活的工人。

当时苏纳伦担任这个厂区的模具部总监和厂长助理。“伦森,我想在这里搭一间实验室,”福特说道,“你在这里围上墙壁,上面开个大门,一部车要能够进得去出得来,门要锁得紧。我们要制造一辆全新的车。”

过了不久,福特叫来公司的总设计师约瑟芬,让他在这间实验室里安放一张制图桌和一块黑板,最后还特别嘱咐:除了苏纳伦和他们的骨干助手以外,任何人不得随便进出。

1907年,苏纳伦、约瑟芬他们几个人为实现福特的普及车梦想迈出了头几步。约瑟芬和助手花了许多时间在实验室里设计各种部件,如发动机、传动系统、底盘、减震系统和车身等。

然而福特才是这里的核心人物,根据约瑟芬的描述,自己和助手在黑板上画出图样,福特则坐在一个很特别的座位上仔细端详,约瑟芬曾这样回忆道:

福特坐在大摇椅上,我们几个人工作时他都会仔细看着。摇椅是他妈妈过去使用过的,搬到这里来说是会给他带来好运,摇椅很不错、很舒服的。

他会在上面坐上几小时仔细地看着黑板,仔细地瞧我们工作,和我们说说话,我们画图时他会开口指点,有什么他不满意的地方就当场改过来。

等约瑟芬图样画好,修改好之后,就会请示福特直至他满意后,这时就看苏纳伦的了。因为福特一向喜欢看实物而不喜欢抽象的东西,读懂设计图从来就不是福特的强项,福特更希望手上有看得见摸得着的零部件模型,以便作出判断。

苏纳伦设计出来的每件东西都要先做个模型,好让福特仔细琢磨。他们会花上好几个小时在模型上修修改改,估算出强度、性能和效用,最后才能成为设计图的定稿。

福特看到大家煞费心力为普及车型设计出各种合适的零部件,在此过程中,他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几乎每天苏纳伦都会听见福特重复同样的话:“我们已经上路了,我们能把车子造出来了,产量会很大,价格也会低很多。”

就这样,一连好几个月福特、苏纳伦和约瑟芬常常工作至深夜,设计上不断作出修改和完善,然后开发工作就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小实验室里搬进了一台磨床、一台钻床和一台车床。新车底盘的部件在这里加工,将屋外做出来的发动机零件搬进来组装,每件东西都要仔细检查、调试和改进。当然,在此过程中福特仍是主角。

就是在集思广益、实验和调试的过程中,用于这款普及车型的钏钢材料发挥了核心作用。瓦德西说:“福特总是想弄出一部轻型车来,这样才有优势把大型车比下去。”

瓦德西是由保洁员晋升为工程师的,从N型车使用钏钢开始,福特就感到公司应建立一个材料研究所。维尔斯提议聘请一位专家来主持研究,但福特不同意,他心里早有一个人选,那就是瓦德西。

福特看重瓦德西的实在与肯动脑筋。他送瓦德西出去进修了一段时间,回来便由他主持金属材料研究。后来瓦德西主持的这个研究所一直在美国同行中遥遥领先,福特慧眼,没有看错人。

通过艰苦的研究,至1908年春天,福特T型车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新车采用了很多当时美国最先进的技术:车体的钢材经过了特殊的热处理,轻巧皮实。启动由电机代替了电池,传动装置改成了维尔斯发明的行星齿轮,这样,即使车子颠簸得再厉害也不易松脱。操纵系统也都统统简化,几乎人人都可学会驾驶它。

T型车推向美国市场后,其受欢迎的程度令人瞠目结舌。预订新车的订单如雪片般纷飞而至,至1908年年底时,已超过了工厂的实际生产能力。福特汽车公司不得不宣布暂时停止接受新的订单。各地的销售商也将公司原先发售的广告锁在抽屉里,不敢拿出来。

从1908年10月至1909年10月的一年间,T型车已经售出10万辆,收入高达900万美元,这比前一年增加了60%。

T型车之所以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在于它马力大,结实耐用,越野性能好。这一点在公路状况不好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福特是不会放过任何宣传机会的,而促销T型车最好的例子恐怕莫过于“横跨大陆赛车之旅”。

1909年夏天,西雅图举办了阿拉斯加太平洋博览会,汽车耐力赛是该博览会宣传活动的主要部分,这是福特汽车公司为T型车做广告的大好机会,赛程起点为纽约市,途经圣路易斯,终点为西雅图。

