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特之后
詹姆斯·瓦特生于 1736 年 1 月 19 日,死于 1819 年 8 月 19 日,整整活
了 83 岁 7 个月。这对于像他这种自幼体弱多病、长期过于劳累的人来说,实在是一个奇迹。
瓦特福大命大。他的父母总共生了 8 个孩子,前 5 个都是出生后没活多
久,便相继染病死亡。他算是“小六”了。但在活下来的 3 个孩子中,他又
是大哥;在他之后,还有 1 个弟弟和 1 个妹妹。不幸的是,弟弟约翰在风华正茂的少年时代,在去美洲的旅途中死于海难;他的妹妹琼,平时身体还算不错,不像她的哥哥小时候那样经常生病,而且自从他们的妈妈于 1753 年去世之后,只有十几岁的琼便开始成熟起来。为了照顾父亲和哥哥,她主动担当了家务重任,因而结婚很晚,直到年近 30 不能再拖的时候,这才出了嫁。
想不到的是婚后没有几年,便于 1771 年死去。这样,瓦特就成为“一枝独秀”、孤脉单传的“独生子”了。
说詹姆斯·瓦特福大命大,不仅仅指的是他在多次灾难中能够“逢凶化吉,劫后余生”,人到中年之后,身体反而越来越好,一直活了 83 岁,这在当时算是罕见的“老寿星”了,而且指的是他“吉人天相,贵人相助”。瓦特性格内向,孤芳自赏,并不善长交际,但却从青年时代起,身边就总有一批高贵而真诚的朋友,他们有些是赫赫有名的大学教授,有些是实力较强的富商巨贾。他们都看重瓦特的天才,从不同的角度向他提供了宝贵的帮助。“一个好汉三个帮”,正是在这些朋友们的真诚帮助下,瓦特才得以功成名就,成为名垂青史的伟大发明家。
无论如何,瓦特是非常幸运的。自从 1765 年,瓦特大大改进了纽科门的蒸汽机,使之变成节能高效、安静安全和动力机之后,很快便被采矿、冶铁、面粉等行业采用,因为仅煤耗费用就比老式的纽科门蒸汽机降低 3/4,厂矿老板们当然乐于采用。后来,瓦特又发明了一种刚性连接活塞和活塞杆的方法,以及将活塞杆的往复运动变成回转运动的特殊传动装置,从而使蒸汽机可以转动一根轴,而不是使泵简单地上下运动,这就为蒸汽动力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随着瓦特蒸汽机销量的日益增加,他和他的合伙人马修·博尔顿的经济收入也便滚滚而来。有趣的是,当时他们并不是像现今这样从整机销售中收取利润,而是通过提供制造技术,然后收取专利使用费的办法来取得报酬,用户需将使用瓦特发动机所节省的燃料费的 1/3,交给瓦特和博尔顿的公司,直到专利期满为止。可想而知,他们的收入是相当可观的。
瓦特本来是一个白手起家的穷小子,年轻时为了搞蒸汽试验,还欠了一屁股债。自从与马修·博尔顿这位精明能干的企业家合伙以后,他的研究成果便很快进入市场,以销售来促发展,再以发展来促进技术改革,从而以更加经济实用的产品来推动市场需求。买卖搞活了,瓦特完全摆脱了财政困难, 因而可以专心致志于他所擅长的技术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新的发明成果。由于经济状况大为改观,工作条件得心应手,心情舒畅,春风得意,自然有益于健康。所以自从中年以后,瓦特的身体反而越来越好。从临死前的一个月, 他还有精力乘坐马车去伦敦旅游一趟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 83 岁的瓦特不仅身体健康,而且精神也是相当好的。
英国有句谚语:“七十不做客,八十不出游”。意思是说,年过 70 岁, 就不宜到别人家去做客,否则,突然犯病死亡,会给主人家带来说不清的麻
烦,甚至法律纠缠。年过 80 岁,则不宜外出旅游,因为年龄毕竟不饶人。年老体虚,外出会打乱日常在家里的生活环境,对饮食和气温等方面的变化也未必适应,况且还有易受各种流行病的感染等等,总之,容易招致疾病。外出旅游见到旧的景物,遇到同窗好友,难免感慨万千,甚至放怀畅饮。这种情况,也会使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突遭不幸。假如瓦特当年不同妻子一道去伦敦游览的话,也许还可以多活几年。结果却在路上就有些不适,回家之后不久便一病不起,走完了他的人生旅途。