福特随之对其他所有的汽车生产商发出了挑战,他要用T型车对抗任何其他车型,赌注可以由接受挑战者共同商议决定,提出任何条件他都接受。

比赛于6月1日开始,总共有6辆车上路参赛,其中有两辆福特T型车。赛程第一阶段所有的6辆车都平安无事,两部福特汽车很快处于领先地位,并率先于6月5日到达圣路易斯。

然而经过西部地段时出现了问题,瓢泼大雨夹杂着大冰雹把赛手困在了泥潭里,路面被冲垮了,而洛基山脉的羊肠小道也确实只适合山羊通过,有的赛车驶过时轮胎都爆裂了,车轴也弄弯了,随车地图模糊不准确,没有可靠的汽油和机油的供应保障,情况于是变得更加糟糕。

一路上赛车手们历经艰难,有的车从堤坝上向下一溜五六米,从泥泞的路上滚进了河道,有的赛车因旁人不小心在油箱边划火柴而着火,有的车完全迷路而沿着铁路枕木上开了10000多米并穿过一个山洞才回到原路,有的车在山谷里陷入了两米深的泥塘里而不得不由一帮铁路工人用铁锹挖掘出来,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终于,福特2号T型车用了22天零55分跑完了全程,于6月22日率先冲进了西雅图,20万人等在那里欢呼T型车取得了胜利,其中还有专程赶到西部的福特。之后过了17个小时,一辆舒马特汽车才到达了终点,后面紧跟着福特1号T型车,其他车辆都没能完成这次越野比赛。

横跨大陆赛车之旅产生了极大的广告效应,3辆到达终点的汽车中福特汽车公司就占了两辆,全国各大报刊竞相大标题报道,还配有赛车手的照片,照片里他们浑身泥土,呼之欲出,福特汽车公司因此占尽了风头。

比赛过程中,福特汽车公司也充分利用机会为T型车做广告,敦促销售商们在展销橱窗中挂上大幅美国地图,标注赛程路线和各个站点,插上汽车小图标,根据电报传来的消息移动图标报道T型车的进展,吸引了大批兴致勃勃的人群围在橱窗外观看。

比赛获得胜利以后,福特发动了广告闪电战,在各大报章刊登出巨幅标题“福特:洋洋赛事的冠军”,文中说道:“想买车的顾客们认真地想一想吧,那辆冠军的车子是从公司库房里随便提出来的很普通的一部车,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也不比库房里其他车子更好,与顾客买到手的车子没有任何区别。”

赛车加上广告的效应,一时间T型车炙手可热。虽然它的价格未能降下去,卖825美元,但它优良的品质,让人们感到物超所值。这时候,购买福特T型车成了一股热潮,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福特T型车已占世界市场的一半以上。至1928年停止生产这种汽车为止,福特公司总共生产了1500万辆。

一时间,美国人都爱上了它,人们歌颂它,把它发生的各种故事寄给福特,还给它取了个昵称:“利齐罐头”。不用多久,每个人都得有辆“利齐罐头”。“利齐罐头”车像一条平稳的河流,源源不断地流出福特汽车公司。

农场主们发现当机械损坏时,可用T型车快速送到镇上。生病的小牛得用它运送到兽医站,他们把山羊拴在运送板上出行,一个农场主甚至将两头猪绑在后座上运到市场去。农场主的妻子用存了一周的鸡蛋钱,愉快地驱车去商场,进行周六大采购。

邮递员用过去1/3的时间即可跑完全程,消防队员们将软管和水桶装满整个T型车,快速冲出去救火。

但没有人比福特本人更满意T型车。福特总是喜欢野餐。如今,在工厂辛勤劳动一周后的周末,他最大的乐趣是打电话告诉克莱拉,准备好野餐篮。克莱拉就会带上盛满食品的篮子,坐进车里。福特将欢快地跳到驾驶座上,驱车外出度过一天。

而在今天看来,T型车确实其貌不扬。人们很难想象,福特公司能凭它发迹,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即使是早期的汽车,论相貌,也轮不到它艳压群芳。且不说那美轮美奂的劳斯莱斯,就是那别克、雷诺、斯蒂培克都比它漂亮千百倍。可是就是这么一只丑小鸭,竟统治美国汽车市场达18年之久,其产量占世界汽车总量的一半,这简直就是汽车工业界的奇迹。

为什么T型车能给福特公司创下这么辉煌的业绩呢?福特自己认为,首先归功于车子本身的良好性能,价格便宜;其次是它操作简单,易于修理。

T型车的成功,实质上是福特经营目标的成功。福特造车,其方针定在为人民大众服务上。服务对象众多,自然市场占有率就高,这个浅显的道理真要弄透彻却并不容易。

T型车成功除了它本身招人喜爱外,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外界原因:美国道路情况开始变好是促进汽车普及的一个重大因素。过去美国的马路都是泥土、砂石铺就,路基狭窄,路面坑洼不平,坐在车上颠得厉害,所以那时的车子都不装顶篷。公路上也没有行车标志。

有一个笑话,说那时有3个人驾车行驶在佛罗里达州。天快黑时,他们来到一处岔道口,不知该走哪条路。黑暗中看到路旁一根柱子上挂着块木牌,他们想到应该是一块路牌,于是便打赌,派了一个人爬上去看。其中一人费了好大劲爬上去,划根火柴一照,那上面写的是竟然是一个香烟品牌的广告。

后来,在汽车商和驾驶者的要求下,美国的公路设施正在日趋完善。

第二个外部原因是T型车品质不断加强,而价格反而不断下降,由最先的800多美元,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降到了500美元,这给人们一种奇特的心理影响,大家以为有神助福特似的。

最后一个外部原因是T型车已是家喻户晓的代步工具,美国人已经很亲切地把它称为“铁皮车”、“贫民车”、“咔哒车”、“小福特”、“小蟑螂”等。对于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来说它俨然是家庭的一分子,它有时脾气乖戾令人恼怒,有时忠实可靠讨人喜爱。

而它的平民化风格为各阶层人士所喜爱,连美国总统威尔逊和众多的电影明星乘的也是这种车子,可见它的广告效应不可低估。

美国人说T型车朴实无华,像苍蝇一样随处可见,像苹果饼一样是纯粹的美国味。它从1908年8月宣布即将上市,至1909年年初在市场上广为销售,从福特汽车公司源源不断地开进了成百上千万美国中产阶级和劳工阶级的家中。1920年,美国城乡道路上奔跑的汽车几乎有一半都是福特T型车。

而T型车产生的汽车文化永远改变了普通美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方式,正如有人所说,“汽车机动性”产生的影响于20世纪早期成了新社会和新经济的有力支柱。

T型车出现后的15年内汽车制造业成了美国工业产值的主导力量,汽车制造业又成了石油工业的生命线以及像钢铁、橡胶、玻璃和油漆等其他企业的首要客户。

汽车的发展也推动了整个美国的道路交通建设,刺激了郊区房地产业的开发发展,并为诸如加油、旅游和路边食宿等新兴服务行业的滋生兴起提供了充分的养分。汽车载着人们上班工作、下班娱乐,也加强了区域联系和城乡联系。

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

T型车的大量推广,以及人们的热烈需求,导致供不应求。因此福特汽车公司又建了一座新的厂房。新厂建在海兰帕克。厂房宽敞明亮,有四层楼房那么高,被誉为底特律的“水晶宫”。

“水晶宫”工厂是著名建筑师阿尔巴顿设计的。

福特在1907年否决了另一个设计方案以后请到了阿尔巴顿,他对阿尔巴顿埋怨道:“我不喜欢那个方案,但是他们说我想要的东西是不可能建起来的。我希望整个工厂只有一个屋顶,如果你觉得我说的能行,和我说一声就动手干吧!”

福特对阿尔巴顿说了他的大体要求,阿尔巴顿同意试试看,他画出设计草图,福特在上面作修改,来来回回折腾了几个月,福特最终满意了。阿尔巴顿后来说:“我要做的只是把他的灵感拿过来,转换为一个可操作的具体形式,事情就成功了。”

“水晶宫”工厂来自福特的想象力,由阿尔巴顿具体绘制出蓝图,在工业界独一无二。传统设计往往把一所工厂的各个功能安排于相互独立的厂房里,而“水晶宫”工厂则是同一屋顶下的综合整体。

庞大的建筑物有一栋四层主楼,面向伍德华德大道,260米长,20米宽。另有一座单层建筑,上方有一个锯齿形的小屋顶,250米长,40米宽,与主楼平行而列,并由一个纵贯全长、安有巨大玻璃屋顶的起重吊架滑道与主楼相连接,以方便传送材料。

接下来的几年里盖起了更多的平行建筑,包括一座座的附属建筑,如发电厂、铸造厂、机房、地下通道系统以及行政楼等。最后,近25万平方米的地皮全被填满,所有建筑都由钢铁和钢筋混凝土建成,砖瓦除了用来盖房屋边角装饰性棱堡以外用得很少。

“水晶宫”工厂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总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玻璃窗占总墙面约75%,再配上大天窗以及起重吊架上方的巨型玻璃屋顶,形成了整座工厂一派淋漓通透的景象,整个“水晶宫”光线充足、通风良好,令人一见难忘。