可以说,瓦特作为一位大发明家,他在生前所得到的不仅有经济上的巨额收入,而且还有社会上的荣誉地位。他没有读过大学,但在 1785 年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1806 年又被格拉斯哥大学授予法学博士的荣誉学位。他所得到的这类荣誉称号还很多,而且都是十分显赫的。例如伦敦皇家学会,就是由英国王室和政府支持的最高学术机构,只有那些做出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才有资格被选为会员。作为它的一名会员,就有机会同常来参加学会活动的达官显爵和学界名流接触,所以被看成是一项难得的殊荣。至于报刊的吹嘘和公众的崇拜,这对晚年的瓦特来说,就是司空见惯的了。好在瓦特对于这类荣誉和赞扬并不太看重,能够始终保持他那谦虚谨慎的本性。在经济上尽管成了百万富翁,但却并不追求花天酒地的腐朽生活,直到退休之后,还能把他寓所的小阁楼作为自己的工作间,保持着一个由工匠成为发明家的淳朴本色。什么叫“幸福”?对于瓦特来说,幸福并不是奢侈豪华的吃喝玩乐,而是毕生追求的研究思索与工作实践。看到由自己头脑里产生的新奇构想,再用自己灵巧的双手造成实用的机器,让这些新发明造福社会, 这对于瓦特来说,应该是最大的快慰。
瓦特由于健康长寿,所以亲眼目睹了他所发明的发动机,已由矿山走向工厂的情况。蒸汽发动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快又由工厂走向交通运输机械,从而缩短了地球上的距离,加快了时代前进的步伐和人们生活的节奏。后来又把蒸汽机应用于发电设备,从而迎来了电气化的新时代。瓦特生前, 虽然看到了由于他的发明而给工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变化,但那毕竟只是大变革的前奏曲。蒸汽机的更加广泛应用,则是在他身后的事情。
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在交通工具方面的应用,首先是从蒸汽机船开始的。当瓦特还没有退休的时候,就有一位苏格兰的工程师试着将瓦特的蒸汽机用到船上。他将一台经过改进的蒸汽发动机装在一艘拖船上,用来带动安装在船侧的两个明轮,推动船只的前进。这种明轮,就是后来颐和园石舫仿造的那种,形状类似水车轮。由于工艺并不复杂,所以很快便取得了成功。1802 年 3 月,这位名叫赛明顿的工程师,便将他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实用蒸汽机船,
在福斯—克莱德运河上进行了试航。结果是这艘长 17 米、宽 5 米,装有 10
马力小型蒸汽发动机的拖船,牵引了两艘载重共 70 吨的驳船,在 6 小时内
航行 31 公里,取得了完全的成功。可惜的是,当时的运河管理当局不批准使用这种新式的蒸汽机船,因为他们害怕明轮的涡流会损坏运河的岸堤。他们继续用马匹来牵引拖船,反正当时还没有铁道部门这家竞争对手,所以用不着采用新技术,日子照样过得不坏。赛明顿把他所制造的这艘拖船命名为“夏洛特·邓达斯号”,虽然失去了为英国当时主要的运输手段提供服务的机会, 但却作为第一艘实用的蒸汽机船而被载入造船史。
无独有偶,历史上有很多巧合的事情。几乎就在赛明顿研究制造“夏洛特·邓达斯号”的同时,美国发明家、工程师罗伯特·富尔顿,也在思索着
把蒸汽机应用到船舶上的可能性。他在英国学习期间,曾致力于运河工程的研究,并于 1796 年发表了《论运河航行的改进》一书,也主张用蒸汽机取代马匹作为牵引船只的动力,但基于同样的理由而被拒绝。当时的运河货运业务,在英国正处于鼎盛时期,形成了严密的垄断局面,他们墨守成规,不愿进行任何重大的技术改进,害怕这会影响他们的运河和货运安全。富尔顿知道同那些有着保守传统和行会习惯的英国人打交道,是分不清是非曲直的。于是,他跑到了法国,在巴黎与美国公使合资建了一艘 20 米长的蒸汽机船,
并于 1803 年在塞纳河上进行了正式的航行表演。这次试制成功,给了他很大的鼓舞。1806 年,富尔顿回到纽约,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到发展实用的蒸汽机轮上来。1807 年,他造出的一艘 45 米长的蒸汽机船,用单缸凝汽式蒸汽机驱动两个直径 4.5 米的明轮,在从纽约到奥尔巴尼的 240 公里河道中航行,
只用了 32 个小时,而用帆船则需要 4 天 4 夜的时间。这次试航的成功,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富尔顿马上在纽约和奥尔巴尼之间,开设了每两周往返 3 次的班船,从而开辟了蒸汽机船商业应用的新时代。