福特要将海兰帕克厂建成世界第一流的大工厂。于是,他不断更新机械设备,只要是性能不好的设备,哪怕是新的,也要淘汰。新装的先进设备,很多是福特汽车公司自己研制的。

更为重要的是福特汽车公司做出了一个大举动:福特和手下的经理们采用了一种称为“流水装配线”的生产技术,这一新机制的引入,把生产力提升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高度。

流水线生产方式的运用是福特受一家肉联厂的启示想出来的。一天,福特在芝加哥参观肉类加工厂,看到一块块的肉吊在滑车上在空间移动,由一道工序进入另一道工序。他由此受到启发,想利用输送带运送汽车零件。

福特的这个设想首先被应用到散热器的组装线上。那是苏纳伦按照福特的意图设计的。设备安装好之后,一向很少下车间的库森斯一天突然到了车间,当他看到头顶上一台台散热器滑过,大吃一惊,认为没必要,这些新设备必将提高生产成本。库森斯要查问是谁搞的,工人们告诉他是苏纳伦设计的。他听了很生气,这样重大的改造怎么能不通过他?

福特知道后,赶快告诉苏纳伦,苏纳伦立刻主动去找库森斯作解释,并用数据向他说明了这条生产线节省了多少生产成本,加快了多少工作进度。库森斯自然是一听就开窍的,马上下令在全厂都装上输送带。

福特厂的自动化流水作业线装起来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大规模生产就可实现,因为还有大量的调整工作要做。整个生产是部联动机,其中每一道工序停留时间长短、配备工人数量都要精确计算,还不能出哪怕是微小的事故,即使是一个螺钉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装好,否则,一处出麻烦,整个流水线就会停滞。

福特汽车公司的技术人员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把全厂的输送系统调试完毕,1913年正式用于生产。

要达到大规模生产的目的,还有项重要工作要做,那就是必须大量采用能通用的标准件。这项工作由亨利·利莱最先在凯迪拉克车上试用成功,福特汽车公司将它用于T型车的生产之中。

当新的生产方式运转后,整个生产环境显得紧张有序。车间内的每一个零件都在动,不是被吊起,就是在移动,要不就在被加工。而各种加工设备分秒不停地在动,没有一分钟时间、没有一个劳动力被浪费掉。

装配线还在不断改进,生产一台车体由12.5个工时减少为5小时50分钟。而到了1914年夏天,新的流水装配线已能在1小时33分钟内完成装配,工效纪录每一天都在刷新。从流水线这一头进去的是原料,那一头出来的是零件,这一头进去的是零件,那一头出来的是大部件,最后出来的是一辆涂成了黑色的福特T型小汽车。福特喜欢黑色,他吩咐,T型车“要依照顾客的喜好上颜色,当然最好是黑的”。

自动化流水线给福特汽车厂带来了奇迹般的飞跃。福特汽车公司由年产788辆,跃进到17万辆,第二年25万辆,第三年73万辆,也就是每10秒钟从它的传送带上走下来一辆新车。

奔驰公司的经理参观海兰帕克时说:“这个工厂无论是设施还是生产方式,都是世界第一流的。”

历史证明了,福特公司这些开创性的业绩,标志着世界工业史上一个新时代,即大规模自动生产时代的来临。福特的专家们不仅生产了汽车,而且生产出一套方法,也许后者更具深远意义。

随着生产量的激增,T型车的销售量也有增无减。但其售价反而逐渐降低。

至1914年,福特公司的雇员已达13000人,他们生产的汽车,相当于全国300家汽车公司60000名工人生产的汽车之和,生产量已达美国汽车产量的一半,而美国汽车产量已超过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

可以说,T型车的畅销迫使福特公司不得不寻找高效生产的方式,而大规模生产方式又使得T型车成本降得更低,质量更可靠,从而更畅销。正是这二者的结合成就了亨利·福特。

很显然,福特新的生产体系显然非常成功,成功不仅体现于产量飙升,还得到了如潮的好评。

参观福特工厂的专家中,有一位名叫贝克文的人,他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工业记者,他为《美国机工》杂志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报道福特的海兰帕克新厂,字里行间洋溢出对其效率和生产水平的高度赞扬。

贝克文记下了贯穿生产过程的几个特点:制造工序简单明了,不断测试零部件以确保尺寸标准化和相互替换性,机器设计强调运转速度和精确性,用“动作观察”法确定一个工人完成某个工种所需的最为简化的动作,全厂有统一的工作标准,对机器设备和工序进行常规检查和调整以保证增加生产。

福特新厂极高的生产力很快就在全美范围传扬开来,各大报纸纷纷报道,新闻标题宣称“福特工厂是个了不起的地方”、“福特工厂产量惊人”、“福特大工厂有新理念”、“福特的巨大产量震惊汽车业”。

新闻正文对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都予以称赞:有为全厂运送材料的巨型吊架起重机,取消了贮藏库而改为把生产资料直接送到所需要的工作现场,剔除工人多余的动作,根据生产T型车的需要而设计专用机器设备,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进行薪资制度改革

福特汽车公司成立之初是马克摩逊出的25000美元资金。至1913年公司资本已是原来的上千倍。公司的利润在不断翻番,但是工人的收入却没有增长。福特公司虽成为底特律经济效益最好的公司,而工厂的工人拿的仍是这一地区平均水平工资,每天2.3美元。

自动化生产线工作岗位枯燥乏味,不停运转的传送带迫使工人们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工人与公司离异的心态日益强烈。早在1910年就有大批工人辞职而去。

1913年,不断变换的工人队伍给流水线作业带来很大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状态继续下去,迟早要在公司爆发一场劳工运动,世界产业工会联合会也就是在此时渗入到福特公司来了。

现实的压力迫使福特公司的高层主管人员要考虑工人待遇问题。识时务者为俊杰。福特的英明之处就在于他比他的同行更快更远地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福特自己说,他从不做慈善之举,那对谁都无益。他并不很看重金钱,自己的生活简朴,但是他却不能不看到,公司每年1000多万美元的纯利把股东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的收入与工人的收入差距拉得太大了。贫富悬殊使福特的心灵受到了震动。

高层人士每人都有很高的收入,股东们早几年就决定,红利分配按最高标准。福特自己换下的脏衣服口袋里的零钱常常忘了掏出来,克莱拉有一次还掏出一张数万美元的支票。

而创造了巨大财富的工人们仍跟其他工厂的工人一样,一天只有两美元多,更可叹的是就这每天两美元多的工资,今天还不知明天能不能拿。失业时时威胁着工人们,工厂有工作就招工人,没工作就遣散工人。工厂若更新设备或是重新设置流水线,工人就回家等候,没有工资。

工人们过节也是如此,他们在家过节,不知节日一完,工厂还需不需要他。往往要等两三个礼拜的假期过完才知道。海兰帕克工厂的大门口就常常有很多失业的人等着找事做。于是,福特认为一场保护工人的改革呼之欲出。

1914年1月7日,正是星期天,福特突然传下命令:停止休假,召开紧急会议。部下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召开紧急会议当然是有原因的。前一天下午,福特由年满20岁的独生子埃兹尔陪着,在工厂漫步巡视时,突然发现了异常现象,所以第二天便立即下达了召开紧急会议的命令。

作为福特的儿子,埃兹尔一出世,便在摇篮里闻着汽油味慢慢长大,这就注定了他的一生和汽车结下了不解之缘。埃兹尔从小学开始,就对设计和实验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每天放学后,必先到工厂实验室转一圈。福特的T型车问世时,埃兹尔已经14岁。在上高中以前,埃兹尔一直在底特律公立学校学习,那时,他就对汽车相当敏锐。

埃兹尔每天放学后,不是回家,而是到福特的办公室,给各种信函贴上邮票,或者做一些福特不喜欢做的行政杂务。每次走进办公室,他首先把书包放在福特秘书的办公桌上,同秘书打声招呼,接着便走进实验室。实验室是福特最主要的活动领地。

福特总是盼望着看见埃兹尔,要是埃兹尔迟到了,他就不由自主地感到担心,他会走进外面的工作间,询问那些正在忙碌的职员:“你们看见埃兹尔了吗?哦,对了,他来了。我看见他的书包了。”

找到儿子以后,他们两个人就会走进实验室,开始考虑设计图纸的事情,谈论有关汽车的话题。

福特深为埃兹尔感到自豪。“没错,我有一个好儿子,他能够继承我的事业,”他曾对一个熟人说,“如果他坚持现在这样做,将来公司就会拥有可靠的接班人。”而在埃兹尔的眼里,父亲是一个值得他无比崇拜的人。

埃兹尔在各方面都模仿福特,他甚至像福特那样,总是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他在上面记下五花八门的内容,从“购买治疗咳嗽药水”的日常生活琐事到与汽车有关的专业事项,他都统统记在了笔记本上。

在底特律大学附属中学读书期间,埃兹尔就像班上大多数同学一样,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进入常春藤联合会某所名牌大学。但是福特却不以为然,他认为他的个人经历足以证明:接受高等教育未必有多大好处。