这种用蒸汽推进的浅水明轮船,后来又在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上, 开辟了一些定期往返的新航线。这种蒸汽轮在使用中不断进行改进,船体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最后又把明轮换成涡轮,从内河航行走向漂洋过海, 成为连接五洲四海的主要交通工具。在世界水上交通史中,罗伯特·富尔顿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成为美国立国初期的骄傲,而为富尔顿成名提供可能的詹姆斯·瓦特,则更是功不可没。
蒸汽机在水上航行方面的成功,激发了人们把它用到陆上交通的兴趣, 从而导致火车的问世,开创了铁路运输的新时代。
其实,早在瓦特成功地改进了纽科门的蒸汽机不久,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便于 1769 年问世。不过,那是法国的军事工程师尼古拉斯—约瑟夫·居
纽发明建造的。他于 1769 年和 1770 年,先后造出了两辆用蒸汽驱动的机车, 用来牵引作战用的火炮。他在车上装的双活塞蒸汽机,与纽科门和瓦特的发明无关,是他根据自己的思路设计的。尽管粗糙笨重,技术上并不过关,但却第一次向人们证明:以蒸汽为动力来牵引车辆是完全可行的!
英国的机械工程师理查德·特里维西克,是世界上第一个在轨道上使用蒸汽机车的。他所设计建造的一辆蒸汽机车,于 1804 年 2 月 21 日在威尔士
的一段马车轨道上,拉着 10 吨铁和 70 名乘客,成功地跑了 16 公里。后来,
他又于 1805 年和 1808 年,相继制造了两辆类似的机车。应该说,他是蒸汽机车当之无愧的发明者,但由于他生不逢时,工业上当时对运输的需求,主要靠全国的运河网来解决,一时还用不上这种可怕的火车头。加上特里维西克毫无商业头脑,又没有任何一名企业家来帮他把蒸汽机推向市场,他自己也没有持之以恒、不断研究改进的决心,结果,他所制造的蒸汽机车除了在伦敦的一条圆形轨道上,像马戏团那样进行过卖票表演以外,并没有作为一项事业加以发展,他自己也很快便把蒸汽机车的应用丢到九霄云外了。特里维西克对蒸汽机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成功地使用高压蒸汽,减小了蒸汽机的体积和重量,并且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辆火车头。想不到的是,像他这样一位天才的发明家,却由于不善经营而落到破产的地步。当火车作为主要的商用交通工具之一,开始在英格兰大地轰鸣的时候,特里维西克眼看着“火车之父”的桂冠,被乔治·斯蒂芬森荣耀地戴在头上,而他自己却于 1833 年悲惨地死去。死时身边分文无有,连丧葬费用还是由他的朋友们支付的。
同瓦特一样,乔治·斯蒂芬森也是工业革命高潮中的一位幸运儿。他的主要贡献是使蒸汽机用于铁路,从而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乔治·斯蒂芬森生于 1781 年,小时候跟随他父亲在煤矿里干活,没有受
过学校教育,直到 18 岁时还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从 19 岁起,他才通过夜校学习并坚持刻苦自学,终于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由于他自幼便心灵手巧,在机械操作和修理方面有些小聪明,加之当时煤炭工业正处在迅速发展时期,所以在他 31 岁那年便被他所在的“大联盟”煤矿集团的老板们任命
为负责管理和维修整个煤矿所有的蒸汽机泵等机械的工匠,年薪 100 英镑, 这在当时属于“高薪阶层”了。
当时,正是英国同一些欧洲国家结成联盟,共同对付拿破仑侵略的战争时期,英国的马匹缺乏,马和饲料的价格都成倍增长,这使得人们又想起了可以代替马匹的火车头。“大联盟”集团的老板托马斯·利德尔爵士,鼓励斯蒂芬森参与这项研究,以便及早制造出能够用来运煤的蒸汽机床,从而降低马拉矿车运输的高昂成本。
当时英国的很多煤矿都在进行着同类的研究,因为这是大家所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斯蒂芬森在这一研究中起步虽晚,但进展较快。特里维西克 10 年前制造的那种火车头,主要缺点是重量太大,木制轨道经不住机车行进的重压,容易造成出轨等事故。斯蒂芬森对它进行了改进,于 1814 年造出了