福特喜欢用一个朋友儿子的故事,来阐述高等教育潜在的风险。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原本在美国西海岸的一所学院学习林业,后来在一家木材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那家公司派了一辆马车到火车站,打算把他接到伐木场。在粗糙不平的山路上,这个年轻的毕业生被马车颠了下来,马车从他身上碾压过去,他也就此丢掉了性命。

福特总结了这个故事的寓意:“大学忘记了教会那个孩子怎样坐马车。”他的观点是,埃兹尔在福特公司的工厂里,就能够学到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因为工厂本身就是人类智慧和工业文明的一个缩影。

尽管感到失望,埃兹尔还是听从了父亲的安排。他不是出于害怕,而是出于崇拜。“我的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对一个采访他的家庭情况的报社记者说。他也必须表现得像一个伟大的人的儿子。

1912年,埃兹尔加入福特汽车公司,致力于型车装配线的研究,他的兴趣极为广泛,对研究部门的技术开发有浓厚的兴趣自然不必说,同时他还非常留心于有关经营的方法和技巧。

在福特召开紧急会议的一年多之后,埃兹尔便以自己的聪明以及从父亲那里遗传下来的在汽车方面的才智,成为福特公司举足轻重的一员。

跟着父亲巡视完工厂后,埃兹尔不无疑虑地提醒父亲与工人沟通,特别是理查德先生。大量生产主要借重机械,但员工是人,无论是哪一个家庭,都会有各种不同的问题存在。因此,职工们难免对工厂劳动制度有所不满。

福特对于理查德的工作是很赞赏的,他工作勤奋努力,而且在技术方面也是把好手,但是,有一点却很令福特不满意,那就是他生性喜欢吹毛求疵,一贯轻视比自己地位低下的职工,态度非常傲慢,而且要求很苛刻。尽管如此,福特并没有向他表示出自己的不满态度。

理查德一周6天,白天从不休息,而且每天都熬至深夜,即使是星期日、节假日也从不例外。那时候,公司主张一周工作60小时,尤其是在T型车销售量激增时,为了满足需求,公司也从来不过问职工们的想法,经常武断地要求职工加班,职工们对于这种夜以继日的劳动制度早就不满,如今已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

在星期日的紧急会议上,福特首先征询苏纳伦的意见,然后又征询库森斯的意见,最后决定,从第二天开始,福特汽车公司的工人一天最低薪资升为5美元!库森斯及其在座的人听到福特说出这个惊人的数字,无不目瞪口呆,面面相觑。库森斯怀疑自己听错了,不敢相信地又问了一遍。他把当年所得利润的一半分给了职工。

增加工资一事在工人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一位工人的妻子说:“日薪提到5美元后,丈夫把第一个礼拜的周薪30美元拿回家时,高兴得连晚饭也吃不下。我们的儿子再不必当报童了,女儿再不要去帮佣了。现在我们的家庭生活可说是幸福美满。”

福特工厂一片祥和气氛,到福特汽车公司谋职成了底特律人的向往。当报纸报道这件事后,福特汽车公司很快就被求职者的来信所淹没,声明发出后不到一星期,公司招聘办公室就收到了近14000封求职信,两个月过后每天依然会收到约500封。

更吓人的是,消息公布后24小时内,就有一大群人集结在海兰帕克工厂的各大门口要求聘用,工时的缩短以及班次的增加开放了约4000个岗位空缺,很快就被填满了,然而还有12000人亲临工厂求职。

据一家报纸说,他们很着急,有些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有些人看上去挺体面,都在严寒中排队,最初还有些快乐气氛,人们用木块和树枝生火取暖,每见到亨利·福特走过就大声欢呼。

但情况不久就变得紧张起来:人们失去了耐心,他们毁坏了一道木制隔板,开始推搡用来保护高地工厂入口的金属栅栏,还不让公司员工进厂工作。

底特律警方起先还想以平和的方式加以劝阻,但没能成功,不得已动用了消防水龙头。于是骚乱爆发,抗议者扔砖头,挥舞枯枝大棒,地上有什么就顺手操起什么对着工厂狂轰滥炸。警方最终倒是控制了局面,带走了几个挑头闹事者。

这件事又给了其他企业家攻击福特的口实,把福特的济世救民说成是死路一条的乌托邦,没有罪状的经济破坏者。他们说,如果其他公司也跟着仿效福特,那会毁了整个国家经济。

福特的这次行动的确使很多企业工人千方百计企图跳槽到福特来。福特后来不得不指示:只能招收真正的失业者,不许挖其他公司的墙脚。

提高工资,缩短工作时间,以及文明的生产环境,使得福特汽车公司充满了勃勃生机。已经萌芽的劳工运动迅速平息,工人变动率降低至90%,缺勤率也由过去的每天10%降至0.3%,工人都格外珍惜这份工作。

福特汽车公司的职工们开始有了一种幸运感、光荣感,当他们外出参加活动时,总是自觉地戴上福特汽车公司的徽章,公司内部充溢着一种团结祥和的气氛,员工也更自觉地维护公司利益。

福特成功地培养了他的工人爱厂敬业的精神,虽然增加了1000万美元的成本,由于公司业务蒸蒸日上,此后3年公司盈利分别达到3000万美元、2400万美元、6000万美元,超过调资前任何一年。

日薪5美元造成的影响将亨利·福特的形象塑造得更加光辉,他真正成了美国的大名人。尽管不久这点增长额为通货膨胀所抵消,但是此后,高工资、高消费刺激生产的原则在美国一直延续下去。福特发现这一经济规律比凯恩斯要早20年。

大批聘用残障人士

随着美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金元帝国,世界各地的大批梦想淘金的人纷纷涌入美国。

在1913年至1914年间,移民的人数就有140万人。这些移民大都身无分文,又无一技之长。他们喜欢聚集在大城市,听天由命地等待机会。由于生活无着,住得拥挤,卫生条件极差,许多人就自甘堕落,酗酒赌博,卖淫嫖娼。

底特律因为汽车工业的急剧发展,向外界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成为一个对移民有吸引力的城市,因而迅速由一个安宁、古老的殖民城市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繁荣的大都市。在这里“遍地是黄金、娱乐和死亡”。城里有1600家营业酒馆,还有1000家地下酒馆,鸦片馆、赌场、妓院至少在500家以上。

那些在汽车厂找到了事做的移民大多住在提供食宿的公寓里。这种公寓,住的人员无论是国籍还是职业,五花八门,极其复杂。福特公司对雇员的生活不是放任自流的,他将自己有序、整洁的生活准则也贯彻到他的公司中来了。

为了指导工人的生活,防止公司员工及其家庭受到社会的不良影响,公司专门成立了一个社会部。社会部的工作人员分片包干,他们来到底特律的各个居住区,调查他们职工的婚姻、宗教、储蓄、健康、嗜好等情况,帮助或者指导他们寻找生活环境比较好一点的住所。

社会部的工作,保证了福特员工文明的素养,同时这项工作也为福特公司家长式的统治打下了基础,谁要是没有按公司制定的规范生活,谁就得不到跟其他人一样的待遇。有人认为这过多地干预员工的私生活,后来也遭到了人们的非议。

这时的福特工厂有20000多职工,他们当中的71%是来自22个国家的移民。各国移民的生活习惯各自不同,更严重的是他们大多不会讲英语,思想无法沟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福特动员了公司的150位工头,充当业余教师,开设了英文培训班。

一切都要求合乎科学的福特,对于工厂的每一个部门,都做了彻底的调查,然后,再加以分类,发现工厂里有7882种不同的工作。

其中需要体格健壮人的工作,不过949种,3338种是一般人都可担任的,另有3595种是妇女也可胜任的工作。其中没有两腿也可担任的工作,有670种,一条腿的人可做的工作有2637种,一只手的人可做的工作有715种,盲人可做的也有10种之多。

于是,福特对于残疾人也敞开了就业之门。公司招收的女工比当时当地的其他公司都多。她们的薪水也较其他公司高。在施行日薪5美元的制度时,福特嘱咐人事部门,只要不是传染病患者,就可以招收。对于在公司受伤的工人,也不得以残疾为理由辞退。

在福特工厂工作的残疾人数,1923年共有9563人。其中123人是没有手或胳膊的,有一个人甚至两手全无。另外还有4个人全盲、207人瞎了一只眼。37个哑巴、60个病患者、4个没有两条腿的、234人是驼背的。

这些残疾者,经过严格的能力检查,然后分配适当工作,每一个人都恪尽职责,所以,他们都与普通工人一样,最低工资也在5美元以上。

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工人,担任螺钉计算工作,效率竟为一般工人的两倍。福特发现,眼睛看得见的人,做这种工作,总是三心二意,不大认真,认为这是小孩子的事情,但现在由这个盲人来做,一天竟赚到6美元,对福特公司来说,他与其他熟练工人一样,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人。