他的第一台火车头。这台有着两个汽缸,一只 8 英尺长的锅炉,以及凸缘式
车轮的火车头,于 1814 年 7 月 25 日进行了首次试验。这辆被命名为“布卢
彻号”的蒸汽机车,拉着载重共 30 吨煤的 8 节矿车,在基林沃思煤矿的一条马拉轨道上,以每小时千英里的速度行进。
这次试验的结果是成功的,但也发现“布卢彻号”机车存在不少缺点, 需要加以改进。接着,他又制造了两辆经过改进的火车头,分别命名为“韦灵顿号”和“主宰号”。他所制造的火车头虽然重量大大减轻,但仍然经常压裂木制轨道。于是,斯蒂芬森开始把研究的重点,转到制造一种坚硬度适宜的铸铁轨道上来。在纽卡斯尔市的一家铁工厂老板威廉·洛什的帮助下, 他终于研制成功一种铸铁轨道来,并同洛什一起申办了专利权。他不断改进的火车头,加上他和洛什共同研制的铁轨,使得斯蒂芬森在火车的使用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在此后的五六年里,他又先后制造了 16 辆蒸汽机车,质量也越来越好,他和洛什的铸铁轨道,也被别的矿区采用。不过,这时候的火车仍然局限于煤矿的一种专用运输手段而已,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不大。
从 1821 年起,在达林顿富商爱德华·皮斯的委托下,斯蒂芬森开始着手
修建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经过几年的周折与施工,这条全长 38 公里的铁
路终于建成。1825 年 9 月 27 日,举行了隆重的通车仪式。斯蒂芬森亲自驾
驶着他为这条铁路制造的火车头“运动号”,拉着 33 节车厢和 450 多名乘客,
以每小时 24 公里的速度从达林顿驶到斯托克顿,接着又从斯托克顿拉着煤炭和乘客,返回了达林顿。这是铁路运输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世界上第一条公用铁路,就这样建成通车,宣告诞生了!
接着,斯蒂芬森又负责修建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这条全长 64 公里的
铁路,把英格兰中部的两座重要城市连接起来,当 1830 年 9 月 15 日在利物浦举行通车大典的时候,首相韦灵顿公爵和几万名观众,出席了这一盛典。由斯蒂芬森制造的新型机车“火箭号”,这时的时速也提高到 58 公里。铁路运输的优越性,很快便被公众广泛接受,而铁路建设也在英国、欧洲和北美
迅速展开。斯蒂芬森在铁路建设初期的巨大贡献,使他被赞誉为“火车之父”, 虽然严格讲并不确切,但他能够从蒸汽机车到路轨,从路线勘测到施工建设, 解决了不知多少难题,从而使火车从一种可怕的怪物,到人们可以接受的东西,继而成为革命性的运输工具,以飞快的速度伸延到全世界。这样看来, 斯蒂芬森这位“始作俑者”,自然是功不可没的。
瓦特没有活到第一条商用铁路通车那一天,否则,他一定会被邀请坐到通车大典的贵宾席上。他所发明的蒸汽机作为一种机械动力,还被应用到很多产业,包括后来的蒸汽发电。火力发电厂的迅速建立,又为人们提供了更加方便的电能,从而使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瓦特去世以后,他所发明的实用蒸汽机,曾被很多后来人不断加以改进, 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工业和交通运输部门。大机器生产使社会生产力迅猛提高,为大英帝国称霸世界打下了经济基础。19 世纪是大英帝国的鼎盛时期,经济上它作为“世界工厂”,拥有绝对的垄断地位,1870 年,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为 32%,“三分天下有其一”。为了寻求海外市场,英国的殖民地已经扩展到了世界各地,1899 年,英国占有的海外殖民地面积共达 2 410 万平方公里,号称“日不落帝国”。
英国抓住工业革命的机遇,使国家长期处于头号强国的地位。在工业革命的长洪中,科学技术的进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瓦特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将以其对人类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永远名垂青史,活在人们的心中。