工人患了病,送往医院去医治,在治疗期间,支付工资一半,医药费工人自行负担,但可预支工资,避免有损工人的自尊。

病人稍见起色,能够起来工作的,即在床上铺上黑漆油布,开始工作。福特工厂经常有15至20个像这样的患病工人在工作,他们的工作效率,也较一般工人强两倍以上。

福特工厂还特意安排了一栋特别的房子,这是给肺结核病人工作用的,而且福特一再声明所有残疾人跟一般人的工资标准是一样的。

如果在其他地方,残疾人是很难找到一份工作的,因此,这些人对福特工厂怀着一股感激之情,干活比一般的员工更加卖力。工厂还雇了好几百名出狱的犯人,其中有些是假释犯,通常他们比守法的工人还努力。因为他们知道,不是每个公司都欢迎他们去工作的。

没有一把钥匙能打开所有的锁,福特的日薪5美元也不是令每一个工人都满意的。5美元的待遇就意味着5美元的压力和要求。

一位爱尔兰移民职工的妻子写给福特的信中说:

我以一位职工妻子的身份,向您投诉,若有冒犯之处尚请包涵。我经多方面考虑,毅然决定呈上这封信。

对于丈夫的调薪我们由衷感激,但事实上,海兰帕克工厂的作业方式无异于南北战争前的奴隶制度。我的丈夫由于工作的负荷和夜班的增加,几乎丧失了人性。

贤明的福特先生,相信您应了解人绝非机器,不能光工作而不休息。近日来,我经常祈求上帝让我的丈夫不要每天从工厂回来后,总是精疲力竭地躺下。

一天5美元的薪金,虽是您的恩赐,但是如此的作业制度十足毁灭了我的家庭。

这封信对于福特来说,犹如当头一棒,给了他重重一击。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那位员工妻子的信一直困扰着福特,第二个礼拜天,福特在妻儿的相伴下,来到迪尔本教堂,想寻求帮助,他以虔诚的口吻对司祭长玛吉斯说道:

司祭长,这一次我把工厂职工的薪资增加到一天5美元,本是希望能制造出更好的汽车,但是事实和我的想法相反,我想请教您的看法。是不是我对职工过分恩惠了,或是违背了上帝的旨意?

我相信我所做的已产生了影响。我想今后将会有成千上万的新劳工加入汽车生产行列。我希望建立一个更宽厚、更人道的企业组织……

玛吉斯由此对福特充满了崇敬之情,后来,他辞去了司祭长的工作,成为福特汽车公司的一员,担任工厂新成立的福利部顾问,并兼任社会部的负责人。为了解情况,他走访福特汽车公司的员工,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有效地开展福利工作。

薪资改革制度之后,福特非常注意职工们的反应,随时调适职工的生活,尤其是那位职工妻子的信,更使福特深深认识到关心照顾工厂职工生活的重要性。工作应该是人生最大享受,而不会令人憎恨。对献身于事业的人,应由事业上得到最大的报酬。

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职工们并不只单单需要物质上的报酬,他们更热烈期待的是家庭的温馨。像这种追求物质和心灵满足的职工,对工作的热诚心一定很高,这对他个人及社会都是好的。物质生活提高后,接下来就要改善精神层面。福特公司应该是国家全体人民生活水准的代表,甚至是其他国家追寻的目标。

福特本人不追求很高的物质享受,他的生活甚至可以说是俭朴的。他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不喝酒、不吸烟,西服也只有五六套。他总是把他的薪水、奖金和股息都投到生产上去,他计划把工厂再扩大两倍,汽车价格降至300美元以下。

福特不需要拼命赚取利润,他觉得钱赚到某种程度就行了,超过一定的程度反不如把额外的利益用在降低售价上,让顾客也得到好处。1914年7月,他又出了一个新招,宣布:如果他的汽车在今后的12个月内售出30万辆,那么每个购车者将会得到50美元的返利。

这一招果然灵验,一年后得到了实惠的客户们个个成了福特公可靠的广告宣传员。福特被誉为现代第一位将大规模消费和大规模生产结合起来振兴经济的企业家,他成了人们崇拜的偶像,连一些工人运动的领袖也在歌颂他,称他为著名的社会主义改革家、欧文第二,甚至比欧文更伟大。

1916年,福特公司制造了50万辆汽车,T型车售价降至450美元以下。虽然售价降低,但公司获利高达6000万美元。福特的社会部负责人玛吉斯牧师说:“福特先生从未把他的计划当作一种救济,福特和他的工人们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工作。”

正如福特解释他的日薪5美元的意义时所说:这样做对于他本人体现了他生活的意义,对于工人来说,则是他们本应获得的劳动报酬。

福特以日薪5美元的工资雇用残障人士,并且积极开展工人福利,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同时也推动了公司的快速发展,公司上下齐心协力,都在为各自的目标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